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实录及反思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海燕》

所用班级:沁园中学八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初读感知海燕的形象,把握文章的情感。

2、品读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反思:

《海燕》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散文诗。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的语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上,以读来贯穿整个课堂。那么学生了解背景,初步感知海燕的形象,把握课文情感,就是为了完成主要任务扫清障碍而设置的,也是必需的。虽然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我的教学意图基本上是达到了。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课前准备活动

大家好,今天我们初次认识,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张敬成,我是沁园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教七年级的。上课之前,让我们做三个深呼吸,跟我做,我说吸大家就深吸气,我说呼,大家就慢慢呼气。学生做活动。

活动后,今天我们来学习《海燕》这一课,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喊:有!

反思:

开展活动,让学生做深呼吸是为了帮助学生平定紧张的心情。自我介绍便于拉近学生的距离,不过有点简单了。让学生喊有信心,是为了自我打气,虽然俗了,但是确实振奋人心,就像战士上战场表决心一样,能够激励士气。

二、导入课文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勇敢的形象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海燕》这一课,教师板书:海燕高尔基。

反思:导语点出高尔基的语言描绘是充满激情的,海燕的形象是鼓舞人心的,为下面学生朗读课文奠定基调。但是我想还应该有更好的导语,因时间关系,没设计好,有点凑数了。

三、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

读课文之前,老师先范读课文前三节,示范朗读。

朗读要求:

1、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

2、学生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你觉得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注意一下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我们先看一下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谁来读一下?

一生读词语。

教师:声音响亮,读音正确,非常好,大家齐读。

学生齐读。

反思:

当时认为字词很简单,课后词语一共五个,不需要板书,其实应该找出比较难的,点出

来让学生注意,以示老师对字词的重视,不然的话容易让学生认为字词是不重要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举手回答。

等待十几秒钟,学生大都举起手时,再学生回答。

反思:

等待必不可少,这十几秒,学生正激烈的思考概括、酝酿。如果教师急于让学生回答,效果反而不好。教师要给学生思考准备的时间。

一生:海燕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形象。

一生:海燕是一个不怕恶劣环境,迎难而上的形象。

一生:海燕是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一生:海燕是一个坚强乐观勇于挑战的形象。

……

反思:教师范读课文是为了激励学生放声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语言的激情和动人心魄的力量。朗读过程中你觉得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海燕的形象,为下文品悟语言奠定基础。

四、深入课文,品读语言,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师:好,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海燕英勇无畏搏击风浪无所畏惧的形象。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了解一下时代背景:《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作家高尔基,我们都知道他四岁失去父亲,十岁就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不少同学读过他的小说《童年》,他来自社会底层,深深感触到人民生活的疾苦,他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可是沙皇当局不让发表,说是有革命性的东西。可是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竟然审查通过了,单独发表。一发表,沙皇当局就发现了审查的漏洞。就是刚才一位同学说的:海燕是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它鼓舞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斗志,给工人运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篇散文诗主要就是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才迷惑了沙皇当局。现在,我们采用孙子兵法中的一招:兵临城下,直捣黄龙。我们直接找出海燕搏击风浪的场面,朗读品味,看海燕的形象,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体现的。可以从词语、修辞等角度入手。

反思:

在学生整体感知海燕的形象后,点出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经过,直接转换到海燕搏击风浪的场面,既是进一步感受海燕的形象,又是品味语言,看作者如何描绘海燕的形象,便于学生能把海燕的形象和革命者的形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学生找出: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住的。

教师:这几段是直接描写海燕搏击风浪的场面的。

教师黑板中间板书:直接描写

学生齐读这几段后,品味批注,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一生:我找的是: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这里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突出了海燕的速度快,另外穿过、掠起写出了海燕的勇猛,英勇。

教师在右边板书:勇猛英勇。在黑板左边板书:比喻。

一生:老师,我补充,前面写雷声轰响,波浪愤怒呼叫跟狂风争鸣。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突出了海燕英勇顽强。

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一个从修辞、动词的角度来品味,一个从环境烘托中品味,都体现了海燕英勇不屈勇猛顽强的品质,这就和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了。好谁来读一读,读出海燕的气势来。动词可要重读。

一生读。

教师:读得非常好,看来我们班朗读水平非常高啊!看谁还有品味的?

一生:我品味的是:看吧……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海燕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在右边黑板上板书:乐观,在左边黑板上板书:拟人。

教师:对,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它还大笑,它还号叫,能不乐观吗?不过朗读时“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声音低了,重读大笑、号叫,乐观点,再来一遍。

学生读了,感情充沛,全班鼓起掌声。

一生:我品味的是“这个敏感的精灵……是的,遮不住的!”这里反复的修辞,说明海燕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师:对,是反复的修辞,反复的修辞是强调,强调了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师在右边板书:坚定不移,在左边板书:反复

教师:我们看乌云遮不住太阳,真理永存,谁也污蔑不了,海燕是坚信的,我们再看前面一句话: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

一生:“早”字,体现了海燕很敏感。

教师:仅仅是敏感吗?对什么很敏感?

一生:对真理很敏感,体现它的洞察力。

教师:海燕是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先见之明。

教师在右边黑板板书:洞察力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出海燕坚定不移的语气。

教师:现在我们直捣黄龙,完成了主要任务,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写得也非常精采,我们继续去占领其他地方吧,品味时要注意词语和修辞。

反思:

学生品味语言,理解得比较深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如果进行得好,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并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自我朗读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巡回检查。

教师:好,现在,我们看看占领的怎么样了?哪一小组先来发言?

一生:我品味的是海鸥、海鸭、企鹅这几段,海鸥、海鸭、企鹅他们害怕暴风雨,象征着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它们与海燕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好,有坚定无畏的革命者,就有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文章的象征手法很巧妙。

一生;我补充: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里高傲、勇敢、自由自在三个形容词,写出海燕英勇无畏的形象。

教师:你读得非常好,品味到位,看前面还有一词:只有那高傲的海燕,中的“只有”。

一生:与前面的海鸥、海鸭、企鹅形成对比,突出了海燕。

教师:我们开始学习时,直捣黄龙那一大段属于直接描写,那么这几段属于什么描写?

一生:侧面描写。

教师:对,这个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一生:那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

教师:完全正确,这个同学非常聪明啊。看看还有品味的吗?

一生:我品味的是最后几段,朗读:一堆堆乌云……让暴风雨来得更猛些吧!

(朗读得有激情,学生鼓掌鼓励)

接着:暴风雨,暴风雨,用了反复修辞方法,在呼喊暴风雨地到来,很有感召力和号召

力,体现出了海燕的英勇无畏。

一生举手站起来,品味其他段落。教师先让坐下。

教师:大家看,暴风雨还没来,就要来临时,海燕是什么态度?

学生:呼喊暴风雨的到来。

教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力些吧!(教师高举手)

教师中间板书:来临时呼喊

教师:这一段也属于直接描写,我们看前面直捣黄龙那一段,是在暴风雨逼近的时候描写海燕的,海燕是什么态度?

一生:海燕去搏击风浪

教师:对!搏击风浪,去迎接挑战。

教师板书:逼近时迎接

教师:刚才那位同学请站起来继续说。

一生:我品味的是:在这叫喊里……胜利的信心。从中可以看出在海燕暴风雨来临之前充满信心,充满欢乐,热情。

教师:品味很到位,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是勇敢的,是自信的,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那我们看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是什么态度?

学生: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教师板书:来临前渴望

反思:

正是因为前面直捣黄龙,赏析了海燕搏击风浪的场面,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主动品味暴风雨来临前与来临时的有关段落。这里有一个排比的修辞加强语气,我没有点到。

教师小结:我们看,海燕在暴风来临前,是渴望暴风雨,充满胜利的信心;暴风雨逼近的时候,是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暴风雨来临时,是呼喊暴风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这篇散文诗就是这样一步步描写出了海燕的形象,象征着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篇散文诗总体上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在具体的语言当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写出了海燕勇敢无所畏惧乐观的形象,就让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反思:

教师小结一方面是对文章结构的概括,另一方面是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的总结,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海燕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一个学生朗读。海鸥,海鸭,企鹅,侧面描写的地方一个学生朗读。直接描写海燕搏击风浪的场面,全班同学齐读。大海的一部分让一个学生读,最后两段全班学生齐读。

反思:

最后设计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散文诗中排山倒海的激情,进一步领会海燕的形象,体会到动人心魄的力量。

附板书

海燕

高尔基

象征来临前渴望间接描写勇猛

比喻逼近时迎接直接描写英勇

拟人来临时呼喊乐观

反复洞察力

反思:

板书起到了让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体会布篇谋局的精巧,也起到强调海燕形象的作用,不过遗憾的是把象征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复列在了一起,会误导学生,把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相混淆。

总结:

本课的失误之处:

1、课堂上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初读之后,整体感知海燕的形象,其中有一生回答:海燕是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看来这个学生对课文了解的比较多。我是充耳不闻,紧接着自己介绍时代背景,作品发表经过。如果这里我能抓住这个话题海燕为什么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肯定谈到写作背景,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不失一个很好的策略,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能力也将得到锻炼。由于我缺乏教育机智,比较遗憾。

2、课堂上教师朗读的不多,某些品味点没抓住,未能给学生带入更深广的境界。如在品味海燕搏击风浪时,一生说:老师,我补充,前面写雷声轰响,波浪愤怒呼叫跟狂风争鸣。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突出了海燕英勇顽强。此时我没有抓住“恶劣环境”一语,然学生深入体会,“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然后抓住动词:抱、甩、摔,三个动词,体会暴风的猛烈,环境的恶劣。从而对海燕的英勇顽强体会的将会更加深刻。

本课的成功之处:

1、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作品发表的过程,放在学生整体感知海燕的形象之后,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为下一环节直接体会海燕搏击风浪的形象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本课能直接从课文中间海燕搏击风浪切入,直捣黄龙,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海燕搏击风浪的宏大场面,并品味具体的语言,体会到海燕英勇无畏勇敢坚强的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整个课堂能以读贯穿全文,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散文诗语言动人心魄的魅力,让学生从语言品味中领会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并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布篇谋局的巧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