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015大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2015大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大学语文》分析题集锦

1、阅读《终南山》一诗及诗评,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

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1)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具体说明这首诗前三联分别是从哪些视角、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2)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

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50 字。

2 ?阅读庄子的《逍遥游》片段和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然后回答问题。

《逍遥游》片段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逍遥游》中惠子以大樗为例,庄子用“狸牲跳梁”、“死于网罟”

比喻,他们分别想表达什么思想?

(2)把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3)庄子思想对苏轼有影响吗?结合苏轼的生平和《临江仙》的写作背景,分析这首

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不少于200 字)

3、阅读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然后回答问

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八

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指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阙所用典故,并解释其蕴含的情感内

容。

(2)这两篇作品都写到了秋日景象,请联系作家的经历处境分析景物描写的不同特点。(不少于150 字)

4.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然后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

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划横线的“江南游子”、“刘郎”各指谁?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红巾翠袖”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3)你认为“无人会,登临意”中“登临意”的内涵是什么?

(4)词人借“树犹如此”的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春江花月夜》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1)全诗表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以月为中心意象来结构全诗的?

(2)试就你所熟悉的明月意象的诗歌作品为例,谈谈明月意象多与哪些情感的表达相关(不少于200字)?

6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1)从以上作品中找出2处用到修辞手法的诗句,并说明修辞手法的名称

(2)《八声甘州》中贯穿整首词的句子是哪句?为什么?

(3)这两首词都是登高临远有感而发,都写到了“清秋”,写到了江水、落

日等景象,并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请联系两位作家的身世思想以及写作手法等因素分析两首词的不同。(不少于200字)

7、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划线部分写出了杨玉环怎样的心理变化?

(2)“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描写的是什么?

(3)“梨花一枝春带雨”喻指什么?

(4)《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三说:讽刺荒淫;歌颂爱情;双重主题。你的看法如何?理由是什么?(不少于100字)

8?阅读《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

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

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

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

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

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

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

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划线部分文字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营造出了怎样的看月氛围?

(2)指出文中直接讽刺杭州人不懂赏月的语句以及“以无声写有声”的语句。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

9?阅读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

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iHiMaaiMaaiMHamaan ???i???ai ■ ■ ai????t?????1??■ ia ■ n ia ■ av ??■ ??■!■??■ ??■????■????t???i??■??令?t? ■?■■■■■

?■■?■/?■■ ?■■ ???t????i '

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将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这段文字所反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文中写那些“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对刻画张巡、许远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10. 阅读《采薇》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1)前三章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

薇,薇亦刚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全诗表现了哪几方面的思想内容?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当中情景交融的名

句,最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试分析这四句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传达出

了怎样丰富的内涵?

11. 庄子逍遥游第6 自然段惠庄之辩之一(15 分)

(1)惠子与庄子对“大瓠之种”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不龟手之药一段文字的翻译。

(3)寓言“不龟手之药”的作用是什么。

12. 王粲《登楼赋》

(1)分析赋中的情景交融?

(2)举例典故,说明其作用。

(3)谈你对“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的看法。13.《项羽本纪》乌江自刎(15 分)

(1)司马迁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什么?

(2)后人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针对项羽的咏史诗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3)针对“项羽不肯过江东”谈谈你的看法。

作文:

1?《论语?学而》多次言“信”,结合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的文章。

2. 赏析《八声甘州》。

3.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4 年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

4.5 本,远低于韩国11 本,法国20 本,日本40 本,以色列64 本。在我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学者张侃说:“如果自主阅读不够,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整体素养的提高。”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体现了国家对国人阅读现状的诸多考虑。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笛卡儿说:“阅读好书,就如同与过去的智者交谈一样。”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有新闻形容爱读书的德国人:“读书让国民在书卷气中找到清心寡欲的幸福感,然后强壮自己的精神骨骼和物质生活。《人民日报》一篇题名《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微博引发热议,如何寻回被自己弄“丢”的“读书时间”,静下心来,从一本

好书读起,值得我们全民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分析题、作文题样题

A

四、阅读分析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阅读《长恨歌》中的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概括这一段的大意。说明这一段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共4分)

(2)举出其中借比喻抒情、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4分)

(3)分析划线诗句的内涵。(2分)

2?阅读王粲《登楼赋》,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