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 光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光源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光来自于光源。

(2)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 了解光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法:(1) 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 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能绝对化地理解科学规律。

(2)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光源光的传播》一节是学生学习光学内容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光的传播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对光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用,它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重要基础,是一节集物理概念、现象、规律于一体的课。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激发出学生学习光学的的兴趣和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探究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教具准备:学生提前搜集身边常见的光源物品或视频资料;教师提前两天准备好密度不均匀的糖水待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饮料瓶、檀香、烧杯、水、牛奶、玻璃砖、带小孔的纸板、蜡烛、火柴、多媒体、激光笔、鱼缸、密度不均匀的糖水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

1.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构建一种对话、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化,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

2.翻转课堂理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并在实践中研究,以丰富教学形态和课堂范式,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

3.三步递升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模式。通过学习、探究、提升“三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步【超前自学】翻转课堂

1、小游戏引入:手影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一:老师旁白,学生表演。引导学生做手影游戏并在学生兴致高时突然断电;)2、提问: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物理问题吗?

刚才大家看到了要形成影必须有光,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课前让大家去搜集身边常见的能发光的物体,你们都完成了吗?

3、学生分享预习成果。

(学生活动二:展示蜡烛、火柴、手电筒、点灯、电视等物品,水母、萤火虫视频)

教师活动: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比如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能发光。

预设问题:有学生提出“星星”“月亮”是光源,教师加以引导,告诉他们月亮不靠的是反射太阳光。星星不都能发光,只有“恒星”、“流星”能发光,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发光。

进而总结出光源的定义:只有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

4、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光源分下类呢?

教师总结,并进行情感教育:同学们,我们人类经历了原始的太阳照明、钻木取火等,后来又制造和使用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LED的漫长历史过程,人类走向了文明,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也能够开动你的智慧,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翻转课堂方式,由教师教变成学生自己主动事先去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搜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够通过充分的准备将实际直观的物品及视频带到课堂上来。

第二步【合作探究】

【新课引入】

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光源,你看到他们发出的光长得什么样子吗?它又是怎么传入我们的眼睛的呢?(学生猜测:直线?曲线?)

【学习目标呈现】:1.掌握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2.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新课教学】

学生合作探究一:

一、光的传播

探究之前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得到光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

1、实验目的:探究光在这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2、实验器材:

3、温馨提示:实验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激光笔照射眼睛!

(学生展示实验现象)

4、得出实验结论: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深入发散思考:你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不符合此结论的现象?(观察第五、六小组的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6、教师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综合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提问:太阳是最常见的光源,你看见太阳光长什么样子了吗?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那么既然不好描述,那我们就动动手,看谁画的太阳漂亮!(学生上台画太阳)教师引导太阳光由一片光抽象到几束光再简化到几条光,从而得出物理学中描述光的方法:光线、光束。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只是人们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而画的带箭头的直线,它是表示光的一种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种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使用的方法叫模型法。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通过刚才的研究,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手影是怎样形成的?(和课前引入的手影游戏前后呼应,过渡自然。)

2、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哪位同学给大家列举几个。

学生思考讨论并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其它例子(如射击三点一线、激光准直、站队看齐等等)

学生活动:学生边举例边演示,例如:让一纵队学生起立,向最后一名学生提问:你怎样判断你和前面的同学对齐了呢?两眼盯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如果看不见前面一位同学前面的同学就表示对齐的

情感教育: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去观察和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界中大的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并演示日食月食多媒体动画。3、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二:其实我国古代对光沿直线传播早有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墨经》中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第三步【能力提升】

【归纳小结】

同学们思考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果时间充裕,让学生一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知识点,这样可以使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清晰可见,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反馈提升】

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意在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外作业】

参照教材59页发展空间:自制针孔照相机

(本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