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的收尾速度》

《雨滴的收尾速度》
《雨滴的收尾速度》

雨滴的收尾速度

平磊

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江苏省昆山市215300

一、雨滴下落产生的困惑

从天空坠落的雨滴是否吸引过同学们的视线?当你伸出双手是否感受雨滴轻轻地落在你的手心?可是我们知道雨滴是从两千米的高空坠落的,如果以自由落体规律来计算,雨滴将以超过s m /200的速度到达地面,近似于子弹的速度,大约是1F 塞车的两倍。这样我们不禁要思考,雨滴下落的规律究竟是如何?其最终的速度究竟是如何的?为什么人体可以承受人体的撞击? 二、雨滴下落的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我们将雨滴的下落简化为以下三种情景,并将雨滴做匀速运动时的最大速度称为雨滴的收尾速度。

1.无风,雨滴的质量m ,且由静止下落,所受的阻力v k f ?=,试分析:①雨滴的运动情况,并作出t v -图像。②雨滴的收尾速度。

解答:雨滴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恒力mg 和变力v k f ?=的共同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m

kv

mg m f mg a -=-=

①:雨滴在竖直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②:加速度a 等于零时,取得收尾速度v

k

mg

v m kv mg m f mg a m m =?=-=-=

0 评析:由k mg

v m =可知,在确定k 相

同的情况下,雨滴的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毛毛雨(直径大约在mm 5.0)的收尾速度大概在s m /2,暴雨(直径大约在mm

5

)的收尾速度大概在s m /8。

2.无风,若雨滴在形成时具有水平初速度

0v ,所受的阻力v k f ?=,试分析:①雨滴的运动情况,并作出t v -图像。②雨滴

的收尾速度。

解答:由于雨滴的所受合力与初速度并不在同一直线,雨滴的轨迹是一条曲线,对某一时刻的雨滴进行分析,将其速度和力分别分解到y x 、两个方向,由牛顿运动定律

m

kv m f a x

x x ==

kv mg f mg a y

y

y -=

-=

①:由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知,在方向雨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0=x f 时,0=x v 。在y 方向雨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mg f y =时雨滴开始做匀速运动。

00=?===

xm xm

x x v m

kv m f a 在y 方向,当:

k

mg

v m kv mg m f mg a ym ym y =?=-=-=

0所以合速度k mg

v v ym m ==,方向竖直向

下。

评析:雨滴达到收尾速度的时间大概在3秒左右,而总的下落时间大概在3分钟,所以在情景2中地面上观测者得到得结果就是雨滴似乎是竖直下落的。

m

f=kv mg

3.风速水平且恒为0v ,雨滴的质量m ,且由静止下落,所受的阻力v k f ??=(v ?为雨滴相对于空气的速度),试分析:雨滴的收尾速度?

解答:由于雨滴的所受合力与初速度

并不在同一直线,雨滴的轨迹是一条曲线,对某一时刻的雨滴进行分析,将其速度和力分别分解到y x 、两个方向,由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知:

在x 方向,由于加速

m

v v k m v k m f a x x x x )(0-=?==

,所以雨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0=x a 时,0v v xm =。 在y 方向,由于m

kv mg m v k mg m v k mg m f mg a y

y y y y -=--=?-=-=)0(,雨滴同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

0=y a 时,k

mg

v ym = 根据矢量合成的原则,

2

2

022k

(

)mg v v v v ym xm m +=+= 评析:雨滴在达到收尾速度之后,其轨迹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一个定值(0

kv mg

v v tg xm

ym =

=

α),地面观察者可以看到雨滴倾斜的下落到地面。 三、对阻力系数k 的简单探究 为了便于学生实验中采集数据,我们用小球代替雨滴,对阻力系数k 进行简单的探究。

数据如下:

①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 与球的收尾速度v 的关系。 ②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 与球的半径r 的关系。

解①:由1、2两个小球的数据可知,在半

径相同的情况下,收尾速度

5

2

21=v v ,所受空气阻力之比5

2

2121==g m g m f f ,得到结论:

f 与v 成正比。

解②:由2、3两个小球的数据可知,在收尾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其半径之比3

132=r r ,空气阻力之比

9

1

3221==g m g m f f ,

得到结论阻力f 与球的半径2

r 的平方成正比。

评析:由①、②中的结论,我们可以发

现阻力系数k 中包含有2

r 这样一个因素。在雨滴的实际下落过程中,雨滴的半径会有所增加,但是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中,雨滴半

径的增量不尽相同,故而在之前的运动分析

和受力分析中我们都没有考虑雨滴半径的变化。 四、总结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阻力简化为

v k f ??=,这函数一般在速度较小时使

用。若是速度较大可以使用2v k f ??=。

2、在下落过程中雨滴主要受到重力、压差阻力、粘滞阻力的作用。k 值除了和雨滴的半径有关外,还与流体密度ρ等其他因素有关。

3、在实际观测中,雨滴的最大直径大概在mm 5,其收尾速度大概在s m /2~s m /8,产生的冲击力仅在N 6.0左右,如果考虑到风的作用和雨滴的表面弹性,这个作用力可能会更小一些,不会对暴露在地表的动、植物、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

4、上述结论也适用于冰雹。冰的密度比水要小一些,冰雹的收尾速度会比雨滴更小,但由于冰雹表面坚硬,且作用时间较短,产生的冲击力会比较大,会对暴露在地表的动植物、建筑物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m x =k Δv x mV y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