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重庆育才中学李建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质量、密度、二力平衡等相关知识,在第一节《浮力》中已经初步探究了浮力的的大小、方向、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测量浮力的方法,并探究了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结果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从定性探究到探索具体的定量关系。为后面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2、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改进自制浮力称的过程,加深对浮力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体验创造的快乐;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

会分析、会论证。

3、尝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浮力相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计算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小组合作科学探究物理规律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体会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感悟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科学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器材准备:塑料果盘(15个)、自制溢水杯(用废弃橡皮泥盒和塑料杯自制,15个)、弹簧秤(15只)、爽歪歪饮料瓶(内装橡皮泥,上系有橡皮筋、细线,15个)、矿泉水瓶(装有足够的酒精、自来水各7瓶)、小塑料袋(7个)、小一次性水杯(7个)。

教师演示准备:弹簧测力计、改装的弹簧称2个(一个测浮力、一个测排开液体的重力)、研究对象(沉子)、升降台、透明的容器、自制溢水杯(含导管)、塑料袋(小桶)、备用水、自制浮沉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乒乓球打捞水底的钥匙。

学生活动:利用带挂钩的乒乓球成功的将沉在水底的钥匙打捞上来。

提问1:乒乓球能将钥匙打捞上来,那么乒乓球能不能用来打捞沉在水下的沉船呢?

播放视频《1001个真相——用乒乓球打捞沉船》

提问2:这么多乒乓球的作用下能把沉船打捞上了,它们产生的浮力有多大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请一起进入今天的探索之旅《阿基米德原理》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展开教学

1、实验分析,科学推理,提出探究问题

演示实验2:

如图1所示,取一个鸡蛋放入清水,看到鸡蛋沉在烧杯底部,现在缓慢加入食盐,发现鸡蛋逐渐的浮力上来。

师问:鸡蛋为什么又浮上来了呢?

生:鸡蛋受到浮力增大了。

师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

生:液体的密度增大了。

归纳: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图1 图2

演示实验3:

如图2所示,请学生用力将易拉罐缓慢的按入装满水的烧杯中,体会受到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手施加的力越来越大。

师:为什么施加的力越来越大呢?

生:易拉罐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易拉罐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呢?

生:易拉罐浸入液体的体积增大。

师:仔细观察,我们还发现当易拉罐逐渐浸入水中时,浸在液体的体积越多,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多。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归纳: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推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分析,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乘积是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又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思考问题: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间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逐步分析,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间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相等、可能成正比

设计实验:师生共同讨论:

(1)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

师:我们首先需要测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怎样来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呢?

生: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在将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此时的拉力F,则浮力大小F浮=G-F

总结:称重法:F浮=G-F

(2)怎样测出排开液体所受到了重力?

师:我们还需要测出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同学们先思考几个问题:

①怎样获得物体排开的液体?

生:将溢水杯装满,用你们小组中所提供的器材(小桶、塑料袋或其他可以盛放液体的容器)收集溢出的水,即为排开的液体。

②怎样测量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生:先测空杯子的重力,再测装有液体的容器总的重力。

总结: G

排=G

-G

(如果容器太轻,可以忽略不计)

3、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实验器材:待测物体,弹簧测力计,水,溢水杯,小桶。

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物体的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

进行实验:

师:请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组内相互合作,动手开始实验,并将实验所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实验,开展探究。

分析论证:

鼓励学生大胆参加交流:A.探究结论是什么?B.选用了哪

些器材,如何操作、怎样得出的结论;C.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

行对比评价。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排开液体的重力。

交流评估:

①你的实验方案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不足之处是?

②哪些操作可能带来实验误差?

③你还收获了什么?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演示实验4:

针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多次实验、手提物体会抖

动,无法探究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

的关系,对本实验作如下改进:图3

如图3所示:左边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物体的重力,右边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空桶的重力,当逐渐升起升降台,我们看到物体缓慢的浸入到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便于直接读数。

随着物体的不断浸入水中,左边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减小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右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增大的示数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通过升降平台,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发现,物体受到浮力大小总是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次验证了我们的探究结论。

三、归纳总结,分析原理,简单应用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所受到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原理,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F浮=G排=m排=ρ液gV排

介绍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生平:阿基米德,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原理,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例题如图4所示,是乒乓球打捞沉船的情形,一个乒乓球的体积约34cm3,打捞这只沉船总共耗用了3500个乒乓球,求这么多乒乓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大小?

解析:一个乒乓球产生的浮力

F

浮0=ρ

gV

=1×103kg/m3

×10N/kg×34cm3=0.34N

3500个乒乓球产生的浮力为

F

= 3500× 0.34N =1190N

图4

使用范围:不仅使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我们的热气球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接下来欣赏在气球浮力作用下的神奇趣事《飞屋环游记》

播放视频《飞屋环游记》剪辑

四、复习回顾,课堂小结,。

展现知识方法结构图

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1、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感受到了什么?3、我还存在什么疑惑?

五、预留悬念,承上启下,作业布置。

教师表演“浮沉子”自由浮沉的控制,提出思考,生活中如何实现液面上或液面下物体的浮沉?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2、制作一个简易的浮沉子,并试着分析,“浮沉子”能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次数物体的重

力/N 物体在液体中

测力计示数/N

浮力

/N

小桶和排液的

总重/N

小桶的重

力/N

排开液体的

重力/N

1

2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结论:F浮=G排

2.内容: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所受的重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锻炼了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前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然而本节课亦有很多不足,如多课堂上生成资源的掌控不是很到位,课堂上语言还不够精炼和简洁等等。希望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中不断的得到提升与改进!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练习(含答案)

阿基米德原理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A.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B. 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D.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 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N B.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 C. 圆柱体的密度是 D.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3.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液体中,液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 ,鸡蛋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乙 A. ρ甲<ρ乙F甲>F乙 B. ρ甲>ρ乙F甲=F乙 C. ρ甲>ρ乙F甲

6.如图所示,体积相等铜、铁、铝三个实心球,用细线拴住,全部浸没在水中时三根 细线的拉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样大 B. 栓铝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C. 栓铁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D. 栓铜球的细线上的拉力大 7.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 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此 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 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B. 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6N D. 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8.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 它竖直立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 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ρ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9.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所示, 现沿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A. 仍然悬浮 B. 下沉 C. 上浮 D. 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0.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位 置如图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 A、F B、F C表示,则它们中最大的是______,容器______中的小球密度最小. 11.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入水中时悬浮,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水面, 将物体A置于物体B上再放入水中时,物体B有三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两物体的体积V A:V B=______,物体B的密度是______kg/m3

《阿基米德原理》案例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2012.04.29 南靖二中林仕文 我要说的课题是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 四、课堂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的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

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三、教法和学法 学案启发法,实验探究法等 学案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氢气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铜 块及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等 学生用具: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水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及铜块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小烧杯及溢水杯等 四、课堂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 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

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二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二,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 的相 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 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小学老师都这么教的,我们也就是这样记住了,阿基米德——称皇冠——洗澡——发现浮力原理。可是,等到学习中学物理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浮力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在称皇冠这个故事当中,阿基米德其实只证明了一件事,即相同材质、相同重量的物体所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并不能证明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水的重量,用这个故事根本不能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那个工匠被国王斩首,而阿基米德也得到了国王的嘉奖。若干年后,有一个老妇人前来找阿基米德,老妇人拿出一个黄金的圆球,并请求阿基米德帮忙测试她请人做的这个金球是否被别人偷取了黄金!确定原始总量和金球没有差别后,阿基米德便用以前的排水法测试体积,结果发现按照阿基米德的理论,该金球被惨进了其他成分!就当阿基米德当众公布结果时,老妇人却气愤得将金球一切为二,出人意料,金球是空心的!老妇人是那个工匠的母亲,为了昭雪自己的儿子,她用了数年的时间设法证明阿基米德是错误的。而结果确实被她办到了,阿基米德疏忽了皇冠上的无数金饰件中有许多是空心的,而其结果也直接导致了阿基米德这个方法的狭隘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会进行浮力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难点】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灵活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规律总结: 如何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全部浸在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排是指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排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V <V物。 排

(4)由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学习物质的密度时说过一个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王冠是否用纯金制成,要测量王冠的体积,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一天,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突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随后,他设计了实验,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这次洗澡的偶然发现,不仅让阿基米德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还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你认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阿基米德原理 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将一个空易拉罐开口向上,缓缓压入到盛水烧杯中,在这个过程中,手用的力越来越大,这说明:__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__。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说明:(1)溢水杯中的水应当装满(至溢水口处)。 (2)实验中所测物理量有:物体__重力__、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排开的水和小桶__总重力__、小桶__重力__。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__重力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F浮=G排=__ρ液gV排__。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数字化实验)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浮力部分的重点。人教版教材中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再将重物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同时会在溢水杯水嘴下方的小烧杯中得到溢出的水;称得溢出的水的重力与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相同,则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为得到连续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更直观地找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将利用实验室中的焦利氏秤和力学传感器设计实验,通过数据采集,以图像形式呈现在计算机上,直观地找到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关系,进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利用实验室的焦利氏秤、力学传感器、电子天平和自制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这一原理。 【实验仪器】:焦利氏秤、铁架台(两个)、PASCO力学传感器两个、自制溢水杯、纸杯、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滑轮、重物

【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会通过溢水杯滴到纸杯中,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和勾住纸杯的传感器因为浮力的产生和排水量的增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数据变化曲线。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装置图正确连接实验仪器,在自制溢水杯中加入水,使水面与吸管 上端口平齐。 2.打开计算机桌面的“DataStudio”软件,进入数据采集界面。 3.将力学传感器归零,设置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为推力正,勾住纸杯的力学 传感器为拉力正。点击“启动”,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焦利氏秤的标尺向下移动,直至重物将要接触溢水杯壁时,停止调节旋钮,点击界面上的“停止”。 4.将焦利氏秤换成由铁架台和滑轮组装成的支架,如图二所示,重新建立实验 活动,将力学传感器归零,设置勾住重物的力学传感器为推力正,勾住纸杯的力学传感器为拉力正。点击“启动”,用手拉动绕过滑轮的线的一端,使重物下降,直至重物将要接触溢水杯壁时,停止调节旋钮,点击界面上的“停止”。

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题 1、把体积为4×10- 3m3的小球浸没在酒精中,问: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ρ酒精=0.8×103 kg/m3)(g取10N/kg) 2、重力为54N的实心铝球浸没在水中时,铝球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N/kg)(ρ =2.7×103kg/m3) 铝 3、有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得重3.8N,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有50mL 的水从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1)金属块的体积;(2)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4)金属的密度是多少?(g取10N/kg) 4、如图13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N,求:(g取10N/kg) (1)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小(2)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2)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5、如图所示,在水中有形状不同,体积都是100厘米3的A、B、C、D四个物块,A的体积有2/5露出水面,D的底面与容器底紧密贴合,求各个物块所受的浮力。

6、一个实心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10N,当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示数是6N,求:石块密度。(取g=10N/kg). =7.9×103kg/m3)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若将铁7、一个体积为1000cm3的铁球(ρ 铁 球浸没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它在空气中称时的4/5,求铁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g取10N/kg) 8、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完全浸没盛满水的容器中(未碰到容器底及侧壁),溢出了0.24kg的水,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2N, 求:(1)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该物体的体积(3)该物体的密度 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 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l03kg/m3。 求(1)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液体的密度

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式教学做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开展探究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半探究、全部探究、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等等。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是常用的方法。开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方法除了可以利用教师自己所设计的一些探究实验外,还有很多途径。如:利用教材中非探究实验里面的一些可供探讨的细节、问题;将教材中的“想想做做”等内容改造成探究实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就是由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的学生探究实验。这个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物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至3课时。 【教学准备】 1.在每张实验桌上准备一套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器。可以用由国家教委教学研究所设计的,设备站统一调拨的J2172型力学实验盒中的仪器进行实验。 2.在教师讲桌上除准备一套与学生一样的实验器外,再准备三套不同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器。这三套仪器可自制或用由设备站统一调拨的实验器。 3.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请专业人士、自制或从网上查询一些录像、课件。 【活动指导】

1.教师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请学生在课前充分思考准备一下如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参考一下书上的演示实验或者去图书馆查询书籍杂志等资料,还可告诉学生如何上百度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2.按分组实验的标准,在课上2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可先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要及时给以引导、点拨。 3.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进行适当地分析归纳和总结迁移。 4.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用其它的实验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探讨中可以配合师生的演示实验、录像、课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适当地讲一下阿基米德原理在社会、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此外,评价阶段要注意对学生在技能、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优良表现给以积极地表彰。 【评析】 1.阿基米德原理是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这个教学设计能非常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可使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实验发现、验证一些科学规律,体验一下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从小的方面讲,通过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如弹簧称的调零、怎样将溢水杯灌满水、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验装置),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这个教学设计尤其能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在搜集资料时,也许几乎想搜集到什么就能搜集到什么。笔者在写这个教学设计时,当时在百度网站输入了“阿基米德实验”几个字,马上就找到了“抽水法”等一些取材容易、简单可行的证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文明上网)。另外,一些新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与仪器》及《物理教学》等杂志中也有介绍,这样又可以锻炼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等渠道收集资料的能力。此外,学生查询到的一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装置虽然简单,但制作起来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可以锻炼他们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阿基米德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巨匠(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在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7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 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 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广泛的现实意义。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 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 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 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 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 如力的测量、 重力、二力平衡、 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 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 推理、归纳等。 在 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 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 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做好 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 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 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 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 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 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 学生的活动空间。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 全体学生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 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 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 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 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 科学研究有着 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 觉。 因此, 通过实验、 推理等方法, 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探究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2、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巧妙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巧妙理解 刘 勤 (电子科技大学) 本文通过巧妙的理想实验的分析,得出任意形状物体所受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可以让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不规则形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浮力的公式。并且我们也可以用很接近理想实验的真实实验进行验证和课堂演示。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对浮力的计算来源于阿基米德,提出了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 下面,我们以液体为例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讨论分析,同样的结果可以应用于气体中的浮力。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物体各侧面受到的压力公式推导出物体所受浮力: 排液浮V g F ..ρ= (1) 如图1所示。 图1形状规则的物体在液体中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公式(1)不容易直接理解,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本文提出一个理想实验,可以更简单地理解各种形状(包括规则形状及不规则形状)物体受到的浮力,而且可以被真实实验验证。 排 V

图2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在液体中 如图2所示,假设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块如图中所示,全部体积悬浮在液体中。因此,物块所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量等于物块所占据的那部分体积所包含的液体。我们将物块体积占据部分标记为排V ,如图2中所示。 现在我们假设理想地将排V 体积物块全部移出,而盛进与容器里面完全一样的液体,如图3所示。 图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在液体中的理想实验 我们将这部分体积的液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显然,这部分液体在全部液体里应该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因此其周围液体对这部分液体应该有一个整体向上的力(即浮力),而且这个力的大小应该和盛进这部分液体的重力相等,这样才能使那部分液体处于受力平衡。 所以,无论物块是什么形状,我们都可以用上述理想替换的方式将物块所占体积里盛入液体,从而都可以推出: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等于所占体积可以盛的液体)的重力。用公式表达即是: 排液排液浮V g G F ..ρ== (2) 浮 F V

第七章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七章 密度和浮力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能力目标: 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三、教具: 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学生用:两人一组。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讲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 1、 什么是浮力? 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 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实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自主学习提纲

第七章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自主学习提纲 1、漂浮在海面上的万吨巨轮,收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嘛?那漂浮的气球呢? 2、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没有力的作用?方向是怎样的? 3、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分析弹簧称所挂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示意图,能否得出包含浮力的等式? 5、能否用等式表示出阿基米德原理? 6、合上书本,自己能否想象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是什么情况?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是表示哪部分的体积? 7、练习 1.同样重的铁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__________铁块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水ρ>煤油ρ) 2.弹簧秤下吊着重为14.7N 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9.8N ,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N . 3.把一木块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所受重力为12N ,木块受到的浮力 ( ) A .大于12N B .小于12N C .等于12N D .等于10N 4.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则 ( ) A.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B.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C.铁块与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5.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6.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7-14所示.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同一种液体中,两弹簧测力计减小的数值相同,两物 体必定有相同的 (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形状 8.如图7-15所示是研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弹簧秤的示数依次是5N 、4N 、4N 、3N . (1)比较图(乙)与图(丙)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无关. (2)比较图(丙)与图(丁)可得到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无关. (题型一) 8、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图7-14 图7-15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每组1个)、水槽每组1个、弹簧测力计每组1只、钩码每组1个、塑料圆柱体、溢水杯每组1套、、烧杯、水等 四、教学过程

程教学溢水杯、水槽、水等。 (1)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54解决学案 上的三个问题: 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怎样收集排开的液体? ③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 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 桶;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塑料圆柱体的重 力G物; ③将塑料圆柱体浸没(部分浸入)入 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示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 力G总; ⑤计算出塑料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F 浮和排出水的重力 G排。实验数据记录 在表格中 论,学生举手 回答。 学生讨 论,设计实 验,得出最佳 的实验方案。 各组成 员分工协作, 争先恐后,开 始进行实验 通过讨 论让学生设 计出切实可 行实验方案, 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 实验设计能 力分析概括 能力。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或者 【实验目的】: 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 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 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 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数据】: 次数物重 G(N) 拉力 F拉(N) F浮= G-F拉(N) 杯重 G杯(N) 杯+水重 G杯+水(N) 排开水重 G排=G杯+水-G杯(N) 比较F浮和 G排 1 2 3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考点方向】: 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5

第十章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 F 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一F上。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 1.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 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组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展现了一些个性化的作法:有些同学在往溢水杯中放物体的同时,测出了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有些同学是先在自备容器中测定物体全都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再利用溢水杯测定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所受重力;有些同学在测定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时,因为杯子太轻,事先在杯子里装了适量的水,测出其重力,再把物体排开的水收集起来,测其总重,二者之差即是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