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

第七章zui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知识点1:质量: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每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物理学上,为了表示物体含物质多收引入质量这一概念,用m表示。

性质:对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t kg g m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千克的定义如下: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电子汽车秤和案秤等。

知识点二:质量与重力

分类

项目

质量重力

区别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符号m G

量性只有大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且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单位千克(kg)牛顿(N)

影响因素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

与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

物体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测量工具天平、台秤等弹簧测力计

联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g=9.8N/kg)

第二节、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

知识点一:托盘天平的调节:天平的调节值得是天平横梁平行的调节,具体的做法是用前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上的螺母,调节时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的红线处或者是指针偏离分度标尺中央红线两侧的幅度相同,天平横梁平衡。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使用天平称重物体的质量时。按“一选、二放、三调、四称、五读、六整”的方法使用天平。

一选:天平为精密的测量仪器,在使用时,与其他测量仪器一样,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重(使用前要估测物体的质量,去选择量程合适的天平)。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最小称重(否则天平不能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必须保持天平和托盘清洁、干燥,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二放:指天平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三调:要调节天平两端的水平螺母(有的天平只在其右端有平衡螺母),使指针恰好在分度标尺的中央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这是天平平衡,则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入左盘中,用镊子根据估测加减砝码到右盘中(为了避免重复的加取砝码,可以从大到小)并调节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平

衡。

五读:读取数据时,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称重标尺上的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左侧为准)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把所测数据记入所设计的表格中(用准单位)

六整:称量完毕后,用镊子把砝码一次全放入砝码盒中,不许有遗漏,整理好其他器材。使用天平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每架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天平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重,也叫量程,我们在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时被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重范围;

2.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动作一定要轻缓,不能使天平发生剧烈的震动

3.取砝码和拨动游码时候应该用镊子

4.保持天平的托盘干燥洁净,不能用手摸,也不能把潮湿的东西或者化学物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

5.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

知识点二:量筒的使用: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者量杯的精确程度,量筒上下粗细一致,量筒壁上的刻度线分布均匀,量杯上粗下细,量杯上的刻度分布不均匀,下疏上密,量杯和量筒的刻度都是以cm3为单位的,有时候,有的量筒量杯上刻有ml的字样,ml代表毫升,一毫升等于一立方厘米,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500ml字样,这些就是量筒或者量杯的量程,即最多可以测量的容积。

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

1.使用前,应观察量筒或者量杯的量程,即量筒或者量杯一次最多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通常在量杯上端标出。

2.认清分度值:亮堂或者量杯杯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它代表着量筒或者量杯的精确程度,使用前用该认清分度值,便于准确的读出测量值。

3.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面上,然后在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中液体所达到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是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实现不能“俯视”或者“仰视”。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知识点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

问题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实验得出的结论: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2.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不相同,且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3.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知识点二:密度: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且跟所取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在物理学中人们把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密度是表征物体特征的物理量,物质的特征就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2.密度是物质的特征这句话的三层含义: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一定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3.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

知识点三:密度的公式ρ=m/v

M代表体积,ρ代表密度,v代表体积,公式表示的意义是:某种物质的密度等于该物质单

位体积的质量,此式是求物质密度大小的计算式。

理解: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是,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ρ一定时,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即当v一定时,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4.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即当m一定是,体积比等于质量比

密度的主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的,是一个复合单位,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m3),则密度的主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常用单位:密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米(g/c m3).1g/c m3=1000kg/m3,换算过程:1g/c m3=10-3kg/10-6m3=1*103kg/m3

知识点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计算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的体积、鉴别物质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一:什么是浮力

浮力概念:侵入液体(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理解:1.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侵入的理解是:物体一部分侵入液体中叫做侵入,完全侵入液体也叫侵入

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者气体)

4.测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称重法

称重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G,再把物体侵入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知识点二: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某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收到的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物体越小,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

知识点三: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

猜想与假设:既然浮力的大小只是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步骤:1.将小石块用细线系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的重力G

2.将小烧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重力G1

3.往溢水杯中加水,使水面到达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并在口下放小烧杯,放在水能正好流入小烧杯的位置,然后将小石块慢慢侵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4.利用公式计算出小石块此时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5.测出此时小烧杯和溢出水的重力,并算出溢出水的重力。

归纳探究:比较小石块的浮力与溢出水的重力的关系有:F浮=G排,侵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这个实验结论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侵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9.8N/kg 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应注意以下五点:

1.原理中所说的侵入液体中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侵入液体里,即物体侵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侵入液体里,另一部分漏在液体以上。

2.G排是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表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

3.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侵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只有一部分侵入液体里时v排

4.由F浮=G排=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形状、没入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更改为ρ气.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侵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其浮力取决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浮力大小重力时,物体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物体的浮沉:

1.物体侵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最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在重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液体中向上运动——上浮,随着物体不断上升,最终物体将有一部分开始露出液面,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就随之减少,一直减少到浮力等于重力时,就不在上浮,物体的上浮运动就此结束而处于平衡状态,即漂浮在液面上。

2.物体侵没在液体中,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向下运动——下沉,直至容器底部对物体产生一定的支持力为止,这时物体在重力浮力支持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下沉运动就此结束。由此可知,下沉运动是有不平衡状态演变为平衡状态的过程。

3.悬浮:首先悬浮的物体是处于侵没状态,同时它可以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随时都能保持浮力等于重力的平衡状态。

悬浮与漂浮有相似之处,也有重要的区别,相似之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各自所受重力G和浮力F的大小为一对平衡力。区别: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是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地方,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2.处于悬浮状态的实心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处于漂浮状态的实心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其体积大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盐水选种

3.潜水艇

4.热气球和飞艇

八年级物理《用浮力知识求物质密度》归纳

《用浮力知识求固体或液体的密度》归纳 用浮力知识求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情况,可分为有四类。 固体密度分为两类: (1)放入液体中漂浮的固体 (2)放入液体中下沉的固体 液体密度分为两类: (1)利用固体放入待测液体中漂浮时,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2)利用固体放入待测液体中下沉时,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其中要充分利用水的密度已知这一有利条件,1克水的体积是1cm 3 ;反之,1cm 3 的水的质量就是1克。 知道水的质量就相当于知道了水的体积;反过来,知道了水的体积相当于知道了水的质量。 在解决浮力问题时,要巧借水的体积来代替物体的体积,巧借水的质量来代替物体的质量。 一测固体的密度 1、轻的固体(漂浮法):放在液体中漂浮的固体 因为:F G =浮物 又,F V g ρ=浮液排 G V g ρ=物物物 所以:V V ρρ=液排物物 即: V V ρρ=排 物液 物 例如:一个木块静止在水中时, 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木块的密度是 2、重的固体:放在液体中下沉的固体 a 、测出重物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 ; b 、 测出完全浸没在液体(一般情况是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拉; 因为:G m g = V V =物排 又因为: F G F V g g ρρ-= =浮拉 排液液 所以: G m G V G F g G F g ρρρ===--物液 拉拉 液 即:G G F ρρ=-物液 拉 例如:用细线系住一个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重为6N ,把金属块刚好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则此金属块的密度为 二、测液体的密度 1、放入待测液体中漂浮的情况(漂浮法):固体在待测液体中漂浮 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F G =水 物体在另一种待测液体中的浮力:F G =液 所以:F F =水液 即:V V g g ρρ=水排水液排液 V V ρρ=水排水液排液 化简有: V =V ρρ排水液水 排液 即:液体的密度:V =V ρρ排水液水排液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完整)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完整)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p 分析;浮=G则:液Ⅴ排g=p物vg p物=(V排/)p液=2/3p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不同悬浮p液=p物;V排=V物漂浮ρ液 V 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p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p物=Gp/(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漫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浮=G排=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

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排=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2、计算浮力方法: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浮力)

浮力 核心知识 一、浮力的产生: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当一个正立方体浸在液体中处于某一位置A时,如图1所求,由于上,下两表面的深度不同,所受液体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强,从而使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物体处于位置B,则浮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浮力既是压力差。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文字表述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几点说明 (1)本定律包含三点内容:①浮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②浮力的方向;③浮力的大小。 (2)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质量、密度及物体的形状均无关。 (3)适用范围:本定律对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适用。 三、计算浮力的方法: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 如果上下表面都与水面相平行的规则物体,且知道它的上、下表面在液体内的深度、上、下表面的面积及液体的密度,便可根据深度计算压强,再算出上、下压力差,即浮力来。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 这是计算浮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只要和已知,或者可以由其他条件求得,即可利用 进行计算。 3、利用平衡条件计算浮力 (1)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只受重力和浮力,。如果知道重力或根据其它条件求出重力,即可求出浮力。 (2)当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也可以利用三个力的关系求出浮力,例如,挂在弹 簧秤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时,(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又如,漂 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下面还挂着另一个物体,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只要知道 和由其它条件得到另一物对它的拉力,即可求出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与表达 讨论物体的浮沉问题的前提有二。一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物体只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 与的关系与的关系现象 < < 下沉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点

第七章zui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知识点1:质量: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每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物理学上,为了表示物体含物质多收引入质量这一概念,用m表示。 性质:对一个确定的物体而言,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t kg g m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千克的定义如下: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电子汽车秤和案秤等。 知识点二:质量与重力 分类 项目 质量重力 区别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符号m G 量性只有大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且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单位千克(kg)牛顿(N) 影响因素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 与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 物体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测量工具天平、台秤等弹簧测力计 联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g=9.8N/kg) 第二节、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 知识点一:托盘天平的调节:天平的调节值得是天平横梁平行的调节,具体的做法是用前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上的螺母,调节时的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的红线处或者是指针偏离分度标尺中央红线两侧的幅度相同,天平横梁平衡。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使用天平称重物体的质量时。按“一选、二放、三调、四称、五读、六整”的方法使用天平。 一选:天平为精密的测量仪器,在使用时,与其他测量仪器一样,所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重(使用前要估测物体的质量,去选择量程合适的天平)。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最小称重(否则天平不能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必须保持天平和托盘清洁、干燥,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二放:指天平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且拨动游码到称重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三调:要调节天平两端的水平螺母(有的天平只在其右端有平衡螺母),使指针恰好在分度标尺的中央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这是天平平衡,则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称: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入左盘中,用镊子根据估测加减砝码到右盘中(为了避免重复的加取砝码,可以从大到小)并调节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平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1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m g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浮力的相关知识点。 一、浮力的概念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施加的向上的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二、浮力的原理 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强差引起的,液体或气体在物体的上下表面分别施加了不同大小的压强。由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下表面,所以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即浮力。 三、浮力的大小 1. Archimedes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即F浮= ρVg,其中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2.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永远垂直于物体所在的液体或气体表面。 四、浸没物体的浮力 1. 完全浸没物体的浮力: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 部分浸没物体的浮力:当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五、浮力的应用 1. 物体的漂浮现象: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或气体中,这就是漂浮现象的原因。 2. 水上浮船原理:船只在水中漂浮的原理是利用了浮力。船只的体积很大,可以排开大量的水,从而产生较大的浮力,使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 3.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能够在水中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控制潜水艇内外的水的体积来实现的。当潜水艇蓄水时,舱内的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减小,潜水艇下沉;当潜水艇排水时,舱内的水的体积减小,浮力增大,潜水艇上浮。 六、浮力的影响因素 1. 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2.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3.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重力加速度越小,浮力就越小。 浮力是液体和气体中的一种重要力量,它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多作用,而且在工程技术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许多与浮力相关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物理学习和应用能力。

中学物理浮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浮力知识点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要点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F=ρ液gV排=F上-F下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ρ液=m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说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m排•g =ρ液gV排 (4)给出浮沉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下沉,G物>F浮 ρ物=ρ液,悬浮,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上浮,G物=F浮 (静止后漂浮) (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密度与浮力压强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7章密度与浮力 一、(密度) 1.质量(m):。 2.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1吨= 千克= 克= 毫克。3.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端的处; (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增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加上。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还有:和), 3 1cm g= 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体积V的单位是。 /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公式:。 (3)求体积公式:。

二、 (浮力) 1. 浮力: , 浮力方向总是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G 下沉; (2)F 浮 G 上浮 (3)F 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物ρ 液ρ 下沉; (2)物ρ 液ρ 上浮 (3)物ρ 液ρ 悬浮。(不会漂浮) 3. 浮力产生的原因: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在气体 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 5.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 浮= ,(G 是 ,F 是 )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密度计:是物体 条件的一个应用。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 (2)潜水艇:通过 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 空气的气体。 (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使它能 更 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八年级浮力知识点总结百度

八年级浮力知识点总结百度八年级浮力知识点总结 浮力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对我们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探究了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什么是浮力? 浮力是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当物体完全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浮力方向与物体所浸入液体或气体的方向相反。这是由于推掉液体或气体的物体所受到的力总是平行于液体或气体表面的。 浮力公式 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b = ρ × g × V计算得出,其中Fb是浮力,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物体排开的液体或

气体的体积。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它将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上。反之,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它将沉到液体或气体的底部。 浮力的应用 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1. 船只:船只利用浮力来支撑其自身重量,通过改变船体所排开水的体积来调整船只的浮力,实现悬浮或下沉。 2. 潜水艇:潜水艇通过控制其密度,利用浮力来控制自身在水中的深度。

3. 救生衣:救生衣内填充有空气,使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以保持人体在水中的浮力,起到救生作用。 4. 热气球:热气球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漂浮在大气中。通过加热气球内部的空气,使其稀薄,从而使其受到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气体的重量,从而升空。 总结 浮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掌握浮力的公式和应用,深入理解浮力所产生的物理现象,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和实践。

八年级密度与质量总知识点

八年级密度与质量总知识点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在八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密度与质量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密度与质量总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一、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密度的定义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公式为: 密度=质量÷体积 其中质量用单位克,体积用单位为立方厘米。物体的密度也可以用单位克/立方厘米来表示。 二、物体的浮力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时,它所受到的上升力就是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放入液体中排开液体所受到的上升力,或者等于液体中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 浮力=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密度×物体体积×重力加速度 其中密度取液体的密度,物体体积是物体放入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重力加速度取9.8m/s²。 三、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一样,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也不一样。 固体的密度一般为2-20g/cm³之间。常见固体的密度有金属(7-19g/cm³)、水晶(2-5g/cm³)等。 液体的密度一般是范围较广的,常见的液体密度为0.6-2g/cm³之间。如水密度为1g/cm³,酒精密度为0.8g/cm³。 气体的密度比较小且变化较大,常用的单位是克/立方米或千克/立方米。

四、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指物体所含的物质的量。质量的单位是克。 质量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称重来得到的,称重时需要将物体放在一块精确的天平上,称出物体所含的质量,精度越高,得出的质量越准确。 五、质量的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形态与状态的改变不会影响其质量,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是相等的。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基本上不会消失或新生,反应前后原子总数相等,因此物质质量也相等。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1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

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m g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常用测量工具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有:吨(t)、克(g)、毫克(mg),1t = 103kg = 106g。 3、天平的正确使用: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4)物体要放左盘,砝码要放在右盘;(5)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4、使用量筒应注意:(1)不能测量超过最大量程的体积;(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密度,则密度的计算公式 为:「- m,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质量m的单位是:kg,体积v的单位是:m3, v 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常用的单位有:g/cm3;g/cm3换算成kg / m3乘以103,反过来除以103。密度公式变形可得到:v=m和m=「v。 P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在一定状态下是确定的,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7、水的密度「水=1.0 103kg/m3或匚=1g/cm3"水=1.0 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是1.0 103kg;钢铁的密度嗚铁二7.9 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钢铁的质量是7.9 103kg。 故入液体后弹黨测力 计的示數芦 4

初二物理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密度的定义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