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

如何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
如何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察卷

专业:市场营销任课老师: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成绩:95

如何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

新的世纪谁将主宰沉浮?哪个民族能够崛起于民族之林?答案是唯一的: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只有具有改革创新品质的国家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源于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难题,尤其是对于我们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温家宝同志在2004年“两会”期间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敏锐把握。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正是出于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从宏观角度审视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解读新时期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期破冰崛起的中国在新世纪一定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面对经济发展的问题,过去30年来,我们凭廉价的劳动力给世界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奇迹,而现在,我们不能只凭着这种优势发展,我们要把这次危机转化为机会,把握这次机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是我国能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努力扩大就业机会各级政府对待中小企业的基本理念要有重要转变。政府要以富民政策作为自己的基本出发点明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巨大。在这样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应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对解决经济社会失衡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相应的措施包括: (1)发展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特别加大对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帮助; (2)减少对中小企业的制度歧视,消除不正当干预和不正当收费。(3)加快推进金融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好的、有效的金融制度,包括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城乡中小商业银行;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防范民间金融风险的任务纳入监管范,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从事社会融资的机会,启动二板和三板市场,引导投资向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投资;限制过热的房地产行业投资以保障金融信贷市场的安全。

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改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以降低要素成本,提高我国货币的购买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降低了热钱的盈利预期,减少了热钱的涌入从而减少我国面临的货币流动性泛滥问题。在稳定出口产品贸易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出口结构,着力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①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②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③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实行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分类管理;⑤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动态监测。

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引导出口企业合理自主调节出口,避免

在某一市场集中过快增长。

加强科技创新,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在科技成熟度方面排名偏低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水平不高有关。”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组织主任詹妮弗?布兰克说。报告显示,中国对最新科技的普及性在133个国家中排名第87位;基于公司层面的技术创新排名第47位;科技转化率排名第77位。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说,尽管中国也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由于投入资金不足、企业研发主动性不够等原因,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企业研发水准,还有很大差距。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创新体制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研院所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妨碍了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不少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国人必须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依然漫长。近代中国无缘历次科技革命而积贫积弱,今日中国再也不能错失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

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技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攻关尖端生物科技、实现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必须及早对新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做出预判,对科技发展全局周密谋划,为迎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发展表明,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模式,是世

界经济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

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外贸形势的严峻,让中国经济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再次凸显。启动内需,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迫在眉睫的选择。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社会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不断走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以上,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数字下滑到了47%,2008年是35%左右。而美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高达70%。在世界所有大经济体中,中国的这一比例是最低的。社会保障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税率较高等原因造成了中国消费率持续降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并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解决,但是金融危机让启动内需的工作刻不容缓。2009年,中国政府下大决心、动用巨额财政资金,先后推出八项促消费政策,鼎力启动中国国内消费。

1. 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每项下乡产品享受13%优惠;

2. 汽车下乡,下乡汽车享受10%优惠;

3. 家电以旧换新;

4. 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5. 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6. 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按5%征收,并实施汽车以旧换新;

7. 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有5年调整为2年;

8. 支持困难企业的缓缴社保费、并提供相关补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我觉得这样的集中的大规模的而且覆盖的产品这样多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我觉得是从

来没有过的,这次是非常集中的,非常有特点的,主要是在应对的危机的金融危机这种大的背景下,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出台的这样的政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保持经济增长不容易,但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发展,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没有发展,就没有人民幸福的今天,所以,我们在面对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严肃对待!把握这次机会,对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我们有信心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定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前中国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教育备受人们诟病,政府愈是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愈是招来人们的不满。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改革的症结、出路在哪里?人们倍感 迷茫。个种缘由,到底是什么?本文依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试图对该问题的 根由予以剖析。 关键词:教育中国教育教育危机教育问题 当前的中国教育可谓乱象迭生,教育界的任何异响都会招来人们的口诛笔伐。决策者的 官僚主义,既得利益者无尽的利益欲,是酿成教育乱象、造成教育改革踯躅不前的祸根。 中国教育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本真,在应试、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狂奔!究其因,主 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方针、目的的迷乱 教育具有国家意志性,教育方针、目的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教育目的有缺陷,必然导致培养的人才有缺陷。”自1957年毛泽东提出“五七指示”,历届党 和国家领导人都在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作过阐述。但是,受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主义”及西方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教育产业化的声浪中,我们的教育方针、目的变幻不定:劳 动者接班人者,“四有新人”者,合格公民者,创新人才者。教育方针、改革目标如此“走马灯”式的变换,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无所适从。上层教育方针、目的的迷乱,不仅导致教育改 革中教育体制设计的畸形,也影响到教育内容的选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编写等,最终影响到培养的“人”的质量。 二、教育改革的利益固化 目前的教育改革,在一定层面可以说是不同利益者间的博弈。不同利益阶层,都在教育 改革的声浪中竭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冲突。就目前看,教育改 革的最大获益者是那些手握教育资源、掌握学校管理的权力拥有者。这些人,在没获得权力前,不惜阿谀行贿、学术造假等竭力捞取功名;一旦大权在握,便借助手中的权力,利用职 称评审、绩效分配、评优考核、基建大肆捞金,又利用虚假政绩、学术造假巩固并谋取更大 的权力、利益,并竭力抵制教育改革。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利益至上,国家人民只是自己 扩张利益的工具。而这正是多年应试教育经久不衰、素质教育踯躅难行、教育产业化一呼百 应的根源所在。而作为底层的百姓,期盼改革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孩子 的考试成绩节节攀升;教师期望改革能不断提高收入待遇,减轻过重负担。一旦家长、教师 的期望达不到时,家长行贿、送红包,教师卖资料、有偿补课自成必然。由此衍生的高额借 读费、择校费、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教育乱象迭生,屡禁不止。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了,家 长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家校对立,师生互不信任。即使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也为了 职称、绩效明争暗斗、大打出手。教育改革的利益固化,是造成目前教育乱象的真正根源。 三、教育管理的行政官僚化 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自然要由政府主导办学。即使民办学校,也必须执行国家意志, 服务于社会公益,决不可将教育当成投资赚钱盈利的产业。学校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但是 政府管什么、怎么管,校长管什么、怎么管,则是一个难以拿捏的问题。政府作为办学的主体,投资归政府,收益归社会,这是政府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所在。学校履行政府办学职能,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组织者;教师是国家教育意志的真正实施者。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职责明确,权义明晰。任何一方权力义务的扩张,都意味着其他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压缩。就目前看: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多。别的不说,“211”“985”大学、“标准化”“示范”中小学及个别地区的“316”评估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几乎将各校的办学特色扼杀殆尽。

浅谈当代中国发展

浅谈当代中国发展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道路上中国经历过兴盛、衰败。从大唐的盛世到宋朝的腐败;从康乾盛世到清末时的腐败无能再到近代中国的崛起。历史见证了中国创造的奇迹,而我们则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板封建主义的国家,国家领土被一块快的割占,而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的退让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割地的割地,赔款的赔款。无能的清政府只知剥削百姓,这让老百姓生活在水声火热当中。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清政府的无能终于让许多爱国人士忍无可忍,他们走上了救国的道路。从义和团的兴起到太平天国的建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这些运动最终失败,但却让许多中国人开始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中国摆脱了清政府的统治但却没有改变中国的现状。国民党内部的争斗以及与共产党之间的战争使中国未能崛起。八年抗日,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但中国又再一次面临内战,三年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但中国已千疮百孔,新中国崛起之路异常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这中间也出现了许多的弯路,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的悲剧,那十年中国几乎没有发展,人民生活十分的困难。但从1978年,中国开始真正的崛起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了,这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个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旨在现代中国崛起的大战略。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发展做出愈来愈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有些人声称中国的发展壮大会构成某种威胁。无论如何,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将是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大的事件。我们认为,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极不确定的难以解决的重大发展挑战。可以说,中国崛起速度太快,崛起规模太大,崛起环境太复杂,不仅中国自己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世界各国也没有预想到更没有对此做好准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教育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2. 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3. 学校债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 4.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现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 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今的教育改革并未真正解决,反而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教育何去何从,如何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是每一个教育理论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所应关注的。我们相信, 只要理性地思考, 扎实地实践,中国教育就一定会走出困惑,步入新的天地! 关键词:中国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从古至今, 教育在人类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与个人的人格发育、品质形成、知识增长有关, 也与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有关。中国社会现在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青少年犯罪率偏高;腐败问题严重;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没有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很多中国人科学素质缺乏,迷信,盲从,没有明确的精神支柱,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心理焦躁等。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教育问题体现了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相当复杂,剪不断,理还乱,但只有厘清问题理出头绪,才能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那么.当前教育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从宏观角度看: 首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 其次有限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第四宏观的教育决策有随意化的倾向导致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就幼儿教育而言,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幼儿从事的活动本应是“游戏” 而非“学习” ,对幼儿而言,培养良好的体质,发展健全的心智与塑造完善的人格,才是幼儿教育的使命。认知潜能的过度开发造成儿童智力过早成熟与定型: 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被忽视. 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仅造成儿童发展的片面化,也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就基础教育而言,首先,教育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仍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不和谐音; 其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任重道远: 第三.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都越来越突出。 就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教育的步伐才能坚实稳健.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相对葵缩,这造成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低素质和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国产业优化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应是高等职业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学学院如花开” ,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带来效益

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后,结合了自己的金融专业的背景,我对的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成就和不足有了新的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在此写下。 想要评价当代中国的发展功与过,得与失,就必须从改革开放开始。从总体上评价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点,改革开放式在“文化大革命”借宿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大彻大悟(或者可能是迫不得已),对中国向何处去做出的一个明智而艰难的抉择。叶剑英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再不拐弯不行了。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和胡耀邦等人为代表,做出了抛弃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文明的选择。应该说,对比今日朝鲜,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第二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拯救。经过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78奶奶,我国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占了社会总数的99.96%,城乡个体劳动者仅有0.04%。这个结果就是,扼杀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生活必需品、副食品,从粮食、棉布,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甚至火柴,都要凭票证供应。这说明,“一大二公”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是不合适的。 于此同时,党国在政治和文化体制上搞大一统的转圈,通过不断整人、“自我清洗”的政治运动来解决社会矛盾,伤害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甚至开国功臣。这与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肃反抓捕政治犯并将他们作为不付工钱的奴隶投入工业化建设有出发点上的区别。当这个体制走到尽头,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难以为继。可以说,在“文化大革命”中,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当改革开放开始后,这些过往受到利益损害的人得到了利益,成为了改革的动力和支持者。 第三点,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长速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媲美镀金时代的美国和6、7十年代的日本。这是客观事实。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国家生产总值以9.8%的速度平均递增,持续30多年不衰,现在以GDP来看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达到了1895年清朝的世界经济排名(美国第一清朝第二)。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地提升,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是1978年的40余倍。在生产力的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复兴的中国经济,但是没有造就复兴的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世界工厂,能够出口“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却缺乏阳光、自主的文化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了执政者对民族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不够。“猫论”在整个治国理念上的蔓延,使得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的气氛。当前阶段共产主义信仰实质上的破灭,使我们这个破除了传统封建文化“遗毒“的民族失去了信仰。配合浮躁的时代背景,自然产生了道德滑坡、治安混乱、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拉大、拜金主义泛滥的问题。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在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通知书,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我看来,尽管官方说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变,但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今天,我们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第一个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个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非典“以后,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但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产品的攻击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公共产品稀缺的时代。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当大的力度来缓解、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但与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教育的困境

中国教育的困境是什么? 从事高中教育六年多时间了,感觉现在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不满意,大多数教师不满意,大多数家长也不满意。广大人民对于幼儿教育不不满意、对于基础教育不满意、对于高等教育也不满意。难道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我觉得这不是。所有这些都只是改革开放的大进程中,由于没有改革到位而出现的问题的一部分。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现状再不改变,中国的前途就会葬送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初闻感觉危言耸听,细思就感到中国教育的问题确实严重,并且不只是腠理之疾,而是心腹之患了。中国的教育究竟怎么了?现在将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以希望肉食之人能够寻求到让中国教育浴火重生之道。 困境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困境 完整的教育实施有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然而长久以来我们仅仅把学校教育当成了教育的全部。而一个人所接触到的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 一个人,从胎儿到进入小学所得到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来至父母,来自家庭。一些最重要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要来自家庭环境。我们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例如:呼吸、睡眠、吃饭、行走、饮水、锻炼;我们所崇尚的品质习惯,例如:细心、坚强、持之以恒,乐观积极,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等。这些都是需要母亲父亲在日常生活之中点滴渗透入孩子心灵之中的。身教远胜于言教。错过了学龄前的阶段,很多优秀品质,高尚道德的培养放到学校之中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 现实情况怎样呢?大多数孩子家庭教育缺失(或严重不足)。且不言那些几百万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几面的农村留守儿童。就算在城市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明显不足。一方面,多数父亲母亲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无暇过问孩子的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摘要:本文由作者查阅多手资料,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仔细概括总结出几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认真解释和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二.引言:近年来,在国外媒体上,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似乎已成为唾手可得的现实。这是使中国人热血沸腾的预言,中国的经济改革30多年来在西方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国热,。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表面风光无限,可是暗涌波涛,危机四伏!中国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危机与挑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繁荣表象下面到底隐藏着哪些问题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呢 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1)短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目标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年,在中国的经济分权体制之下,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升迁主要基于经济增长和招商引资,而官员的任期通常只有几年时间,因此,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实现了高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这些事业都是需要政府进行财政投入的公共品,但是,如果在这些方面增加投入,就有可能挤占政府在其他更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方面的投资,比如基础设施。其结果是,那些有利于持续发展,但需要政府投入的事业被严重忽视了。 (2)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央地关系问题 在一个经济分权的治理结构之下,很难避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如果说中央代表着国家利益的话,那么,地方政府则代表地方利益。这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央政府希望可持续发展,而地方政府注重短期目标;中央政府希望农民利益得到重视,而地方政府缺乏关注农民利益的激励; 随着经济的成长,省级的政府拥有越来越强的实力,在与中央的谈判中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谈判能力。中央对地方官员采取“任期制”和“轮岗制”的一个好处是,较短的任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分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官员将更有激励来追求当地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 (3)政府干预和社会发育的关系:制度环境问题 在经济分权的体制下,如果要追求国家利益,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以保证中央的政策能够下达,为此,中国一直用政治集权来作为与经济分权相配套的制度。但是,在政治集权体制下,形成了非常强的政治科层组织,各级政府往往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政治组织总是更多地赋予了政府官员个人以权力。政府过于强大,加上对于个人的权力缺乏约束,造成社会的发展过于依赖于特定政府官员的品质和能力,而整个社会却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作为一种自组织的机制来调解矛盾和配置资源。 (4)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关系:社会融合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未来的时间里,城市化的迅速提升会成为中国经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分 析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我们遇到哪些问题?我想围绕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我个人觉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腐败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强大的人口压力,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引发了我国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

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可持续增长受到资源、能耗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另外,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一些流域、城市的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程度还在加剧。有关测算结果显示,这些年来我国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280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造成了中国目前的官员腐败行为,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腐败所造成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造成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充分认识官员腐败的危害性,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反腐斗争,意义重大。 我国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努力探讨中国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此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和司法打击力度是有效措施。 我国是人口大国,各种问题总是存在,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总会找到解决措施,建设美好家园。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级阿卜来提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关闭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中国梦”的概念是()首先提出来的。√ A 李鹏 B 江泽民 C 温家宝 D 习近平 正确答案: D 2.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走()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也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蒙受外国侵略陷于苦难境地得出的必然结论。√ A 合作共赢 B 和平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同富裕 正确答案: B 3. ()是中国力量的源泉。√ A 人民群众 B 党员干部 C 无产阶级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的邪路。√ A 资本主义 B 破坏环境

C 改弦更张 D 改旗易帜 正确答案: D 5. 作为中国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关键是()。× A 奋斗与实干 B 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C 从自身做起,从我们正在做的事做起 D 锤炼个人的品德修养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6. 习近平指出,“我们将高举()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 展的崇高事业。” √ A 和平 B 发展 C 合作 D 共赢 正确答案: A B C D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这“两个百年”具体指的是()。√ A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B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C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D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正确答案: A B 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A 人民幸福 B 国家富强 C 民族复兴 D 军事现代化 正确答案: A B C 9. 实现中国梦,中国有相当大的优势,有巨大的正资产:()。√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起源的理论 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1.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 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1947)。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3.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不是武断地判定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而是在肯定他们这种有益的尝试和提出问题的贡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人类祖先的产生及开始制造工具前后的历史,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传递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教育对当时的人类所以必要,是因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机械学院 日期:2016年12月17日

摘要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国际形势;中国发展;机遇;挑战

目录 摘要 (2) 1. 中国当今所处的发展阶段 (4) 2. 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5) 2.1 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 (5) 2.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5) 2.3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导致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 (6) 2.4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7) 2.5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导致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的交锋交流同步上升。 (7) 3.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9) 3.1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9) 3.2 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10) 3.3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0) 4.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4.1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1) 4.2贫富差距挑战 (12) 4.3 社会局部不稳定的挑战 (12) 4.4 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12) 4.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3) 4.6 领土主权问题带来的挑战 (14) 4.7 “中国威胁论”舆论带来的挑战 (14) 5.如何处理好发展的有关问题 (15) 参考文献 (17)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1重点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如何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很多文章是从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阐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武俊斌则选择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传承,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启迪。 《人应在竞争中开发自我》把“竞争”这一概念进行哲学化解读,带我们跳出对“竞争”的狭义理解,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把竞争看作是开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式,文思隽永,发人深省。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造福今日社会,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意识思考的问题。庞原同志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指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学内涵,同中国人的心性一脉相承。 对民生问题既需要做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也同样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研究,寻找到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路径。《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前瞻》提出社保体系建设应从重视“量”变为重视“质”,把有限的资源着重用在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上,不失为对建设社保体系颇有新意的探讨。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培养人才关键靠教育,而教师素质则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力气都不为过。万殿生的文章主要就21世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展开论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 光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新成果,是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继承前人的思想、深刻反思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它准确把握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怎

我所理解的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我所理解的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我进一步的了解到我们国家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对所承受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程学习期间老师放了一些视频教学。使我们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我就课程学习做一些总结和观点。 透过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 一、金融危机背景: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遭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规模已上工业的增长率只有3.8%,而此前这一指标多年来都保持在16%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20%上下,2008年却是-3.1%;2008年末,上千万农民工被迫返回到家乡,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当时温家宝总理讲,我们要有信心,有信心则心满,心满经济就满。温总理还讲,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现在2009年过去了,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8.7%,信心真的变成了黄金,真的变成了货币。 二、“V”型胜利来之不易 宏观经济主要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上涨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四大指标,抓住了这四大指标,就等于把握了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从之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状态呢? 1、经济增长率 2009年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8.7%,根据联合国经济机构估计,世界产值在2009年下降了 2.2%左右。从世界银行和过节货币基金坐直公布的数据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2009年都是负增长,在全球经济总体处于负增长的 2/7 态势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长达到了8.7%,这是一个来之不易、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 2、失业和就业 中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11万,2010年比2009年增加20万,达到630万。大学每年招生都在600万以上,但是高考升学率不到50%,这意味着每年有600多万高中生成为大学生,同时还有600多万高中生没学上,两者相加就是1200万。2009年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巨野专项资金426亿,比上年增长59%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全年组织2100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 3、物价涨落 2009年初,经济学家对中国2009年的物价走势争论不休,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是通货紧缩,价格要持续往下掉;二是统货膨胀。2009年过去了,CPI全国平均数是-0.7%,中国既没出现通货紧缩,

论中国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xxx xxxxxx 摘要: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上存在的些许问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公平上做出创新和完善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改变大学教育遭遇的困境,另一方面推动教育的均等化发展,使得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进一步发展,增强教育发展的实力。 关键词:教育问题;资源分配;可持续发展;教育体制 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政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关乎到每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如今实行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更是将教育提高到立国之本的高度。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人们一直试图解决这道难题。 一、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如今我国在各项领域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然而,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基础教育却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许多问题显现了出来,如果不及时的予以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全国80%的学校由政府举办,近九成的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但是幼儿园及职业学校以社会力量办学较多。目前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基本可以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划分。从横向上看,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9分配不公,差距越来越大;从纵向上看,城乡教育两极化发展,各地区市、县和乡镇的教育实力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没有标准的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教育资源过剩,通过奥数竞赛、文体特长生等手段削尖脑袋往名校里面钻。城乡二元化的存在限制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问题,但是却都没有中国如此严重。 (二)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且不足 我国实行”谁举办,谁出钱”的教育运行机制,教育部办的学校由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各省和各地政府举办的学校由各自承担办学费用。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还不足4%,直到2012年我国政府才首次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这也是相当低的水平。 (三)教育理念陈旧腐化 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教育体制的悲哀。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高考,目前我国的高考考试命题受教学大纲的局限,以“知识立意”为中心,轻能力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而且地方政府严格得将学校划分成重点与非重点。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标准唯分数论,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点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点大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来给教师发奖金,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没有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自然出现不了杰出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进入大学,他们会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大相径庭,造成他们对金钱、对社会现实畸形的认识。如今,大学里陈旧的教学大纲启发学生的是功利主义,灌输的是僵硬的意识形态,根本不能培育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 (四)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我国目前教育的举办来看,政府主导兴办教育占主要部分,社会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兴办的教育比例很小,基本上教育和市场之间是脱离的。公办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想着法的从政府获取资金,有了资金才有了发展的资本;民办教育要想发展,就要从学费中获得收

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相关问题。其实呢,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样的提法,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的。那究竟什么叫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实我们说的就是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着与其他阶段所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需求、发展环境、发展状态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一些不同就构成了这一个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现在谈的这个“阶段性特征”,主要定位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所以,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跟过去既有很大不同又有密切关联的发展特征。科学认知、深刻把握、正确应对这些发展特征,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重大意义的。 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就是第一部分内容要回答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30年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中国社会要想继续往前走,必须审时度势,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积极地去面对。总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结构日益多元。 所谓社会结构,就是社会中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中的分布状况。在改革开放以前啊,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当时的中国社会结构是很单一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知识分子阶层属于工农阶级的一部分。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说到底就两大阶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虽然事实上也存在一些其他阶层的残余,但在社会政治领域里是不被予以承认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只要把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的事情办好就行了。而且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是计划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解决两大阶级的生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