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广电艺术 电视剧史论的导师资料

中传广电艺术 电视剧史论的导师资料
中传广电艺术 电视剧史论的导师资料

卢蓉

[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

199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文学系(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美学方向博士学位。现为影视艺术学院影视文学系副教授,电视剧创作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讲《电视剧原理》、《外国电视剧比较研究》、《媒体比较》、《电视文化概论》等课程。多次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教学比赛及教学成果优秀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视艺术美学、中外电视剧理论及其比较研究。

出版《电视艺术时空美学》、《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电视剧的审美艺术》(合著)、《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译著)等专著。多次承担广电总局科研项目,在国内专业刊物发表影视学术论文数十余篇,多次获得“金鹰节电视艺术论文奖”、“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等国家级、部级论文奖。为央视制作多部专题片、纪录片、谈话节目、影视作品赏析等节目。

秦俊香

[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取河南大学古典文学在职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从事影视艺术理论和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心理学和影视剧改编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该导师出版专著有《影视创作心理》(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主要合作论著有《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等,另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和《当代电视》、《中国电视》、《河南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论文集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该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影视剧从创作到接受心理的研究,以及影视剧改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求有志于报考的考生热爱影视创作和影视理论研究事业,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影视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对影视心理学和影视剧改编研究有兴趣者更佳

吴素玲

[女]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

生于1958年12月汉族无党派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会理事。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中国传媒大学在职攻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人长期从事电视剧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应用写作”等公共课,“中国电视剧发展简史”、“电视剧精品解读”、“影视类型片研究”、“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主干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方向课“中国电视剧发展史”课程。已出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主编、撰稿)、《历史镜像——电视剧〈太平天国〉人物谈》等专著,发表论文及评论文章若干,共百余万字。注重独立从事或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对电视剧艺术的有关历史与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已完成的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在电视剧艺术理论界受到专家的好评,在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著作评选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北京广播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成果是迄今为止本学科领域内唯一一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专门论著。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

(1)主持课题“中国电视剧发展史教程”(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主持课题“中国电视短剧研究”(国家广电总局);

(3)参与课题“中国电视剧学科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社科基地项目);

(4)参与课题“90年代电视剧艺术思潮研究”(国家广电总局);

(5)参与课题“电视剧艺术类型学研究”(211工程子项目);

附主要成果一览表

专著: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 1997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主编、撰稿)1996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历史镜像——电视剧〈太平天国〉人物谈》2003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论文:

《中国电视剧学科发展刍议》 1995.7.《中国电视》

《电视剧先姓“剧”后姓“电”》1995.4.《电视艺术》

《对时代生活的深度描绘》 1997.12.《上海文学报》

《“阳光地带”失误在哪里?》 1998.1.1《中国电影报》

《时代呼唤英雄》 2000.3.《文化时报》

《“嫂娘”启示录》 2000.6.《电视剧》

《〈大宅门〉价值取向值得商榷》2001.6.《文艺报》

《历史剧的文化价值取向》 2003.6.《文艺报》

《用电视剧证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记忆》2005.6.《文艺报》

编剧:17集电视连续剧《五爱街》策划及编剧(5集央视一套播出)

编著:《文学漫步》(合著) 1995.12.中国华侨出版社

译著:《保卫世俗人道主义》(合作) 1997.4.东方出版社

彭文祥

湖南省茶陵县人,博士,副教授。1995-2003年,就职于广西电视台文艺部;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已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2篇,获国家级奖项电视文艺作品4部。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

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目录:

序言胡智锋

第1章改革剧与审美现代性导论

1.1 改革剧概述

1.1.1 艺术叙事与历史叙事

1.1.2 改革剧的理论规定

1.1.3 改革剧的发展和完善

1.2 审美现代性概述

1.2.1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

1.2.2 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

1.2.3 “中国现代性”的解释框架与内质建构

1.2.4 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具体性

1.3 艺术“四要素”与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1.3.1 审美影像之维

1.3.2 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

第2章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

2.1 改革剧的基本主题

2.1.1 贫穷与富裕:幸福的渴求与无边的挑战

2.1.2 传统与现代:时代精神中的革故与鼎新

2.1.3 中国与西方:别求新声的道与路

2.2 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与深化

2.2.1 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扬

2.2.2 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表征

2.2.3 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

2.3 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复杂关系

2.3.1 疏离与错位

2.3.2 磨合与发展

第3章人的现代化和人物形象塑造

3.1 艺术人学与人的现代化

3.1.1 艺术人学与人物形象的审美现代性负载

3.1.2 人的现代化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观照

3.2 人物塑造审美意识的现代发展

3.2.1 审美开掘:从局部的刻画走向整体的表现

3.2.2 审美观念: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张力耦合

3.2.3 审美理想: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艺术呈现3.3 人物塑造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3.3.1 在文化视野和心理探询中刻画人

3.3.2 运用现代视听艺术语言表现人

3.3.3 在矛盾冲突和多维关系中塑造人

3.3.4 情理激荡与人性提升

第4章语境变迁和叙事范式嬗变

4.1 叙事语境与叙事格局的历史性变迁

4.1.1 叙事语境:主流意识形态化与市场经济化的交会运行

4.1.2 叙事格局:多元叙事要素的共生、互渗和交融

4.2 “主旋律”叙事的通俗化

4.2.1 “主旋律”叙事通俗化的审美表征

4.2.2 “主旋律”叙事通俗化的美学意义

4.3 叙事范式的现代演进

4.3.1 叙事媒介:电视传媒的现代发展及其深刻影响

4.3.2 叙事视角:全知叙事和限知叙事的流变与转型

4.3.3 叙事者:主体自我和历史动机的激荡与交融

4.3.4 叙事结构:主导型戏剧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第5章现代性体验和类型显影

5.1 现代性体验的镜像呈现

5.1.1 现代性体验:审美现代性发生的始基

5.1.2 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

5.2 现代性体验的表现形态及其意涵

5.2.1 憧憬型

5.2.2 感奋型

5.2.3 缱绻型

5.3 审美互动中的类型化发展

5.3.1 影视剧类型化生产机制的本质和意义

5.3.2 改革剧艺术生产的类型化倾向和类型化景观

5.3.3 冲突一解决模式及其文化意味

结语世纪转型与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改革题材电视剧主要参考作品

后记:写在时世变迁的边缘

刘晔原

[女]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创作与理论]

汉族党员。1949生,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电视剧研究所副所长,自1998年开始担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剧理论和中国民俗学。

开设课程:为研究生主讲“电视剧原理”和“电视剧评论学”,为本科生主讲“电视剧评论”和“中国文化专题片研究”等课程。

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秘书长,电视民俗片和学术著作“山花奖”的评审委员,中国俗文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电视剧批评与欣赏、电视剧艺术论、电视剧题材研究(主编兼撰稿)、戏剧影视文艺学、大众文艺学、中国文化杂说(民俗卷主编兼撰稿)、民间文学概论(合著)、中国古代的祭祀、夕阳更红等著作。

刘晔原的BLOG:https://www.360docs.net/doc/6d11345891.html,/liuyeyuan

刘婷

[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电影电影电视剧创作方向]

教育背景

1987,9——1991,7 北京大学心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论文:《论色彩在人类感知中的应用》1994,9——1997,7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导师:韩小磊

学位论文:《关于家的寓言——李安电影及其浪子文化形态研究》

2000,9——现今北京广播学院在职博士

导师:王伟国,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广播学院外聘博士生导师

学位论文:《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论》

工作经历

1991,9——1994,7 河北省安国市政府。

1997,9——1999,8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文学系,助教。

1999,9——2002,8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文学系,讲师。

2002,9——至今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影视文学专业创作教研室主任。

2002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并批准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主要创作经历

1、编剧:八集电视连续剧《大都市,小税官》,1996年,中央一套播出。

2、导演: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心网》,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制作中心,2000年,全国有线台播出。

3、编剧:电影《真心》,上海永乐电影集团,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2001年全国上映。

4、编剧:电影《了不起的村庄》,上海金棕榈影视制作公司,2002年出品,2003年全国

上映。

获奖情况

1.个人荣获2000年度全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编剧新人奖,电影《真心》获电影华表奖最佳影片奖、“五个一”工程奖、建国八十周年十大优秀影片称号。

2、个人荣获2001年度全国电影骏马奖最佳编剧奖。

3、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中央“三台”优秀班主任奖。

国际交流及培训活动

2003,9——2003,12 被选派到德国柏林DEUTSCHE WELLE 电视台参加为期三个月的“Computer Assisted Creative Planning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for TV Drama”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主要发表论文

1、《并非精品的启示——重读<渴望>》,见《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9月。

2、《论电视剧<紫荆勋章>的导演叙事》,见《电视研究》,中央电视台研究室,2001年3月。

3、《影视纪实美学初探》,见《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4、《电影<真心>创作谈》,见《电影艺术》,2001年第5期。

5、《李安电影文化形态研究》,见《影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6、《电视剧<长征>导演叙事分析》,见《当代电影》,2003年第1期。

科研项目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局科研项目:《中国电视剧导演叙事研究》,个人独立项目,专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