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心经-般若波罗多蜜心经

感悟《心经》

‘般若波罗蜜’这几个字,在我的印象中经常是作为电影中斩妖除魔的咒语。小时候就觉得念这句咒语很好玩,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以前一直都以为是那些作者所杜撰出来的,却不知原来是来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初知道这么课程有这么一篇文章时,就很感兴趣,但是却完全看不懂,即使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不懂。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也有的说救世菩萨。在很多什么著作中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就像是文章中所说的一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要真的做到五蕴皆空,六根皆空什么的,要经历什么,要有怎样的因缘。经常看到电视中有些人想要剃度当和尚,老和尚都说尘缘未了,是否就是说要因缘到了才可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前在没学这个课程之前,看到这句话我一定会跟大多数的人一样误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书上说:“‘色’就是物质,‘空’就是没有。”说实话,我还是不太懂这个意思,后来又查了一些资料说,“空”在佛教中指“性空”,意思是因缘而起的存在。这是个特定概念。并不是常人理解的“无”或者“零”。那是不是就是说,色即是空就是说一切的物质都是因缘而起的存在,但也是缘起缘灭的,就像是生与死,一个是缘起,一个是缘灭,人总是会死亡,所以不要太害怕面对死亡,但是惧怕死亡不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吗?那是否是只有看破一切,感悟色即是空,知道了缘起缘灭,无论生死,一切的一切,都遵守这个法则,缘起缘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一切因缘而起,因缘而灭。

曾经看过一篇新闻,其中讲的是一个和尚闭关多年的故事,说他闭关前是沉默寡言的,后来在闭关时期,这些年也从来都没有跟任何人说话,也从未离开过那个小房间,只是在房间打坐,看书等,出关后,就想变了一个人一样,侃侃而谈,讲他理解的道,讲他理解的佛,就像电视里的那些得到高僧一样。很难想象如果是我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我会坚持多久,或许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吧。我不懂,我也离不开世俗的世界,离不开物质世界,或许这就是凡人吧。电视剧中的这类高人,都是说看破红尘,看透世事,不再为俗世所困扰,也不在为生死所扰,不像普通人一样,面对死亡,我们会恐惧,惧怕死亡,而在他们的眼中,缘起缘灭,不怕死亡,看透生死。而电视剧中的高僧圆寂时都是安详的死去。

一切的存在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看透一切,当然不是说就像电视里的,从此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就像我们的人生路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可以成功,但是要想成功并不是想就能成功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逆境,会遇到困难,但一切都有因果,有些人面对这些困境,是知难而退,所以不能成功,或者是把这些困境当做是无法逾越的,无法跨过去。而成功者就在于,他会迎难而进。星云大师曾经说过,“人不要害怕不顺的逆境,在人生的道路上,大石挡路,你可能被它搬到,你也可以把它当成眺高望远的垫脚石。人的成功一失败,就看你是否能将‘逆境’化为‘增上缘’,因为没有黑暗,哪里有光明呢?没有罪恶,哪里有善美呢?没有污秽,哪里有洁净呢?没有差别,哪里有统一呢?”是啊,失败是成功之母,那又为何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丧失自信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喜欢这句话,人生漫漫,又何必要太过于追求名和利呢?只要自己快乐,对得起自己就好。一切都是空,何必自寻烦恼呢?但是虽然这样说,

但是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个人真真正正看透一切,看透一切的名和利,看透生与死呢?我虽然也希望做自己,只要自己快乐就好,但是生活中的种种因素,又怎么能让我看透一切,所以我不懂,我的思想跨不过那个境界。即使熟读心经,我还是一个俗人,为世俗所扰的凡人。这就要我们自己调整好我们的心态,放飞我们的心灵,把物看得淡些,把名利看得轻些,把恩怨看得浅些,把别人看得好些,把自己看得平些,面带微笑看世界。这样会让我们更轻松和愉快的。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因缘,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因缘,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一粥一饭都是因缘,所以我们要珍惜因缘,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因缘聚则成,因缘灭则败。这些都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或许我们真的要看淡这些,才会过得更快乐点。

‘佛学’的博大精深,‘佛学’的深奥,‘心经’更是它的核心,现在的我,还不太懂它,或许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越来越丰富之后的我才能慢慢的读懂它吧。总之我觉得我们应该调整好我们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参考:百度百科,星云大师

净觉法师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净觉法师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净觉法师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译。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收于大正藏第八册。 心(梵hrdaya ):核心,中心。整个佛法的中心、核心。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 中国历史上,至宋朝为止,可考的至少有11次汉译,现存9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吴·支谦译缺

《般若波罗蜜多那经》唐·菩提流志译(693年)缺 《摩诃般若髓心经》唐·实叉难陀译(695-710年)缺 《佛说波罗蜜多心经》唐·义净译(695-713年)略本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别本唐·法月译(初译)(738年)广本存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法月译(重译)(738年)广本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般若共利言等译(790年)广本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智慧轮译(847~859年)广本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法成译(敦煌石室本)广本存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施护译(980~1000年)广本存 《到达彼岸终极智慧心经》现代·元吾氏译(1965~-)存 《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的中心思想就在经名体现出来。充分流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