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

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环评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3年8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4)

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

1.2地理位置 (4)

1.3工程任务 (4)

1.4工程建设内容 (4)

1.5施工布置规划 (5)

1.6施工进度 (5)

1.7工程占地 (6)

1.8工程特性 (6)

2评价区环境现状 (8)

2.1环境现状 (8)

2.2 环境保护目标 (8)

3工程分析 (9)

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9)

3.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9)

3.3工程总体布置合理性分析 (10)

4环境影响分析 (12)

4.1 对水环境的影响 (12)

4.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4.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3)

4.4对声环境的影响 (14)

4.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4)

4.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4)

4.7对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 (14)

5环境保护措施 (16)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6)

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

5.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6)

5.4 声环境保护措施 (17)

5.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7)

5.6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8)

5.7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18)

6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8)

6.1施工风险 (18)

6.2危险物品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9)

6.3施工期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措施 (20)

6.4渣挡渣坝溃坝风险分析与防范 (20)

6.5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21)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1)

8公众参与 (22)

8.1公众参与对象 (22)

8.2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22)

8.3公众参与调查表信息统计与分析 (24)

8.4公众参与调查表信息统计与分析 (27)

9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28)

9.1环境管理及监理 (28)

9.2监测计划 (28)

10综合结论 (30)

1建设项目概况

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位于乌江一级支流六冲河下游,其受水区主要涉及黔西北的毕节市和遵义市的西南部地区,该地区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石漠化、工程性缺水严重的地区。根据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2020年、2030年缺水量分别达到3.98、6.02亿m3,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的严重制约。六冲河水资源丰沛,现状开发利用率只有5.5%,具备向黔西北调水的水源条件,且大部分受水区可自流供水。该工程已列入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十二五”规划》及《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该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黔西北地区的缺水矛盾,有利于列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纳雍等6个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对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是必要的。

1.2地理位置

夹岩水利枢纽拟建坝址位于乌江流域六冲河中游的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界河段上。其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工程主要沿坝址河段左岸建设。坝址下游约2km有211省道通过,为三级道路,柏油路面,左岸有县道(东关乡~田坝镇)通过,为四级道路,柏油路面。工程现有交通条件优越。

1.3工程任务

本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主要任务是进行坝址区营地和变电站的场地平整,修建坝址区进场道路和临时施工道路,接入供水设施,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三通一平”条件。

1.4工程建设内容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由各项目组成详见表1—1:

表1—1本期项目组成表

1.5施工布置规划

石料场选址位于2#公路旁,渣场位于坝址上游左岸0.4km处潘家岩脚冲沟。

砂石料系统布置于2#公路下方缓坡地,布置高程为1250m~1280m,需设施工临时道路与干道公路连接。

拟在施工营地设JF750型拌和机1台,另设JG500拌和机3台,分别布置于建管营地,1#公路交通洞进出口等部位,就近拌和。

施工营地分别布置于建管营地和施工营地场平范围内,采用临时活动板房布置,不另外征地,施工期高峰期总人数约140人。

1.6施工进度

施工总工期18个月,其中施工准备6个月,主要建筑物施工15个月。施工期高峰期总

人数约140人。

1.7工程占地

工程占地面积共计568亩,全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水田、荒草地。

1.8工程特性

夹岩水利枢纽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2 水源工程“筹建期一期“工程特性表

2评价区环境现状

2.1环境现状

工程所涉及的六冲河水质清澈透明,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水体感观性状较好,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夹岩水源工程坝址断面水质可达到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经大气和声环境现状监测,工程区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分别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项目区处于贵州省西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为中,本次工程建设区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及大型猫科动物,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鸢、普通鵟。

2.2 环境保护目标

表2—1本期工程环境敏感对象影响分析表

3工程分析

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水利工程中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等,均属鼓励类项目。

夹岩工程是在贵州省黔西北水资源短缺地区(毕节市、遵义市),兴修的以供水和灌溉为主并兼顾发电的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事关毕节试验区和遵义市革命老区的饮水安全和民生问题,夹岩工程符合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兴建的项目。

3.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2.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水利体系建设,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完善水利灌溉配套设施,以骨干水源工程和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切实加强水源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的机遇,新建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毕节夹岩水利枢纽等3座大型蓄水工程,“十二五”期间确保新增供水量35.1亿立方米以上。

《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基本解决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城乡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着力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切实加强供水水源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城镇供水及工业用水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力争取夹岩水利枢纽、龙官桥水库等项目立项建设。

3.2.2与《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三位一体”规划的大型骨干水源工程,是在“三位一体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中作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夹岩水利工程实施后可提高毕节市、遵义市水资源调配能力,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有效解决季节性干旱用水问题,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并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提供支撑,其建设符合《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

划》。目前,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已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开展全面的陆生生态专题调查、水生生物及鱼类专题调查等,另外业主还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编制文物、压覆矿产资源等专题。因此,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建设符合《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的要求。

3.2.3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及其规划环评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的大型水库之一。与规划中的其它子项目共同实施后,能基本保证贵州省重点企业及重点产粮区有专门的供水水库,基本保证生态脆弱区有专门的供水水库,全面覆盖解决周边乡村人畜饮水、零星灌溉用水及生态用水,对解决贵州省工程性缺水、民生水利建设、加快贵州西部大开发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建设符合《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3.2.4《贵州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的3座大型水库之一。与规划中的其它子项目共同实施后,能基本保证重点企业及重点产粮区有专门的供水水库,基本保证生态脆弱区有专门的供水水库,全面覆盖解决周边乡村人畜饮水、零星灌溉用水及生态用水,对解决贵州省工程性缺水、民生水利建设、加快贵州西部大开发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规划环评是在《贵州省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导下开展工作的,与规划环评相衔接。

3.2.5《贵州省毕节市十二五环保规划》协调性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十二五环保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在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中指出,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不懈地推进六冲河、三岔河和赤水河水污染治理。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江河必须的生态径流。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任务是,以解决毕节市东部及遵义市西南部城镇生活和农业灌溉为主,兼顾解决区域内农村供水、人畜饮水及水力发电,并通过坝后电站下放生态流量,保证下游河段必须的生态流量。本工程将保障城乡人民引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能切实解决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性缺水的环境问题,并统筹考虑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符合毕节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3.3工程总体布置合理性分析

3.3.1施工布置及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1)1#公路区

1#公路为永久进场道路,与坝址下游左岸现有县级公路连接,经左岸山体绕至左岸拟建35KV变电站场地,公路总长1.5km,其中隧洞段长约0.57km,平均纵坡6.07%,该道路主要任务是承担水源工程施工期外来物资运输,今后也作为附近居民的交通道路。1#公路与坝址下游左岸现有县级公路连接的约900m段涉及到九洞天风景名胜区西部总溪河景区的三级保护区。

本次施工道路选址,首先考虑绕道和避让,尽可能避开九洞天保护区,但由于工程区地形条件较陡,本道路不仅要保障水源工程施工期外来物资运输,今后还要作为补偿道路,解决后期因夹岩水库建成淹没该区原道路后附近居民的对外交通道路,避不开,绕不了,无其他比选方案。

1#公路三分之一线路采取交通洞方式,减少了对土地资源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本项目道路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剧烈,开辟道路沿线覆盖的植被大多是灌丛、草坡和耕地,道路沿线两侧也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修建道路时破坏的陆生生物量有限。工程完工后,只要及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开挖过的裸露土地的植被,则可以将影响减至最低。

总之,该道路修建对工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施工道路涉及到保护区的路段较短(约900m),工程量相对较小,该段施工道路为本工程修建必须之路,可以采用一些环保措施与管理措施,减少道路对敏感区的影响程度。从环境的角度看施工道路布置基本可行。

(2)建管营地场平区(8997m2)

该营地选址位于纳雍县厍东关乡猴场境内省道附近,交通便利,虽距离周边候场居民点较近,但由于本次营地场平工期很短,仅为2个月,在采取严格的防尘降噪措施后,对附近居民点的影响可降至最低。

该场区处于九洞天风景名胜区西部总溪河景区的三级保护区范围内。由于涉及的是三级保护区,不影响各级景点,对区内核心区域不构成影响,其风景特点在所属区域比较常见,施工结束恢复植被后,相应的不利影响会逐渐消失。景区内工程未分割景区内部的游览路线,项目建设也不会妨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旅游路线。只要在建设中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运行中解决好安全与协调问题,项目建设和风景区风景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可以协调处理的。

(3)其他区域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施工布置按照协调紧凑,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和水库淹没土地,少占耕地和林地的原则,将施工场地(包括料场、渣场等)布置在靠近坝址左岸区域上、下游阶地上。施工营地、2#公路、潘家岩脚

渣场占地均属于夹岩库区淹没占地,无需另征占土地,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降低了对原地表的扰动,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5kV变电站选址位于1#公路交通洞出口附近,需修建临时便道相连,选址较平缓,土石方开挖量较小。本工程占地范围内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综上所述,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上部分的施工布置是合理的。

对本次工程涉及九洞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部分,在下阶段需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及《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列》办理、完善相关手续。

3.3.2料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所选石料场位于2#公路旁,交通便利,地面标高1300-1360m,有用层储量可达50万m3,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石料场占地属于夹岩库区淹没占地,无需另征占土地,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料场区域地下水埋深位于开采底面之下,对开采无影响;石料场距离先进村居民点最短距离有0.5km,且中间有山体阻隔,因此开采噪声及粉尘对其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石料场的选址具有环境合理性。

3.3.3渣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考虑设置一个堆渣场,布置于坝址上游左岸0.4km处潘家岩脚冲沟,该渣场为夹岩工程水源工程规划渣场之一,位于库区范围内,本期工程拟在此堆渣18.7万m3(自然方)。选择该渣场与后期工程堆渣结合,无需重复征占土地,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降低了对原地表的扰动,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渣场距离附近的田坝镇先进村居民点最近距离为50m,但不在渣场下游,堆渣过程对居民点有一定影响,在采取严格的防尘降噪措施后,不利影响可降至最低。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渣场的选址是可行的。

4环境影响分析

4.1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生产废水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废水主要源于砂石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机废水、车辆冲洗含油废水、隧洞排水等,生产废水若直接排放,经完全混合后,对六冲河河流本底值影响较小,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生产废水直排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

②生活污水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生活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经完全混合后,生活污水特征污染物浓度相对于河流本底值增加较小,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生活废水直排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

③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产生量少、污染物简单,并且对本工程施工期废水提出了达标排放要求,并要求尽量回用不外排,同时工程评价区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因此,施工期废污水不会污染地下水水质。

本次工程不涉及河道作业,大部分为地表工程,仅交通隧洞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交通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为1325m,出口底板高程为1335,均高于坝址上游左岸斜坡钻孔揭露的地下水位高程(1262m ~1281),最小高差44m,预计隧洞建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

4.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工程占地影响

工程将要永久占用土地37.87hm2,施工永久占地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扰动地表,增加水土流失,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被占土地上生长的陆生生物也将受到不可逆影响,尤其显著的是生物量的永久性减少。

②施工对动植物影响

施工区域内植物均属一般常见植被物种,在库工程区范围内广泛分布,施工不会对评价区域的植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工程建设开始后,破坏了施工区内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工程施工如放炮等对这些保护动物可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但这些动物的活动范围广且迁移能力较强,可通过自身的迁移活动而扩散到周边地区进行正常生活,当施工结束后又可重新迁回。因此,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正常施工对区域内或区域附近野生动物影响较小。

③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生产和生活污水通过地表径流作用进入河流造成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含量的增加,对河流水质和水生生物产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本评价区域内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加上主要影响时段集中在工程施工期间和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其影响范围小,时间短;施工结束后该影响可自行消失。

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鸢、普通鵟的分布区域都没有分布在占地区域内,被占生境不会影响上述两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

4.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本次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粉尘、车辆扬尘和施工废气。

施工期间由于厍东关乡猴场居民点、田坝镇先进村部分居民距离施工区较近,仅16~50m 的距离,受到施工粉尘的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此外砂石、料场等作业点的施工人员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受体,因近距离作业,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将直接危害施工人员健康,危害程度取决于暴露时间、劳动保护措施等。工程施工区域空气扩散条件较好,施工机械尾气排放不会对大气环境构成明显不利影响。

4.4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先进村居民点和候场村居民点距离项目施工地较近,施工期对声环境敏感点产生的影响较大,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值都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工程弃渣产生量为18.47万m3,其堆积体属于较松散的物质,受雨水冲刷,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加重区域水土流失程度。

施工期间共产生生活垃圾约75.6t,虽总量不大,但若处理不当,将对施工区的环境空气产生不利影响,且在一定气候条件下,造成蚊蝇孳生、鼠类大量繁殖,增加疾病的传播机会,可能会引起传染性疾病流行,直接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此外,生活垃圾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和病菌随地表径流或其它原因一旦进入河流水体,将污染施工区及下游水体水质。

4.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工程的开工,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建筑物资与劳动力,将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施工队伍进驻,可能有外来病源进入工区,加之施工区生活设施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容易引起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传播。此外,施工粉尘、噪声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4.7对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

根据我院本阶段识别结果,本次水源工程筹建期“三通一平”(一期)项目1#公路部分(约900m)路段和建设期管理营地场平区(8997m2)涉及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的西部总溪河景区的三级保护区,不涉及东部九洞天景区和梯子岩景区。

预计项目建设对景区内环境影响较小,涉及的风景特点在所属区域比较常见,而且施工期较短,施工结束恢复植被后,相应的不利影响会逐渐消失;景区内工程未分割景区内部的游览路线,项目建设也不会妨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旅游路线;只要在建设中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运行中解决好安全与协调问题,项目建设和风景区风景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可以协调处理

的。

下阶段需进一步进行复核,如经复核确定涉及风景区,需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及《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列》办理、完善相关手续。

5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废水,出水回用于生产,或用于洒水抑尘,产生的泥浆采用干化池脱水后运往渣场堆存。

(2)机修含油废水:含油废水经隔油材料进入沉淀池,待池中废水蓄满后投加絮凝剂,停留12h后再经隔油材料进入回用水池,用于施工区洒水抑尘。

(3)生活污水:工程区在施工营地设置1套成套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回用于生产。

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陆生植物及植被:加强宣传教育,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植被。

(2)陆生脊椎动物:加强宣传和管理,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杀;施工期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降低施工活动对其所造成的干扰。

(3)土壤:场地开挖表层土壤应设专门堆放点并做好堆放场地防护措施防止流失,后期用于裸地绿化覆土。

(4)对九洞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本工程涉及风景名胜区区域的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严格划定施工界线,严禁施工界线以外的开挖、堆砌等一切破坏风景区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严格按照审批的环评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施工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禁止向保护区水体倾倒垃圾、弃渣等污染物,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5.3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少的开挖爆破方法,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

(2)在砂石加工场区及混凝土拌和场区强化洒水降尘,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

(3)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的早、中、晚洒水,水泥、石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采用密封罐车,离开装卸场前先将车辆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

(4)在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选择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

对排烟量较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及尾气净化器;

(5)配置洒水车1辆,由专人负责洒水,在开挖、爆破以及道路(包括对外和对内公路)等区域产生粉尘较多的地方,非雨日早、中、晚在工区来回洒水,洒水次数不少于6次,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

(5)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对施工人员发放防尘口罩等进行防护。

5.4 声环境保护措施

(1)固定点源控制

各个进场路口设警示牌,提醒车辆禁鸣限速;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采用低噪声的生产机械和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的润滑;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降低施工噪声源强。

(2)交通噪声控制

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在敏感路段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

(3)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空压机等噪声值较高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室内或洞内作业;针对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强度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特点以及噪声传播的方向性,在其周围设置屏障进行隔声封闭作业。

(4)敏感目标保护措施

在午休和夜间禁止施工,施工单位主动接受环保部分监督,与周边居民做好沟通,争取获得居民谅解,对居民的环境投诉及时予以解决。对受噪声影响严重的居民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

(5)劳动保护措施

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给每位施工人员配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棉、防噪声头盔等个人防护工具。

5.5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工程弃渣

弃渣应尽可能用于回填或综合利用,减少渣场占地和运渣成本,剩余弃渣应按要求堆放至指定渣场。渣场的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落实施工,堆渣前先修建挡渣坝,堆渣过程中要逐层压实,注意控制弃渣的堆放高度和边坡的稳定,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修建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后期应进行相关的生物措施。

(2)生活垃圾

施工期:在施工营地及其周围设置3个垃圾箱,采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定期将生活垃圾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场所处置。

5.6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区环境卫生宣传与管理。

(2)在施工区采取卫生清理措施,降低施工区各种病原微生物及虫媒动物的密度,预防和控制施工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卫生清理主要包括场地消毒、病媒生物灭杀。

(3)对施工人员进场前由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疫情调查建档,施工期内每年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抽样健康检查,人数按按调查建档人数的10%计,为14人。

(4)保护施工人员饮用水水质。

5.7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1)对高边坡和斜坡的开挖边坡设置排水沟和可靠的支护工程,设置高边坡变形观测网;对局部完整性较差,易产生崩(滑)塌的强风化坡面作挂网喷锚支护。

(2)对开挖的高边坡,应作挡墙或护坡,对局部岩层完整性较差地段及高边坡危岩体应清除危石及作适量抗滑锚杆处理。

(3)高切方地段应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及时支护。

(4)对隧洞进出口强风化岩体围岩段及洞内不良工程地质段,成洞时应及时衬砌处理。

(5)针对较高的顺层边坡地段,应进行专项岩土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评价,并根据评价成果,设置可靠的抗滑工程。

(6)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程和救急预案。

6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6.1施工风险

本项目施工风险主要来自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气候条件的变化、原材料质量的不确定性、施工条件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其主要风险为:(1)开挖的边坡出现塌方、滑坡;(2)雨季的强降雨引起洪水;(3)爆破作业易对周边建筑物、设施等造成的损坏,对周围人群造

成危害;(4)隧洞施工产生CO、CO2、H2S、粉尘等有毒、有害、易爆气体,以及可能出现的岩爆。

为防范上述施工风险,需作详实的地质勘探工作,并加强边坡防护,做好排水设施,注意爆破安全,尤其是隧洞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通风试验分析,加强通风,确保安全生产。爆破时应根据爆破地点及爆破方式注意确定安全防护范围,并于爆破前对防护范围以内实施预警和警戒。

6.2危险物品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本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涉及剧毒有害材料或产品,但需炸药65t,油料249t。此类物资属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若运输及管理不善,可能造成突发事故如运输、贮存过程中造成炸药爆炸或油料泄漏,将直接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是被他人盗走用于犯罪活动,造成间接社会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施工计划,本项目施工区不设炸药库房和油库,油料由附近已建加油站供应,炸药由地方公安机关协助从七星关区采购,需求为每日需要用多少就当日采购多少,大大减小了危险物品的贮存管理风险,但仍需加强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炸药、油料、雷管应严格按照我国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运输、储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加强各个环节风险防范。防范此类风险的措施如下:(1)建议施工单位尽量采用新型少锑和无锑硝铵类或铵油类炸药,减轻TNT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危害,增加社会效益;

(2)购买、运输油类、炸药等有毒有害物资,必须事先向公安、环保等有关部门申请、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漏、防溢设施,且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经批准后方可按规定进行运输和使用;

(3)油料运输采用密闭性能优越的储油罐,炸药与雷管应分开运输;漏油事件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隔油措施,避免石油污染水体和土壤;若水体已遭石油类污染,要及时隔离并进行吸油处理。

(4)加强运输人员的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知识教育,运输人员应严格遵守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等;

(5)建立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环保人员应承担的环境风险管理责任;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应加强各施工队伍的环境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并与运输炸药、油料物质的承包方签订事故责任合同,确保运输风险减缓措施等到落实;

(6)爆破人员持证上岗,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

施工区配备必需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更换,以保证消防器材在任何时候均处于有效状态。

6.3施工期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措施

施工期间将产生部分生产废水,在正常情况下,工程区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处理达标后排入六冲河。但一旦水处理设备失效,所产生的废污水将有可能直接进入六冲河而对六冲河水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预设条件下,施工废水在未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及六冲河,水体混合后SS浓度为75.4mg/L,与工程河段河道水体本底浓度基本一致。

尽管施工废水事故排放对六冲河水体水质影响不是很大,但从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必须注意风险防护和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施工生产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沿线水体,须经收集、沉淀后排放。施工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

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废水处理管理,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废水外排;针对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含油废水、隧洞排水处理系统的检修,提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施工安排。如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在检修前,储存足够的砂石骨料;废水处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停止砂石料加工系统的运行,并将废水暂存,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运行。

6.4渣挡渣坝溃坝风险分析与防范

本次三通一平一期工程设置了一个弃渣场——潘家岩脚渣场,如果渣场挡不到位或拦挡措施失稳,将造成六冲河水位及水质造成影响。

本次设计采用碾压堆石坝作为本阶段潘家岩脚渣场的临时拦渣坝。为疏导渣场上游洪水,沿渣场底部设置城门洞型排洪涵洞,在涵洞进口处设导墙一座,出口处设消力池一座。根据水文计算,排洪涵洞设计流量为123m3/s,校核流量为133m3/s,排洪涵洞能够满足133m3/s 的过流要求,工程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溃坝。而且,为防止本期工程建设期间渣场周边坡面来水对渣面造成冲刷,拟沿渣场堆渣边界设置临时截水沟拦挡坡面来水,临时截水沟内壁要求修平并夯实。

如果渣场挡不到位或拦挡措施失稳,大量土石渣将下泄,可能会影响下部先进村居民点的基础稳定性,甚至可能引发泥石流危害在该冲沟附近活动的居民的人身安全;土石渣泄入六冲河河道内,将造成六冲河水位上雍、水体SS浓度增大,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会对下游河道水体感官造成不适。

虽然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对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作出了具体的设计,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