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坐标正算及反算程序

线路坐标正算及反算程序
线路坐标正算及反算程序

一.程序清单:

1.主程序(TYQXJS)

"K0="?O:"X0="?U:"Y0="?V:"FWJ="?G:"LS="?H:"+1,0,-1="?Q:If 0= Q:Then 1e45→P:1e45→R:Goto 0:Else "R1="?P:"R2="?R:Goto 0:←┘

Lbl 0:(P-R)÷(2HPR) →D:"Z=1,F=2"? N:If 1=N:Then Goto 1:Else Goto 2:←┘

Lbl 1:"SK="?S:"JZ="?Z:Abs(S-O) →W:Prog "SUB1":F-90→F:"X=":X◢"Y=":Y◢"FWJ=":F◢Goto 1◢

Lbl 2:"CX="?X:"CY="?X→I:Y→J:Prog "SUB2":"O+W→S:Cls:Locate 1,1,"SK"←┘Locate 6,1,S←┘Locate 1,3,"JZ" ←┘Locate 6,3,Z←┘Goto 2◢

2. 正算子程序(SUB1)

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1-L→F:1-K→M:

U+W(Acos(G+57.29577951QKW(1/P+KWD))+Bcos(G+57.29577951QLW(1/P+LWD))+Bco s(G+57.29577951QFW(1/P+FWD))+Acos(G+57.29577951QMW(1/P+MWD))) →X:

V+W(Asin(G+57.29577951QKW(1/P+KWD))+Bsin(G+57.29577951QLW(1/P+LWD))+Bsin (G+57.29577951QFW(1/P+FWD))+Asin(G+57.29577951QMW(1/P+MWD))) →Y:

G+57.29577951QW(1/P+WD)+90→F:X+ZcosF→X:Y+ZsinF→Y:Return

3. 反算子程序(SUB2)

G-90→T:Abs((Y-V)cosT-(X-U)sinT)→W:0→Z:Lbl 0:Prog "SUB1":T+Q57.295779 51W(1/P+WD) →L:(J-Y)cosL-(I-X)sinL→Z:If AbsZ<1E-6:Then Goto1:Else W+Z→W:Goto 0←┘

Lbl 1:0→Z:Prog "SUB1":(J-Y)÷sinF→Z:Return

二.增设数据库程序(SJK)

Lbo0:{S}:If S∠下一线元起点里程Then O=起点里程:U=起点X:V=起点Y:G=起算方位角:H=元长度:P=起点半径:R=终点半径:Q=0或1、-1:Prog“TYQX

JS”:If End←┘

三、使用说明

1、规定

(1) 以道路中线的前进方向(即里程增大的方向)区分左右;当线元往左偏时,

Q=-1;当线元往右偏时,Q=1;当线元为直线时,Q=0。

(2) 当所求点位于中线时,Z=0;当位于中线左铡时,Z取负值;当位于中线中线右侧时,Z取正值。

(3) 当线元为直线时,其起点、止点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次代替。

(4) 当线元为圆曲线时,无论其起点、止点与什么线元相接,其曲率半径均等于圆

弧的半径。

(5) 当线元为完整缓和曲线时,起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 次代替;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止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

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次代替;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6) 当线元为非完整缓和曲线时,起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设计规定的值;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止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

于设计规定的值;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2、输入与显示说明

输入部分:

1. SZ => XY

2. XY = > SZ

N ? 选择计算方式,输入1表示进行由里程、边距计算坐标;输入2表示由坐标反算里程和边距。

X0 ?线元起点的X坐标

Y0 ?线元起点的Y坐标

S0 ?线元起点里程

F0 ?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

LS ?线元长度

R0 ?线元起点曲率半径

RN ?线元止点曲率半径

Q ?线元左右偏标志(左偏Q=-1,右偏Q=1,直线段Q=0)

S ?正算时所求点的里程

Z ?正算时所求点距中线的边距(左侧取负,值右侧取正值,在中线上取零)

X ?反算时所求点的X坐标

Y ?反算时所求点的Y坐标

显示部分:

XS=×××正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X坐标

YS=×××正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Y坐标

FS=×××正算时,所求点对应的中线点的切线方位角

S=×××反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里程

Z=×××反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边距

说明:正算和反算子程序单独输入,不与主程序输在一起。

坐标正算反算公式讲解(借鉴材料)

一 方位角: 在高斯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用a 表示。 1、第一象限的方位角 Y X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o A a 图1 2、第二象限的方位角 Y X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o A a 图2

3、第三象限的方位角 Y X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o A a 图3 4、第四象限的方位角 Y X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o A a 图4 方位角计算公式:

x =a -1 tan A Y O Y -A X O X - 方位角的计算器计算程序:Pol(X A -X O ,Y A -Y O ) 直线OA 方位角度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J ,0≤J <360。 直线段OA 的距离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I,I >0 直线OA 与直线AO 的方位角关系: 1、 当直线OA 的方位角≤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 2、 当直线 OA 的方位角>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 二 方位角的推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或: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已知:α12=30°,各观测角β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α23、α34、α 45 、α51。 13 图5

解:α23= α12-β2+180°=30°-130°+180°=80° α34= α23-β3+180°=80°-65°+180°=195° α45=α34-β4+180°=195°-128°+180°=247° α51=α45-β5+180°=247°-122°+180°=305° α12=α51-β1+180°=305°-95°+180°=30°(检查) 三坐标正算 一、直线段的坐标计算 o B D A C E a a p 图6 设起点O的坐标(X O,Y O),直线OP的方位角为F op,求A、C、E点的坐标 1、设直线段OA长度为L,则A点坐标为 X A=X O+L×Cos(F op)

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 新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 一、相关概念 大地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由地图投影到特定椭圆柱面后在南北两极剪开展开而成,是对地球表面的逼近,各国或地区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基准面为:基准面,为GPS基准面,17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上推荐,椭圆柱长半轴a=6378137m,短半轴b=; 2.西安80坐标系,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上推荐,椭圆柱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 3.北京54坐标系,参照前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建立,椭圆柱长半轴a=6378245m, 短半轴b=; 通常所说的高斯投影有三种,即投影后: a)角度不变(正角投影),投影后经线和纬线仍然垂直; b)长度不变; c)面积不变; 大地坐标一般采用高斯正角投影,即在地球球心放一点光源,地图投影到过与中央经线相切的椭圆柱面上而成;可分带投影,按中央经线经度值分带,有每6度一带或每3度一带两种(起始带中央经线经度为均为3度,即:6度带1带位置0-6度,3度带1带位置度),即所谓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图表11高斯投影和分带 地球某点经度(L)为过该点和地球自转轴的半圆与子午线所在半圆夹角,东半球为东经,西半球为西经;地球某点纬度(B)为所在水平面法线与赤道圆面的线面角。 正算是已知大地坐标(L,B),求解高斯平面坐标(X,Y),为确保Y值为正,Y增加500公里;反算则是由高斯平面坐标(X,Y)求解大地坐标(L,B)。 二、计算模型: 地球椭球面由椭圆绕地球自转轴旋转180度而成。 图表 1 椭圆 椭圆长半轴a,椭圆短半轴b, 椭圆方程:

(1) 图表2椭球面 椭球面方程: y2 a2+ x2 b2 + z2 a2 =1 /*************************************** 与网上充斥的将函数关系先展开为泰勒级数,再依据投影规则确定各参数不同,本文直接依据空间立体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结果。 *****/ (一)正算 由图表1,

5800计算器全线坐标计算放样程序(修改第三版)

5800计算器全线坐标计算放样程序(修改第三版) 5800计算器全线坐标计算放样程序(修改版) “XLZBJSCX” ◢ LB1 0 ↙ CLS : FIX 4 : 30→DIM Z ↙ “XHS="?G(后视点X):"YHS="?L(后视点Y):"XZJ="?M(置镜点X):"YZJ="?N(置镜点Y)0l(G-M,L-N):"DH=":I(后视距)◢J<0=>J+360→J:"FH=":J→DMS◢(后视 方位角) LB1 1 ↙ “K=”?K ◢(计算里程) IF K<本段曲线终点里程 AND K≥上段曲线终点里程:THEN 本段终点里程→Z[1] : 上段曲线终点里程→Z[2] :1→0 (注:左偏曲线输入-1→0,右偏曲线输入1→0): 偏角→A:半径→R : 第一缓和曲线→Z[6] : 第二缓和曲线 →Z[7] : 交点X→B :交点Y→C : 小里程向交点方位角→E : 交点向大里程方位角→F : G0T0 2 : IFEND↙ …………(曲线段分段输入) 补充直线段输入如下 IF K<本段直线终点里程 AND K≥本段直线起点里程:THEN 1→0:本段直线终点里程→Z[2]:终点X→Z[16]:终点Y→Z[11]:方位角→E:G0T0 4:IFEND LB1 2 ↙(曲线要素计算) Z[6]/2- Z[6]^3/(240*R^2)+ Z[6]^5/(34560*R^4) →Z[8] ↙(M1) Z[7]/2- Z[6]^3/(240*R^2)+ Z[7]^5/(34560*R^4) →Z[9] ↙(M2) Z[6]^2/(24*R)- Z[6]^4/(2688*R^3) →Z[10] ↙(P1) Z[7]^2/(24*R)- Z[7]^4/(2688*R^3) →Z[11] ↙(P2) π*A*R/180+0.5*( Z[3]+ Z[2])→W ↙(曲线总长) 90* Z[6]/(R*π) →Z[14] ↙(第一缓和曲线总偏角) 90* Z[7]/(R*π) →Z[15] ↙(第二缓和曲线总偏角,可以省略) Z[8]+(R+Z[10])TAN(A/2)-(Z[11]-Z[11] )/SIN A→Z[11]↙ (切线T1) Z[9]+(R+Z[12])TAN(A/2)+(Z[10]-Z[12] )/SIN A→Z[12]↙ (切线T2) B+ Z[12]*C0S (E+180)→ Z[13] ↙(ZH点X) C+ Z[12]*SIN(E+180)→ Z[15] ↙(ZH点Y) Z[1]-S→Z[3] ↙ (ZH点里程) Z[3]+ Z[6]→Z[4] ↙ (HY点里程) Z[1]- Z[7]→Z[5] ↙ (YH点里程) G0T0 3 ↙ LB1 3 ↙(判断里程点与曲线关系) IF K≤Z[3] AND K> Z[2] : THEN G0T0 4 : IFEND ↙ IF K≤Z[4] AND K> Z[3] : THEN G0T0 5 : IFEND ↙ IF K≤Z[5] AND K> Z[4] : THEN G0T0 6 : IFEND ↙

5800简单全线坐标计算程序

5800全线任意坐标计算程序 1. 正算主程序(ZHCX) (不运行) 8→DimZ 1÷P→Z[4 ]:(P-R)÷(2HPR)→D: 180÷π→E “Z=”?Z:”YJJ=”?A:Abs(S-O)→W 0.26→Z[1 ]: 0.74→B: 0.02→K: 0.82→Z[3 ]: 1-Z[3 ]→F:1-K→Z[2 ] U+W(Z[1 ]cos(G+QEKW(Z[4 ]+KWD))+Bcos(G+Z[3 ]QEW(Z[4 ]+ Z[3 ]WD))+Bcos(G+QEFW (Z[4 ]+FWD))+ Z[1 ]cos(G+ Z[2 ]QEW(Z[4 ]+ Z[2 ]WD)))→X: V+W(Z[1 ] sin (G+QEKW(Z[4 ]+KWD))+B sin(G+ Z[3 ]QEW(Z[4 ]+ Z[3 ]WD))+B sin(G+QEFW (Z[4 ]+FWD))+ Z[1 ] sin(G+ Z[2 ]QEW(Z[4 ]+ Z[2 ]WD)))→Y: G+QEW(Z[4 ]+WD)→F:X+Zcos(F+A)→X:Y+Zsin(F+A)→Y:If F≧360:Then F-360→F:IfEnd ”X=”:X→X◢ ”Y=”:Y→Y◢ If F﹤0:Then F+360→F:IfEnd ”QX FWJ=”:F▼DMS◢ “C=1=>XX: C=2=>XZ”: ”C=”?C: ”QHJU=”?L: If C=1:Then Goto 1:Else Goto 2: IfEnd 可以计算斜交斜做或斜交正做的桥涵坐标 Lbi 1 X+L cos(F)→X:Y+Lsin(F)→Y: Goto 3 Lbi 2 X+L cos(F+A-90)→X:Y+Lsin(F+A-90)→Y: Goto 3 Lbi 3 “QH-X=”: X →X◢ “QH-Y=”: Y →Y◢ Prog “FY” 2 . 参数子程序(直接运行) M(主线) 一条线路一个名称 “S=”?S If S≦线元终点:Then 线元起点X值→U: 线元起点Y值→V: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G:线元起点桩号→O:线元长度→H:线元起点半径→P:线元终点半径→R:(左偏-1,或右偏 1)→Q:Goto 1:IfEnd … … If S≦线元终点:Then 线元起点X值→U: 线元起点Y值→V: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G:线元起点桩号→O:线元长度→H:线元起点半径→P:线元终点半径→R:(左偏-1,或右偏 1)→Q:Goto 1:IfEnd Lbi 1 Prog “ZBJS” 3. 放样程序(FY)(不运行) “X0=”?M:“Y0=”?N Pol((X-M, Y-N)

坐标正反算计算公式

坐标正反算公式

一、GPS数据处理相关术语 1、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是以基线解算所得到的三维静态基线向量为观测值,待定参数主要为GPS 网中点的坐标;同时,利用基线解算时随基线向量一同输出的基线向量的方差阵,形成平差的随机模型,最终形成平差完整的数学模型。随后对所形成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根据平差结果来确定观测值中是否存在粗差,数学模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部分,若存在问题,则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并重新进行求解;若未发现问题,则输出最终结果,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2、三维约束平差 三维约束平差是以基线解算所得到的三维静态基线向量为观测值,在平差过程中引入会使GPS 网的尺度、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外部起算数据,从而实现GPS 网成果由基线解算时GPS 卫星星历所采用的参照系(WGS84 )到特定参照系的转换,得到在特定参照系下的经过用户约束条件约束的点三维空间坐标。 二、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的平差方式

三维约束平差是指在基线解算后,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平差,在三维平差中是不需要当地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已知点坐标,当需要用到WGS84经纬度或空间直角坐标的用户可加载已知点的WGS84空间坐标(如果只有经纬度时,可采用COORD4.1软件进行转换,本站免费提供)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即可得到与已知点相匹配的WGS84坐标。 一般情况下,在“已知点坐标录入”窗口中,我们都没有输入WGS8坐标,而只输入当地坐标系下的已知坐标,此时GPS处理软件会自动识取一个坐标点的WGS84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如下图:

如果在某些控制测量中,需要得到精确的WGS84经纬度或空间坐标时,让系统自动识取显然是不行的,此时我们只要为参与平差的已知点的WGS84空间坐标输入后再进行三维平差即可 在这里,我们加入了两个已知点的WGS84空间坐标,三维平差后,列表中会显示两个"固定"字样的点,说明,在进行三维平差中,我们把这两个点做为起算点,进行平差别的未知点。

线元法万能坐标计算程序

线元法万能坐标计算程序(适用于CASIO fx-9750GⅡ计算器) 论文https://www.360docs.net/doc/6d5877479.html,/: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 文。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经常要使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施工放样、高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手工计算速度慢,失误率高,工作效率极低。利用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强大的内存(可诸存63000个字符)和编程功能,编写各种计算程序,能够在2秒钟内计算出施工放样、桩点坐标等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资料,同时也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挑战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关键词:坐标放线线元测量程序 1、前言 本程序采用Gauss-Legendre(高斯-勒让德)五节点公式作内核,计算速度(太约2秒)适中,计算精度很高。在此之前,本人曾用过以下公式作内核:①积分公式simpson法②双重循环复化高斯2节点③高斯-勒让德3节点④求和公式复化simpson法⑤双重循环复化simpson法⑥高斯-勒让德4节点,⑦高斯-勒让德5节点,经过测试③计算最快,⑦代码稍长但计算速度只比③⑥稍慢,精度最高,可满足线元长小于1/2πD 的所有线形的精度要求。⑦作内核分别计算圆曲线长1/4πD、1/2πD、3/4πD、πD处的精度,1/4πD时偏差为0.001mm,1/2πD时偏差为0.55m m,3/4πD时偏差为31.63mm,πD时偏差为968mm,偏差按半径倍数增大,如线元长大于1/2πD(1/2圆周长)时,可将其拆分二个或多个线元单位,以确计算保精度。 2、程序特点 事先将所有的平曲线交点的线元要素诸存到计算器内,测量时只输桩号、边距等程序会自动寻找各类要素,一气呵成地完成施工测量任务,中途不需人工转换各类要素数据,本程序可诸存几百条线路的要素数据,计算时可按需选择线路编号进行测量。测量时不需查阅及携带图纸,仅一台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即可。 本程序含一个主程序:3XYF,五个子程序:GL(公式内核)、QD(线路选择)、XL(线路要素判断)、GF(坐标反算)、File 1 (要素存放的串列工作簿)。可以根据曲线段——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或非完整型)的线元要素(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切线方位角、终点里程、起点曲率半径、止点曲率半径)及里程边距或坐标,对该线元段范围内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进行正反算。 3、计算公式及原理 如图:BC 间为一曲线元,曲线元上任一点的曲率随至B 点的弧长作线性变化。设起点B 的曲率为KA ,终点C 的曲率为KB ,R 为曲线半径。±表示曲线元的偏向,当曲线元左偏时取负号,当曲线元右偏时取正号,直线段以1的45次方代替(即半径无穷大)。 式中:αΑ=起始方位角l =p 点到B的距离lS=曲线总长αp=p 点切线方位角 R1=R5=0.118463442528095 ,R2 = R4 = 0.239314335249683 , R3 = 0.28444444444444 V1=1-V5= 0.046910070 ,V 2= 1-V4 = 1 0.2307653449 V3= 0.5 利用上面公式及CASIO fx-9750GⅡ编程函数计算器可编写下列计算程序。 4、程序清单 (1)、3XYF(主程序) "1→XY2→FS"?→V:V=1=>Goto 1:V=2=>Goto 2↙(选择计算功能) Lbl 1:File 1:”XLn”?→S:Prog “QD”↙(选择线路)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 1、坐标正算 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 【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

35o17'36.5"=1163.580 35o17'36.5"=1115.793 2、坐标反算 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 (6-4) 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 、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 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 =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 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例题6-4】坐标正算,已知坐标方位角=294°42'51", =200.40,试计算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 一、坐标正算 根据A点的坐标X A、Y A和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O AB,推算B点的坐标X B、Y B,为坐标正算,其计算公式为: X B = X A + AX AB Y B = X A + AY AB(1-18 ) 二式中,AX AB与AY AB分别称为A?B的纵、横坐标增量,其计算公式为: AX AB = X B—X A = D AB COS O AB AY AB = Y B—Y A = D AB sin O AB(1-19 ) 注意,AX AB和AY AB均有正、负,其符号取决于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 二、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的坐标X A、Y A和X B、Y B,推算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 OCAB , 为坐标反算。其计算公式为: (1-20 ) 注意,由(1-20 )式计算OCAB时往往得到的是象限角的数值,必须先根据AX AB、AY AB的正、负号,确定直线AB所在的象限,再将象限角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三角函数内容规律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 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 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1、三角函数本质: 三角函数的本质来源于定义,如右图: 根据右图,有 sin 0 =y/ R; cos 0 =x/R; tan 0 =y/x; cot 0 =x/y。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所有的三角公式都可以从这里出发推导出来,比如以推导 si n( A+B) = si nAcosB+cosAs inB 为例: 推导: 首先画单位圆交X轴于C,D,在单位圆上有任意A,B点。角AOD为a,BO D为B,旋转AOB使0B与0D重合,形成新A'OD。 A(cos a ,sin a ),B(cos 3 ,sin 3 ),A'(cos( - BM,sin( 诩)) OA'=OA=OB=OD=1,D(1,0) [cos( a- 3 >1]A2+[sin( a- 3 )]A2=(cos a cos 3 )A2+(sin a-sin 3 )A2 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用还原法结合上面公式可推出(换(a+b)/2与(a-b)/2 ) [1] (1-21 )

卡西欧FX5800线路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卡西欧FX5800---辛普森公式(万能公式) 复化辛普森公式 1.Lbl 0:“XA=”?A:“YA=”?B: “CA=”?C:“1/RA=”?D:“1/RB=”?E:“DKA=”?F:“DKB=”?G 2.Lbl 1:“DKI=”?H:“DL=”?O:“DR=”?R:IF H>G:THEN Goto0 IFEND 3.(E-D)/Abs(G-F)→P:Abs(H-F) →Q: P×Q→I:D+I→T 4.C+(I+2D)×Q×90/π→J 5. C+(I/4+2D)Q×45/(2π) →M: C+(3I/4+2D)Q×135/(2π) →N 6. C+(I/2+2D)Q×45/π→K 7. A+Q(cosC+4(cosM+cosN)+2cosK+cosJ)/12 →X 8.B+Q(sinC+4(sinM+sinN)+2sinK+sinJ)/12 →Y 9.”FW=”:J▲DMS ▲ 10. “X=”:X▲ 11. “Y=”:Y▲ 12.“XL=”: X+Ocos(J-90) →U ▲ 13.“YL=”: Y+Osin(J-90) →V▲

14.“XR=”:X+Rcos(J+90)→ W▲ 15.“YR=”:Y+Rsin(J+90)→ Z▲ 16.Goto 1 程序结束 程序说明: A- 曲线元起点A的坐标; B- 曲线元起点B的坐标; C- 曲线元起点A的切线坐标方位角; F- 曲线元起点A的里程; G- 曲线元起点B的里程; H- 曲线上待求点i的里程; D- 曲线元起点A的曲率; E- 曲线元终点B的曲率; XL-左边线点位X坐标; YL-左边线点位Y坐标; XR-右边线点位X坐标; YR-右边线点位Y坐标; X- 中线点位纵坐标; Y- 中线点位横坐标; DL-左边线距中线平距; DR-右边线距中线平距; 该程序需要输入的数据为: (1).曲线元起点A的坐标及切线坐标方位角,计算器上用“XA”,“YA”,“CA”显示; (2).曲线元起点A和B的曲率,计算器上用I÷RA,I÷RB显示(曲线左偏时取“-”); (3).曲线元起点A和终点B的里程,计算器上用“DKA”,“DKB”显示;(4).输入待求点里程和该点距左右的水平距离,计算器上用“DKI”,“DL”,“DR”显示; 每算完一个待求点的中线及边线坐标,程序又让输入下一点的“DKI”,“DL”,“DR” 当输入的“DKI”大于“DKB”时,此时输入下一个曲线元起点的曲率和里程,即可计算下一个曲线中线及边线点位坐标。 使用该程序应注意事项; 该程序以前进方向为有意识,不可倒退计算;缓和段和圆曲线段应分开计算在计算圆曲线时应记下缓和 曲线尾的坐标方位角即“J”的角度;在计算第一段缓和曲线时曲率“1÷RA”输入0;在计算第二段缓和曲 线时“1÷RB” 输入0 。 (5)第一个0为零。

卡西欧5800坐标计算程序(通俗易懂版)

卡西欧5800道路坐标测量程序(通俗易懂版) 主程序(自己给取个名吧) 2→Dimz “1.SZ=﹥XY 2.XY=﹥SZ”◢ “N=”?N If N=1:Then Goto 1:Else Goto 2:IfEnd Lbl 1 “S=”?S “Z=”?Z “J=”?T If S﹤0:Then Prog “SYL”:Else Prog “SYR”:IfEnd(可拿掉) 1÷P→C:(P-R) ÷(2HPR)→D:180÷∏→E:Abs(Abs(S)-O)→W:Prog “SUB1” “QJ=”:Z[1]◣DMS◢ “X=”:X◢ “Y=”:Y◢ Goto 1 Lbl 2

“S=”?S If S<0:Then Prog “SYL”:Else Prog “SYR”:IfEnd(可拿掉) 90→T 1÷P→C:(P-R) ÷(2HPR)→D:180÷∏→E “X=”?X “Y=”?Y X→I:Y→J Prog “SUB2” O+W→S(红色加粗加下画线为字母,常规为零) “S=”:S◢ Z→Z “Z=”:Z◢ Goto 2 子程序(SUB1) 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1-L→F:1-K→M:U+W(Acos(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C +FWD))+Acos(G+QEMW(C+MWD)))→X 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G+QEFW(C+F WD))+Asin(G+QEMW(C+MWD))) →Y G+QEW(C+WD)→Z[1]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基本公式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 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 } (5—1) 式中 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 AB 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 (5—2) 式中 AB S ——水平边长; AB α——坐标方位角。 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 AB AB A B AB 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

(5—3) 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 AB y ?是边长AB S 在 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 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 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

线路任意点坐标计算、及任意点对应桩号,左右偏距计算程序.tmp

线路任意点坐标计算、及任意点对应桩号,左右偏距计算程序卡西欧4800、4850系列计算器测量计算程序 一、字母含义; K: 表示拟计算位置的线路桩号; H: 表示计算位置距路线中心线的偏距,左偏为正,右偏为负。 T: 各段线路上作为起算点处的切线方位角。 S: 拟计算点到起算点的曲线长。 L: 在圆曲线上表示曲线长,在缓和曲线上表示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 R: 表示曲线半径,左偏为正,右偏为负 E、F: 起算点的坐标值。 M”X1”N”Y1”: 已知点坐标,求其对应位置桩号及左右偏距。 二、程序 1、坐标计算(COORD) {K,H}:KH“L+,R-”:Prog “DATA”:”(X,Y)=”: X=X+HSinW :Pause 1:Y=Y-HcosW: 2、坐标反算线路桩号(FS ZH) Fix 4:M”X1”N”Y1”:LbI 1:Prog “DATA”:PoI (M-X,N-Y):Fixm:J<0=>J=J+360:≠>J=J⊿ Abs(Sin(W-J ))=1=>”K=”:K: Pause 1 : “L+,R- =”: H=ISin(W-J):≠>K=K+Icos(W-J): Goto 1 3、子程序Prog “DATA” K<(第1段与第2段线路分界处的路线桩号)=> T=(第1段起算点处的切线方位角值):S=K-(第1段起算点处的路线桩号):L=(在圆曲线上等于S;在缓和曲线上等于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R=(曲线半径):E=(第1段起算点的X坐标值):F=(第1段起算点的Y 坐标值) ≠ >K<(第2段与第3段线路分界处的路线桩号):=>T=(第2段起算点处的切线方向角值):S=K-(第2段起算点处的路线桩号):L=(在圆曲线上等于S;在缓和曲线上等于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R=(曲线半径):E=(第2段起算点的X坐标值)F=(第2段起算点的Y坐标值)≠ >K<(第3段与第4段线路分界处的路线桩号):=>T=(第3段起算点处的切线方向角值):S=K-(第3段起算点处的路线桩号):L=(在圆曲线上等于S;在缓和曲线上等于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R=(曲线半径):E=(第3段起算点的X坐标值)F=(第3段起算点的Y坐标值)…… ≠ >K<(第n-1段与第n段线路分界处的路线桩号):=>T=(第n-1段起算点处的切线方向角值):S=K-(第n-1段起算点处的路线桩号):L=(在圆曲线上等于S;在缓和曲线上等于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R=(曲线半径):E=(第n-1段起算点的X坐标值)F=(第n-1段起算点的Y坐标值) ≠>T=(第n段起算点处的切线方向角值):S=K-(第n段起算点处的路线桩号):L=(在圆曲线上等于S;在缓和曲线上等于缓和段长度;在直线上为零。):R=(曲线半径):E=(第n段起算点的X坐标值)F=(第n段起算点的Y坐标值)⊿⊿⊿⊿⊿⊿⊿⊿(⊿共n-1个) L ≠ 0 = > C =90S^2/ЛRL :≠> C=0:⊿ L=S => V=2RsinC : Q=T-C : W=T-2C ≠> L=0 =>V=S : Q=T : W=T :≠> Pol(S-S^5/40R^2L^2+S^9/3456R^4L^4,S^3/6RL-S^7/336R^3L^3+S^11/42240R^5L^5):Fixm: V=I:Q=T-J:W=T-CΔΔ X=E+VcosQ:

卡西欧计算器坐标的正反算

可以算任意斜交涵洞轴线的坐标,增加T为斜交角度,规定T为涵轴右侧方向与“线路前进方向切线”之间的夹角,当涵轴与线路正交时,T=90,其他操作与原程序一样; 1. 正算子程序(SUB1) [color=Red]A=0.26:B=0.74:K=0.02:L=0.82:F=1-L: M=1-K:X=U+W(Acos(G+57.2958QKW(1/P+KWD))+Bcos(G+57.2958QLW(1/P+LW D))+Bcos(G+57.2958QFW (1/P+FWD))+Acos(G+57.2958QMW(1/P+MWD))):Y=V+W(Asin(G+57.2958QKW(1/ P+KWD))+Bsin(G+ 57.2958QLW(1/P+LWD))+Bsin(G+57.2958QFW(1/P+FWD))+Asin(G+57.2958QMW (1/P+MWD))):F=G+57.2958QW(1/P+ WD)+90:X=X+Zcos(F-90+T):Y=Y+Zsin(F-90+T) 2. 反算子程序(SUB2) W=Abs((Y-V)cos(G-90)-(X-U)sin(G-90)):Z=0:Lbl 0:Prog "SUB1":L=(G-90)+5 7.2958QW(1/P+ WD):Z=(J-Y)cosL-(I-X)sinL:AbsZ<1E-6=>Goto1:≠>W=W+Z:Goto 0Δ←┘ Lbl 1:Z=0:Prog "SUB1":Z=(J-Y)÷sinF 二.增设数据库程序(SJK主程序) Lb1 4:"1.SZ => XY":"2.XY => SZ":{NS}:S∠下一线元起点里程=>O =本线元起点里程:U=本线元起点X:V=本线元起点Y:G=本线元起算方位角:H =本线元长度:P=起点曲率半径:R=终点曲率半径:Q=0或1、-1:Prog“TYQXJS”:Goto0Δ←┘(第一线元数据要素) S∠下一线元起点里程=>O=本线元起点里程:U=本线元起点X:V=本线元起点Y:G=本线元起算方位角:H=本线元长度:P=起点曲率半径:R=终点曲率半径:Q=0或1、-1:Goto0Δ←┘(第二线元数据要素)

教你如何通过EXCEL VBA编写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教你如何通过Excel VBA编写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发布日期: 摘要:认识VBA、理解VBA,并利用Office Excel VBA编写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关键词:Excel VBA程序坐标编写 了解:VBA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自动化语言,它可以使常用的程序自动化,可以创建自定义的解决方案。可以用Excel的宏语言来使Excel自动化运行等……Microsoft让它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共享一种通用的自动化语言——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 BA),可以认为VBA是非常流行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Visual Basic的子集,事实上VBA 是VB应用程序的版本,尽管存在有些不同VBA和VB在结构上仍然十分相似。如果你已经了解VB会发现学习VBA非常快。相应的学完VBA会给学习VB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由:选择Excel VBA编程的理由是因为它的计算功能非常强大,是现今任何编程计算器无法逾越的。它运用范围广,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合理化显示等。或许很多测量人员对Excel VBA还有些陌生,主要是大家寄托于计算器、电脑、手机PDA等系列软件使用。Excel VBA对于大多数测量人员而没有系统学过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人群来讲有一定含糊,不过只要有基本数学知识、测量常识和逻辑理解的人,都能通过Excel VBA编写设计出称心如意的测量程序。 目标:基于Excel VBA的测量坐标计算程序的设计目标是将繁琐计算过程转入到计算机中,利用程序语言的重复性原理,在计算机中可将坐标计算得出更精确的结果,使坐标计算更加可靠。最终目标是让用户可以通过Excel VBA自行完成坐标计算程序设计。 认识:学习VBA到底需要什么基础和了解些什么? 学习VBA需要认识英文字母、一般的单词(如:函数所用的过程)、数学基础知识、测量常识、逻辑性思维即可。 在VBA中需要了解VBA的过程、变量、属性、方法、事件、语句等。 Excel VBA程序可以分为“录制宏、自定义函数”,由于录制宏编写计算类程序它限制了计算涵式过程,而无法达到自定义数据直接运算的目的,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按钮式点击进行自定义函数过程(还可以通过窗体定义过程)。 基本常识:

坐标正算与反算

一、坐标正算 根据A点的坐标X A、Y A和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αAB,推算B点的坐标X B、Y B,为坐标正算,其计算公式为: X B=X A + ΔX AB Y B=X A+ ΔY AB(1-18) 二式中,ΔX AB与ΔY AB分别称为A~B的纵、横坐标增量,其计算公式为: ΔX AB=X B-X A=D AB · cosαAB ΔY AB=Y B-Y A=D AB · sinαAB(1-19) 注意,ΔX AB和ΔY AB均有正、负,其符号取决于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 二、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的坐标X A、Y A和X B、Y B,推算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αAB,为坐标反算。其计算公式为: (1-20) (1-21) 注意,由(1-20)式计算αAB时往往得到的是象限角的数值,必须先根据ΔX AB、ΔY AB的正、负号,确定直线AB所在的象限,再将象限角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三角函数内容规律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1、三角函数本质: 三角函数的本质来源于定义,如右图: 根据右图,有 sinθ=y/ R; cosθ=x/R; tanθ=y/x; cotθ=x/y。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所有的三角公式都可以从这里出发推导出来,比如以推导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为例: 推导: 首先画单位圆交X轴于C,D,在单位圆上有任意A,B点。角AOD为α,BO D为β,旋转AOB使OB与OD重合,形成新A'OD。 A(cosα,sinα),B(cosβ,sinβ),A'(cos(α-β),sin(α-β)) OA'=OA=OB=OD=1,D(1,0) ∴[cos(α-β)-1]^2+[sin(α-β)]^2=(cosα-cosβ)^2+(sinα-sinβ)^2 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用还原法结合上面公式可推出(换(a+b)/2与(a-b)/2) [1]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曲线坐标计算程序 关键词: 曲线坐标计算 EXCEL编程坐标曲线坐标实例 摘要: 利用EXCEL强大的函数功能通过曲线坐标计算的知识编制成曲线计算坐标的计算程序。简单的输入曲线的里程桩号,通过坐标旋转、平移结合可以快速的计算完成与线路成任意角度的曲线上各中桩、边桩以及任意点坐标的计算。 1、概述 一般计算圆曲线可用坐标正算直接进行计算,具体思路和求解步骤,这里不再阐述。若计算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时,将测量中所学的支距法与坐标旋转、平移结合在一起,利用EXCEL表中强大的函数自动计算功能,准确快速的完成对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比一般的手工计算快10~20倍,比CAD绘图计算快5~10倍。并可以应用来指导工程施工、施工放样、审核图纸等工作。 2、计算过程分段 在计算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或圆曲线时,只要输入待求点的里程,程序将会自动会计算线路中桩的坐标、与中桩有一定夹角、距离的边桩坐标,与边桩中心线任意夹角的垂直桩基坐标。若要计算其他的距离和夹角的坐标,相应的修改待求点里程、夹角和距离。 2.1、程序初始化:

输入每个曲线所对应交点的半径、缓和曲线长、线路转角、连续三交点的里程和坐标、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顺便计算出各个曲线要素以及曲线各主点的里程。 2.2、初直线H Z i-1~ZH i段: (1)X ZHi-1和Y ZHi-1的计算 X ZHi-1= X JDi-1+T i-1×cos(A i-1,i) Y ZHi-1= Y JDi-1+ T i-1×sin(A i-1,i) 其中:T i-1——JD i-1曲线的切线长; A i-1,i——JD i-1与JD i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X JDi-1、Y JDi-1——JD i-1的坐标; X ZHi-1、Y ZHi-1——JD i-1对应的ZH点坐标。 (2)中桩计算公式: X中=L A×cos(A i-1,i)+ X ZHi-1 Y中= L A× sin(A i-1,i)+ Y ZHi-1 其中:L A——待求点与ZH i的里程差; A i-1,i——JD i-1与JD i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X中、Y中——待求点里程的中桩坐标; 其余符号同上。 (3)边桩计算公式: X边=L A’×cosα’+ X中 Y边= L A’×sinα’+ Y中

坐标正反算定义及公式-1

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 1、坐标正算 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

【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 =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 35o17'36.5"=1163.580 35o17'36.5"=1115.793 2、坐标反算 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如图6-6 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 (6-4) 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 =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 、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 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 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 =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1771.03-2365.16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 键入1719.24-1181.77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例题6-4】坐标正算,已知坐标方位角=294°42'51", =200.40,试计算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 键入294.4251,转换为以度为单位按[DEG],按[]键输入,

坐标正算反算公式讲解..

在高斯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 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用a表示。 1、第一象限的方位角 X A 第四象限第一象限 a 0 Y 第三象限第二象限 图1 2、第二象限的方位角 X 第四象限第一象限 a 0 Y A 第三象限第二象限 图2

3、第三象限的方位角 4、第四象限的方位角 X 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 1 - 'o a 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 X 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 A 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

方位角计算公式: A 图4

M AO 方位角的计算器计算程序:P O I(X A-X O,Y A-Y。) 直线OA方位角度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J, 0< JV 360。 直线段OA的距离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1,1 >0 直线OA与直线AO的方位角关系: 当直线OA的方位角W 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2、当直线OA的方位角〉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 °。 二方位角的推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a = a + P ± d on 前后左I 80 ziYAo *A a = tan - X.-X) 1、

或: a 前 =a 后 一 3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则加上 360°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45 、 a 51 o a 23= a 12- P 2+180° =30° -130 +180° =80已知:a 12=30 ,各观测角P 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 ot 23 、 a 34、 a 解:

坐标正算 直线段的坐标计算 E 、 X a V B 厂 D ” 丿a A ” \ ' 、C 设起点0的坐标(X o ,Y ),直线OP 的方位角为F oP ,求A 、C 、E 点 的坐标 X A =X O +L X Cos(F op ) Y A 二Y o +L X Sin(F op ) 设直线段OB 长度为L OB ,直线段BC 长度为L BC ,则C 点坐标为 X B =X O +L OB X Cos(F op ) p 3+180° =80° -65 ° + 180° = 195° B4+180° = 195° -128 + 180° =247° p5+180° =247° -122 + 180° =305° p 1 + 180° =305 ° -95 + 180° =30° Ot 45= a 34- Ot 51= a 45- ot 12= a 51- (检 查) Ot 34 = a 23- 1、 设直线段OA 长度为L,则A 点坐标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