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三基试题库07[1].6

经济林栽培学三基试题库07[1].6
经济林栽培学三基试题库07[1].6

经济林栽培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笔试题

一、单选题

1.根系中扩展分布范围作用较大的根是( a )

A侧根B须根

C主根D吸收根

2.对枝条加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营养元素是( C )

A氮素B磷素

C钾素D硼素

3.促进花芽分化,控制氮肥和灌水的时间为(D )

A5月中旬 B 5月下旬

C 7月中下旬

D 6月中下旬

4.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座果率,应在花期喷(C )

A钾B钙

C硼D锌

5.土壤深翻的最佳季节为( C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6.钾肥施入的最佳时间为( B )

A萌芽前B7~9月份

C4~6月份D 10~11月份

7.为防止幼树越冬期抽条,枝条塑料膜裹缠的最晚时间为(B )

A 11月底B 12月底

C1月底D2月底

8.抽条现象多发生在( A )

A幼林阶段B成龄林阶段

C盛果期D衰老期

9.主干疏层形树形第一层三个主枝的方位角(C )

A45° B 90°

C 120°

D 180°

10.为了树冠内有良好的光照,开心型树形的三个主枝其中之一的伸展方向应

为( B )

AE正南B正北

C正西D正东

二、多选题

11.加深和扩大根系分布范围的栽培措施有(ABCE )

A深翻士壤 B深施有机肥 C灌深灌透水

D经常浅灌水 E扩展施肥灌水区域

12.影响新梢生长的因素( ABCDE )

A树体贮藏营养水平B气温C水分供应量

D氮素供应量E结实量

13.仁果类果树树体适宜负载量确定的几种常用方法是(BCDE )

A花果比法B叶果比法C枝果比法

D距离法E干截面法

14.防止大小年结果的措施有( ABCD )

A合理施肥灌水B合理修剪C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

D预防自然灾害E适时采收

15.与经济树木生长发育关系紧密的温度因子( ABC )

A年平均温度B年≥10℃的积温C昼夜温差与低温温度

D一月份平均温度 E极端温度

16.评价苗木质量的因素( ABDE )

A高度B粗度C光洁度

D芽体饱满度E根系完整程度与数量

17.造成落花落果的原因有( ABCDE )

A花器发育不全B树体贮藏养分不足C氮、磷元素供应不足

D春季低温伤害E干旱与光照不足

18.北方霜期较长地区改善授粉受精外部条件的主要方面有( ABCD )

A营造防护林B配置授粉树C推迟花期

D花期放蜂E在低洼处建园

19.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取决于( ABCD )

A光合叶面积B光合速率C光合时间

D光合产物的消耗E光合产物种类

E增加收入

20.主干疏层形树适宜的树种(ABD )

A苹果B梨C桃

D山楂E花椒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认为错的打"×"。)

21.根冠比越大,树体生长就越快。()

22.经济树木的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0~80cm深的土壤中。()

23.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量越多,对花芽分化就越有利。()

24.提高树体越冬性的基础是增大枝条生长量。(错)

25.为了延长结果枝组的寿命,应将结果枝配置在骨干枝两侧或背上,且成斜。

()

四、解释概念题

26.经济林:

27.适地适树:

28.芽的早熟性:

29.抽条:

30.果树整形:

五、简答题

31.春梢生长的规律及合理生长的控制。

32.花芽分化的条件。

33.提高座果率的栽培措施。

34.经济林建园为什么要配置授粉树种。

35.在年生长期内经济林园如何施磷肥。

六.填空题

36.果实的纵径与横径的比值称为。

37.经济树木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38.主干疏层型树形第一层主枝基角一般为。

39.秋季枝条摘心的作用是。

40.环剥措施的效应是。

七、论述题

4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限度、合理调控措施。

42.幼龄林园的生长特点及栽培重点。

43.简述确保经济林植苗建园成功的关键环节。

44.简述推迟花期的意义和措施.

45.影响授粉受精的因子及促进坐果的途径。

第二部分口试题

46.北方经济林园的土壤特点及改良措施(选一种情况进行解释)。

47.提高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和存活率的措施。

48.北方早春经济果树花期主要的养护措施。

49.以枝叶为主要经济收获的经济树木其新梢的生长调控技术。

50.北方经济树木越冬防寒的技术措施。

51.林园间作、套种的注意事项。

52.徒长树如何进入丰产。

53.经济树木早期生长调控技术。

54.经济林园如何施追肥。

55.如何解决经济林园管理中“小老头树”的现象。

第三部分动手操作题

56.裸根苗移栽。

57.幼树整形。

58.人工授粉。

59.经济树木休眠期修剪。

60.树木的越冬防寒。

经济林栽培学试题库答案

第一部分笔试题

一、单选题

1.A

2.C

3.D

4.C

5.C

6.B

7.B

8.A

9.C 10.B

二、多选题

1. ABCE

2.ABCDE

3.BCDE

4.ABCD

5.ABC

6.ABDE

7.ABCDE

8.ABCD

9.ABCD 10.ABD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认为错的打"×"。)

1.√

2.√

3.√

4. ×

5.√

四、解释概念题

1.经济林: 我国森林法(1989年)规定:“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

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2. 适地适树:将树木本身的生态特性与栽植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相适应,

以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芽的早熟性: 经济树木的芽一般在头一年形成第二年萌发,但有些品种的芽当年

形成当年萌发形成二次梢和三次梢,这样的品种具有早熟性。

4.抽条:幼龄期经济树木在冬春季节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土壤水分冻结,树木根系无

法吸收,但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持续进行,造成组织部充实的嫩梢干枯现

象。

5.果树整形:对幼树根据树体特性,将果树修剪成一定骨架结构和外形,使其合理

利用空间和光照的修剪。

五、简答题

1.春梢生长的规律及合理生长的控制。

(1)扩大树冠,是主要的营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和部位;

(2)为生殖生长中花芽分化提供物质基础;

(3)春梢的合理生长是前期促进后期控制,适当停长,有利于春梢的木质化程度的提高。利于越冬;

(4)调控措施

2.花芽分化的条件。

(1)物质条件

①能量物质与结构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磷。

②平衡调节物质:枝条内促长激素含量减少,抑长激素(脱落酸、乙烯等)

含量增加。

③遗传物质:决定花芽分化的方向和物质代谢。

(2)环境条件

①光照:光照充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②温度:较高的适宜温度有利于花芽分化的生理活动和器官建造;较低的温度

(需冷量)有利于性细胞的形成。③水分:花芽分化的临界期(生理化

分期、转折期)控水,可使枝条中细胞液浓度增大,氨基酸和脱落酸含

量增加,促进叶芽向花芽转化,进入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适量

供水,有利于花器与雌雄配子的形成。

3.提高座果率的栽培措施。

(1)促进花芽分化;

(2)花期喷硼或水;

(3)避开春季低温对花果的危害;

4.经济林建园为什么要配置授粉树种。

(1)有些树种、品种具有自花不孕性;

(2)有些树种品种有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及雌蕊高于雄蕊的特性;

(3)异花授粉能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5.在年生长期内经济林园如何施磷肥。

(1)磷肥的种类、性质

(2)磷肥对经济树木生长的作用

(3)施用的时间、方法、深浅、用量比例

六.填空题

1. 果实的纵径与横径的比值称为果形指数。

2. 经济树木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

3. 主干疏层型树形第一层主枝基角一般为45°。

4. 秋季枝条摘心的作用是抑制枝条生长。

5. 环剥措施的效应是促进花芽分化。

七、论述题

1.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限度、合理调控措施。

营养器官在未达到建园时设计的空间大小时,应促进其生长,当达到生存空间大小时,应控制其生长量,与生殖器官的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生殖器官在树冠达到设计大小时,应促进其生长,即促进花芽分化,当树体到达盛果期时,应控制其生长量,与营养器管的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生产经营的目的,在幼龄期和一年中生长的前期(6月底以前),营养生长量越大,对生殖生长就越有利,在一年中生长的中后期(7月份以后),其生长对生殖生长极为不利,为了获得较多的优质果实,在树冠达到设计大小到进入盛果期期间,应促进生殖生长,以达到与营养生长相对平衡,在进入盛期以后,生殖生长逐渐占优势,对营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营养生长的不良又导致生殖生长的受阻,形成恶性循环,应促进花芽分化,控制花量,着果数量,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高产、稳产、优质和高效,延长盛果期年限。

2.幼龄林园的生长特点及栽培重点。

(1)树体离心一般营养生长旺盛,即地上地下迅速扩大;

(2)枝条分枝角度小,分枝少,树姿不开张。

(3)枝条年生长量大,节间长,有二次生长。

(4)年生长期长,枝条生长停长晚,组织不充实,越冬困难。

栽培任务(1)保证栽植成活,存活。

(2)加快枝条生长,加速树冠形成,开张枝条角度,使树冠开张,

形成良好树形。

(3)树冠接近设计大小时,控制枝条生长,增加树体养分积累,

为花芽分化奠定物质基础。

3.简述确保经济林植苗建园成功的关键环节。

(1)用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树种和品种选择和配置

(2)基地要合理规划(3)科学的栽植技术

(4)栽后管理(幼树补植;幼树定干;幼树防寒)

自由论述

4.简述推迟花期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推迟花期避开北方早春倒春寒天气对幼花幼果造成的低温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措施:(1)林园灌水(2)树盘覆盖(3)树干涂白(4)生长调节剂和激素调节

5.影响授粉受精的因子及促进坐果的途径。

(1)花粉的亲和性

(2)营养条件:(1)树体贮藏养分(氮素);

(2)其他元素:硼素:花期喷布硼砂0.1~0.5%;磷素:缺少磷素

树体发芽迟、花序出现迟、细胞激动素降低。

(3)环境条件:(不良的环境条件)

低温:花器产生冻害;影响授粉昆虫的活动(蜜蜂要在高于15℃活动)

大风:(17米/秒)不利于昆虫活动;导致柱头干燥,不利发芽。阴雨潮湿:不利传粉,花粉失去生活力。空气污染:影响花粉发芽、花粉管生长。

改善途径:选择开阔处建园,选则优良品种,推迟花期等

第二部分口试题

1.北方经济林园的土壤特点及改良措施(选一种情况进行解释)。

(1)黄土高原区的土壤特点及栽培利用的主要限制和相应措施;

(2)山地土壤的土壤特点及栽培利用的主要限制和相应措施;

(3)沙漠边缘土壤特点及栽培利用的主要限制和相应措施;

(4)盐碱地土壤特点及栽培利用的主要限制和相应措施;

2.提高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和存活率的措施。

保证成活率的措施:土壤处理(定植穴的开挖深度、宽度;积肥的满足等)

苗木处理(根系修剪与补水、树冠的修剪等)

栽后养护(水分的满足、树冠的扶正等)

提高存活率的措施:越冬防寒措施;动物的危害;人为破坏

3.北方早春经济果树花期主要的养护措施。

(1)人工授粉受精;(2)花期低温危害;(3)疏花疏果;

(4)保花保果;(5)水肥供应

4.以枝叶为主要经济收获的经济树木其新梢的生长调控技术。

(1)新梢生长的规律

(2)树型选择

(3)水肥供应

(4)修剪方法

5.北方经济树木越冬防寒的技术措施。

(1)根茎培土防寒(防根茎受冻害);

(2)枝干裹缠(防枝干冻裂特别是嫩枝受冻);

(3)设风障(全株保护)

(4)埋土防寒(枝干柔软的,全株防寒)

6.林园间作、套种的注意事项。

(1)间(套)作物的根系及植株不能占据住在经济树种的生长空间;

(2)间(套)作物的水肥需要不能与主栽树种争水争肥;

(3)不能有共同的病虫害或互为病虫害寄主。

7.徒长树如何进入丰产。

(1)分析徒长树的生长原因;

(2)水肥调整策略

(3)促花促果措施

8.经济树木早期生长调控技术。

(1)保证成活

(2)提高存活率

(3)修剪

(4)促花

9.经济林园如何施追肥。

答:氮肥、磷肥、钾肥的主要效用、特点,分别描述具体的使用时间、配方、用量和方法。

10. 如何解决经济林园管理中“小老头树”的现象。

答:(1)描述小老头树的生长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

(2)缓解这种现象的对策

(3)具体措施的阐述

第三部分动手操作

1.裸根苗移栽。

要点:苗木处理(根系补水、修剪);土壤处理;栽植技术;

2.幼树整形。

要点:树型选择;主枝选留;树冠控制;修剪时间;

3.人工授粉。

要点:花粉收集;花粉调制;授粉方法;

4.经济树木休眠期修剪。

要点:时间、主要方法、以具体树种为例。

5.树木的越冬防寒。

要点:针对不同部位和具体树种选择使用方法,并具体操作。

经济林栽培学试卷T

经济林栽培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 2.生命周期:经济林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至衰老死亡的全部过程。3.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一般经济林木的LAI在3-6范围内比较合适。 4.经济林设施:是指人工建造的、用于栽培经济林树种的各种建筑物,又叫保护地设施。 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二、填空(每空1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划分的五大林种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我国3大淀粉种子板栗柿子枣。 3.我国4大木本油料种子油茶核桃乌桕油桐。 4.经济林树种的叶片大致可分为2类:单叶复叶。 5.经济林苗木繁育可分为实生苗繁育和营养苗繁育。 6.决定经济林分布的影响因素有气候因素经济林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古地质地理和气候变迁人为干预 。 三、选择题(不定项,每题1分) 1.下列哪种不属于淀粉类树种(D)。 A.板栗B.枣树C.柿树D.核桃 2.依据芽在枝条的上发生的位置不同分为(ABC)。 A.顶芽B.侧芽C.不定芽D.休眠芽 3.下列哪些是喜光树种(AD)。 A.板栗B.八角C.棕榈D.油茶 4.下列哪种树种抗旱能力最好(A)。 A.核桃B.苹果C.梨树D.枇杷

5.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的生长周期包括哪几个时期(ABD)。 A.童期B.成年期C.中年期D.衰老期 6.不属于经济林木的昼夜生长周期影响因素的是(D)。 A.温度B.植物体内水分状况C.光照D.大气状况 7.经济林木各器官的相互关系有(ABD)。 A.地上部分于地下部分的关系B.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C.干形与冠幅的关系D.各器官间的相互作用 8.矮化密植的途径有(ABCD)。 A.利用矮化砧木B.嫁接矮化品种 C.矮化栽培技术D.培育矮化品种 9.下列哪项措施不能防止落花落果(D)。 A.栽培授粉树B.虫媒花在开花期放养蜜蜂 C.开花前适当施肥D.开花时遮荫处理 10.属于芽接的是(C)。 A.切接B.舌接C.嵌芽接D.根接 四、判断题(每题1分) 1.主茎的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生态环境影响着经济林的分布、生长和发育;但经济林不能影响它的环境。() 3.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叶群体称叶幕。() 4.整形是通过修剪完成的,修剪是在一定树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5.在果实催熟时,应在果实还未成型之前用激素处理。() 6.南种北移会导致生长期延长,推迟休眠。() 7.忌地性是指在同一林地连续栽种同一树种,植物往往表现生长不正常,生长慢,结果晚,严重的则早衰甚至死亡的现象。() 8.乙烯利是天然植物激素。() 9.冷害是经济林木在越冬期间,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时造成的灾害。() 10.根系在年生长周期内没有自然休眠现象。() 五、简答题(每题8分) 1.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2.整形、修剪的作用? 3.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如何解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毒问题? 六、问答题(13分) 试述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7年整理】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

【2017年整理】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经济枃栽培孥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枃: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癿癿枃木。木材不是经济枃癿主产品。 2、经济枃栽培:一般是挃从经济枃育苗开始,经过经济枃营建、栽培管理,到经济枃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秳。 3、根颈: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亝换必经癿通道称为根颈。 4、萌芽率:枝条上癿芽萌収枝条癿能力。 5、成枝力:枝条上癿芽萌収成为长枝,>15Cm,癿能力。 6、芽癿异质性:果树不同部位癿芽体,由于所处环境、营养状况有差异,造成芽癿质量、生长势、饱满秳度等差别,称为芽癿异质性。 7、芽癿早熟性:芽体在形成当年卲萌収癿特征。 8、顶端优势:活跃癿顶端分生组织抑制部侧枝,侧芽,癿生长、生长势和分枝角度癿现象。 11、垂直优势:直立生长癿枝条生长势旺,接近水平戒下垂癿枝条生长势弱,枝条弯曲部位癿芽其生长势超过顶端癿现象。 12、叶面积系数:单位面积上所有经济枃木叶面积总和不土地面积比值。 17、自花授粉:同一个品种相互授粉癿现象。 18、异花授粉: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癿现象。 19、自花结实:通过自花授粉而形成癿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癿产量癿果实癿现象。 20、异花结实:通过异花授粉而形成癿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癿产量癿果实癿现象。

21、单性结实:子房未叐精而形成无种子果实癿现象。 22、无融合生殖:一般是挃不叐精也収生収芽力癿胚癿现象。 23、雌雄异熟:雌雄同株戒异株中,雌蕊和雄蕊不能同时期成熟癿特性。 24、有效授粉期:是用胚珠癿寿命不从授粉至叐精所需时间差来表示。 25、花粉、胚囊癿败育:花粉戒胚囊在収育过秳中由于某些因素癿影响,出现中途退化,萎缩、収育中止等现象。 26、经济枃宜枃地癿选择:从整体生境中,选择适宜经济枃生长収育癿小生境,如小气候、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小地形、海拔高度等。 27、适地适树:是挃栽植树种癿生物孥特性和栽植地癿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収挥双方癿収展潜力,达到该树种在该环境条件下和当刾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癿最佳产量水平。 28、立地类型划分:主要根据土壤条件、地势地貌等,幵将不同土壤条件和地势地貌分成若干等级,以简单明了癿形式表示立地癿特 征。 29、经济枃癿栽植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栽植苗木癿株数。 30、水土流失:由陈水引起癿地表徂流所造成癿土壤侵蚀。 31、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是挃组成枃分癿树种、作物癿种类搭配科孥,表现出结极优化、规范,幵有不其相适应癿栽培管理、经营癿配套技术,达到功能多样、效益高癿目癿,在一定癿范围乀内具有普遍癿推广应用价值。 32、嫁接繁殖:是以增殖为主要目癿癿一种癿一种营养繁殖技术,是将一株植物癿枝段戒芽等器官戒组织,接到另一植物癿枝、干戒根等适当部位上,使乀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癿植株。 33、接穗:嫁接在砧木上癿枝戒芽体。 34、砧木:带原根承叐接穗戒接芽癿植株。 35、芽接:在枝条上剥叏带少量木质部癿单片芽体嫁接在砧木上癿嫁接方法。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专业:茶叶科目:茶树栽培学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开展)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鳞叶、鱼叶、真叶)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5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腋芽一片叶片一个短茎”。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树林大生长差、生态条件不适、群体结构紊乱) 5、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旱害) 二、选择题(10分) 1、茶树的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A) A、定芽和不定芽 B、顶芽和腋芽 C、冬芽和夏芽 D、生长芽和休眠芽 2、插穗一般是选择(B) A、未成熟的枝条 B、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

C、两年生的枝条 D、已老化的枝条 3、茶树的哪些器官是营养器官(A)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 C、根、茎、花 D、花、果实、叶 4、茶园耕作深耕在哪几个月份进行(D ) A、1-2月份 B、3-4月份 C、5-6月份 D、7-8月份 5、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有(C ) A、喷灌和漫灌 B、滴灌和沟灌 C、沟灌和漫灌 D、渗灌和滴灌 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产季节的浅耕(C ) A、春茶前的耕锄 B、春茶后的浅耕 C、秋茶后的耕作 D、夏茶后的浅锄 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插穗发根的环境因素(C ) A、湿度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8、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道路系统的设置 B、排蓄水系统设置 C、茶园地块划分 D、栽培授粉树 9、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C ) A、茶芽枯病 B、茶白星病 C、灰斑病 D、茶饼病 10、对茶树的需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营养的连续性 B、营养的分散性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川农)

《经济林栽培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1:2 章: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种质资源:含有种质并能够生产种质的所有经济树种的繁殖材料,包括经济树种的种子和各种类型的繁殖器官或组织。 经济林品系:从某一经济树种栽培品种群中发生基因突变或性状分离产生的新类型,以及在品种培育过程中,通过对自交:杂交或其他育种方式培育的后代进行多代单株选择而获得的新类型。 经济林品种:在一个经济树种种内,具有来源相同:特有性状一致:以一定繁殖方式能保持遗传特性稳定:具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经过正常育种程序培育并通过相关部门审定的一群栽培植物,是一类可直接应用于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经济林种质资源。 第3 章: 经济林的生命周期(年龄时期):指从卵细胞受精产生合子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直到衰老、更新、死亡的全部过程。 幼树期:指经济树木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或开始受益的这段时期。 初产期:指经济树木从第一次开花结实(或受益)到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最高)为止所经历的这段时期。 盛产期:指经济树木进入大量开花结实(或受益高峰)的这段时期。 变产更新期:指经济林树木生长势开始逐渐减弱,产量逐步下降,直至几乎没有经济产量为止的这段时期。 经济林的年生长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顶芽:着生在枝或茎顶端的芽 侧芽:着生在叶腋入的芽 定芽:顶芽和侧芽均着生在枝或茎的一定位置上 不定芽:从枝的节间、愈伤组织或从根以及叶上发生的芽 叶芽:萌发后只长枝和叶的芽 花芽:萌发后形成花或花序的芽 混合芽:萌发后既开花又长枝叶的芽 休眠芽:芽形成后,不萌发的芽 活动芽:芽形成后,随即萌发的芽 隐芽(潜伏芽):有的休眠芽深藏在树皮下若干年不萌发 芽的导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着大小、饱满程度等差异的现象 芽的萌芽力:树木叶芽萌芽能力的强弱 芽的成枝力:枝条上的叶芽萌发后能够抽成长枝的能力 芽的早熟性:有些树种在当年形成的树梢上就能连续形成二次梢和三次梢的特性 芽的晚熟性:另一些树,当年形成的芽一般不萌发,要到第二年春才能萌发抽梢的特性。 芽的潜伏力: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或树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萌发抽生新梢的能

茶树栽培学试卷题库

二、名词解释 1.纯茶园生态系统; 2.活动积温; 3.无公害茶; 4.有机茶; 5.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 6.低产茶园; 7.单轴分枝; 8.合轴分枝; 9.茶树有性繁殖;10.茶树无性繁殖;11.生理需水;12.生态需水;13.生物覆盖;14.茶树枝条的异质性; 15.轻修剪;16.定型修剪;17.寒害;18.冻害;19.根外施肥; 五、问答题(包含论述) 1.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 2.茶树新梢生育有哪些规律? 3.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哪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工作? 4.光强对茶叶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 5.茶树喜酸的原因是什么? 6.请分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论依据。 7.试述茶树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 8.进行茶树品种搭配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好品种搭配工作? 9.简述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10.何谓无公害茶园?无公害茶园建设有哪些要求? 11.试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如何改造低产茶园? 12.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 13.采取哪些措施可实现茶园保水? 14.茶园施肥应遵循哪些原则? 15.如何解决茶园有机肥不足的问题? 16.有哪些茶园土壤覆盖形式?如何应用? 17.试分析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如何改良? 18.试分析茶园土壤有机质贫化问题,如何改良? 19.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 20.各种修剪方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21.简述茶树产生寒、冻害的机理及其防御技术。 22.试述有机茶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 23.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概念和异同点。

24.试述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其掌握的方法? 25.怎样做到依树龄、树势留采叶? 26.怎样运用茶树栽培措施调节茶叶采摘的洪峰? 27.茶园水分散失的途径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实现茶园保水? 28.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 29.修剪对茶树生育及体内代谢带来怎样的影响 30.修剪对茶树树冠培养起哪些作用?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 (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 课程编号:144059 课程学分:2.5 课程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 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 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 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 一、四大影响因素 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 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 一、目的、意义 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 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 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 复习思考题

经济林栽培学2013期末试题

1.经济林栽培:指经济林木的生产过程,包括从经济林育苗开始,经过造地造林,抚育管理到收获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2.花芽分化临界期:生长点对内外条件反应都敏感的时期 3.单性结实:不经过授粉就可以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的现象,如香蕉、磨盘柿、无花果) 4.物候: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行为组织结构,外部形态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5.芽的异质性:枝条或茎上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形成时期、环境因子、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势及其他特性上存在差异 6.层性:是顶端优势与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7.垂直优势:由于枝条和芽的着生方位不同而出现的生长势差异 8.经济林栽培学:是以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实用科学。 9.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从外部施于植物,在较低浓度下,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物质的一些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通称。如2,4-D、吲哚乙酸、萘乙酸、吲哚丁酸、矮壮素、乙烯利 10.孤雌生殖:不经过授粉受精就可以形成种子的过程 11.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 12.花芽分化: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13.单性结实:子房未受精而形成不含种子的果实的现象,如香蕉、磨盘柿、无花果 1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15.自花结实:同一品种的花粉给同一品种雌蕊授粉,并可以结实 问答题 1.怎样利用经济林木的花芽分化理论指导经济林栽培? 选择优良品种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可减少病虫害,管理少,生长快 科学的肥水管理 合理修剪为了创造一个适当的光环境,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关系 疏花疏果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关系持续稳产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成花 2.经济林木的枝条生长有何特性,如何利用这些特性? 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常抑制其下部侧芽的发育,表现上部芽萌发早

经济林栽培学章检测题汇总教学文案

经济林栽培学章检测题汇总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根劲: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交换必经的通道,其抗弱性差,根劲一般秋季进入休眠最晚,春季解除休眠最早,对环境变化敏感,栽植过深易腐烂,树体变黄而死,栽植时注意严加保护。 芽的异质性:纸条上不同部位的芽体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所处在的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等有差异,造成芽的质量、生长势、饱满程度等差别的现象层性:经济林木树冠的中心干上,主枝成层状分布,是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效果。 花芽分化:由于叶芽的生理组织状态变化为花芽的生理组织状态的过程。 有效授粉期:是胚珠的寿命与从授粉至受精所需要时间差表示。临界温度:经济林木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极限。 需冷量:打破经济林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的时数称为需冷量(W 72C) 需水临界期:是指年生育期内,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该期水分亏缺,造成产量的损失和质量下降,后期不能补充。良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的,优良性状经过表型测定所证实,属于遗传性控制,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转稳定一致,在产量和品质上符合人类需求的栽培植物。 嫁接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愈合并正常生长的能力。具体讲,是指砧

木和接穗内部组织结构、遗传和生理的相识性,通过嫁接能够成活以及成活后生理上相互适应。 无毒病苗:是指经过脱毒处理和病毒检测,证明确以不带病毒的苗木。适地适树:是指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双方的生产潜力,达到该树种在环境条件和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 立体复合经营模式: (农林复合模式)是指组成林分的树种、作物的种类搭配的科学,表现出结构优化、规范,并有其相适应的栽植管理、经营的配套技术,达到功能多样、效益高的目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推广的应用价值。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种植地上苗木的株数。 缓放:即对一年生枝不加任何修整,让其放任生长。定干:按所需的主干高度再加上整形带的高度,将余下的部分剪去。短剪: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的修剪方式。 1.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的区别,童期有何特点?实生树具有完整的生长周期,即具有童期,其自然寿命长,适应性抗逆性强,但非生长期长。营养繁殖树没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即不具有童期,幼年期即具有开花结实能力,因而投产早,非生长期短,适应性抗逆性差。 童年其特点:(1)形态上:多呈野生状态,有返祖现象。具体表现为:芽小,枝细而密,且多直立,生长旺,多刺,叶小而薄,栅栏组织及叶脉不发达,表皮细胞小。含水量高而内含物少,木质部发达而韧皮部及输导组织不发达 (2)生理上:光合能力弱,耐阴性强,不具备形成花芽的基础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 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ft茶目ft茶科ft茶亚科ft茶族ft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 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 个,无性系品种79 个。省级审定品种120 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ft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二、选择题(10 分)

2015年四川农林大学林业专升本春季招生

2015年四川农林大学林业专升本春季招生 所属学校:四川农业大学 专业层次:专升本 招生批次:2015年春季招生 专业分制:95学分学制(年): 所属分类:农业类 相关标签:林业 专业介绍: 主干课程 毕业生产实践、毕业实习论文、测量学(本科)、测树学(本科)、大学英语(二)、大学英语(三)、大学英语(统考)、大学英语(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经济林栽培学(本科)、林木病理学(本科)、林木遗传育种(本科)、林业经济管理(本科)、森林昆虫学(本科)、森林培育学(本科)、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森林土壤学(本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本科)、森林资源信息系统(本科)、树木学(本科)、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信息检索与利用(本科)、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 入学测试科目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 院校介绍 四川农业大学座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及CCTV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且有熊猫故乡之称的四川省雅安市。是一 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历史悠久,源自创办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2002年经教育部教高厅(2002)2号文件正式批准,四川农业大学成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网络教育的学生。根据教育部、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定,四川农业大学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本、专科教育,对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电子注册的 毕业文凭,本科毕业生符合学位要求的授予对应的学士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学校决定2014年继续面向社会招收网络教育高中起点专科和专科 起点本科业余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 注:最短学习期限,从教育部学籍正式注册时间开始算起(通常春季为3月1日;秋季为9月1日),不含毕业发证时间。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及以上文凭的人员可报读专科起点本科 具有高中(含普通高中、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可报读高中起点专科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经济林是我国的五大林种之一。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培育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及造林学和果树学有些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又不同于这两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涉及种类多,产品千差万别,栽培技术多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了解经济林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趋势,掌握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 (三)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生态学等是其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才能学好本课程。林木种苗学和造林学这两门专业课也及本课程联系密切。其中林木种苗学为本课程提供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应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经济林栽培学及造林学的区别是对象不同,造林学的主要对象是用材林,经济林栽培学的主要对象是经济林,二者在栽培及经营管理的方法上也不太一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植物学基础、植物(尤其是树木)分类、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土壤肥料、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及环境的关系;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本课程的难点是:整形修剪的理论及技术。 本课程的疑点是:品种分类。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绪论 (一)自学目的及要求 1、重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2、一般了解:经济林生产的意义、特点、成就;经济林发展前景。 3、一般掌握:经济林栽培学的知识体系。 1 / 24

经济林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厂原材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3.发展经济林意义:(1)是种植业最旺盛的经济增长点;(2)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4)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4.我国发展概况:面积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树种、品种多样化;储藏加工能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增加。 5.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2)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3)经济林产业化过程低,第二第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低下;(4)经济林总体发展水平不高;(5)管理体制不顺。 6.我国发展潜力:市场需求潜力大、可供发展的土地资源面积大、科技潜力大、群众发展经济林的内在积极性高涨。 7.发展趋势:适生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矮化密植;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无公害化;产品优质化;储运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旅游观光。 8.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3)充分利用土地,开展多种经营,多用途、多方面开发利用;(4)家生野生同时利用,广生生产门路。 9.经济林树木分类:果品类、木本油料类、香料调料类、饮料类、木本中药类、农药类、树脂树胶树漆类、料染料类、纤维类、栓皮活性类软木类、放养类、森林蔬菜类、淀粉类、色素皂素及维生素类。水果亚类:柑橘、香蕉、苹果、葡萄;干果亚类:核桃、板栗、柿子、枣;杂果亚类:山楂、杏、李子、樱桃、无花果、石榴、猕猴桃。食用木本油料亚类:油茶、核桃、油橄榄、香榧、油棕、文冠果、榛子;工业木本油料亚类:油桐、乌桕;香料亚类:山苍子、桉树、樟树、花椒、八角、松树、柏木、玫瑰;调料科亚类:八角、花椒、桂皮。 10.影响经济树木分布的因素:气候条件;地质和地貌;土壤条件;植物本身的适生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人为的干预作用。 12.经济林区划的意义:为了解决缺乏全国统一的经济林树种、品种的栽培区划。 13.中国经济林区划分为4级:第一级为气候带,第二级为干湿区,第三级为亚区,第四级为小区。 14.经济林栽培区划:在研究经济林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对经济林的地理分布进行区域划分,为开展经济树木的引种驯化、指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5.经济林区划的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生态经济规律、协同性规律)、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环境的空间结构的原则。 16.生长:是指树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是量的变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增大体现出来的。 17.发育:是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是质的变化。 18.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指经济树木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幼年期)、结果始期(始收期)、结果盛期(盛收期)、结果衰退期(收获减退期)、衰老更新期。 19.年周期:经济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变化。 20.向心更新:徒长枝形成的树冠同样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的规律形成的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使得优势部位逐渐下移。 21.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根具向地性,茎具背地性。 22.离心秃裸:以离生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根冠的自然打枝。 23.物候期:经济林每年都会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如萌芽、展叶、抽枝、开花、结果、落爷休眠等现象。 24.物候期的划分:萌芽期、展叶期、抽稍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变色期、落叶休眠期。 25.物候期的特点:顺序性、重演性(重叠性)。 26.经济树木的生命周期:(1)营养生长期: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为止。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中心,树体离心生长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据的生长空间迅速扩大。措施:保成活、土肥水管理;促生长、幼树整形。(2)结果

li茶树栽培学复习资料

骨干枝:主要由一、二级分枝组成,其粗度是影响茶树骨架健壮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产优质树冠要求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均匀。 生产枝: 叶面积指数: 茶园覆盖度: 茶树的三基点:茶树三基点温度分别指茶树生长能承受的最低临界温度、最高温度和茶树生育最适温度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茶树品种耐低温的表现,一般把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温度限定为-8~-10℃,大叶种-2~-3℃;生存最低界限气温:小叶种-8~-10℃,乔木型-6℃左右,茶树生物学最高温度: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茶树生育最适温度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的温度,多数品种为20℃~30℃ 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过程:合子→茶籽及插穗→茶苗→根深叶茂的茶树→衰老→死亡。茶树的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茶树的活动积温:茶树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 生态茶园:一种人工群落,以茶树为主,因地制宜地配置林木、果树、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从而从而构成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无公害茶园: 1、简述我国茶树栽培发展的历史? 2、我国茶区怎样划分?简述四大茶区气候条件、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 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3、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科、属、种)?茶树的学名? 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4、茶树的树型分为?茶树的树冠因分枝角度不同树姿分为?茶树的分枝方式? 5、茶树新梢生长的基本规律?新梢生长、休止周期性的主要原因? 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

思考题及作业题

思考题及作业题 绪论 1、名词解释:经济林,经济林栽培学 2、经济林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4、目前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简述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战略要点. 6、经济林树种可分为哪几类?各类包括哪些主要树种? 7、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条件,谈谈当地有哪些主要经济林树种? 8、经济林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加以开发利用? 经济林器官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根系的生长发育 1、名词解释:根颈 2、试论述经济林根系生长发育规律? 3、试论述影响经济林根系活动的因素有哪些及如何加以调控? 第二节芽、枝、叶的生长发育 1.名词解释 萌芽率;成枝力;芽的异质性;芽的早熟性;顶端优势;层性;垂直优势;芽序;叶面积系数 2.简述芽的异质性是如何形成的。 3.试述影响枝条生长的内外因子。 4.春、秋梢在生产中有何指导意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3370810.html,I与产量有何关系?适宜的LAI为多大。 第三节花芽分化及其调控 1.名词解释: 花芽分化,花芽形成,花诱导,花孕育, 2.研究花芽分化有何意义。 3.花芽分化分几个时期,各期有何特点? 4.试述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子。 5.简述花芽分化的主要学说?C/N比学说有何优缺点? 6.调控果树花芽分化的途径有哪些? 第四节开花坐果及果实发育 1、名词解释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自花结实,异花结实,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花粉直感,雌雄异熟,有效授粉期,花粉、胚囊的败育,果形指数,孢子体不亲和,配子体不亲和,果实成熟。 2、影响果树开花的因素有哪些? 3、造成花粉、胚囊败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影响授粉受精的因子有哪些?如何保证授粉受精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周期性 1.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的区别,童期有何特点? 2.生长发育的周期性有哪些表现?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学习重点1-田晶

章节学习重点:(此为我按照老师画的重点于考试前自己总结,再结合两套试卷复习,考试没有任何问题O(∩_∩)O) 第一章:绪论 1、五大林种:用材林(Timber forest)、防护林(Production forest)、经济林(Economic forest)、薪炭林(Fuelwood forest)、特殊用途(Special use forest) 2、什么是经济林? 经济林就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调料、饮料、药材等为主要目的林木。 Economic forest refers to the forest which the main purpose 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ruits and nuts, edible oils, beverages, spices,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3、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①It is the necessity for life use and for industry use; ②poverty relief,prosperity the market and economy; ③It is raw material for export. (此处为老师课堂上翻译的,与试卷答案有所不同,老师说关键词写出即可,不看语法) 第二章:经济林分类与栽培规划 1、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2资源分散,分布不均 ○3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2、经济林的分类: 根据果实解剖结构,可将经济林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和柑橘类。 According to the anatomy structure,the fru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rupe ,berry ,pome ,nut ,and orange。 3、经济林的分布: ○1气候因素决定了经济林木大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同时对小的局部区域的分布产生影响 ○2经济林木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对其分布产生巨大影响 ○3古地质历史和气候的变迁也影响着经济林木的分布 ○4人为的干预作用 第三章:生态环境对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态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由各个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经济林的生态环境,是指经济林所生存的地点(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周围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地貌因子、生物因子 此处应牢记这四个因子的英语表达,11级学生考试的选择题有,并且是多选。 第四章:经济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生长: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只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2、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从细胞水平看,发育是细胞机能的转化

经济林栽培

经济林栽培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林(economic forest): 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2.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栽培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科学。它要研究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林栽培的制约,运用综合栽培技术,解决经济林生产上的问题,达到经济林木与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状态的统一,从而实现经济林生产的早期丰产、优质、高效和低耗。 3.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含)以上的郁闭林(一般以为中度郁闭,以上为密郁闭),(不含)以下为疏林。 4.生长(growth):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5.发育(development):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专门化,完成生殖生长的准备后,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是细胞机能的转化 6.生命周期(life cycle):经济林木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萌

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全部的生命活动。因此,称之为生命周期。也叫年龄时期。 7.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是指由胚珠受精产生种子萌发而长成的个体。 8.物候期:在年生长周期中,这种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经济林木器官的形态变化时期称为物候期。(物候出现的时期) 9. 物候:经济林在一年中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10. 物候相:物候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11.生长期:生长期是指经济林木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同一经济林木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 12.(2)休眠期:是指经济林木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主要是种子和芽 13.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常抑制其下部侧芽的发育,表现上部芽萌发早且生长势强,向下依次减弱的现象; 14.垂直优势(vertical dominance):由于枝条和芽的着生方位不同而出现的生长势差异。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枝条生长势旺;斜生、平生枝生长势弱,下垂生长的枝条更弱;枝条弯曲部位的背上芽,枝条长势强

茶树栽培学题库

1茶树的植物界地位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2由于茶树品种分枝习性不同,茶树的树姿可分为直立、半开张和开张等3种类型。 3茶芽的萌发生长与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等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水分、温度和土壤肥力) 4茶氨酸是在茶树根部由茶氨酸合成酶催化谷氨酸和乙胺反应合成,然后通过枝干送至叶部,并积累在叶中。(茶树根部) 5高产茶园的树冠覆盖度应达到80%以上,叶面积指数以3~4为宜。 6一般认为,茶树的生物学零度(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左右。 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蓝光为短波光,有利于茶树代谢和形成。(氮代谢、蛋白质或氨基酸) 8福建茶区土壤的有效钾和镁含量常明显偏低。施用钾、镁肥可提高乌龙茶的产量。 9茶园土壤外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气沉降物污染、施肥污染和农药污染。10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个因素。 11茶树根分泌的物质中,多酚类和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12与乔木型茶树比较,灌木型茶树,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13通常把茶芽萌动后展叶的嫩梢称为新梢。 14茶树的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

15茶树的一生,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幼苗期、幼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 16茶树幼苗出土后,其叶展开,进入双重营养阶段,营养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子叶,另一方面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17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代谢,故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物质或茶多酚积累较多。18茶树枝条的下端与上端存在着阶段发育的异质性,下端就其生长年龄来说是,而阶段发育相对。(较老、较幼) 19茶园营养诊断包括土壤营养诊断和植株营养诊断。 20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在80cm 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有机 质含量高,土壤pH多在 4.5~5.5或5.0左右。 21茶园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有:管道输水、喷灌、微喷灌滴管根区导灌等。 22幼年期茶树的采摘原则是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23茶树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 24茶树的树型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等3种类型。 25茶籽萌发过程必需的3个基本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26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500mm 左右。茶树在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 27茶树对蓝光和橙光的吸收比重大,橙光偏长,有利于茶树代谢和的积累。 (碳代谢、碳水化合物或茶多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