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5 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5  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5  中国的自然资源

5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我国三大林业和森林资源的保护

3.我国水资源分布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我国的水能资源

4.我国主要土地类型及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主要大型煤矿、油田、铁矿及其有色金属基地

6.保护及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图表落实

1.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甲)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图乙),完成下列要求。

(1)A、B所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

(2)B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区是____。

(3)A类型在我国土地利用构成中所占的比重____,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4)A类型中④⑤所在地区主要分布的是经济(人工)林,①②③所在的地形区依次是____、____和____。

(5)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看,____比重小,而难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宜林与宜耕地后备资源____,所以我国制定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林地草地(2)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

(3)太小东北西南(4)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5)耕地、林地较大不足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和____。

(2)A、B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是____,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从气候上看,B主要分布在____、____(温度带),____(干湿区)。(4)从地形上看,我国三大平原都是耕地的集中分布区,其中____平原和____平原以旱地为主,____平原以水田为主。

(5)从A、B看,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旱地水田小麦水稻(2)秦岭一淮河 0 800 (3)热带亚热带湿润区(4)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5)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3.读我国煤炭和石油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煤炭产地及其所在省区的简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油田名称及其所在省份。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答案】(1)大同晋神府陕六盘水黔徐州苏峰峰冀霍林河内蒙古鹤岗黑(2)大庆油田黑龙江克拉玛依油田新疆胜利油田山东任丘油田河北冷湖油田青海

4.读我国部分矿产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注图中序号所代表的铁矿产地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①②是我国著名的伴生矿产地,其中①与____矿共生,②与____矿共生。 (3)完成下表中几种有色金属矿产的产地及其所在省区。

【答案】(1)白云鄂博 攀枝花 大冶 马鞍山 鞍山 本溪 迁安 石碌 (2)稀土 钒钛 (3)金昌 个旧 平果

德兴 招远 甘肃 云南 广西 江西 山东 学海导航

一.自然资源概述

1.基本特点:(1)总量丰富(2)类型多样(3)人均不足(4)破坏严重(5)分布不均

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对比

二.林业

三.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多(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量少(我国的人均河川径流量为2600立方米,世界人均为1100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值的1/4,居世界第88位);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决定);

(3)我国水量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季节变化大;

(4)我国水资源的河流分布:由河流的径流量来决定,长江水资源最丰富;

(5)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的评价:一是与土地资源的配合不佳,我国的水资源是南多北少,而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北多南少,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与煤、铁、石油资源的配合不佳,影响工业的发展。

2.水能资源

(1)蕴藏总量:6.8亿千瓦,世界第一。

(2)分布地区: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

(3)主要电站:葛洲坝,龙羊峡及三峡。

四.土地资源

1.总特点: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

2.主要地形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因(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平原以耕地为主,高原以草地为主,而山地则以林地为主。)

(1)平原以耕地为主是因为平原地势低平,有利于耕作灌溉,而且我国大部分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沛,多为湿润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发展耕作业(降水在800mm以上为水田,以下为旱地);此外,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交通方便,更有利于农业发展。所以,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

(2)高原以草地为主是因为高原地势高且表面较平坦,地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利于牧草生长(400mm以下为草甸,300mm以下草原,200mm以下荒漠草原,50mm以下荒漠)。因此,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

(3)山地以林地为主是因为山地虽不宜发展耕作业,但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有利于林木生长。所以,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五.矿产资源

1.煤:产量世界第一

2.石油:产量世界第五

3.铁:冀、辽、川储量最多

4.有色金属

六.海洋

1.海域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海洋资源类型: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

3.我国发展渔业和盐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发展海洋水产事业非常有利,原因是①大陆架宽广,这些海区深度大多不超过200米,阳光可照射到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②有众多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了足够的饵料。③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易上下搅动,使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增加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批鱼群。我国近海渔场很多,浅海渔场约占世界的1/4,居世界第一位。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路,每年都有几次大渔汛,产量很高,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

【例1】根据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中线调水工程从南到北依次经过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

(2)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要受水地区,分布有全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区。下面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组合,最符合中线调水工程和主要受水地区的是()

A.有色金属沪宁杭水稻油菜

B.煤、铁、石油辽中南小麦大豆

C.石油、海盐京津唐小麦棉花

D.石油、煤、铁京津唐小麦花生

(3)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非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400亿m3。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能否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哪些对策?

【解析】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即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输水线路位置不同,经过的省区也不同,水量的大小、水质也不相同。

【答案】(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

(2)C

(3)长江比黄河流域面积大

(4)南方多、北方少南方比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大

(5)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6)否①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节约用水;③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

【例2】图1为“2000一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2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____产业,其原因主要是____。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具备读图能力;用柱状图表示三大产业用电量时间变化,以及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地区差异,这是一个常规题。(1)要注意三大产业用

电量增长最多,而不是增长率最多;原因分析根据三失产业的特征,第二产业的生产特点很容易说出理由。(2)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和因素分析,课本介绍很清楚,这一题要同学们从能源——电力这一方面来比较,图中有2003年的状况,总结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要更工整,列表那就更好。(3)是要同学们解决问题,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格当中已列表从三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开源、节流、区际协调,这些在平时训练学习中,同学们应该有知识储备,具备这个能力,关键是要看清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的状况,如常规能源较短缺,经济发展水平快,能源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等,根据这些特征,解决电力紧缺的理由就很充分了。

【答案】(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

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2.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

A.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

B.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业与热量资源

C.江南丘陵的茶园与土壤资源

D.大兴安岭的木材加工业与森林资源

3.我国有一类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

这类自然资源是指()

A.土地面积

B.矿产资源储量

C.耕地面积

D.河流年径流量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我国石油分布状况的是()

5.我国为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要()

A.在内蒙古建立磷矿基地

B.在苏、浙建立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C.在鄂、滇、黔建立稀土工业基地

D.以山西为中心建立能源和重化工基地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用以发展灌溉农业。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7.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

A.冰雪融水B.地下水C.河流水D.淡水湖泊水

8.解决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所需的水源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大挖机井,充分利用地下水

B.采取措施,加速高山冰雪融化

C.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增雨

二、综合题

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区域A表示____(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区,B 区域表示____(土地利用类型)。

(2)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区域①为____林区,②为____林区。

(4)区域①的主要山脉有____和____,区域②的主要山脉有________。因此从地形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而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10.目前,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个铜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A:____B.____C.____(2)铜矿的品位一般是在1%左右,故粗铜冶炼在布局上必须________。云南省长期向省外输出粗铜,近年来充分利用省内的____资源,在省会兴建了精炼(电解)铜的大型企业,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

(3)当前提高铜矿可采储量的最主要途径是()

A.向深层找矿

B.向海底找矿

C.降低品位要求

D.降低开采成本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中油网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5月3日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新发现的冀东南堡油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曾妃甸港区)。

材料2:渤海湾及周边地区略图

(1)读图填注:主要的自然资源油田:

①____,②____,铁矿产地:③____;煤矿:④____;海盐:⑤__

__。⑥所在省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图中该省煤炭外运的两大铁路干线及港口是:A是____线,港口____;B是____线,港口____。

(2)试分析⑥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

(3)冀东南堡油田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4)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试分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条件。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箭头①表示的洋流名称是____,箭头②表示的洋流名称是____。

(2)图中海区有我国最大的渔场,名称是____渔场,夏季盛产____鱼,冬季盛产____鱼。

(3)该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E等岛屿中,____岛是我国的钓鱼岛。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B.河流众多

C.河流流量大D.河流落差大

2.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所在地区的代号依次是()A.③②④B.④②③

C.③①④D.④①③

3.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A.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

D.内蒙古高原边缘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与省区川相比,省区新资源乙丰富的圭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地壳运动频繁

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大通道。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有望得到明显缓解。读图回答6~9题。

6.“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

①核电②水电③火电④风力发电⑤一次能源⑥二次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7.下列煤矿中,位于北路通道的是()

A.六盘水B.鹤岗C.平顶山D.准格尔

8.下列水电站中,位于中路通道的是

A.龙羊峡B.三峡C.岩滩D.乌江渡

9.南路通道的终点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二、综合题

10.下图所示是我国西北煤炭外运的新通道。读图回答:

(1)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分析建设西北煤炭外运新通道——神(木)黄(骅)线的意义。

(2)神黄铁路通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通过哪些主要的自然障碍?

11.读图回答。

(1)据图l 回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____,分析造成该

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析图1中甲地春、夏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对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据图2中信息判断,水资源与耕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____,请提出解决该矛盾的

合理化建议。

(4)据图2提供的信息,比较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的各流域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耕地的比重差异,并分析原因。

12.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出现减少的现象,将会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既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又守住18亿亩(1.2亿公顷)耕地保有量这道“红线",是“十一五”期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图l为1998~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年内新增和减少对比图。图2为1997~2005年我国四种耕地减少途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B表示l998~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年内____曲线。这条曲线变化的特点是____,其原因____________。

(2)1998—2005年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________年,导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资料请你谈谈今后我国如何有效遏制耕地减少的势头?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D 2.A 3.B 4.C 5.D 6.D 7.B 8.C

9.(1)水田旱地

(2)秦岭一淮河 0 800

(3)东北西南

(4)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横断山区山地平原 10.(1)德兴大冶东川

(2)靠近铜矿(原料)产地水能(电力)

(3)C

11.(1)胜利油田华北油田迁安开滦煤矿长芦盐场大秦秦皇岛神黄黄骅(2)煤炭储量丰富且适合开采;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相连,利于煤炭输出;接近东部沿海能源消费市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供不应求,能源消费不断增加(3)①对于落实我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实现我国原油生产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②同时,也将有力促进京津唐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4)①旱涝——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平原区多洼地。②盐碱——平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的灌溉。③风沙危害——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5)①该地区分布有我国重要的京津唐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经济实力雄厚;

②海陆空交通发达,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与交流;③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④自然资源尤其是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丰富;⑤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12.(1)台湾暖流沿岸流(2)舟山墨带

(3)a位于浅海大陆架上 b有寒暖流在此海域相交汇 C有江河水注入,带来大量的营

养盐类(4)B

B级能力跃迁

l.D 2.B 3.B 4.D 5.B 6.C 7.D 8.B 9.D

10.(1)有利于西北煤炭的外运,缩短运输路径,实行海陆联运,减少运费,适应华东、华南地区对能源的需求以及煤炭出口的需要。

(2)神黄铁路主要通过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穿过的主要自然障碍是黄河、太行山等

11.(1)江南丘陵或东南丘陵春季锋面雨带控制且时间长;多山地丘陵,多地形雨;夏季受副高控制的时间长,晴天多,降水少

(2)春旱、夏涝、风沙、土地盐碱化

(3)黄淮海地区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防治水污染等(言之有理即可)

(4)东北地区比重小,黄淮海地区比重大。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相比:人口少;开发历史晚;热量条件不足限制其开发;林地、草地及未开发的土地多;自然保护区多。(言之有理即可)112.(1)增加变化幅度小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2003 生态退耕

(3)切实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核定适当的生态退耕数量;严控建设用地数量特别是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部分二

区域地理之中国区域地理之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发展问题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word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D.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 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农业规划 C. 活动积温 D. 地貌地势 下图是我国某岛屿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3.a地与b地相比,建立盐场的优势条 件是() A. 气温高 B. 附近海域盐度高 C. 降水少 D. 地势低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该岛屿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C. 该岛屿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 该岛屿不会受台风影响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省(区)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①34.3532.5 1 865.815.8 ②53.5 1 539.1727.915.0 ③51.9542.4404.40.4 ④31.1361.0184.6 2.0 5.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 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 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 A.按照是否再生或恢复: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按照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①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②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缺水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5)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加速发展——基本因素 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客观因素 ③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 ——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6)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治理水污染 ③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 ④植树造林,提高含蓄水源能力 ⑤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2、土地资源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①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A.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B.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④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 (2)我国耕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①建设占用耕地

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各章节知识点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例题1】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各海拔段中,<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由此可判断出A项错,C项正确。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由此可判断出B项错,D项错。第2题,仔细读图,结合上题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1 850 m之间,坡度在5°~20°之间。A项中黄土高原两个条件都符合,A项正确。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B项错。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江南丘陵,海拔高度低于500米,海拔方面不符合,D项错。 【例题2】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4.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 3.A 4.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则7月份两地平均气温应相差不大。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例题3】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是“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回答5~6题。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4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作业(二十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解析:从图甲中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曲线的坡度最陡,说明减少最快。 答案:BC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答案:AC (2017·唐山高二检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 C.交通D.城市 解析: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图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

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高中《中国区域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中国区域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 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

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分 类 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 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 (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 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 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 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

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专题练习题后附答案

自然资源专题练习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大星期作业 1.(2017 ·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淖毛湖冬春季节多大风,平均每年8 级以上大风日数达100 多天,降水稀少。技术人 员克服冬春大风、干旱缺水等因素,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无 公害晚熟哈密瓜产地。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淖毛湖煤炭资源非常丰富,2015 年全镇原煤产量 达7000 万吨,目前全镇正全力进行煤炭开发、外销,煤制 甲醇和二甲醚的工厂已经投产。 (1)根据所学知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解释淖毛湖冬春大 风且风力强劲的原因。 (2)淖毛湖种植哈密瓜与华北地区种植瓜果均用地膜覆盖,对于两地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防止大风将地膜吹翻可采取什么措施? (3)开发淖毛湖煤炭资源一种是外运,另一种是发展煤化工产业,选择一种开发方式分析其利弊。(4)淖毛湖镇近几年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由几千人迅速发展到 3 万多人,请你谈谈淖毛湖镇在今后的 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宏观:冬春季节蒙古- 西伯利亚冷高压(亚洲高压)强盛,淖毛湖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春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形成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更强劲。微观:西部准噶尔盆地宽阔,淖毛湖地区狭窄,使风速加大(狭管效应);淖毛湖地区山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2)区别:华北地区覆盖着地膜主要作用是保墒、保温;而淖毛湖覆盖地膜除了保墒、保温之外还主要防止大风侵蚀表土、损毁幼苗。措施:建设防风林、修防风墙,用石块、泥土覆压地膜等。 (3)外运。利:污染较少,资金回笼快。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煤化工产业。利: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弊:耗水量大,且污染环境。(4)淖毛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对原煤开发的依赖;淡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产业;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10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结合事例判断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2.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3.案例分析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2013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氷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由此导入新课——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 解读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识记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2.能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识记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1.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重点) 2.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难点) 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1.如何判断某种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 【提示】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即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二是它的经济属性,即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排除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分类含义举例 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 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 利用的资源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 资源、太阳能、风能、潮 汐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指那些被人类 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 然资源 矿产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素材[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地质作用 分类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 oE-123 oE, 32 oN-50 o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2、范围: (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1)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为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水文-河湖: (1)特点: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本区的塔里木河。 (2)主要湖泊: 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4、生物(植被)-景观变化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 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 mm、50 mm以下。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地表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