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十二课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鉴赏知识诗词鉴赏入门...》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

1、炼字:所谓炼字,是指写作时推敲用字,使得所用之字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炼动词——

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炼形容词——形象、富于表现力、活用(使动)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炼虚词

——

虚词的锤炼,可活跃情韵,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叠音字——

叠字的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5)炼数量词——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早梅》)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为什么?

常见题型

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问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何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只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课堂学习

提示答题步骤:

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联系诗句分析含义;(有手法的要点出手法)

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情感

效果)

一、例题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练习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

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阅读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问题。(4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句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古诗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2.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明快

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例如他的《忆江南》。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再如《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

6.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把问话----“师往何处?”、“采药于何处?”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

7.精练

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语言相当精练。8.生动

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9.隽永

语意深长,耐人咀嚼。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11.自然

指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句,自然中显出生机,很有意味。

附:1.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郊寒岛瘦

2.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3.“术语”积累:雄浑、豪放、沉郁、清新、自然、俊朗、清幽、淡雅、冷峻、婉约、朴实、华美、洗练、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简练生动……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3)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

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4)朴素自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词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7)清新明丽。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

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9)清新自然,口语化。

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本词“婉约细腻”的语言风格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请简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一、文学常识 必考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类。 古代——作家姓名,朝代国别,作品出处,主要人物、名句等搞清。重点作家有: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煜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杜牧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罗贯中曹雪芹等,其代表作品百考不厌。 现当代——从文学大家及名著角度入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赵树理等名家及代表作,兼顾文学流派,例如白洋淀派、山药蛋派。 外国文学——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莫泊桑塞万提斯等人作品及主要人物情节。 文学体裁——古代诗歌。 体裁分诗词曲。 古体诗句式有4567言、杂言等,用韵篇幅都比较自由,诗经多四言,楚辞多六言,乐府多杂言。律诗为近体诗,多为八句;绝句由八律中断而成,只四句——都只偶句押韵。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需对仗。 二、杂谈: 1、戏剧: 内容性质——喜剧悲剧正剧;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哑剧;容量大小——独幕剧、多幕剧。 诗歌: 先秦四言、杂言、楚辞体。(赋比兴、《楚》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魏晋:乐府民歌,多五言诗。(魏晋建安诗人,风格慷慨悲凉;陶潜开创田园诗)南北朝:南朝多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篇幅短小(代表《西洲曲》);北朝内容广泛,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刚健,亦五言为主,首创七言四句形式(代表《木兰诗》)。同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唐宋:诗歌黄金时期,诗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五言七言,山水田园、边塞诗都有大量优秀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词生于唐兴于宋,比诗歌讲究平仄音韵,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或豪放(辛弃疾苏轼),前者抒发个人怀抱词风缠绵,后者多联系自身国家,词风雄浑奔放。 元明清:元代(小令、套数),清代诗歌衰落。 三、称谓 1、谦称(自己对别人) 【王侯】寡人、孤、寡君(对别国人称己国君)、不善 【帝王】朕、寡人 【臣子】臣、老臣 【普通人】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佞(泞)、不敏、贱子 【女子】妾、贱妾、婢子 【称家人】家严=家君、家慈、舍弟(妹、兄、姊)、拙荆、贱息(子女)=弱息(也可单指女儿)、息女、犬子(对别人孩子的蔑称) 2、敬称(别人对自己) 【君王】陛下、庙号(帝王死后追封的名号,例世宗)、殿下(仅此君王者的尊称,本指陛(宫殿)阶之所;汉时称侯王为陛下,唐时只称太子) 【臣子】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管事人)、阁下、左右(左右侍人)、君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辨析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椐专家分析,造成这次撞沉日本实习船的悲剧是美国潜艇在没有认真确认水面是否安全的情况下突然上浮。 B. 权威人士强调:最近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全国人民必须提高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 参加互联网技术学习的学员,因为文化程度悬殊,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也有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有一些中学生。 D. 3月29日,西南航空公司主要航线的团队折扣机票在两个小时之内连续两次降价,此举引起有关民航部门的注意。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图书参展,介绍、展现本省出版界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风貌。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随着地壳上升,上覆地层受流水等外引力不断地剥蚀,将地下的硅化木剥露出地表,成为今天最鲜活的记忆。 D.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高考英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套理想的电脑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心理工作者的协同工作。 B.市人大通过法规,对于歹徒和不法商贩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威胁学生的不法行为和错误思想,要坚决制止。 C.一种为家庭提供烹饪劳务的记时服务近来在许多城市格外走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门路。 D.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次联赛大爆冷门的八一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以1:1逼平了志在卫冕桂冠的申花队。 B.在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C.交响乐好听,但演出票价昂贵,对月收入不够丰厚的交响乐迷来说,大多数人难以承受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票价。 D.土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B.她告诉我,近几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犯罪证据。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可编辑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
观点态度(思想情感)题
语言题
形象题
诗歌鉴赏
1
表达技巧题

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
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 曲笔入题
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反复 反问 顶真 反语 通感 排比
叠字(词)
对偶 设问 互文
结构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2
抒情
描写
记叙
表达方式
议论
说明
象征
想象
联想
表现手法
曲笔
衬托
烘托
渲染
对比
比兴
用典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景情关系
间接抒情
物情关系 事情关系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情 以景结情
3

描写
正面描写 人物 描写
侧面描写
景物
正面描写
描写
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 景 事
描写角度
描写方法
感官 观察 写景 工笔白描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4

记叙角度(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详写
记叙详略
略写
记叙 顺叙
倒叙
记叙方法(顺序)
插叙
补叙
平叙
记叙要素
5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高中诗歌鉴赏知识和技巧大全

高中诗歌鉴赏知识与技巧大全 作者:不详 编审:赵怀兵 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语文高考诗歌 按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等几类。 主要语言风格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等。 诗歌表达的形象包括豪放洒脱乐观,忧国忧民、青衫泪沾,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爱惜人才,儿女情长等形象。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等。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40题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拓片(tuò)嗔怪(chēn)伺候(cì)B.气馁(něi)禅让(shàn)重迭(dié)轮廓(kuò) C.殷红(yān)狙击(jū)皈依(guī)屏除(bǐng)D.畸形(qí)歼灭(jiān)抨击(pēng)对峙(zhì) 2、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3、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标识(zhì)暴殄(tiǎn)天物B.匹(pǐ)配戏谑(xuè)风光旖(qí)旎C.参与(yǔ)弹劾(hé)审时度(duó)势D.倾轧(yà)结束(sù)杞(qǐ)人忧天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B.赦(shè)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 愤懑(mè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坍圮(pǐ)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澄澈(chéng)轻佻(tiāo)豁免权(huò)舆论哗然(huá) 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dūn) C.苍穹(qióng)未遂(suì)扁桃腺(xiàn)拈轻怕重(zhān) D.跛脚(bǒ)菁华(jīng)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 7、下列词语中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 诗歌鉴赏 诉衷情 陆游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第18周: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

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第19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蓟北归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诗句中括号里所标前一个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橘子(zi)洲头挥斥方遒(qiú)浪遏(a)飞舟分(f an)外香B.从这倾圮(pí)的屋檐下散开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hu?) C.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ǐ) D.跫(qi?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w?i)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fēi)紧掩(yǎ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峭楞楞”的“楞”应该读作l?ng. A.蓊(wěng)郁脉(m?)脉渺(miǎo)茫弥(mí)望 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 a) C.羞涩(sa)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 D.敛裾(jū)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C A.遒.(qiú)劲莅.(w a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 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 ai) 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然开朗 D.翌(yì)年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青荇.(xìng)颓圮.(pǐ)悄然(qiāo)共其乏困(gōng) B. 阙.秦(quē)惩创.(chāng)戮.力(lù)瞋.目而视(chēng) C. 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 ..(fēi)长歌当.哭(dàng) D. 箜.篌(kōng)鲰生 ..(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 C(A,悄qiǎo B,瞋chēn,D,骜ào)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易帜.(zhǐ)契.(qì)据褴褛.(lǚ)睡眼惺忪.(sōng) B.惩.(ch?ng)戒轧.(yà)坏执拗.(niù)不可胜.(shēng)数 C.翌.(yì)年皮辊.(gǔn)莴.(wō)苣长歌当.(dàng)哭 D.淳(chún)朴偌.(nu?)大尘埃.(āi)三差.(chā)二错 C(“帜”读“zhì”,“胜”读“shèng”“偌”读“r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百舸.(gě) 峥嵘 ..(zhēng r?ng)颓圮.(pǐ)殒身不恤.(xù) B、寥.落(liáo)荆棘 ..(jīng jí)浸渍.( zì)长歌当.哭(dàng) C、揩.油(kāi)菲薄 ..(fěi b?)洗涤.( dí)挥斥方遒.(qiú) D、封侯.(h?u)论.语(lún)谄.媚(xiàn)忸怩 ..不安(ni? ní)7.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 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 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 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 B mù mù mù mò C 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溺.(nì)召.唤(zhāo)慰藉.(jí) 栉.风沐雨 ( zhì ) B. 百舸.(gě)炽.热(chì)跬.步(kuǐ)瞠.目结舌(chēng) C. 句读.(d?u) 吮.吸(yǔn)不啻.(chì)浪遏.飞舟( a ) D. 灰烬.(jìn) 给.予(gěi) 轻佻.(tiāo)自怨自艾.(ài ) 答案B A. 藉——jiè召——zhào C.吮——shǔn D. 给——jǐ艾—— yì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岳阳楼①白 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 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4 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 其一 )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 注 ]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 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 南邻(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 分) 答: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常识 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 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 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 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 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 1、字:语音错别字 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 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 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 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 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 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⑷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 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 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 (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 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 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 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 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 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 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 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 打印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杨传益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 1、性格+身份 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 景物形象(一)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 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 景物形象(二) 设问方式: 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 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 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 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 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 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作答时应注意区别,一般讲,借景抒情,是诗句中有直接表现感情的 词语句子;寓 第四,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应答步骤: 1、通过描写XXX?氛围特点?表现XXX感情(对应设问1) 2、描述图景?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对应设问2) 3、景物?氛围特点?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对应设问3) 鉴赏诗歌的形象(四) 事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 2、作者借助这个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方法点拨: 这类题大多涉及的是咏物诗,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此类形象,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注意把握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