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大全

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大全
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大全

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大全

第13章内能和内燃机

吸 = c m ( t - t 0 ) 放热计算公式|:Q 放=cm(t 0-t)

c 水=4.2×103J /(kg ·℃)

2、燃料的热值

(1)定义: ________

某种燃料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大小只与燃料_______

(2)公式:

q = Q/m q = Q/m

(3)单位:J/kg 。 J/m3。 2、在热机里用来做 那部分能量.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公式:

变换公式: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2R = I

U

I

R

U = 单位: U (V )

R (Ω)

1kg 完全燃烧 种类 有用功

I (A )

U=IR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I ) 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即:I=I 1=I 2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I 1+I 2

电压(U ) 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 U=U 1+U 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U 1=U 2 电阻(R )

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即:R 总=R 1+R 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或: 电压、电流 分配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即:U 1/U 2=R 1/R 2 或:U 1/U 总=R 1/R 总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即:I 1/I 2=R 2/R 1 或:I 1/I 总=R 总/R 1

第16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3、已知某电能表的转速为NR/kwh :(3000R/kwh ) 电能表铝盘转过的圈数N 与电流做的功W 成正比

N 0/N=W 0/W 电能表铝盘每转过1圈电流做的功W 1=3.6×106J/3000R

4、电功计算公式:

W = KW ·h= ×3.6×106

J

m n m n 实际转数

电表参数

R 1

R 2

I

I I

2121R R R R R +=21111R R R +=n

R R 0

=纯电阻电路:Q 放热=W = Pt = UIt = I 2Rt = t

2

R

U

(电动机等)非纯电阻电路

W = UIt = Pt 把电能只转化为热

(W 电=Q 热+W 机)

( U I t =I 2

R t + W 机)

(或 P t =I 22

R t + W 机)

精品文档

5、电功率计算公式 纯电阻电路:P= =U I=I2

R =

P= =U I

6、“伏安法”测电阻原理:P= U I

7、已知“U 额 P 额”求:

①额定电流: I 额=P 额/U 额 ②电阻: R=U 额2

/P 额 8、电阻相等时:P 1实/P 2实= U 2

1实/U 2

2 实 9、串联电路:W 1/W 2= R 1

/R 2 P 1/P 2= R 1/R 2 并联电路:W 1/W 2= R 2/R 1 P 1/P 2= R 2/R 1 10、 W 总= W 1+ W 2

t 或 W 总= P 总t 总=U 总I 总t 总=I 总2R 总t 总 = P 总 =P 1+ P 2

或P 总=

=U 总I=I总2R 总 =

11、电热器的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

P 额= P1+ P2 P 1 = P 额-P 1

R 1= U 2

/P 1

第19章走进信息时代

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c =υλ。

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波长(λ):单位:m

频率(υ):换算关系:1kHz =103Hz 1MHz =103kHz =106Hz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υ与波长λ成反比

热水箱容量 1L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1000W 保温功率 44W

t

W (电动机等)非纯电阻电路

t W 纯电阻电路

2

R U 纯电阻电路

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大全

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3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 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 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物理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初三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 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 G (N) G=mg m:质量 g:kg 或者 10N/kg 密度ρ (kg/m3)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 F 合(N)方向相同:F 合=F1+F2 方向相反:F 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 F 浮 (N) F 浮=G 物-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 F 浮 (N) F 浮=G 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 F 浮 (N) F 浮=G 排=m 排g=ρ液 gV 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 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 物+G 轮)/2 S=2 h G 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 物+G 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 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W 有 =G 物 h 总功 W 总 W 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 功率 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 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 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 Q(J) Q=mq m:质量 q:热值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 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 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 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第九章)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 F p =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 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 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 1F 动物+= 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200) Fv t 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 (3)有用功(p202)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 %100W W ?=总 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1、吸热、放热(p42-p43)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计算公式:v=s t 2.密度计算公式:ρ=m V 3.重力计算公式:G=mg 4.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则F1=F2。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光滑时,则摩擦力为0。 5.固体压强计算公式:p=F S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7.浮力计算公式: (1)称重法:F浮= G-F拉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公式法:F浮= G排=m排g=ρ液g V排 (4)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F浮= G物 8.功的计算公式:W=Fs,W=Gh 9.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P=Fv 10.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11.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距离:s=nh 12.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速度:v绳=nv物 (G物+G动+f) 13.滑轮组绳端的拉力:F=1 n 14.总功的计算公式:W总=W有+W额

15.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 W总=Gh Fs =Gh Gh+fs *16.滑轮组机械效率: (1)用公式η=W有 W总=Gh Fs 。根据题目条件分别求出W有和 W总,然后进行公式计算。 (2)用计算式η=W有 W总=Gh Fs =Gh Fnh =G nF 。对于已经绕好的滑 轮组,有s=nh,这时可以不用给出“s”和“h”,运用上述计算式也可以求出机械效率。 (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机械效率还可用计算式: η=W有 W总 = G物h G物h+G动h = G物h (G物+G动)h = G物 G物+G动 &课外拓展物理公式: 1.动能的计算公式:Ek=1 2 mv2 2.势能的计算公式: (1)重力势能计算公式:Ep=mgh (2)弹性势能计算公式:Ep=1 2 kx2 3.机械能计算公式:E= Ek+ Ep

初三物理计算公式汇总12份

初三物理计算公式汇总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 要熟练运用的公式: 1.密度公式: 密度相关运算中,“kg”“m3”“kg/m3”是国际单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单位。要注意当中的换算。记住水的密度为ρ水=1×103kg/m3 或

1g/cm 3。 1000 kg/m 3 =1g/cm 3 密度公式的变形: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m 、ρ、V 当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2.速度公式: 速度的相关运算中,“m ”“s ”“m/s ”是国际单位,而交通运输上常用“km ”“h ”“km/h ”为单位。要注意当中的换算。1km=1000m 1h=3600s 1m/s=3.6km/h 记住光速 c=3×108 m/s 声速v=340m/s 速度公式的变形: 对于同一物体,在知道了“S ”“v ”“t ”中的任意两个后,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3.重力公式: 变形公式: 利用这几个公式,知道了质量就可以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 4.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有些时候,F 1、F 2或L 1、L 2也可能给出比例,这时也一样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个物理量。 杠杆平衡条件公式的变形: V m ?=ρρ m V = t v S ?=v S t = g G m = m G g = 1 2 21L L F F =

例:已知某杠杆平衡时,动力也阻力的比为3:4,若动力臂为40cm ,求阻力臂。 解:因为杠杆平衡所以: 5.压强计算公式: (1Pa=1N/m 2) 在压强计算公式中,所采用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如果题目所提供的单位是其它单位,那就要先进行单位换算。常用的转换为:1m 2=10000cm 2 1cm 2=1×10-4m 2 压强公式的变形: 对于某一受力过程,知道了“P ”“F ”“S ”当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我们就 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了。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注意:(1)所有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2)深度:从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 液体压强公式的变形: 知道了“”“”和“h ”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余下的那一个。 7.浮力计算的四种方法: (1)测量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G 物,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再 读出测力计减少后的示数F 示,则 F 浮= G 物 - F 示 (2)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2211L F L F =cm cm L F F L 30404 3 1212=?== S P F ?=P F S = gh P 液液= ρg P h 液液 ρ= 液ρ液P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 物 理公式大全 1、速度公式:v =t s v =总 总t s , v 速度(m/s );v 平均速度(m/s );s 路程 (m );t 时间(s ) 2、密度公式:ρ=v m , ρ——密度(kg/m 3);m ——质量(kg );v ——体积(m 3) 3、重力公式:G = mg G ——重力(N );m ——质量(kg );g ——常数( kg ) 4、压强公式: ① P =S F P ——压强(Pa );F ——压力(N ); S ——受力面积(m 2) ② P =ρgh(适用于液体或柱形物体) P —压强(Pa );ρ—密度(kg/m 3);h —深度(m ) 5、液压公式: 11S F =2 2 S F F 1 ——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 S 1 ——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 2); F 2 ——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 S 2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 2); 6、浮力公式: ① F 浮 = G =ρ物g v 物 ρ物——物体的密度(kg/m 3);v 物 ——物体的体积(m 3)(适用于漂浮、悬浮)

② F 浮 = F 下-F 上 F 上 ——上表面受的压力(N ); F 下 ——下表面受的压力(N ); ③ F 浮 =G -F 拉 G ——物重(N );F 拉 ——液体中测力计的读数(N ); ④ F 浮 =ρ液g v 排 ρ液——液体密度(kg/m 3);v 排——排开的液体体积 7、功的公式: ① W = F ·s W ——功(J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s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② W = mgh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8、功率公式: ① P = t W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 ② P = F ·v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v ——物体移动的速度(m/s ); ③ P = mg ·v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9、杠杆平衡公式:F 1·L 1= F 2·L 2 (理想机械) F 1 ——动力(N );F 2 ——阻力(N );L 1——动力臂(m );L 2——阻力臂(m ); 10、轮轴公式:F 1·R = F 2·r (理想机械) F 1 ——作用在轮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 F 2 ——作用在轴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 11、斜面公式:F ·L = G ·h (理想机械)

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 速度υ= S / t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不计动滑轮重 F =(G动+ G物)/ n 理想滑轮组忽略绳重和轮轴间的摩擦 SF = n SG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 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 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η=G /(n F)= G物/(G物+ 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公式要推导)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怎样掌握好物理公式这个问题被很多学生频繁的问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公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 m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m3 Cm3 1 m3=103dm3=106cm3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冰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那么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详解)

这是我在补习班蹭到的~临近中考了,希望能帮上同学们的忙。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八九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八九年级物理公式 班别 姓名 一、八年级物理公式 1.速度:v = t s 2.密度:V m =ρ 3.重力:G =mg 4.压强:p= S F 5.液体的压强:p=ρ液 g h (此公式也适合竖直放置的柱形固体) 6.物体沉浮条件:漂浮:ρ物<ρ液 G 物=F 浮 上浮:ρ物<ρ液 G 物<F 浮 悬浮:ρ物=ρ液 G 物=F 浮 下沉(沉底):ρ物>ρ液 G 物>F 浮 7.浮力的计算:原因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原理法:F 浮=G 排=ρ 液gV 排 平衡法:F 浮=G 物 (只适合漂浮和悬浮) 称量法:在上面拉物体:F 浮=G 物—F 拉 在下面拉物体:F 浮=G 物 + F 拉 8.功:W=Fs=Gh 9.功率:P= t W =Fv 10.杠杆平衡条件:F 1L1=F 2L2 11.机械效率:η= 总 有W 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总 有 W W =nF G Fs h G 物 =物=动有有W W W += 动 物物G G G +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Fs h G 物 12.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与物体重G 物、动滑轮重G 动的关系:(下面的n 为拉

着动滑轮的绳子数) 考虑动滑轮重但不计摩擦时:F= n G G 动 物+ 13.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提升高度h 的关系:s=n h 14.斜面:Gh =FL (不计摩擦) 二、九年级物理公式 1. 吸热:Q 吸 =c m ( t – t o )=cm ⊿t 2. 放热:Q 放 =c m ( t o – t )=cm ⊿t 3 热平衡方程(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吸收):Q 吸=Q 放 4. 燃烧燃料放出的热量:Q 放 =q m 或 Q 放 =qV 5.炉子效率:mq Q Q Q 吸放 吸= = η 6. 热机效率:mq W Q W 有放 有= =η 7. 串联电路: 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 电流:I =I 1=I 2 电压:U =U 1+U 2 电阻:R 总=R 1+R 2 n 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的总电阻:R 总=nR 8.并联电路: 开关: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该条支路的用电器。 电流:I =I 1+I 2 电压:U =U 1=U 2 电阻:R R R 2 1 111+= 仅两个电阻并联时: R R R R R 2 1 2 1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汇总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分) 1.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 2.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3.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s的速度走了4min, 求 (1)他家离学校多远? (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4.一个铁球的质量是,体积是,ρ铁=×103kg/m3,ρ酒精=×103kg/m. (1)这个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 (3)如果空心部分注满酒精,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5.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 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200m/s)。 6.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s,点火者点 着引火线后,以5m/s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700m远的安全地区? 7.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如果衔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 升就能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500mL,内有的水.请你帮乌鸦计算: (1)瓶内水的体积是多少?(2)使水到达瓶口,要放入的石块质量是多少.(石块密度为×103kg/m3) 8.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 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s 物理量 单位 v 单位换算 : 速度公式: t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1 m=10dm=10 2cm=103mm 公式变形:求路程 —— s vt 求时间 —— t=s/v 1h=60min=3600 s ; 1min=60s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密度公式: g=9.8N/kg ;粗略计 算 时 取 物理量 单位 单位换算 : 1kg=10 3 g 浮力公式: ρ——密度 kg/m 3 g/cm 3 1g/cm 3 =1×103kg/m 3 m ——质量 kg g F 浮=G 物 –F 示 1m 3=10 6cm 3 V ——体积 m 3 cm 3 1L=1dm 3 =10-3 m 3 F 浮=G 排 =m 排 g 物理量 单位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F 浮——浮力 N F 浮=ρ液 gV 排 受到的重力 N ρ ——密度 kg/m 3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的质量 kg F 浮= G 物 g=9物理.8N/kg 量 ,粗略单计位算时取 g=10N/kg F 浮——浮力 N 提示: [ 当物体处于 漂浮 或悬浮 时 ] 压强公式: N 面积单位换算 : 物理量 G 物——物体的重力 单位 P=F/S (固体) p ——压强 Pa 或 N/m 2 注意 : S 是受力面积,指 1 cm 2 =10 --4 m 2 F ——压力 N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 分面积 1 mm 2 =10 --6m 2 物理量 2 单位 S ——受力面积 m 液体压强公式: p ——压强 Pa 或 N/m 2 注意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 p=ρgh ρ——液体密度 kg/m 3 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h ——深度 m 杠杆的平衡条件: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1L 1=F 2L 2 F 1 L 2 或写成: F 2 L 1 滑轮组: F ——动力 N 1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阻力臂 m 2 物理量 提示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 1 2 的 、 L 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单位 1 F = n G 总 ( G 总=G 物+G 动) F ——动力 N G 总 ——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 G 总 =G 物 ) n ——承担物重、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nh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对于定滑轮而言: ∵ =1 ∴ F = G 物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1数 m m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 G 物 +G 动) s =2 h

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汇总.doc

八年级 , 上册, 物理, 计, 算题,汇总 ,计, 算题,计算题 机械运动: ①过桥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 6772m,其中江面正桥长 1572m,一列长 428m的火车完全通过正桥用了 100s,试计算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共需多少时间? 2、一辆长 15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m的大桥需 10s 的时间,求: ⑴这辆列车的速度。 ⑵这辆列车以同样的速度穿过一条长105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⑶这辆列车以同样的速度15s 穿过一个山洞,则该山洞的长度。 3、一列长 36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 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 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火车全部在隧道内共多长时间? ②求平均速度 1.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 20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赵聪家到学校有一条 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 1m/s 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 的速度匀速跑回家。赵聪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地相距 162km,汽车以 10m/s 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 72km后,接着又以 45km /h 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③追击相遇问题 1. 一艘巡洋舰用 70 千米 / 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 千米的一艘战斗舰, 巡洋舰追了210 千米 , 恰好赶上战斗舰, 求战斗舰的速度 . 2.在一次爆破中, 用了一条90cm 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 引火线燃烧的平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搞清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单位、然后记公式)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低于20Hz 1、速度:V=S/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2、重力:G=m g g=10N/kg 或者g=9.8N/kg 3、密度:ρ=m/V 1 g / c m3 = 103 Kg / m3 (水的密度)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S是受力面积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h是深度 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⑷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G物)/ n FS=Gh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G=G动+ G物S=n h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12、功率:P=W/t=FV P = W / t = FV1KW = 103 W,1MW = 103KW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公式 二、重力公式 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四、密度公式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 (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 (2)F浮=G物(漂浮、悬浮法) (3)F浮=G--F(称重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 S F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 1F 动物+=G S=2h (3)滑轮组:)G (n 1F 动物+=G s =nh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 (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总 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 力学板块 力学的四个重要物理量: 容易混淆的概念: 漂浮和悬浮:??? 体内。悬浮:物体全部悬在液液体面上漂浮:物体有一部分在 功和功率: 功和能: 功率和机械效率: (要求从定义、物理意义、公式、单位等多方面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网络

. 质量和密度 密度(物质的特性)?? ? ?? ????? ??????????===V m m V V m ρρρ鉴别物质:求体积:求质量:应用定义、公式、单位 浮力: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F 浮=ΔF 压 。方向:向上。 力的平衡: F 浮=G-G ',F 浮=F 向上-F 向下 (2)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液gV 排 (3)物体漂浮、悬浮条件: F 浮=G (4)物体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即F 浮>G ,上浮;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即F 浮=G ,悬浮;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即F 浮<G ,下沉。 简单机械: (1)杠杆: ①杠杆的概念及其五要素: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支点。 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注: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力的方向:动力、阻力是分别使力臂沿不同方向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③杠杆的种类及实例: (2)滑轮: ①定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②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既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一半。

③滑轮组的特点及公式:根据力的平衡及F 拉=(G 物+G 动)/n ,求解。 1)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①按“奇动偶定”的原则从向外绕,即绳子承重股数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先绕过最部的定滑轮,再从向外逐个绕过每个滑轮。当绳子承重的股数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定滑轮上,先绕过最部的动滑轮,再从向外逐个绕过每个滑轮。 ②根据承重绳子的股数与滑轮个数的关系:先确定绳子的自由端最后是绕过动滑轮还是定滑轮(股数等于滑轮个数时,自由端最后从定滑轮绕过) 2)滑轮组省力情况: 由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股数)决定:F = n 1G 组装滑轮组时,先确定绳子段数,然后确定绳子的起点,绳子起点可按“奇动、偶定”法则确定。 (3)轮轴与斜面: ①轮轴的实质及其原理: ②斜面的公式及意义: 功: (1)功的概念 功的公式及单位:W =Fs ,单位:J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F 及沿力的方向运动的距离s 。 (2)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公式及单位:t W =p ,瓦特(W)、千瓦(kW)。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机械效率: ①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W 总=W 有用+W 额外 ②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机械效率公式及意义:总 有用 W W = η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最 新整理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浮力(F 浮)(1) 称重法 F浮=G-F示 (已知弹簧称) (2)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m排g (已知G排或m 排) (3) 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已知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m物g (已知漂浮或悬浮法) 【注意】出现“物体静止时,受到浮力”这种说法时,要分别算出浮力(计算时的V排= V 物),然后根据沉浮条件,如果F浮> G物,则上浮至漂浮时静止,根据漂浮条件; F浮=G物=m物 g;如果F 浮< G物,则下沉至沉底时静止,此时浮力为刚才算出的浮力。 动力、阻 力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 理): 2 2 1 1 l F l F=1 l与2l单位相同即可 机械功(W)(1)定义W=Fs 克服重力做功W=G物h=m物gh;克 服摩擦力做功W=fs 【注意】先判断是否做功,再进行计算 J 机械功率 (P) (1)P= t W(2) P= t W=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主单位:w 1Kw=103w 拉力(F)(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G n 1 物(理想滑轮组)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 ( 1 动 物 G G n F+ =(实际滑轮组) (3)已知η: n G F η =(实际滑轮组) 机械效率(η)(1)公式:η= 总 有 W W ×100% 计算步骤: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Fs( W总 =W有+W额) η= 总 有 W W ×100% (2) 对于滑轮组(竖直):S=nh (v s=nv h) η= nF G (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 【注意】1、由于有用 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 所以η总小于1,且没有 单位,用百分比表示。 2、F 拉为直接用手拉物 体的力,F为拉绳子的 力。 3、绳子的为S,v s; 物体的为h,v h。

初中九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中物理公式大全(三)

中物理公式大全(三)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四) 对象字母公式变形公式物理意义 串 联 电 路 电流I = I1 = I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 电压U = U1 + U2U1 = U -U2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电阻 R = R1 + R2 R1 = R总-R2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 串联后电路中总电阻任一电阻分压 U1 U2 = R1 R2 U1= R1 R2 U2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U1 U = R1 R总 U1= R1 R总 U 电功率 P = P1 + P2P1 =P-P2 P1 P2 = R1 R2 P1 = R1 R2 P2 电功 W=W1+W2W1=W - W2 W1 W2 = R1 R2 W1= R1 R2 W2 电热 Q=Q1+Q2Q1=Q- Q2 Q1 Q2 = R1 R2 Q1= R1 R2 Q2 并 联 电 路 电流I = I1 + I2I1 = I -I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电压U = U1 = U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 电阻 1 R = 1 R1 + 1 R2 R= R1R2 R1+R2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的倒数 并联后电路中总电阻任一电阻分流 I1 I2 = R2 R1 I1 = R2 R1 I2 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I1 I = R总 R1 I1 = R总 R1 I 电功率 P = P1 + P2P 1 =P -P2 P1 P2 = R2 R1 P1 = R2 R1 P2 电功 W=W1+W2W1=W-W2 W1 W2 = R2 R1 W1= R2 R1 W2 电热 Q=Q1+Q2Q1=Q -Q2 Q1 Q2 = R2 R1 Q1= R2 R1 Q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