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矿山开采、凿岩、爆

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

备、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

的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

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工工业

中的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的生产过程,甚至宝石

首饰加工;由于工艺原因和防、降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

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

(二)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

两大类:

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煤等;金属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3.混合性粉尘在生产环境中以上两种粉尘同时存在时,其混合物为混合性粉尘。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根据表 5-2 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为三大方面: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程;③交通运输。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飞机等)则称为流动源。 ?燃料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 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 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很快, 1950 年全球机动车

保有量为 7000 万辆, 1996 年增长到 7.1 亿辆。汽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 CO , NO x, HC 和铅(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 NO x, PM (细微颗粒物), HC , CO 和 SO2。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以日本东京为例, 90 年代东京拥有机动车 400 万辆,而 CO 和 NO x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 10 万吨和 5 万吨左右,而北京市 1995 年机动车仅为 100 万辆,CO 和 NO X 的排放量却高达 97.2 万吨和 9.8 万吨。 三、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一)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其粒径约为 0.002-100μm 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 1. 总悬浮颗粒物( TSP ):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是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 1.1 -1.7m 3 /min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其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 μm 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 以下。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2.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μm 的微粒。由于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载体。因此,飘尘是从事环境科学工作者所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3. 降尘: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称为降尘。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30μm 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又可分为如下几种。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0812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粉尘的种类 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可见粉尘粒径大于10微米,显微粉尘粒径为0.25~10微米,起显微粉尘粒径小于0.25微米;按燃烧和爆炸性质可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非易燃易爆粉尘按卫生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粉尘,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 微米,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细胞,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粉尘特性 (1)粉尘的粒径分布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粉尘的来源及分类

粉尘的来源及分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的来源及分类粉尘及粉尘来源: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按胶体化学的观点,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生产过程粉尘的主要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砂、煤):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化纤);(3)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混合物(如金属研磨时,金属和磨料粉尘混合物等)。在职业健康工作中,常依据粉尘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危害机理及程度。 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2)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3)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由于粉尘颗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粉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粉尘危害及防护

升而降低、随尘粒的变小而减少。粉尘易被水湿润的称亲水性粉尘, 相反则称憎水性粉尘。对于憎水性粉尘不宜采用湿式除尘净化。某 些粉尘吸水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硬垢,称为水硬性粉尘,硬垢会造成 堵塞而导致除尘系统失灵。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 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 (尘肺 ); 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 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 中毒。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 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 ; 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 致溶血性贫血 ; 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 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 ; 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 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 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 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 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 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 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粉尘的吸水性:粉尘的吸水性决定于粉尘的成分、 大小、荷电 状态、温度和气压等条件。吸水性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上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 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 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1、尘肺。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 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 种尘肺病。 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 2、肺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 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编号:AQ-JS-0503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ve dust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被称为生产性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我们检测和防治的重点就是浮尘。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含有粉尘的空气是一种气溶胶,悬浮粉尘散布弥漫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粒子。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破碎而产生的煤矿粉尘是生产性粉尘的一种。其中,呼吸性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中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尤其在风速较大的作业场所,粉尘排放量猛增,据资料统计,有的矿区排向空气的煤粉尘是煤炭产量的1.6%以上。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其产尘量约占矿井

产尘量的60%左右。为了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改善矿井劳动卫生条件,采煤工作面是矿尘防治的重点。机采工作面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但产尘浓度也随之上升。采煤机割煤、支架移架、放煤口放煤及破碎机破煤是机采工作面的四大产尘源,产尘量分别约占60%、20%、10%和10%左右。为了搞好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必须针对采煤工作面的尘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达到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比较先进的采煤方法,但工作面粉尘问题也引起较多关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产尘环节主要有采煤机落煤、放煤、移架、装煤和运煤五大工序。从微观方面分析,煤尘产生可分为摩擦、抛落和摩擦与抛落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巷道掘进也是井下主要产尘源之一,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对炮掘工作面、机掘工作面和巷道锚喷过程中产尘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掘进工作面尘源及产尘量分布

生产性粉尘定义和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形成和分类 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生产性粉尘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尘肺。生产性粉尘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其一是由于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毒性作用,吸入后给接触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其二是由于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数相当庞大。其三是由于粉尘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侵入途径更难控制。而且生产性粉尘的弥散还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粉尘的形成 在各种不同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 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生产性粉尘产生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 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 (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生产性粉尘危害分级标准

第五节生产性粉尘危害分级标准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由劳动部劳动保护局提出,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国家标准局1986年1月21日发布,1986年11月1日实施,标准号为GB5817-86。 一、基本定义 (一)生产性粉尘指生产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指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三)工作地点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四)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五)接尘时间指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六)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七)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见TJ36 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该表列出有毒物质111种最高容许浓度;生产性粉尘9种最高容许浓度。如金属汞的最高容许浓度为每立方米0.01mg,甲苯、二甲苯每立方米为100mg,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每立方米为2mg。 (八)生产性粉尘浓度超倍数指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

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5份,取其超标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国家标准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工人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成五级,即0级、Ⅰ级危害、Ⅱ级危害、Ⅲ级危害、Ⅳ级危害(如表2-1的所示)。0级标志工人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已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它是为防尘管理工作提供数量的概念,并不能说此岗位作业粉尘对人体无害。危害程度从Ⅰ级往Ⅳ级为递增,其中Ⅳ级表示危害程度最为严重。 表2-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碳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肿通气量[1/(日·人)]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0-1-2-4-8-16-32-64 ≤10- 4000 - 6000 >6000 >10~40- 4000 - 6000 >6000 ⅡⅡⅢⅢⅣ >40~70- 4000011ⅡⅡⅢⅢⅣ - 6000011 >6000

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哪三类

1.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无机粉尘(无机粉尘) 根据不同的来源,它可以分为: 1.金属粉尘,例如金属粉尘以及铝,铁,锡,铅和锰等化合物。 2.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粉,煤等。 3.人造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二)有机粉尘(有机粉尘) 1.种植木屑,烟草,棉花,大麻,谷物,茶,甘蔗等灰尘。 2.动物灰尘,例如动物的头发,羽毛,牛角粉,骨头灰尘等。 (三)合成材料粉尘 主要见于塑料加工过程中。除高分子聚合物外,塑料的基本成分还包括填料,增塑剂,稳定剂,颜料和其他添加剂。 2.根据粉尘来源分类 (1)粉尘:固体分散的气溶胶,是通过机械冲击,研磨和碾压固体材料形成的。粒度为0.25μm?20μm,并且大多数为0.5μm?5μm。(2)雾:弥散性气溶胶,是由溶液的蒸发,凝结或撞击产生的溶液颗粒,其粒径约为0.05μm?50μm。 (3)烟雾:固体冷凝气溶胶,包括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颗粒

或升华冷凝产物以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粒径小于1μm,多数为0.01μm?0.1μm。。 3.按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分类 (1)一次性烟灰:直接从烟灰源排放的烟灰; (2)二次烟尘:一次收集但未完全消除的散发的烟尘,以及各种相应的移动和散布的烟尘点。 4.按粉尘的物理性质分类 (1)吸湿粉尘和非吸湿粉尘; (2)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和强粘尘; (3)可燃粉尘和不可燃粉尘; (4)爆炸性粉尘和非爆炸性粉尘; (5)高比电阻粉尘,一般比电阻粉尘和导电粉尘; (6)可溶性粉尘和不溶性粉尘; 5.按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机理分类 (1)硅尘: (2)石棉粉尘: (3)放射性粉尘: (4)有毒粉尘: (5)一般无毒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来源、分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61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来 源、分类(正式版)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来源、分类(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 dust)是指在生产中形 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 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的粉尘浓度还很 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其主要来源可 归纳为: 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 常见于矿石开采和冶炼;铸造工艺;耐火材料、玻

璃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粮谷脱粒等过程。 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煤炭不完全燃烧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碳黑。 3.蒸气的冷凝或氧化 如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 (三) 分类 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无机粉尘 (1)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 1.1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Ⅳ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 本标准将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的石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2.3 根据产生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 (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 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重。 A.2.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气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1)计算: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 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A.2.3.1 当生产性粉尘样品中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杂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等),需将焦磷酸处理后的样品沉渣放入铂坩埚中,加入1∶1硫酸数滴,使沉渣湿润,然后加入40%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新版) 1.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应防止向周围扩散或飞扬,对其邻近厂房或场所的等级划分,应根据具体扩散或沉积情况确定。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二次爆炸。 2.非开敞式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危险场所,以生产厂房为一个单位,不论共释放源的位置和厂房空间的大小,应划为同一级危险区域。 A10区范围以厂房为界。在自然通风良好条件下,通向露天的门、窗外7.5米(通风不良时为15米),地面和屋顶上方3以内的空间可以降低一级为11区。 B11区的范围虽以厂房为界,但通向露天的门、窗外 ②R为油罐的半径。 ③r为呼吸阀阀口的半径。 ②有斜线的两个数字,分子为通风良好值,分母为通风不良值。

③括弧内数字是厂房内为11区时,厂房外11区的范围。水平3米,地面以上3米、屋顶上方1米以内的空间也应划为11区,见下图。 3.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厂房的区域范围划分 A10区的范围以厂房边线为界。自然通风良好时,开敞面以外水平距离7.5米(通风不良时为15米),地面和屋顶上方3米以内的空间为11区。 B11区的范围虽以厂房边线为界,但开敞面边界以外水平距离3米,地面以上3米、屋顶上方1米以内的空间也应划为11区。 4.集中设置在露天中的设备和装置,应视为一个整体,其危险区域范围应根据扩散到空间的粉尘含量来确定。 A11区范围以装置群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3米,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界,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15米和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应划分11区。 B11区的范围以装置群轮廓线以外水平距离3米,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为界。

粉尘的分类

粉尘的分类及来源 一、粉尘的分类及来源 粉尘及粉尘来源: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按胶体化学的观点,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生产过程粉尘的主要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砂、煤):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化纤);(3)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混合物(如金属研磨时,金属和磨料粉尘混合物等)。在职业健康工作中,常依据粉尘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危害机理及程度。

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2)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3) 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由于粉尘颗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粉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状和硬度对职业危害的影响。 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粒子数/立方厘米)表示。我认为前者较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尘粒子直径组别及大小。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发展速度也越快。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尘粒组成时,则分散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它是用粉尘颗粒按直径大小分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样粉尘中颗粒直径为d(按直径大小分组的类别)的粉尘重量(克)与取样粉尘总重量(克)的百分比,为该组的分散度。当粉尘粒子的比重衡定时,分散度愈高则粉尘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愈长。在静止的空气中,1微米

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1991年2月1日劳动部发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粉尘危害的监察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除矿山开采业以外的有生产性粉尘危害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粉尘危害分级监察工作实行企业、事业单位自检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GB5817-86《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检测建档,并将分级结果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 企业、事业单位无分级自检能力的,应请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检测机构或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代为分级检测。 第五条各地劳动行政部门每年应对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的生产性粉尘危害分级结果,按工种或作业岗位数抽查10-25%进行确认,并建档造册。 第六条粉尘危害分级检测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企业、事业单位的检测人员,须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认证;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的检测人员,须经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认证。未经考核认证人员不得从事检测工作。考核认证工作每四年复核一次。

第七条粉尘危害分级检测仪器实行使用认可制度。企业、事业单位的检测仪器,须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认可;地、市级劳动部门的检测仪器,须经省级劳动行动部门认可。未经认可的检测仪器,不得用于分级检测。检测仪器认可工作,每年复核一次。 第八条有生产性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治理粉尘危害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保证粉尘危害逐年减少。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将Ⅲ、Ⅳ级粉尘危害列为粉尘治理重点。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将Ⅲ、Ⅳ级粉尘危害列为职业卫生监察工作重点。经分级检测,粉尘危害达到Ⅳ级的,必须在一年内消除,否则,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停产。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在试生产时必须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检测,凡有Ⅲ、Ⅳ级粉尘危害的,不允许正式投产。 第十一条各地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将企业粉尘危害 状况作为企业升级的重要参考指标,有Ⅱ级粉尘危害的,不应升入国家二级以上企业。 第十二条各地劳动部门应建立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年报制度,掌握本地区承受Ⅲ、Ⅳ级粉尘危害的千人危害率。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企业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1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意义 可燃性粉尘在具备一定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和足够引燃能量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可燃性粉尘的存在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环境,这些区域的危险性有高低之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区域进行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的类型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将可燃性粉尘出现爆炸浓度的可能性,或任意点燃源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使二者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尽可能减小,将粉尘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安全验收评价守则》中明确规定,对于粉尘爆炸的危险环境,有无科学准确的区域划分是验收检验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地划分危险区域对于节约项目投资也有着重要意义。粉尘防爆设备的价格是普通产品的2—3倍,只有科学地划分危险区域,才能合理地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浪费。 2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原则 我国很早就制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如《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GBJ58—83)、《爆 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粉尘防爆电气设备》—2000) .(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5—92),(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爆炸安全规程)(GB 17440—1998)等都有详细说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美国电气规程(NEC)以及德、日等国对区域划分原则均有规定。但随时间的推移和国情不同,划分原则不尽一致。目前国内流行的是“二区”(爆炸危险区域和非爆炸危险区域)、“二级”(10区和11区),GB50085—92和GB17441)—1998均按此划分。此划分方法正在被IEC1241—3和—2000“二区”(分级区域和非分级区域)、"3级”(20区、21区、22区)所代替,但两者均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区,见表1。 表1 几种流行的爆炸区域划分标准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2部分:化学物; ——第3部分:高温; ——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矿山开采、凿岩、爆 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 备、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 的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 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工工业 中的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的生产过程,甚至宝石 首饰加工;由于工艺原因和防、降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 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 (二)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 两大类:

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煤等;金属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3.混合性粉尘在生产环境中以上两种粉尘同时存在时,其混合物为混合性粉尘。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一、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是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 (1)粉尘(dust):粉尘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级、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颗粒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颗粒的尺寸范围,一般为1?200 m左右。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粘土粉尘、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 (2)烟(fume):烟一般是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它是由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伴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烟颗粒的尺寸很小,一般为0.01?1 m左右。产生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在核燃料后处理厂中的氧化钙烟等。 (3)飞灰(fly ash):飞灰是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 (4)黑烟(smoke):黑烟一般是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在某些情况下,粉尘、烟、飞灰、黑烟等小固体颗粒气溶胶的界限,很难明显区分开,在各种文献特别是工程中,使用得较混乱。根据我国的习惯,一般可将冶金过程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气溶胶称为烟尘;将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需仔细区分时,也称为烟尘。在其他情况下,或泛指小固体颗粒的气溶胶时,则通称粉尘。 (5)雾(fog):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于I km的小水滴悬浮体。 2.气体状态污染物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 1.1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每个采样点样的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Ⅲ级危害Ⅰ级危害Ⅳ级危害Ⅱ级危害 2.2本标准将石棉尘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70%一类。 2.3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工人接尘时间 肺总通气量(L/ 日·人)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0 ~1 ~2 ~4 ~8 ~16 ~32 ~64 <10 ~4000 ~6000 >6000 0 I II III IV >10—40 ~4000 ~6000 >6000 >40—70 ~4000 ~6000 >6000 >70 ~4000 ~6000 >6000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收集连续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一小时,称至恒重。 A.2.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按(1)式计算 (1)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