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一节生物分布区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三、分布区的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一)分布区的概念

种的分布区?a?a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并且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有区别

分布区如果是一个面,栖息地则是一个点。

分布区比栖息地要大。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1、点图法

2、周界法(轮廓法)

3、涂斑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1、单境发生论

2、多境发生论

3、稳健的多境发生论

4、泛境发生论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主要环境因子

◆气候演变

◆土壤因子

◆地形变化

◆生物因子

◆历史因子

◆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一)主动扩展

1、正常扩展

图6-3

2、先锋扩展

(二)被动扩展

1、水扩展

2、风扩展

3、生物携带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一)广域分布区

(二)狭域分布区

(三)连续分布区

(四)间断分布区

(五)扩展分布区

(六)潜在分布区

(七)特有性分布区

(八)残遗分布区

(九)替代分布区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1、自然条件变化

2、生物的分散迁移及在原来分布区内的死亡

3、陆地下沉

4、大陆漂移

5、跳跃式传播

6、人为影响

第二节生物区系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植物区系

动物区系

广义生物区系——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种)的总和。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划分。如:按生物分类系统分为被子植物区系、兽类区系、鸟类区系等;

按行政区划分如中国生物区系、日本生物区系等。

狭义——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物总体。

?

第三节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一、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

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一、陆地生物区系的划分

全球六个植物区

1、泛北极植物区

2、古热带植物区(非洲、印度和东南亚)

3、新热带植物区

4、好望角植物区

5、澳大利亚植物区

6、南极植物区

陆地生物区系的划分

本书划分

1、全北区

2、新热区

3、非洲热带区

4、东洋区

5、澳大利亚区

6、南极区

?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古热带植物区

?新热带植物区

?开普植物区(东洋植物区)

?澳大利亚植物区

?泛南极植物区

大体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是面积最大的植物区。

特有科30多个,典型的有:

银杏科、粗榧科、珙桐科、悬铃木科、腊梅科、杜仲科、五福花科、连香树科、桦木科、胡桃科、槭树科、蓼科、毛茛科、十字花科、杨柳科、蔷薇科、报春花科、龙胆科、百合科、石竹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榆科、茶科等

1.环北方植物地区:这是受第四纪大陆冰川覆盖和强烈影响的地方,包括地

中海沿岸以北的欧洲和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的大部,其总面积是所有植物地区中最大的,却没有特有科,而且特有属也不多。特有种则大多集中在本地区南部山地。

2、东亚地区:植物种类(尤其是树种)丰富程度居非热带地区首位,有

14个特有科和300多个特有属,如杜仲科、云叶科、连香树科、昆栏树科、伯乐树(钟萼木)科、南天竹科、木通属(Akebia)、泡桐属(Paulownia)、石蒜属(Lycoris)、腊梅属(Chimonanthus)、青荚叶属等,大量古老(或原始)的单型科属在此保存表明本地区是高等植物发展中心之一,且未受第四纪冰期严寒的强烈摧残。

3.大西洋-北美地区:有1个特有科和100多个特有属,特有种非常多,保存

许多第三纪古老植物,与东亚植物区系极为相似,说明两地植物曾有过密切交流。

4.落基山地区:这里植物区系很接近环北方地区的植物区系,没有特有科,

但有数十个特有属。

B.古地中海亚区

本亚区植物区系主要是在北方区系和热带区系的交接处——干涸的古地中海由迁移而发展起来的,但大多具有北方的根源。

5.马卡罗尼西亚地区:特有属30多个,特有种所占百分比极高。

6.地中海地区:特有科仅1个,特有属可达150个,年青的特有种数量超过第

三纪孑遗植物数量,与环境干旱化有关。

7.撒哈拉-阿拉伯地区:1969年塔赫他间曾将它划归古热带区,因发现此地

1500种植物中以泛北极成分为主而改动,特有种不少于310种。

8.伊朗-土兰地区:气候干旱,无特有科,特有属和特有种很多,大部来自

藜科、伞形科、十字花科、玄参科、石竹科、蒺藜科等。

C.马德雷亚区

9.马德雷地区:有5个特有科和许多特有属(如红杉)。加利福尼亚的特有

程度高达30—50%。

Ⅱ.古热带植物区

由旧大陆各热带地区组成,植物区系种类异常丰富,含40个特有科,如龙脑香科、芭蕉科、猪笼草科、露兜树料、姜科等。

A.非洲亚区

B.马达加斯加亚区

C.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D.玻利尼西亚亚区

E.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10.几内亚-刚果地区:原称西非雨林区,植物区系极为丰富,有6个特有科,

几十个特有属。

11.苏丹-赞比西地区:有特有科3个,特有种很多。

12.卡罗-纳米布地区:位于西南非洲的干旱区,百岁兰科为单种特有科,特

有种百分率很高。

13.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地区:为大西洋中两个火山岛,但特有种比例非

常高。

B.马达加斯加亚区

14.马达加斯加地区:8特有科、约300特有属。6500种有花植物中几乎90%为

特有,特有种约1/4与非洲种亲缘较近。

C.印度-马来西亚亚区(书上为东洋区)

15.印度地区:约有100多个特有属,但缺乏原始科的特有属,表明植物区系

发展历史较为晚近。

16.印度支那地区:无特有科,特有属超过250个。

17.马来西亚地区:植物区系非常丰富,但特有科很少。几个较大岛屿和马

来半岛上各拥有10—60个特有属,在新几内亚更多达150个。种的特有化很高。

引人注目的马来西亚山地区系包含北温带典型属,如毛茛属、悬钩子属和堇菜属,据推测温带类型800种分别从马来半岛与台湾南下迁移而来,另一路线则自澳大利亚北上。

18.斐济地区:有一单型的特有科,15个特有属。斐济群岛本地约1250个自

然种中,约70%是特有,新赫布里底群岛特有种亦达35%,萨摩亚群岛较少。

D.玻利尼西亚亚区

19.玻利尼西亚地区:无特有科,各群岛约有25%的特有种。有人认为区系亲

缘关系近于美洲。

20.夏威夷地区:无特有科。自然区系包括216属(约20%特有)1729种和变

种(约95%特有)。单子叶植物种类不足总数的1/5,然而灌木特别发达,像堇菜属(Viola),老鹳草属(Geranium)、蝇子草属(Silene)及菊科、半边莲科等在别处几乎均为草本,在此却成乔木。其区系的发生是由各方面偶然迁来的,主要部分起源于西方的印度-太平洋,与美洲关系较少。

E.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21.新喀里多尼亚地区:有5个特有科,约100个特有属。2600个种中90%特有。

木本种类占优势,草本种类很少,茜草科、桃金娘科、兰科和五加科最盛,而菊科、禾本科和豆科只很少几种。所以有人认为从第三纪中期本区就已孤立。

Ⅲ.新热带植物区

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科25个,如美人蕉科、旱金莲科、巴拿马草科、凤梨科(仅一种在西非)等。未分植物亚区。

22.加勒比地区:2个特有科、500个以上特有属。特有种比率很高。

23.圭亚那地区:特有属接近100个。在8000种植物中一半以上为特有种,起

源古老。

24.亚马孙地区:1个特有科,500个特有属,最少有3000个特有种。为巴西

橡胶、可可(Theobroma cacao)、甘薯、木薯、花生等重要经济植物原产地。

25.巴西地区:约400个特有属,但没有特有科。

26.安第斯地区:1个特有科,可能有数百个特有属。原产经济植物很多,如

金鸡纳树、烟草、番茄、马铃薯、菜豆等。

Ⅳ.开普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

位于非洲西南端沿海一狭窄地区,北界沿奥兰治河延伸,东以德拉肯斯堡山脉为界,长约800公里,宽约80公里,是世界最小的植物区。

气候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植被以常绿硬叶灌木占优势,植物区系种类和特有成分十分丰富,有 7个特有科,210个特有属及3000个特有种。

最典型的有牻牛儿苗科的天竺葵、酢浆草科的酢浆草,肉质植物有松叶牡丹属,木本植物山龙眼科有262属,杜鹃花科石楠属有460种。

27.开普地区:面积不大却拥有7个特有科。为地中海式气候,生有7000种以上植物,

大多是特有种。美丽花卉超过1000种。

Ⅴ.澳大利亚植物区

拥有许多特有科,570个特有属,如桉属包括300多种。但却没有广布的竹类、山茶科,杜鹃花科、木贼科等。

28.东北澳大利亚地区:为森林气候,有4个特有科,特有属200以上,4395

种植物里有29%特有。

29.西南澳大利亚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有4个特有科,125个特有属,全

部2841种中特有种达2472个。

30.中澳地区:为干旱气候,特有属约85个。特有种占90%以上。

Ⅵ.泛南极物植区

拥有10个小的特有科和较多特有属。

31.费尔南德斯地区:1个单型特有科,约15个特有属,143种植物中70%为特

有。

32.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区:7个特有科,许多特有属和特有种。

33.亚南极群岛地区:仅2个特有属。

34.新西兰地区(古德等划入澳洲区):无特有科,特有属45个。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

◆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中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地理成分复杂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

◆温带或以温带分布为主的科属

◆中国特有分布

泛热带分布

我国约372属,有的除见于分布中心外,还分布到亚热带。

其中樟科的厚壳桂属、豆科的黄檀属、梧桐科的苹婆属、大风子科的嘉赐树、使君子科的榄仁树属等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主要树种。

有些属的少数种类扩展分布到温带地区,绝大部分为草本类型,如禾本科的白羊草属、白茅属。单子叶植物鸭跖草属、薯蓣属、菝葜属,双子叶植物中的马兜铃属、牛皮消属等。枣属、朴属、柿属、牡荆属、卫矛属等少数木本植物延伸到北方温带地区,是为热带残遗成分。

旧大陆热带分布

在我国约有163属,其中限于热带的有肉荳蔻属、血桐属、山姜属等,分布到亚热带的有芭蕉属、橄榄属、合欢属等。只有极少数分布到温带,如楝属、野桐属、天门冬属等。本类多为古老而保守的成分。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多呈热带亚洲与热带澳大利亚间断分布。我国约有150属;包括桃金娘科的岗松属、桃金娘属、樟属、五桠果属、蒲葵属等。而臭椿属、荛花属可分布到华北。山龙眼科等南半球分布科亦伸展到我国。以上亦可能起源于古南大陆。

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分布

在我国有89属,如楠、木姜子、柃木、泡花树等。

热带非洲至热带亚洲分布

约151属,其中约74属限于热带,如木棉属、刺茉莉属;分布可北达长江流域的有铁籽属、香茅属、水团花属等;少数可达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如杠柳属、荩草属、菅草属等。这种现象可能由于亚非间直接联系时间较久的缘故。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种类最丰富,共542属(占全国总属数19%)。其中单型属及少型属竟达263属,约占本类成分的一半,表明它具有古老的或原始的性质。

例如龙脑香科的青梅属、无患子科的荔枝属、漆树科的杧果属、桑科的波罗蜜属等皆为热带重要树种。

扩展到亚热带的有木兰科的木莲属、含笑属、樟科的润楠属、胡桃科的黄杞属、榆科的白颜树属、金缕梅科的蚊母树属等乔木,以及山茶属、柑桔属、南五味子属等灌木和藤本植物。

少数向北分布到温带,如蛇莓属、金粟兰属。

北温带分布

我国有28科,296属。几乎囊括广布北温带的所有乔木属,如柏、桧、松、冷杉、云杉、等裸子植物,桦、栎、山毛榉、胡桃、桑、杨、柳、椴、槭、榆等落叶乔木。灌木中可举出榛、忍冬、杜鹃、蔷薇、绣线菊、山梅花、胡颓子等。

草本更加多样,如蒿、凤毛菊、委陵菜、乌头、金莲花、马先蒿、鹿蹄草、舞鹤草、百合、柳兰、报春花等,干旱地区的优若藜、棘豆、冰草、针茅等,湿地的海乳草、菖蒲、泽泻等。

这一现象不仅说明北温带植物区系的整体性,也显示中国是保存这一类型最完整的地区。

东亚-北美东部分布

我国共有117属。如鹅掌楸属、三白草属、莲属等

东亚分布(喜马拉雅到日本)是我国另一最重要的分布类型。

这种分布的科在我国有15个

其中如银杏科、杜仲科、珙桐科、水青树科、大血藤科等均为起源古老,我国特有的科。这种分布类型的属在我国有298个,占全国总数的10.4%,分布不仅限于温带而向亚热带乃至热带延伸。分布于全区的木本属多为灌木和小乔木,如枫杨、枇杷、四照花、油杉、毛竹、棕榈、猕猴桃、领春木等。在此地区内有些属的分布偏于西南部(中国-喜马拉雅式变型),如栾树、梧桐、台湾杉等古老

成分和在喜马拉雅山地上升时产生的较年青成分(如箭竹)。另一些属则偏东北部分布(中国-日本式变型),如泡桐、锦带花、化香、柳杉、地黄等以及竹类6属(箬竹、苦竹等)。

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

曾占有古地中海大部,因第三纪以来强烈旱化,形成独特的区系。在我国计有166属,主要归属于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豆科、紫草科、伞形科、禾本科等。假木贼、梭梭、沙拐枣、琵琶柴、霸王、白刺等属均为常见优势植物。但本分布类型中很多属的某些种可以见于澳洲、北美、南美、特别是非洲,表现出与这些地区曾有多种联系。

旧大陆温带分布在我国有157属,以草本植物为主,如石竹、麻花头、百里香、芨芨草、隐子草等。

亚洲温带分布在我国有63属,如锦鸡儿、杏、线叶菊等。

中亚分布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北地区,共112属,如兔唇花、苦马豆、沙冬青等。 我国特有属共计321属,占全国属数的9.8%,隶属74科。其中单型属达204个,仅

云南分布50多属,并且将近一半又为该省特有,且集中在滇西北。在四川、贵州各约25—30个特有单种属。特有的少种属共48属,亦大部分(约40多属)产于西南,其他地区很少。从起源上看,我国的特有属中一部分为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后裔或残遗,另一些则为第三纪以后发生的进步类型。

这些古老的特有属中包括喜树、串果藤、珙桐、杜仲、青钱柳、青檀、独叶草、文冠果等。

丰富的植物种类

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

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

特有性程度高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环境演变历史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

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

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加速推进生物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明确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上图是2010年中国各省生物医药产值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为统一评价各重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如下图: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评分最高。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自发展特色。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美华裔生物科技精英创建的,致力于分子生物检测及临床医学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广泛涉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检验领域。2008年在硅谷投资兴建了新技术研发中心——美国Signosis.Inc,成功构建了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斑点免疫测试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平台,其中“模板线性扩增和多生物素信号的双重放大方法”等三项发明已申请中国专利及国际专利。先后开发完成200多种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试剂产品,产品销售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11年11月,中帜生物正式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九龙产业园,拟斥资4000万元打造公司管理总部、营销管理中心及分子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并与国家疾控中心、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研究院所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临床合作。 作为较早一批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

生物医药产业园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自1951年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创办以后,前苏联、日本、英国、发过和韩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的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成功地推动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与计算机、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融合。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热潮,或者在原有科技园区内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业。 1、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虽然世界各国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具体大战轨迹和模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存在着一下共同之处,第一,宏观指导明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政府层面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在相关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第二,产学研联合密切,园区与当地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密切,不同程度上形成项目合作,自主研发能力强,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化,使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第三,软件配套齐全,如风险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创新网络、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等无不为园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概括介绍几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现状。 1.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最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圣地哥、西雅图、罗利-达勒姆、华盛顿-巴尔的摩和洛杉矶9个抓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域。这里集聚了3/4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资源,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获得的研究经费、风险投资水平和商业化活动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其他42个大都市圈的总和。生物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半左右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技术专利,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90%以上。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活跃的风险投资网络、富有原创能力的创新企业、具备领军和榜样效应的龙头企业,是美国多个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就业人数竟增长了1.4%,员工收入增长幅度也超过其他行业近7个百分点。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财政状况不佳,但是美国政府仍然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投入,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支持,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1.2欧洲 与美国相比,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起掀起了建立生物科技园的浪潮,生物医药逐渐成为许多综合科技园的研究和产业发展重点。英国在1998-1999年建立了5个生物技术孵化器,而在此前总共才建立过3个,在2005年政府又投入500万欧元支持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建设。199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园区建设计划,成立了12个地区发展委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初步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

目录 一、规划背景与概念分析 (1) 1.概念解析 (1) 2.生物医药发展环境 (2) 2.1区域环境特征 (2) 2.2城市环境特征 (2) 3.上层次与相关规划要求 (3) 3.1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3) 3.2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4) 3.3《温泉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4) 3.4上层次规划发展定位指引 (5) 二、园区用地空间现状分析 (5) 1.现状特征 (5) 1.1位置与范围 (5) 1.2自然条件 (6) 1.3用地现状 (6) 2.发展条件分析 (7) 2.1发展机遇 (7) 2.2面临挑战 (8) 3.关注重点 (9) 3.1功能定位与主导发展方向的确定 (9) 3.2与外围相关产业的协调 (10) 3.3生态优势的保持与特色凸显 (10) 3.4合理的开发时序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0) 三、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10) 1.规划理念 (10) 2发展目标 (11) 3主要结论 (11) 四、发展策略 (12) 1.空间策略 (12) 2.产业发展策略 (12) 3.特色化策略 (13) 五、规划方案比选 (13) 1.方案比选 (13) 2.方案确定 (16) 六、规划布局 (16) 1.规划构思 (16) 2.空间布局 (17) 2.1概念引进 (17) 2.2整体空间结构 (17)

3.1工业用地 (19) 3.2公共设施用地 (19) 3.3道路交通系统 (20) 3.4绿地系统规划 (23) 3.5景观系统规划 (24) 七、基础设施规划 (25) 1.给水工程规划 (25) 1.1供水现状 (25) 1.2规划目标 (25) 1.3用水量预测 (25) 1.4供水规划 (26) 2.排水工程规划 (26) 2.1排水现状 (26) 2.2规划目标 (26) 2.3排水体制规划 (26) 2.4雨水工程规划 (26) 2.5污水工程规划 (27) 3.供电工程规划 (28) 3.1现状概况 (28) 3.2规划目标 (28) 3.3负荷预测 (28) 3.4电源规划 (29) 4.电信工程规划 (29) 4.1现状概况 (29) 4.2规划目标 (29) 4.3电信工程负荷预测 (29) 4.4电信局点及通信通道规划 (30) 4.5移动通讯规划 (30) 4.6邮政规划 (30) 5.燃气工程规划 (31) 5.1规划目标 (31) 5.2气源规划 (31) 5.3供气规模 (31) 5.4供气系统规划 (31) 八、环境保护规划 (32) 1.规划原则与目标 (32) 2.水环境保护规划 (32) 2.1环境影响预测 (32) 2.2水污染治理 (33) 3.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33) 3.1环境影响预测 (33) 3.2大气治理 (33)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生物科技行业)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第十壹章生物分布和生物区系 第壹节生物分布区 壹、分布区概念 1、分布区的概念 生物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进行个体发育,且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具有某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壹切条件的地方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决定分布区的内部结构。 2、分布区表示方法 分布区在地图上有俩种表示方法:壹种是用点、圈等符号直接标出生物的栖居地点-点图法;另壹种是先在地图上标出某种生物分布的边界点,再把各个点用线连接起来形成壹个密闭区域-周界法。把同壹属或科各个种的分布区用线连起来,可得到属或科的分布区。 二、分布区形成 1形成理论 1.1单境发生论植物种形成的理论之壹。即认为种是在壹个地点壹次发生,然后逐步传播出去。初始发生地称发生中心(起源中心). 1.2多境发生论即认为壹个种能够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1.3稳健的多镜发生论如德—康多和恩格勒等,认为种以下(变种)的分类单位能够多境发生,而种之上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单境发生的。他们的观点被称为稳健的多镜发生论。 1.4泛境发生论认为植物旧种的进化达到质变阶段,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壹次发生。

2影响分布区的主要因素 2.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时间因素) 2.2人类因素 3分布区的扩展 3.1主动扩展 正常扩展:有发生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的新地区。有规律、逐渐、缓慢进行。是种扩展的主要方式。 先锋扩展:迁移、漫游、爆发三种形式。 3.2被动扩展(水、风、生物携带) 第二节分布区和分布区的形成 壹、植物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1.种分布区 壹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描绘种分布区的方法: 点图法所表现的事实客观、直接、具体,是研究植物分布的原始资料。但它不能清晰地表示植物种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轮廓法是在点图法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分布轮廓,便于分析和比较,是常用的方法。有时用实线表示确定的边界,用虚线表示推测性的边界线,或者在同壹图上兼用上述俩种方法。 种分布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分布区结构。植物种的个体且不是布满该种的分布区的所有空间,实际上它们仅仅有选择地分布在适宜的生境。分布区内生境的差异使分布区内部带有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汇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其 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即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英国、德国等生物医药强国,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要至少先进两代以上。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 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 分布在西海岸。 2、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强国,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 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在园区发展方面,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目前,英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等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3、印度 印度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将生物医药与信息学不断融合,是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之一。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目前,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班加罗尔、 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区。 4、日本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 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神户地区产业园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目前,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京、北海道、关 西等地区。 5、竞争力分析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力及投资环境指标(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Investment,BCI)的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是由PhRMA委托咨询公司Pugatch Consilium进行的。他们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方面不同的政策是影响生物制药竞争能力和投资环 境(BCI)的主要因素,那些出台支出鼓励创新的国家走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前列。 这项研究报告是从5个方面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BCI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5个方面包括:科技实力及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临床研究情况和框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及资金供应。他们 的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各个国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高层,这些人显然对生物制药的行情了解比较深入。问卷涉 及到上述5个方面共计25个问题(考虑到经济历史的原因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问题略有不同),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四个等级可供选择,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答卷来对各国的BCI进行评分。 图表主要经济体生物制药行业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排名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一节生物分布区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三、分布区的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一)分布区的概念 种的分布区?a?a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并且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有区别 分布区如果是一个面,栖息地则是一个点。 分布区比栖息地要大。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1、点图法 2、周界法(轮廓法) 3、涂斑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1、单境发生论 2、多境发生论 3、稳健的多境发生论 4、泛境发生论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主要环境因子 ◆气候演变 ◆土壤因子 ◆地形变化 ◆生物因子 ◆历史因子 ◆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一)主动扩展 1、正常扩展 图6-3 2、先锋扩展 (二)被动扩展 1、水扩展 2、风扩展 3、生物携带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一)广域分布区 (二)狭域分布区 (三)连续分布区 (四)间断分布区 (五)扩展分布区 (六)潜在分布区 (七)特有性分布区 (八)残遗分布区 (九)替代分布区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1、自然条件变化 2、生物的分散迁移及在原来分布区内的死亡 3、陆地下沉 4、大陆漂移 5、跳跃式传播 6、人为影响 第二节生物区系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植物区系 动物区系 广义生物区系——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种)的总和。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划分。如:按生物分类系统分为被子植物区系、兽类区系、鸟类区系等; 按行政区划分如中国生物区系、日本生物区系等。 狭义——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物总体。 ?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概况 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是1951年成立于美国,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创办,从此以后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科技园。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在高新区或经济开发区等综合园区内 另一种是专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存在重复建设、集群度低、机制创新不足、产学结合能力差,软件设施投入低等问题。 我们可提供的服务 生物医药市场调研,包括生物医药发展现状、产值、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研究 生物医药产业园策划:园区发展策划、园区定位、规划优化策略分析、产业链招商政策研究制定 园区招商推广:园区品牌策划、资源整合、创意设计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 一、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一)、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现状 (二)、国内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三)、生物医药产业链研究 二、生物医药发展条件分析 (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产业发展基础分析 三、生物医药与园区发展战略互适性分析 (一)、战略匹配性分析 (二)、周边地区发展现状分析 (三)、园区发展竞合态势分析 四、园区医药产业价值链环节研究 (一)、生物制药 (二)、化学原料及制剂 (三)、中药和保健产品 (四)医药器材

五、园区产业招商思路 (一)、产业招商理论与思路框架 (二)、产业招商方向 (三)、招商对象定位 六、附件 (一)、生物制药 (二)、化学原料药及制剂 (三)、中药及保健品 (四)、医疗器械 案例重庆XX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

XX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于2010年,为国家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2012生物医药产业园总产值5亿元,只占高新区规模的2%,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入住的主要有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等企业,生物产业链较低端。 中金产业在医药产业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受重庆市XX产业园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对生物医药产业园进行了规划。在产业链方面重点发展研发技术服务产业,创建中药产业孵化器,重点发展保健品企业,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并对招商思路和路径进行规划,中金产业的规划成果得到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生物医药创新园介绍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 一、园区介绍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是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的六大产业创新园之一,位于淄博高新区鲁泰大道1号,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包括孵化楼、研发大楼和综合服务楼。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是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山东大学、新华制药三方在创新园共建了“山东大学——淄博生物药物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高新区管委会的政策优势和山东大学的学术、人才优势以及新华制药的产业优势及中试条件,重点实施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三大任务。 为建立和完善园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功能,依托研究院建设了涵盖药物研发和中试各技术环节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一期建设占地4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投资1.2亿元(其中高新区管委会投资5000万元,山东大学、新华制药纳入共享设备资源7000万元)。平台下设分析测试中心、专业技术资料信息中心、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等六个功能单元。平台可提供药物研发、实验检测、医药外包、信息检索等多方面的专业服务。园区可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机构、科技孵化企业、产业化企业研发中心、高层次人才项目等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

二、平台介绍 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牵头与山东大学、新华制药三方合作建设的“新药研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一体化的实体性研发平台,位于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园内,规划面积4000㎡,总投资1.2亿元;其中,管委会投资5000万,山东大学、新华制药纳入共享设备资源7000万。 平台主要为生物医药园入驻企业、科研机构、区内企业和共建单位等提供药物研发、实验检测、医药外包、信息检索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通过平台实现区域内创新资源的优势整合和充分共享,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建立链接。 平台包括分析测试中心、生化药学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和资料信息中心等六个功能单元,拥有国内外一流设备近500台(套)。可以实现的具体服务功能有: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提供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检测服务,包括药物理化性质分析、结构确认、含量测定及质量标准研究等相关检测项目;提供新药研发到所必须的临床前研究、中试生产等服务,依托五个专业研究室提供药物设计、药物筛选、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活性评价、药物剂型设计与改进、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等临床前研发服务;通过整合生物医药相关数据、文献等信息资源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涵盖生物医药产业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科技文献、专利成果等数据信息,并提供科技查新、文献查询、专利查询、设备查询、专家咨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iotechnology ,2011,31(1):109-112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 殏 殏 殏 专题 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苏月 12 张大璐 2 关镇和 2 刘先宝 3 敖翼 2* (1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100193 2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100036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310009) 摘要概括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 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几点思考和发展对策。关键词 生物医药 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Q819 收稿日期:2010-11-18修回日期:2010-12-01*通讯作者,电子信箱:aoyi@cncbd.org.cn 自1951年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研究 园创办以后,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的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成功地推动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与计算机、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融合。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热潮,或者在原有的科技园区内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本文简要概括了国外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虽然世界各国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具体发展轨 迹和模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存在以下的共同之处,第一,宏观指导明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政府层面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在相关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产学研联合密切,园区与当地的大学 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不同程度上形成项目合作,自主研发能力强,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产业化,使企业在自主创新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第三,软件配套齐全,如风险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创新网络、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等无不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面概括介绍几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现状。1.1 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最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圣地哥、西雅图、罗利-达勒姆、华盛顿-巴尔的摩和洛杉机9个主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域。这里集聚了3/4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资源,生物技术公司的数量、获得的研究经费、风险投资水平和商业化活动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其他42个大都市圈的总和 [1] 。生物产业已成为21世 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半左右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技术专利,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90%以上。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活跃的风险投资网络、富有原创能力的创新企业、具备领军和榜样效应的龙头企业,是美国多个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避险机制和竞争利器,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 的情况下,生物产业的就业人数竟增长了1.4%,员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也超过其他行业近7个百分点。虽然

多措并举强势推动建设一流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迅速崛起的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园区风采 中关村科技菌区海淀园协办 多措并举强势推动 建设一流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迅速崛起的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研发孵化区■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李西才 成果转化加速区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科技园区。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山东半岛2小时经济圈的枢纽城市。同时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内,位于潍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在济青高速公路15号出口处。毗邻潍坊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园区分为研发孵化区、成果转化加速区和产业化区.其中研发孵化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重点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专业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集群和配套学术交流中心及专家公寓.设立现代化会议交流、物业管理、创业培训,人才培训、图书阅览、餐饮娱乐、技术咨询,投融资中介等服务机构;成果转化加速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符 合生物医药企业需求的GMP中试车 间和生产车间;产业化区规划建设 覆盖范围达1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 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海洋药物产 业基地.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化学药 物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物流基地。 园区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是山东省重大新药 创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高 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山东省中 药现代化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列为 “潍坊市现代服务业重点园区”.是 “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国内一流的公共技术平台 为中小企业.留学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进行科研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成了由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加速 到产业化、规模化完善的科技创新 s州M腿什CI'[NOLOGY㈨ⅢsTRYoI川M l十因科技座素圈万方数据

上海地区园区及产业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园区及产业分 布情况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上海地区园区及产业分布情况 (一)、浦东新区: 1、金融贸易区 2、外高桥保税区(自由贸易区) 3、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4、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内微电子产业核心基地) (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软件产业、网游动漫) (二)、金山区: 1、金山科技园区 2、化学工业区(石油、精细化工) 3、金山工业区:(A·青蒲区:印刷、电子、纺织新材料;B·南汇工业园:光电、半导体芯片、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精密仪器等关键零部件) 4、金山嘴工业区:(化学制品制造及精细化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轻访、电子、塑料、新型建材) (三)、奉贤区: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输配电、电子、医药) (四)、崇明区: 崇明县工业园(自由贸易、中转航运、出口加工、生态农业、海岛旅游) (五)、宝山区:

宝山工业区(精品钢延伸业、国际物流业、造船港机业、都市和楼宇经济) (六)、闵行区: 1、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光电子、微电子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仪器仪表) 2、漕河泾出口加工区(计算机、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及网络设备为主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3、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设备制造业、饮料、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莘庄工业区(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配件和机电工业、新材料) 5、紫竹科学园区(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科技、生命科学) (七)、嘉定区 嘉定工业区(汽车零配件、光学仪器、电子、精密机械包装新材料) 另有服务业区、高科企业孵化园、出口加工区、江桥工业园以研发配套、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 (八)、闸北区 以研发和总部经济为主。 (九)、徐汇区 徐汇区工业园区(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 (十)、长宁区: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招商指南 月设立资 7962 028区号 构建大 目前成安渝高速公路、遂资眉高速公路、内资遂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着力构建多线直通成渝的现代交通网络。 资阳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初步形成了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特别是以铁路机车、载货汽车为龙头,以柴油发动机、橡胶轮胎等专业零部件为配套的造车产

业体系比较完备,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资阳车城”,纳入全省车产业“一心两翼”(即以成都为中心,德阳、绵阳和资阳为两翼)规划布局重点发展。资阳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区,资阳是四 川省金融安全示范区。 资阳是农产品及药材资源丰富的生态市。森林覆盖率达33%,柠檬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简阳“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龙泉山)被列入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安岳石刻以“古、多、 川北 区位优势35000 个街道办 32万。 西汉辞赋 国华、革命烈士余国祯“现代四杰”;川剧“资阳河”流派源远流长,变脸大师彭登怀更是艺绝天下,为雁江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雁江生态环境良好,全境绿化覆盖率达35.1%,是西部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雁江资源丰富,是四川农作物及药材主产区。 雁江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设区建市十年来,雁江区抓住成渝经济区加速发展的新机

遇,以建设西部县域经济强区为目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展速度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雁江工业增势强劲,连续5年增速位居全省67个丘陵县(市、区)前茅,是以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资阳南骏汽车为核心的“中国西部车城”所在地。雁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江城——城东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工作正加速推进,2012年城区建成面积将达到35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60平方公里,建设成渝经济区以造车、医药、食品为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24亿元, 企业获得的荣誉 公司目前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建设创新型企业”等荣誉,并连续五年位居四川省医药制造工业前列,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医药产业四个重点培育上5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禾邦集团公司在银行的信誉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生物产业园项目》 1.1.2项目承建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南京市 1.1.3拟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设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 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规划用地300亩,引进先进的生物技术及设备建设****生物产业园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占地面积**亩,建设期**年,规划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研发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第二期占地面积**亩,建设期**年,规划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研发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将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生命科学群基地,跻身全国最富活力成功生命科学园区前五甲。 1)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引进先进的生物技术及设备建设**生物产业园项目,形成一个集生物科研、生产、展示及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命科学园。同时组建一支训练有素国际型的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队伍,健全一套完善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吸引国内国际优秀生物企业加盟,对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入驻和配套服务,收取适当的园区综合服务费用。此

外,项目将研发世界最先进的生物医药相关技术,并转让推广。根据其项目市场定位及市场价格走势预测,项目年收入**万元。 2)建筑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建设项目及建设地规划要求,本项目拟用地面积**平方米(约**亩),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园区综合大楼**栋、办公楼**栋、研发楼**栋、生活辅助楼**栋、医院**栋、生产车间**栋、仓库**栋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指标及使用功能分布如表1-1,1-2所示:

此数据为虚拟数据 1.1.5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约合**亿美元),建设投资**万元(包括基础工程建设投资**万元和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人民币。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项目投资明细如表1-3所示:

地理课本_生物的分布与组成

生物的分布与组成 学习目标 ●能认识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地表各地自然环境的性质不同,其对于生物的空间分布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也因此形塑了地表上多元的自然生态景观。动植物的分布及组成与土壤一样,深受气候与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植物的分布与组成 在大范围的空间尺度之中,水分及温度条件是影响生物区系(biota-biotop system)的主要因素,依其空间分布的变化,可分为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 名词充电 生物区系 生物区系的概念主要是依据气候的因子而决定,可分为热带生物区系、温带生物区系、寒带生物区系、干燥生物区系。各区系又按雨量和温度分成不同的生物群聚种类(图14-1)。

▲图14-1生物区系和雨量、温度的关系示意图 一植物的水平分布 植物的水平分布包括与纬线排列一致的纬度分带性,及与经线排列一致的经度分带性。纬度分带性的分布主要是受到气温影响,由于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因此地表植物的组成自赤道至两极呈现规律更替。森林生长于水分和热量充足的地区,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愈来愈低,森林由热带雨林渐次变为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当热量供应减少至不足以维持树木生长时,森林便为苔原所取代(图14-2)。 在中纬度地区,植被分布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陆地的降水量通常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气候也就由湿至干,植被的分布即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带性变化规律,例如︰东亚季风气候区到中亚干燥区呈现出森林、草原至沙漠的变化。另外,在各大陆南北方向延伸的巨大山系也 可以阻挡水气进入大陆内部,加剧经度分带性的差异,如南美洲的安地斯山。

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第一节生物分布区 一、分布区概念 1、分布区的概念 生物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具有某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的地点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决定分布区的内部结构。 2、分布区表示方法 分布区在地图上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点、圈等符号直截了当标出生物的栖居地点-点图法;另一种是先在地图上标出某种生物分布的边界点,再把各个点用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密闭区域-周界法。把同一属或科各个种的分布区用线连起来,可得到属或科的分布区。 二、分布区形成 1形成理论 1.1单境发生论植物种形成的理论之一。即认为种是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生,然后逐步传播出去。初始发生地称发生中心(起源中心). 1.2多境发生论即认为一个种能够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1.3稳健的多镜发生论如德—康多和恩格勒等,认为种以下(变种)的分类单位能够多境发生,而种以上单位,绝大部分差不多上单境发生的。他们的观点被称为稳健的多镜发生论。 1.4泛境发生论认为植物旧种的进化达到质变时期,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 2阻碍分布区的要紧因素 2.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势因素、生物因素、时刻因素) 2.2人类因素 3 分布区的扩展 3.1主动扩展

正常扩展:有发生中心逐步向外扩展的新地区。有规律、逐步、缓慢进行。是种扩展的要紧方式。 先锋扩展:迁移、漫游、爆发三种形式。 3.2被动扩展(水、风、生物携带) 第二节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 一、植物分布区的静态特点 1.种分布区 一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描画种分布区的方法: 点图法所表现的事实客观、直截了当、具体,是研究植物分布的原始资料。但它不能清晰地表示植物种的分布范畴和边界。 轮廓法是在点图法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分布轮廓,便于分析和比较,是常用的方法。有时用实线表示确定的边界,用虚线表示估量性的边界线,或者在同一图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 种分布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分布区结构。植物种的个体并不是布满该种的分布区的所有空间,实际上它们仅仅有选择地分布在适宜的生境。分布区内生境的差异使分布区内部带有不同程度的空间不连续性,把植物种的个体分割成数目多少不一的若干群体单元-种群。

(完整版)国内外医药生物产业园

国外: (一)美国麻省生物科技园 1、园区简介 美国麻省生物科技园创建于1985年,是美国最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中心之一,属于伍斯特(Worcester)商业发展公司。科技园由生物科技公司、非盈利的学术机构和一些服务设施组成。 2、园区机制 科技园的生物科学研究是在麻省生物研究所(一个非盈利的教育和科研公司)的领导下进行的。生物科技园通过吸引大公司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的转化。 3、竞争优势 与其它生物技术园相比,麻省生物科技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1)可以随时提供相对廉价的土地,可提供用户需要的一流的实验室和办公场所; (2)麻省大学医学中心图书齐全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一流的设施、专家和教学医院;(3)科研力量雄厚,其附近有8所学院和大学,包括占全国医学院前20名的麻省医学中心; (4)有规模较大的包括科学家和半熟练工人在内的就业群; (5)有提供从医学试验设备和材料等必需品和服务的公司; (6)有便利的交通,迷人的自然风景和统一规划的建筑,有适用于各种用途的办公设施和便利的生活娱乐设施。 (二)德国海德堡科技园区 1、园区概况 园区创建于1985年,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国际科学园,为专门从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药技术和环境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设施和管理服务。其股东是海德堡市政府和莱茵奈克工商会。 海德堡科技园以生命科学中心著称,位于海德堡市大学校园及其它市区场所,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 2、重要优势 交通便利。园区与各主要交通枢纽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去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乘火车仅需35分钟,汽车45分钟,是欧洲科学、商务和社会生活的中心门户。 研发氛围。海德堡科技园区能提供非常灵活实用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在科技开发方面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高分子生物学中心、诺尔公司、罗切医疗公司以及莱茵奈克生物科学研发三角地区另外80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