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

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
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

当下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6600396.html, 当下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伟力 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29期 摘要:对于目前一些大的中国公司来说,除了“上市”,最热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全产业链”了。全产业链布局,无疑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谋求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当下国内有一定实力的公司的集体选择。本文对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做出了重点的论述。 Abstract: For some big Chinese companies, in addition to the "listed", the hottest vocabulary is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s the produc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To seek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mpanies who have certain strength. This paper made a focused discuss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关键词:产业链;经营模式;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business model;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149-02 0 引言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模式可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率,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全产业链造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实力,由于历史积累不够,资产规模不大,布局较小,一般的企业不容易建立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产,使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企业价值,这样我们可以把资源更多地放在价值高的环节上;全产业链可以将之前企业内部上下游买卖协同关系由合作和交易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模式,他可以使企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得到改善;是一个资产布局的链,是运营协同的链,是组织架构和人的链。这一模式规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不得有误,要发扬团队一致的精神。近来,一些中国企业在发展模式上陷入了僵局,因为碰到低成本制造的天花板,不少企业积极打通产业链,似乎链条越长越安全,然而“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1 当下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所谓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指国内公司围绕产业链布局经营业务的方式和特点。 我国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主要在传统产业链范围内布局。

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27 《华商》B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日、韩运营商产业链发展与建设模式,给出了在3G时代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协调和管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关键词】3G;产业链;运营商3G产业链的发展,牵动着设备制造商、SP/CP商和运营商等各个环节。3G的发展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历程。因此基于3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模式的研究,对于未来我国3G的理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研究已经开展3G业务的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在竞争环境、产业链情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国移动3G业务发展,产业链模式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3G时代的产业链管理、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思想观点,建议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处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才是最有效益和效率的。 一、3G业务产业链概述 (一)3G业务产业链模型产业价值链,指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产业价值链又称为产业链。 不同于2G时代产业链中的有关企业有明确的分工,3G时代的业务更复杂,技术和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3G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链的延伸,不但出现了新的环节,而且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要求也更高(如下图所示)。因此,很多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需要3G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来共同解决,企业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而且这种紧密的合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经常的。 (二)3G业务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整个产业链大概可以分成五部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可以细划成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和SP/CP。而设备提供商有可以分成两类:网络设备提供商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比2G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说3G产业能否成功跟运营商的主导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从运营商入手,讨论产业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NTT DoCoMo、SKT作为3G业务发展的亚洲运营商先锋, 其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与历程可为我国发展3G产业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NTT DoCoMo产业链模式分析 (一)“家长式”的运营商 在整个3G产业链中,NTT DoCoMo不仅是作为运营商出现,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个调控者的角色,具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NTT DoCoMo增强了在3G价值链中的影响和地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使整个产业链得以健康发展。 ? 终端设备整合化 作为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中的主导运营商,DoCoMo基于其制式存在个性化的考虑,不仅较早就主动介入了手机定制,而且目前已经实现对终端发展的全面控制,具体体现为: 1.DoCoMo不仅制定包括软硬件规格在内严格的终端规范,把遵守规范作为终端入网的条件,还根据自身需求直接给出手机型号让终端厂商进行排他性的生产; 2.手机产品大规模上市前还需要与DoCoMo进行网络及业务方面的严格IOT测试 3.在渠道策略方面,DoCoMo只利用各种排他性的合作渠道把手机或手机+业务包销售给用户,而且手机上主要突出DoCoMo的品牌,终端厂商的品牌往往被淡化 ? 网络设备本地化 在3G网络建设上,NTT DoCoMo更多地选择了本国制造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3G核心网建设上采用国产化策略,使其在移动数据领域获得巨大成功。这种选择,一方面可扶持本国制造业,实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可得到更多、更实际、更方便的技术及服务支持,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 ?与芯片制造商和CP/SP双赢合作 在与CP / SP的合作方面,NTT DoCoMo负责提供服务与支持,确立技术规范,然后将这个规范公开给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在众多的SP中,NTT DoCoMo只选出一部分作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最有优势的内容并且收费,而其他SP只能提供免费服务。这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双赢。 (二)产业链模式形成原因分析 目前,全球市场中仅有日本的NTT DoCoMo在与终端厂商合作上采取完全控制的“家长式”模式,这种唯一性是由DoCoMo采用的技术制式特点、市场地位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DoCoMo的3G业务所采用的WCDMA制式与3GPP的WCDMA版本不相兼容,客观上决定了DoCoMo只有主动全面定制手机, 2.日本人的合作精神非常好,社会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地位也比较认,DoCoMo对手机厂商及渠道商等环节有较强的影响力。 日韩3G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产业链布局加速行业整合

产业链布局加速行业整合 金正大投资磷矿资源映射复合肥行业发展新动向 靠近资源地克服原料供应瓶颈、靠近销售地克服运输半径限制,已经成为复合肥行企业市场战略的重要选择。金正大借助资本市场提供的强大的融资平台,2010年9月上市以来,就开始实施“向上游资源、下游渠道整合”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成为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完善产业链,掌控产品的原材料与成本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近日,山东金正大公司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订《关于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合作协议书》,计划斥资59.6亿元在瓮安县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区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这也标志着金正大整合资源产业链战略迈出了第一步。 延伸产业链,加大对上游资源的掌控 “选择投资磷矿资源,一方面是为了获取上游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实现公司产品的合理布局。”金正大公司董秘陈宏坤告诉记者。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金正大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复合肥、缓控释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但在上游原料的控制方面却一直没有话语权,公司产品所需原材料仍全部依赖于外购。陈宏坤说:“目前公司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从云、贵、川、鄂等地获得,原材料的长途运输以及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公司产品本身的价格影响比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品的市场风险。” 可以说,原材料已成为制约金正大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金正大深刻认识到拥有上游资源及原材料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整合上游资源才是公司赖以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金正大才开始积极布局磷矿资源。 作为复合肥的三大原料之一,磷矿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分布集中,对于金正大来说,磷矿资源是目前唯一可以选择进入投资的领域,陈宏坤分析认为,钾资源为稀缺资源,集中度较高,基本被国内几大钾肥企业垄断;氮肥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分布较广,且投资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只有选择磷矿资源的掌控才能实现企业上游产业链的延伸。 据了解,瓮安县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磷矿、煤矿是瓮安的优势矿产,现已探明的磷矿藏量达10亿吨以上,当前该县的磷化工产业初具规模,具有发展磷化工的潜力和后发优势。金正大公司通过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贵州省瓮安县丰富的磷矿等资源优势,向上游延伸并加快化肥产业链的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学号:1231050531 班级:12大宗2 姓名:沈佳培 摘要 研究报告介绍阴极铜的基本定义和种类,同时报告中还提到了相关的成产加工环节,以及行业的基本概况和阴极铜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水平。报告中列举出了具体阴极铜进出口、产量、消费等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上海有色金属网、有色金属协会、渤海交易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网站以及百度文库等。

第一章电解铜行业概况 第一节电解铜定义 阴极铜又称电解铜。将粗铜(含铜99%)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以硫酸(H2SO4)和硫酸铜(CuSO4)的混和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亦称电解铜)。粗铜中杂质如比铜活泼的铁和锌等会随铜一起溶解为离子(Zn和Fe)。由于这些离子与铜离子相比不易析出,所以电解时只要适当调节电位差即可避免这些离子在阳极上析出。比铜不活泼的杂质如金和银等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这样生产出来的铜板,称为“电解铜”,质量极高,可以用来制作电气产品。沉淀在电解槽底部的称为“阳极泥”,里面富含金银,是十分贵重的,取出再加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电解铜标准

第三节阴极铜的加工方法

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在中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比较先进的就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⑵湿法冶金 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湿法冶金主要适用从低品位氧化矿、废矿堆及浮选尾矿中提取金属铜。 第四节铜产业链的结构

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情况报告

XXXX有限公司 关于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情况的报告 XXX委: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现将我公司产业布局情况及产业链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规模。公司总资产XXXX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XXXX万元人民币。公司下设X个分公司,XX个押运中队、XXX 个车组。公司人员编制总数XXXX人,管理人员XX名。公司主营业务:为全市XX家银行、XXX个银行营业网点、XX座金库、XXX 余台ATM机提供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的押运、代保管及护卫服务。建设有GPS定位、实时录像监控指挥中心,有防弹防暴运钞车XXX余辆,建立了运钞车车载电视监控系统,具备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和各种应急处置能力。武器装备、警械器材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防卫标准。年运送款额XXXX多亿元。 (二)公司历史沿革和发展。XXXX年X月X日公司成立,是由XXX政府独资组建的金融押运国有企业。XXXX年末,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依法治企,一切经营活动都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内开展。在管理、经营、服务、安全各个环节

制定了近百种管理制度,编制了《管理制度汇编》,构建了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的勤务操作体系、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严密的培训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实现了勤务行为标准化、企业管理系统化、安全管控信息化的动作机制,保障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公司坚持“做强主业、做大利润、做响品牌”的经营思路,遵循“安全、准时、便捷、经济”的服务宗旨,按规则和程序实施经营、计划、质量、业务、设备管理,抓改革、抓安全、抓质量、抓效益,呈现出“国有经济焕发活力、国有资本功能放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态势,使企业成长为保障全市经济动脉畅通,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 (三)公司经营范围(主业):武装押运、守护、款箱寄存及临时停车服务。主营业务范围覆盖全市X个市(县)、区的银行和营业网点。同时担负维护我市金融秩序,确保现金流安全通畅的社会职能。 (四)机构设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X名。混改后,私企方派驻X人。机关设置“七部两室一办一处”的管理机构,XX个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共XX名,其中正职XX名,副职XX名。 (五)党组织基本情况。党委X人组成,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X人。党委书记、董事长由1人担任。纪检监察室主任1人。工会由1名主席和X名委员组成。公司下设X个党支部。共有党

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探析研究报告

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探 析研究报告

一、简述 随着全球步入“后危机”时代,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最重要手段。发展以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 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电子产业核心关键,随着技术、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千亿美元级产业,在未来将发展成为与汽车产业相当量级的产业。国内外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资本通过官、产、学、研、资高效联动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根据当前国内外产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趋势,高新区结合《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适时提出进行有关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链课题分析,通过文献收集、咨询专家和考察调研等多种方式,首先分析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最后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的推进措施。

二、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述 光电显示产业居于信息产业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是IT 终端产品“人机互动”的界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覆盖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专用设备仪器等高技术领域;二是广泛应用于信息、医疗、航空航天等各种电子终端产品;三是在IT 终端产品的成本比重高,价值量大。其中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模块占平板电视成本的80%、计算机的20%、手机的5%~10%;四是具有高成长性好。未来5~10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五是产业拉动系数可达4~5,经济带动效果显著。因此,发展光电显示产业对提升我省和高新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上游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种类繁多,应用比较广泛的显示技术达到十多种。目前市场份额最大、最具发展前景的是平板显示。平板显示可以划分为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多种类型。 LCD是目前的主导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电视等,2005年市场达到500亿美元,2009年仅显示模组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 OLED目前已被业内外公认为是继CRT,LCD和PDP后第三代显示技术的

我国白酒产业链研究-原

我国白酒产业链研究 一、白酒产业链的基本内涵 白酒产业链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白酒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的企业。它以白酒企业为核心,与白酒产品、白酒酿造技术和资本,相关及辅助产业,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增值的关系链。产业链条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从酿酒原料的种植到白酒产品的最终分配和销售,由酿酒原料生产者、白酒产品生产者、白酒产品销售者、白酒消费者等构成。 二、白酒产业链的构建依据 白酒产业链的构建依据是白酒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即白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以投入和产出为纽带的经济关联。白酒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供求关系是最基本的联系,使得白酒产业内部,以及白酒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白酒市场竞争激烈,白酒企业不再集中于白酒制造加工,白酒产品、生产设备、酿造工艺的创新将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主营方向;同时,白酒相关的辅助产业,如展会业、旅游业、咨询业等逐渐进入白酒业,也会推动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白酒企业正处于转型期,除制造加工外,研发、创新力量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研发、创新等薄弱环节将成为白酒产业链优化整合的重点。

三、白酒产业链的本质特征 1、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产品链 白酒产业链是白酒产品的生产、流通及相关服务产生的过程。白酒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主要是投入与产出关系,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向下游企业销售成品,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产成品。这种成品对于整个白酒产业链而言,可能是酿酒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也可能是服务。但是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则主要是成品,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可能只是原材料。酿酒原料生产企业为白酒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然后白酒生产企业根据生产流程,对原材料进行粉碎、蒸煮、冷却、送料、制曲、出曲、入池、出池、淋油、灭菌、装瓶、包装等步骤,生产出白酒及其副产品,通过运输物流公司,提供给白酒销售的各级经销商。原料生产企业为白酒加工企业的各环节提供产品投入,白酒生产企业对原料进行加工形成白酒产出,白酒运输企业不直接形成产品而是服务,但是对产业链起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白酒产业链的形成路径 1.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指在酿酒原料种植、加工生产的不同阶段,形成具有专业分工的部门,并在地域空间上相对集中,基于拓展市场联系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考虑,形成区域内特定产业链。 2.在实现白酒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形成,这种形成路

产业布局情况及产业链情况报告

产业布局情况及产业链情况报告 正文国标仿宋三号,行距30磅 一、企业(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企业基本情况,包括规模、历史沿革和发展、总体经营情况、分类(商业类、公益类等)、基本战略定位、主业等。 二、企业(集团)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分布情况 1.重点产业布局 2.重点区域分布 3.境外布局情况 4.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分布 5.科研人才分布情况 (二)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1.分产业营业收入情况 2.分产业利润情况 3.分产业资产与权益情况 4.“十三五”期间主要投资方向介绍 (三)企业国际(内)对标情况 1.标杆企业产业布局情况 2.标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 3.对标维度说明

4.产业风险与机遇分析 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三、企业(集团)相关产业链总体评价 此部分可按照企业涉及的主要产业链进行分类说明,每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涉及的XXX产业链基本情况 1.产业链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该产业链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产业链的关系) 2.企业重点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及利润(占比) 3.企业重点产品(服务)国内外竞争力水平 (二)企业涉及的XXX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1.原材料/零部件对外依存度分析(如有) 2.供应商多元化水平 3.技术对外依存度及国内替代性解决方案 4.生产和检测设备自主化率 5.产业集中度分析 6.市场多元化水平 7.其他涉及产业链安全性的问题 (三)企业在XXX产业链的优劣势分析 1.主要优势分析 2.主要劣势分析 3.未来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 (四)提升XXX产业链水平的意见与建议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融联盟吴志岗 1. 产业链整合的提出 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由于廉价劳动力丰富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资进入,中国逐步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而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因此中国走上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然而正是因为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无品牌纯代工的策略,使得生产制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中利润最小的环节。例如“代工帝国”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5.9%降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2.0%水平1。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利润的不断走低,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困境,成为近年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其中有不少人认为产业链整合是制造业的出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郎咸平教授则了提出“6+1产业链”2理论,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但产业链整合是否真的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一剂良药?本文阐述中国制造业的整整困境所在,以及产业链整合策略为企业带来的利弊。 2.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企业从初期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以及最后的批发与零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做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链整合力求解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如下问题: (1) 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整合后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 (2) 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 (3) 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 (4) 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控制零售渠道,让企业享有定价权; 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若能实施,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2000亿美元和15%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并非只是一家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就拥有18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产品,范围涉及食品,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而在不断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时,沃尔玛还不断加强对上游农产品货源的控制,从而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全产业链格局。 相应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京东也积极学习沃尔玛避免重走淘宝旧路,花费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例如C轮15亿美元融资的几乎全部)建立庞大的仓储库存及物流配送体系,使其在正式IPO前就已经在仓储物流和存货周转率上取得竞争优势。乳制品巨头蒙牛集团则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建立现代牧场加强对前端奶源的掌控,使其在黄曲霉毒素事件发生前的确取得了较高的增长。 而对产业链整合最为成功的当属日本四大垄断财团之一的三井集团。三井集团从前端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矿产资源开发,远洋运输钢铁制造,直至电子,机械,医疗设备等终端消费品均有世界级企业分布并形成垄断。前端有三井物产,巴西淡水河谷等公司把握供应链和物流环节的企业,后端则有索尼,东芝,丰田汽车等顶尖500强公司控制零售渠道及生产消费品。可以说三井集团的全产业链帝国甚至超越了我们对传统跨国企业的分析和理解。 3. 产业链整合的利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前景虽好,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做到却有着很大的实际操作难度。前面提到蒙牛集团为控制前端奶源供应而建立现代牧场,然而这样一个垂直整合的策略,却使从前只需要为终端奶制品安全性负责的蒙牛遭遇了奶源抽检不合格的问题。垂直整合后企业不但需要更多资源对上下游产品质量负责,还需要承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 比亚迪集团2005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后,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发展不同,其凭借在电池行业积累的成本控制和垂直整合的经验,迅速在整个产业链扩张其产业布局。到2009年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全产业链格局:从前端发动机、空调、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等绝大部分配套零件的生产,到焊接、涂装、总装的装配流程,再到被称为“千店工程”的覆盖省会城市100%、地级市80%、县级市达到70%、总网点达900个、客户服务中心8个的庞大销售网络提供配件配送和技术支撑,全部自给自足。然而巨额投入形成的全产业链格局并未带来营业额的显著提升,从2010年至今,比亚迪在不断调低汽车销售量预期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应收和利润则大幅降低。一家以制造业出身的生产企业却拥有巨大的销售成本,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成本就达到了185.31亿元,2011上半年,总营收下降4.3%,净利润较少88.6%。而2010年还遭遇了和蒙牛类似的自造雨刷被大量投诉事件,致使明星车型F3销量锐减。2011年,比亚迪已经开始采购博世的雨刷配套产品。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刘贵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摘要: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从企业的个体角度出发,企业加盟产业链的目的不妨可以概括为价值创造最大化,经营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收益;二是降低风 险或不确定性(外界风险)。因此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从这两个根本点出发, 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构建产业链的动因。 关键词:产业链;形成机理;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09)01-0049-04 收稿日期:2008-11-0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5060)作者简介:刘贵富(1961—),男,吉林德惠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an.,2009Vo1.17No.1 图1产业链形成原因分析框架 一、产业链形成动因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于产业链形成的动因,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认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 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两个视角分析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1]。 二、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一)交易费用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科斯于1937年在其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研究了企业存在和扩张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从而创立了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适用于所有涉及契约安排的研究领域。而产业链是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 它属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范围。交易费用理论对于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组织制度谱系中,市场与企业位于这个谱系的两极,中间存在一系列市场与组织相混合的准市场组织,产业链正是这种准市场组织中的一种。因此,产业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通过稳固的伙伴关系,减少签约交易成本,降低履约风险,降低因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产业链存在的前提条件。其次, 产业链的不同形式是交易费用影响的结果。不同形式的产业链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契约安排。 (二)价值链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迈克尔 ·波特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研究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分销、营销和销售、售后服务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 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条,每项价值活动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

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29T11:25:08.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作者:孙春建[导读] 摘要:根据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证实,造成城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城乡发展未能够达到联动效果,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间缺乏密切的关联性。 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 274000 摘要:根据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证实,造成城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城乡发展未能够达到联动效果,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间缺乏密切的关联性。而统筹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城乡之间一体化的发展。明确产业链构建的内在本质以及相关的运作模式方可由更加深刻且专业的角度来解析产业链和统筹城乡具体目标间的互动性,能够促使人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产业链构建对统筹城乡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价值作用。另外,要实现产业链构建的科学化还必须要在教育、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好统筹工作,同时予以相应的政策指引以及财政扶持。 关键词:产业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关联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具备有两面性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实现区域内的农村经济转向至城市,另一方面较快的城市发展也使得城乡二元化被无限放大,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城乡隔离,城乡间原本的关联性已经逐渐丧失。基于这一背景现状之下,若想凭借某一单方面的因素来推动城市化以及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非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城乡间的差距愈发扩大,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将城乡发展统筹起来,这同时也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突破,是确保城镇化能够得以顺利施行的必要策略。虽然当前的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中依然还存在有许多的现实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即为忽略了城乡间的关联性。 第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对于周边各项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急剧增强,极化效应凸显,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涓滴效应”并不显著。大量的城市将发展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对于基础设施与高新技术方面,而针对一些加工制造业却明显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城乡发展缺乏有效的互动性。第二,由政府出资直接对农村居民予以补贴无异于“授之以鱼”,仅能够解决眼前问题,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尽管目前国家所大力推行的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主动性,然而实际情况确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在农村的新兴产业建设方面往往较为主观,“盲目从众”的情况十分严重。第三,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小城镇,纯粹凭借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发展,难免会出现规划滞后的情况,其最终所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间的恶性竞争与资源浪费。 二、产业链构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一)打通城乡产业关联 将城乡间的产业打通其主要的作用价值即为以工业的现代化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促使传统农村经济长期滞后的局面能够得以改善,而产业链的构建将会在此过程当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由统筹城乡产业的角度而言,借助于工业来带动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较快提升的主要途径,然而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依然存在有大量的现实问题,例如,对于农产品的有效需求较低、输出渠道有限,农业生产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技术水平滞后等。而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则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价格被导向至市场,由此便可打破地方政府及大企业的垄断,进而引导农民生产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由此也便实现了城乡产业的关联。 (二)提升城乡就业水平 通过对产业链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产业迂回,使得各产业发展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同时再加上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必将会带动物流、金融、餐饮、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发展,而由此产业链所衍生出的服务业必将会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产业链构建,不仅能够促使城市当中的非核心产业由原产业当中被分离出来,并转向经济水平更低的地区来缩减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而被分离出的部分往往是劳动较为密集的产业,借助于同城市发展产业的关联性,可使之保持稳定的市场导向;此外对于经济水平较低地区来说,接受产业转移不但能够弥补自身所存在的技术、资金不足,还可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带来重大利好,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能够从本质上实现“授之以渔”的效果。 三、菏泽市牡丹区城市建设新思路 目前菏泽市牡丹区以建设畅通、宜居、幸福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展了提升城市形象、发展城市建设、落实民生工程,通过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平台,促使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自牡丹区开展“1446”工程以来,牢牢环绕着构建科学发展与邻边经济高地核心区为目标,以建设开发、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贸产品等四大部分为核心,重点着力于“四区六园”开发建设,不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拼搏进取,奋勇争先,使得整体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城市的综合开发是第二、三产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将会在加快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以及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价值。牡丹区位于菏泽市的中心城区,综合开发是其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牡丹区实行了“产城一体”式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城市发展,通过对城镇实施综合开发来推动产业发展。在城区当中积极开展了“三大片区”的建设工作,打造出了千亿级的万福河商贸物流区,搭建起了南部新城的发展架构;重点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行牡丹园片区建设、大学城片区建设等,实现了对北部新城的高效发展;积极推动对老城区的整体规划,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的融合起来,打造出了多个商业步行街、商住综合体以及金融中心等,实现了对老城区的转型与审计。而在乡镇发展方面则以“镇园合一”为原则,重点实施对工贸型、商贸型城镇以及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还存在有城乡发展缺乏密切的关联性等现实问题,对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产业链构建将会对统筹城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打通城乡产业关联、提升城乡就业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并提出了一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并给予相关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参考文献: [1] 黄小晶,骆浩文,黄丽芸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乡旅游产业链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 [2] 张妮妮,宋徽,蔡雪洁等.产业链视角下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 迟梦筠,龚勤林.构建区域产业链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5,(21).

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 的竞争优势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的竞争优势分析 更新日期: 2015年03月24日作者: 于宝池张海军【字体:小大】 摘要:我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混凝土总量约达80亿立方米, 全国水泥产量24.14亿吨,而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产能超过150亿吨。虽然产量规模居世界 第一,但就整个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来讲,依然处在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协调健康发 展的状态,尤其是骨料和混凝土,全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缺少强势的引领示范的大企业,受 运输距离限制,区域特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品质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 了我国的众多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我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混凝土总量约达80亿立方米,全国水泥产量24.14亿吨,而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产能超过150亿吨。虽然产量规模居世界第一,但就整个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来讲,依然处在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协调健康发展的状态,尤其是骨料和混凝土,全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缺少强势的引领示范的大企业,受运输距离限制,区域特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品质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众多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水泥、骨料、混凝土如何转型升级,赢得“新机遇”?其产品质量及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厘清及科学表达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当前形势下,水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重点论述水泥、骨料、混凝土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必然趋势,并对其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混凝土是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龙头 目前我们所说的混凝土,通常是指商品混凝土,既然称之为商品,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商品特性,其中包括了成本、品质以及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受区域性的制约,商混价格较为透明,而成本则是商混企业利润的核心,品质的优劣、稳定性以及服务意识是影响商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商品混凝土是与下游的建筑市场紧密结合的一种产品,建筑结构施工标准对该产品的品质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如何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品质,这就要充分了解它的生产流程、原材料。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其实是一种物理搅拌过程,它把骨料、水泥以及不同的外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进行添加搅拌。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又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这是由于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不稳定,导致原材料品质不稳定,众多不可控因素,对于商品混凝土的品质,产生了不确定影响。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 蒋国俊19蒋明新2 (1.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9四川成都61001532.西南财经大学9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9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G煤\电\冶产业链7的成功实践着手9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9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9界定了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框架9总结了推动产业链稳定运行的三种机制9即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O 关键词!经济竞争力9产业链9稳定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4#01-0036-03 Research on Theor y of Industr y Chai n and Its S t abilis i n g M echanis m JI ANG Guo-un19JI ANG M i n g-xi n2 (1.S ic huan I nUest m ent G rOu P CO m P an S9Chen g du61OO159China3 Z.SOut h w est UniUersit S O f Finance and e cOnO m ics9Chen g du61OO749China) Abstract2For t he p ur p ose of enhanci n g t he co m p etiti on abilit y of enter p rises9i ndustr y and re g i onal econo m y9starti n g W it h research on t he successf ul p ractices of G coal9el ectricit y9m etall ur gy i ndustr y chai n,b y S ichuan i nvest m ent g r ou p co m p an y9 based on t he t heori es of val ue chai n9i ndustr y cl uster9strate gy uni on9t his article st udi es t he t heor y of i ndustr y chai n and its stabilisi n g m echanis m9confi nes t he conce p t and basic t heor y f ra m e Wor k9concl udes t hree m echanis m s9t hat are co m p etiti ve p ri-ci n g m echanis m9benefit ad usti n g m echanis m and co mmunicati on and tr ust m echanis m9t o stabilise t he r unni n g of i ndustr y chai n. K e y Words2econo m y co m p etiti on abilit y3i ndustr y chai n3stabilizi n g m echanis m 一$一次成功的实践 工业9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组改造是一个难题9也是经济转型时期必须解决的崭新课题0三个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被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按照G煤\电\冶产业链,实施优势组合后9在短短的两年内便重获新生9取得了超常发展业绩0 四川嘉阳煤矿是三家企业中历史最长\亏损最早的一家080年代中期因优质煤资源枯竭而逐步陷入困境91996年亏损达3000多万元9企业靠政策性补贴度日01997年投资5亿元兴建的嘉阳电厂9初衷是为嘉阳煤矿的劣质煤找市场9但因遭遇当时电力相对过剩的局面9还在建设之中就已面临电力销路问题0而与此同时9电价过高却一直是峨眉铁合金厂发展的严重障碍9因为铁合金是高耗能产品9电耗占成本的50以上9生产成本过高9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91996年亏损2700万元91997年已走到G死亡,的边缘0 1998年6月9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整体兼并峨铁9同时将嘉阳电厂作为自备电厂直供峨铁9相应地消化嘉阳煤矿的劣质煤9G煤\电\冶,三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产业关联度极高9产能匹配9互为依存9优势互补9在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了G煤\电\冶产业链,(图1)0 嘉阳 煤矿 煤炭嘉阳 电厂 电力铁合 金厂 铁合金市场 销售 图1煤$电$冶产业链 三年来9作为产业链龙头的峨嵋铁合金厂9由于电价的降低和供电的稳定9铁合金产品在市场上有了较强的竞争力9市场份额不断扩大9年产量从1998年的4.2万t提高到1999年的8.3万t92000年突破15万t92001年达到18.66万t(超设计能力55.5)92001年实现产值82881万元9出口创汇从1998年的1400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273万美元9产品50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英国\巴西\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名列全国6大铁合金企业前茅0嘉阳电厂9由于直供峨铁91999年投产当年就发电3.2亿k w h92000\2001年都达到7.5亿k w h h以上9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达到7500h以上的全国先进水平9电厂除按期还本付息外还有盈余9而同期四川电网发电上网利用小时数平均不到3000h0产业链中的嘉阳煤矿9由于有了嘉阳电厂稳定的煤炭市场9产煤量从1998年的20万t翻番到1999年的40多万t92000\2001年都达到60万t以上9企 63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卷第1期 J OURNAL OF CHONGO I NG UN I VERS I TY(Soci al S ci ences Editi on)Vol.10No.12004 $收稿日期!2003-02-25 作者简介!蒋国俊(1964-)9男9重庆合川人9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9教授级高工9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