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19智能制造大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19智能制造大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19智能制造大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2019智能制造大赛

华中赛区——初赛日程安排

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

注:大赛开/闭幕式、比赛场地、食堂之间距离约300米,有志愿人员引导。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五课第一框导学案 公开课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文化创新的作用。 ★预习案★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体及两点作用。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思考交流;2、3、4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探究案★ 材料新中国成立65年来,从起步、成长,直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国产动画片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合作探究(5分钟)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人说,动画片给儿童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举例说说你的看法。合作探究四:有人说,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振兴,不仅需要动画创作者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你认同吗?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我国的国产动画片能深受喜爱,并成为众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思考: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自己制作的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写意画面,配音与音乐方面也充满时代气息。创作者以本身的生活体验结合我国传统题材当家,在此基础上更充分地展开想象,注入现代元素。思考: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1、萌芽期(1949-1959)特点:初露光芒。代表作品:《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三毛流浪记》等。主要类型:木偶片、黑白片。 2、崛起期(1960-1969),特点:美术电影盛行。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1960)。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 3、蛰伏期(1970-1979),特点:民族风。代表作品:《哪吒闹海》(1979)。主要类型:水墨动画片、剪纸片。 4、繁荣期(1980-1989),特点:百花齐放,代表作品:《葫芦兄弟》(1986,剪纸),主要类型:剪纸片、水墨片、系列片 5、转折期(1990-1999),特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代表作品:《宝莲灯》(1999),主要类型:系列片。 6、活跃期(2000-2014),特点:技术转型,代表作品:《喜洋洋与灰太狼》,主要类型:系列片、flash动画。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我国的动画片的主题、形式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文化创新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开幕式美轮美奂,别出心裁。在这里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符号,让人追思岭南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历程;而以“水”为核心元素,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象征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宽广胸怀。亚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独特岭南文化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外文化兼收并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好声音》这档源于荷兰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创新,追求节目质量,以其独特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大众喜爱。这表明() ①吸收成功经验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材料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 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 文化创新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 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 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第三大趋势:凭借技术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领先制造企业逐渐将行业系统解决方 案作为新增长点。

近年来,领先制造企业积累了行业内相当程度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能力,同时凭借其 自身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理解,自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日趋成熟。面对智能制造巨大的 市场空间,这些领先制造企业趋向于将自用解决方案提供给具有共性需求的同行业其他用户,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当前,已有深圳雷柏科技、陕鼓集团、企业将自身较为成熟的解决 方案作为独立业务对外提供,也有徐工集团、大型制造企业,将内部信息技术部门转型为外 部专业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五课文化创新(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

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智能制造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车辆15-2 班刘博洋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 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 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 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 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 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Agent 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柔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Internet 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 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由于这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

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般而言,制造系统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活动四个子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响;功能设计关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也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在排序和制造资源计划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专家系统将集成应用; 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状态获取和故障诊断、检验装配中,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控制中已开始应用,同时应用分布技术和多元代理技术、全能技术,并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系统活动并行,解决系统集成。 由此可见,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理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环境的制造的有效性。 三、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 (1)自律能力 即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具有自律能力的设备称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甚至相互间还能协调运作与竞争。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章程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章程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充分发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由从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用户和研究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联盟名称是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英文名称是“Chin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Integrator Consortium”。 第二条本联盟是以从事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研究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核心,联合行业用户和研究院所等共同发起、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赢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联盟的宗旨是培育和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搭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和市场推广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交流与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支撑服务,为国内各类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带动国产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四条本联盟在业务上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五条本联盟的业务范围是: (一)协助政府做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等的统计工作,向有关政府部门上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行分析报告,研究编制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发展报告。 (二)研究提出优秀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评选规则,开展优秀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工作,组织制作并宣传推广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案例集。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举办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相关的会议、论坛,搭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用户交流平台。 (四)组织形成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合体,为国内各类智能制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联合申报有关政策支持项目。 (五)研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相关标准的预研,积极推广应用相关标准。 (六)协助成员单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采用集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企业命题方向 企业A命题1:自行车车架研磨、抛光设备研发 企业A命题2:整箱自动检重、记录设备研发 一、题目背景 企业A为浙江德清久胜车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大型自行车生产企业,年产自行车200万辆,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自行车、童车及相关配件的生产等。 题目来源于该企业的生产线,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需要对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参赛队员需根据生产工艺与企业具体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样机研发、验证。 该题目要求参赛团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开发能力,遵循实际生产设备改造、研发规律,严格按照相关工业标准和流程,设计、开发出满足企业要求的设备、产品,在此基础上鼓励在性能、效率、功能等方面的创新。 二、比赛要求 1、企业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年产200万台自行车,人工成本越来越多,希望进行自动化产线升级。目前是600-700人实现200万台产量,他们希望能达到100-200人实现200万台的产量。 2、比赛要求 针对企业实际问题与需求,参赛队选取以下2个任务中的一个,完成比赛。 (1)自行车车架自动研磨、抛光设备研发。目前的研磨、抛光是由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且质量难以保证(具体研磨、抛光过程参见视频:《车架研磨抛光》)。要求设计一台可自动对毛坯车架进行表面研磨、抛光的设备,实现自动或者辅助人进行研磨、抛光的操作。针对车架整体抛光,主要抛光面为A/B 面,抛光精度达到涂装工艺要求,抛光设备必须简易灵活,适用不同产品的规格和构造,适用材料便宜易购买。(对毛坯车架表面的毛刺、磕碰伤、焊渣、划痕等做研磨、抛光处理)。 具体要求: ?该设备类似自动汽车洗车机的设备。类似于视频中自行车车架,从头管处进入设备抛光入口,从设备出口处自动流出来,即抛光、研磨完成,可以试用于自行车多种型号。 ?需要考虑研磨效果(钢丝毛刷刷产品的距离、力度、抛光效果(目数/粗细)需满足喷涂要求)。 ?使用的抛光钢丝刷市场上易购得、价格低等特点。毛刷重复使用性较好,重复研磨品质能保证。 ?因产品结构、种类和大小较多,需综合考虑设备工作面大小尺寸,设备快速换模易实现(例:1-2分钟完成换模)。设备设计控制PLC为集成统一控制单元,配有人机交互界面,适用于多品种、多尺寸规格,快速换线、快速调节,系统存储1000种以上尺寸、重量规格,换线时采取程序调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8月

目录 一、智能制造2020: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 4 1、解读《中国制造2025》:一、三、九、十 5 2、中德“工业40”对比: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7 二、机械行业: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10 1、智能制造工程: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11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12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13 (1)慈星股份13 (2)科远股份13 (3)东土科技14 (4)科大智能14 (5)瑞凌股份14 (6)佳士科技14 (7)东方精工15 三、新材料领域: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15

1、工业40之智能生产:政策支持3D 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5 2、智能制造下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超万亿,进口替代和新兴材料两条主线寻找机会18 3、电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爆发,电机产业链最受益21 四、军工领域:军民融合、航空和船舶装备是重点22 1、军民融合方面22 2、航天航空装备22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3 五、通讯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23 1、无线网络建设24 2、有线网络建设24 3、重点企业: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东土科技、网宿科技24

《中国制造2025》一个核心: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三步走实施路径,新增量化指标。第一个十年两大目标:打造优势产业从30 向40 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 向30 过渡。从量化指标变化幅度来看,对两化融合包括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最重视,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从工业40 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好机器人、上海机电、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 标的向40 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作为工业制造实现工业智造的重要途径,3D 打印对设计-制造-应用环节发生变革性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System Solution Market Research Report on Smar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2017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 2017年11月

致谢 本报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编写,得到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工控网、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II

编撰成员 指导委员会 主任:辛国斌 副主任:张相木李东王瑞华赵波 工作委员会 杨建军汪宏邸霖胡静宜郭楠吕鹏董挺耿力张通邓宇 报告编制顾问 朱森第屈贤明董景辰朱恺真谢兵兵朱学新陈江宁徐静鞠恩民刘默 III

总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打造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单一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应用,同时还需要系统化的集成创新。因此,系统解决方案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为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2016年11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需求为牵引、产业链为纽带,旨在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搭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和市场推广的一体化公共 IV

2019-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调研及行业供需格局预测分析报告

2019-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调研及行业供需格局预测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下各国的重要选择。亚洲作为制造业重要区域也在积极部署自动化,智能化。中国是亚洲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政府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开展试点示范和标准体系建设,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中国的制造取得明显成就,进入高速成长期。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装备范围界定: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智能装备。 随着中国制造业整体开始向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迁移,对加工或生产这些产品的设备本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低精度、低可靠性、低效率的普通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需要,对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开始涌现。 图表 2014-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制造销售收入 0.5 1 1.5 2 2.5 2014年2015年2016年 2017年2018 年 [交付形式]: e-mali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4051835.html,/ 第一章 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15 1.1 智能制造概念界定 15 1.1.1 智能制造的内涵 15 1.1.2 智能制造的特征 18

1.1.3智能制造的模式19 1.1.4智能制造提出的脉络20 1.2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21 1.2.1产业链结构21 1.2.2产业链落地顺序22 1.2.3产业链投资逻辑23 第二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24 2.1宏观经济环境24 2.1.1国内经济形势24 2.1.2国内工业现状25 2.1.3投资平稳增长27 2.1.4制造业发展走势28 2.2制造业转型环境29 2.2.1中国制造业发展新常态29 2.2.2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29 2.2.3中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30 2.2.4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31 2.3社会文化环境32 2.3.1中国人口结构特征32 2.3.2消费市场持续优化32 2.3.3 创新创业风潮兴起34 2.4技术环境35 2.4.1智能制造关键性技术35 2.4.2中国智能制造技术情况36 2.4.3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36 2.4.4智能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37 第三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38 3.1产业转型政策38 3.1.1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38 3.1.2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38 3.1.32018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42 3.1.4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行动44 3.1.5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45 3.2智能制造政策45 3.2.1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45 3.2.2 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6 3.2.32018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8 3.2.4第三届年绿色制造专项行动55 3.2.5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55 3.2.7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57 3.3相关促进政策65 3.3.1两化融合政策65 3.3.2三网融合政策65 3.3.3机器人产业政策70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工业智能smart-plant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就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瞧,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 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瞧,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与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瞧,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