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26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0周年院庆专版

50t h A n n i v e r s a r y o f C A U P D

【作者简介】

杨保军,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收稿日期】2004-08-23

【文章编号】1002-1329(2004)10-0026-09【中图分类号】TU982.2【文献标识码】A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杨保军

【摘要】回顾了区域规划实践的困境;指出了区域协调障碍重重的根源;分析了在两个驱动力的作用下,区域协调局面可能会出现转机。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探讨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利益机制;区域竞争;博弈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YANG Baojun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regional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why there are so many obstacles in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It finds that there would be a favorable turn under the drive of two forces. Referenc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lated studies, it discusses the paradigm framework for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KEY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terest system; regional competition; game theory

1 引言

就学术思想而言,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探索已有100年的历史了,其间也不乏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回顾历史,虽说学术成就丰厚,但

实践效果却难如人意。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汹涌而至,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关注。与过去不同的是,近年来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不单局限于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界,社会各界都倾注了热情,尤其是高层领导也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几个主要区域都开始了实质性的对话、研究和合作行动,尽管障碍重重,却昭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将研究引向深入。显然,依靠

单一学科的知识难以透析该命题,应该采取多学科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去研究,才有可能接近现实,也才能提高研究和规划的实效。本文在城市规划和人文地理学的基础上,借鉴制度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解困范式框架作初步探讨。

2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困惑

从理论上说,区域协调发展可以获得八个方面的收益①。反之,则可能出现以下弊端:一是排斥分工与协作,导致生产率低下,规模经济难以形成;二是阻碍经济要素自由流动,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影响效率;三是资源化整为零,培养不了合作氛围,难以形成区域创新环境,影响区域竞争力,最终影响城市自身的发展;四是容易累积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五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很可能被其它区域超越而引致生产要素流向其它区域,并最终导致自身的衰退。尽管道理并不高深,区域协调却很难推进,人们总是在抱怨区域发展中的短视行为、本位主义、以邻为壑、恶性竞争等种种不协调的现象。区域规划一直被视为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在

我国也多次开展过,但实践效果与预期目标落差很大。如1980年代中期,长江三角洲曾尝试过建立“上海经济区”,但没有成功,其重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企望用行政推动型方式来构建跨行政区域的都市圈,以消除区域壁垒,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是不切实际的奢想②。

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实践又如何呢?广东省建委于1995年主持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该规划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业内评价很高,认为它“整体考虑,突出重点,协调为主,贯穿可持续发展,开拓创新,富有新意,重视可操作性”。该规划的主要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整体——形成分工协作、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