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力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力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力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力学基础知识

学习力学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了解吊索具的受力特点,掌握简单静力计算方法。

第一节力的性质

一、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当人们用手握、拉、掷、举物体时,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广泛地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人们从大量的实践中,形成力的科学概念,即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称为力的外效应,例如用手推小车,小车受了“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另一个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的内效应,例如用锤子敲打会使烧红的铁块变形。

二、物体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C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f取值为9.8N/kg,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已知物体的质量时,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的公式计算出来。

例:起吊一质量为5×103kg的物体,其重力为多少?

解:根据公式:G=mg

=5×103×9.8

=49×103 (N)

答:物体所受重力为49×103N。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工程中常冠以词头“kN”、“dan”,读作“千牛”、“十牛”。与以前工程单位制采用的“公斤力(kgf)”的换算关系:

1公斤力(kgf)=9.8牛(N)≈10牛(N)

三、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且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改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

例如用手推一物体,如图2—1所示,若力的大小不同,或施力的作用点不同,或施力的方向不同都会对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图2—1 力的作用

在力学中,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因而,力的三要素可以用矢量图(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2—2所示。

图2—2 力的矢量图

作矢量图时,从力的作用点A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与力的大小成比例的线段AB(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100N的力,那么400N就用4cm 长的线段),再在线段末端月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文字符号用黑体字F表示,并以同一字母非黑体字F表示力的大小,书写时则在表示力的字

母F上加一横线

F表示矢量。

四、作用力的反作用定律

我们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

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力而伸长,同时手也受到一反方向的力,即弹簧拉手的弹力。船上的人用竹篙抵住河岸,竹篙给河岸一个力,同时河岸也给竹篙一个反向推力,把小船推离河岸。物体A在物体B的平面上运动,如果平面B对物体A有摩擦力,则物体A对平面B也有摩擦力。

如图2—3中,绳索下端吊有一重物,绳索给重物的作用力为了,重力给绳索的反作用力为T′,T和T′等值、相反、共线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图2—3 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以上事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二节 力矩与重心

一、力矩

如图2—4所示,若作用在扳手的力为F ,力臂为L ,拧螺母的转动效应的大小可用两者的乘积FL 来度量。表示力对物体绕某点的转动作用的量称为力对点之矩,力矩以Mo 表示。如扳手,Mo=F ·L 。

力对点之矩为一代数量,它用正负号表示力矩在平面上的转动方向。一般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顺时针方向旋转为负,其计算公式如下:

Mo(F)=±FL

力矩的国际单位为牛顿·米,简称牛·米,国际符号N ·m 。

图2—4 力矩

二、力矩的平衡

力矩平衡的例子很多,起重吊运中经常使用平衡梁,就是典型一例。它和我们看到的杆称是一样的道理。其计算简图见图2—5。

图2—5 力矩平衡计算简图

F 1绕O 点的力矩大小为Mo =F 1L 1,逆时针转动;

F 2绕O 点的力矩大小为Mo =-F 2L 2,顺时针转动;

当两个力矩相等时,平衡梁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梁平衡的条件是对O 点的力矩之和等于零。即:Mo(F 1)+Mo(F 2)=0

F 1·L 1+(—F 2·L 2)=0

F 1L 1=F 2L 2

从式中就可求出所需力和距离,如求F 1,则:12

2

1L L F F 。

三、合力矩定理与重心计算

1.合力矩定理

图2—6 弯柄扳手上力矩计算

以图2—6弯柄扳手为例,在A点作用力F,其作用线垂直与O、A 两点。如果分为F1、F2的垂直距离为a、b,不难看出,它们的力矩效果是相等的,MoF=F1·a+F2·b。

定理:在某一平面内受到力F1、F2…Fn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为R,则合力对力与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2.重心计算:

(1)物体的重心

由于地球的引力,物体内部各质点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各质点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位置。如图2—7所示物体的重心。

图2—7 物体的重心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重心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为保证起重机不翻倒,必须使其重心在适当的位置;在吊运装卸作业中,也必须了解被吊重物的重心位置,才能做到吊装平稳。因此在起重吊运作业中,我们必须知道重心位置,以确保吊运作业的安全。

对于具有简单几何形状、材料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位置我们是熟悉的,例如图2—8中,球的重心在球心(图a),矩形薄板的重心在它对角线的交点上(图b),三角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上(图c),圆柱体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图d)。就是说对于形状规则、材料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还可以看到,不管物体横放、竖放,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图2—8 物体的重心

(2)重心坐标的计算公式

以槽形板为例,见图2—9,板由三部分组成。为计算方便用质量,质量分为G1、G2、G3,相应重心位置坐标为C1(x1y1)、C2(x2y2)、C3(x3y3),整板质量G=G1+G2+G3,其重心坐标设定为C(x c y c)。根据合力矩定理,合力G对O点的力矩等于各分力G1、G2、G3对O点的力矩之和,得:

重心点在坐标的位置:

图2—9 槽形薄板重心

(3)实验方法确定重心位置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或者不便于用公式计算其重心的物体,工程上常用实验方法来测定重心的位置。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①悬挂法

如果需求一薄板或具有对称面的薄板零件的重心,可在薄板上任取一点A,用细线系住,把它悬挂起来(如图2—10),而后在薄板上过A点画一铅垂线AA′,显然。由于薄板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相互平衡,故薄板的重心必在这条线上。如另选一点B,仍用细线系住悬挂起来,而后再过B点画一铅垂线BB′。根据二力平衡原理,重心也必在这条直线上,这两条直线的交点C就是薄板的重心。

图2—10不规则薄板用悬挂法求重心

②称重法

某些形状复杂或体积较为庞大的物体可以用称重法确定其重心位置。例如连杆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纵向对称平面,其重心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既在连杆的中心线AB上(如图2—11),其确定位置可用下述方法确定。将连杆的一端(大头)B放在台秤上,另一端(小头)A搁在水平面或刀口上,使中心线AB大体上处于水平位置。设连杆重为G,小头孔心距重力G的作用线的距离为XC,B端的反作用力NB 的大小可由台秤读出,由力矩平衡方程

NB L—G·XC =0

可得XC = NB /G·L

式中的L是连杆大、小头的中心距。

图2—11称重法求重心

第三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我们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2—12所示,弹簧长度l0,一端挂在O点,另

一端在A点,各沿AB和AD方向加力F1和F2,力的大小按比例尺画出。在F1、F2两力作用下,弹簧由l0沿OA伸长为l,然后去掉F1、F2两力。在AC方向施加力R(利用法码逐渐加力),使弹簧同样沿OA由l0伸长为l,按比例尺画上R。弹簧变形相等,受力相等,可知F1、F2两力的合成效果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R是F1、F2两力的合力。

图2—12 力的合成

如果以F1、F2作为两邻边,画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合力R正好是它的对角线,这就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所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两个力的合力不能用算术的法则把力的大小简单相加,而必须按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几何相加,可用图解法和三角函数计算法。

(1)图解法

例:已知F1、F2两个力,其夹角为70°,F1即AB为800N,F2即AD为400N,求合力R(AC)为多少?

方法:取比例线段1cm代表200N,并沿力的方向将AB和AD二力按比例画出,取AB长4cm代表800N,取AD长2cm代表400N,经B 点及0点分别作AD与AB的平分线交于C点,连接AC、量取AC的长为5cm,则合力为200N×5=1000N。如图2—13所示。

图2—13 力的合成图解法

(2)三角函数法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合力R:

如上例:

从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看出,F1、F2力的夹角越小,合力R就越大,当夹角为零时,二分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R最大。

反之,夹角越大,合力R就越小,当夹角为180°时,二分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最小。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各力数值的代数和,其方向与计算结果的符号方向一致,通常以x坐标轴方向为正(+),反方向为负(-)。如下例,求图2—14所示合力。

图2—14 合力的大小

解:R=F1+F2

=—40+30

=—10(N)

合力大小为10N,方向为逆x轴方向。

二、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邻边(分力)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

图2—15为两根吊索悬吊2000KG载荷,当两根吊索处于不同夹角时,吊索受力变化如图所示。

图2—15 不同夹角吊索受力情况

由图可知,夹角越大,则吊索上产生的拉力越大,因此在起重吊装作业中,一定要避免钢丝绳过短引起夹角过大的现象,而且夹角太大,钢丝绳还可能从钩中滑脱。但夹角太小,吊索的高度就大,工作不方便。一般用两根吊索起吊时,其夹角在60°~ 90°之间时认为是理想的。

(1)分力图解法

已知合力R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过已知力R 作用点A沿分力的方向(或合力与分力夹角)分别作直线A—I、A—Ⅱ,再经过已知合力R终点C做两个分力F1、F2作用线的平行线,与A—I、A 一Ⅱ直线交于B、D两点,得平行四边形ABCD。其两邻边AB、AD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如图2—16:所示。

图2—16 分力图解法

(2)三角函数法

计算时也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

求力的分解,如图2—16。

第四节物体质量的计算

各个物体都有一定的质量,有的重,有的轻。对同一物质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对同样体积而不是同一物质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大,密度小的质量小。我们在起吊物体的时候,应该了解物体的质量,以确定所操纵的起重机是否足以吊起该物体。

一、密度

计算物体质量时,离不开物体材料的密度。所谓密度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是kg/m3(千克/米3)。各种常用物体的密度及每立方米的质量见表2—1。

表2—1 各种常用物体的密度及每立方米的质量表

二、面积计算

物体体积的大小与它本身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各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见表2—2。

表2—2 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表

三、物体体积的计算

物体的体积大体可分两类:即具有标准几何形体的和由若干规则几何体组成的复杂形体两种。对于简单规则的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可直接由表2—3中的计算公式查取;对于复杂的物体体积,可将其分解成数个规则的或近似的几何形体,查表2—3按相应计算公式计算并求其体积的总和。

表2—3 各种几何形体体积计算公式表

四、物体质量的计算

物体的质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

其表达式为:m=ρV

式中:m——物体的质量;

ρ——物体的材料密度;

V——物体的体积。

例:试计算一块长为3m,宽为1m,厚为50mm的钢板质量。

解:计算体积时必须统一单位:长为3m,宽为1m,厚为50mm,即0.05m。

查表2—1得知,钢材的密度ρ=7.85×103kg/m3

计算体积:V=a·b·c

=3×1×0.05

=0.15(m3)

计算:质量:m=ρ·V

=7.85×103×0.15

=1.18×103(kg)

第五节物体质量的估算

一、钢板质量的估算

在估算钢板的质量时,只须记住每平方米钢板1mm厚时的质量为7.8kg,就可方便地进行计算,其具体估算步骤如下:

1.先估算出钢板的面积。

2.再将估出钢板的面积乘以7.8kg,得到该钢板每毫米厚的质量。

3.然后再乘以该钢板的厚度,得到该钢板的质量。

例:求长5m,宽2m,厚10mm的钢板质量。

解:(1)该钢板的面积为:5×2=10(m2)

(2)钢板每毫米厚质量为:10×7.8=78(kg)

(3)10mm厚钢板质量为:78×10=780(kg)

二、钢管质量的估算

方法如下:

1.先求每米长的钢管质量:

公式为:m1=2.46×钢管壁厚×(钢管外径—钢管壁厚),

式中:m1——每米长钢管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钢管外径及壁厚的单位:厘米(cm)。

2.再求钢管全长的质量。

例:求一根长5m,外径为100mm,壁厚为10mm的钢管质量。

解:100mm=10cm;10mm=1cm。

(1)每米长钢管质量为:

m1=2.46×1×(10—1)

=2.46×9

=22.14(kg)

(2)5m长的钢管质量为:

m=5×m1

=5×22.14

=110.7(kg)

三、圆钢质量的估算

步骤如下:

1.每米长圆钢质量估算公式:

公式为:m1=0.6123d2

式中:m1——每米长圆钢质量,单位为千克(kg)。

d——圆钢直径,单位为厘米(cm)。

2.用每米长圆钢质量乘以圆钢长度,得出圆钢的总质量。

例:试求一根长6m,直径为10cm的圆钢质量。

解:(1)每米长圆钢质量为:

m1=0.6123×102

=61.23(kg)

(2)6m长圆钢质量为:

m=6×m1

=6×61.23

=367.38(kg)

四、等边角钢质量的估算

步骤如下:

1.每米长等边角钢质量的估算公式为:

m1=1.5×角钢边长×角钢厚度

式中:m1——每米长等边角钢的质量,单位(kg)。

角钢边长及壁厚的单位均为厘米(cm)。

2.用每米长角钢质量乘以角钢长度得出角钢的总质量。

例:求5m长,50×50×6等边角钢的质量。

解:边长50mm=5cm;

厚度6mm=0.6cm。

(1)每米长等边角钢质量

m1=1.5×5×0.6

=4.5(kg)

(2)5m长等边角钢质量

m=5×m1

=5×4.5

=22.5(kg)

五、物体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原则

1、对于起吊规格不同的一堆钢板时,应先把各种规格的钢板质量计算出来,然后将各种规格的钢板质量叠加在一起,就是这一堆钢板的总质量。

2、整台机床或组合构件拼装的物体,通常可以从设计图纸中查阅其质量。如果没有资料,也可以采用近似估算的方法逐段估算机床底座,台面,拖板刀架等,再总加起来即可将总质量估算出来。

3、采用比较法估算物体质量,把需要估算的物体与已知其质量的类似或大致相同的物体比较,就可以大致估算出物体的总质量。

4、估算原则是估重不估轻,估大不估小。如中间有孔洞的物体按实心物体计算体积,由不同密度组成的物体按大的密度计算质量。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这章将首先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和流体力学中几个重要守恒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最后介绍几种常用的商业软件。 2.1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1.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非常复杂,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20 世纪30~40 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 年一直算到1947 年。 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 。 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在飞行器和其他涉及流体运动的课题中,经常采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模拟,这可以和物理实验相辅相成。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相互配合,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速度加快,并节省开支。数值计算方法最近发展很快,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流动规律来改造自然界。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利用空气对运动中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发明了飞机。航空技术的发展强烈推动了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 流体运动的规律由一组控制方程描述。计算机没有发明前,流体力学家们在对方程经过大量简化后能够得到一些线形问题解读解。但实际的流动问题大都是复杂的强非线形问题,无法求得精确的解读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直接求解控制方程组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从而催生了计算流体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液压复习参考题 注意: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 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负载),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 2.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层流)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紊流)时惯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的流动状态可用(雷诺数)来判断。 4.由于流体具有(粘性),液流在管道中流动需要损耗一部分能量,它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5.通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压力差)一次方成正比,与(缝隙值)的三次方成正比,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的(间隙)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非常大。 6.变量泵是指(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单作用叶片泵)、(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7.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 8.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 9.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吸油)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压油)腔。 10.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11.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此外还存在(啮合)间隙,其中(端面)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12.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及四段(过渡曲线)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过渡曲线)段。 13.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拐点压力)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泵的最大流量)。 14.溢流阀为(进口)压力控制,阀口常(闭),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与阀的出口相通。定值减压阀为(出口)压力控制,阀口常(开),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必须(单独引回油箱)。 15.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而成,旁通型调速阀是由(差压式溢流阀)和节流阀(并联)而成。 16.两个液压马达主轴刚性连接在一起组成双速换接回路,两马达串联时,其转速为(高速);两马达并联时,其转速为(低速),而输出转矩(增加)。串联和并联两种情况下回路的输出功率(相同)。 17.在变量泵—变量马达调速回路中,为了在低速时有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能提供较大功率,往往在低速段,先将(马达排量)调至最大,用(变量泵)调速;在高速段,(泵排量)为最大,用(变量马达)调速。 18.顺序动作回路的功用在于使几个执行元件严格按预定顺序动作,按控制方式不同,分为(压力)控制和(行程)控制。同步回路的功用是使相同尺寸的执行元件在运动上同步,同步运动分为(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两大类。 19.在研究流动液体时,把假设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20.液体流动时,液体中任意点处的压力、流速和密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恒定流动。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习题

~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 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 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 ,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2】 牛奶以2×10-3m 3/s 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27mm 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10-, 密度为1030kg/m 3,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3】 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0-4m 3/s ,管道内径为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40 ×10-,密度为940kg/m 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 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5m 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 3/h 。吸水管尺寸为 4114?φ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kg 。试求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5Pa ) 【1-9】每小时将10m 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357?φmm ,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粘度为1×10-。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 3、粘度为×10-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 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 。溶液输送量为18m 3/h 。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 ,管路直径357?φmm ,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3】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 3/h 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 许吸上真空H s =5.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 。试求: 1) ; 2) 若泵的安装高度为5.0m ,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该地区大气压为×104Pa ; 3) 若该泵在海拔高度1000m 的地区输送40℃的清水,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当地大气压为×104Pa 。

流体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简答 1-3 为防止水温升高时,体积膨胀将水管胀裂,通常在水暖系统顶部设有膨胀水箱,若系统内水的总体积为10m 3,加温前后温差为50°С,在其温度范围内水的体积膨胀系数αv =0.0005/℃。求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V min 。 锅炉 散热器 题1-3图 解:由液体的热胀系数公式dT dV V 1V = α , 据题意, αv =0.0005/℃,V=10m 3,dT=50°С 故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 325.050100005.0m VdT dV V =??==α 1-4 压缩机压缩空气,绝对压强从4 108067.9?Pa 升高到5 108840.5?Pa ,温度从20℃升高到78℃,问空气体积减少了多少? 解:将空气近似作为理想气体来研究,则由 RT P =ρ 得出 RT P = ρ 故 () 34 111/166.120273287108067.9m kg RT P =+??==ρ () % 80841 .5166.1841.5/841.578273287108840.52121 211213 5 222=-=-=-=-=?=+??==ρρρρρρρm m m V V V V m kg RT P 1-5 如图,在相距δ=40mm 的两平行平板间充满动力粘度μ=0.7Pa·s 的液体,液体中 有一长为a =60mm 的薄平板以u =15m/s 的速度水平向右移动。假定平板运动引起液体流

动的速度分布是线性分布。当h=10mm时,求薄平板单位宽度上受到的阻力。 解:平板受到上下两侧黏滞切力T1和T2作用,由 dy du A Tμ =可得 12 U1515 T T T A A0.70.0684 0.040.010.01 U N h h μμ δ ?? =+=+=??+= ? -- ?? (方向与u相 反) 1-6 两平行平板相距0.5mm,其间充满流体,下板固定,上板在2 N/m2的力作用下以0.25m/s匀速移动,求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解:由于两平板间相距很小,且上平板移动速度不大,则可认为平板间每层流体的速 度分布是直线分布,则 σ μ μ u A dy du A T= =,得流体的动力黏度为 s Pa u A T u A T ? ? = ? ? = ? = =- - 4 3 10 4 25 .0 10 5.0 2 σ σ μ 1-7 温度为20°С的空气,在直径为2.5cm的管中流动,距管壁上1mm处的空气速度为3cm/s。求作用于单位长度管壁上的黏滞切力为多少? 解:温度为20°С的空气的黏度为18.3×10-6 Pa·s 如图建立坐标系,且设u=ay2+c 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 ? ? ? + - = + = c a c a 2 2 ) 001 .0 0125 .0( 03 .0 0125 .0 解得a= -1250,c=0.195 则u=-1250y2+0.195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流体处于平衡、运动状态时的力学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按研究介质不同流体力学分为液体力学(水力学)和气体力学。水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液体,但是,当气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大,密度变化不大,压缩性可以忽略不计时,液体的各种平衡和运动规律对于气体也是适用的。 流体力学在建筑设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水、排水、供热、供燃气、通风和空气调节等工程设计、计算和分析都是以流体力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的连续性假说 流体毫无空隙地连续地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因此,描述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参数都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从而就可以应用数学分析中的连续函数这一工具,分析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流体的力学特性 (1)流体不能承受拉力; (2)静止流体不能承受切力,受微小切力作用流体就会流动,这就是流体易流动性的原因,运动的实际流体能承受切力; (3)静止或运动的流体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一、惯性及万有引力特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大小用质量表示。 万有引力——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表现为重力。质量为物体的重力为 (N)(1-1)

式中——重力加速度,取m/s2。 1.密度 对于均质流体,单位体积流体具有的质量,记为。对于质量为,体积为的流体有 (kg/m3)(1-2) 2.容重(重度) 对于均质流体,单位体积流体具有的重量,记为。对于重量为,体积为的流体有 (N/m3)(1-3) 干空气在标准大气压mmHg和20℃时,kg/m3,N/m3。 水在标准大气压和4℃时,kg/m3,N/m3。 水银在标准大气压和20℃时,kg/m3,N/m3。 二、粘滞性 如图1-1所示,为管中断面流速分布。由于流体各流层流速不同,当相邻层间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内摩擦力(切力),摩擦生热,耗散在流体中,流体的机械能就会损失一部分。 流体运动时产生内摩擦力或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称为流体的粘滞性。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本章先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任务,研究方向和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概述。然后介绍流体介质,气动力系数,矢量积分知识。最后引入控制体,流体微团及物质导数的概念。为流体力学及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具体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1.1流体力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 1.1.1流体力学的基本任务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和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或者物体不动而流体流过物体)时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流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而空气动力学则是一门研究运动空气的科学。 众所周知,空气动力学是和飞机的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这门科学还要涉及到飞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能问题。事实上,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对象还不限于飞机。 空气相对物体的运动,可以在物体的外部进行,像空气流过飞机表面,导弹表面和螺旋浆等;也可以在物体的内部进行,像空气在风洞内部和进气道内部的流动。在这些外部或内部流动中,尽管空气的具体运动和研究运动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发生一些共同的流动现象和遵循一些共同的流动规律,例如质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 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认识这些流动所发生现象的基本实质,要找出这些共同性的基本规律在空气动力学中的表达,并且研究如何应用这些规律能动地解决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并对流动的新情况、新进展加以预测。 1.1.2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空气动力学研究是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行器研究的“先行官”。其研究方法,如同物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方法一样,有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三种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通过这些方法以寻求最好的飞行器气动布局形式,确定整个飞行范围作用在飞行器的力和力矩,以得到其最终性能,并保证飞行器操纵的稳定性。 实验研究方法在空气动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手段是依靠风洞、水洞、激波管以及测试设备进行模拟实验或飞行实验。其优点在于,它能在所研究的问题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模拟与观测,因此所得到的结果较为真实、可靠。但是,实验研究的方法往往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受到模拟尺寸的限制和实验边界的影响。此外实验测量的本身也会影响所得到结果的精度,并且实验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种方法亦常常遇到困难。 理论分析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实验或观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忽略因素的次要方面,从而抽象出近似的合理的理论模型;(2)运用基本定律,原理和数学分析,建立描写问题的数学方程,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3)利用各种数学方法准确地或近似地解出方程;(4)对所得解答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必要的实验与之修正。 理论分析方法的特点,在于它的科学抽象,能够用数学方法求得理论结果,以及揭示问题的内在规律。然而,往往由于数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又由于理论模型抽象的简化,因而无法满足研究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需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大型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一系列有效的近似计算方法(例如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素法和有限体积法等)的发展,使得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方法在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与实验方法相比,其研究所需要费用比较少。对有些无法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意义: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是讲授建筑给排水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该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建筑给排水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1-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本节教学内容和要求: 1.1本节教学内容: 流体的4个主要物理性质。 1.2教学要求: (1)掌握并理解流体的几个主要物理性质 (2)应用流体的几个物理性质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1.3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流体的粘滞性和粘滞力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2.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 2.1 易流动性 (1)基本概念:易流动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力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称易流动性。 流体也被认为是只能抵抗压力而不能抵抗拉力。 易流动性为流体区别与固体的特性 2.2密度和重度 (1)基本概念: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即: M ρ = V M——流体的质量,kg ; V——流体的体积,m3。 常温,一个标准大气压下Ρ水=1×103kg/ m3

Ρ水银=13.6×103kg/ m3 基本概念:重度: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流体的重度。重度也称为容重。 G γ = V G——流体的重量,N ; V——流体的体积,m3。 ∵G=mg ∴γ=ρg 常温,一个标准大气压下γ水=9.8×103kg/ m3 γ水银=133.28×103kg/ m3密度和重度随外界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液体的密度随压强和温度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而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压强变化较大。 2..3 粘滞性 (1)粘滞性的表象 基本概念:流体在运动时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称为粘滞性。当某一流层对相邻流层发生位移而引起体积变形时,在流体中产生的切力就是这一性质的表 现。 为了说明粘滞性由流体在管道中的运动速度实验加以分析说明。用流速仪测出管道中某一断面的流速分布如图一所示 设某一流层的速度为u,则与其相邻的流层为u+du,du为相邻流层的速度增值,设相邻流层的厚度为dy,则du/dy叫速度梯度。 由于各流层之间的速度不同,相邻流层间有相对运动,便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相互作用的剪切力,这个力叫做流体的内摩擦力,或粘滞力。 平板实验 (2)牛顿内摩擦定律 基本概念:牛顿在平板实验的基础上于1867年在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流体内摩擦力的假说——牛顿内摩擦定律: 当切应力一定时,粘性越大,剪切变形的速度越小,所以粘性又可定义为流体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习题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 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 ,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2】 牛奶以2×10- 3m 3/s 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27mm 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2.12×10- 3Pa.s ,密度为1030kg/m 3,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3】 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5×10- 4m 3/s ,管道内径为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40×10- 3Pa.s ,密度为940kg/m 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 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5m 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 3/h 。吸水管尺寸为 4114?φ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4.5J/kg 。试求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133×105Pa ) 【1-9】每小时将10m 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357?φmm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粘度为1×10- 3Pa.s 。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 3、粘度为1.1×10- 3Pa.s 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 。溶液输送量为18m 3/h 。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 ,管路直径357?φmm ,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3】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 3/h 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许吸上真空H s =5.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 。试求: 1) 若泵的安装高度为5.0m ,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该地区大气压为9.81×104Pa ; 2) 若该泵在海拔高度1000m 的地区输送40℃的清水,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当地大气压为9.02×104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