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海洋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海洋环境科学复习资料

填空

1.海洋环境科学总体上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海洋环境演变规律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海洋环境协同演化和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引发海洋环境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引发海洋

环境变化的最大外在动力。

3.太阳辐射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是海洋生产力的主要最终

能量来源。

4.海洋污染生态效应的基本类型包括:组成变化类型、结构变化类型、

功能变化类型、基因突变类型、生理变化类型、个体形态类型、综合变化类型。

5.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6.海洋水文观测方式主要有:大面观测、断面观测、走航观测、连

续观测、同步观测。

7.海洋环境监测分类为:研究性监测、监视性监测、海洋资源监测、

海洋权益监测、海洋监测、基线调查、常规监测、定点监测、应急监测、专项调查。

8.退化海洋环境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有减少污染物入海量,改善水质、生境

修复、生物修复。

9.海洋环境科学是综合应用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知识,运用环境科学

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法律、经济因素,实施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的综合性新应学科。

10.海洋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海区气候、海水环境要素、

波浪、潮汐、海流、主要生物类群、生态系统等。

11.海洋自然灾害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

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雾。

12.海洋污染生态效应分为海洋个体污染效应、海洋群体

污染效应、海洋生态系统污染效应三个层次。

13.海洋污染生态效应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物理机制、化学机制、

生物机制、综合机制。

14.海岸带地质灾害主要指在海岸附近发生的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

海岸侵蚀、地震、沙土液化和滑坡等。

15.光照强度和温度是决定潮下带下限深度的重要环境因子。

16.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滩涂围垦、海洋污染、海洋

资源利用、河流水利工程和流域土地利用方式。

17.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60%源于海洋灾害。

18.海洋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结合各海域的使用功能及其环

境质量管理目标、预测该海域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最大量。

名词解释

1.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特定海洋生态环境及其组分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

的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2.海洋自然保护区: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保护对象在内

的一定范围内的河岸、河口、岛屿、湿地或还与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海洋环境监测: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合理的采样和监测手

短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入海物质质量。

4.海洋环境容量: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结合各领域使用功能及环境质量

管理目标预测该海域允许的污染物最大量。

5.赤潮:海洋微藻和细菌和原生动物在一定的海洋和气候条件下,爆发性增殖

或聚集而引起水体的生态异常现象。

6.海洋环境:海洋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一些事物的总和。

7.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海洋环境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其浓

度降低乃至消失,达到自然净化的标准。

8.海洋环境调查:运用特定的技术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资料,并对获取的数据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并阐明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9.海洋灾害:海洋自然环境进行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域海岸的灾害。

10.生态恢复:恢复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

简答题

1.简述海洋环境的梯度变化:1)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2)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简述海洋潮间带环境特点:①光线充足②潮汐和海浪的作用强烈③周年温度变化较大,并且有周日变化④底质性状复杂,可分为岩底、砾石底、沙底和泥底及其过度类型⑤生物种类多样性,食物丰富⑥每天有一定时间交替浸没,在水中和暴露在空气中,受大陆影响大

3.简述海洋污染的特点:①污染源广②持续性强,危害大③扩散范围广④污染控制难度大⑤

4.常见的海洋生境破碎化表现有:1)海水空间减少和海水质量的退化2)近海水域、滩涂、红树林丧失3)海草床和海藻床退化消失4)海底状态的破坏

5.简述海域使用论证原则:①科学、客观、公众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③坚持集约、节约用海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④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⑤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⑥坚持国家利益优先,维护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

6.简述海洋环境的特点:①整体性与区域性②变动性和稳定性③海洋环境容量大

7.海洋生态环境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水质和低质质量降低2)生境丧失3)海洋生物退化和消失4)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5)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降低

8.简述海洋环境常见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2)综合指数法3)水体营养水平评价4)水质有机污染程度评价5)生物生态评价

9.简述海洋生态环境的服务功能:

①供给功能: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材料、提供基因资源等产品,满足和维持人类物质需求

②调节功能:指人类以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过程中获得服务功能和效益

③文化功能:提供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印象消遣和娱乐和美学体验等方式从海洋生态环境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

④支持功能

10.简述海洋海底的环境特点:①光线极微弱或完全无光②部分海底湿度终年很低,无季节变化,但在有热液喷口的海底水温变化急剧③海水很少垂直循环,仅有微弱的水流流动④没有任何光合作用植物生长⑤但栖息有能依赖氧化氢或甲烷以取代能量并进行碳酸固定的化学合成细菌,他们是最基础的生产者,因此,栖息生活着不少种类的底栖生物。

论述题

1.论述海洋环境的划分

(1)海洋环境的地理划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底部。

(2)海洋环境的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域、远海海域。

(3)海洋环境的主权划分:内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

(4)海洋环境的水层划分:金海带、大洋区界线

(5)海洋环境的水底划分:潮间带、深海带、超深渊带、潮下带、深渊带

2.试述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内容

(1)概述:介绍项目的背景,项目建议书或公司的批复情况(项目开展前提)海域使用联系单(论证根据)等方面的内容

(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a用海项目建设内容、b项目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c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d项目申请用海情况、e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a自然环境概况、海洋生态概况、自然资源概况、b开发利用现状、海域使用现状

(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a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b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c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d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a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b利益相关者界定、c相关利益协调分析、d 项目用海对国际安全和国家环境权益的影响分析

(6)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a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b项目用海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分析、c项目用海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d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a用海选址和理性分析、b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c填海造地平面设计平面分析和优化、d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e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f宗海图绘制、g项目用海面积量、h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8)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a区域实施对策措施、b开发协调对策措施、c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9)结论与建议

a结论b建议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井巷工程试题库

《井巷工程》试题库 、名词解释 1?井巷:为了勘探、开拓及开采矿床,或为达到其他开采技术的目的,在有用矿物矿床或岩石中进行开凿工作时所形成的孔洞叫做巷道。 2. 井巷工程:为采矿或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总称为井巷工程。 3. 岩块:指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的小块体。 4. 岩体:是指地下工程周围较大范围的自然地质体 5. 围岩:巷道附近受扰动的岩石。 6.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的性质。 7.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 岩石吸水率: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烘干质量之比值。 9.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 c(Mpa)除以10 (Mpa)求得, 即f=R c/10,表示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10. 爆炸:是物质系统一种极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瞬间放出其内含能量, 并借助系统内原有气体或爆炸生成气体的膨胀,对系统周围介质做功,使之产生巨大的破坏 效应,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 11.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从而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12. 岩巷:当岩层占掘进断面4/5及以上的巷道,称为岩巷。 13.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14. 煤巷: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在掘进断面中,若煤层占4/5 (包括4/5在内)称为煤巷。 15.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规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16. 装药系数:装药长度与炮眼长度之比 17. 最小抵抗线:岩石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叫自由面,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18.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19.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发挥。 20.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 21. 正规循环作业:在岩巷施工中,正规循环作业是指在掘进、支护工作面上,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完成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并保证生产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22殉爆: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触的临近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23.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24. 最大安全电流:给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不爆的电流最大值。 25. 三软煤层:指顶底板岩层和煤层强度均较小的煤层。 26.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27.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2020年婴儿心理发展教案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3

婴儿心理发展教案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 3 婴儿心理发展教案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3,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八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人格的影响见下表(表2-1)。 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第四阶段一一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一一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一一友人;第七阶段一一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一一整个人类。 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

(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 第一,埃里克森走出了弗洛伊德等人的人格发展生物决的观念,强调人格发展的心理基础,注重社会文化对个理的影响。这就为心理的"性" 进行了。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完全由生物或先天因素控制和决定的话,任何后天的努力对人格的完善都是徒劳的,而心理恰恰就是这种努力的其中一种。 第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从不同阶段个体心理的内在冲突中,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个人的内在心理的成长,这对于发展性模式具有深

人类学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林耀华等后来将之修改表述为“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因为同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独立出现在远隔千里而又无直接交往的民族中,这种超越地域性的特征使它与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法以及社会形态分类法等一样,都成为民族学家认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的科学工具。 其次,依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井巷工程复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拱形巷道断面包含有半圆拱形、圆弧拱形、三心拱形等拱形。 2. 巷道墙高是指巷道底板至拱基线的高度。 3.巷道交岔点按其结构分为穿尖交叉点、牛鼻子交叉点。 4.主井井筒断面可分为提升间、管道间、梯子间、延伸间。 5.井底车场由储车路线、运车路线、井底车场硐室等部分组成。 6.平巷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凿岩、爆破、通风、装岩、运输和支护。 7.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基本取决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类因素。 8.平巷掘进时,用以指示巷道掘进方向的是中线,控制巷道坡度的是腰线。 9.平巷掘进时,其通风方式主要有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通风三种形式。 10.斜井开拓与立井开拓相比具有投资省、出矿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11.斜井防止轨道下滑的方法有固定钢轨法、固定枕木法两种。 12.马头门的形式主要取决与选用罐笼类型、进出车水平数目及是否设有候罐平台。 13.立井施工方式可分为单行作业、平行作业、短段掘砌、一次成井和反井刷大。 14. 井巷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井巷工程设计和井巷工程施工。 15. 井底车场按矿车运行系统可分为尽头式、折返式和环形式。 16. 斜井按提升容器可分为串车斜井、箕斗斜井和胶带机斜井。 17. 斜井井颈由加厚井壁和壁座组成。 18. 斜井施工时安全措施包括井口预防跑车安全措施和井内阻挡已跑车的安全措施。 19. 天井掘进方法有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深孔爆破法和钻进法。 20. 中央水泵房由主体硐室泵房、管子道、通道。中央水泵房与水仓组成中央排水系统。 21.硐室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全断面施工法、台阶工作面施工法、导硐施工法和留矿法。 22.水泥砂浆锚杆属被动式、黏结式锚杆。胀壳式锚杆属主动式、机械式锚杆。 23. 井筒自上而下由井颈、井身和井底组成。 24. 竖井设计时选择提升容器主要依据是用途和生产能力。 25. 罐道分刚性罐道和柔性罐道。 26. 井壁壁座有单锥形壁座和双锥形壁座两种形式。 28. 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用途和位置可分为掏槽眼、周边眼和辅助眼。 29. 掏槽眼的排列形式可分为斜孔掏槽和直孔掏槽两大类。

《现代教育学》课程简介

《教育学》 课程简介 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的各种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普遍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它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初步教育技能的掌握起着奠基作用。 本课程着重教给学生理论、原则和培养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性和基础性;也教给学生一定的规范、技巧和具体操作方法,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一定的局限。它主要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实反思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2、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教育(课程与教学、德育);怎样保障教育顺利进行(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价、研究)等。 3、考核方式: 实行百分制,其中:课堂笔记、课堂表现、平时作业(2-3次)、学科结业论文(1次)和出勤作为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作业要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不交作业者以不及格论处。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考核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着重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研讨相结合。以讲授为主,自学安排在课外,研讨除安排1次专题外,其他在讲授中穿插进行。 5、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 总学时数:36学时其分配是:讲授32学时,(习题)研讨2学时,复习2学时 本课程所用教材: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共12章。 绪论教育学的发展2学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本质4学时 第一节社会与教育(2学时) 第二节人的发展与教育(2学时) 第二章教育现代化2学时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三节教育现代化模式 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2学时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现代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2学时 第一节教师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09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9 0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理论 一、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列维-斯特劳斯夸富宴种姓象征人类学政治人类学 二、简答 亲属制度地位意义 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异同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征 文化相对主义 三、论述 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曾经作为迷信的庙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科 中国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的关系 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研究知情人多点民族志整体论主位研究法文本学派 二、简述 简评《摩洛哥田野工作反思》 举例说明结构性与能动性 合作民族志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 三、论述题 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类学田野作业中的语言问题 反思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 “传统的发明”给予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文化相对主义 2、库拉 3、社会血亲 4、奥马哈制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村经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 2、简述波兰尼形式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观点 3、列维—斯特劳斯如何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论述萨义德《东方学》一书对反思与重构人类学的启发与局限 2、谈谈对人类学“实践性”的看法 3、举例论述民族志撰写中的基本困难 4、请就中国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发表自己的分析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民族志 2、表征(representation) 3、参与观察 4、主位 5、《写文化》 6、多点民族志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 3、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对象的语言? 4、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 2、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 3、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 4、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 2008年一月北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结构主义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过渡礼仪民族中心主义涵化 二,简答(10分*4) 1,亲属制度研究在人类学中的意义 2,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观点 3,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4,布迪厄的习性观点及你对习性的看法 三,论述(20分*4) 1,改革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异同 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的社会价值及学术贡献 4,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5分*6) 1,浓厚的描述2,民族志撰写3,田野工作4,参与观察5,参与性行动研究6,个案延伸方法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井巷工程》试题库

《井巷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井巷:为了勘探、开拓及开采矿床,或为达到其他开采技术的目的,在有用矿物矿床或岩石中进行开凿工作时所形成的孔洞叫做巷道。 2. 井巷工程:为采矿或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总称为井巷工程 3. 岩块:指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的小块体。 4. 岩体:是指地下工程周围较大范围的自然地质体 5. 围岩:巷道附近受扰动的岩石。 6.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的性质。 7.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 岩石吸水率: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烘干质量之比值。 9.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 C(Mpa)除以10(Mpa求得, 即 f=R c/10,表示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10. 爆炸:是物质系统一种极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瞬间放出其内含能量,并借助系统内原有气体或爆炸生成气体的膨胀,对系统周围介质做功,使之产生巨大的破坏效应,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 11.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从而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12. 岩巷:当岩层占掘进断面4/5及以上的巷道,称为岩巷。 13.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14. 煤巷: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在掘进断面中,若煤层占4/5 (包括4/5在内)称为煤巷。 15.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规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16. 装药系数:装药长度与炮眼长度之比 17. 最小抵抗线:岩石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叫自由面,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18.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19.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发挥。 20.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 21. 正规循环作业:在岩巷施工中,正规循环作业是指在掘进、支护工作面上,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完成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并保证生产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22殉爆: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触的临近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23.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24. 最大安全电流:给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不爆的电流最大值。 25. 三软煤层:指顶底板岩层和煤层强度均较小的煤层。 26.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27.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28. 循环图表:为了组织循环作业,在施工时将掘进循环中各工序的持续时间、先后顺序和相互间的衔接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该图表即为循环图表。

教育学基础综合(666)267分考研经验

西大教育学基础综合(666)267分考研经验 考研总分:390教育学基础综合(666):267分 一路走过,辛酸与欢乐,只有自己体会。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选择了一个方向,并为之坚持,相信期待的结果即将出现在你的眼前。所以,加油。本人15年参西大教育学的考试,初试专业得分:267分。下面就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复习策略详细记述下来,为即将参加教育学学基础综合(666)的同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此为个人思路,请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使用。如果有关于教育学基础综合(666)的相关问题,也可咨询QQ:512333594 公共课: 西南大学今年的政治、英语是走国家线。44分,感觉其实很低。但是要注意,在参加复试中仅有1人英语为44分(专业:254分),所以不要抱着踩线的心理,那样比较要冒险(一年一次,谨慎)。据笔者统计分析,参加西大复试的人中,英语政治普遍在125—145分之间。其实差距也还是蛮大的。不能让这两科拉你的后腿,争取在初试中把政治英语分数考好一点,尽量往中间线靠。(130分),这样就不存在多大的差距。从而保证在复试中的优势地位。 政治:(复习策略) 政治,其实是考试中相对容易的一个科目,暑假之后再开始复习都行,不过前期一定要把历年真题过一遍,至少知道考试的题型。如果报了辅导班、跟着辅导班的节奏就行。其中每个阶段的重心不一样,这个在以后会具体阐述。现在的重点的英语和专业课的教材(暑假之前至少过一遍吧)。 9月份的左右,可以开始政治的复习了,先把政治的整体框架熟悉、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有一些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报了辅导班的,跟着辅导班的资料,多看几遍就行。 10月份,这时候有一套很火的书《风中劲草》【笔记+章节习题+习题详解】,建议大家可以买一下,资料的编排体系不错,全是知识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标注出来,方便记忆,也助于快速理清思路。其中有一本章节习题(选自考研真题库),这样你做的次数多了,自然明白真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提升复习效率。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看那本习题详解,相信其中的解释会让你找到答案。不过题型各位,不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题目上较真,毕竟我们不是出题的老师,难免理解的不一样。

北大人类学历年考题【原文】

人类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马林诺斯基 2.新进化论 3.文化相对论 4.《江村经济》 5.结构人类学 6.社区研究法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田野工作 二. 简述题 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 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 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三. 论述题 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 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民族志 2.参与观察 3.跨文化比较研究 4.“浓厚的描述” 5.整体论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 三.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 四.问答题 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 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埃文思_普里查德 3.弗里德曼是( )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 4田野工作是指( )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2002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 论述题 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田野工作 2.民族志 3.跨文化研究 4.人类学 5.民族中心主义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 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 三. 论述题 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 2.试述整体论 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003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涂尔干 费孝通 格尔茨 传统 社会结构 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井巷工程期末考试(自行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最小抵抗线: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2.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3. 混凝土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混合物在保证质地均匀,各组成成分不离析的条件下, 适合于拌和、运输、浇灌和捣实的综合性质。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 面的含义。 4.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5. 正规循环作业:在规定的循环时间内,按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 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 6.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7.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 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 发挥。 8.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其值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除以10来表示。 9.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 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 施工。 10.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 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11.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 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12.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13. 循环图表:为了组织循环作业,在施工时将掘进循环中各工序的持续时间、先后顺 序和相互间的衔接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该图表即为循环图表。 14. 周边眼:爆落巷道周边岩石最终形成巷道设计断面轮廓的炮眼。 15. 装药集中度:单位炮眼长度的平均装药量。 16. 氧平衡:用来表示炸药内含氧量与充分燃烧可燃元素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 每克炸药不足或多余的氧的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17. 毫秒爆破:利用毫秒雷管控制放炮的顺序,使每段之间只有几十毫秒的间隔。 18. 爆力:爆生气体在高温下膨胀做功破坏周围介质的能力。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靳玉乐主编)

0.1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目的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论述教育途径方法途径以心理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课本,杜威教育思想:生活活动学生三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绅士洛克《教育漫话》。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范式”,库恩《必要的张力》。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著。培根《论科学价值和发展》教育的艺术独立领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 0.2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已经意识到的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的价值: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配置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教育学历史发展三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教育学多样化发展。前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学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0.3实验教育学反对以赫尔巴特强调的概念思辨,认为其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进行实验、将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区别在与心理实验在心理实验室进行,教育实验则在真正的学校环境中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它强调的定景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0.4实用教育学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 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它抓住了教育的基本矛盾(特殊范畴说);凸现了教育的目的;展现了教育的过程;解释了教育活动的诸多属性;涵括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多个层次。教育自觉是指自觉地把握学生的精神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方法促使其健康成长。教育态度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的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教育自身要受当时特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道德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出教育自身的规律性,特别是在关于客观事物的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手段、教学过程的认识规律等方面,教育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此外,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起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长期性;民族性。教育功能:作用对象(个体、社会)呈现方式(显性隐性)作用方向(正负)。教育的个体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称教育的本体性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影响人的发展;扩展功能,影响社会发展。 1.4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无阶级性)、古代~(教育和生产劳动完全分离)、现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目标比较狭窄,学为仕官、学为僧侣;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比较封闭;教育方法比较呆板、机械,主要是单纯知识传授,强迫性的道德灌输,允许教育中的体罚手段,东方孔子“启发式教学”、马融的小先生教学制、苏格拉底问答术(产婆术);积累了丰富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为普及教育的程度;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科教兴国;在以人为本思想下,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提倡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重视教育的交 求,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智育(授予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它是各育的知性基础);体育(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美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它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正确认识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之间不能替代,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内涵、任务和功能,对学生发展起不同作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应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防止重此轻彼的现象。马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素质教育的理解: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造就适合于学生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性质:它是现代教育;它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它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潜能。特点: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教育是一声不断重复的概念体现终身教育);具有:全民性、整体性、主体性、合作性、活动性。素质与应试:教育价值观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教育评价不同。 2.4应试教育的存在基础:应试教育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有文化传统影响;应试教育是当前生产力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机会竞争的激烈是其重要原因;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因此批而不亡。 3.1发展特点:一维性;均衡性;活动性。人的发展,身出的社会行为要求为学生所领会——学生一般只有在具 有良好态度下,才会接受所领会的教育要求;这些领会了 的要求为学生所接受——只有当这些行为要求在活动中 得到概括化和系统化以后,它们才能成为学生的个性特 性,学生才能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现代教育在 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 展;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人 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个性发展的条件:高度发展的社会生 产力和他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人的个性发展的现实基 础;社会结构和人与人联系的方式,社会的精神文明状况、 意识形态等,构成人的个性发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前提; 人作为生物个体的遗传因素、主体的身心发育程度和活动 的方式与状态,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内在条件。 3.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最近发展区前苏联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4.1教育结构就是指构成教育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 关系及其结合方式。这里的教育结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结 构。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 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 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教育先行的内涵及依 据: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适度优先发展教育是有必要的,也 是有可能的。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4.2教育与经济是相互联系影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着教育发展,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发展又进一 步影响经济,从而使两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对教育: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选择与传递;经济结构制约教 育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速度;经济发展影响教育 改革进程;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公平落实。现代教育对经济 的影响:现代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教育能为 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现代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 化。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制约教育专业 结构和类别结构;劳动技术结构制约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 程度;地区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的布局。政治对教育:政治 5.4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 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时代性和普遍性)。教师角色定位:由教书匠转变为教 育研究者;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 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 的促进者。角色转换的必要性:终身教育的要求;网络消 解教师权威;知识观的变迁;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5.5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及现实途径:现存问题(理 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 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及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 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 任教师的过程。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及优秀教师的 成功做法具有普遍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 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而实际的情况 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 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 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 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 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 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 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观 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 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 业发展。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 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 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 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途径:完善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法国,世界各国教师教育 大致分为定向型、开放型);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我国奖惩性教师评价、英国 表现管理、美国教学档案袋评价);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 途径(美国勒温、英国斯腾豪斯)。 5.6学生:广义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狭义各种教育机关 受教育的人;特狭义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属性: 学生是三种属性的统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社会 6.3全人发展,强调国际意识培养,孔子“复礼”、英国斯 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回 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 的有机统一。 6.4新课改中,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7.1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 件;教学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各 项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 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7.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和手段 7.3教学过程的规律:双边性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教是为了学并决定着学,而学依据着教并影响着教。 因此,教学须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间接性是指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 发展性教学过程要处理好知识掌握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 系,实现知识掌握与发展智力的统一;教育性在教学过程 中,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7.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动机,引起欲望(方法: 讲故事;演示直观材料;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 系;指出新知识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感知教材构成表 象(演示、试验、观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方法: 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推理);复习教 材,巩固知识(数字记忆;串联记忆;联想记忆;谐音 记忆);运用知识,培养技能;检查知识,获得反馈。 7.5教学原则的体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不愤不 启,道而弗牵);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 法,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 要求与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练 习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反复地完成一定的 操作或从事某些活动,以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要求:要使学生明确 练习的目的,掌握练习的基本知识;要保持练习的效用性; 要严格要求;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 7.8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优有严格的 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以课为单位进 行教学比较科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对全体 学生采用统一教材,要求用同一种方法授课,不能充分照 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利 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道尔顿式;分组教学制;特 朗普制;复式教学(我国贫困地区) 7.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上课(目的明确;内容科学;方法恰当;组 织的好;积极性高;语言生动;板书工整;布置好课外作 业);课后辅导;学业检查;成绩评定 10.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 和定型化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模式。现代教育制度诞生于 19世纪欧洲,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现代教育 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基础教育,逐 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结 合;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综合化;成人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双轨 制,英法,下延型为升大学;单轨制,美国;分支型,苏 联、中国(由单轨转变来)。我国现行学制在1995年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得到了确认。1986年《中 ~国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强迫性、普及型、免费 性)制度的确立。新中国现行学制:幼儿教育、初等、中 等、高等。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