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带贴片微带天线

双微带贴片微带天线
双微带贴片微带天线

双频贴片天线

S. Maci and G. BifJi Gentili

佛罗伦萨大学电子工程部

地址Via S. Marta 3

关键词:微带天线,多频天线

1.摘要

双频贴片天线在大宽带平面天线上可以提供选择的余地,在应用中,对两个独立的传输接收系统中,大带宽是真实需要的。当两个工作频率隔的比较远,一个双频贴片天线结构设计能提供分离的系统。这篇文章,一个关键性的概述的可以解决的方法就双频贴片天线的出现,未来的前景很客观。

2介绍

贴片天线具有很吸引人的特性,比如矮小的高度,重量轻和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兼容性。它们的主要缺点是有一个固定的带宽限制,这个是由于它本身特性结构所决定的属性。另一方面,现代通信系统,比如卫星连接(全球定位系统,车用,等等),同样新兴的应用也一样,比如无线局域网(WLAN),经常要求天线能够紧密和低价格,因此提出平面技术是很有用的,有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由于它的低高度,贴片天线非常适合安装在空中平台的系统,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和散射系统。由于这些应用,新的动机给予战胜带宽限制的贴片天线的最前沿研究方向。在增加天线带宽的应用中需要处理两子分开的频带,一个适当的选择是用双频贴片天线做为替代品扩大带宽。实际上,对一个特定的应用优化天线,是为了保证拥有匹配的传输带宽和或者收到信号。双频天线通过单一的辐射结构显示出双共振能力。尽管从空间和成本上看,它们很适合,但很少人保注意力放在双频贴片天线上。这可能是于它的复杂的馈电网络有关,特别是在对数组中的应用。

双频运行的需要出现在车载卫星的通信系统中。这个系统的天线是低成本并且能在各向同性模式上满足需要;贴片天线的性能赢得了比赛。

当系统需要在遥远的距离也能工作两个频率,双频贴片天线可以提供两种可以用的不同天线;一种种类是合成孔径雷达。它是很众所周知的天线,现在合成

孔径雷达天线雇佣两个不同的频段。合成孔径雷达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至少覆盖双频天线的三分之二的带宽。这将会减少重量和面积,因此改善的归宿可能是发射天线。合成孔径雷达双频贴片天线是非常复杂的设想,以一个例子来说,双频天线的存在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因素。

第一个涉及设计的关键点是传输-接收(T-R)模型。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不同的两个频段在同样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实现,但这个不是经常能实现,由于频率分开的比较大,需要对每一个频率点(特别是对接收渠道)有不同的微带元件去符合。第二个问题所关注的问题是单独馈电网络为每个频率。往往考虑到双线性极化需要,这个可能是最关键的问题来解决。这个严格的关系到能确定提供物理空间给印刷微带馈线部分,同时很好的分隔两个频率,以及两个极化。

上面关于开放式结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他们的讨论超过了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的焦点在双频贴片天线辐射结构上。特别的是,在下一节制那个,一些解决方案会在提出的文献回顾。

3.双频贴片天线技术

原则上,,在两个不同的频率上无论是辐射和阻抗匹配,双频平板天线运行具有类似的功能。通过使用平面技术获得特性不是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当贴片天线固有的结构和简单技术需要被维持时。

众所周知,一个简单结构的长方形贴片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腔磁壁上的辐射。第一,三模型具有同样的极化可以通过TM100,TM200和TM300表示,TM指的是磁场关于接口的横向。TM01是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模式;TM200和TM300是与TM100模式频率相关的两倍和三倍。原则上,这一规定在多种频率中有运作的可能性。在实践中,TM200和TM300模式不能使用。事实上,由于辐射电流的运行,TM200模式一侧为零,TM300模式有很大的副瓣。

最简单的方法可以在双频率中使用第一共振正交的长方形贴片,比如TM100和TM010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频率比大概等于两个正交贴片尺寸的比。这个方法最明显的限制是两个刺激两个正交极化。无论如何,这个简单的方法在节省成本,缩短距离的运用中是非常有效,前提是两极化区分的要求不是很紧凑。

上述方法的特点是第一类双频贴片天线1),被正交模式双频贴片天线所确定。这一类可以扩展到其他任何一类可以提供两个交叉极化谐振模式的贴片。大

多数其他双频贴片天线在文献中都可以发现,细分为2)多补丁双频天线,和3)反向双频贴片天线。在下面,简明的介绍了三中类型的双频天线的现状。为了方便起见,摘要中包括图1。

3.1正交模式双频贴片天线

如前所述,这些天线的特点是两个共振正交极化。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利用长方形贴片(1,2)这些可以都得到。一个天线有趣的特性是他们同时匹配的输入阻抗在两个频率的单一馈电结构(指按“单点”的图1)、这个可以与探针配置,可以利用两个主轴的馈电贴片所替换。正如[1]所示,就拿天线的协调水平和带宽来说这种方法是几乎等于在2个长方形的主轴上分离同样的反馈贴片。这提供了是用众所周知的设计公式的可能性。他还值的指出的是,两个偏振频率的匹配水平同样符合结构,但是两个正交极化情况比较糟糕。

如[2]所建议的,单独馈电的协同可以通过耦合链接来得到,其中耦合倾斜的微带馈电线路。需要的长度和倾斜的角度可以通过伸出两个正交方向谐振大概获得。这连个预测的长度相当于两个插槽,激发馈电贴片,在两个不同的偏振。倾斜的插槽也可以进行调整,以弥补错误的匹配,这是专为一个频率设的四分之一波长。

正交模式可分离微带(见“双点馈电”,在图1中)。[ 3 ]中,一个圆形贴片在这两种模式中的圆形孔洞中使用了两个正交插槽。在两个馈电之间隔离度可以达到35dB。这个解决1方案不能提供灵活行,在设计频率比的时候。在图4中,有不同的形状的建议,其中贴片环是有两个交叉的圆圈有同样的半径,其中中心距离被设计的给定的频率比代替。在正交极化点良好的隔离可以得到与耦合微带馈电传输线(27dB)。

3.2多贴片双频天线

在这些结构,双频能力是通过多种辐射元素得到,其中每一个有强大的电流支持和共振辐射。这一类包括多层折叠馈电(见“堆栈”,图1)可以使用圆形,环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贴片。这些天线在两个频率是同一极化,以及双极化。同一多层结构可以扩展单一频率天线的带宽,当连个频率被迫完全间隔时候。在后一种情况先,较低的贴片可以通过传统的布置进行馈电,上层贴片通过与较低的贴片耦合链接[7]。为了避免事情上层的共振,两个贴片的尺寸一个紧密,以便

于获得频率比的协调。对上层贴片直接探针馈电也可以用[5,6]。在这种情况下,探针在较低的贴片上穿过清洞,有电流的链接到上层贴片。在设计最优化匹配的两个频率时,这种结构确定了一个自由度(孔半径),同时允许一个宽的频率比范围,在这种结构的上层贴片电磁耦合。相对于谐振频率的两个孤立贴片,上层频率(小的)贴片增加,较低频率的贴片(大的)减小。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强耦合的两个因素,简单的设计公式无法找到,因此一般而言,全波分析被要求在设计第一阶段。

对多频率天线可以通过在同一基板上印刷多共振频率获得(见“共同平面”图1)。Croq和Pozar提出平行矩形偶极子,加上一个插槽,这中类型的共振频率比是1.35。辐射模式已经被证明,和所有工作频率保持一致,这类天线因为它的简单很有吸引力。

所有上面讨论的多谐振天线允许只有有限的频率比,使他们是适合短波链接传输模式或者车载卫星通信。雷达应用,比如合成孔径雷达和多光谱散射,经常需要一个大的频率间隔,因为多腔结构必须包含贴片的不同尺寸。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这个概率。包括一个十字形的低频段贴片,已经四个频率上段的贴片。这结构将会在下面一节做详细的讨论。

对于一个两个频率分隔大的情况,分离的标准是天线的每个频率都可能通过。例如,对两个频率,贴片和相关的馈电网络能够折叠两个不同衬底上,从而取得两个几乎独立的天线。提出的结构是一个数组双频模块,每频率,有两个叠加两层结构组成,。较低的结构是一个插槽耦合贴片,在0.9千兆赫;上部结构为四个分阵列贴片,工作频率在2.5千兆赫。这一分阵列槽通过威尔金森分隔网络馈电,这是位于有限开槽接地平面的子阵和低频贴片。这项安排的利用这两个子天线可以设计几乎独立,只要两个频率正交极化可以运行。在这种配置中,不要指望平行板模式激发开槽之间的接地平面和较低的贴片。在阵列之间传送接收模块下,这可以产生杂散辐射和耦合。

图1 双频贴片天线

3.3被动加载贴片天线

最热门的技术,获得双频行为是引进负载加载在单一的贴片上。这最简单的方法是连接一个辐射边缘,这样一个方式进一步引入了第二个工作频率的谐振长度。这可能容易被力进为各种传输模式。正如图1所示,其他类型的都可以使用,包括V形,插针,加电容器,和插槽。

无负载方法第一次在[12]中使用,在那里采用可调同轴。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两个的调整和在一个间的方式下频率的设计,另一方面,这个方法阻塞和不适合

高频率段。在[13]中,介绍了更加实际的结构,其中同轴线底部由微带组成。

[14]插入物加载进辐射边缘或者一个激励先(“V形加载”)是一种另类的方式引入双频的行为,创造了和微带加载的统一效果,同时有缩小尺寸的优势。不管怎么样,V形和根法,频率比都不能比1.2不引入过高交叉极化或增加畸变频率模式下的高。

为了获得更高的频率比值,不懂的方法以及提出。特别的是,通过缩短空孔或者集中贴片和地面的电容器,我们可以修改TM100模式的共振频率或者TM300模式的。正如[16]所示,由缩短设在那里的空洞引脚达到最小值,引脚是影响TM300模式的电流分布因素。这中强烈改变让我们得到共振频率,TM100依然没有收到影响。通过增加语音干扰分析系统的数量,这样允许频率比可以从二到三。这样的缺点是,TM300辐射模式受到虚假副瓣的影响。一份详细的使用孔洞改变谐振频率和极化的调查开展[17]。在那里,使用的二极管点的墓地是改变载入结构,使频率灵敏。频率比(4-5)有分寸高的价值,可通过两个集中电容器获得,连接贴片和水平地板[18]。

另一种电抗负载可以采用在贴片上刻槽。载入插槽允许一个强有力的对谐振模式的长方形贴片进行修改,尤其是单插槽面削减了当前不受干扰的模式。特别的是,如[19]所示,依靠语音干扰分析系统,同时使用插槽和短路线允许的频率比从1.3到3。其他类型的插槽负载贴片已经单独的在[20]和[21]中结束,长方形贴片有两个雕刻窄槽和平行极化所组成。同样的结构在[22]中调查,并且扩展到双极化中[23],更多细节将在下一节给出。

4.一些单一和双线极化几何结构

双频贴片天线例子显示数据如图2.4[20-23]。这些属于反射负载贴片天线,其中负载通过在贴片上用槽获得。首先结构是线性极化,为双线性极化,而第二个和第三个是适合的,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于所有的这些天线,,频率比可以从2到3.5,多腔结构如图5成功使用。在下面的是对以上提啊下的讨论。

4.1 开槽矩形贴片天线

基本几何是开槽矩形贴片天线,在两个窄槽,L,和d尺寸,是雕刻在贴片和水平辐射边缘上。槽的位置的是通过w和I的尺寸来决定,这是L和W方面尺寸非常小的贴片。这类天线可以通过孔[20-21]或者探针馈电[22]。

这双频工作在开槽结构可以解释为两个模式TM100和TM300所产生的共振。特别是,因为印刻插槽接近辐射边缘,他们相互以最小值接近,因此,TM100模式轻微的调动会改变值。与结构密切联系的第一个模式基本上是没有插槽贴片的。因此它的谐振频率和标准的贴片几乎没有不同。

另一方面,TM300模式目前的分配是要极大的修改,因为在那里位于插槽的电流不受TM300模式干扰,TM300模式应该是很有用的。电流围绕插槽分布,并找到共振条件下接近每个插槽的两个边缘的空值。这种情况迫使电流分布的中心部分范围大于相应的不受干扰TM300模式,因此变成和TM100模式类似的模式。由于增加电流线贴片长度,使共振频率降低。

关于辐射的格局,在[22]中所示,当插槽很短,辐射情况有三个副瓣,是在不受TM300模式干扰。由于插槽长度的增加,中心辐射首次降低,然后消失了。一种情况可以被找到,在它的辐射展示中在侧面是空的。当插槽长度(L)进一步增加,在中心贴片处电流对外场的贡献变的更加重要,这填补了在边缘方向的辐射。对L,可和W相比,这种辐射模式和TM100模式标准基本上类似,以至于两种辐射模式特性相互之间基本相似,,是双频天线可取之处。对设计天线的频率比的考虑。事实上,L是最重要的参数,对设计上端频率。在上频段,使规律性模式强制限制的频率比范围内。

让我们分别指出与TM100和TM300修改模式相关联的共振频率?100和?300。为了设计这两个频率,简单的经验公式,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发现了非常有益。第一共振频率没有受插槽载入影响,通过公式计算修改矩形贴片,第一频率可以预测的很好,

(1)其中c是自由空间的光速。

是修正因素对于插入插槽影响的解释。这个参数可以定义在上式公式中,图2所示。

上面的共振频率可以根据简单的传输线模型预测,这是根据观察上层频率的电流分布。因此通过围绕插槽,电流发现共振的情况,。围绕导体狭窄部分就像两个半波长开路点。

相当的有效介电常数被视为一个W宽带微带线模式,来描述各插槽的电流分布。通过公式推出估计的第二个共振频率。

有效的范围和公式(1)和(5)的精确性对结果要全波分析。从这些公式看出,通过改变贴片的尺寸和插槽的长度,频率比能够很好的控制在1.6到1.9的这个范围内。为了得到更大的范围,,两个共振微带馈源可以印刷在基板背面,在两个槽的中间连接点,和两个语音干扰分析系统架设在水平面上[22]。这种安排允许频率比从1.2到3。两个频率在馈电探针系统的输入阻抗,同样要分析[22]。通过选择馈电点,在两个频率点有可能获得16dB反射系数。

图2 矩形贴片天线几何结构

图3 插槽正方形贴片天线几何结构

交叉贴片天线几何结构

图 5 交叉阵子贴片天线几何结构

4.2 开缝矩形贴片天线

双极化表现可以通过使用两个正交插槽方形贴片获得。这构造出如图3所示的正方形贴片天线。物理工作原理同样可以对线极化使用。的确,对于TM100和TM300模式,夸极化插槽不影响实际电流分布。在两个模式之间TM n00和TM0n0(1,3),这也提供了良好的接耦合正交模式。在-34dB和-40dB两个点之间的退耦可以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分别发现。

低段频率可以通过公式(1)预测出,其中G因素假设为不同的表达式[23]

关于上段频率,同样的模型用于描述插槽正方形贴片天线可以适用,从而导出公式(5)。不管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准确性不如开槽矩形贴片天线,这是由于该模型在两个平行插槽之间不能连接的实际情况。这种缺陷,对开槽正方形贴片不是很重要,假设在这里更为重要是由于几何结构。此外,开槽正方形贴片天线特性比开槽矩形贴片天线呈现出小的范围。

4.3 开槽交叉贴片天线

删除插槽金属接近边缘部分得到开槽交叉贴片天线,如图4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开槽长度Ls和L尺寸可以同时减少,因此消除电流格局失真的主要原因。因为增加的额外几何因素,这样也允许更宽的频率比范围。在插槽和贴片边缘的距离在天线道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个参数应该保持很小,以避免TM100

模式的扰动。

低频段频率可以通过公式(1)预测,其中G参数选择假设为[23]表达式

上频段?300,可以通过开槽矩形贴片天线和开槽交叉贴片天线得到。运用相关的场参数。

与此相反的是开槽正方形贴片天线,这表示方法被认为是很准确的,应该减小垂直槽之间的连接。在公式(8)中,L---Ls假设非常小[23].

开槽交叉贴片天线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和开槽正方形贴片天线相比,在低频段,改良两个正交部分的退耦: 它是5-6dB最好。通过在探针结构中使用单馈电,插槽交叉极化天线同时匹配[23]。另一方面,与插槽矩形天线相比,插槽正方形天线占有更小的空间,共振频率很好,平等。此外,它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特性在跨极化特性上,因为在贴片上,它提供了更好的横向电流线。

4.4 交叉阵子双频天线

交叉阵子双频天线,如图5所示,允许有大的频率比的值[10]。在低频段它有一个跨贴片,和在上频段四个正方形贴片。布置图设计是为了获得紧密和模式结构,非常适合使用双频阵子。几何结构有两个对称的平板,提供双线极化,比如合成孔径雷达的要求。跨贴片共振仅仅轻微的振动,通过四个正方形贴片,提供了,跨贴片的辐射边缘相互之间有很好的间隔。因此,相关频率的设计可以通过著名的CAD 方法测试。相反,共振正方形贴片会受到跨贴片的影响,跨贴片可以造成正方形贴片增加负载。因此,上面共振要比四个独立的贴片预计会稍微的低点。当间距比基本厚度要低的时候(图5所示),上段频率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怎么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简单的传输线模型,一适当的边缘电容载入,可以得到一个精确的上频率段预测值。最后,几何形状提供了一个灵活简单的最后设计方案。在设计天线中,应谨慎选择正方形贴片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0.7λ,以避免在上段频率扫描失针。当模块被置入一个数组结构后,这个要求就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注意设计两个跨贴片之间的距离。一种可能解决的办法是,设计的数组结构的频率比等于3(特别是对于\合成孔径雷达的S—X波段),低频段,跨贴片间距应该有0.45波长,高频率段的正方形贴片有0.7波长。这个选择减少了两个跨贴片之间的耦合系数,以及在上频率段可能发生的扫描失真。不管怎么样,实际考虑的耦合和可能确定的馈电网络应该被建议有一个更大的间距。这就要求有个周期性构架,用一个跨贴片和就个正方形贴片组成。

电流向高频率比的趋势,涉及两个频率不同介质层结构的分离,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两个天线应该尽可能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选择应该被调查。第一个是在大贴片上用介质层印刷(高频段)小的贴片。这样的优点是很好的限制低频辐射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情况大的贴片工作在一个很薄的贴片,在一个波长

上。以便他的带宽能够很小。第二种可能是印刷一个很大的贴片在上层,变宽他们的带宽。虽然后者的解决方案有造成上辐射原件堵塞的可能,同时激励交叉极化现象,在我们的观点中,它看起来更加有趣,提供了低频端贴片适合的形成。

6.致谢

我们要感谢佛罗伦萨大学电子实验室的人的支持,对P.Capece(Alenia Spazio)实用和关键的讨论。

7.参考文献

1. J-S. Chen, K-L. Wong, “A Single-Layer Dual-Frequency 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Using a Single Probe Feed,”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11, 2, 1996, pp. 38-84.

2. Y. M. M. Antar, A. I., Ittipiboon, A. K. Bhattachatyya, “A Dual-Frequency Antenna Using a Single Patch and An Inclined Slot,”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8, 6, 1995, pp. 309-310.

3. Y. Murakami, W. Chujo, I. Chiba, M. Frujise, “Du al Slot CoupledMicrostrip Antenna for Dual Frequency Operation,” ElectronicsLetters, 29,22, 28 October 1993, pp. 1906-1907.

4. M. Deepukumar, J. George, C. K. Aanandan, P. Mohanan, K. G.Nair, “Broadband Dual Frequency Microstrip Antenna,” Electronics Letters, 32, 17, 15 August 1996, pp. 1531-1532.

5. S. A. Long, M. D. Walton, “A Dual-Frequency Stacked Circular-Disc Anten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AP-27,3, March 1979, pp. 1281-1285.

6. J. S. Dahele, K. F. Lee and D. P. Wong “Dual Fre quency Stacked Annular-Ring Microstrip Antenna,” IEEE Transactions on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35, 11, November 1987, pp.1281-1285.

7. J. Wang, R. Fralich, C. Wu and J. Litva, “Multifunctional Aperture Coupled Stack Antenna.” Electronics Letters, 26, 25,

December 1990, pp. 2067-2068.

8. D. Mirshekar-Syankal, H. R. Hassani, “Characteristics of Stacked Rectangular and Triangular Patch Antennas for Dual Band Application,” I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Edinburgh, March 1993.

9. F. Croq, D. Pozar, “Multifrequency Operation of Microstrip Antennas Using Aperture Coupled Parallel Resona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40, 11, November 1992, pp. 1367-1374.

10. C. Salvador, L. Borselli, A. Falciani, S. Maci, “A Dual Frequency Planar Antenna at S and X Bands,” Electronics Letters, 31, 20, October 1995, pp. 1706-1707. 11. T. Chan, Y. Hwang, “A Dual-Band Microstrip Array Antenna,”IEEE Intem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Digest, Newport Beach, Califomia, June 18-23, 1995, pp. 2132-2135.

12. W. F. Richards, S. E. Davidson, S. A. Long, “Dual-Band Reactively Loaded Microstrip Anten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33, 5, May 1985, pp. 556-560.

13. S. E. Davidson, S. A. Long, W. F. R ichards, “Dual-Band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Monolithic Reactive Loading,” Electronics Letter$, 21 , 21, 1985, pp. 936-937 14. H. Nakano, K. Vichien “Dual-Frequency Patch Antenna with a Rectangular Notch,” Electronics Letters, 25, 16, 1989, pp. 1067-1068. Design of a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43,2, February 1995, pp. 201-205.

16. S. S. Zhong and Y. T. Lo, “Single Element Rectangular Microstrip Antenna for Dual-Frequency Operati on,” Electronics Letters, 19, 8, 1983, pp. 298-300.

17. D. H. Schaubert, F. G. Ferrar, A. Sindoris, S. T. Hayes,“microstrip Antennas with Frequency Agility and Polarization Divers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

29, 1, January 1981, pp. 118-123.18. R. B. Waterhouse, N. V. Shuley, “Dual Frequency Microstrip Rectangular Patches,” Electronics Letters, 28, 7, 1992, pp. 606-607.

19. B. F. Wang and Y. T. Lo, “Microstrip Antenna for Dual-Frequency Operation,” IEEE Tru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32, 9, September 1984, pp.

938-943.

20. S. Maci, G. Biffi Gentili, G. Avitabile, “Single-Layer Dual-Frequency Patch Antenna,” Electronics Letters, 29, 16, August 1993.

21. M. L. Yazidi, M. Himdi and J. P. Daniel, “Aperture Coupled Microstrip Antenna for Dual Frequency Operation,” Electronics Letters, 29, 17, August 1993.

22. S. Maci, G. Biffi Gentili, P. Piazzesi, C. Salvador “A Dual Band Slot-Loaded Patch Antenna,” IEE Proceedings H, 142, 3, March 1995, pp. 225-232.

23. P. Piazzesi, S. M aci, G. Biffi Gentili, “Dual-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s,” Znt. MiMiCAE Jour., 5, 6, December 1995,pp. 375-384.

24. C. S. Lee, and V. Nalbandian, “Impedance Matching of a Dual- Frequency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an Air Gap,”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P-41, 5, May 1993, pp. 680-682.

25. A. Boag, Y. Shimony, A. Boag, and R. Mittra “Dual-Band Cavity Backed Quarter Wave Patch Antenna,” IEEE Intem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Digest, Newport Beach, Califomia, June 18-23, 1995, pp. 2124-2127.

基于HFSS的4_24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_惠鹏飞

第26卷第5期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Vol.26,No.5 2010年9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Sep.,2010 基于HFSS 的4×24微带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惠鹏飞,夏颖,周喜权,陶佰睿,苗凤娟 (齐齐哈尔大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微带阵列天线的馈电方式有微带线馈电和同轴馈电两种方式,本文利用HFSS软件对微带阵列天线进行了研 究,分析了两种馈电方式的传输损耗及其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同轴线馈 电结构的多元矩形微带阵列天线。在HFSS仿真设计环境里对天线进行了物理建模,该微带阵列天线的方向图特性 良好,工程上实现比较方便。 关键词:微带阵列天线;模块化设计;HFSS 仿真;物理建模;方向图 中图分类号:TN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4X(2010)05-0009-04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微带天线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卫星通信、多普勒雷达及其它制式雷达、导弹遥测系统、复杂天线中的馈电单元等[1] 。微带天线通常采用天线阵列的形式,由馈电网络控制对天线子阵的激励幅度和相位,以获得高增益、强方向性等特点。 微带阵列天线的馈电方式主要有微带线馈电和同轴线馈电方式两种。利用微带线馈电时,馈线与微带贴片是共面的,因此可以方便地光刻,但缺点是损耗较大,在高效率的天馈系统里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2]。本文首先对微带馈电网络产生的损耗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HFSS 软件设计了2×4结构的微带子阵,采用同轴馈电的方式,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方向图叠加原理最终实现了4×24矩形微带阵列天线,仿真设计结果表明,该大型矩形微带阵列天线的各项指标参数良好,设计思想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1 微带阵列及馈电网络损耗分析 1.1 微带阵列理论 微带天线单元的增益较小,一般单个贴片单元的辐射增益只有6~8 dB,为了实现远距离传输和获得更大的增益,尤其是对天线的方向性要求比较苛刻的场合,常采用由微带辐射单元组成的微带阵列天线,如果对增益要求较高,可采用大型微带阵列天线结构[3]。 首先分析平面微带阵列天线的激励电流与电场分布情况,无论是线天线还是面天线,其辐射源都是高频电流源,天线系统将高频电流源的能量转换成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讨论电流源的辐射场是分析天线的基础。假设由若干相同的微带天线元组成的平面阵结构,建立三维坐标系分析阵列天线的场量分布情况。以阵列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天线在x 轴方向和y 轴方向的单元编号分别用m 和n 表示。以原点天线单元为相位参考点,为了简化分析,假设阵列中各单元间互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各单元激励电流为 j()e xs ys m n mn I ψψ?+,天线阵在远区的辐射总场(,)E θ?为 ()(,)(,)E f S θ?θ?θ??,= 式中,(,)f θ?为阵元的方向性函数,(,)S θ?为平面阵的阵方向性函数。平面阵因子是两个线阵因子的乘积,可以利用线阵方向性分析的结论来分析平面阵列的方向性。 1.2 馈电网络及损耗分析 天线只有承载高频电流才能有电磁波辐射,馈线指将高频交流电能从电路的某一段传送到另一段所用 的设备,对天线的馈电包括对单元天线的馈电和阵列天线的馈电两种形式。当利用传输线对阵列结构进行 收稿日期:2010-06-06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工业攻关项目(GYGG-09011-2) 作者简介:惠鹏飞(1980-),男,辽宁凌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weibo505@https://www.360docs.net/doc/6d16327386.html,。

基于HFSS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仿真设计报告

.. .. ..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仿真设计 实验目的:运用HFSS的仿真能力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 实验容:矩形微带天线仿真:工作频率7.55GHz 天线结构尺寸如表所示: 名称起点尺寸类型材料 Sub -14.05,-16,0 28.1,32,0.794 Box Rogers 5880 (tm)GND -14.05,-16,-0.05 28.1,32,0.05 Box pec Patch -6.225,-8,0.794 12.45 , 16, 0.05 Box pec MSLine -3.1125,-8,0.794 2.49 , -8 , 0.05 Box pec Port -3.1125,-16,-0.05 2.49 ,0, 0.894 Rectangle Air -40,-40,-20 80,80,40 Box Vacumn 一、新建文件、重命名、保存、环境设置。 (1)、菜单栏File>>save as,输入0841,点击保存。 (2). 设置激励终端求解方式:菜单栏HFSS>Solution type>Driven Termin ,点击OK。

(3)、设置模型单位:3D Modeler>Units选择mm ,点击OK。 (4)、菜单栏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勾选”Edit properties of new pri”, 点击OK。 二、建立微带天线模型 (1)、插入模型设计 (2)、重命名

输入0841 (3)点击创建GND,起始点:x:-14.05,y:-16,z:-0.05,dx:28.1,dy:32,dz:0.05 修改名称为GND, 修改材料属性为 pec, (4)介质基片:点击,:x:-14.05,y:-16,z:0。dx: 28.1,dy: 32,dz: 0.794, 修 改名称为Sub,修改材料属性为Rogers RT/Duriod 5880,修改颜色为绿色,透明度0.4。

PBG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PBG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由于微带贴片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剖面、易加工、共形等优点,所以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集成电路的基底是一些高介电常数材料,而微带贴片天线在低介电常数基底上才能获得最佳性能。位于高介电常数基底的贴片天线由于表面波的损耗辐射效率很低,并且频率带宽极窄,当应用的频率变高时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导致贴片天线的增益和效率下降,并且在阵列情况下还会有高的交叉极化电平和互耦电平。 为了实现微带贴片天线的集成化,同时避免昂贵的基底混合技术,就必须在高介电常数基底上实现高效率的贴片天线。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光子晶体贴片天线能够较好地改善以高介电常数介质为基底的贴片天线的性能。光子晶体贴片天线是指基于光子晶体的贴片天线。所谓光子晶体,或称PBG材料,是指将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周期性的放置所产生的一种人工电磁晶体,该电磁晶体的表面波波矢图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出现一个频率禁带,简称禁带。通过在贴片天线中人为的引入光子晶体结构,并利用光子晶体的禁带效应,抑制沿基底传播的表面波,增加天线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从而改善天线的性能。 本文所采用的高阻抗表面型PBG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带隙性能好、可以集成等优点,在天线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PBG天线设计 本文设计的矩形贴片天线,是中心频率为10 GHz的矩形微带天线(辐射元为矩形),馈电方式选为中心侧馈。采用ROGER3010材料做为基板,厚度h=1.28 mm,相对介电常数=10.2。矩形贴片的尺寸为L×W。贴片单元的尺寸由经验公式计算可以得出: 利用ADS自带的计算传输线的软件LineCalc来计算传输线的宽度ω=0.162 mm。PBG材料的设计首先利用等效媒质模型得到初始的参数,更准确的参数则通过全波数值仿真获得。由于高阻抗表面PBG结构的周期大小远小于工作波长,适合用集总电路元件(电容、电感)组成的等效LC并联谐振电路来描述其电磁特性。像电路滤波器一样阻止沿表面传输的电流。如前所述,蘑菇型高阻抗表面相邻贴片间的电容效应(介质基片既起着支撑作用,又达到增强电容的效果),与金属过孔的等效电感组成集中参数的并联谐振电路。这里有高阻面的设计公式: 式中:εr是介质的介电常数;t是高阻面的高度;g是周期间距;ω是单元边长;a为周期。最后得到的设计结果是,ω=1.73 mm,g=0.22 mm()。 2 建模与仿真 根据设计的PBG天线的结构,在HFSS中建模并仿真。模型图 仿真得到的反射系数图。 可以看到回波损耗小于-10 dB的带宽约为600 MHz,参考天线谐振频率为9.96 GHz,PBG 微带天线谐振频率为10.05 GHz。PBG天线的谐振频率比参考天线略高,这是因为二者之间的耦合造成的。二者在9.99 GHz具有相同的反射系数-21.28 dB,在这个频率上仿真得到其方向图。可以看到PBG结构使方向性有所增强,天线的增益大约提高0.53 dB。PBG贴片

(完整版)射频微带阵列天线设计毕业设计

射频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摘要 微带天线是一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剖面低、易于载体共形、易于与微波集成电路一起集成等诸多优点的天线形式,目前已在无线通信、遥感、雷达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研究也发现由于微带天线其自身结构特点,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频带窄、增益低、方向性差等。通常将若干单个微带天线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组成微带阵列天线,来增强天线的方向性,提高天线的增益。 本文在学习微带天线和天线阵的原理和基本理论,加以分析,利用Ansoft 公司的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设计了中心频率在10GHz的4元均匀直线微带阵列,优化和调整了相关参数,然后分别对单个阵元和天线阵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者在相关参数的差异。最后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带天线阵列相较于单个微带天线,由于阵元间存在互耦效应以及存在馈电网络的影响,微带阵列天线的回波损耗要大于单个阵元。但是天线阵列增益明显大于单个微带天线,且阵列天线比单个阵元具有更好的方向性。

关键词:微带天线微带阵列天线方向性增益 HFSS仿真 Design of Radio-Frequency Microstrip Array Antenna ABSTRACT Microstrip antenna is a kind of antenna form with many advantages like,small size, light weight, low profile, easy-to-carrier conformal, easy integration with many other of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o on. Now microstrip array wildly applied in the filed of wireless

实验一: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一: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步骤、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1、原理分析: 本微带天线采用矩形微带贴片来进行设计。 假设要设计一个在2.5GHz 附近工作的微带天线。我采用的介质基片, εr= 9.8, h=1.27mm 。理由是它的介电系数和厚度适中,在2.5GHz 附近能达到较高的天线效率。并且带宽相对较高。 由公式:2 /1212-?? ? ??+= r r f c W ε=25.82mm 贴片宽度经计算为25.82mm 。 2 /1121212 1-?? ? ?? +-+ += w h r r e εεε=8.889; ()()()()8.0/258.0264.0/3.0412.0+-++=?h w h w h l e e εε ?l=0.543mm ; 可以得到矩形贴片长度为: l f c L e r ?-= 22ε=18.08mm 馈电点距上边角的距离z 计算如下: ) 2( cos 2 ) (cos 2)(5010 22z R z G z Y e r in ?===λεπβ 2 20 90W R r λ= (0λ<

计算结果:在这类介质板上,2.5GHz 时候50Ω传输线的宽度为1.212mm 。 2、计算 基于ADS 系统的一个比较大的弱点:计算仿真速度慢。特别是在layout 下的速度令人 无法承受,所以先在sonnet 下来进行初步快速仿真。判断计算值是否能符合事实。 sonnet 中的仿真电路图如下: S11图象如下: 可见,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大致符合事实上模拟出来的结果。但是发现中心频率发生了偏移,这主要是由于公式中很多的近似引起的。主要的近似是下面公式引起 2 20 90W R r λ= (0λ<

实验七 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七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设计一个微带贴片天线 2..查看并分析该微带贴片天线的 二、实验设备 装有HFSS 13.0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三、实验原理 传输线模分析法求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原理如下图所示: 设辐射元的长为L,宽为ω,介质基片的厚度为h。现将辐射元、介质基片和接地板视为一段长为L的微带传输线,在传输线的两端断开形成开路,根据微带传输线的理论,由于基片厚度h<<λ,场沿h方向均匀分布。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场沿宽度ω方向也没有变化,而仅在长度方向(L≈λ/2)有变化。 在开路两端的电场均可以分解为相对于接地板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两垂直分量方向相反,水平分量方向相同,因而在垂直于接地板的方向,两水平分量电场所产生的远区场同向叠加,而两垂直分量所产生的场反相相消。因此,两开路端的水平分量可以等效为无限大平面上同相激励的两个缝隙,缝的电场方向与长边垂直,并沿长边ω均匀分布。缝的宽度△L≈h,长度为ω,两缝间距为L≈λ/2。这就是说,微带天线的辐射可以等效为有两个缝隙所组成的二元阵列。 四、实验内容 利用HFSS软件设计一个右手圆极化天线,此天线通过微带结构实现。中心频率为2.45GHz,选用介质基片R04003,其介电常数为εr=2.38,厚度为h =5mm。最后得到反射系数和三维方向图的仿真结果。 五、实验步骤 1.建立新工程 了方便建立模型,在Tool>Options>HFSS Options中讲Duplicate Boundaries with geometry 复选框选中。 2.将求解类型设置为激励求解类型: (1)在菜单栏中点击HFSS>Solution Type。

微带天线设计

08通信 陆静晔0828401034

微带天线设计 一、实验目的: ● 利用电磁软件Ansoft HFSS 设计一款微带天线 ? 微带天线的要求:工作频率为2.5GHz ,带宽(S11<-10dB )大于5%。 ● 在仿真实验的帮助下对各种微波元件有个具体形象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微带天线的概念首先是由Deschamps 于1953年提出来的,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Munson 和Howell 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制造出了实际的微带天线。微带天线由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制造等优点,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无线通信中。 图1-1是一个简单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结构,由辐射源、介质层和参考地三部分组成。与天线性能相关的参数包括辐射源的长度L 、辐射源的宽度W 、介质层的厚度h 、介质的相 对介电常数εr 和损耗正切tan δ、介质层的长度LG 和宽度WG 。图1-1 所示的微带贴片天线是采用微带线来馈电的,本次将要设计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采用的是同轴线馈电,也就是将同轴线接头的内芯线穿过参考地和介质层 与辐射源相连接。 对于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理论分析时可以采用传输线模型来分析其性能。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工作主模式是TM 10模,意味着电场在长度L 方向上有λg /2的改变,而在宽度W 方向上保持不变,如图1-2(a )所示,在长度L 方向上可以看作成有两个终端开路的缝隙辐射出电磁能量,在宽度W 方向的边缘由于终端开路,所以电压值最大电流值最小。从图1-2(b )可以看出,微带线边缘的电场可以分解成垂直于参考地的分量和平行于参考地的分量两部分,两个边缘的垂直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行电场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远区辐射电场垂直分量相互抵消,辐射电场平行于天线表面。 图1-1

HFSS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仿真设计报告

基于HFSS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仿真设计 实验目的:运用HFSS的仿真能力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实验内容:矩形微带天线仿真:工作频率 天线结构尺寸如表所示: 一、新建文件、重命名、保存、环境设置。 (1)、菜单栏File?save as,输入Antenna,点击保存。 (2).设置激励终端求解方式:菜单栏HFSS>Solution type>Driven Termin ,点击OK (3)、设置模型单位:3D Modeler>Units 选择mm,点击OK (4)、菜单栏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 勾选” Edit properties of new pri ” ,点击OK 二、建立微带天线模型 (1)点击三仓U 建GND,起始点:x:0 ,y:0 ,z: ,dx:,dy:32,dz:

(2) 介质基片:点击 :比,:x:0, y:0 , z:0。dx: , dy: 32 , dz:-, 修改名称为Sub,修改 材料属性为 Rogers RT/Duriod 5880,修改颜色为绿色 点击OK (3) 建立天线模型patch , 点击^已,x:,y: 8, z:0 ,dx: ,dy: 16 ,dz: 命名为patch ,点击OK (4) 建立天线模型微带线 MSLine 点击’硏,x:,y: 0, ,z: 0 , dx: ,dy: 8 ,dz:, 命名为MSLine,材料pec,透明度 选中 Patch 和 MSLine,点击 Modeler>Boolean>Unite (5) 、建立端口。创建供设置端口用的矩形,该矩形连接馈线与地 Modeler>Grid Plane>XZ ,或者设置回厂刁冈 习 点击 e ,创建Port 。命名为port 双击 Port 下方 CreatRectangle 输入:起始点:x: ,y: 0,z:-,尺寸:dx: ,dy: 0 ,dz: (6) 、创建 Air 。 点击1 ,x:-5 ,y:-5 ,z:, dx:, dy:42, dz: 修改名字为Air ,透明度. 三、设置边界条件和端口激励。 (1)设置理想金属边界:选择 GND 右击Assign Boundaries>>Pefect E 将理想边界命名为:PerfE_GND ,点击OK (2)、设置边界条件:选择 Port ,点击 Assign Boundaries>>Pefect E 在对话框中将其命名为 PerfE_Patch ,点击0K ,透明度。 修改名称为GND,修改材料属性为pec ,

线极化微带天线阵列的设计

线极化微带天线阵列的设计 摘要 微带、微波起源于上世纪中期,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展开了对实用天线的研究并制成了第一批实用天线,现在微带天线方面,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微带天线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军事、科技都息息相关。体积小、重量轻、剖面薄是微带天线优于普通天线的特点,并且它适合用于印刷电路技术大批量生产,所以能够制成与导弹、卫星表面相共型的结构。因此微带天线在军事、无线通信、遥感、雷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根据微带天线自身的结构特点,仍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频带窄、效率低、增益低、方向性差。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将若干个天线单元有规律的排列起来,通过利用这些天线单元构成天线阵列,从而来提高天线的增益、增强天线的方向性。 本文在学习微带天线理论及微带天线阵列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阵列天线进行仿真设计。设计了中心频率在5.8GHz的阵列天线,对天线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别对单个天线阵元和天线阵列进行了仿真,天线阵列的增益明显大于单个微带天线,且方向性更好。因此采用天线阵列的形式进行仿真并对结果中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优化调整了相关参数。仿真天线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进行了对实物的加工,在微波暗室内测试出天线的相关参数并与设计指标、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最终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微带天线天线阵方向性增益 HFSS仿真

ABSTRACT Microstrip, microwave,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st century, in the end of la st century has launched the research of practical antenna and made the first batch of pra ctical antenna, the microstrip antenna has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now, no matter in theory or application on the depth and width of further development, this new anten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mature, its application to our daily life,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 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antenna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 section, it can be made with missil e and satellite surface phase structure, and suitable for mass production printed circuit te chnology. Therefore, microstrip antenn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 n, remote sensing and radar.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microstrip antenna, t 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narrow band, low efficiency, low gain and poo r directivity. Th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to arrange a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 s in a regular arrangement, and make up the antenna array to improve the gain and direc tion of the anten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icrostrip antenna and basic theory of microstrip antenna ar ray, HFS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rray antenna. The array antenna with the center freque ncy of 5.8GHZ is desig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enna are studied in detail. T he gain of antenna array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single microstrip antenna, and t he direction is better. Therefore, the antenna array was used for simulation and the corr elation parameters i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param eters were optimized and adjusted. Simulation of the antenna of the indicators are up to par, the physical processing, and testing in microwave dark room to the related paramete rs of the antenna, and comparing with design index,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inally reach 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miccrostrip antennas antenna array directivity gain HFSS simulation

微带天线仿真设计(5)讲解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微带天线仿真设计(5)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设计题目:微带天线仿真设计(5) 一、设计目的: 通过仿真了解微带天线设计 二、设计原理: 1、微带天线的结构 微带天线是由一块厚度远小于波长的介质板(成为介质基片)和(用印刷电路或微波集成技术)覆盖在他的两面上的金属片构成的,其中完全覆盖介质板一片称为接触板,而尺寸可以和波长想比拟的另一片称为辐射元。 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分为两种,如图所示。一种是侧面馈电,也就是馈电网络与辐射元刻制在同一表面;另一种是底馈,就是以同轴线的外导体直接与接地板相连,内导体穿过接地板和介质基片与辐射元相接。 微带天线的馈电 (a )侧馈 (b )底馈 2、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 用传输线模分析法介绍矩形微带天线的辐射原理。矩形贴片天线如图: … …………… ……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 …… … …线 …… …… …… …… … …… …… ……

设辐射元的长为L,宽为ω,介质基片的厚度为h。现将辐射元、介质基片和接地板视为一段长为L的微带传输线,在传输线的两端断开形成开路,根据微带传输线的理论,由于基片厚度h<<λ,场沿h方向均匀分布。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场沿宽度ω方向也没有变化,而仅在长度方向(L≈λ/2)有变化。在开路两端的电场均可以分解为相对于接地板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两垂直分量方向相反,水平分量方向相同,因而在垂直于接地板的方向,两水平分量电场所产生的远区场同向叠加,而两垂直分量所产生的场反相相消。因此,两开路端的水平分量可以等效为无限大平面上同相激励的两个缝隙,缝的电场方向与长边垂直,并沿长边ω均匀分布。缝的宽度△L≈h,长度为ω,两缝间距为L≈λ/2。这就是说,微带天线的辐射可以等效为有两个缝隙所组成的二元阵列。 经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微带天线的波瓣较宽,方向系数较低,这正是微带天线的缺点,除此之外,微带天线的缺点还有频带窄、损耗大、交叉极化大、单个微带天线的功率容量小等.在这个课设中,借助EDA仿真软件Ansoft HFSS进行设计和仿真。An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电磁场有限元方法(FEM)的分析微波工程问题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 以其无与伦比的仿真精度和可靠性,快捷的仿真速度,方便易用的操作界面,稳定成熟的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使其成为高频结构设计的首选工具和行业标准,并已广泛应用于航

实验五 微带天线设计

实验五 微带天线设计、仿真、制作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描述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天线类型 2.了解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和设计方法 3.掌握用ADS 进行微带天线优化仿真的方法与步骤 二.天线的基本原理 1.天线的辐射原理: 将传输线中的高频电磁能转成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化为传输线中的高频电磁能 2.电磁波辐射与场区的划分 (a) 感应近场 (b) 辐射近场 (c) 辐射远场 天线实际使用区域为辐射远场区 3.天线的分类 从方向性分:有强方向性天线、弱方向性天线、定向天线、全向天线、针状波束天线、扇形波束天线等。 从极化特性分:有线极化天线、圆极化天线和椭圆极化天线。线极化天线又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 从频带特性分:有窄频带天线、宽频带天线和超宽频带天线。 按天线上电流分布分: 有行波天线、驻波天线。 按使用波段分类: 有长波、超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 按天线外形分类 : 有鞭状天线、T 形天线、Γ形天线、V 形天线、菱形天线、环天线、螺旋天线、波导口天线、波导缝隙天线、喇叭天线、反射面天线等。还有八木天线,对数周期天线、阵列天线。阵列天线又有直线阵天线、平面阵天线、附在某些载体表面的共形阵列天线等。 4.天线的技术指标 (1)天线的方向性因子 方向性因子 归一化方向性因子 λ/62.031D R <λ/222D R >1(,)jkr E f e r θφ-→max ) ,(),(f f F ?θ?θ=

(2)E 面和H 面方向图 工程上常采用通过最大辐射方向的两个正交平面上的剖面图来描述天线的方向图。这两个相互正交的平面称之为主面,对于线极化天线来说通常取为E 面和H 面。 E 面:指通过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并平行于电场矢量的平面。 H 面:指通过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并平行于磁场矢量的平面。 (3)主瓣宽度 方向图主瓣上两个半功率点之间的夹角,记为2θ0.5。又称为半功率波束宽度或3dB 波束宽度。一般情况下,天线的E 面和H 面方向图的主瓣宽度不等,可分别记为2θ0.5E 和2θ0.5H 。可以描述天线波束在空间的覆盖范围,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4)天线方向性系数 Pr :被测天线距离R 处所接收到的功率密度,单位为W/m2; Pi :为全向性天线距离R 处所接收到的功率密度, 单位为W/m2 (5)天线增益G Pr :被测天线距离R 处所接收到的功率密度,单位为W/m2; Pi :为全向性天线距离R 处所接收到的功率密度, 单位为W /m2 一个天线与对称振子相比较的增益用“dBd ”表示 一个天线与各向同性辐射器相比较的增益用“dBi ”表示 (6)辐射效率 Pr 为天线辐射出的功率;Pin 为馈入天线的功率。 天线增益、方向性系数和辐射效率的关系: (7)天线输入阻抗 (8)天线的极化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方向是按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无线电波的极化。无线电波的电场方向称为电波的极化方向。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我们就称它为垂直极化波。如果电波的电场方向与地面平行,则称它为水平极化波。 天线辐射的电磁场的电场方向就是天线的极化方向 (9)天线带宽 有几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三分贝时的频带宽度;一种是指在规定的驻波比下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是按后一种定义的,具体的说,就是当天线的输入驻波比ρ≤1.4时,天线的工作带宽。 三.微带天线 1.微带天线优点: 相同辐射功率 i r P P D =相同输入功率 i r P P G =in r P P =ηD G η=I U Z in =

(完整版)基于HFSS的微带天线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烟台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HFSS的微带天线设计 Microstrip antenna design based on HFSS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院系:光电科学技术与信息学院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天线作为无线收发系统的一部分,其性能对一个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内置天线在移动终端数量日益庞大的同时功能也日益强大,对天线的网络覆盖及小型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通信网络间的频段差异较大,所以怎样使天线能够覆盖多波段并且同时拥有足够小的尺寸是设计内置天线的主要问题。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剖面薄,易于加工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微带天线的带宽通常小于3%,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对天线的带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路集成度提高,系统对天线的体积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同领域对于天线的各个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微带天线的尺寸与性能的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使用HFSS 软件研究了微带天线的设计方法,论文介绍及分析了天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能参数,重点对微带天线进行了研究。 本文介绍了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并使用HFSS 软件的天线仿真功能,对简单的微带天线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关键词] 微带天线设计分析HFSS [Abstract]Antenna as part of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its performanc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Internal antenna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mobile terminals while also increasingly powerful, and also network coverage and miniaturization of the antenna B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ver band and also problem of the design built-in antenna.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thin profile, easy to process many advantages,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bandwidth is typically less than 3% the bandwidth of the antenn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rcuit the size of the antenna. As technology advances in different areas for various requirements of the antenna important role. Article uses HFSS microstrip antenna design,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antenna, with emphasis on the microstrip antenn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ip antenna and antenna simulation in HFS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functions, simple microstrip antenna. [Key Words]Microstrip antenna design analysis HFSS

GHz矩形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基于ADS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 学院(系):理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3 学号: 学生姓名:张凤麒任春宇 指导教师:徐天赋 教师职称: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3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年月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基于ADS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The Design of 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with ADS 摘要:本文研究了通信系统中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首先介绍了矩形微带贴片的背景及微带馈电的设计考虑。使用了安捷伦辅助仿真工具ADS对2GHz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结构及相应的参数进行了设置仿真及优化,尽可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指标。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ly, the background of 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d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microstrip feed are introduced. The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of 2GHz 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are simulated and optimized by A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index is reached as far as possible. 关键词:矩形微带贴片天线 ADS 设计 Keyword:Rectangular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ADS design 一.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背景 微带贴片天线由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制造等优点,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无线通信中。微带贴片天线由接地板、介质基片和介质基片上的辐射贴片构成的,其中辐射贴片可以是任意的几何形状,但是只有有限的几何形状能计算出辐射特性,比如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其中矩形和圆形贴片的研究最多,可以作为单独的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阵元使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矩形和圆形贴片达不到要求的情况,这就促使了人们对各种几何形状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本文选用矩形贴片来研究微带天线。

微带贴片天线的分析方法

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微带贴片天线是一种使用贴片作为辐射元的天线,具有剖面低、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便于获得圆极化等优点,并且非常有利于集成,在天线应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已在空间电子学、生物电子学和常规天线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微带贴片天线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天线的辐射特性及近场特性,天线分析可以与设计过程相结合,从而更简单高效地设计出所需天线。天线分析的基本问题是求解天线在周围空间建立的电磁场,进而得出方向图、增益和输入阻抗等特性指标。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方式,然后总结了当前微带贴片天线常用的分析方法,并用基于相关分析方法的仿真软件对一种平面倒F天线作了仿真。 2 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方式 微带天线有多种馈电方式,有两种常用的基本方式:微带线馈电和同轴线馈电。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种馈电方式。 2.1 微带线馈电 微带馈电也称为侧面馈电,就是馈电网络与辐射元刻制公茂进 北京电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同一平面。用微带线馈电时,馈线与微带贴片是共面的,因而可方便地光刻,制作简便。但这时馈线本身也会引起辐射,从而干扰天线方向图,降低增益。为此,一般要求微带线宽度W 不能宽,W <<λ,这要求微带天线特性阻抗Z C 要高些或基片厚度h 减小,介电常数εr 增大。 当处在高频情况时,还需考虑另一个参量即每单位波长的损耗。宽度为W 厚度为h 工作频率为f 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和相位常数可表示为[1] : 上式中馈线有效宽度和介质有效介电常数分别为: 2.2 同轴线馈电 同轴线馈电又称为低馈,就是以同轴线的外导体直接与接地板相接,内导体穿过接地板和介质基片与辐射元相接。用同轴线馈电的优点是:馈点可选在贴片内任何所需位置, 便于匹配;同轴电缆置于接地板上方,避免了对天线辐射的 收稿日期:2008年10月27日 微带贴片天线的分析方法

天线CAD大作业微带天线设计

天线CAD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微带天线设计 一、设计要求: (1)工作频带1.1-1.2GHz ,带内增益≥4.0dBi ,VSWR ≤2:1。微波基板介电常数为r ε = 6,厚度H ≤5mm ,线极化。总结设计思路和过程,给出具体的天线结构参数和仿真结果,如VSWR 、方向图等。 (2)拓展要求:检索文献,学习并理解微带天线实现圆极化的方法,尝试将上述天线设计成左旋圆极化天线,并给出轴比计算结果。 二、设计步骤 计算天线几何尺寸 微带天线的基板介电常数为r ε= 6,厚度为 h=5mm,中心频率为 f=1.15GHz,s m /103c 8?=天线使用50Ω同轴线馈电,线极化,则 (1)辐射切片的宽度2 1 )2 1(2-+=r f c w ε=69.72mm (2)有效介电常数2 1)12 1(2 1 2 1 r e - +-+ += w h r εεε=5.33 (3)辐射缝隙的长度) 8.0/)(258.0() 264.0/)(3.0(h 412.0+-++=?h w e h w e L εε=2.20 (4)辐射切片的长度L e f c L ?-=22ε=52.10mm (5)同轴线馈电的位置L1 21 )121(21 2 1)(re - +-++= L h r r L εεξ=5.20 )1 1(21re L L ξ-= =14.63mm 三、HFSS 设计 (1)微带天线建模概述 为了方便建模和后续的性能分析,在设计中定义一系列变量来表示微带天线的结构尺寸,变量的定义及天线的结构尺寸总结如下:

微带天线的HFSS设计模型如下: 立体图俯视图 模型的中心位于坐标原点,辐射切片的长度方向沿着x轴,宽度方向沿着y 轴。介质基片的大小是辐射切片的2倍,参考地和辐射切片使用理想导体来代替。对于馈电所用的50Ω同轴线,这用圆柱体模型来模拟。使用半径为0.6mm、坐标为(L1,0,0);圆柱体顶部与辐射切片相接,底部与参考地相接,及其高度使用变量H表示;在与圆柱体相接的参考地面上需要挖一个半径为1.5mm的圆孔,作为信号输入输出端口,该端口的激励方式设置为集总端口激励,端口归一化阻抗为50Ω。模型建立好后,设置辐射边界条件。辐射边界表面距离辐射源通常需要大于1/4波长,1.15GHz时自由空间中1/4个波长约为65.22mm,用变量length 表示。 (2) HFSS设计环境概述 *求解类型:模式驱动求解。 *建模操作 ①模型原型:长方体、圆柱体、矩形面、圆面。 ②模型操作:相减操作 *边界条件和激励 ①边界条件:理想导体边界、辐射边界。 ②端口激励:集总端口激励。 *求解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