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具 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较中、上游 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 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 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

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 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 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 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 和潜穴等较常见。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 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 面积的90%。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 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现代曲流河沉积原型建模及构型级次特征探讨——以海拉尔河、潮白河为例

第3〇卷第1期中国海上油气Vol. 30 No. 1 2018 年 2 月 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 Feb. 2018 文章编号:1673-1506(2018)01-008-09D O I:10. 11935/j. issn. 1673-1506. 2018. 01. 014 现代曲流河沉积原型建模及构型级次特征探讨$ —以海拉尔河、潮白河为例 肖大坤1胡光义1范廷恩1陈飞1董建华1高玉飞1梁旭1 (海洋石油髙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8;2.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8) 肖大坤,胡光义,范廷恩,等.现代曲流河沉积原型建模及构型级次特征探讨一-以海拉尔河、潮白河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8,3(1):118-126. X I A O Dakun?IIU Guangyi?Fan Tingen?et a l.Prototype model of modern fluvial deposits and discussion on architectural units:a case study of Ilailar River and Chaobai River[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8,30(1) :118-126. 摘要海上油田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强,构型表征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基于前人研究,采用“将今论古”思路,针对海拉尔河、潮白河现代曲流河开展地质雷达探测,通过原型建模探讨了河流相储层构型级次特征,取得了以下认识:⑴由于沉积动力和主控因素的转变,河流相储层结构的建造过程以6级界面为过渡点,整体 上,自低级次到高级次体现出由横向转为纵向的沉积趋势,6、7级构型界面是体系中的关键构型界面;(2 )受古 河谷地貌影响,河流沉积体内部表现出纵向多期叠置特征,是多期河谷阶地的体现,不同期次之间可发育相对 连续稳定的层序界面;⑴单点坝多以残存体保存,由多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残存单点坝组成的复合点坝体,横向 -般以废弃河道为界,具有形成独立沉积体的条件,是曲流河砂体构型解剖中的重要构型单元。 关键词曲流河;探地雷达;海拉尔河;白河;原型模型;构型级次;合点坝 中图分类号:TE1.3文献标识码:A Prototype model of modern fluvial deposits and discussion on architectural units: a case study of H ailar River and Chaobai River XIAODakun1,2H U G u a g,2FanTingen1,2CHENFei1,2DONGJianhua1,2GAOYufei1,2LIANGXu1,2 ⑴S ta te K ey L ab o ra to ry o f O ffs h o re OH E x p lo ita tio n;B e i j n g100028, Ch 2. C N O O C R esearch In stitu te C o.,L td. > B e ijin g 100028, C h in 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great heterogeneity in fluvial reservoir of offshore oilfield?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is the core for reservoir fine description.Based on previous study and under the research concept of his-torical comparison,this paper conducted GPR detection on modern sediments of meandering rivers,namely Haila.r River and Chaobai River.This paper,through prototype model reconstruction,reviewed and explored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al units features,and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s:Firstly,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position dynamic mechanism and dominating factors,fluvial reservoir formation takes the 6th order interface as breaking point.As a whole,from lower order toward higher order,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of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tends to transfer from lateral to vertical,and the6th and7th orders are key interfaces.Secondly,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cient valley landform,fluvial deposits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cked complex longitudi-nally,which is an indication of multi-stage valley terraces.Relati-vely continuous and stable sequence interfaces may be developed among different stages.Thirdly,individual point bars were mostly reserved in the form of remnant bodies. Generally,point bar complex,which is composed of several genetically related individual point bar remnants and takes abandoned channels as lateral boundary,may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form isolated sedimentary units.Therefore, point bar complex is the most important unit for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y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Key words:meandering rivers;GPR;Hailar River;Chaobai River;prototype model;architecture units; point bar complex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开发地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编号:2011X502401)”部分研究成果。 第-作者筒介:肖大坤,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开发地质学、储层地质及油藏描述方面研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 院(由5编::〇〇28)。E-mail;xiaodk3@cnooc. com. cn。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_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_岳大力

第15卷第1期2008年1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 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5No.1Jan.2008 收稿日期:2007-11-05;修回日期:2007-12-08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60425004) 作者简介:岳大力(1974)),男,讲师,从事储层地质学及油气藏描述科研及教学工作。E -mail:yu e dali@1631com 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岳大力1 , 吴胜和1 , 谭河清2 , 余地云1 , 姜香云1 , 刘世斌 2 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Yue Dali 1, Wu Shenghe 1, Tan H eqing 2, Yu Diyun 1, Jiang Xiangyun 1, Liu Shibin 2 11F aculty of Natur al Re sour ce &Inf ormation T ec hnology ,China Univ er sity of P etr oleu m(B eij ing ),Beij ing 102249,China 21S he ngli Oilf ie ld Co 1L td,S IN OPE C,Dongy ing 257000,China Yue D ali,Wu Shenghe,Tan Heqing,et al 1An anatomy of paleochanne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meandering river reservoir )a case study of Guantao formation,the west 7th block of Gudong oilfield.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8,15(1):101-109 Abstract:T aking the w est 7th block of Gudong oilfield,Sheng li petr oleum pr ov ince as a case,based on the sedimentar y micr ofacies analysis,and acco rding to the co re,well log ging and perfor mance data,w e hav e sy s -temat ically anatomized the hierar chical paleochannel r eser vo ir ar chit ecture o f meandering riv er reser -voir 1Directed by quant itativ e model of po int bar dist ribution and based on the positiv e rhythm of ver tical char -acter istics and the peculiarit ies of larg e sandstone thickness and the distributio n close to the abando ned chan -nel,w e have recog nized t wo point bars in N g522la yer 1Co mbining outcrop and mo der n depo sit study,empirica l for mula for ecasting ,and analysis of pair ed w ells,w e hav e est ablished a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e model of in -side of t he po int bar 1Guided by the quantit ative model and the r esults o f per formance mo nitor ing,and co n -tro lled by lat er al accretio n shale beddings in sing le wells,we carr ied on t he model fitting ,and accomplished the inner architecture analy sis 1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 n in t he po int bar has been analy zed in detail,and the po -tential ex ploitatio n measures ar e pro po sed,that is,dr illing hor izo nt al wells o n the to p of the point bar 1T he ap -plicatio n o f the anato my result to the study area has broug ht about g oo d effects 1T he r esult of this study ma y be used in other similar oilfields 1 Key words:reserv oir architecture;remaining o il;point bar;meandering river;Gudo ng o ilfield 摘 要: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 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

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破坏性的三角洲主要受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形成,反映出海洋作用超过河流作用,波浪、潮汐、海流能量等于或大于河流输入泥砂能量,河口区泥砂堆积被海洋水动力改造、加工和破坏,因此特点就是河流作用时间短,三角洲面积小,常呈现出鸟嘴状的形态。可以按照下图对号入座。 除了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来划分,还可以按河流、波浪、潮汐的相对强度来划分。可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和潮汐的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就是鸟足状三角洲了,河流输入泥砂量大,天然堤发育,分支河道比较固定,向海推进快,延伸原,前三角洲泥沉积巨厚,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另一种建设性三

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_省略_1_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_汪巍

第28卷 第4期2016年8月 中国海上油气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Vol.28 No.4 Aug .2016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综合科研项目“曹妃甸油田群新近系河流相构造-岩性复合体成藏模式研究(编号:ZYKY-2012-TJ- 01)”部分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简介:汪巍,男,工程师,2 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地址:天津市塘沽区闸北路609信箱渤海石油研究院(邮编:300452)。E-mail:wang wei16@cnooc.com.cn。文章编号:1673-1506(2016)04-0055-08 DOI:10.11935/j .issn.1673-1506.2016.04.009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 ———以渤海曹妃甸11- 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汪 巍 侯东梅 马佳国 党胜国 权 勃 李 博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2 )汪巍,侯东梅,马佳国,等.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以渤海曹妃甸11-1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6,28(4):55- 62.Wang Wei,Hou Dongmei,Ma Jiaguo,et al.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 in offshore oilfields:a casestudy of Lm943 main sand body  of CFD11-1 oilfield in Bohai sea[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6,28(4):55-62.摘 要 渤海海域曹妃甸11-1油田主力产层为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采用350~400 m的大井距进行开发时储层构型表征存在困难。以该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对储层构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刻画。首先进行小层对比,即利用井震资料,以任意井为基准面向一个方向,逐井对比、相互交织,通过沉积相相控手段分析砂体之间的展布和叠置关系;然后在“弃砂找河”思路指导下利用多属性融合地层切片方法对储层构型界面进行刻画,识别废弃河道与单一点坝;最后充分利用水平井资料对侧积夹层进行刻画。应用Lm943砂体储层构型表征成果指导了该砂体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5%。本文方法可为海上类似油田储层表征提供借鉴。关键词 海上油田;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废弃河道;点坝;侧积夹层;剩余油挖潜 中图分类号:T E32+ 1 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in offshore oilfields:a case study of Lm943main sand body  ofCFD 11-1oilfield in Bohai  seaWang Wei Hou Dongmei Ma Jiaguo Dang  Shengguo Quan Bo Li Bo(Tianjin Branch of CNOOC Ltd.,Tianj in300452,China)Abstract:The main producing layers of CFD11-1 oilfield in Bohai sea is 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 deposi-tion,so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is difficult with wide spacing from350to400 m.Taking Lm943sand body in the oilfield as an example,the key parameters in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re described.Firstly,subzonecorrelation is carried out us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Taking an arbitrary well as a reference orientation in one di-rection,contrasting well by well from intertwined direction,the distribution and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s of thesand body are analyzed with sedimentary  facies-controlled method.Secondly,the abandoned channel and single pointbar are identified using the idea of“abandon the point bar to find the abandoned channel”and the method of multi-at-tribute fusion stratal slice to guid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 configuration interface.Finally ,the characterizationof lateral accretion interlayer is completed with the horizontal well data.The result of Lm943 sand body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effectively guides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and the recovery is expected to be increased by15%.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 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offshore oilfields.Key  words:offshore oilfield;high sinuosity meandering river;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aban-doned channel;point bar;lateral accretion interlayer;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3-27-于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① 于兴河李胜利李顺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100083 摘要:地质学中各类沉积体系的分类方案历来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尤其是三角洲做为沉积学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对其进行结构-成因分类。本文回顾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系统论述了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的具体含义与分类方案,阐明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提出了一套能够反映三角洲结构-成因特点的沉积相编图方法及编图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这种编图方法从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导向的小层对比出发,强调在恰当的编图单元约束下,注重岩相组合与沉积序列进行沉积类型识别,采用岩、电、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参数套合编图,使沉积相图能够更好地反映砂体的粒度粗细、分布特征及沉积成因,以便使储层的预测性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三角洲类型;结构-成因分类;岩相组合;小层对比;多参数套合编图 第一作者简介:于兴河(1958-),男,教授、博导,油气储层沉积学与建模。billyu@https://www.360docs.net/doc/6d11987930.html,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s and Mapping Methods for Deltaic Deposits Yu Xinghe, Li Shengli, Li Shunl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 Abstract: Classifications for various depositional systems have been the general attention of sedimentary geologists. In recent years, sedimentologists have emphasized increasingly on the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deltaic deposits which are the focus and hot issue for sedimentary study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for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 points out the exist problems, demonstrates the specific meaning and scheme of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for deltaic deposits systematically, and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ype of method. Simultaneously, a method of facies mapping which indic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for deltas is proposed with the related specific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riented layer correlation, this mapping method emphasizes identifying sedimentary facies type by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and vertical succession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genesis of sand-body and represent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adequately, multi-parameters from lithology, well logs and seismic are nested during mapping. Key words: Type of deltas, Texture-genetic classification,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Layer correlation, Multi-parameter nested mapping. ①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41072084、4127213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编号:2012002213000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23-001-009)。 1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与各亚相的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 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

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 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 占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 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当三角洲向海方推进时,在分支流间湾地区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泽的地貌低,靠海一侧)。 2.三角洲前缘 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是三角洲的主体。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部位迅速地沉积。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复作用,砂泥经冲刷、簸扬和再分布,形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1、三角洲概述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 2.1建设作用 2.1.1河口作用 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 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 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 年级:2010级 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任课教师: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3月24号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蒋民心(1002040135)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 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 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 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1989 年,第74 届AAPG 年会将这套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一。 2.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在Miall,A.D.提出后,立即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对储层构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从柯保嘉[4]首先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在储层构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三角洲简述: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 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 颜色变化: (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 (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 (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 (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 (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 (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 (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 (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 (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 (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 (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 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潮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潮控取决与海的剖面大小,就是典型的冲刷海岸积沙,并且有绵延的海岸线,有些大洋中的岛屿,陆地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海洋潮起潮落轮番带走泥沙,近海则可能出现相反结果所以造成潮控。潮控三角洲一般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