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创新教案】1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创新教案】1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创新教案】1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熟悉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学会根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计算能量变化。

4、知道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能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相对大小判断反应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5、能举出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生活事例,并利用原理解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利用分类、类比等思想丰富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关注化学能源,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朗读《沁园春·油》——一首打油诗,引发学生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产生化石能源为什么燃烧提供能量、不同的物质燃烧产生不同的能量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化学能与热能。

【课堂探究一】从能量的角度,如何对化学反应分类

【自主探究】学生展示导学案中提前预习的“自主探究”内容。

【学生实验】进行镁与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的三个实验。通过三个学生实验,学生感知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既存在物质的变化又存在能量的变化,通常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放热。并从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总结归纳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课堂探究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主探究】学生展示导学案中提前预习的“自主探究”内容。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和用示意图法直观的表现在坐标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判断和计算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热量变化。

【得出结论】Q(吸,断键) > Q(放,成键) 吸热反应,

Q(吸,断键)

【学生练习】已知断裂1mol H-H键,要吸收热量436kJ;断裂1mol N≡N 键,要吸收热量946kJ;生成1molN-H键,会放出热量391kJ。试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生成2mol NH3热量的变化是多少?

【教师引导】结合教材2-1水能、化学能变化对比示意图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不同

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学生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

【小组讨论】

1、为什么断裂化学键是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是放出能量?

2、从物质能量高低的角度,如何判断物质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三】学能和热能转化的生活实例

【学生活动】说出化学能和热能转化的生活实例

【教师提问】为什么暖宝宝能发热呢?

【学生回答】铁的氧化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课堂小结】

放热反应:Q(断键) < Q(成键) E(反应物)> E(生成物)

吸热反应:Q(断键) > Q (成键) E(反应物)< E(生成物)

【课堂巩固】

练习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A和B的总能量一定低于C和D的总能量

练习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2Q1+ Q2> 4Q3

B. 2Q1+ Q2< 4Q3

C. Q1+ Q2< Q3

D. Q1+ Q2= Q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形成(放出能量)

2、宏观: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能源问题引入,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的思想。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和课堂实验探究、理论学习和习题练习,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实践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使得本节课内容丰富,学生主动性强。但本节课在突破难点——“化学键的断裂吸收和成键放出的能量与物质的能量”两个能量的区分方面还有待提高。

指导教师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学设计合理,由现代能源问题引出课题,再由表观的实验现象过渡到理论的探究,最后又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到了从现象到理论、由表观到本质的科学探究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授课教师的语言、板书、组织能力等教师基本功合格,但是动作要应该精炼,语言应更富有感情些。本节课还应该打造出创新点,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难点,例如通过总结性的语言强调等。而且最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点突兀,可以稍作修改,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