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题7 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课题可以在选修课上使用)

实验原理: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外因则相对较多,其中浓度是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该反应的速率。本实验通过使用TI图形计算器和数据分析器以及与之配套的光强度传感器(以下简称光探头),利用反应产生的沉淀物对光通路中光强度的影响,捕获其中的一系列变化,使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用光强度的变化反映出来,从而使整个过程数字化。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监测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并探究其中的影响程度。

2、通过实验,了解并培养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实验用品:

0.1M、0.05M Na2S2O3溶液 0.1M、0.05M H2SO4溶液

250mL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手电筒

TI—83 Plus图形计算器 CBL2数据分析器

光强度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开机,运行“ChemBio”程序。

2、对CBL2数据分析器进行设置:

(1)用连接线连接TI—83 Plus和CBL2;并将光探头的连接线插入CBL2的通道1(CH1)中;

(2)在主菜单(MAIN MENU)中选择“设置探头”(SETUP PROBES) (见图1)

(3)键入1 作为探头的数目,按ENTER 键确认。

(4)在探头选择菜单(SELECT PROBE)中选择光探头(LIGHT)(见图2)

(图1) (图2)

(5)键入 1 为通道号,按 ENTER 键确认。

(6)回到主菜单(MAIN MENU),选择“采集数据”(COLLECT DATA)

(7)选择“TIME GRAPH”的数据采集方式,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3)

(8)键入 1 即采样间隔时间为1秒,键入 100 确认样本数为100个。按 ENTER 键确认。

(见图4)

(图3) (图4) (9)采用“USE TIME SETUP”的形式继续。(见图5)

(10)(10)键入数据确定Y轴的取值范围(Ymin、Ymax)和数值间隔(Yscl)。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6)

(图5) (图6)

3、在试管中加入2滴管0.1M的Na2S2O3溶液,置于暗室中,将光探头感光处对准光通路,注入等量

0.1M H2SO4溶液,同时按下ENTER 键开始记录。

4、数据记录结束,窗口显示时间和光强度数据分别存储在L1和L2数列中,按下 ENTER 键可见记

录图象。

5、按下STAT键,所测数据列于数组中。

6、换用0.05M的Na2S2O3溶液和0.05M的H2SO4溶液,重复上述操作。

数据处理:

对所得的各数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

1、回到主菜单“MAIN MENU”

2、选择“FIT CURVE”,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7)

3、在窗口中选择“LINEAR L1,L2”,然后选择“SCALE FROM 0”,可得到相应的线性回归。(见图

8)

(图7) (图8)

结果分析:

1、反应过程中记录的光强度对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在线性拟合后,得到各自的变化斜率,其中两种溶液

都取0.1M时,斜率为-14.17,都取0.05M时的斜率为-3.14。

2、光强度的变化或者说本实验中的光强度随反应的进行而削弱快慢的实验事实,其实反映了在该过程

进行中的沉淀量产生的快慢,由此可以较为数字化的表现出反应物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情

况。

实验说明:

1、由于本实验是通过光探头对反应进行的监测,所以实验必须在暗盒(如图9)或暗室中进行,以免

光探头接受到环境中的其他光源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图9)

2、由于本实验中反应现象的出现还是比较快的,所以在测定时,间隔秒数以每秒记录一次为宜。

3、两组实验中的数据要选择明确的记录位置,最好在进行下一组实验前,先将第一组数据复制到后面

的数列中(如L5,L6),以免导致后测数据覆盖前测数据的不利结果。

思考与拓展:

1、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图形计算器窗口显示的光强度对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回升的情况,

如何解释?

2、若要实验更为精确,对使用的光源有何更高的要求?

3、能否用光探头监测NO2—N2O4的平衡体系移动情况?试设计实验并测定之。

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张建波

课题2 日晒除氯过程中的温度因素分析

(本课题可以在选修课上使用)

课题概述:

本课题是学生在研究日晒除氯原因的过程中产生的子课题。城市用水常用液氯消毒,水中的残留氯会对观赏鱼造成生命威胁。日晒除氯是城市养鱼的常用方法,那么由日晒造成水温升高而导致水中溶解氯的减少,是不是日晒除氯的主要因素呢?

本课题通过使用TI—83 Plus、CBL2数据分析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日晒过程中的水温变化进行了全程监测,以期得出合理的判断。

实验目的:

1、掌握TI 图形计算器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对研究过程中的预测进行验证。

实验用品:

500 ml 烧杯(盛有自来水)

TI —83 Plus

CBL2数据分析器

温度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开机,运行“ChemBio”程序。

2、对CBL2数据分析器进行设置:

(1)用连接线连接TI—83 Plus和CBL2;并将温度探头的连接线插入CBL2的通道1(CH1)中。

(2)在主菜单(MAIN MENU)中选择“设置探头”(SETUP PROBES) (见图1)

(3)键入1 作为探头的数目,按ENTER 键确认。

(4)在探头选择菜单(SELECT PROBE)中选择温度探头(Temperature)(见图2)

(图1) (图2)

(5)键入 1 为通道号,按 ENTER 键确认。

(6)回到主菜单(MAIN MENU),选择“采集数据”(COLLECT DATA)

(7)选择“TIME GRAPH”的数据采集方式,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3)

(8)键入 30 即采样间隔时间为30秒,键入 720 确认样本数为720个。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4)

(图3) (图4)

(9)采用“USE TIME SETUP”的形式继续。(见图5)

(9)键入数据确定Y轴的取值范围(Ymin、Ymax)和数值间隔(Yscl)。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6)

(图5) (图6)

3、将温度探头插入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同时按下ENTER 键

开始记录。

4、数据记录结束,窗口显示时间和所记录的温度变化数据分别

存储在L1和L2数列中,按下 ENTER 键可见记录图象。

5、按下STAT键,所测数据列于数组中。

数据处理:

对所得的各数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

1、回到主菜单“MAIN MENU”

2、选择“FIT CURVE”,按 ENTER 键确认。(见图7)

3、在窗口中选择“LINEAR L1,L2”,然后选择“SCALE FROM 0”,可得到相应的线性回归。(见图

8)

(图7) (图8)

结果分析:

从监测记录的数据分析:日晒过程中,通过水温升高导致的水中溶解氯的减少量还不到总量的30%,可以得出结论,日晒造成的水温升高并非日晒除氯的主要因素。

思考与拓展:

1、如何分析其他因素对日晒除氯的影响?

2、由于季节变化导致日晒温度的变化,可对各季节的日晒

水温进行定时监测,发现规律。

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张建波

课题3 醋酸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吗?

(本课题可以在选修课上使用)

一、课题起源和实验目的:

在看化学参考书时,看到了一张关于醋酸溶液浓度与氢离子浓度之间关系的图像,发现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类似于抛物线的曲线。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溶液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也应该越大,而在这张图上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两个过程,存在一个最高点。我们感到非常疑惑,希望能够亲自用实验验证这张图的正确性。因为实验条件不是很苛刻,而且我们很容易确定实验方案,所以我们决定将这张图带到实验室以实验的方法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实验设计:

1.验证曲线形状:

1)取一定量的水于50ml烧杯,将洗净擦干的PH探头插入水中。得水的pH 值。

2)往烧杯中每次加入5ml醋酸,得相应浓度溶液的pH 值。将数据填入下表:

3)在步骤2中,收集多个数据直到能够绘制理想曲线。

2.测定PH最低点的浓度:

1)在实验1的数据组中找出PH最低点。向水中逐滴滴加醋酸,直至pH与第一次实验中pH最低点一致。

2)适当加入少许水或醋酸,观察其PH值是否会更小,比较之下得到PH值最小的醋酸溶液。

3)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得到其浓度。

4)配制3)所得浓度的醋酸,测其pH,数值应与2)中数据一致。

3.绘制图像:

1)以第2步所得浓度为分割点,分别配制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多种醋酸溶液,测定不同浓度下的PH值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内。

2)整理数据,换算PH值为氢离子浓度并选取偏差较小的点按比例绘制成图像。

附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PH探头不是一个符合这个实验要求的理想工具,在浓溶液中PH探头不够灵敏,几乎测不出微小变化且屏幕显示数据很不稳定,于是我们改用了电导率探头作为实验工具,因为对于醋酸溶液,氢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也越大,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在图像Y轴中可以用电导率代替氢离子浓度出现。

三、实验器材:

烧杯、玻棒、蒸馏水、纯醋酸、NaOH、酚酞、试管、容量瓶、铁架台、滴定管、探头等。

四、实验过程:

(一) 设置传感器

1.将TI-83 plus 图形计算机、CBL系统按顺序连接。

2.将电导率传感器与CBL系统通道相连;将电导率传感器的量程开关设置在此0-2000 s范围。

3.打开TI-83 plus 图形计算机、CBL系统,按“APP”,选择“CHEMBIO”程序,按“ENTER” (见图1)。待出现(见图2)屏幕显示时按“ENTER”。

(图1) (图2)

4.在"MAIN MENU"菜单中选择“1:SET UP PROBES”;输入传感器数量“1”, (见图3、图4)

(图3) (图4)

5.在“SELEECT PROBE”菜单中选择“6:CONDUCTIVITY”。 (见图5)

6.输入通道序号“1” 并按“ENTER”(见图6);在“CALIBARATION”菜单中选择“1:STORED”。 (见图7)

(图5) (图6) (图7)

(二)电导率数据采集

1.将电导率传感器浸入烧杯内的醋酸溶液中。

2.在"MAIN MENU"菜单中选择“2:COLLECT DATA”。 (见图8)

3. 在" COLLECT DATA "菜单中选择“3:TRIGGER/DATA”,预热30秒后,按“ENTER”。 (见图9、图10)

(图8) (图9) (图10)

4.当CBL系统显示屏示数稳定后,按CBL上的“TRIGGER”键,并在图形计算器上输入醋酸的浓度(或采点序号),按“ENTER”。 (见图11)

5.在" DATA COLLECTION"菜单中选择“1:MORE DATA”。 (见图12)

(图11) (图12)

6.滴加一定量浓醋酸于烧杯中或换用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7.重复5、6的操作步骤。每次按“ENTER”键后在图形计算器上输入醋酸的浓度(或采点序号),直至达到实验所要求的样点个数。

8.在" DATA COLLECTION"菜单中选择“2:STOP”,即完成了数据的采集。(见图13) (见图14) (见图15) (见图16) (见图17) (见图18) (见图19)

五、实验数据:

(图13)(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以上数据列表中L1列表示的是采点的次序,L2列表示的是相应点的电导率数值;图像的X轴表示的是采点的次序,Y轴表示的是电导率数值。(见图20) (见图21) (见图22)

(图20) (图21) (图22) 以上数据列表中L1列表示的是醋酸溶液的浓度,L2列表示的是相应溶液的电导率数值;图像的X轴表示的是醋酸溶液的浓度,Y轴表示的是电导率数值。

六、数据处理:利用四次方程拟和所绘制的图像,得到以下结果:

图像方程式为Y= -1.438x^4+18。526x^3-90.625x^2+194.625x+36.321(见图23) (见图24) (见图25)

(图23) (图24) (图25) R2表示拟和图像与原始数据的吻合率。

七、实验的理论解释:

溶液分子中存在着两种作用力,一种是同分子间的氢键(包括水分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醋酸分子与醋酸分子间的作用力);另一种则是水分子对醋酸分子极化作用,使得羧基中的氢氧键断裂而生成水合氢离子及醋酸根。在稀溶液里,由于水占极大多数,醋酸分子所受作用力以水的极化作用为主,可电离出的氢离子较多,加入少量醋酸后,虽然影响了水的极化作用,使一部分已电离出的氢离子重新连回到醋酸根上(即电离度变小),但由于这种影响不大且氢离子本身就不多,因此氢离子的减少不多,而新加入的醋酸又电离产生更多的氢离子,因此使得氢离子的总浓度反而上升(这里不考虑体积变化)。当溶液浓度上升到一定值(此值即氢离子浓度最大且电导率最大的浓度)后,此时水已不占决大多数,加入一定量体积的醋酸对电离作用的影响大于了新加入醋酸的电离,醋酸分子开始以相互间的氢键作为主要作用力,再加上体积变化较大,使得氢离子浓度趋于变小。

七、实验感想:

完成了这个实验,令我感受颇深的就是,作为学生,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知识以外的问题,比方说我们这次的实验,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来来去去总是一样的实验操作以及计算机上几乎不懂的English,其次就是要有详细的计划,否则就会在实验开始时感到不知所措。但这些困难我们不仅都克服了,而且还从中受益匪浅。

附注:

一误差分析:曲线中存在一些不够光滑的区段,且线性回归中也有一些偏差,这主要是所收集数据有所误差的关系,经过思考和回顾实验过程,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因素:

1.测量所用的探头未洗干净,存在杂质。

2.醋酸易挥发(尤其在浓溶液中),影响了测量结果。

3.醋酸溶于水中需要一定时间,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温度变化;在搅拌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局部浓度

偏大或偏小,使测量结果有一定偏差。

4.计算机内部所设置的值不是连续的,而是有一定的跳跃性,实际值往往以计算机内与之最近的

近似值而加以收集,有一定大小变化。

二对于不同分子的结构差异的想法

在稀溶液中,水分子充斥在醋酸分子周围,所有临近的水分子中的氧,因为电负性大,都会对包围在中间的醋酸分子中的羧基氢产生力的作用,但由于醋酸分子中甲基的体积比较大,使得两边的作用力因为距离的差异而相差悬殊,于是羧基氢受力不平衡而易于电离,也易产生氢离子。在浓溶液中,是水分子被醋酸分子所包围,水分子中的氧也对四周的羧基氢产生力的作用,但由于氢离子的体积相对氧原子来说很小,作用力受距离的影响小,合力相对氧原子来说几乎为零,因此电离作用小,不易产生氢离子。

上海市七宝中学施力争

课题4 研究醋酸溶液PH值与其浓度的关系

(本课题可以在选修课上使用)

引子:

以前去美国学校参观的感受告诉我,他们的学生普遍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着实令我们自愧不如,而TI-83在收集处理实验数据以及迅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强大功能至今让我印象颇深。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TI-83的教学功能正被逐步得到重视,而各类学校中TI-83的普及率也正逐渐提高。在学校里我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围绕TI-83计算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作为研究问题的一个方式,我利用TI-83研究了一下醋酸溶液PH值与其浓度的关系,整理成文,希望能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以求共同进步。

这个课题是这样缘起的,我在书上发现醋酸溶液的PH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它的PH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翻阅资料了解个中道理,我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也由于书上并没有确切详细的数据,询问老师,老师认为醋酸溶液的PH值应在1mol/L附近,我便很想亲自验证一下。于是就和同学一起开始研究这个课题。

以往研究这个课题可以用的方法是利用PH计探测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值,绘制曲线得到它们的关系。然而一些PH探头虽然精度很高,却都有一个缺点,就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高,它的精度会随之下降,当然也就无法达到这个实验的要求。因而过去醋酸许多高浓度的PH数值都只能依靠理论计算得出。就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来讲,很难依靠仅有的设备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内容。而相对的,TI计算器却能弥补这个不足。TI-83计算器配有许多探头,其中的PH探头由于上述原因也是无法应用于本实验。但是其中还有一种电导率探头,用来测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由于 Hac= H++Ac-

就醋酸溶液而言,每电离一个氢离子,也就相应增加醋酸根离子的浓度,于是也就增加了溶液总离子的数目,改变了电导率的数值,所以电导率与溶液离子的总浓度有关,也就是说它与PH值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又由于电导率探头的精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因此我们改用电导率探头对溶液进行研究。实验目的:

1.得到醋酸溶液电导率与其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

2.寻找醋酸溶液PH值的最大点出现在哪个浓度。

实验器材:

100ml烧杯若干个,100ml容量瓶若干个,玻璃棒,胶头滴管,带刻度50ml移液管或50ml酸式滴定管,50ml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200ml锥形瓶,铁架台及蝴蝶夹,TI-83计算器及其附带电导率探头及CBL。

实验试剂:

已知浓度的浓醋酸,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试剂,蒸馏水。

实验过程:

设置TI计算器

一、将CBL与TI用导线连接好,将探头与CBL连接好。

二、打开TI-83计算器,按APPS键,(见图1),选择程序“ChemBio ”,按回车,出现提示框(见

图2),继续回车,进入“ MAIN MENU”,(图3)选择“SET UP PROBES”,出现“ENTER NUMBER OF

PROBES:”(图4),输入与CBL相连的探头数,即输入“1”,回车,出现一个菜单(图5),选

择“CONDUCTIVITY”出现如图6所示屏幕,继续按回车,出现如图7所示屏幕,这时输入连接

通道的序号“1”,按回车,屏幕显示如图8其中第一个则是沿用存用的数据及标准,第二个表

示重新开始做,第三个回到主菜单。选择1,出现如图9,选择3,屏幕回到主画面。选择2,

COLLECT DATA(图10),跳出DATA COLLECTION,选择3, TRIGGER/PROMPT,(图11)出现提示

(图12),等待30秒后,按ENTER。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收集数据了。

(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图7)(图8)(图9)

(图10)(图11)(图12)

三、往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溶液,将探头浸没于溶液中,等待CBL上的数据稳定下来,按下CBL上的

TRIGGER键,出现如图13,输入溶液的浓度或采集序号,接着屏幕出现如图14的模样。选择1,

改变溶液浓度,然后继续像刚才那样收集数据。收集完毕,选择图14中的2,STOP。

(图13)(图14)

2.定性实验

现在我们往蒸馏水中分批少量的加浓醋酸,并测其电导率数值,发现电导率数值发生改变,并成上升趋势,继续滴加,直到发现当超过某个电导率数值时,溶液的电导率数值开始下降,(见图15),记录此数值。

(图15)

滴定它的浓度

重新做一次,(注意电导率探头一定要洗净,以后每测定好一组数据,探头必须洗净放好,下不复述)发现当电导率再次达到此数值时,停止滴加。取50ml此溶液,用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得到此溶液的摩尔浓度,我得到的数据是3mol/L。而之前老师告诉我的浓度是1mol/L!我决定用定量的方法重新来验证我的实验结果。

验证

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其浓度分别是0.01mol/L、0.05mol/L、0.1mol/L、0.5mol/L、1mol/L、1.5mol/L、2mol/L、2.5mol/L、3mol/L、3.5mol/L、4mol/L、4.5mol/L、5mol/L。

按照刚才的步骤,对这些溶液进行测定,得到一组数据。

下面是利用TI-83得到的数据,其中L1是醋酸的浓度,L2是对应的电导率。(见图16) (见图17)

(图16) (图17) 然后TI-83对数据进行自动绘图,得其变化曲线,其中横轴(X)是浓度,纵轴是电导率。可按“TRACE”及左右光标进行跟踪。我们发现其最大值点出现在3mol/L 附近,也就是说,在3mol/L的时候,溶液的电阻最小,导电能力最强,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最多,氢离子的浓度最大,PH值最小。

从理论上解释这张图,因为在浓度很稀的时候,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近似一条直线(见图18中在0到0.1 之间的点几乎全部靠在Y轴上),而随着浓度的增加,离子间的碰撞几率大大增加,因而在电离的同时,离子也在重新合成分子,于是曲线发生了弯曲,当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就是刚刚达到电离平衡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接下来曲线会下降呢?这是由于醋酸分子的电离,是由于水离子的水合作用,因此当溶剂越来越少时,它的电离的能力必然下降,因此电阻变大,电导率变小。当接近与纯醋酸的时候,就几乎无法电离了。

(图18)

当然醋酸PH的最大值点也许不是恰好在3mol/L,也许在2.8, 2.9或者3.1,3.2处取得。但是对于醋酸这种一元弱酸,在浓度较高时浓度相差零点几对它的PH值的影响已不是很大了。因此可以确定它的PH 值的最值就是在3mol/L附近。

实验体会:

其实做实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没有对实验结果的执著精神,没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我相信我可能根本无法写出这篇文章。想想在实验室站上一天,鼻子里老是充肆着醋酸呛人的味道,还要忍受长时间的枯燥和乏味,更要怀着成功的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个中的酸甜苦辣,真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然而当看到自己出人意料的结果,成为了驳斥老师观点的重要的证据,并最终得到老师认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为高兴的是,以前对美国学校同学的羡慕现在已经变成了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与自豪,特别是想到现在我们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TI计算器来研究并解决问题,更值得我欣慰,也值得大家欣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I-83可以与计算机相连接,从而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传输,更可以从网络中下载先进的程序以供方便研究。

在这个课题中,老师悉心的指导与淳淳的鼓励一直是我能够前进的重要因素与动力。我为我们能有如此好的老师而感到幸福,这是我们学生拥有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我十分的感谢他们。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差了许多,他们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能力的培养,他们重视的是如何用身边的条件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我们却并不是这样。我们的学校还有围墙,而他们的学校已溶入了社会中。我们的学校只有实验室而他们的学校不仅有实验室而且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的学校大概只关心分数,而他们的老师还要看你会不会不小心打碎试管……。

但我很高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然我也没有机会些这篇文章,但毕竟我们才刚刚开始,前面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海市七宝中学学生徐欢欢指导教师施力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公开课)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儋州市第二中学陈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绪言中介绍的碰撞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续化学平衡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本节课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理论来解释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在利用碰撞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板块1——创设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引入】以下图片展示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反应,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快慢程度。 【ppt演示】烟花燃放、爆炸、铁生锈、溶洞的形成图片 【分析】爆炸和烟花燃放的反应速率非常快,都是瞬间完成的;铁生锈的反应速率相对慢一些,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溶洞的形成反应速率最慢,需 要上万年或者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由此可知,不同的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是有差别的,即其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15:可逆反应三段式法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可逆反应三段式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方法概述】 三段式法是化学平衡计算的最基本方法,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再根 据要求进行相关计算。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写在各行中的物理量需保持一致。 【方法应用】 【例】把3molA和 2.5molB混合,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3A(g)+B(g)→xC(g)+2D(g) 经5秒钟反应达到平衡,生成1molD,并测得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s-1,则此反应中B的转 化率为,C的化学计量数x为,A的平衡浓度为。 [分析] 在反应方程式下用“三段式”列出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的量 3A(g)+B(g)→xC(g)+2D(g) 开始物质的量3mol 2.5mol 0 0 转化的物质的量 1.5mol 0.5 mol 1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 1.5mol 2 mol 1mol 1mol 由D的生成量,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A、B的转化量分别为1.5mol、0.5mol。 所以,B的转化率为0.5/2.5=20%。 由题意,D的反应速率为1mol/(2L·5s)=0.1mol·L-1·s-1 根据C、D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可得x=2。 根据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A的平衡浓度为 1.5mol/2L=0.75mol/L。 【及时训练】 1、X、Y、Z 为三种气体,把 amolX 和 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2Y 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a + b (2a+b)(2a+b) a + b A. 5 ?100% B. 5b ?100% C. 5 ?100% D. 5a ?100% 2、在一定条件下,将 N2、H2混合气体 100mL 通人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比反应前减小 1/5,有测得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试求: ⑴原混合气中N2的体积是_______毫升; ⑵H2的转化率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 20;37.5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 ,单位:。 注意: (1)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上可能是的(填“相等”或“不等”),但各反应速率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明具体物质; (2)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之比;(3)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方法。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如Na、Mg、Al与水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可从分子碰撞理论解释(充分接触和有效碰撞): (1)浓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看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其用量无关。 (2)温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 (3)压强: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气体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注意:①压强只影响气体反应的速率;②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4)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5)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大部分加快反应速率。 (6)其他外因:光波、电磁波、放射线、超声波和溶剂等。 6.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 + 2HCl →2NaCl + S↓+SO2↑+H2O, Na2S2O3,还原剂是Na2S2O3,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是S。 例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计算与大小的比较) 1.对于反应A2(g)+3B2(g)2AB3(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A.v(A2)=0.6 mol/(L·s) B.v(B2)=2.7 mol/(L·min) C.v(AB3)=12 mol/(L·min) D.v(A2)=6 mol/(L·min) 例2.(“三段式”法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等) 2.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 Q(g),2 min 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v(Y)=0.3 mol·(L·min)-1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得形式出现在各类试题中,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针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 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 公式:V=△C/t 【例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 + 3H2→2NH3,开始时N2浓度8mol/L,H2浓度20mol/L,5min后N2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N2浓度变化表示: V(N2)=△C/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 用H2浓度变化表示: V(H2)= 0.4 mol/(L·min) × 3=1.2mol/(L·min); 用NH3浓度变化表示: V(NH3)= 0.4 mol/(L·min) × 2= 0.8mol/(L·min) ; 2.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对于反应来说,则有。 【例2】反应4NH3+5O24NO+6H2O在5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A. (O2)=0.01 mol·L-1·s-1 B. (NO)=0.008 mol·L-1·s-1 C. (H2O)=0.003 mol·L-1·s-1 D. (NH3)=0.002 mol·L-1·s-1 解析:反应的平均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已知容器体积为5 L,时间半分钟即30 s,N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3 mol,则c(NO)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 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2-1《化学反应速率》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mol/(L·min)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 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选项A,A为固体,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错误。选项B,用B、C、D表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B、C、D的系数之比,正确。选项C,v(B)=错误!= mol/(L·min),正确。选项D,在这2 min内,无论用B还是用C表示,二者的变化量都是逐渐减小的,则反应速率的值也都是逐渐减小的,正确。 答案:A 2.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 mol/L,c(Y2)= mol/L,c(Z)= 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A.X2+2Y22XY2 B.2X2+Y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2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首先求出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分别为 mol/L、 mol/L、 mol/L。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即可得系数之比为 3∶1∶2。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 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是取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的绝对值,所以都为正值。 答案:B 4.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15 s内从 mol/L变成 mol/L,在这15 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mol/(L·s)B. mol/L C. mol/(L·s) D. mol/L 解析:直接根据速率公式计算; 错误!= mol/(L·s)。

最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6.1 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 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的第一节——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第二课时)。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与进程的入门性知识。由于本课题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在学科内的延伸,定性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知识要点。因而,从学生认知和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说,这个课题的内容不容易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和认知冲突。所以本课时的设计尝试着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近距离地做一次科学探究方法上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初步知道怎样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定性观察、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3)亲历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增强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能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素养。 (2)关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养成尊重事实、按化学规律办事的求实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2、实验方案设计(如何体现控制变量法)。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α(A)·c β(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为1 mol·L -1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 .100.2-= ??= t c υ= ·L -1·s -1 t=10-20s 时,102099 .042.1--= ??=t c υ= ·L -1·s -1 t=20-30s 时,203071 .099.0--= ??=t c υ= ·L -1·s -1 t=30-40s 时,304056 .071.0--= ??=t c υ= ·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 )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c (NO )/mol·L -1 c (O 2)/mol·L -1 υ/mol·L -1·s -1

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材分析 一、单元与课标关系 1.课标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对本单元的内容分析(明线+暗线)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线是由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构成的。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内容: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化学反应的限度主要内容:认识可逆反应,与化学反应限度的含义,通过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平衡。 从课标来看,要学习的内容是相对宏观的。根据对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教学在知识技能的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理解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在实验当中的观察,归纳总结这两块内容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点是感受控制反应条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材单元知识分层建构及衔接 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涉及初中,高中必修,选修三个学习阶段的内容: 初中:反应的快慢(冷热),反应条件(燃烧是否完全),量的多少会 对生成物产生一些影响等基础的化学反应。 高中必修:化学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的初步了解。 高中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学习阶段是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特点,三个阶段都是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制定的,所以本单元的知识处于中间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在本书中是学科知识的关键,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材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在学生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并且对化学反应有了快与慢的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对于化学反应快慢的探究,告诉学生可以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试题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 素试题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高)【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海南高考)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A.K2SO4B.CH3COONaC.CuSO4D.Na2CO3 2.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内的盐酸里,反应速率用产生氢气的速率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盐酸的体积、⑤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是() A.①④B.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 3.(2015福建高考)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6.00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4.100mL6mol·L-1的硫酸跟过量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慢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B.水C.碳酸氢钠溶液D.氨水 5.将盐酸滴到Na2CO3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A.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一倍B.盐酸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至原来的1 2 C.增大Na2CO3粉末的量D.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6.设C+CO22CO(此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1; N2+3H22NH3(此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都增大B.都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7.在N2+3H22NH3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 A.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抑制逆反应的发生 8.在气体反应中,改变条件: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A.①⑤B.①③C.②⑤D.③⑤ 9.在A==B+C的反应中,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4倍。现将反应体系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为() A.8B.12C.24D.64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1.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Δc Δt ,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 c C(g)+ 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2)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都必须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 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压强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 1·s - 1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1(×) (5)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2018·郑州质检)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 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0.5 mol·L - 1·min - 1 B.v (B)=1.2 mol·L - 1·s - 1 C.v (D)=0.4 mol·L - 1·min - 1 D.v (C)=0.1 mol·L - 1·s - 1 答案 D

高一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解析版)

高一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可逆反应:3A(g)+ 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A) =0.6 mol·L-1·min-1B.v (B) =0.3 mol·L-1·min-1 C.v (C) =0.5 mol·L-1·min-1D.v (D) =0.2 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详解】 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0.6 3 =0.2;B. 0.3 1 =0.3;C. 0.5 2 =0.25;D. 0.2 2 =0.1;显然B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把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注意比值法应用及速率单位统一。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反应物的浓度不为0,错误;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正确。 3.已知某反应aA(g)+bB(g)c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完整版)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表达式:v =Δc Δt ;v 表示平均速率,常用的单位是mol/(L·min)或mol/(L·s)。 3.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 (1)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它们表示的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用哪种物质作标准。 (2)由于在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无论选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值均为正值。 (4)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例1: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 (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 (3)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 (5)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答案:(1)× (2)× (3)× (4)√ (5)×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 .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越大,则该物质反应就越快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在第一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和测定问题,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及方程式,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是本节课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外因。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并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体会由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验的过程强化控制变量这一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思想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展示,微课设计,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的多功能式教学,体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

————————————————————————————————作者:————————————————————————————————日期: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和计算 适用学科化学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新课标本讲时长(分钟)60 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 简单计算 速率大小的比较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 必修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必修2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3.必修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注意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A)=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位:mol·L -1 ·min -1 mo l·L -1·s -1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般说在反应过程中都不是等速进行的,因此某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在化学反应中视为定值。 (4)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3.对化学反应速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以mol/L 为单位,时间单位通常可用s 、min 、h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与常见单位一般为mol/(l·s)、mol/(l·m on)或m ol/(l·h)。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体系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一般是以最容易测定的一种物质表示之,且应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 (3)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有相互关系,彼此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对于反应来说,则有。 )()()()(g qD g pc g nB g mA +=+q V p V n V m V D C B A ===

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图文稿

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表达式:v=Δc Δt ;v表示平均速率,常用的单位是mol/(L·min)或 mol/(L·s)。 3.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 (1)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它们表示的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用哪种物质作标准。 (2)由于在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无论选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值均为正值。 (4)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例1: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 浓度的增加。( ) (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3)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 (5)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答案:(1)×(2)×(3)×(4)√(5)× 即时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越大,则该物质反应就越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 2. 用纯净的CaCO 3与1 mol·L-1 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 。关于此反 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aCO 3 质量的减少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B.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H 2 的量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C.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溶液中Ca2+浓度的增加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D.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aCO 3 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3.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 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人教版化学选修4 第二章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设计 2号

1、已有的知识: (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 (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 (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 (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 (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法探究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用分析归纳法得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我们大家来看一副图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这是我们洛阳栾川的鸡冠洞,在鸡冠洞中有一个景观叫“千年一吻”,大家一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溶洞形成是个多么缓慢的过程了吧。与之相反,有些过程进行的却非常快,如爆炸。为什么有的反应进行的快而有的反应进行的慢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 学反应的速率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下列哪个因素()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强 D. 物质的性质 3.通过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出的相关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 是() A.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等质量的锌块和锌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锌粉反应快 B. 将质量相同、形状大小一样的铝条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产生氢气 快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 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减慢反应速率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 +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A.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B. 2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C.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 20℃时0.2mol/L Na2S2O3和0.1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5.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6.①2mol/L的硝酸溶液②少量CuSO4(s)③少量铜粉④少量 CH3COONa(s)⑤对溶液加热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⑦加入过量铁 粉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A. ②③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⑤⑥⑧ 7.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8.①增大压强②增加炭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升 温.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9.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 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加快. 如图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 速率的速率?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引起的 B. 纵坐标为v(H+)的速率?时间曲线与图中曲线能完全重合 C. 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D.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t ~t2时间内的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 1 10.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11.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12.A. 逆反应速率:a点小于点c 13.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点b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

一、单选题 1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 关物质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 = 3X+2Y B.t0时,X、Y、Z的质量不再改变 C.t0时,Z的浓度为1.2 mol/L D.t 0时,反应停止,反应速率为0 2.500℃时,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 2(g) CH 3OH(g)+H 2O(g) △ H< 0。CH3OH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反应开始到10 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B .从开始到25 分钟,CO2的转化率是70% C .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到800℃,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D .从20 分钟到25 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可能是增大压强 3.反应4A g 5B g 4C g 6D g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0s内,C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容器中 D 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B.0~3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 L-1· s-1 C.容器中A、B、C、 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 A 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mol 4.已知反应2X g Y g ? Z g ,某研究小组将4moX 和2molY 置于一容积不变

测定1min 内X 的转化率,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t/min2 4.556 X 的转化率30%40%70%70% A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 B .反应在 5.5min 时,v正X =v逆Z C .6min 时,容器中剩余 1.4molY D .其他条件不变,将X 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则可得到4molZ 5.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 pH 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 的浓度变化与时间 实验编号温度(K )pH ①2981 ②3101 ③2987 ④2981 A .实验①在15min 内M 的降解速率为1.33 10 5mol L 1min B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 降解速率增大 C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pH 越高,越不利于M 的降解 D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 6.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 投入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 素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 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N 2与O 2 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 盐酸反应快 2.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3.对反应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 mol 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 mol ③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 ④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4.实验室用锌粒与 2 mol/L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用锌粉代替锌粒 B.改用3 mol/L硫酸 C.改用热的2 mol/L硫酸 D.向浓硫酸中加入等体积水 5.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固体NaCl mL浓度为2 mol·L-1的硫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6 mol·L-1的硫酸 B.加热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υ= ,单位: 注意: (1)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上可能是的(填“相等”或“不等”),但各反应速率所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明具体物质; (2)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之比;(3)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速率(填“平均”或“瞬时”); (4)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方法。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5.从分子碰撞理论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有和。 注意: (1)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看作常数,故其反应速率与其用量无关。 (2)温度: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倍。 (3)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反应速率。 6.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也是气体,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