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鲜水产品鲜度感官鉴别的一般方法

冰鲜水产品鲜度感官鉴别的一般方法
冰鲜水产品鲜度感官鉴别的一般方法

冰鲜水产品鲜度感官鉴别的一般方法

1)皮的状态鲜度极好的鱼类,其鱼皮有水灵灵的光泽,并能保持其自身固有颜色。例如鲆、鲽类的皮在活体时呈黑褐色,而死后则逐渐变成灰色;鲹科鱼类的皮则是从银灰色的变为模糊的灰色;鲭科鱼类是从青绿色变为白色。

软体动物皮和甲壳类的壳色与鱼皮的色调甚不相同。例如鱿鱼在活体时呈巧克力色,死后几小时后,此褐色消失,鱼体呈灰白色,以后随着鲜度的降低其又急速呈红肥,这些变化都是源于鱼体PH主变化。三疣梭子蟹等则是从青紫色变为以灰色占优势的青紫色。是类的红褐色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马黑色,特别是尾关节处易变色。

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商品鱼时,要注意观察鱼的表面光泽和皮色,并注意鉴别鱼体被告泼上海水后暂时光泽和鱼皮表面经明矾处理后虚假良好状态。

2)眼的状态新鲜鱼眼全部有透明感,水灵灵的,眼球外突,玻璃体不混浊。随着鲜度的降低,眼球表面略现干燥,光泽消失,浮现血丝,逐渐呈现红到暗红色,且眼球表面发黏;鲜度再降低,则眼球向眼窝内下陷,玻璃体变得白浊并不透明。

3)鱼鳃鳃是氧气交换的中枢,其色呈明显的血红蛋白鲜红色,随着鱼体鲜度的降低,其逐渐变为灰褐色,直至变为暗黑色的绿色,至此开始急剧增加腐败臭,使活体失去食用价值。鳃本无臭味,只稍带鱼腥气,但一开始出现腐败臭就很难闻,这不同于鱼肉开始出现腐败臭美的情况。附在鳃黏膜上的黏液,在鲜度良好时有透明感,量也多且黏性强,不易从鳃上取出;但随着鲜度的降低,则黏液液不透明,且易从鳃上取出。

4)腹部通常观察鱼的全腹部的硬度、腹部的光泽、肛腔的阔狭、腹腔内的异常性等,来判断其鲜度。

活鱼或极其新鲜的鱼腹部呈饱满状态,其有光泽的表面是滑爽的。死后经过的时间长了,则腹表面有些褪色,指压则有些软化。新鲜鱼肛圈收紧,随着鲜度的降低,则内脏逐渐由肛圈外溢,进而排出黑色液汁。

蟹类在鲜度降低时,其腹壳的中部在指压时易于凹下,内脏逐渐变为灰色,完全不软化并渗出脂肪。虾类的腹部不呈现清楚的鲜度降低现象,只是从有光泽的白色变为模糊的褐色。如取出其通过背肉的肠管观察,极新鲜者带透明的青色,鲜度降低后则青色消失。

5)肌肉鲜鱼肌肉的色泽具有某种透明感,随着鲜度的降低,其变为不透明的混浊色。例如,近海的鲨鱼在鲜度极好时,肌肉呈盘里的淡红色,随着鲜度数的降低则变为模糊的褐色;附着在脊柱骨上的鱼肉,根据其是否易于刮下,可判断其鲜度。观察鱼体肌肉部的血液浸润度判断鲜度,即新鲜鱼肉的血管处于浮在表面的状态,随着鲜度的降低,血液浸润到肌肉中,肌肉失去透明感,呈模糊状态。

6)气味极新鲜的鱼贝类常具有不太明显的固有“香气”在其鲜度降低时,则会逐渐有来自氨、三甲胺、二甲胺、硫化氢、吲哚等成分的腐败臭。

水产品总复习题

《水产品加工技术》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浸出物 减却实验 水产品干制加工 干燥 脱水 表面蒸发 内部扩散 理想的食品干燥 日干 风干 热风干燥 远红外干燥 冷冻干燥 水产腌制加工 盐渍 熟成 干盐渍法 三矾制品 细胞间质多糖 红藻多糖

琼脂 琼脂糖 卡拉胶 冻结点 共晶点 冻结率 冻结速度 冻结曲线 镀冰衣 二、填空题 浸出物成分都是与()有关的物质,食品的()是受到浸出物成分的组成所支配,同时发现在食品()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可分为含氮成分和非含氮成分,其中含氮成分包括()()()()()()()()等几种,非含氮成分包括()() 影响鱼贝类脂质变化的因素很多,有()、()、()、()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 ()是鱼贝类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贮存于肌肉或肝脏中,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和()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因此其含量往往比鱼类高10倍,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产卵期含量(),产卵后(),代谢方式鱼类→(),贝类→( )。 据海藻生物多糖在藻体内存在的位置可分为——————、、——————、————。四、是非题

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五、简答题 1.我国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2.水产品干制保藏的原理? 3.食品品质与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4.了解食品的干燥过程 5.水产品的干制方法有哪些? 6.水产品干制保藏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品质劣化?应怎样防止? 简述食盐保藏食品的原理 3、影响食盐在食品中渗透的因素 4、水产品腌制的方法分为哪几种? 5、分别简述干盐渍法、盐水渍法、混合盐渍法、低温盐渍法的特点? 6、试述水产品腌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7、试述水产品腌制过程中怎样控制细菌腐败?细菌腐败会出现哪些现象? 2.我国水产品工业加工发展现状 3.我国水产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4.我国水产品工业发展趋势 6.熏制加工的原理和方法 7.试述褐藻胶的应用? 8、简述褐藻胶的生产原理? 1、从水产品加工方面看,水产生物资源有哪些方面的特性? 2、鱼贝类组成成分的特异性表现面哪些方面? 5、鱼贝类脂肪组成有什么特点? 6、鱼贝肉易于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7、水产品加工的内容包括那几部分? 8、简述水产品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9、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10、我国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存在那几方面的问题?与世界水平之间有哪些差距? 11、我国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如何?

感官分析方法 三点检验

GB 12311—9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120—1983《感官分析方法学──三点检验》。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三点比较的方法来鉴别二个样品之间的差别。 本标准适用于鉴别样品间的细微差别,也可以用于选择和培训评价员或者检查评价员的能力。 2 引用标准 GB 10220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 10221.1~10221.4 感官分析术语 GB 3358 统计学名词术语及符号 3 方法提要 同时向评价员提供一组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完全相同的,评价员挑出单个的样品。 4 设备 检验负责人根据产品性质和样品数量等选择设备。使用的设备不应影响检验结果。应优先使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设备。 5 抽样 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定抽样方法。 6 检验的一般条件 6.1 环境 应满足GB 10220所需条件。 6.2 评价员 6.2.1 条件 应符合GB 10220规定的条件,所有评价员应该具有同等的资格和检验能力。

6.2.2 评价员数 评价员数是根据检验目的与显著水平而定。通常是6个以上专家;或15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25个以上初级评价员。在0.1%显著水平上需7个以上专家。 6.2.3 检验负责人 检验负责人一般不应参加检验,如果参加,也不应知道样品编号。 6.3 准备 检验负责人可就有关问题和样品性质进行不影响评价的初步介绍,当涉及检验玷染物时,应准备一个非玷染物样品和一个与之对照的玷染物样品。 7 检验步骤 7.1 被检样品的制备 7.1.1 提供足够量的样品A和B,每三个检验样品为一组。 7.1.2 按下述六种组合: ABB AAB ABA BAA BBA BAB,从实验室样品中制备数目相等的样品组。 7.1.3 不能使评价员从样品提供的方式中对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应以同一方式〔相同设备、相同容器、相同数量产品和相同排列形式(三角形,直线等)〕制备各种检验样品组。 7.1.4 任一样品组中,检验样品的温度是相同的,如可能,提供的检验系列中所有其他样品组的温度也应相同。 7.1.5 盛装检验样品的容器应编号,一般是随机选取三位数。每次检验,编号应不同。 7.2 检验技术 7.2.1 告诉评价员检验目的,其程度应不使他们的结论产生偏倚。 7.2.2 将7.1.2中制备的几组样品随机分配给评价员。 7.2.3 评价员按规定次序检查各组检验样品,次序在同一系列检验中应相同。 在评价同一组三个被检样品时,评价员对每种被检样品应有重复检验的机会。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样本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核心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感官分析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食品感官分析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按应用目可分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按性质可分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差别辨认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差别标度和分类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描述分析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3食品感官评价发展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1940年代前初步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940-1970年代起飞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1980年代后来蓬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感官评估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国内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国外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感官评价在执行过程中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食品感官评价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感官评价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感官评价在食品研发中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质量控制中重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感官评估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产品加工题库(所有章节)

1、水产食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学特点? 3、简述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 4、简述我国水产品加工存在的问题? 5、简述我国水产加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一、填空 1、鱼类肌肉组织可分为()()(),鱼肉的肌肉是由许多()和一部分结缔组织、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构成的。 2、鱼肉根据所含肌红蛋白和色素的含量可分为()和()。 3、鱼贝类的肌原纤维是由()和()组成,前者是由()蛋白组成,后者是由()()()等组成。 4、新鲜的鱼贝类水分活度为()。 5、鱼肉蛋白质主要由()、()和 ()组成。 6、鱼贝类的结缔组织属于()蛋白,它主要由()和()。 7、水产原料蛋白质中()含量较高,可同谷物类食品配合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8、鱼贝类脂质根绝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 9、鱼类的糖原代谢产物是(),而贝类糖原代谢产物是()。 10、软骨鱼类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硬骨鱼类多,其原因是所含()和()较多;红肉鱼提取物中含氮成分比白肉鱼多,其原因是所含()较多。 11、鱼贝类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最重要的是()和()。 12、进食不新鲜的红肉鱼容易引起中毒,其原因是 ()。 13、鱼贝类中称为咪唑化合物的是() ()() ()。 14、鱼贝类的中的核苷酸主要是(),其关联化合物有()。 15、鱼贝类提取物中冠缨碱类是一类()物质,分子内均具有()的结构。 16、板鳃类随着鲜度的下降带有强烈的氨臭味,其原因是 ()。 17、TMAO中文名是(),它的还原产物()是鱼类腥味的主要成分之一。 18、海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其含量大概占干基()。 19、海藻多糖根据存在部位可分为()()()。 20、海藻多糖根据其来源可分为()()()。 21、红藻细胞间质多糖的本质是(),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22、琼胶的化学本质是 (),它是由()和()组成,琼胶中()含量越高,其凝胶强度越低。 23、卡拉胶的化学本质是 ()。 24、褐藻细胞间质多糖主要有()和 (),前者的化学本质是 (),后者的化学本质是 ()。 25、在绿藻水溶性多糖中普遍存在()和 (),除含有中性聚糖外,还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这些糖结构复杂,糖组分种类多,称为杂多糖。 二、名词解释 1、红肉鱼 2、白肉鱼 3、鱼贝类提取物 4、核苷酸关联化合物 三、简答或论述 1、简述鱼类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特点? 2、简述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 3、简述胶原、明胶、胶原多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简述鱼贝类的脂质组成特点? 6、论述鱼贝类提取物的主要成分? 7、鱼贝类的无机质含量有何特点? 8、海藻多糖根据存在的部位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9、什么是海藻提取物? 10、海藻的脂肪酸组成有何特点? 11、螺旋藻的有何营养特点? 12、简述卡拉胶的性质及其应用? 水产食品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一、填空 1、肽类的分子量为(),分子量在()的肽称为小肽、寡肽或者低聚肽。 2、人体的生物活性肽来源主要由()和 ()两个来源。 3、降血压肽的降血压机制是通过抑制()的活性来实现的,海洋生物降血压肽的突出优点是()。 4、牛磺酸的学名是(),它是一种()氨基酸。 5、鲎试剂就是(),是用无菌法采取鲎血,离心分离血球和血浆,去掉血浆,低渗破裂血细胞,最终添加辅助剂而得。 6、细菌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 ()成分,对机体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鲎试剂能与其迅速形成(),由此可判断待测物是否有内毒素存在。 7、鲎素是一种由17种氨基酸组成的(),它具有()()()等作用。 8、DHA和EPA具有降血脂作用,主要是降低血液中的()和()。 9、DHA和EPA可以提高()和()等酶的活性,抑制身体內的过氧化脂质或自由基的蓄积,减缓其对血管壁细胞膜的伤害,从而抑制脑血管障碍的发生率。 10、鱼油中的()具有血小板凝集反应的作用,而()对大脑发育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11、鱼肝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和(),鱼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鲨鱼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12、甲壳素是以()为单体,以()结合的多聚糖;而壳聚糖是甲壳素的()。 二、名词解释 1、生理活性物质 2、n-3 PUFA 三、简答或论述 1、水产食品原料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生理活性肽?来源有哪些?并列举几种目前市场上的生理活性肽?

感 官 检 验

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管管检验的种类 教学内容:感官检验的意义、注意事项、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官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教授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二章学习时,讲到的食品分析的一般检测项目是什么? 【引入】对,食品检验的一般检测项目是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项。其中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属于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用各种仪器和化学方法进行的能够精确地分析食品的组分成分,有害成份的含量,并根据具体的数字表示结果和对比,监督食品的质量,对食品进行等级确定。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和等级的要求之外,还很重视食品的色香味,可以说有时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的要求更甚于食品的质量和等级,而且即使食品理化指标合格,而感官检验不合格,同样为不合格产品。因此食品的感官检验在食品检验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且在食品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品的感官检验。 【板书】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感官检验的种类 【引导】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就了解了感官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检验。在学习这些具体的感官检验之前,我们先对感官检验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感官检验,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一、概述 1、感官检验的意义 【讲解】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借助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检验食品的色

泽、香味、口味和形状。人们对一种食品的感官评价不是由哪一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单独能代表的,而是所有感觉器官对食物的总体感受;同时,一种食品的口味是否为人们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们的主观和习惯影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对食物的品味要求也不一样,这都必须经过人们的品评经验。 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分析的测定范围不断扩大,但食物的一些芳香和微妙的口味差别,食品总体对嗅觉、味觉的刺激,对食品总体感受等,仍不能用仪器分析检测出来,因此感官检验是食品分析中一向不可替代的指标。【举例】几种酒样的理化指标——酒精度、总酯、有害物质等的数据基本上接近,但在奉为上却有一定或明显的区别(清香、麦香、酱香),而这些差别是用理化检验难以判明的。因为一种酒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各种成分数量多少,还取决于各种成分互相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的关系,而人们对酒的感官品评则是综合复杂的反应。 【板书】1)感官检验是感觉器官对食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仪器不能代替的 【讲解】人的有些感觉器官是很灵敏的,有时理化检验都不如我们的感觉检验灵敏。 【举例】蛋白质最初分解和油脂开始蠔败事的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敏感的嗅觉便可察觉到氨味和哈喇味。 【总结】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时我们的感官检验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板书】2)感官检验有时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讲解】在讲第二章时,我就说过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的第一步,在食品检测中最先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目标之一。因为它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尝就能辨别食物的优劣。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感官检验了解各工序的质量情况,查出原料、半成品的优劣。【板书】3)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 【讲解】前面我们说过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会受到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因此感官检验具有人为性和主观性,不能因一个人的评价做准,所以食品的感官检验一般采取群检,即对产品编号,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感觉评分,最后综合其结果。

感官评价术语

在选购食品和感官鉴别其质量时,常将滋味分类为甜、酸、咸、苦、辣、涩、浓、淡、碱味及不正常味等。 1、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2、食品质量视觉鉴别方法的注意问题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入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3、食品质量嗅觉鉴别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味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

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4、食品质量味觉鉴别注意事项 感官鉴别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的温度有关,在进行食品的滋味鉴别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5、食品质量触觉鉴别时的注意问题 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鉴别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6、食品质量感官鉴别适用的范围

实验一、鱼类鲜度的感官评定

实验一、鱼类鲜度的感官评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鲜度等级的划分和感官鉴定鱼类鲜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评价鱼类鲜度的感性知识。 二、实验原理 鱼类死后,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鲜度会逐渐下降。鱼体鲜度下降是由于鱼体内生化变化及外界生物和理化因子综合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会表现在眼球塌陷、肌肉弹性下降、鳞片暗淡无光泽、肛门突出等感官指标上,我们通过这些感官指标进行合判断,就可以定性评定出鱼体的鲜度。 三、实验材料各种不同鲜度的鱼类。 四、实验方法 1、通过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判定不同鱼体的鲜度。 2、鲜度判定的标准(见表) 五、鱼类感官鉴定分级标准 鱼类鲜度感官鉴定的评价标准,一般采用0~10分的分级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估价。一级:7~10分;二级:4~6分;三级:1~3分;变质、腐败为0分。 六、问题与讨论 1、鱼体鲜度下降时,感官上会发生哪些变化? 2、如何用感官评定的方法鉴定鱼体的鲜度? 七、编写实验报告书 要求写出各种不同鲜度鱼类的感官评定结果。

实验二、海鲜调味料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酶解法制作海鲜调味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外加酶或天然酶(水产动物体内存在的酶)将水产鱼、虾、贝中的蛋白质分解成离成游离氨基酸及短肽,经过浓缩、调配、装瓶、杀菌等工艺制作成营养丰富,有浓郁海鲜风味的海鲜调味料。 三、实验设备 搅拌机、水浴锅、封罐机、杀菌锅、液化气炉、不锈钢盘、不锈钢锅等 四、实验原材料 1、虾0.5公斤(一个小组的原料) 2、山梨酸钾1.2g ;食盐150 g ;IMP 1.2g ;CMC 2.5g ;黄原胶2.5g ;淀粉50g ;味精6g;焦糖适量。 五、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 原料虾→匀浆→自溶→过滤→浓缩→调P H →调配→装瓶→封口→杀菌→成品 1、匀浆洗净的虾放进搅拌机内加0.5公斤水匀浆,然后再加0.5公斤水。 2、自溶用NaOH 调P H 7.5,加入1﹪浆体的NaCI(虾+水)搅匀,开始升温,温度从40℃起,每30分钟使浆体升温5℃至65℃止。 3、过滤100目滤布过滤,得水解液。 4、浓缩将水解液浓缩至1公斤,再用柠檬酸调P H5.5。 5、调配按配方顺序投入各种配料,边加热投料边搅拌。 6、装瓶、封口用250ML汽水瓶灌装,立即封口。 7、杀菌杀菌方法有二种:一是高压杀菌:10′—15′/121℃,杀菌完毕,待高压杀菌锅内温度下降到100℃以下,慢慢打开高压杀菌锅的盖子,取出产品,自然冷却;二是水浴杀菌:100℃—25′,先将水加热至50℃,放入已装瓶封盖的产品,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达到杀菌条件,取出产品,自然冷却。 8、成品感官评定。 六、问题与讨论 1、酶法制作海鲜调味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酶法制作的海鲜调味料与其他调味料相比有什么特点﹖ 七、编写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评价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对食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1] 。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 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良莠和真伪, 不仅简便易行, 而且灵敏度高, 直观而实用, 它可以及时准确地判定出食品有无异常现象的发生, 还能够检验出其他检验手段无法判断的特殊性污染或食品感官性状的微量变化, 某些项目的检测灵敏度甚至超过仪器分析方法。如鉴别进口白兰地、葡萄酒等酒类的真伪。感官分析方法直观、手段简便、实用性强, 目前已被各国检验机构普遍承认和采用[ 2] 。 1 感官分析的定义 感官分析是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 借助人类的感觉器官( 听觉、嗅觉、味觉、视觉) 对食品的感官性质进行评定、换起、测定、分析、解释, 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 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 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 并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 3] 。 2 食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对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定, 再把各类食品特有的各自性状分别综合归纳后,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固定印象, 即是所谓的食品感官特性。食品感官特性主要指食品的外观、质地、基本味、气味、化学性感官因素、口感、后味等特性。 21 1 基本味 甜、酸、苦、咸为四种基本味觉, 其它还有鲜、涩、碱、凉、辣、金属味等。物质必须呈溶解形式才有可能产生味觉。舌头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 一般味觉在舌尖部, 两边敏感, 中间和舌根部较为迟钝。 21 2 气味 气味是指能够引起嗅觉反应的物质。由于气味没有确切定义, 而且很难定量测定, 所以气味分类比较混乱。两种典型的气味分类法。二种典型的气味分类法,索额底梅克氏分析法舒茨氏分类法气味类别实例气味类别实例芳香味樟脑、柠檬芳香味水扬酸甲酯香脂味香草羊脂味乙硫醇刺激辣味洋葱醚味1-丙醇羊脂味奶酪甜味香草恶臭味粪便油腻味丁酸腐臭味某些茄属植物气味、焦糊味、愈疮木酚、庚醇、醚味水果味、醋酸金属味已醇、焦糊味苯酚辛辣味苯甲醛 21 3 化学性感官因素 化学性感官因素口腔内之触觉神经所察觉到的感觉, 种类有温度( 热、冻) 和化学( 辣、凉、刺、涩) 。 21 4 口感 口感是指产品在唇上磨擦、咬第一口产品及咀嚼产品时的一种化学感觉。包括痛感、冷感、热感和触感四种口感感觉。 21 5 余味 余味是指吃、喝后评价口腔中的风味性质及质地的综合印象, 评定协调性, 总体风味平衡和丰富性。 3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31 1 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目前常用于食品领域中的感官分析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按应用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分析型和偏爱型。其基本特征见表2。分析型的目标是产品。评员作为仪器使用, 希望知道产品具有哪些性质、强度、感官差异。评员要进行筛选和训练, 评员中还可能包括专家评员。分析型包括描述分析、差异测定( 总体差异测定和性质差异测定) 、时间强度评定及阈限值测定。

食品感官评定作业

班级:贮运111 姓名:高兵学号:010******* 食品感官评定发展现状 摘要:食品感官评定在食品质量评估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在食品生产与食品研究中越来越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本文从感官评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及国内感官评定现状总结了感官评定的历史;由感官评定的定义出发,通过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五个方面对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手段等相应状况进行了概述;概述了感官评定人员、食品基质、食品加工处理对食品感官评定及食品感官的影响。 关键词:感官;质构;评定;评价;食品基质 1、感官评定的发展历史 感官评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必然以其它学科的发展为基础。而由于与感官评定相关的相应学科及知识体系发展不完善,感官评定当前仍处于发展之中。随着各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与感官评定相关的、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感官评定的大至发展历程如下:20世纪40年代未到50年代初,Hansen、等人建立并完善了“区别检验法”;1957年Arthur D. Little公司创立了“风味剖析法”,推动了正式描述法的形成及专业感官评定员群体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质地剖析法”出现;20 世纪70 年代,公司创立了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系统描述分析法;1984年,Williams与创立自由选择剖析法(Free choice profiling, FCP);1992年,《感官评价在品控当中的应用》出版;1996年至今,感官评价着重研究感官评价中的细节性问题[3];2000年后根据Herbert Stone 和Joel L .编著了“Sensory Evaluation Practices”第三版并对感官评定进行了定义。 2、食品中常见的感官评定及其方法 2.1感官评定的定义与方法 根据Herbert Stone 和Joel L编著的“Sensory Evaluation Practices”第三版,感官评定定义如下: 感官评定是一种测量、分析、解释由食品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能通

水产品鲜度的感官鉴定

眼角膜起皱并稍变混浊,有时由于内溢血而发红;劣质鱼: 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混浊。 2.观察鳃的状态xx鱼: 色泽鲜红、无黏液;鲜度较差的鱼: 鳃盖较松,鳃丝粘连,呈淡红、暗红或灰红色(有显著腥臭味);劣质鱼: 鳃丝黏结,被覆有脓样黏液(有腐臭味)。 3.观察体表xx鱼: 具有鲜鱼固有的鲜明本色与光泽,黏液透明,鳞片完整、不易脱落(鲳鱼、鳓鱼除外),腹部正常,肛孔凹陷;鲜度较差的鱼: 体表黏液增加,不透明,有酸味,鳞光泽稍差并易脱落,肛孔稍突出;劣质鱼: 鱼鳞暗淡无光且易与外皮脱离,表面附有污秽黏液并有腐臭味,肛孔鼓出,腹部膨胀或下陷。 4.观察肌肉的状态xx鱼: 肌肉坚实有弹性,以手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肌肉的横断面有光泽(无异味);鲜度稍降的鱼: 肌肉松软,手指压后凹陷不能立即消失,稍有酸味,肌肉横断面无光泽,脊骨处有红色圆圈;劣质鱼: 肌肉松软无力,手指压后凹陷不消失,肌肉易与骨刺分离,有臭味和酸味。 四、作业 将供试材料按上述内容进行鉴定并记录鉴定结果。

对虾xx检验: (1)色泽鉴别 新鲜对虾——虾体清洁,色泽鲜艳,外壳呈半透明且具有光泽,虾黄呈自然色。次鲜对虾——虾体呈暗灰或青灰色,缺乏光泽,但虾体尚未变红,虾黄色泽稍暗。腐败对虾——虾体色泽变红,无光泽,甲壳变黑。 (2)体表鉴别 新鲜对虾——虾体完整,甲壳与虾体连接紧密,头胸部和腹部连接膜不破裂;虾体清洁,允许渗出清水和局部渗血水。次鲜对虾——虾体基本完整,允许甲壳断节,但不脱落,头胸部和腹部的联接膜可有不完全的破裂;虾体清洁,允许渗血水。腐败对虾——甲壳与虾体分离,头胸部和腹部脱开,虾体污秽不洁。 (3)肌肉鉴别 xx对虾——虾体肉质紧密,富有弹性。 次鲜对虾——虾体肉质稍软,弹性稍差。 腐败对虾——虾体肉质松软。 (4)气味鉴别 新鲜对虾——具有鲜虾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次鲜对虾——无异常的臭味。 腐败对虾——具有明显的腥臭或氨臭味。 “活鱼”“死鱼”分辨可以“三看”: 1、看眼睛: 刚宰杀的鱼眼球饱满丰润,宰杀已久的鱼或是经过冷藏的鱼,鱼眼球干瘪无光。

食品的感官评定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三)味觉鉴别法

食品感官检验

食品感官检验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感官鉴评的定义 2、感觉阈 3、绝对阈 4、范氏实验 5、啜食实验 6、感觉疲劳 7、二、三点实验法 8、三点实验法 9、顺位实验法 10、描述实验法 二、问答题 1、心理对感觉的影响,并详细说明, 2、选择食品感官鉴评候选人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详细说明。 3、在食品感官鉴评人员筛选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详细说明。 4、详细说明感官鉴评的环境条件, 5、掌握几个描述分析的语言及特点,如果汁、火腿肠、牛奶(鲜)、面包、奶粉等。 答案如下: 一、 1、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

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感觉阈:a、是指从刚能引起至刚好不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b、感官(受体) 接受的上下限对最小变化的敏感程度。(ab任选一个作答) 3、绝对阈:是适足以引起感官反应的单一刺激能量的强度。(上下限、觉察阈) 4、范氏实验:通过舌头来感觉气味,使用啜食技术,用于食品的香味识别。 5、 6、感觉疲劳:由于受到连续和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降低。 7、 二、三点实验法 先提供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 同。要求鉴评员熟悉对照样品之后,从后者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称为二-三点检验法,也称一-二点检验法。 呈送顺序有:RAAB, RABA(其中A为参照样)。 8、三点实验法 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于 其它两样品或哪两个样品相似的检查方法称为三点试验法,也称三角试验法。 呈送顺序有:ABA、AAB、ABB、 BAA、 BAB、BBA。 9、顺位实验法:比较多个样品,按照某一品质的大小、强弱进行排序的试验 方法。 10、描述实验法:有一组合格的感官评价人员对产品提供定性、定量描述的感觉检验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所有感官都要参与描述活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二、 1、a、对比增强b、对比减弱c、变调现象d、相乘作用e、阻碍作用 2、(1)兴趣。兴趣是挑选候选人员的前提条件。

水产品及其制品鉴别

水产品及其制品鉴别 1、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 感官鉴别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质量优劣时,主要是通过体表形态、鲜活程度、色泽、气味、肉质的弹性和洁净程度等感官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的。对于水产品来讲,首先是观察其鲜活程度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力;其次是看外观形体的完整性,注意有无伤痕、鳞爪脱落,骨肉分离等现象;再次是观察其体表卫生洁净程度,即有无污秽物和杂质等。然后才是看其色泽,嗅其气味,有必要的话还要品尝其滋味。综上所述再进行感官评价。对于水产制品而育,感官鉴别也主要是外观,色泽,气味和滋味几项内容。其中是否具有该类制品的特有的正常气味与风味,对于做出正确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2、鉴别鲜鱼的质量 在进行鱼的感官鉴别时,先观察其眼睛和鳃,然后检查其全身和鳞片,并同时用一块洁净的吸水纸漫吸鳞片上的粘液来观察和嗅闻,鉴别粘液的质量。必要时用竹签刺入鱼肉中,拔出后立即嗅其气味,或者切割小块鱼肉,煮沸后测定鱼汤的气味与滋味。 (1)眼球鉴别 新鲜鱼——眼球饱满突出,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 次鲜鱼——眼球不突出,眼角膜起皱,稍变混浊,有时限内溢血发红。 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角膜皱缩或有破裂。 (2)鱼鳃鉴别 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粘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 次鲜鱼——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粘液轻度腥臭,气味不佳。 腐败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有污秽的粘液,带有不愉快的腐臭气味。 (3)体表鉴别 新鲜鱼——有透明的粘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鲳、大黄鱼、小黄鱼除外)。 次鲜鱼——粘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粘液粘腻而混浊。 腐败鱼——体表暗淡无光,表面附有污秽粘液,鳞片与鱼皮脱离贻尽,具有腐臭味。 (4)肌肉鉴别 新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次鲜鱼—-肌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感官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 (1)视觉检验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检验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阴暗发生错觉。检验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检验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入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2)嗅觉检验法 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进行嗅觉检验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挥发性气味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检验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3)味觉检验法 感官检验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如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馒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的温度有关,在进行食品的滋味检验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检验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检验时,中间必须休息,每检验1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4)触觉检验法 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检验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 ℃之间,因为温

浅谈出口水产品的感官检验

浅谈出口水产品的感官检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6d5136067.html,/news/fishNewsdisp.jsp?supply_id=16753&type=5 发布时间:2010-07-19 10:38:39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编辑:邝丽苹阅读数:2910次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我国出口水产品量就达到300万吨,货值达到107亿多美元。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从近几年出口质量情况看,除了微生物、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问题被国外通报和退运外,产品感官检验不合格遭通报、退运的情况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阻碍水产品出口的又一大难题。由于感官检验受产品特点、检验人员素质、检验环境等偶然因素影响,造成感官检验判断产品质量优劣的争议性也比较大,因此,如何正确合理运用感官检验在企业产品加工、检验和CIQ出口检验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水产品质量感官检验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附则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第二十八条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其中第四项有:“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这里所说的“感官性状异常”指食品失去了正常的感官性状,而出现的理化性质异常或者微生物污染等在感官方面的体现,或者说是食品发生不良改变或污染的外在警示。同样,“感官性状异常”不单单是判定食品感官性状的专用术语,而且是作为法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而严肃地提出来的。在我国的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中,第一项内容一般都是感官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不仅能够直接对食品的感官性状做出判断,而且还能够据此提出必要的理化和微生物检验项目,以便进一步证实感官鉴别的准确性。不仅我国的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对水产品的感官检验提出了要求,如欧盟EC No852/2004、EC No853/2004、EC No854/2004等对加工企业、官方控制都提出了法律条文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对水产品进行感官检查,这项检查尤其要保证水产品达到所有的鲜度标准;官方必须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所有阶段进行随机的感官检验。这些检验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其与欧共体法规所规定的鲜度标准相一致。特别要包含证明这些水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所有阶段至少超过了欧共体法规所规定的最低的鲜度标准。 二、水产品质量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 水产品质量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其检查常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1.水产品质量视觉检验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判断水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水产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水产品的新鲜程度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适宜感官检验的场所进行,检验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

水产品四套试卷

《水产食品学》课程期末考试卷A A04食品水产食品学期末试题(A)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 1.鱼贝类提取物成分:鱼贝类组织用热水或适当的除蛋白剂处理,将生成的沉淀除去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各种物质。主要包括:含氮成分和非含氮成分,不包括:脂肪、色素、无机质等。 2.细菌腐败:鱼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鱼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三甲氨、吲哚、硫化氢、组胺等低级产物,使鱼体产生具有腐败特征的臭味,这种过程就是细菌腐败。 3.鱼贝类鲜度评定的微生物学方法:是检测鱼贝类肌肉或鱼体表皮的细菌数作为判断鱼贝类腐败程度的鲜度评定方法。 4.冷海水保鲜:是将渔获物浸渍在温度为0—-1℃的冷海水中进行保鲜的一种方法。5.质构:食品所有流变学和结构(几何和表面)的属性,它们由力、触觉,有时是视觉和听觉的接受器所感知。 6.凝胶劣化:指在凝胶化温度带中已形成的凝胶结构,在70℃以下温度域中逐渐劣化、崩潰的一种现象。 7.鱼类的冻结率:冻结点与共晶点之间的任意温度下,鱼体中水分冻结的比例。 8.水产品冷链:指水产品从捕捞起水,到海上、陆地储存,周转运输以至销售等各个环节,连续性地在低温设备下流通,以保证其鲜度和质量的低温流通体系。 9.鱼臭成分:胺类、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挥发性低级脂肪酸、挥发性羰基化合物。10.擂溃及其意义:是鱼糜生产一道工序,意义是破坏鱼肉组织结构,使盐溶性蛋白质在加盐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溶出,为网状结构的形成创造适宜的条件。 二.是非题(20分,每题2分) 1.鱼贝类肌肉的蛋白质,由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肌基质蛋白质组成。对2.鱼类蛋白质消化率低于畜肉。错 3.鱼贝类脂质的特征是n-3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 4.甲壳质和硫酸软骨素都是鱼贝类中存在的糖类物质。对 5.鱼体死后的细菌繁殖从解僵才开始。错(从一开始就与死后的生化变化、僵硬以及解僵等同时进行。) 6.腌制水产品时等渗溶液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错(最适宜生长) 7.鱼类肌肉组织的水分含量一般在50%-70%。错 8.鱼体腌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和微生物引起的变质。错。还有物理变化。9.鱼糜生产中的“擂潰”的目的是破坏鱼肉组织结构,使盐溶性蛋白质在加盐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溶出。对 10.盐渍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细菌的发育,但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的作用。对 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鱼糜加工中漂洗的目的是什么?去除色素、脂肪、肌浆蛋白、无机离子等,提高耐冻性和凝胶强度。 2.鱼贝类低温保鲜的方法有哪几种?冰藏保鲜、冷海水保鲜、冰温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