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十三载取得丰硕成果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十三载取得丰硕成果首
页——中心介绍——服务指南——政策法规——管理制度——魅力楚雄——投资指南——热点信息——相关信息——信息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楚雄市政府便民投资服务中心>>本地热点信息>>正文 【字体:小 大】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十三载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李鹏宁 文章来源:楚雄经济信息网 更新时间: 2005年10月13日 文章录入:顾兴凯

建区十三年以来,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体制创新、效益优先、科技领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产业优化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为目标。大力实施"项目立区、招商兴区、环境活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全区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规划定位独具特色。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建设之初,就非常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精心选择组织规划队伍,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使开发区规划起点较高,定位准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在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区按照规划内容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为开发区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障。

——环境保护及治理卓有成效。在发展过程中,在全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开发区注重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坚持“谁污染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付费”的环境保护原则,以加强城市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为重点,构建固体废弃物利用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相互补充的一体化综合处理系统,加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弃废物污染、电磁辐射和噪声污染的防治力度,建立完善法规制度支撑体系,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集中力量先行解决难点问题。经过采取强有力的防范措施,目前,开发区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空气质量已达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稳定,水质良好,区域噪声达到二类区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达标,优于老城区,开发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成果效果明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使新区品位不断提升,树立了良好的招商形象。

——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措施到位。
楚雄经

济技术开发区、楚雄天然药物产业园均为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开发区,两个开发区设立符合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开发区按照
“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过深入细致的审核,我们认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符合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具而较强的科学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建设项目用地均符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不存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也没有“非法圈占集体土地”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利用划拨土地、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的情况和现象;财务收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土地出让金底价集体讨论决定,没有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更没有出现因土地闲置而浪费土地及“开而不发”现象。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楚雄天然药物园区共规划利用土地面积1933.33公顷,实际利用土地面积655.189公顷,其中:共征地738.099公顷,出让面积490.5089公顷。开发区建区以来,每平方公里土地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多元,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3亿多元,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目前,楚雄开发区运转协调、规范,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州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区。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开发区建设之初,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就通过运用银行贷款、财政返还、土地出让、资金拆借以及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省扶持等方法积极筹集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十三年”期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71亿元,特别是“十五”期间,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递增9.5%,每年建设资金投入均在5000万元以上。总体上做到了项目摆放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就跟到哪里,基本满足了入区企业的投资需求。截止目前,建成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近7平方公里,修建城市道路35公里,道路面积5.3万平方米,建设桥梁9座。建成区内的5.3万平方米的街道做到16小时保洁制,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区内绿化面积达7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面积23平方米。学校、医院、体育场、网球馆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也逐步配套完善。那笔直宽

阔的道路、风格各异的楼宇建筑、青草成茵的绿地、独具匠心的雕塑,都给人以现代化筑起的勃勃生机,折射出新城区的青春活力。

——投资环境建设不断优化。(1)优化政策环境。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辐射全州经济发展的试验示范区,非常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方式,规范的服务机制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努力创造配套完善、服务周到、政策优惠、诚实守信、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自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具有敏锐市场嗅觉和经营理念的浙江、昆明、攀枝花、重庆客商、纷纷在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此外,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优化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十五”以来,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相继出台一系列土地、税收、财政支持、创业服务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开发区的发展。(2)塑造公平的法律环境。为使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开发区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制定和实施建设用地实行规范化管理、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挂牌出让等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圈占集体土地”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利用划拨土地、集体土地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等情况和现象的发生,使依法兴区成为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显著特色。(3)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建立适应开发建设的新机制。在对外开放中,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现管理机构精简、办事规范化、程序化和投资便利化,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新体制,初步建立了“观念新、机制活、工作实、服务优、效率高”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管理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发区在机构设置上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目前,一个政策宽松、服务优良、功能齐全、适合企业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正在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逐渐形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始至终把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盘龙云海制药企业、楚雄太阳药业、楚雄商业城、楚雄轻纺城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入区发展。通过引进龙头项目,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04年开发区累计引进批准立项项目587项,计划投资95.03亿元,引进外资1739.5万美元;建成项目332项,完成项目投资34.8亿元,聚集各类企业413户,其中:工业企业93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三资企业5户。区内已有盘龙云海、云南开关厂等高新技术企业2家;仁恒化肥、格瑞生物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7家;在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项目6个。

——支柱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州的对外开放体系中处于前沿阵地,无论是在对外开放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辉煌成就。长期以来,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和要求,按照“建园兴区,一区多园、滚动发展”的思路,先后规划了楚雄工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外来投资者搭建起了优良的投资创业平台,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区内天然药业、冶金建材业、商贸旅游业、绿色食品业、生态民居为主导的房地产业五大产业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经济规模上看,开发区在全州的经济总量中已占据相当的份额。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天然药业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房地产业初具规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旅游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与我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格局。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州物资交流、产业聚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而且还成为我州聚集人气、培植财源、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场所。

——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三年来,开发区私营企业发展到227户,从业人员6585人,注册资金48698万元,个体工商户1171户,从业人员3066人,注册资金2396万元,非公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64.8%,开发区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借助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进行嫁接改造、资产重组,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五”期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15.2%,经济实现快速稳定增长。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23亿元(所得税上划中央和省级1403万元,上划中央两税318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680万元),累计所得税上划中央和省级3461万元,累计上划中央两税20316万元,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437万元,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地方财政收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4.8%,成为楚雄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截至2004年底,区内常住人口有30244人,共建成学校、幼儿园21所,医院3所、公园2个,文化经营户100户。科技、教育、文化、医

疗、卫生、计化生育等社会事业不断推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开发区的建设还为社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楚雄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摇篮、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成为楚雄市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州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先行区和窗口示范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今后,楚雄开发区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既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引资兴区、产业强区的观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引进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强化服务为保障,着力培育天然药业、冶金建材业、商贸旅游业、绿色食品业、生态民居为主的房地产五大主导产业,全面培育和提升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楚雄开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彝州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城市化发展的新榜样。



【加入收藏】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5 楚雄市人民政府主办 楚雄市人民政府便民投资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科 制作及维护
电话:0878-******* 3024827 传真:0878-******* 地址:中国云南省楚雄市鹿城东路 邮编:67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