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争论》对西方国家军事行动的影响

浅析《战争论》对西方国家军事行动的影响
浅析《战争论》对西方国家军事行动的影响

浅析《战争论》对西方国家军事行动的影响

学员四旅五营慕佩洲

《战争论》为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由于其极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方军事理论的基础,被誉为近代西方军事界的“圣经”,备受推崇。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战争形态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书中对具体战争方式的论述价值或许有所下降,但其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西方军事界,并已经渗透进西方军队的骨髓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军队群雄共舞、频频举剑、收获颇丰,先是以“反恐”为名兵临阿富汗入主中亚,接着以“存在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横卷伊拉克敲打中东,再是以“确保自由航行”挑拨东盟搅动南海,其心昭然。对这些举动,有的思索“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有的认为其“疲于应付、到处奔波”;有的觉得其“莽撞好斗,自找麻烦”。而笔者认为,不妨看看《战争论》,或许可见端倪。

一、身处和平安逸的环境,他们为何在全世界接连“玩火”,“眼里容不下沙子”,到处折腾?

“在当今社会,要培养一个民族的大胆精神,那就只有通过战争,而且必须是依靠胆量而进行的战争,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民族克服懦弱和贪图安逸的不良倾向,从而长盛不衰。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想在国际舞台上自强自立,就必须使它的民族性与战争性不断地相互促

进。”【1】

翻开世界地图,纵观几场西方国家主导的战争,大都是挑选距离自家门口的千里之外,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势,而无还手之力。因为如此“长袖善舞”,才不会致于“引火烧身”。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安全需要,都是其立足于现实的考量,而更深层次的因素在于,对武力的崇拜与坚信已成为其价值观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军队的建立和维持只是手段,军队的使用才是目的,战争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而不是负担。

以美军为例,在其每每提出新的作战理念和战争思想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战争实践中。在海湾战争中,开创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模式;在科索战争中,主推的是远程打击、精确制导,其成效之明显甚至让人产生陆军已经过时的错觉;而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却又大力投放整建制的陆上力量,重现陆军的独特地位;前不久在利比亚上空的牛刀小试,则是初步检验了“空海一体战”这一新理论。其不断变化的作战样式实质上反映了其对战争模式的多样化探索,看似折腾耗费精力,实为积累全面优势。

透过近几场战争,我们隐约可以发现,在西方军队从“动嘴”到“动手”的漫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相似的轮廓:寻找对象--舆论攻击--国际制裁--战争发动--扶植代理--抽身回撤--寻找对象。随着西方军队相继公布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场上的撤军时间,也预示着下一场战争的日益临近。

二、面对势单力薄的对手,他们为何青睐于军事联盟,奉行“团

结就是力量”,乐此不疲?

“现在我们还要提出一种不必打败敌人就能增大获胜可能性的特殊方法,这就是同政治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既然有些措施非常适于破坏敌人的同盟或使同盟不再起任何作用,而且能够为自己争取新的盟国,从而展开有利的政治活动,那么不难理解,这些措施必然会大大增加获胜的百分比,这是比打败敌人实现自己的目的更为简便的一种方法。”【2】

近几场战争中,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在发动战争前,不管对手多么单薄无力,他们总先是把其置于舆论的对立面,千方百计地使对手处于孤立状态,而自己却千方百计组建统一阵营。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除了美军这个主角之外,都可见其盟国的军事身影。即使是在利比亚空袭中,当美军中途宣布不参与具体行动,力推英军时,也仍然吸引了一大批“战友”。

纵观西方国家的崛起过程,处处少不了其盟友的身影。回首历史,帝国主义发展初期,欧洲列强一致对外、攻城掠池、瓜分利益,快速确立了各自的势力版图,后因利益冲突分化为不同阵营,先后引发两次世界大战。审视当今,北约作为当今最大的军事组织仍在不断扩张、欧盟加快自身军事整合正往实质性军事力量迈进、美军频频联合军演加快拉拢东盟诸国的步伐,这些举动体现出的是他们对书中这一思想的忠实奉行。

三、面对弱小的残余势力,他们为何耿耿于怀,“大人偏计小人过”,毫不手软?

“怎样才算把敌人制服呢?答案只有一个,即消灭他的军队。不管采用的是杀伤方式或是其他方式,也不管是彻底地消灭对方或是只消灭对方的一部分,使对方无法继续作战,所以当我们抛开各个战斗的特殊目的,答案就变得很简单了,所有战斗的唯一目标就是全部地或者部分消灭敌人……认为消灭敌方军队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这从表面上是正确的,而实质上是错误的。”【3】

以最近的利比亚战争为例,从2011年3月19日至10月31日,法英美等18个国家,运用卫星90颗,飞机约200架,舰艇38艘,出动飞机约2.6万架次,历时7个月12天的持续突袭,打击目标近6000个。与海湾战争42天、科索沃战争79天、伊拉克战争主要作战行动21天相比,对于利比亚这个仅有6万多部落武装力量的小国、弱国,显然是超常“待遇”。

再回头看看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活战争,在西方军队占绝对优势的军事打击下,其对手很快地就被分化瓦解,但却并未使其放慢行动的脚步,对于几乎没有实质性威胁的对手,他们更偏好“杀鸡不惜宰牛刀”,更倾向于不计成本“斩草除根”。萨达姆终日躲在地窖里也逃不了美军的追捕,在反对死刑的众声中还是被送上了绞架;本﹒拉登只敢在房间里看电视,却一样被美军毫不犹豫地击毙;北约在没有向南联盟派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硬是把米洛舍维奇送上了国际法庭;而对于卡扎菲,则是干脆借刀杀人,表现得出与已无关。

四、面对自己的种种不人道行为,他们为何闪烁其词,“众人皆醒我独醉”,无心悔改?

克氏在《战争论》的开篇《战争的性质》中就写道“有些善良的人出于善良的愿望,幻想寻找一种巧妙的方法,既不必造成大量的伤亡,又能解除对立一方的武装或者打败对方,并且认为这才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尽管非常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对待战争这样的恶魔,由仁慈派生出的错误思想是极为有害的。”【4】

跳出书中论述再来看看现实,就知道美军在潜意识中对这一思想的认同。在历次战争中,都充斥着大量的事例。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先有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后有“哈迪塞村事件”,还有其中掺夹着大量的平民伤亡,西方军队虽历次辩解和保证,但却不见成效,仍旧是“你讲你的,我打我的”。最近被媒体大肆报道的美军士兵屠村事件便是一例证。

美军士兵屠村事件经曝光后,旋即引起诸多舆论风波,引来多方指责,但也应该看到,外界的指责对其军事行动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案发后,奥巴马和希拉里屡次重申:驻阿美军的撤军时间不会改变便是证明。其实在西方法律的影响范围里,军队历来更像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在那里,军心与人道面前,军心显然更为重要。

在西方世界自身的强势舆论下,战争更像是西方军队展示实力的舞台剧。或许在他们看来,一切丑闻都是浮云,偶尔的不人道只是一个个插曲,不可避免,为人道而改变战争行为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

参考资料:

【1】:见《战争论》第143页,王小军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下同。

【2】:见《战争论》第27页。

【3】:见《战争论》第179页。

【4】:见《战争论》第4页。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 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 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 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 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 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 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 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 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 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 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12年的手稿,在他死后 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

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 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 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 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如果作为读者你想从这本《战争论》中得到一些打仗的诀窍,那么你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 本书通篇描写的是什么是战争,而不是如何战争。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他得出的比较有价值的 观点有一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 继续。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认,应该说这是这本书中最最重要的贡献,即使 意思形态不同的共产主义者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 的斗争中,曾不止一次的引用过作者的这句名言,同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 的看作探讨每一次战争的意义和理论基础。马克 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考察各种战 争的。在书中他定义了一种绝对战争的概念,即 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手段。但是实际战争中,好 像并没有这种战争发生。不管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达到作者笔下的绝对战争的标准。当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摘要]当今世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人们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和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条件下,文章认为,应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刑法中的“战时”并对“战时”进行修正,并将修正的“战时”适用于“战时缓刑”。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时;战时缓刑 军队与战争威胁密切相关,但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呈现安全威胁多元化、军队任务多样化的趋势。在没有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国家同样需要大规模动用军事力量。国家武装力量的新职能使军队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常态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特别是2008年以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参加维护藏区稳定、参加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参加支援奥运工作等等。可见,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用法律形式对军事活动进行规范和定位,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在此列。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如何规范、如何依法执行、如何适用刑法都需要积极地探讨和应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来源于美军,其英文为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其意思为“非同于战争的军事行动”。目前,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词我军和国家有关机关都没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解释,其内涵和外延均不明确,学界对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1]。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2]。还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国家、民族、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一定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抵御自然灾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或间接运用武装力量,采用非暴力手段,或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度地运用暴力手段,所实施的除战争以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3]。笔者无意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论,而是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从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此不对其进行探讨。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军职能的拓展,军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后勤建设与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成为检验军队战斗力的“试金石”。饮食装备保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2008年,我军广大官兵先后遂行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任务。在这些行动中,饮食装备作为实施抢险救灾的重要物质手段,经受了一次次近似实战的检验。现实的挑战和实战的检验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努力加强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1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要求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有其自身特点。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给饮食装备保障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及其对饮食装备保障行动的影响,是有针对性地遂行饮食装备保障任务的前提。 1.1准备时间短、任务要求急,要求快速反应,主动靠前,以确保饮食装备保障的时效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事先一般没有征兆,事发突然,而且变化迅速,事态一旦发生即有迅速蔓延甚至恶化趋势。部队通常是在准备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有时甚至边出动边受领任务,饮食装备保障准备时间十分有限。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饮食装备保障力量,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保障、靠前保障”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将部队所需的饮食装备器材和维修力量筹集投送到位,确保饮食装备保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1.2动兵规模大、机动距离远,要求严密组织,多法并举,以增强饮食装备保障的灵活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涉及领域广泛、参战兵力多元、组织协调复杂、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以汶川抗震救灾为例,这是一次典型的诸军兵种联合行动。军队参战人员既有重点部队,也有一般部队;既有建制部队,也有抽组部队;既有现役部队,也有民兵预备役部队。短短几天时间,军委调集了诸军兵种十余万部队。在共同执行救灾任务中,重点部队饮食装备比较齐备,一般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饮食装备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效果。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实施统一联合指挥,统一调配保障资源,形成整体保障合力。采取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计划保障与应急保障、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相结合等方式,为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饮食保障。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 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杨万科史利娟 摘要汶川抗震救灾,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文章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饮食装备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差距,从进一步推进装备准备落实、进一步完善饮食装备体系、进一步发展信息化饮食装备、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饮食装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 杨万科,副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史利娟,讲师,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12·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20201119072136)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 近期以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日趋频繁,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各国军界目前都在投入较大精力积极研究和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常态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 对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军民协同、实施平战转换功能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制一一规范化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将军事力量投入到应对恐 怖活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行动之中,并在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逐渐建构起 较为规范的应急机制。美军在这方面首当其冲地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震惊世界的“9 ? 11 事件后,布什政府迅速着手机制改革,全面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陆、海、空 军陆续颁发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各有关条令条例,认为战争行动的核心是摧毁敌人的战争能力,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核心则在于慑止战争、提供应急性救援活动等。这标志其非战争军 事行动理论、机制、体系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近年来,俄军等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同特点,则全力推进常态一体化建设,积极构 建起应对各类灾害与危机的有效机制,不断加强实施紧急救援、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反恐 维稳等协同演练。而在伊朗,由于其全境基本都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所以地震频发,其紧急事务委员会在组织军民联合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来西亚针对其水患、风灾和山体 滑坡现象严重等情况,建立起国家安全理事会为最高救援指挥和决策机构体系,在应对各种 危机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国的实践表明,规范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对于顺利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寅练一一常态化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有效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 织由各军兵种,包括地方人员参与的联合应急演练。据悉,北约每年都要举行常态化的紧急 救援联合军事演习;尤其美军,自“9?1事件后常常组织实施大规模的联合应急演练,内容 设置主要有模拟地震救援、生化危机、空中和海上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另据报道,英军近来不断加强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反恐维稳、海上拦截等为重点内容的演练,并 将其正式纳入军队条令和正规训练项目,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英军特别空勤部队经常采取 所谓的死亡房”演练,即在死亡房”内设置有若干假想恐怖活动,并展开应急对抗救援。法军在军队体系内专门设置有救灾专业部队,其技术装备完整,训练体系规范,除积极组织针 对性的联合军演外,还广泛地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讨。印军适应本国国情在应对突发 事件中,高度重视应急机动部队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立足本国国情和把握世界局 势全面加强多手段、多形式、多内容的常态化建设,从而使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同——高效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尤其是涉外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联合军演、维和 行动外,不少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国际背景,为此,许多国家高度关注协作与协同问题。美军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常有多国联合组织实施,这就需要多国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 信仰、语言交流、军事实力、装备水平、后勤保障以及信息情报通信等现实问题。 为了加大协调力度,目前外军增加了联合部队指挥官的联络官”数量,以便在多元文化 背景与复杂环境等因素情况下能够有效实施沟通与协同。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特大 海啸后,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积极组织实施了紧急救援行动。美军迅速启动了危机反应机 制,建立了上至国防部、下至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的三级指挥体制。同时,一些国家还迅速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关键词:非战争军需保障启示 一、强调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军十分强调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正确的物资保障。而达成精确保障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军需资源和需求的完全透明可见。精确保障的实现来自于预测和战场情况的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对战场需求和现有存货要有精确的、及时的可视性。近年来,以美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军队在后勤领域大力推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高新技术,正向“精确后勤”的目标前进。美军的后勤变革是以日益膨胀的综合国力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充分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有利时机,率先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谋划军队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战体系,以确保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全球军事优势。美军的目标,是用大约50年时间彻底完成对传统后勤的信息化改造,建设一个投送型的、以配送为基础的、能够对作战部队实施精确保障的精干、高效、灵活的数字化后勤系统。这些做法都是美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需保障中一直强调的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二、配套建设军需保障信息系统 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一些物资信息系统包括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和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各系统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激光自动输入与查询、无线电频谱自动识别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全资产可视性系统”是一个覆盖美陆、海、空三军,对物资的采购、收发、存储、运输等所有环节实施动态监控的全球自动化系统。它可以自动跟踪整个补给系统中各种物资的品种、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单位等,准确地显示它们的实时数据,从而使整个后勤的物资补给系统的各种活动全景一目了然。“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可实时跟踪在运物资的品名、数量、目的地、用户和途中所在位置等各种有关信息,通过了解货物存放时、运输时以及在发放系统的位置,即全面资产的透明度,提高运输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物资准确及时地交运到预定地点。“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在全球任何地点,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存取重要的信息数据。并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包括位于工厂和批发地、往返于战区运输途中以及战区内外各部队储备的紧缺资源的可视性信息,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和。 三、加快研制开发适应特殊环境的军需装备 美军结合近几年部队执行任务的变化和需要,积极开展相应军需装备的研制

《战争论》的基本原则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1 2.3. 2 《战争论》的基本原则 德国军事大师克劳塞维茨总结了会战四原则: (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 (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 (3)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奇袭,为 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 (4)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追击已败的敌人 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 简而言之为:目标和数量的原则;兵力集中和兵力节约的原则;奇袭的原则;追击的原则。 会战的四原则可以用广义动量定理来解释。 关于第一条(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这是指尽可能的增加作战力量,这是力的第一个要素,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有影响,力越大,效果越大。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 αt=MV 中,增大力F 的大小,会使成果MV 增大。 第二条(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指的是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集中兵力于决定性的打击点上,决定性的打击点就是兵力的作用点。向决定性的打击点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第三条(3)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不可浪费时间指的是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 αt=MV 中的时间,增加时间t 会使成果MV 增大。行动快速始可制敌机先指快速行动可以使敌人没有准备,措手不及,这样敌人的抵抗能力变弱,更容易取得成果,行动快速就是相对于敌人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时间t 。李德?哈特说:“最普通的错误是:使你的对手,有自由和时间来集中他的兵力,而用以对抗你的集中兵力”。行动快速能增加成果MV 中的广义速度V ,增加广义速度,成果MV 便会增大。奇袭就是指改变力量的方向α ,由于敌人在此方

世界公认100本好书 全球最具价值的经典书籍

世界公认100本好书全球最具价值的经典书籍 影响世界的100本经典好书 1、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哲学大师柏拉图里程碑 式大作,西方哲学的源头。 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 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 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摩奴法典》,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献,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即维护 种姓制度。它宣扬种姓起源的神话,论列各种姓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规定依违 种姓制度的奖惩,并以“来世”苦乐作为这种奖惩的补充。因此,《摩奴法典》作为维护剥削阶级高等种姓利益的工具,其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是纯粹的法典难以比拟的。 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它对印度社会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4、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第一、它融会了罗马法的全部 基本原理,是罗马法的精髓;第二、条理清楚,概念明确;第三、文字浅显,易于阅读; 第四、内容翔实,包括了民法的各个方面。 5、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 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 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 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宗教界、学术 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 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6、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作者是最早的空想社会主 义者,他以卓越的才力,热情描绘了乌托邦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生活图景, 同英国十六世纪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乌托邦》不仅是社会主义思想史和政治学术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一:《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对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人才是建军之本,如何加强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的培养,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将成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项最严峻、最紧迫、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突发性、多样性、技术性等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具有扎实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胜任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层次: 技能型 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某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技能,把技术人员或决策者的技术措施、计划、方案转变成具体的军事行动,主要从事如装备操作、排爆、安检审查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军事行动人员。操作手、消毒员、均属于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实践者,直接关系行动的执行效果。主要通过院校、部队或军地联合短期培训进行培养。 指挥型 指挥型人才是指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处于决策指挥地位的领导人才,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在内,如总指挥、行动队队长、技术部主任等。他们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熟悉组织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指挥手段完成组织指挥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果断处置情况能力和控制部队的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谋划行动方案、综合协调行动力量、实时控制行动进程。 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是指对于一种或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精通先进的技术手段,熟悉相应实践活动的实施流程,但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军事人才。主要职能是技术保障、科技攻关、辅助决策。该层次人才是提高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当前最紧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 学术型 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成发展、行动特点、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未来发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客观规律的人才。他们具备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教学、理论研究、辅助决策的任务。该层次人才虽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行动,但对于正确指导和引领行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 宋继先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内涵与基本特征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指军队进行的不直接战争的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一般而言,它包括反恐行动的后勤保障、维护社会稳定行动的后勤保障、抢险救灾行动的后勤保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行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的后勤保障等。 非战争军事行动参与力量多元,过程复杂,协同性强,后勤保障难度很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对现有作战保障能力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与战争行动的后勤保障,在组织指挥、整体协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和融合之处。抓好一些相通方面的后勤准备和训练,可以为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又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抗灾行动中的探察险情能力,救援行动中的救护能力等,都是传统后勤保障准备中较少涉及的。 第二,是针对不同行动样式的专项后勤保障。比如,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援行动、处置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危机控制行动,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强等特点,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必须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种应急力量的协调与配合。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认识过去人们往往把军队的职能归结为“打仗”和“准备打仗”两个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军队的职能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平时应急、战时应战成为我军的双重职能。因此,切实转变观念,把军队后勤“应战”与“应急”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完善“应战”,才能不断提高我军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长期以来,战争和准备战争始终牵引着军事后勤活动的发展。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我军后勤必须在提高作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特点规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 目前我军后勤的训练实际,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虽然提出了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训练的要求,但对任务的分解不够具体,还没有形成配套的法规制度,训练缺乏约束力;在后勤训练中进行了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积极探索,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还未形成规范的训练模式;具备了一定的后勤训练条件,但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训练的专项保障设施、设备还不完备;具有了一定的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但基础还很薄弱,能力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训练,解决后勤训练水平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是军队后勤转型的重要课题。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立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应急指挥体系。应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担、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后勤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指挥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使我军各级后勤应对非战争军事活动的各项准备有序开展。应急指挥中心应由四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信息系统必须做到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军地兼容;咨询系统必须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决策提供建议和报告;决策系统负责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决策和指挥;执行系统具体组织、协调和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战役或地区级的军队后勤应急指挥中心,则应在全军后勤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处置地区范围内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提高我军后勤的战略投送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战略投送的应急机制。应建立

《战争论》主要观点

<战争论>主要观点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1、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其他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因而它导致了战争的行动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趋向极端。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他指出:"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由于战争是一种敌我双方互相欺诈的行为,一方为取胜对方,总要千方百计地隐蔽真实企图,制造出种种假象,互相诱骗,因而使得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情报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不确实的。 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特性:首先,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战争是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活动,当一个人接触到程度不同的危险时,只具有普通的勇气是不够的。要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泰然自若,就必须具备巨大的、百折不挠的、天生的勇气、强烈的荣誉心或久经危险的习惯。其次,战争是充满劳累的领域。在战争中,劳累是暗中束缚人的智力活动和消磨人的心理状态的许多因素之一。要想不被劳累所压倒,就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为此,指挥官应要求军队和部下,在战争中自觉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三,战争是充满不确实的领域。在战争中,一切行动所追求的只是可能的结果,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3/4好像隐蔽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人们对隐藏着的敌情,只能根据不多的材料进行推测,同时也很难每时每刻都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的困难。其四,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领域。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活动地盘。偶然性会增加各种情况的不确实性,并扰乱战争事件的进程。由于偶然性的不断出现,就会不断发生预期计划与战争实际不符的情况,它直接影响到作战计划的实施。 克劳塞维茨通过阐述战争特性,指出了战争认识的特殊性,他说:"在实际生活里本来很少能做到一切行动都符合实际情况,在战争里,就更难做到了。在战争同人类其他活动中比较起来,人的认识显得更不完善,人们会遇到更大的危险和更多的偶然现象,因此,战

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思考

2010年1月(总第228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1,2010 (Cumulatively,NO.228) [摘要]本文通过界定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和范围,阐述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和意义,分析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性质,提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立法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性质;立法建议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武装力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从法律角度总结已有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深化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预见性研究,对于推进依法治军,规范军事力量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一、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及特征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和范围 非战争军事行动,最早出现在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中。但该纲要没有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作出确切的界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2001年版《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首次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入正式词条并解释为:包括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1]。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版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行动规则》,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军备控制、反恐、协助缉毒、实施制裁或海上拦截、实施区域隔离、确保航海和空中运输自由、人道主义援助、军队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家间援助或镇压叛乱、非作战人员疏散行动、和平行动、船舶护航、修复行动、军事演习、空袭和打击等。 国内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定义颇多,角度各异。有的从战争和非战争的角度,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军队和战争有关的各种具体活动”[2];有的从目的角度出发,认为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进行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3]有的结合上述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归纳,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界定为:“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4]笔者认为,要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一个准确理解,应从前提、主体、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界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其他军事活动进行必要的合理区分。在界定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问题。国内学界一般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主体确定为武装力量组织。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但根据《国防法》第22条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下,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同维护社会秩序。由于武装警察部队担负的主要是国内的安全保卫任务,对其承担的反恐、处突维稳等职能的行使现行法律法规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需要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重新加以规定,以避免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民兵和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在组织、地域、训练、权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也不应该视其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包括军队参加国家建设活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为了应付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在部队承担传统的防卫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军事权的合理运用来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被动性等特征,而军队参加国家建设活动是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种举措,不具备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功能,也不符合非战争军事行动所具有的突发性、紧急性、被动性等特征;综合上述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应当界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对非军事力量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在法律的范围内采取的非战争性的军事活动。其主要包括反恐、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武装护送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事项。 (二)划分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意义 基于作用范围和地域的不同,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分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两大类,所谓的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领域内所进行的非战争军事活动的总称,包括国内反恐、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等内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适用范围、对象、类型、方法措施和适用的法律规则与国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划分国内和涉外两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有利于强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内在规律的把握。尤其是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由于涉及到一国文武关系的合理配置以及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军事权与行政权相互关系等问题,因此,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规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更好的实现对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保障。 二、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性质 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方面涉及军队的动用,行动中的指挥,行动中军队人员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军事性;同时,在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和平时期国内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这些职能在和平时期主要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行使,军队行使这些职能只能作为地方政府的辅助性职能,在行动中采取的手段也大多是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带有行政权的属性特征。国内非战争行动法律性质究竟是军事权的运用,还是行政权的运作,抑或是两者兼有之?关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和对象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救济设置,笔者认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以行政权为主,以军事权为辅的特殊权力运作方式,原因在于: 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思考 洪卫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22

战争论

《战争论》读书笔记 2010级涉外1班方慧201011604208 毋庸置疑,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西方军事思想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与其它军事著作所不同的是,克氏的《战争论》与其说是一部研究纯军事“方法”的理论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军事哲学”著作,哲学二字往往让普通人看过之后觉得头大,何况是加诸于“军事”二字至上?这便更增加了此书的难度和神秘度。就连和克劳塞维茨名气相仿的一些军事理论家,也在他们各自的军事理论著作中对克氏的这本《战争论》极高的难度表达了惊叹之情。约米尼在他的《战争艺术概论》中叹息道:《战争论》“令人费解”,“宛如一座学术迷宫”,“他的笔法有时不免太玄妙了”。1英国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也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从表达方式来说,不仅过于抽象化,而且相当枯燥。所以,只习惯进行具体思维的普通军人,对他的理论总是难于理解。”2尽管《战争论》确实有艰涩之处,但我认为,此书并没有约米尼和利德尔·哈特所形容的那样如此地难懂,只需要领会到两点,便可以大致理解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想要阐释的军事哲学思想。第一点,战争的政治性质:War is nothing but the continuation of policy with other means (战争非它,只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There can be no question of a purely military evaluation of a strategic issue, nor of a purely military scheme to solve it(不能有对于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的纯军事评价,也不能有解决它的纯军事方案)。第二点,真实战争与纸上战争的区别:frictions(摩擦)。下面,本文将首先就这两点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战争的政治性目的和摩擦的存在 许多人在口无遮拦地谈论战争,去研究战争的方式,解读战争的故事,但真正对于“战争”本身,却很少去涉及到它的内核——为什么会有战争? 纯粹地为了“战争”而去“战争”的人,永远也不可能理解战争,永远也不可能最为智慧地去运用“战争”。战争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它不可能作为一种主体的形式而存在,因为它没有离开外物而独立存在的自然属性,它只能是 1约米尼《战争艺术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0、27页 2利德尔·哈特《战略论》,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473页

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军事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被装保障是保 证军人生存的基础要素,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开 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研究,努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水平,对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升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的特点 (一)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 自然灾害、恐怖活动、严重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同特点,就 是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发展速度快、情况严重、关注程度高。一旦事 件发生,对被装保障工作而言,短时间内各种被装物资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被装保障陷入一边筹措一边供应的被 动状态,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军需部门要根据事件发生规模、上 级指示和保障意图,及时启动与之相适应的应急保障预案,向上级请领 物资,做好保障工作准备。 (二)被装物资需求急,数量要求强度高 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特征是骤然而至令人始料不及。尤其在救灾过 程中,各种救灾力量集成,保障难度加大,行动中的各种物资及其品种 需要量增多,短时间内物资需求达到各部门保障极限。需要应急采购大 批装备物资,快速集结大量兵力,动用先进装备器材。在这个时候如果 人们准备不足,反应迟缓,未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往往导致事件危害 迅速扩大、损失成倍增加。 (三)协作关系多,协调任务重 1

被装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往往要从诸军兵种同时抽派多支不同类型的应急保障力量,与武警部队、地方支援力量奋战在同一战场。由于他们隶属关系不同,保障渠道多样,被装保障协作关系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军警民的协同,又有军队内部诸军兵种间的协同;既有军需系统内部的协同,也有军需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如果协同的好,便可形成合力,有效应对;一旦协同不好,则会一盘散沙,应对无力。例如,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被装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很重要一点就在于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力量能够在总部的统一组织下,密切协作,团结奋斗,形成合力。 (四)发展变化快,情况复杂 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几个方面。他们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规模和危害程度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加上发展变化很快,给被装保障组织指挥和实施保障带来较大困难。这就要求被装保障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情况,科学判断事件性质、形势发展和被装保障力量需求,准确把握时机,科学编配和运用应急保障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机动灵活应对。 二、近几次我军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被装保障出现的问题 (一)被装保障体制不够完善 一是是联勤保障下的被装保障体制不尽完善。联勤是指统一组织实施两个以上军种全部或部分共同性被装保障工作。实施联勤,旨在避免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在职能、机构、设施等方面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调节 2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 1832年,普鲁士过世将军克劳塞维芡的著作《战争论》问世,这本书首度以战争事实来印证探索战争的共通法则,迥异于仅描述战争或只研究武器技术发展的兵书,而成为近代兵学的原典。时至今日,《战争论》被译成多国文字而影响了现代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战略思想,并被列为西点、圣西尔等重要军事学校必读经典,克氏也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理论家。流传150余年的《战争论》,字字珠玑,随处摘取一句作为论例,顿觉光芒四射,今天,它终于在我的手中! 读完全书后,我得到一个结论:要做营销,就一定要读《战争论》!克劳塞维芡将战争描述的是如此出神入化,读着都可以闻到一股浓浓的硝烟味,似乎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书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觉得是最经典的,特引于此——“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 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在最劣势的时候,甚至处于最被动的状态下,是否发光,哪怕是一丝光线,也能指引后面的所有人前进,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然而,我们身边太缺少这样的领导者了。在战争开打后,许多领导者往往不知道怎么做,多数都不懂怎么

带领团队,更不要说是去发光了。 克劳塞维芡《战争论》,教导我们怎么在一场战争中去把握更多的机会;教导我们身先率人的基本心态和态度,毕竟具备这些,是参与战争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战斗力是否爆发出来,是否更有“劲道”,决定制服敌人的力度。 作为中国企业,太需要“领航员”了,克劳塞维芡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也告诉我们怎样去参与一场战争。 克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的性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他在探讨战略和战术区别的问题时指出:"战术和战略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交错,但在性质上又不相同的两种活动,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 他还在把所谓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联系起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所思考的对象"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2000字 《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12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如果作为读者你想从这本《战争论》中得到一些打仗的诀窍,那么你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本书通篇描写的是什么是战争,而不是如何战争.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他得出的比较有价值的观点有一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认,应该说这是这本书中最最重要的贡献,即使意思形态不同的共产主义者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曾不止一次的引用过作者的这句名言,同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的看作探讨每一次战争的意义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考察各种战争的.在书中他定义了一种绝对战争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手段.但是实际战争中,好像并没有这种战争发生.不管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达到作者笔下的绝对战争的标准.当这种战争被弱化后,他背后的主谋(政治)就浮出了水面.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战争只能被定义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二、人民战争.他的这个观点比***要早提出近一百年,所以有人曾经提出***的军事思想不过是克劳塞维茨的翻版.(在战争年代,***的确拜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至于***是否剽窃别人的观点,这个命题就让历史学家求证去吧).人民战争这个概念虽然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是作为一种战争的方式提出来了.这与他第一次用辨证的方法写军事学著作一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人民战争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他书中山地作战和后勤这两大块. 三、指挥系统扁平化.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由他首次提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观点和现代的军事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谋而合的.例如美国的的未来战场指挥系统中,作战指挥部可以对单兵直接下达作战命令.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避免了信息在多次转达(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被夹杂了很多传达者的主观意见. 四、提出了战略和战术的划分.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划分标准,但是克劳塞维茨的划分方法也还是比较独特的.他指出:战术就是如何战斗,而战略就是如何运用战斗. 简单的说了一些我认为《战争论》中比较有意义的四点后(其实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水平有限,还有就是懒得写),也应该对他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驳斥. 一、防御是比进攻强的形式. 这个观点是充斥这整本书的观点,书中作者认为,防御是消极的,进攻是积极的,防御的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