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五四运动以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属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从革命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第四,从革命的前途看,不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这些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批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仅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被中国无产阶级所代替。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后组建的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更主要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此说五四后的中国革命称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

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按其性质来说,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战线上说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它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

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革命相区别,那是旧民主主义的革命,那种革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相区别,那种社会主义的国家的革命已经在苏联兴盛起来,并且还要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无疑将成为一切工业先进国家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统治形式;但是那种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一种,是旧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今天,在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没有民主气息,已经转变或即将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血腥的军事专政了。某些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可以附在这一类。

第二种,除苏联外,正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中酝酿着。将来要成为一定时期中的世界统治形式。

第三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所采取的过渡的国家形式。各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然会有某些不同特点,但这是大同中的小异。只要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革命,其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基本上必然相同,即几个反对帝国主义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但可惜,抗战许久了,除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外,大部分地区关于国家民主化的工作基本上还未着手,日本帝国主义就利用这个最根本的弱点,大踏步地打了进来;再不变计,民族的命运是非常危险的。

就经济而言旧民Z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在资产阶级消沉、退缩之下,无产阶级革命阵营崛起进行新民Z主义革命,但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的主子,与现在的一样)、封建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和官僚家族企业,与现在的一样)三大问题。社会主义革

命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平民私人企业,与现在的一样)、小生产问题。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属于资产阶级的社会性质。

因此说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又具有资产阶级社会的性质。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doc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心得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下创建的,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与实践的突破与发展对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启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通过不断坚持学习、研究、认识、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实际难题,这对对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具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该理论也可以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指导纠偏,对于个人的发展有一定启迪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因脱离实际、忽视客观规律而阻滞中国革命与社会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告诉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而行、随波逐流,探索适合个人发展的道路。在建国后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忽视一些客观实际,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了嬗变,

并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使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实现毛泽东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伟人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自大,时刻自省,注意进行自我评判,要时刻提醒自己实事求是、少走弯路。 诚然,新民主主义理革命论的形成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而我们对于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探索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应该不屈不挠、怀抱希望,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看看先辈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多少次道路陷入死胡同,但最后他们依然挺了过来,才有了我们今天对于在六十多年前生活的人们来说可望不可即的好日子 同时,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这启示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大胆创新,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打破固有的保守观念,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我们要灵活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促使共产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其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再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2时)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

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 3.根据地建设 二、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 3.红军长征 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 有首歌不知大家听过没有,歌词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史实?为什么叫"第四军"?这首歌就是在在敌我双方激烈的拉锯状态之下,红四军的生活在各个方面还是极其菲薄的面对严峻的现实,广大指战员始终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去渡过战争难关的这种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中共创立的第一只正规军队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后出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在经历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工农武装起义的惨烈失败后,才选择了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由此导入新 【讲述内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节食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发展道路。从革命实际出发,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劳动人民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基本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胜利。 其次,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政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并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纲领、方针、政策;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领导人民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勇于坚持真理并修正错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这样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再次,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这支军队,必须有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 第四,必须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强大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势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同盟者执行又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持发展进步势力,孤立右翼势力,不断地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虽历尽千辛万苦,却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第五,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无产阶级革命从来都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尽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国际援助。但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决不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任何别国身上。无产阶级只有依靠对本国情况的深刻了解,制定正确的政策,紧紧地依靠本国人民,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他们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正式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目标】 1.会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精彩讲述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板书课题) 【新授内容】 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 ①5月:北京学生 ②6月:上海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讨论: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 指导学生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 指导学生准备讨论发言的思维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思维方法,思考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是联系、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和共性思路。二者的共性思路——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二是将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与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发言讨论】 【评价总结学生课堂讨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共性思路 第一,共同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二,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利益至上。 第三,共同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共同的创立因素——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共同的理论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六,共同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从二者的共性思路来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和长远启发意义 例如: (1)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对于今天和今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具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推介红色旅游城市、智慧大比拼环节等教学过程,逐步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厘清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八十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国民大革命失败。 4.“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5.“红军的长征”。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知识网络构建】 一、五四风雷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一、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动的必要形式”。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伪地位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等将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经济纲领 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调动革命主力军──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首要问题。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由于它与国家政权、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基础。它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压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至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反封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 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 2.五四运动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2010东莞中考题)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警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C.上海D.广州 4.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是指()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举国同庆。如果你想要考察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广州 7.“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秋收起义 8.(2010东莞中考题)下列图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B.C.D. 9.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 A.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B.制定革命纲领 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11.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12.2008年5月,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团访问大陆,在谈判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合作期间领导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4.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15.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16.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这是因为我党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在这天诞生于() A.南昌起义中 B.秋收起义中C.广州起义中 D.井冈山会师 17.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 ①朱德②贺龙③周恩来④邓小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最早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人物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19.井冈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A、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 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 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 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毛概论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张杨 学号:12013248241 班级:电气3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其内容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有具体国情决定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革命,也不同于苏联革命道路,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课时: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 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 政府的建立; ③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井冈山根据地等 难点:①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②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9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1919.5—1924.1) 一、“五四运动”:(1919.5.4—1915.6.5)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二)过程 1、第一阶段:1919.5.4—6月初北京青年学生。 爆发:1919.5.4 北京大学等3000多学生天安门示威游行。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翻地反封建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 东”、“拒绝和约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应了反帝反封要求,为近代中国最完整的口号;只有 “拒绝和约签字”实现)。 2、第二个阶段:1919.6月初起上海工人阶级(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六三”前后的变化: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为五四运动的转折点中心:北京上海主力: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出现了“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三)结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拒绝在《凡尔赛合约》 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直接目的达到。) (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表现在) 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基本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鸦片战争)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革命战争的实践&军事战略理论;党领导新民主民义革命历程&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含解析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肇庆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江西九江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C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所以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工人阶级,C项正确。 4.(2017·福建厦门期末)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