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数据集市概述

商业银行数据集市概述
商业银行数据集市概述

商业银行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集市的解决方案

翟建国,李文生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876)

E-mail:zhaijg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6d4933739.html,

摘要:在数据仓库建设的后期,由于企业的多个部门都开始使用数据仓库所提供的服务。而这些部门之间往往又对数据仓库有不同的要求,很多人就提出了在数据仓库基础上构建数据集市的概念。虽然在业务系统中拥有足够的信息来进行数据分析,但是很难从这些系统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而且速度也较慢。而且虽然这些系统可支持预定义报表,但却无法支持一个部门对数据进行历史的、集成的、智能的和易于访问的分析。因为业务数据分布在许多跨系统和平台的表中,而且通常是“脏的”,包含了不一致和无效的值,使得分析难于进行。数据集市可以合并不同系统的数据源来满足业务信息需求。本文针对某商业银行数据仓库建设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针对这家银行的数据集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希望对其他银行或者企业在建设自己的数据集市时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字:数据仓库,ODS,ETL,数据集市。

0.引言

某商业银行数据仓库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随着相关数据逐步积累,数据仓库的资源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按照这家银行的技术架构,数据集市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数据集市的建立可以解决各系统数据获取得问题,并在集市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共享,数据集市可以根据各系统的数据需求,建设成一个高度整合的业务系统数据平台,经过整合后的数据便于应用的掘取、操作,发挥最大的效能。

数据集市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数据仓库时间窗口的争用问题,加快各系统数据获取的速度。同时整合的数据集市不仅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且整合后方便统一管理,降低费用,提升效能、增进安全,使得整体架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1.数据仓库技术

1.1数据仓库介绍

数据仓库技术是数据库与人工智能两项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信息管理技术的主流,它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知识处理和神经网络等方法,从数据库中挖掘有用信息、发现知识、搞清数据库中大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及众多数据之间存在的规律,可供使用者有效分析和利用数据库中的已存储的各种有用信息,以帮助决策者迅速做出决策,从而使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主要用于决策制定”(Bill Inmon,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传统的面向事物处理的数据库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数据仓库发展得很快,许多大学和公司都在这个领域进行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尤以斯坦福大学、IBM Almaden研究中心、威斯康辛大学、微软和AT&T的研究最具代表性。[1]

1.2 基于数据仓库建立数据集市

随着反洗钱系统、运行内控系统、审计系统等项目的启动,各个系统的技术架构必然都

统一规划为从数据仓库获取数据。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数据的整合、历史存储为主,数据本身无法直接满足各类应用的需求,且过多的应用直接访问数据仓库并发等需求对数据仓库造成的负荷将越来越重,按照总体架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本着行内应用架构统一规划的大原则,因此必须要建设统一的数据集市,包括统一的ETL过程、统一的ODS和统一的数据集市模型,以满足外围系统数据需求,规范应用的系统框架。

按照这家银行技术架构,数据仓库的建设采用“自顶向下”的建设思路,即首先建设全行统一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层面对全行数据进行整合,做到各类数据的完整、统一、准确、规范;再从业务层面,基于数据仓库建设各类应用的数据集市,满足应用的需求。

图1 数据采集图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各类业务系统及外部数据;数据集市的数据来源于数据仓库;各类应用的数据源来自数据集市。从数据的采集路径与环节看,路径清晰,环节简单,对原系统影响很小。数据集市的数据单一来源于数据仓库,系统的安全性比较高,并且避免了重复的数据整合与转换工作。[2]

因此这家银行数据集市的建立必须基于数据仓库完成。

2.总体解决方案

2.1系统逻辑框架

2.1.1原业务系统逻辑框架

图2 原业务系统逻辑框架

原业务系统都具有一个ODS数据库和DM数据集市,ODS用以装载从数据仓库采集的数据,保证数据完整后再导入DM中供系统分析和使用,ODS的作用是当从数据仓库中采集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先出现部分数据缺失后者错误等情况时不会影响到现在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

存在的问题:

1)数据仓库窗口征用,各业务系统数据来源都来自数据仓库,且数据量大,将大量占用数据仓库留给业务系统抽取数据的时间窗口,并且各应用抽取数据中存在部分重复部分,若能将ODS进行整合,势必减少数据抽取总量,减少数据抽取总时间花费;

2)繁多的ETL过程,对于每个应用必须单独开发ETL工程为应用供应数据,当应用不断增多,开发和维护ETL工程将变成不小的负担;

3)ODS数据冗余,各业务系统都拥有一个ODS数据空间,且以面向应用的形式存储,造成空间的冗余;

4)各DM存储的数据未最大程度利用,各业务系统需要用到一些相近甚至相同的数据,包括衍生数据,所以各业务系统的DM中必然都存储着这些数据的”副本”,如果能够互相访问这些数据,那么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2.1.2架设统一数据集市后的系统逻辑框架

图3 统一数据集市的系统逻辑框架

建设统一的ODS逻辑数据结构,从数据仓库中采集的数据首先将进入统一的ODS数据空间中,数据验证通过完整性和一致性后再进入统一数据集市,统一数据集市将数据在逻辑上分为各应用系统特有数据和应用系统公用数据,在物理上存储在统一的数据空间中,而应用系统的数据源直接应用于统一数据集市上。

此框架中统一数据集市采用SybaseIQ,通过其特有的功能,可以设置多个数据库引擎(节点)连接同一个数据存储,而各个逻辑数据部分通过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由于SybaseIQ 仅支持1个可读写节点,所以需要将应用系统中的写操作和读操作分别连接相应的节点以达到良好的性能,后期可以扩展多个只读节点,解决CPU和内存的瓶颈问题,使前端应用系统的查询等功能得到更快的响应。

解决的问题:

1)减少数据仓库窗口占用时间,整合ODS以后,装载数据的过程被统一成1个,当后续增加新的系统应用时,只需要扩展ODS模型结构,整个ETL过程仍然是唯一的;

2)减少ODS的冗余,整合ODS后,原先的多个ODS重复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这样集中而单一的数据通过转换供应给各应用

3)最大程度的利用数据资源,整合DM以后,将划出公用数据部分,供所有应用系统共同使用,这部分数据在存储中仅有1份,结合各应用特色部分数据,确保了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是完整的,在 SybaseIQ中,各部分数据通过不同的用户来区隔,通过灵活配置用户权限来达到安全性的要求,这种结构同时可以很好的利用SybaseIQ在I/O方面的优势;

4)良好的扩展性,当后续增加应用时,仅需要扩展ODS和统一数据集市以及ETL过程,并不会影响到原有系统。

2.2数据集市模型概述

统一数据集市模型将基于反洗钱、运营内控、非现场审计3个应用的数据需求进行概要设计公用数据模型,未来在应用的扩充上以数据需求为驱动在模型上进行丰富和扩展,公用数据模型设计的原则是以后续应用的增加很好的融入这部分模型为目的。

数据集市模型分为4个部分:

公用数据部分,主要包括:客户信息、帐户信息、交易流水等公用属性部分,以及地址

(国家、地区、省份)、产品、机构和代码表等;

运营内控特有数据部分,主要包括:指标数据、预警结果、预警规则配置数据等;

非现场审计特有数据部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审计预警等;

反洗钱特有数据部分,主要包括:指标结果、衍生数据等。

图4 数据集市模型

2.3系统数据流程

1.

图5 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集市的建立是由实际的业务需求驱动的,随着各类业务需求的提出,数据集市的建立会逐渐完善。

数据集市会根据数据仓库的实际情况,对业务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业务满足度;

在数据集市需求分析期间,数据仓库提供充分的支持,并验证分析结果(业务模型与数

据仓库模型的映射)的正确性;

如果部分数据需求在当前数据仓库中没有,而在源系统中存在,建议数据仓库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加载,使得获取数据的统一来源是数据仓库,在架构上做到统一;

数据集市按照分析结果,将数据整合进数据集市模型,并由业务系统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进入生产阶段,数据集市每日会根据各个业务系统的综合需求进行数据的抽取。

2.4数据存储方案

从数据仓库采集数据到ODS过程中,将尽量减少转换等操作,以减少数据仓库的征用时间,从ODS到统一数据集市过程中再进行衍生数据的计算等,之后数据集市保存所有应用的当前数据,而ODS中的数据在保存一段时间后将被删除。

数据集市数据获取以增量方式为主,对无法判断增量的数据以全量方式获取;

数据在ODS中保留N天的时间(具体保留时间需要视应用需求而定),以达到对业务系统数据提供的缓冲,同时避免各个系统补数据时反复从数据仓库中抽取数据;

每日从数据仓库获取数据在ODS中以切片方式保存,在系统频繁增删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系统的高性能,避免产生大量数据碎片;

ODS的数据空间要留有足够的冗余,以满足业务系统全量初始化的需求。

2.5数据仓库到ODS的ETL数据采集方案

在应用业务数据需求通过数据仓库验证后,数据集市小组需要开发从数据仓库采集数据到ODS数据模型的ETL工程,通过优化和调试,确保ETL过程是高效率、高稳定的,主要目标减少对数据仓库时间窗口的占用,ETL过程将减少转换的过程。为了便于ETL过程批量加载,设计和开发ETL过程应避免依赖性,这样在调度策略上可以更加灵活。

随着基于数据集市的应用的增多,对于资源以及时间窗口争用的矛盾会变得突出,在ETL过程调度策略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应用进行优先级排序,在ETL过程和ODS到数据集市的转换过程中避免应用间的依赖性,减少耦合性,这样通过2个方面加快应用获取数据的效率:

批量优先加载优先级高的应用所需要数据的那部分ETL过程;

采用在ETL过程和ODS到数据集市的转换过程分步并行的方式,以保障优先级高的应用对于数据需求时间点的要求。

例如:由于运营内控应用对于数据的需求时间点要求最高,可以优先加载运营内控需求数据的这部分ETL过程,一旦满足运营内控需求部分的源数据到达ODS,便激活ODS到数据集市转换过程关于运营内控部分的脚本,而ETL过程并不停止,执行脚本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ETL数据加载过程中闲置的CPU和内存资源。

2.6 ODS到数据集市转换方案

2.6.1公用数据部分

由于公用数据部分不涉及业务逻辑、算法等,也不包涵过多的转换等操作,所以ODS 到数据集市公用数据模型部分转换脚本由数据集市小组统一进行开发和验证,结果与应用之间进行确认。

2.6.2应用特有数据部分

各应用特有数据模型部分转换涉及到业务逻辑和算法,数据集市公布ODS数据接口和数据集市模型接口,由各应用定制完成特有数据部分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集市小组提供各应用足够的支持。

2.7外部接口方案

2.7.1数据仓库接口

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采用数据不落地方式,利用ETL抽取工具(行内统一采购DataStage)将数据直接抽取进入ODS数据模型,经过整合的ETL过程避免开发和维护的紊乱。

2.7.2外部系统接口

ODS和统一数据集市可以建设在SybaseIQ内,可以更好的提高数据加载的效率。应用系统获取数据将很便捷和高效的通过脚本来实现。

2.8实施方案

目前这家银行需要应用统一数据集市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反洗钱、运营内控、非现场审计项目,所以在数据集市的建置方法上有2种方案供选择:

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建置,由各应用提交数据需求和数据模型,数据集市小组进行全局分析和考虑,设计规划ODS模型和数据集市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是模型的设计会更加成熟可靠,缺点是所有应用项目必须等待数据集市建置完成后才能付诸实施,项目的延期必定造成损失。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置,以某个具体应用为先行应用的方法,初步建置数据集市,以后续陆续添加应用的方式扩展数据集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结合目前项目的进度进行搭建,而不需要等待所有应用提交数据需求和数据模型的时间,缺点是初期模型势必无法做到非常成熟。即便是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模型设计等时间是无法缩短的,所以需要该行根据目前应用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先行应用。

无论采用何种构建方式,最终都可以达成成熟的模型,需要结合该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下分别讨论2种方式。

2.8.1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统一设计和规划数据集市的开发和实施分成3个大阶段:

第1阶段,收集各应用数据需求和数据模型,从全局角度进行分析,并与数据仓库就数据需求内容进行沟通,需要数据仓库验证是否满足应用需求,数据集市小组结合各应用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模型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数据集市和ODS的模型;

第2阶段,数据集市小组开发和调试从数据仓库采集数据到ODS的ETL过程以及ODS到数据集市公用模型部分的转换脚本,同时公布ODS以及数据集市的模型,由各应用定制从ODS加载数据到数据集市的脚本;

第3阶段,将各应用挂载到数据集市上进行测试,根据各应用的反馈进行部分修改,通过稳定性观察后最终达成验收并正式运行。

2.8.2循序渐进构建

以一个具体应用为先行应用的方案,设计和建置统一数据集市,前期数据集市设计公用数据模型和该应用特有数据模型,后续再陆续添加其它应用,这样可以减少对多个应用项目所造成的影响。前期的重点落在合理的、科学的设计数据集市中公用数据模型部分,这样在后期添加应用时对于公用数据模型部分可以控制到基本不修改或者修改幅度很小,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它尚未确定的应用将来加入统一数据集市的情况,使得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系统建设目标

第一,ETL的整合,将每个应用单独的ETL过程进行整合,以利于ETL工程的开发和维护;第二,ODS的整合,将每个应用独立存在的ODS进行整合,节省存储空间资源;第三,DM数据模型的整合,使得多个应用的数据来源一致,更加符合先进的科学架构。基于以上3个整合点,将统一数据集市建设成高可用性、高健全性的应用数据平台

4.结束语

本文针对某银行的数据仓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建设这家银行统一数据集市的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系统的逻辑框架、数据仓库到ODS的ETL数据采集方案、ODS到数据集市转换方案等。

通过在这家银行后来的数据集市建设实施实践后,证明本方案是完全切实可行的,而且整体效率也比原来的业务系统要高很多,希望本方案会对其他银行企业的数据集市建设带来一些借鉴、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彦龙企业级数据仓库原理、设计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

[2] 项目组资料某银行数据集市建设的解决方案 2007年

[3] (美)William H.Inmon著王志海等译数据仓库(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The Data Market Solution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of the Commercial Bank

Zhai Jianguo, Li Wenshe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100876)

Abstract

At the last stage of 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 many departments of the enterprises all began to employ the services supported from the data warehouse and they ha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data warehouse. So a lot of people proposed the conception of building the data markets based on the data warehouse. Although the operational systems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o conduct data analysis, it is difficult to extract meaningful information from these systems and a slow speed to do it. And though these systems can support predefined statements, but it can not support a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data, integrated, intelligent and easy-to-access analysis. Because the business data is distributed in many Inter-system and cross-platform tables, and often it is "dirty". It contains inconsistencies and invalid value, making analysis very difficult. Data mart system can be combined in different data sources to meet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needs. Aiming at the features of the data warehouse in a business bank,

this paper is intent on proposing a feasible method to build the whole data market for this bank and it is successfully used in building the data market project. I wish there will be some values for some banks or enterprises when they are intending to building their own data markets.

Keywords: Data Warehouse, ODS, ETL, Data Market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一、填空题 1、商业银行是以()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 2、()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3、我国商业银行注册的最低资本金为()。 4、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5、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6、商业银行是的性质为:()。 7、商业银行最常见的外部组织形式是()。 8、核心资本包括()和()组成,它是商业商业银行最高形式的资本,是持久性的所有者权益。 9、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主要是()条件和()条件。 10、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是()、()、()。 11、商业银行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分为()、()、和()。 12、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和()。 13、按商业银行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商也银行行可分为()、()和()。 14、实行单元制银行的典型国家是(),实行分支行制银行的典型国家是()。 1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B A、英国 B、英格兰 C、丽如 D、东方 2、商业银行能够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A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B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C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5、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是()A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6、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特殊的功能是()C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7、下列银行体制中,只存在于美国的是()D A、分行制 B、私人银行 C、国有银行 D、单元制 8、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B A、单元制银行 B、分支行制银行 C、银行控股公司 D、连锁银行 9、实行分支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C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1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是()B。 A、董事会 B、股东大会 C、监事会 D、总经理 参考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1、创立商业银行的经济条件可以从以下()等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A、人口状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工商企业经营状况 D、地理状况 2、创立商业银行的金融条件取决于以下()等方面。 A、人们信用意识 B、经济的货币化程度 C、金融市场发达程度 D、金融机构竞争状况及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 3、建立商业银行的基本原则是() A、利于银行竞争 B、利于保护银行体系安全 C、使银行保持适度规模 D、规模较大 4、发挥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有以下作用() A、变闲为用 B、续短为长 C、积少成多 D、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发挥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有以下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会计 填空题

第一章商业银行会计概论 1、商业银行聚集资金包括资本投入、吸收各种存款、借入资金(包括向中央银行借入、向同业拆入、向国外借入等)、发行债券、各项利润积累等等。 2、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包括发放贷款、办理贴现、对外投资、库存的现金与其他库存、各种债券、存款准备金、为开展经营创造条件而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3、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包括:发放贷款要收取利息;办理有关业务或代理业务要收取手续费;存放中央银行款和存放同业款收入利息等。 4、商业银行的费用主要包括:吸收存款要支出利息;借入和拆入资金要支出利息;委托他行办理业务要支付手续费;为维持正常经营要支出工资等各项费用。 5、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6、权责发生制原则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和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金融企业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第二章基本核算方法 1、复式凭证是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科目或账户都反映在一张凭证上。单式凭证是在每张凭证上只填记一个会计科目或账户,即一笔经济业务按其转账的对应关系编制两张或两张以上的会计凭证。 2、基本凭证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及业务事项,自行填列并凭以记账的凭证。 答:3、银行的帐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及相应的核算程序和帐务核对方法。 4、分户帐的主要作用是据以办理具体业务核算及同有关贷款单位进行帐务核对。分户帐格式一般有甲乙丙丁四种形式。 5、现金付出和现金收入日记簿,是控制现金付出和现金收入凭证的帐簿。 6、登记簿的种类包括:发挥分户账作用的表内科目登记簿;是表外科目登记簿;起账外控制作用的登记簿。 7、账务处理是从受理或编制凭证开始,经过账务记载与核对,编制日计表,直至轧平账务为止的全部过程。包括账务处理程序与账务核对程序。 8、商业银行会计的的账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及相应的核算程序和账务核对方法。其中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是账务组织的主要内容。 9、分户账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按照货币种类、单位或资金性质设立账户,根据传票逐笔、连续记载,并结计余额,是各科目的详细记录。 10、登记簿是明细核算中的一种辅助性账簿,登记簿用来登记主要账簿中未能或不必记录而由需要备查的业务事项,此外也可于登记表外科目。 第三章现金出纳业务的核算 1、收入现金先收款后记账,付出现金先记账后付款。 2、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除按《现金管理条例》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3、尾箱是营业机构盛放现金和凭证的工具,尾箱又分为现金柜员尾箱及普通柜员尾箱两种。 4、商业银行的现金出纳工作,从服务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营业现金出纳工作和金库现金出纳工作。 5、普通柜员间的凭证调剂通过上缴到现金柜员尾箱重新请领的方式实现。普通柜员间的现金调剂不允许通过普通柜员尾箱直接调剂,只能通过现金柜员尾箱进行处理。 第四章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会计处理 1、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其信息从发起行发起,经发起清算行、发报中心、国家处理中心、收报中心、接收清算行,至接收行止。 2、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同城、异地的借记支付业务以及金额在规定起点以下的贷记支付业务。 3、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由汇划业务经办行(简称经办行)、清算行、省区分行及总行清算中心组成,各行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 4、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往来是指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由于办理缴存款、借款和再贴现、领缴现金、以及必须通过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存款帐户进行清算产生的资金往来。 5、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支付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 6、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它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一般情况下不能动用。 7、人民银行为商业银行开立的再贷款与再贴现账户有年度性贷款户、季节性贷款户、日拆性贷款户和再贴现户。 8、同业拆借的主体是经中央银行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和非银行金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长期以来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革监管方式和手段,采取多种监管措施,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了大量努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应金融监管的需要。2003 年4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正式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打破了过去单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格局,建立起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分业监管模式,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在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监管手段和方式等各方面均取得成就颇大。另外,审计署在2005 年提高金融机构审计级别,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金融机构内部运行及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金融监管体制是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进行影像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在2003 年,中国银监会正式成立,代替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银行监管体制依然不健全。所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法律缺陷 在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大量的法律行政规章,但效率低下,法律法规针对的对象常常过于局限在银行开展的具体业务上,着眼于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和限制,监管质量监管效率受到影响。并且,监管的法律体系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地方,各监管部门往往站在自身角度制定监管规则并去推动执行,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利益考虑欠缺。位于法律体系第二层次的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并没有有效地起到补充《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基本法律的作用。 (二)管理观念滞后、与国际化趋势不适应 目前我国银行管理当局所实行的还是合规性监管,这种监管方法侧重对商业银行执行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管,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合规性监管自身固有的缺陷频频出现:合规性监管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滞后。目前金融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这种监管方法注重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程序和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反映银行经营状况,预测潜在的风险。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基础还较差,数据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利用还不够高效,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利用还不强,使得银行监管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处理有问题的银行,从而出现成本高与效率低的现象。 从监管法律体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监管当局并没有做好银行跨国经营的法律监管准备。有些监管法律制度还没有办法坚持与国际通用的原则相一致,这势必会使中国银行监管与国际银行监管存在差异。与此同时,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也会使本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外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这种差异无疑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这种不适应还表现在对进入我国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监管上,同时,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一年只有两次非现场监管,这种监管力度对于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也是不相适应的。 (三)商业银行监管信息不透明

某城市商业银行大数据中心概要规划V1.0

省城商银行 数据中心建设概要规划 V1.0 凌信 2015年1月15日

目录 一、方案概述 (3) 二、需求分析 (4) 三、自建与外包数据中心 (5) 3.1.高等级数据中心的高要求 (6) 3.2.外包数据中心的优点 (9) 3.3.数据中心的自建和外包 (10) 3.3.1.财务指标 (10) 3.3.2.保障能力 (13) 3.3.3.效率分析 (15) 四、概要规划 (17) 4.1.容灾工作计划 (18) 4.2.同城灾备 (18) 4.3.异地灾备 (19)

一、方案概述 随着银行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对其业务的影响也日益增大。数据集中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相对集中,在地震、火灾、水灾、疫情、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各种灾难事件不断爆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其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持续运行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010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首次对国商业银行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等级提出明确要求。该指引对数据中心风险管理、运行环境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灾难恢复管理、外包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商业银行应于取得金融许可证后两年,设立生产中心;生产中心设立后两年,设立灾备中心等等。 城商银行目前已经有建国南路、斜西街2个运营中的数据中心,并在新建大楼中规划了专用的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针对数据中心的升级和灾备,城商银行原计划是: 1)取消建国路机房(生产数据中心)调整到新建大楼机房(计 划2000平方米机房); 2)斜西街机房(辅助机房)不变; 3)异地灾备机房不变。 根据国际、国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结合城商银行的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凌信建议: 1)取消的建国路数据中心调整到凌信第三方机房;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强化核心业务,组建混业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 (一)经受着经济体制变迁的巨大考验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具有浓厚的行政分权色彩。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内部体制改革,总行一级法人对全辖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引导资金流向、协调利益分配的模式逐步形成,但传统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使得一个法人银行仍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显而易见,在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的驱策下,各级分支行具有一定的准法人权限,各自为政,盲目经营和消耗内部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总行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面临着角色定位从被动执行审批指令到主动获取行政许可的大跨度调整 随着金融业大门向国际市场全面放开的最后时限的来临,政府指令和强制审批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行政许可和备案制度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独立面对和迅速适应灵活的浮动定价机制、业务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政府文件确定的框架为行为规则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各类授信规模以及央行实施间接调控手段的效果,如存贷利差、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政策指令,相较之下商业银行主动开发的各类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低。由于大跨度的角色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本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功能不断受到弱化,加上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主导并提供的资金供给、金融工具等业务比重呈现萎缩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原先垄断的金融业务正受到来自市场各方的争夺,呈现出证券市场筹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募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运作等百花齐放的势头。 (三)迎接着来自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对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挑战 全球经济的融合及一体化使金融危机、银行风险爆发的频度、影响的广度、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剧。这种风险来自于国际国内以及各行各业的每个方面,大致归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等;第二个层次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能力水平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结算风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城商行发展历史 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城市信用社。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城市信用社,是以集体经济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建立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3000多家,但是城市信用社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在非公有制的控制之下发展得更好,相反,当时的城市信用社隐含了很大的风险。于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改组城市信用社,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1.1第一次变革—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合作银行 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在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并选择京、津、沪、深和石家庄五城市作为试点。199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在35个大中城市和60个地级城市中全面展开。1997年12月,根据95个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进程,国务院又批准在东莞等58个地级城市继续开展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 1.2第二次变革—由城市合作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 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城市商业银行。此后,城市信用社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2012年4月,象山县绿叶城市信用社成为最后一家被改制成功的城市信用社。 城商行通过深化改革,推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整体业务指标也保持了中高速发展势头,同时部分业绩指标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相关业务板块呈现出独有的行业亮点。截至2015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到133家。资产总额从不足5000亿元壮大到22.68万亿元,年度利润从10亿元攀升到1993.6亿元,不良贷款率从34%下降到1.4%,资本充足率从负数增加到12.59%。 2.城商行发展现状 2.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财务分析 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上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状况,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由于银监会和许多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官网上公布了一定的财务报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看出其发展现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以及盈利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趋势及改革重点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国内的资金流、客户流和信息流将发生跨国界的流动,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市场。因此面对“入世”后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就此提出改革重点,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关键字:商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改革重点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在短短20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向倍受关注。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业务仍存在创新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因此,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用活动中占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银行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 下面是五大商业银行1998年和2009年营业状况的对比。 表1 1998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8年卷) 表2 2009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0》 根据以上两表的数据,我们将资本总额和存款分别进行时间上的对比,观察1998到2009这12年间五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和存款的增长态势,得出了下表的结果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要点重中之重(整理版)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1商业银行性质是以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全能化现代银行:信托职能信用职能支付职能储蓄职能租赁职能投资/金融顾问职能投资银行业务或承销职能证券职能保险职能(二)集中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业风险的提高,以及产业资本不断集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多样化,打破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传统界限,这种发展趋势又必然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 (三)电子化一是银行内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效率。二是商业银行借助电子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可用于转账结算的银行卡,促进了电子货币的普及。三是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大大节省了清算时间,降低了清算风险,提高了清算效率。 (四)国际化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迅猛增加,客观上要求银行把自己的服务网络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延伸到国外;二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急剧扩展;三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吸引海外存款当作重要的资金来源。 3.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 中介(三)信用创造(四)金融服务(五)调 节经济 4.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内容 骆驼原则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现今使用的对商 业银行的全面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级的一种 金融管理制度。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集 中度)管理(能力素质)收益(盈利能力)清偿 能力(流动性 监管的具体内容银行业的准人银行资本的充足 性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贷款 的集中程度 5.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与要求 ◆安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 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 损失,并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 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求保持一定比 例的自有资本;实行资产分散化;合理规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流动性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包含的内容资产的流动性:银行所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条件下迅速变现。 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效益性就是获得利润的能力。途径途径之一:增加收入;扩大盈利性资产的规模;合理安排贷款和投资的数量和期限结构,并保证其安全稳定获取;合理制定贷款价格;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途径之二降低成本、减少支出;尽量降低存款成本;减少贷款和投资的损失;减少各项管理费用;避免出现重大的损失事件。 6.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特点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单一制优点: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与地方政府的配合经营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和控制 不足:业务发展创新受到限制风险集中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总分行制优点: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以取得规模效益便于宏观管理 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规模大,内部层次机构多,管理困难 金融控股公司优点: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可以扩大金融创新空间可以实现金融业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经济不足:容易形成垄断,妨碍竞争资本重复计算,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集团财务安全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甚至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1.《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市场纪律 ⑴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对资本的确定。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涵盖进来。风险头寸的计量方法。根据风险程度确定资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在一段时期内由于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所造成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下降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⑵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针对银行业风险而制定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其中包括如何处理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何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指引。目的在于确保银行资本足以应付其总体风险,并在资本不能有效抵御风险时尽早干预。 监管原则(3)有效的市场约束就是市场参与者在了解银行经营状况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对银行产生的激励或制裁效果。有效的市场约束的实质:充分的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

城市商业银行调研分析报告.doc

【报告名称】: 2010-2012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全景调研分析总报告 【中文版价格】: 打印版:6000元;电子版(pdf):6500元;两版合价:6800 元;【交付方式】: 报告email电子pdf版(12小时内交付);快递打印版 【报告编号】:YH-F-100401-115 欢迎来电咨询:010----8180---9229客户经理:吴小姐 声明:本报告为我单位近期重磅推出,为确保您所购买报告的准确以及真实性,请直接从博视研究报告网购买,以获得完善的售后服务.未经许可,任何网站或媒体均不得转载或引用! 博视研究报告网联合国内外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市场研究公司和管理培训公司,共同打造产业研究报告销售门户网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如果您对相关报告感兴趣,请点击我们的网站博视研究报告网 也可登录网站搜索您所关注的其它研究行业报告。 近期有部分不法公司或个人盗用我公司目录,并根据我公司目录对内容及数据进行伪造,严重欺骗了客户,损害了客户的利益,同时使得我公司报告名誉受损,对此我们将根据法律程序追究抄袭者责任。 也请广大客户严格甄别,凡借故拖延时间12小时以上者还望客户警惕。 2010-2012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全景调研分析总报告 第一章2009-2010年银行业运营概述 第一节银行发展背景分析 一2003-2009年GDP增长 二2003-2009年居民收入 三2003-2008年居民存款 第二节2009-2010年行业运行 一2003-2009年总资产分析 二2003-2009年总负债分析 三2003-2009年总利润分析 四2003-2009年不良贷款分析 五2003-2009年从业人员分析 第三节2009年银行业市场格局 一中国银行机构格局 二四大国有银行

(金融保险)城市商业银行 发展及规划

11城市商业银行(原城市合作银行) 11.1 简介 1995年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开始,以城市为单位建立机构,不设立 总行,各地城市合作银行归于当地政府行政管辖。1998年3月12日城市合作 银行更名为市商业银行。截至99年底,全国共有90家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分 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 城市商业银行坚持地方银行的办行特色,把服务当地经济、支持地方企业 发展为主。城市商业银行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网点数量少,不良资产少,运作 灵活,商业化程度高。 11.2 业务状况 截至1999年底,全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4387.44亿元,发放贷款2704.04 亿元。 业务介绍 表1. 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业务地域分布 全国目前有城市商业银行90家,地域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各经济较 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业务发展方向 在今后两至三年内,城市商业银行将突出资金投放重点,以支持地方经济 建设。根据当地城市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为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 经济提供较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利用地方优势,发展中间业务。

表2. 业务收入走势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优策公司2000年10月 11.2.1业务地域发展及规划 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业务规划就是以城市为单位,因此,其分布也是以城 市为单位,并且主要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 在今后两至三年内,城市商业银行仍将发挥其以城市为基础的地域优势, 向二级中心城市沿伸业务,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的业务收入将有较快增长, 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 表3. 业务收入地域分布

11.3 信息化建设 11.3.1信息化建设现状 网络建设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无自己的信息网络,而且未来也不大可能大规模的建设覆盖全域的信息或通信网络,但以城市为单位的商行同城网会有较迅速的发 展。 业务应用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不同,原有基础不同,所以,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也差别很大,除少数几个发达城市的商行信息化程度较高,大多数城 市商业银行业务种类仍然较为单调,业务量较少,与其他银行有较大差距。 如: 北京商业银行: 1999年完成了全行储蓄、对公业务的通存通兑,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电子化服务网络系统。 联通北京金卡网络系统,实现了“京卡”在北京地区的跨行使用,并推出了电子商务、持京卡上163网等业务品种。 完成了电子联行“点对网”工程,大大加快了异地汇兑业务的速度 天津商业银行: 1999年10月,天津市商业银行实现了储蓄通存通兑。 开展了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涵盖了对公、储蓄、中间业务等领域,除了基于综合业务平台上的对公会计系统、储蓄系统、一卡通外,同 时还包括中间业务平台、电话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及与当地金卡中心的 接口、与当地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接口等。 开通一卡通、自助银行、企业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化服务。 实现与天津市金卡中心、天津市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联网。 上海商业银行: 综合业务的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包括建立全科目会计系统,品种齐全的个人储蓄业务和全行的通存通兑等;其所辖的200余营业网点实现了储蓄业 务通存通兑ATM 柜员机也已开通,并推出“明珠”储蓄卡 综合业务第二期工程实现全行的对公业务通存通兑,建立全行CIF库(Customer Information File) ,还开发全行信贷风险管理、行长、职能部门多 级决策支持系统; 沈阳市商业银行 沈阳商行和南天公司合作开发综合柜台业务系统。包括了对公、储蓄、中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绝对主体,其作用不言而喻,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商业银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也不断发展,逐渐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但是显而易见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有很多的问题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现时期商业银行呈现以下特点,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是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在转换过程中商业银行存在许多了矛盾和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既大又差”。 1)银行业经营效益指标衡量。 银行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主要有5个指标:总资产净回报率(总资产/税前利润×100%),资本净回报率(资本金/税前利润×100%),成本收入比率(总成本/总收入×100%),利息收入比率(利息收入/总收入×100%),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总资产×100%)。总资产净回报率(ROA),是衡量银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银行资源利用效率高,总资产净回报率就高,反之就低,也反映银行对资金资源配置不科学。资本净回报率(RoE),是衡量对银行业投资效益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是讲究投资回报率,追求高投资回报率的。资回报率高,就能吸引投资者增加投资,反之,投资吸引力下降,当投资回报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时,投资者还会选择收回投资。投资回报率高低实际上是银行业经营管理效率的体现。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业经营成本与收入比率的指标。该指标高就说明银行成本高,反之,成本就低,也说明经营投入产出比高,反映经营效率高。利息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业收入结构的指标。利息收入比率低,说明银行业收入对利息收入的依赖度低,收入结构趋好。反之,利息收入比率高,反映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进而调整收入结构。不良资产率(Non-PerformaneeL oan),是衡量银行不良资产与总资产的指标。该指标低,说明盈利资产多,或者称生息资产多,盈利能力高,反之,盈利能力低。常年保持在1%左右。 2)商业银行评级低、效益差。 2003年11月份,国际“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对我国15家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资产质量、融资与资金流动性、资本率、盈利和政府支持状况进行信用评级。结果除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获的BBB 级信用外,其余13家银行的信用状况均在BBB以下。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1年度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与发展 个人论文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绝对主体,其作用不言而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也不断发展,逐渐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但是显而易见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有很多的问题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仅仅是从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中所学知识,以及平时见闻从我国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我国银行的问题和发展。 文章首先从商业银行开始介绍,阐述其定义,起源等等。然后讲述国外的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接着描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银行产权结构、银行组织结构、银行核心业务、混业经营模式、银行信用体系、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金融人才的培养等问题上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变革,途经方法

Abstract As an absolute main body of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the role of commercial bank is self-evid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 policy,the commercial bank provides a irreplaceable effect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gra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ercial bank also ever-accelerated during in i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satisf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ommercial banks gradually. But obviousl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only from the knowledge which I learned from the Money and Banking also and Finance,to analysi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hat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with my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from commercial Banks, its definition, origin, and so on. And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n find problem form the described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the bank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bank's core business, the mixed management mode, the bank credit system,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bility,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inance professionals.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新模式及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2015年城商行运行状况 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资产负债增速,还是盈利增速,以及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均显示城商行的发展出现拐点,进入下行通道。 增速下滑,发展拐点显现。城商行资产增速在2012年7月达到过去几年的历史高点(32.1%)后进入下行通道,虽然2013年下半年受同业资产快速扩张拉动,增速有所反弹,但总体下滑趋势并未改变。2015年城商行的发展继续延续了这一趋势,同时受下半年宏观政策放松、房地产市池暖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截至2015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达到22.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4%,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上升到11.7%。 不良增加,风险持续暴露。受经济增速下行、出口不景气及产能过剩加剧等影响,城商行自2012年第一季度结束不良贷款双降趋势,进入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升通道。2015年城商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仍未见底,不良持续增加,并呈现出加速暴露的特点,2015年第四季度末达到1.44%,为近5年来的高位。年末受集中核销和清理的影响,不良率小幅回落至1.4%,仍比年初上升24BP。 息差收窄,利润增长承压。2015年存款利率放开使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更多转向价格竞争,同时,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中的资产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叠加资产增速放缓、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的影响,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和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未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2015年城商行的资产利润率(ROA)由第一季度的1.19%下滑至第四季度的0.98%。从上市城商行披露数据情况来看,3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除南京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上升外,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均出现下降;7家H股上市城商行中,除盛京银行、锦州银行和郑州银行半年度净利润增速上升外,其余4家均明显下降。 分化加剧,兼并重组来临。城商行群体整体发展下滑的同时,单体间的发展分化进一步加剧。一是规模增长分化。一些发展基疵、战略清晰、转型较快的城商行面对外部形势挑战仍保持快速增长,另一些长期依赖地方政府、少数大客户和个别行业的城商行,规模增速明显下滑,还有一些过往资产扩张主要来自同业业务的城商行,资产规模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明显缩水。二是风险暴露分化。受区域性、行业性信用风险暴露以及自身风险管控水平的影响,城商行间的资产质量出现明显分化,少数城商行不良贷款快速反弹。三是利润增长分化。2015年城商行利润普增的情况进一步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因不良侵蚀、资产增长放缓以及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大部分城商行与行业趋势一致,净利润增速下滑,少数城商行转型成效显现,净利润仍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和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少数城商行正陷入发展困境,在市朝改革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兼并重组或将来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