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冷剂

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冷剂
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冷剂

《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文、全)

制冷剂定义

韦氏词典把制冷剂定义成“在制冷循环中使用的或像冰用于直接冷却的一种物质”。HVAC

工业的业外人士可能会把制冷剂描述成空调器中使用的某种流体。HVAC工业的许多业内人

士将马上想到CFC族物质(氯氟碳)。以上这些定义都是对的,但制冷剂比那些物质更广泛。水是制冷剂,在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二氧化碳(CO2)和氨(NH3)作为“天然”制冷剂而为人所知。易燃物质如丙烷和异丁烷也被作为制冷剂使用。

制冷剂的命名

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或字母表示制冷剂,根据制冷剂分子组成按一定规则编写

无机化合物

简写符号规定为R7( )( ) 括号中填入的数字是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例如:氨的相对分子量为17,其编号为R717,二氧化碳和水的编号分别为R744和R718。氟里昂和烷烃类 CmH(2m+2)

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 数值为零时省去写,同分异构体则在其最后加小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别正丁烷和异丁烷例外,用R600和R600a(或R601)表示例如: CF2Cl2的代号

为R12, CHF2Cl 的代号为R22,C2F4Br2 的代号为R114B2,CH3CHF2的代号为R152 a

非共沸混合工质

简写符号为R4( )( )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工质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若构成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纯物质种类相同,但成分含量不同,则分别在最后加上大写英文字母以示区别

共沸混合工质

简写符号为R5( )(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工质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

简写符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C”开头,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其后的数字排写规则与氟里昂及烷烃类符号表示中的数字排写规则相同。

制冷剂符号举例

化合物名称分子式m、n、

x、z值

一氟三氯甲烷CFCl3m=1n=0x

=1

R11

二氟二氯甲烷CF2Cl2m=1n=0x

=2

R12

二氟一氯甲CHF2Cl m=1n=1x

=2

R22

常用的制冷剂

目前常用的制冷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无机物:水(R-718)、二氧化碳 (CO2) (R-744)和氨(NH3) (R-717) 是几种天然制冷剂的例子。

许多天然制冷剂用于早期开发的制冷系统中,今天只有水(吸收式制冷机)和氨两种仍被广泛

使用。

氯氟碳族 (CFC族)、氢氯氟碳族 (HCFC族)、氢氟碳族(HFC族),大部分现代使用的制冷剂(CFC族、HCFC族和HFC族)从氟碳族物质衍生而来。

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化合物组成。利用有限的几种制冷剂混合并通过仔细配比,可能得到新的制冷剂。新的制冷剂也需能够使用原有技术(如R-407C),或通过优化产生新技术(如R-410A用于涡旋压缩机)。

共沸制冷剂:共沸制冷剂是由两种或多种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在给定压力下有均匀的气相和液相组份。更简单地说,制冷剂混合物在制冷循环过程中就象单组份制冷剂而不会发生分馏。共沸制冷剂无温度滑差。如R-500和R-502, ASHRAE标准34规定共沸制冷剂从 500

开始编号。

非共沸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是蒸发时体积组分和饱和温度会发生变化 (即温度滑差)的混合物。简而言之,它们将分馏。ASHRAE标准34规定沸共沸制冷剂从 400开始编号。例如R-407C和 R-410A。该两种制冷剂被认为是R-22的优先替代物

烃类物质:烃类物质只含碳和氢。烃类制冷剂例如R-290 (丙烷)和R-600a (异丁烷)。术语“烃”常被误指为任何可燃制冷剂。烃类物质用作制冷剂,易燃但性能好。它们能引起心脏反应但作用很快消失,故总体毒性比较低。因为与对流层臭氧产生有关烃类物质也被用作烟雾剂

蒙特利尔议定书

背景

1980年代中期,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地球上保护生命的臭氧层正在变薄,而且是因为人造化学制品和臭氧起反应的结果。198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举行维也纳会议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框架协议。1987年关于臭氧层消耗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UNEP 1987)获得通过。这是一个里程碑,大多数国家坐到了一起,来识别一个问题并一致同意要找到解决办法。

淘汰时限

几年来最初的议定书已经修正过几次,修正包括增加淘汰物质、改变淘汰时限等。并且议定书的附件1 (适用于发达国家)和附件2 (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区分了不同的淘汰时限。下面两个段落是关于最初要求和几年来所作更改的一个总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每年都要开会讨论进一步的更改,未来议定书仍然可能继续更改。

协议附件1:发达国家的淘汰时限

时间详情

1987 蒙特利尔议定书: 到2000年要求CFC 减产50%。其他化合物也要受控。

1990 伦敦修正案:到2000年要求CFC 100%的停产。

1992哥本哈根修正案:CFC提前到1996年完全停产。设定以1996年HCFC的消费量作为限量并在随后几年不可逆转地淘汰:

2004年-限量的65%

2010年-限量的35%

2015年-限量的10%

2020年-限量的0.5%

按照HCFC臭氧消耗潜值(ODP)的加权消费量加上以1989年为基准的CFC加权ODP消费量的3.1% 来设定限量。

1995 HCFC限量的CFC部分由3.1%减少到2.8%。

1997 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 HCFC从2020年到2030年的家的贸易问题。

协议附件2:发展中国家的淘汰时限

时间详情

1999年6月 CFC的消费量限制在1995年到1997年三年的平均水平,到2010年停止消费。2016年在2015年冻结HCFC的消费量,到2040年停止消费。

R123的替代

ASHRAE标准34将R-123归入B1 类制冷剂 (毒性较高不可燃)。它是CFC-11的 HCFC 替代物,即将被淘汰。在美国, R-123 已经被限产,并将在2020年产量减少到0.5%,在2020年到2030年之间只准用于维修。 R-123特别适合于负压离心式制冷机。

R-123没有清楚的替代物。本来R-601 (N-戊烷)或 R-601a (异戊烷)可能用于代替,但这两

种物质非常易燃,在离心机中的充注量很大而极可能发生爆炸,而且,运行时的负压将漏入

空气,极易在机组中聚集爆炸混和物,要替代R-123似乎不可能。

两种最接近的HFC物质是R245ca和 R-245fa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原子种数一样但排列不同)。起先人们集中于R-245ca的研究,但后来发现它易燃。而R-245fa 是一种B1类制冷剂(毒性较高不可燃),其工作压力比R-123要高些。R-123不需作为压力容器设计(常压容器),但R-245fa的冷凝器将是压力容器 (见图29)。R-245fa不能置换原有R-123制冷机,除非原制冷机符合压力容器规范。

低压制冷剂的蒸发压力

对制冷剂制造商而言,用于负压离心机的R-123是一个小市场。幸运的是,R-123可从制造其他更常用制冷剂的副产品中得到。而R-245fa是一种更加昂贵的制冷剂,从现实的角度讲,R-245fa需要扩展其应用范围(如发泡),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预测:R-123将用于负压离心制冷机,直到被蒙特利尔议定书淘汰。由于R-123的效率高,ODP和GWP值很低,大气存活时间短,一些人们如特灵公司正在积极争取将R-123从淘汰

清单中拿掉。但由于可以有替代技术,又需要大部分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员投票同意,看起来

比较困难

R123的安全性和毒性的分类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

氨(R717)的特性 氨(R717、NH3)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ts为-33.4℃,使用范围是+5℃到-70℃,当冷却水温度高达30℃时,冷凝器中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1.5MPa。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tkr=132℃)。氨是汽化潜热大,在大气压力下为1164KJ/Kg,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大,氨压缩机之尺寸可以较小。 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作用,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将腐蚀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故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 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爆炸。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 氟哩昂的特性 氟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在此不做说明。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 R134a来代替。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

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利尔议定书 撰写时间: 2008-08-06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维也纳公约》签署2个月后,英国南极探险队队长J.Farman宣布,自从1977年开始观察南极上空以来,每年都在9~11月发现有“臭氧空洞”。这个发现引起举世震惊。1985年9月,为制定实质性控制措施的议定书,UNEP组织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同年10月,决定成立保护臭氧层工作组,从事制定议定书的工作。 1987年9月,由UNEP组织的“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36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9月16日,24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中国政府认为这个《议定书》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排放CFCs造成臭氧层耗减的主要责任者,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要求不公平,所以当时没有签定这个议定书。 由于保护臭氧层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议定书》制定时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在1989年5月赫尔辛基缔约方第1次会议之后,开始了《议定书》的修正工作。 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缔约方第2次会议通过了《议定书》修正案。由于修正案基本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纷纷表示将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中国代表团在会上也表示将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加入修正后的《议定书》。 1991年6月14日,中国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团将加入修正后《议定书》的文件交给联合国秘书长。在缔约方第3次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宣布了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修正后《议定书》的决定。 一、《议定书》的内容 《议定书》在前言中指出,有关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对臭氧层破坏产生直接的作用,因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预防审慎原则,国际社会应采取行动淘汰这些物质,加强研究和开发替代品。这里特别指出,有关控制措施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特别是其资金和技术需求。前言中同时也强调任何措施应基于科学和研究结果,并考虑有关经济和技术因素。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了受控物质的种类 受控物质以附件A的形式表示,有两类共8种。第一类为5种CFCs;第二类为3种哈龙。 2.规定了控制限额的基准 受控的内容包括受控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其中消费量是按生产量加进口量并减去出口量计算的。《议定书》规定了生产量和消费量的起始控制限额的基准:发达国家生产量与消费量的起始控制限额都以1986年的实际发生数为基准;发展中国家(1986年人均消费量小于0. 3kg的国家,即所谓的第五条第一款国家)都以1995~1997

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烃含量都作出限制,如油漆溶剂油中芳香烃的含量要求在15%以下。

各种溶剂的沸点表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与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就是多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就是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她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HFC制冷剂的特性

HFC制冷剂的特性 目前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HFC系列制冷剂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和以往的CFC、HCFC一样,具有难燃、稳定、低毒等特性,并且其能源效率特性良好。 替代制冷剂 (1)CFC-12替代制冷剂:HFC-134a HFC-134a 的制冷特性及安全性与CFC-12极其相似,所以很早就被作为汽车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制冷剂广泛利用。 HFC-134a还作为HCFC的替代制冷剂、聚乙烯等的发泡剂、注重不燃特性的空气溶胶用喷射剂等被广泛运用。 ■特征 ·是物性值最接近FC-12的HFC。 ·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以及防腐性、低毒性。 ·与CFC-12相比,水分溶解度大。 ·和与CFC-12共同采用的环烷系列矿物油的相互溶解性能不佳。 (和聚烯二醇油以及酯油等的相互溶解性能良好) <理论制冷周期特性> 蒸发压力(kPa)凝结压力 (kPa) 排出压力 (℃) COP 制冷能力 (kJ/m3) HFC-134a16577039 4.91300 CFC-1218274438 4.91340蒸发温度/凝结温度=-15℃/30℃过热温度/过冷却温度=0℃/5℃蒸发压力 (2)HCFC-22替代制冷剂:R-407C、R-410A 哥本哈根会议开始对HCFC-22实行新的限制,而目前HCFC-22难以被单一的制冷剂取代,所以世界各国都是采用混合有2~3种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取而代之。 AREP/JAREP(注)对R-407C和R-410A有详细评价,此两种制冷剂已开始运用于小型空调、住宅空调等。 (注)AREP:美国空调冷冻工业会的替代制冷剂评价计划 JAREP:(社)日本冷冻冷冻工业会的替代制冷剂评价计划 1.R-407C的特征 ·混合有HFC-32、125、134a三种物质的混合制冷剂(非共沸)

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原议定书于1987年9月16日订于蒙特利尔,经1990年6月27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的缔约国第二次会议调整和修正,并经1991年6月19日至21日在内罗毕召开的缔约国第三次会议进一步修正。 本经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1年6月13日交存加入书。本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对我生效。) 本议定书各缔约国, 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国, 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顾及到技术和经济考虑, 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清除此种排放, 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考虑到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期,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世界处理科学断定的臭氧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 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 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让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兹议定条款如下: 第一条定义 为本议定书的目的: 1,“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缔约国”,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是指本议定书的缔约国。 3.“秘书处”是指公约秘书处。 4.“控制物质”是指本议定书附件A或附件B所载单独存在的或存在于混合物之内的物质;除非特别在有关附件中指明,[它]应包括任何这类物质的异构体,但不包括制成品内所含任何[此种]控制物质或混合物,而包括运输或储存该物质的容器中的此种物质或混合物。① 5.“生产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减去待由各缔约国核准的技术所销毁的数量再减去完全用作其他化学品制造原料的数量之后所得的数量。再循环和再使用的数量不算作”生产量”。② 6.“消费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加上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之后所得的数量。③ 7.生产、进口、出口及消费的“计算数量”是指依照第3条确定的数量。 8.“工业合理化”是指为了达成经济效益或应付由于工厂关闭而预期的供应短缺而由一个缔约国将其生产的计算数量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缔约国。④ 9.“过渡性物质”是指本议定书附件C所载单独存在的或存在于混合物之内的物质;除非可能在附件C内特别指明,应包括任何这类物质的异构体,但不包括制成品内所含任何过渡性物质或混台物,而包括运输或储存该物质的容器中的此种物质或混合物。⑤ ───────────────────────────────

新型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及其特性研究

文章编号:1671-6612(2009)02-029-03 新型制冷剂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及其特性研究 陈锦华 敖永安 沈 琳 王聪民 高兴全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 辽宁 110168) 【摘 要】 提出了新型制冷剂R407C 、R410A 及R227热力性质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对其特性分析比较。借 鉴Cleland 制冷剂热力性质简化计算公式,拟合出热力性质快速计算方程的系数,并从运行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角度来研究新型制冷剂的特性。结果在制冷空调的常用温度范围内,检验拟合系数的计算精度与Cleland 给出的其他制冷剂拟合精度相仿,在某些性能上新型制冷剂要优于被替代物。此快速计算方法可应用于装置的仿真和优化计算及装置或过程的实时控制。R407C 、R410A 能很好作为R22的替代物,R227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冷剂,很有可能作为混合物的一种阻燃组份用于HCFC 的混合替代物中,或作为热泵中CFC 的纯质替代物使用。 【关键词】 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特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TQ025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Several New Refrigerant Chen Jinhua Ao Yong’an Shen Lin Wang Congmin Gao Xingquan (Institute of Urban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 ,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 Liaoning, 110168) 【Abstract 】 Through comparing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ew refrigerant of R407C, R410A and R227,propose an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refrigerant of Cleland,draw the coefficient of quick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efrigerant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operating efficiency, economy and security.result in the commonly used temperature range of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fitting coefficient is similar to fitting precision of other refrigerants which Cleland gives. In some performance,the new refrigerant is superior to the alternatives.conclusion This quick calculation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device and the device or process real-time control. R407C, R410A can replace R22 very well, R227 is a promising refrigerant,it is possiblily used in the mixed HCFC alternatives as one flame-retardant component of the mixture,or as pure alternative of the CFC in the heat pump. 【Keywords 】 refrigerant ;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 calculation ; characteristics study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J03B01) 作者简介:陈锦华(198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节能研究。 收稿日期:2008-11-06 0 引言 制冷工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数据是制冷系统流动、传热计算的基础。传统的查图表方法因效率低且精度不够,不满足系统仿真、优化计算及实时控制的要求,而被具有较高精度的简单快速计算公式所取代。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繁简不一的理论公式和经验方程。考虑到在装置的仿真和优化计算时,对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的速度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及在装置或过程的实时控制时,不可能在控制模块中附加很复杂的计算程序,因此笔者提出了简化快速计算方法。 第23卷第2期 2009年4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V ol.23 No.2 Apr. 2009.29~31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协定书(1990,1992,1997,1999年修订)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序言 本议定书各缔约方, 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方, 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 并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 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来彻底清除此种排放, 承认必须为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而作出特别规定。 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 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展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兹议定条款如下: 第1条:定义 为本议定书的目的: 1. “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 “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是指本议定书的缔约方。 3. “秘书处”是指公约秘书处。 4.“控制物质”是指本议定书附件A清单内所列的一项物质,不论它是单独存在或是存在于一项混合

物之中。但它不包括存在于一个用来运输或贮存清单内所列物质的容器以外的一项制成品之内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5. “生产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减去用各缔约方核准的技术所销毁的数量之后的数量。 6. “消费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加上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之后所得的数量。 7. 生产、进口、出口及消费的“计算数量”是指依照第3条确定的数量。 8. “工业合理化”是指为了达成经济效益或应付由于工厂关闭预期出现的供应短缺而由一个缔约方将其生产的计算数量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缔约方。 第2条:控制措施 1.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在本议定书生效后第七个月第一天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在这个时期结束时,生产一种或数种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过这种数量可容许超过1986年数量至多百分之十。容许此种增加,只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方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方之间的工业合理化的目的。 2.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在本议定书生效后第三十七个月第一天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二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生产一种或数种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每一缔约方应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过这种数量可容许超过1986年数量至多百分之十。容许此种增加,只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方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方之间的工业合理化的目的。执行这些措施的体制将由缔约方在第一次科学审查之后举行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上决定。 3.每一缔约方应确保,从1993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30日期间,及其后12个月内,其附件A 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八十。生产一种或数种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每一缔约方应从该同一日起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八十。可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方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方之间的工业合理化的目的,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比它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多至百分之十。 4.每一缔约方应确保,从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期间,及其后12个月内,其附件A 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五十。生产一种或数种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每一缔约方应从该同一日起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八十。可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方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方之间的工业合理化的目的,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比它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多至百分之十五。本款应予实施,除非在一次会议上经出席并参加投票且至少占缔约方这些物质消费的总共计算数量的三分

各种溶剂的沸点表

液氨 -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_1999

《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 1999年12月3日通过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北京修正案主要内容是: 1.要求缔约方在修正案生效以后1年内,向公约秘书处报告其甲基溴装运前和检疫使用的数据。 2.将一溴一氯甲烷(bromochloromethane)列为受控物质,决定于2002年完全淘汰。 3.关于氟氯烃(HCFCs),决定第二条国家于2004年将其HCFC生产冻结在其1989年生产和消费的平均水平上,并在其后可以生产不超过其陈结水平的15%来满足共国内基本需求:决定第五条国家于2016年将其HCFC生产冻结在其2015年生产和消费平均水平上,并在其后可以生产不超过其陈纪水平的15%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而且决定,自2004年起禁止缔约方同非缔约方的HCFC贸易。 4。决定第二条国家在2010年不再生产氟氯化碳(CFC)、哈龙以及在2015年以后不再生产甲基溴等受控物质来满足第12条国家的国内基本需求。 5.决定如果有二十个以上国家批准该修正案,该修正案将于2001年1月起开始生效。并决定如果缔约方批准《北京修正案》,必须批准《伦敦修止案》、《哥本哈根修正案》和《蒙特利尔修正案》。 大会一致通过《北京宣言》,本次通过的《北京宣言》主要内容如下。 1.我们高兴地注意到自《赫尔辛基宣言》发表十年以来,《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行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按照第二条行事的缔约方已大部分于1996年1月1日起停止了氟氯化碳的生产和消费;按照第五条行事的缔约方已承诺自1999年7月1日起将氟氯化碳的生产和消费冻结在1995年至1997年3年平均水平上;2.我们还高兴地注意到其他受控物质的削减和淘汰也正在按照业已商定的受控时间表开展,而在有些方面进展更加迅速,我们对在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上,业已商定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 3.在此我们高度赞赏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专家及有关团体为这种进展所做的贡献; 4.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科学家告诉我们,臭氧空洞已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而臭氧层的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 5.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各缔约方面临着新的挑战,在1999年7月1日以后进入了臭氧层消耗物质实质性削减阶段,因此,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十条第一段内容下,我们必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延续和开展,包括继续努力,保证向低消耗国家提供资助,以使得各国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带来的益处; 6.因此我们呼吁各缔约方表现出更强的政治意愿,采取更有效的行动,认真履行《公约》和《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并敦促还没有缔结、批准和加入《公约》、《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国家缔结、批准和加入这些文书; 7.我们也呼吁有关缔约方采取一切适当措施解决受控物质的非法贸易问题,以捍卫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8.我们呼吁非第五条缔约方按照《议定书》的规定,继续保持足够的资金并推动与环境有益的技术的迅速转让,帮助第五条缔约方履行其义务:同时也呼吁第五条缔约方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以保证非第五条缔约方提供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9.我们还呼吁国际社会给臭氧层保护和全球大气保护问题以更大的关注,以促进各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附件A 控制物质 类别物质消耗臭氧潜能值 第一类 CFCl3 (CFC-11)1.0 CF2Cl2 (CFC-12) 1.0 C2F3Cl3 (CFC-113) 0.8 C2F4Cl2 (CFC-114) 1.0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48901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干燥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

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一些溶剂因为种种原因总是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如果对溶剂的使用目的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直接使用。可是在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时,必须将杂质除去。虽然除去全部杂质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应该将杂质减少到对使用目的没有妨碍的限度。除去杂质的操作称为溶剂的精制,故溶剂的精制几乎都要进行脱水,其次再除去其他的杂质。 1.溶剂的脱水干燥: 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其次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水的存

常见有机溶剂地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 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 、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性 戊烷36.1 与乙醇、***** 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 、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 性 甲醇64.5 与水、***** 、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 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 、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 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 、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 性 乙醇78.3 与水、***** 、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 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 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 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 、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 、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 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 、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 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 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 、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 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 性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

说明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 1987 HCFC 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的要求 在大气压力下, 要求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 对于大型活塞式压缩机来说,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些、冷凝温度要低些。临界温度的高低确定了制冷剂在

凝固温度是制冷剂使用范围的下限,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的适用范围愈大。 物理化学的要求 制冷剂的粘度应尽可能小,以减少管道流动阻力、提换热设备的传热强度。制冷剂的导热系数应当高,以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减少传热面积。 制冷剂与油的互溶性质:制冷剂溶解于润滑油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如 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 应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使用中不分解,不变质。同时制冷剂本

安全性的要求 由于制冷剂在运行中可能泄漏,故要求工质对人身健康无损害、无毒性、无刺激作用。 制冷剂的分类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是氨、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 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饱和碳氢化合物: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环状有机化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是乙烯( 共沸混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制冷剂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高温、中温及低温制冷剂:是按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和常温下冷凝压力来分

氨( 氨(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 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作用,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将腐蚀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 氟哩昂的特性 氟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组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

中国政府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中国政府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 尔议定书》 环境工程李德庸 一、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的背景 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色的气体。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的平流层,虽然稀薄,却是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重要屏障。 1928年,以托马斯·米基利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氯氟烃(CFCs),并用作冰箱的制冷剂。由于该产品具有低毒、稳定的特性,很快它就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到197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CFCs如果挥发到大气中,将会上升到平流层中,并对臭氧层有巨大的伤害。据统计,在CFCs受到管制之前,全世界每年都要排放100万吨以上的CFCs,而停留在大气中的CFCs 总重量则达到2000万吨,据估计,一个氯原子能破坏十万个臭氧分子(假设排放的全部是三氯一氟甲烷CCl F,2000万吨的CFCs能破坏8.9亿吨的臭氧分子)。 3 1982年,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1985年,雨云七号卫星证实了上述发现。 图一(深色为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在1985年通过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抵制,这份公约只是一个框架式的原则性公约,没有提出约束性措施。随着臭氧层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国际社会于1985制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二、中国政府加入《议定书》的过程

1989年5月,在《议定书》缔约方第一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就提出针对两方面的议案: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ODS淘汰时间表上必须有所区别; 二、发展中国家的淘汰工作必须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巨大的阻力,加上协定制定仓促,这些合理的要求没有体现到公约里面,议定书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1、议定书是一个政治压力且过时的产物,议定书制定之后不久,科学界就发现,协定里面规定的措施力度远远不够。2、议定书回避了破坏臭氧层的责任问题,没有体现“多排放,多削减”的原则。3、议定书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明显不公平,参与谈判的发展中国家少,发达国家完全忽略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由于1989年《议定书》存在种种不足,它受到国际的广泛批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表示如果不对议定书做出修改,就不可能加入该协定书。 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呼吁下,《议定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伦敦修正案》,对1989年《议定书》做了重大有益修正。鉴于2修正后的《议定书》公正合理,1991年6月,中国证实加入《议定书》,1992年8月,该修正案对中国正式生效。 三、中国政府履行《议定书》情况 按《议定书》伦敦修正案的规定,中国生产和消费其中4类10种受控ODS, 口的;ODS生产量约为65,000吨。 可以看出,中国对ODS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1992年中国加入《议定书》后,制订了相应的国家履约计划和行动方案,减少ODS排放的问题在中国的环境保护议程上从无到有。 具体的措施和变化有如下几点: 1、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6年合作确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提出了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和监督制度。 2、中国针对国内的相关行业颁布了保护臭氧层的行为规范,并且对原 有的环境法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议定书》伦敦修正案的精神和内容。 3、中国在国家层面设置了履约的管理机构,而地方环境保护局和行业 组织的职责也相应增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