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理论的研读

看了波涛的《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分析原理》,里面对道氏理论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并且附了自己对道氏理论的引论。道氏理论是我所奉行的投资理论,因此收益颇多,在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目前的状态,再次研读。

关于市场结构,道氏理论主要是分为三级:主级正向波、次级逆向波、日间杂波。涉及到这些内容的主要有:道氏理论一(非人为操纵定理)、道氏理论四(股价波动分级定理)、道氏理论五(主级正向波定理)、道氏理论八(次级逆向波定理)、道氏理论九(日间杂波定理)。

在这些定理以及波涛的引论中,首先关注的是限制:
1、主级正向波的长度是不可知的;
牛市持续多少时间,什么时候结束是不可知的。相应的,什么时候开始自然也是不可知的。没有方法可以提前可以确定主级正向波是否持续或者结束。
那么当前是否可以确认主级正向波是否持续呢?我认为没有方法可以百分百的确认。或者说我们没有方法可以百分百的确认主级正向波与次级逆向波的区别。在这里所表现出的把握性是交易者能力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于是,引出了第二个限制。
2、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百分百的区分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
次级逆向波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欺骗。它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模式,无法百分百的区分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所以任何交易方法都存在风险,任何交易方法对错误的发现和修正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我自己对交易中,是对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采用了碎片化处理,而不是去区分这两者。所谓碎片化,就是将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分割成若干部分,抛弃从宏观层面上将其划分为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的方法来看待行情。在小的层面,我所交易的是这些碎片,而不论这些碎片是属于主级正向波还是次级逆向波。当然,这种办法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牺牲利润为代价。一段行情,无论是主级正向波还是次级逆向波,因为被碎片化,都无法抓住整段行情的利润,哪怕这段行情走的非常顺畅。

这种做法是和我个人的定位有关。在波涛的另外一本书《证券市场的风险与心理》中,我自己属于被动的风险承担者。也就是在得与失的关系中,我注重有得必有失。注重利润,并愿意为此利润支付一定的风险。具体在交易中,就是市场的跟随者。市场确认突破了,才会进去,并为此支付风险。相应的,确认市场突破过程中的利润就被牺牲掉了。而主动风险承担者,注重有失才有得。他们会在市场还未突破时入场,他们考虑的

是自己入场的损失是否可以承受。他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当然他们也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在波涛的引论中,他认为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存在着依次循环转换的关系,即宏观层面的次级逆向波是更低一级层面的主级正向波。但是,这种转换不是可以无限循环的,它有终止点,即最小波长。

在我自己的交易中,存在着一个被我称之为单位的日线组合(我主要做日线级别),应该就是波涛所讲的最小波长。所谓单位,就是若干根日K线,因为形态,价格周期和成交周期,而被定义为同一性质的组合。比如,突破之后会有一系列的震荡,甲醇的1月9日至1月16日就被我定义为一个单位。1月6日是突破明确方向,之后的是附属于这个方向突破所做的调整,确认方向,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即确认突破方向,所以它们是一个单位。在这个单位中,是没有办法进行更细致的划分的,这也就是波涛所说的最小波长。

单位,或者说最小波长的存在,定义了自己所交易的层面,或者说自己所交易的碎片是在哪一种层次上。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是转换是最小波长为终止,意味着最低层级的次级逆向波是最小波长,而我在交易中,所追求利润的最低层次以单位为次级逆向波的主级正向波。在甲醇中,1月9日至16日是单位,最小的次级逆向波,那么1月6日就是主级正向波。它是我最低的交易层级。在这个层级上,我持仓最早可能到1月19日,最晚到2月9日。如果我将1月6日至16日作为一个单位,那么我所得出的结论是上涨的起点,一波比较大的上涨,那么最早可能持仓到5月2日,最晚持仓到5月14日。

交易层次没有高低之分,各有优劣。以甲醇为例,我将1月9日至16日定义为一个单位,相比将1月6日至16日定位为一个单位有不少的优点,从盈利上看,不会相差多少,甚至会多一些;但是时间的效率却要高。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觉,是因为甲醇的这一波上涨很流畅。而这种流畅并非常态,市场更多的是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上涨,在盈利上,我的方法就要逊色许多。我的这种方法,其优势在于灵活性,这和自己的性格,以及资金大小有关。自己的耐心不是很好,资金有比较少,所以才会侧重于灵活。我目前同时关注7个品种,其目的是通过多品种的轮换,尽可能的弥补这种交易方法所带来的盈利不足。

最小波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屏蔽日间杂波。日间杂波是被道氏理论所摒弃的干扰信息,它的存在当然是有其价值的,如果说次级逆向波的存在是为了欺骗交易者,从而让交易者从市场上退出,那么日间杂波的存在就是为了

吸引交易者,从而让交易者进入市场。波涛说,次级逆向波是为了让交易者产生怕的情绪,而日间杂波的存在是为了让交易者产生贪的情绪。深以为然。日间价格波动是最撩人的,也是最有害的。单位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一点。单位是若干根日线的集合,只有这些日线都体现出同样的性质才能称之为单位。比如白糖,4月9日拉出一根大阳线,这会诱使人进场做多。但是对于我而言,它并不是一个单位。它的后续在于:
1、继续拉出上涨大阳。这意味着它是一个连续快速上涨单位的组成部分。视第二天开盘是否入场,收盘是否持仓。
2、整理巩固。走出一个单位的次级逆向波,从而证明4月9日的大阳线是主级正向波的一部分,根据次级逆向波单位的结束,作为入场时机。
在实际的行情中,白糖是以第二种方式来证明的,但是证明结果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入场的机会。

这并不意味着4月9日整天是不能入场的,只能等待事后验证了才能入场。我所表达的意思,仅仅只是不能单纯的凭借一天内的价格波动,从而被引诱入场。按照我的交易方法,4月9日开盘后,短时间内会入场。之所以会如此,是有两个基础的:
1、之前的震荡行情。根据分析,趋于结束;
2、开盘的跳空,开盘后的价格和成交量变化;
这样的入场,并不是受到日内价格波动而贪婪入场,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基础。当然,这样做是有一定的风险,这是自己的交易系统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具体的在后面详细说。

道氏理论中,区分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行情是否能受到人为操纵。道氏理论一的非人为操纵定理,说的就是这个:在主级正向波水平上,市场不可能被人为操纵;在次级逆向波水平上,市场有可能受到人为操纵的局部影响;在日间杂波水平上,市场有可能受到人为操纵的较大影响。波涛的引论,认为市场结构分解应该以是否能被人为操纵为标准,策略也应该建立在此基础上。

我的交易,是以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的碎片为对象的。当然也就难以区分,碎片是否受到了人为操纵。不过,道氏理论的非人为操纵定理还是对我非常有益,虽然我无法判断碎片行情是否受到人为操纵,不过碎片中的主级正向波,受到人为操纵的程度要小于次级逆向波。所以,自己的交易,也主要集中在碎片的主级正向波部分。

道氏理论八:次级逆向波定理:次级逆向波是指牛市中的重大回调以及熊市中的重大反弹。次级逆向波的时间不短于3周,并且通常回调主级正向波距离的1/3至2/3.次级逆向波极其欺骗性

,常使人误认为主级正向波已经开始转换。次级逆向波的这种欺骗性根源于最后一个次级逆向波实际上将成为下一个主级正向波中的第一波。
这个定理是非常重要的,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的区分,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区分交易者能力的标志,也是交易者能否在市场上取得较高收益的关键,是交易方法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道氏理论在这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3。在我的交易中,虽然对象是宏观上的碎片化,但是依然有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之分。道氏理论所提出的3的概念,依然有效。我的做法是将主级正向波的价格,1/3位置划分为主动防御线,2/3位置划分为被动防御线。主动防御线之上,意味着主级正向波的方向有效;被动防御线之下,意味着主级正向波的方向无效,应转换到次级逆向波;中间部分称之为价格中性,即无明确方向性。
1/3、2/3的价格划分不是机械的。我将一个完整的主级正向波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段是主级正向波骨干的基础;中段是骨干,后端是骨干的尾声或余韵。市场中的任何大的价格波动,上涨或者下跌,都不是凭空产生凭空消失的。它在产生之前要有基础的奠定,在结束之前要有尾声。区别在于,上涨的基础大,而尾声小;下跌的基础小而尾声大。这也使得主动防御线、被动防御线的划分并不是严格的按照1/3或2/3进行。
如此做的理由是这样的:基础是主级正向波的根基,好比是大树的根;骨干是主级正向波的展开,好比是大树的干;而尾声是主级正向波的衍生,好比是大树的枝叶。损伤了枝叶,于大树没有什么影响;而损害了树干,大树能否存活就难以判断,要看情况而定;但是挖了大树的根,大树就肯定活不成。
这就要求我在自己交易过程中,观念上必须高出碎片一层。因此,我的交易层级应该是由三层组成的:最小波长,也就是单位。它是若干根日K线的集合;碎片,它是由主级正向波和次级逆向波组成,是交易的对象;波段,它是宏观上主级正向波或次级逆向波的组成部分,是交易的大局观。

以上说的主要是道氏理论的市场结构,下面主要讲讲自己对道氏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的学习。

道氏理论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我认为也是一个交易系统必须要遵循的思想指导。它主要是:道氏理论三理论自身缺陷性定理;道氏理论十相互验证定理;道氏理论十一趋势判定所体现的上升浪、下降浪两要素;道氏理论集体体现的客观化。

道氏理论三理论自身缺陷性定理,道氏理论决不是百战百胜的股票制胜系统。道氏理论只是投资决策的

辅助性手段。正确的投资决策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的理论指导、、客观地占有资料以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从这个定理,引申出来的就是交易者必须要明白自己交易系统的缺陷,并且能够对这些缺陷所产生的错误进行修正。我的交易,由于交易对象是碎片化的,所以受自己的主观判断、市场人为操纵的影响就比较大。我的应对策略就是止损和加减仓。
止损分为两种:系统内生止损和外在强制止损。内生止损是指行情运行从而使得系统发出止损信号;外在强制止损是指损失规定资金数量而进行的止损。我的交易主要是由系统发出止损信号而进行的内生止损。
加减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技术分析的交易者而言。按照波涛在《证券市场的风险与心理》一书中所言,技术分析所得出的判断是否定性判断而非肯定性判断。市场的运行有三个方向:上涨、下跌、盘整。而技术分析只能否定其中一个。比如5日均线穿过20日均线,发出上涨信号。这个判断并不准确。5日均线穿过20日均线,只能说否定了市场的下跌,但是市场可能会上涨,也可能会盘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引入另外一个指标来否定盘整,具体的例子波涛在书里讲得比较明白。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加减仓。
我的交易一般是通过两次来完成建仓或平仓的。其原因也是基于此。以前例的白糖4月9日行情为例,开盘之后短期内建仓,仓位轻,属于试探性质。其理由就是可能突破,但是无法确认。如果加仓,就需要根据之后的行情,或者是连续拉升直接确认4月9日行情是上涨单位的一部分,或者是次级逆向波整理,确认4月9日行情是上涨行情的一部分。从而完成整个的建仓过程。
加减仓的过程也涉及到以下要说的相互验证思想。

道氏理论十相互验证定理:道-琼斯铁路指数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运动必须同时考虑。在两指数运动不能相互验证之前,无法获得可靠推论。单独观察某一指数的运动,而不用另一指数加以验证,极易产生误导。
从表面上看,道氏理论的相互验证定理不适用于期货交易,但是它所体现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波涛在论述中说,相互验证定理重要在于提出了验证的思路,即注重发现并把握所研究事务与其主要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化。相互验证不是随意的选择两个因素进行验证,而是有其原则的。无原则的相互验证只能导致决策的效率低下和混乱。
我在交易中所采用的相互验证是成交和价格的相互验证、骨干和附属的相互验证。成交的作用在波涛看来并非很重要,其原因在于是换仓的存在。我比他更看重成交

一些,当然价格依然是首要的。成交和价格的关系很复杂,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不过这不妨碍我将它们的关系碎片化。即我认为大的价格波动必须有相应的大的成交量相配合。成交量和价格按照各自的周期运行,是相互独立的两条线。当两者共振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大的价格波动并配合大的成交量。这是我交易中最主要的交易机会。我不否认,行情会出现大的价格波动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大成交量。所以我承认自己搞不清楚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对于大的价格波动小成交量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方法是放弃这样的交易机会。
骨干和附属的相互验证,是出自系统化的思想,即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既不是凭空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凭空突然消失的。有骨干就要有附属或者衍生等相应的行情配合。仍然以4月9日的白糖行情为例,4月9日的大阳线,必须有之后的行情相配合。如果确认方向的话,价格下跌的幅度最好保持在4月9日阳线实体的1/3,最差也要阳线的开盘。然而其后的行情并没有和4月9日的阳线相配合,从而否定了行情突破方向。

两要素的思想是道氏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体现在道氏理论十一趋势判定定理中的上升浪、下降浪;道氏理论十四图形分析定理中的差错率、正确率。
波涛说两要素化才能达到对趋势的本质理解,我是非常赞同的。我是哲学出身的,阴阳的概念无需多说。
两要素化最重要的应用是理解趋势或者秩序和随机,波涛根据随机数生成方法,随机产生了一系列数据,汇出数据图,和实际的金融行情很相似,并符合技术分析中的头肩型、V型反转、趋势线、波浪形态、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从理论上说,技术分析只能依据和揭示非随机现象,而这些数据却是用数学方法生成的纯随机数据。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我的理解就是两要素化。孤阴不长,孤阳不生。趋势和随机是共生共存的,趋势中有随机,随机中也有趋势。数学方法生成的纯随机数据,其排列也是有一定的趋势的。
趋势和随机的看待,关键在于看待的层次问题。一个层次看是随机的,高一层次看则可能是趋势的。所以,定义自己的最小波长,是交易者建立系统最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最小波长就是标准。我的最小波长,即单位,是若干根日K线的集合。在我看来,日内波动是随机的,单一的日线形态也是随机的,但是若干日K线的集合则体现出了秩序。仍然以白糖4月9日行情为例,4月9日之后的行情,如果是形成震荡调整的单位,它应该满足以下秩序:一是下跌的最深幅度,不应该击穿4月9日的1/3实体;二是K线实体小;三是成交不应该超过4月9日成

交。

客观性的思想也是道氏理论的指导思想,它体现在道氏理论多个定理中,比如在论述次级逆向波的时候,道氏理论说它长度不少于3周;在论述上升浪下跌浪的时候,有3%波动幅度,等等。
一个交易系统必须具备客观性,否则就无法重复操作。但是客观化不等于数量化,我不反对数量化,但是我反对将客观化和数量化等同。我现在的做法是和我个人的特点是相符合的,我是哲学出身,对数字不敏感,对公式什么的看着就头疼。但是这并不等于我的交易是随意的,我是通过规则、定义来完成客观性的。当然,我的客观性比不上数量化,这是我的缺点;但是同样,我的做法也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这是优点。各有优劣,关键还是适合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