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名词解释

遗传 (heredity) :指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变异 (variation) :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之间个体的差异。 原核生物 (prokaryote) 真核生物 (eukaryote) 染色质 (chromatin) 和染色体 (chromosome)

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 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 RNA 组成的线形复合物,易被碱性 染料染色。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核内出现的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端粒 (telomere) 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s chromosome) :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 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nonhomologous chromosome) :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非同 源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 ( polytene chromosme) 多线染色体是指含有多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卵母细胞中的一类形 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 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联会( synapsis )在细胞减数分裂前期的偶线期, 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同源染色体, 两两靠拢 进行准确的配对的现象。

联会复合体 (synaptonemal complex, SC

二价体 (bivalent): 减数分裂前期 I 的粗线期中两条同源染色体配对, 每一对含有两条同源 染色体的配对染色体称二价体

交换 (crossing over)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

交叉 (chiasma)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若干处相互交叉缠结,交叉是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双受精 (double fertilization): 2 个精核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 1 个与卵细胞结合产

生合子,以后发育为胚;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产生 3 倍体的核,以后发育为胚乳。 生活周期 (life cycle) :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之所经历的一系列的发育阶段。

世代交替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metagenesis )

: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 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孢子体世代 (sporophyte generation) :合子开始到减数分裂开始之前。

配子体世代 (gametophyte generation ) :从配子形成开始至卵细胞受精前的世代。

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 ):指生物的某一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如,豌豆的花色。 相对性状( relative character ):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如,豌豆花色的红花与白 花。

等位基因 (allele) :同源染色体上相对位置上的决定同种性状的基因。 纯合子 (homozygote) :基因座上含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子( heterozygote ):基因座上含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显性 (dominant) :杂合子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

杂合子生物被掩盖的性状。 生物

个体形成的性状表现。 生物个体

的基因组成。

亲代 (Parent generation): 相对于后代而言,两个杂交的生物体就叫亲代。

正交和反交 (reciprocal cross ,互交 ):一对相对概念,用甲乙两种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

交时,如以甲作母本、乙作父本的杂交为正交,则乙作母本、甲作父本的杂交为反交。两者

合称为互交。

自交(self cross):雌雄同体植物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回交(back cross):子一代与亲本之一交配的杂交方法。

测交(test cross):将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基因型的杂交方 法。

孟德尔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时,保持 其独立性,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隐性 (recessive) 表型( phenotype) 基因型 (genotype)

自由组合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Z (O_ET |

p>,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没有显着差异,符合假设,可接受。

< p<,观察数与理论数间有显着差异,实验结果不符合理论预期,应否定假设。

p<,观察数与理论数有极显着差异,更应否定假设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y) : F1杂合体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y) : F1杂合体的性状是两个纯合亲本性状的中间型。又

称半显性(semidominance)。

并显性(codominance):双亲性状同时在F1杂合个体上表现出来。血型遗传、镰形细胞贫血

超显性(super dominancy):杂合体的性状表现超过显性纯合亲本。果蝇白眼遗传

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双亲的性状在后代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异色瓢虫的鞘翅

条件显性(con diti on al domi nan ce):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受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曼陀罗茎

颜色遗传、石竹花色遗传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致死基因是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复等位基因:指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

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 自交不亲和是指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

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一因多效(pleiotropism)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多个性状,又称基因多效性。

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决定

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指一对基因抑制非等位的另一对基因的表达,基因本身不表

达,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抑制另一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抑制

基因(suppress gene)

上位效应(epistasis) 两对非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起显性作用,

遮盖另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效应。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epistaticge ne),被遮盖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hypostatic gene)。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作用;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称为隐性上位作用。

上位作用和显性作用的区别:上位作用:非等位基因之间遮盖作用。显性作用:等位基因之

间遮盖作用。

显性上位当上位基因存在时,不管是杂合还是纯合,下位基因的作用不能表现;只有其处于隐性纯合时,下位基因才得以表现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作用,F2 的分离比例为9:3:4 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指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

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为隐性时,个体便表现隐性性状。

9:7 互补

15:1 重叠

13:3 抑制

三种类型9 :6:1 积加9:3:4 隐性上位12:3:1 显性上位四种类型:9 :3:3:1 互作基因间表现互补或累积9 :7 互补

9:6:1 积加15:1 重叠不同基因相互抑制12 :3:1 显性上位9:3:4 隐性上位13:3 抑制

1. 表型模拟/写(phenocopy)指由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与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改变相似的现象。

2. 外显率( penetrance) 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产生预期表型的个体比率。

3. 表现度( expressivity) 指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同一亲本所具有的性状,在F2 中常常联系在一起遗传。这种现象称为连锁(linkage) 。当两个非等位突变基因a 和b 处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 和B 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coupling phase) 。

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野生型基因和一个突变基因,则称为互斥相(repulsion phase) 。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指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一般的情形都是不完全连锁,除了雄果蝇和雌家蚕,所以一般不用雄果蝇和雌家蚕做测交。

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 是指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 。

基因型性别决定系统(genotypic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 是指与染色体或基因型有关的性别决定系统。果蝇的性别由X 染色体数目和常染色体的套数的比例 (性指数, sex index ) X : A决定。这种性别决定方式称为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平衡决定系统(X chromosome-autosome balance system) 。Y 染色体对果蝇的性别决定不起作用,只是与精子的发生有关

半合子(hemizygote)――像XY型和ZW型性决定的生物,多数X或Z染色体上的基因在

Y 和W 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所以, 在XY 或ZW 个体中,即使 X 或Z 染色体的基因是隐 性基因,也会表现出相应的表型。这些 X 或Z 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半合子。

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sex-linked inheritance) ,

外祖父的性状,通过女儿而在外孙身上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交叉遗传 (criss-cross in herita nee)。也可表述为雄性所拥有的来自母系的

X 连锁基因只能传给雌性后代的遗传现

象。 有些基因并不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 但它所影响的特殊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中出现, 这 种遗传方式叫限性遗传 (sex-limited inheritanee) 。

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这一对基因在两种性别中表现型不同, 这种性状 的遗传方式叫从性遗传 (sex-influeneed inheritanee)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eompensation effect) 概念:在XY 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

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或: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 基因量的个体与只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达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巴氏小体 (Barr body) 是遗传上失活(或大部分失活)的 X 染色体。在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 体细胞中,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在遗传上是有活性的,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为

XX 的雌性和XY

的雄性具有相同的有效基因产物。 X 染色体失活的过程称为莱昂化

(lyo ni zatio n)。 遗传学上把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化称作染色体畸变 (ehromosomal aberration) 。

缺失 (deletion)

重复 (duplieation)

倒位 (inversion) 易位 (transloeation) 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中间缺失 (interstitial defieieney) :缺失的区段如果发生在染色体两臂的内部。 (较稳定) 末端缺失 (terminal defieieney) :缺失的区段在染色体的一端。 (不稳定) 缺失杂合体 (defieieney heterozygote) :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正常而另一条是缺失染色体的 生物个体。

缺失纯合体 (defieieney homozygote)

:若一对同源染色体均是缺失染色体,都丢失了相同

区段的生物个体。

出现拟显性现象,或称假显性 (pseudodominanee) 由于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能显现 的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得以表现。 (1) 顺接重复 (tandem duplieation) :指重复区段的基因序列与原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相同 的重复。

(2) 反接重复 (reverse duplieation) :指重复区段内的基因顺序发生了 180 度颠倒,与自 己序列相反的重复。

(3) 错位重复 (displaeed duplieation) :指额外重复的染色体片段出现在同一染色体的其 它地方。 ⑴剂量效应 (dosage effeet) :同一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累加效 应

:基因的表型效应因其所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而有一定程

:指倒位发生在染色体的某一臂内,又称为一侧倒位。 :指倒位发生在两臂之间(含着丝粒) 。 倒位杂合体 (inversion heterozygote) :指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正常而另一条是倒位染色体的 生物个体。

倒位纯合体 (inversion homozygote) :指一对同源染色体均为倒位染色体的生物个体。 位置效应 (position effect): 倒位造成基因重排,但不造成倒位区内基因的缺失,通常仅 仅对断裂点及其邻近的那些基因产生影

(2) 位置效应 (position effeet)

度的改变

臂内倒位 (paraeentrie inversion)

臂间倒位 (perieentrie inversion)

响。

花斑位置效应(variegated position effect ,一个断裂端发生在异染色体而另一端发生在常染色体的倒位通常产生花斑位置效应。当倒位产生花斑位置效应时,倒位区内的一些基因,在某些体细胞内是失活的,而在另外一些体细胞内是正常活动的,这样使得这种个体表现出花斑的表型。

稳定位置效应(stable position effect ,稳定位置效应是指由于基因位置的改变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稳定的基因表达方式,它类似于一个基因的永久突变,如果将倒位的染色体片段重新正过来,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这种突变现象消失

降低倒位杂合体的基因重组率,抑制倒位环内的基因重组 (染色体交换) ,内的基因重组 (染色体交换),形成假连锁(pseudolinkage) 。即染色体的倒位造成交换抑制突变。倒位区段越短,重组率下降越多,甚至可以表现为完全连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有关。

平衡致死品系(balanced lethal system 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转移的现象称为易位(translocation) 。

(1)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断的现象。

(注意与交换的区别,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

(2) 单向易位(simple translocation) :指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一区段转移到了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如果转移的位置为非末端,又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rob) :也称着丝粒融合(centric fusion) 或整臂融合(whole-arm fusion) 。

单倍体( haploid ):体细胞内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常用n 表示。

二倍体( diploid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三倍体( triploid ):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 (polyploid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多倍体又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之分。

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s): 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 指不同的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 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整倍体(euploid):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基本染色体组(x) 整数倍的个体。同源四倍体(autotetraploid

非整倍体(aneuploid) 是指二倍体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变异类型。

单体(monosomy): 二倍体缺一条染色体(2n-1)

三体(trisomy) :二倍体多一条染色体(2n+1) 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是作为一个共同的行动单位而传递的,它们是连锁的。一条染色体的多个基因按一定顺序、间隔一定距离作线性排列的位置图称为连锁图(linkage map) 或遗传图(genetic map) 。

连锁群(linkage group

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

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当一个单交换发生后,邻近再发生第二次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干涉(interference) 。

干涉程度的大小用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来表示。由于子囊狭小,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只能呈直线排列-- 直列四分子,直列八分子,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具有严格的顺序,称为顺序四分子(ordered tetrad) 着丝粒在染色体上位置固定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将着丝粒当作一个基因座位,计算特定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交换值,估计基因与着丝粒间的遗传距离,这个距离称为着丝粒距离(locus-to-centromere distance) 当基因与着丝粒间没有交换时,一对基因在MI 时分离。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称为第一次分裂分离(first division segregation, MI) 。

当基因与着丝粒间发生了交换,那么一对等位基因要到MH时才分开,称为第二次分裂分离(seconddivision segregation ,MII) 。

二倍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与其体细胞不同的子细胞过程。又称为体细胞交换(somatic crossing over) 、

有丝分裂分离(mitotic segregation) 指在体细胞中,处于杂合状态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有丝分裂时偶尔会分离,称有丝分裂分离。

由二倍体核形成单倍体核的过程称为单倍化(hapliodization) 。在单倍体化过程中,两个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类似减数分裂,然后随机分离,各趋向一极。这种不同于减数分裂而导致基因重组的系统称为准有性生殖系统(parasexualsystems)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以标记了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的待定位基因的特定DNA序列或该基因转录产生的RNA分子为探针,直接同变性后的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

该探针就会同染色体DNA中与其互补的序列结合成双链,通过放射自显影或显色技术,就可

确定标记了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物质的探针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达到基因定位的目的。转化(transformation) :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的供体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转化的外源DNA中,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它们可以一起进入受体细胞。两个或

以上基因同时转化的现象称为共转化(cotransformation)

结合(conjugation) :通过供体和受体菌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能单向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质粒(plasmid) :指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

含有F'因子F+细胞与F—结合,使F —转变成细胞F+,同时也接受了F'因子的细菌基因组。这种含一个亲本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个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称为部分合子(merozygote)

或部分二倍体。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称为中断杂交技术(interrupted mating technique)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可以转导细菌染色体的任何基因。

特异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只能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如入噬菌

体。转导的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T将细菌的一段染色体错误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T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个受体细胞内。

共转导(cotransduction) :如果两个基因同时被转导,说明两基因是连锁的,或叫并发转导转化后的受体菌,称转化子transformant 。

转导子:细菌细胞受某些噬菌体感染后,宿主细胞染色体的一小部分可共价结合到病毒DNA 上,随病毒一起进行复制,因而可参入子代病毒颗粒DNA中,当这些病毒感染其他细胞时,

病毒DNA m第一个细胞染色体的一部分带到第二个细胞的染色体内。被转导的宿主细胞基因

称为转导体或转导子,带有转导子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 , QT)表现连续变异、可以度量的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是微效多基因,这

些基因相对集中存在于一个染色体或多个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一一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 QTL)

f I If JI

罗平均数方差(mean variance)

r /在实际统计电彩计翼的是平均数的方差(牛体观 r 察数的響擬说L ⑴加性方差(additive effect , A ):由于多基因的累加效应造成的遗传变异,在上下代可 以固定的分量(能有效遗传,又称育种方差) 。

⑵显性方差(dominance deviation , D):由于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造成的一部分非加 性的遗传变异,能遗传但不能固定的分量。

⑶互作方差(in teraction , I ):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上下位关系所产生的非加性的遗传变

异,能遗传不能固定的分量,又称上位方差。

遗传力(heritability )又称遗传率,就是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繁殖或近亲交配,是指有亲缘关系的两个体间的交配

近交系数(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 , F):个体的某基因座上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

等同的两个等位基因的概率 杂种优势(heterosis / hybrid vigor)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的杂种第一代,

在生长势、 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 状。常用F1超过其双亲平均数的百分率表示其优势强度。

母性影响(maternal inheritanee):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在卵细 胞中的核基因产物所决定,

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从而导致子代表型与母本表型相同的 现象。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ee )由染色体以外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 规律,也称为核外遗传。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 :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 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群体 (population) :指一群可以互相交配的许多个体繁育成的集群,又称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 (gene pool): 一个孟德尔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称为一个基因库。

随机交配 (random mating) :指在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中,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 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方式。

基因频率 (gene frequency) :又叫等位基因频率,指一个二倍体的某特定基因座上某一等 位基因占该座位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即该等位基因在群体内出现的概率

基因型频率 (genotype frequency) :指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 率。 Hardy-Weinberg 定律. 在一个不发生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即在没有进化影响下当基因一代一代 传递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因此,哈迪

- 温伯格定律也称为遗传平 衡定律 (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适合度 (fitness) 和选择系数 (selective coefficient)?

遗传力什么的计算,见 ppt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Chromosomal disorders: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Down’s综合征(+21),猫叫综合征(5p-)。 2 Single gene disorders: 由于控制某个性状的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之。 3 Polygenic disorders: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因素中不是一对等位基因,而是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性状。 4 Mitochondrial disorders:是指线粒体DNA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所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结构和数目异常,导致线粒体病。线粒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故随细胞质(母系)遗传。 4 Somatic cell disorders: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突变导致的疾病。 5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自由组合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相互独立的分离,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个生殖细胞的规律性活动。 7 连锁与互换定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 over)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如果它们相距越近,一起进入同一生殖细胞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8 Gene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核苷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9 Point mutation: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代。转换(transition):嘧啶之间或嘌呤之间的替代。颠换(transversion):嘧啶和嘌呤之间的替代。 10 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11 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改变了氨基酸序列。错义突变多发生于密码子的第一、二个碱基 12 Non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A、UGA、UAG),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13 Frame shift mutation: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框架全部改变,其结果是突变点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4 dynamic mutation :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在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发生改变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称动态突变。

遗传学名词解释大全

autoregulation 自我调节:基因通过自身的产物来调节转录。 autosome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任何染色体。 auxotroph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一种突变体,它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培养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此物质才能生长。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见reversion bacteriophage (phage) 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 balance model 平衡模型:关于遗传变异比例的一种模型,它认为自然选择维持了群体中大量遗传变异的存在。 balanced polymorphism 平衡多态现象:稳定的遗传多态现象是由自然选择来维持的。 Barr body 巴氏小体:在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核中有一个高度凝聚的染色质团,它是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 base analog 碱基类似物:一种化学物质,其分子结构和DNA的碱基相似,在DNA的代谢过程中有时会取代正常碱基,结果使DNA的碱基发生突变。 bead theory 串珠学说:已被否定的学说,认为基因附着在染色体上,就象项链上的串珠。它既是突变单位又是重组单位。 binary fission 二分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大小相近的两个子细胞的过程。binomial distribution 二项分布:具有两种可能结果的 biparental zygote 双亲合子:又称双亲遗传(biparental inheriance),衣藻(chlamydomonas) 的合子含有来自双亲的DNA。这种细胞一般很少见。 biochemical mutation 生化突变,见自发突变(autotrophic mutation)。bivalent 二价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彼此联合的一对同源染色体。bottleneck effect 瓶颈效应:一种类型的漂变。当群体很小时产生这种效应,结果使基因座中有的基因丢失了。 branch-point sequence 分支点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保守顺序:YNCURAY(Y: 嘧啶,R:嘌呤, N:任何碱基),位于核mRNA内含子和II 类内含子3'端附近,其中的A可通过5'-2'连接的方式和内含子5'端相连接,在剪接时形成套马索状结构。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广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所含遗传方差的百分比。cotplot 浓度时间乘积图:一个样本单位单链DNA分子复性动力学曲线。以结合为双链的量为纵坐标,以DNA浓度和时间的乘积为横坐标作出的DNA复性动力学曲线 C value 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所含的DNA总量。 CAAT element CAAT元件:真核启动子上游元件之一,常位于上游-80bp附近,其功能是控制转录起始频率,保守顺序是 5'-GGCCAATCT-3'。 cancer 癌:恶性肿瘤,细胞失控,异常分裂且在生物体内可播散。 5'-capping -5'加帽:在 mRNA加工的过程中在前体 mRNA分子的5'端加上甲基核苷酸的“帽子”。 catabolite repression (glucose effect) 分解代谢物阻遏(糖效应):当糖存在时能诱发细菌操纵子的失活,即使操纵子的诱导物存在也是如此。 cDNA 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以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的拷贝。 cDNA clone cDNA分子克隆:将cDNA片段装在载体上转化细菌扩增出多克隆的过程,最终可建立cDNA文库。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17、交叉的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过程叫做交叉端化。 18、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19、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0、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21、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2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23、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的时期。 25、无性生殖: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6、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7、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28、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5、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6、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7、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9、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10、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1、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12、基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3、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14、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15、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16、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7、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18、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19、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20、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2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2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2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从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也称点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则为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功能的特定区段内碱基或碱基顺序的变化所引起的突变,最小突变单位是一个碱基对的变化,是产生新基因的源泉,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 25、部分二倍体:含一个亲本的全部基因组和另一亲本部分基因组的合子叫部分二倍体或部分合子。 26、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27、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28、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29、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遗传学名词解释94257

遗传学名词解释 amitosis无丝分裂:细胞核拉长呈哑铃状分裂,中部缢缩形成2个相似的子细胞。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如:纤毛虫、原生生物、特化的动物组织。 mitosis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a 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通过有丝分裂,从一共同的细胞或生物繁殖得到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 或生物。也即克隆(clone)。 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有规则地交替进行,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endomitosis内源有丝分裂:即间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但不发生核分裂,着丝点也不分裂。结果形成多线染色体。或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但细胞核未分裂,则核内染色体成倍性增加,成为内源多倍体。 meiosis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把它叫做减数分裂。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世代交替: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allele等位基因:载荷在同源染色体对等的位点上的二个基因,这二个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dditive effect加性效应:是指各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基因型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的大小,这部分效应一般是累加性的。 dominant effect显性效应:是指同一基因位点内相对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autopolyploid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allo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apomixis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能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根据无融合生殖最后形成胚。aneuploid非整倍体:指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比该物种正常合子(2n)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的现象。 atavism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即为返祖遗传。 complementary effect互补作用: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9:7)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复习解答(部分)

名词解释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细胞分裂增殖的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减数分裂miosis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所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减半。 生活周期life cycle即个体发育过程或称生活史,有性生殖的动植物生活周期是指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再到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形成的新链DNA分子一链来自原来的亲本DNA分子,一链来自于新合成的DNA分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等位基因allele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 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结果的现象 连锁遗传linkage指在统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野生型wild type自然群体中最常见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 染色体数目是x整数倍的个体或细胞 非整倍体aneuploid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基因组genome指一个生物单倍体的染色体的数目即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遗传率heritability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近亲繁殖inbreeding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其极端类型为自交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group在一个的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这种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群体金银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 交换值crossing-over value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简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遗传学意义。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0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3-24 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

普通遗传学名词解释(英文)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粒,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粒,着丝粒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基因(gene):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是指同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突变型基因(Mutant gene)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端粒(Telomeres)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 动粒(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 野生型基因(wild type gene):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座位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 自交(selfing):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 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纯合子(Homozygote) :是指同一位点 (locus) 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 如AA,aa。相同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分为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 杂合子(heterozygote) :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 体 , 如Aa。杂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会出现性状的分离。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 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相斥相(repulsion phase)两个性状分别为甲和乙,甲显性性状与乙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选择(select):改变基因频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宋体的是在汉语的遗传学书上的;黑体的是老师说的;华文新魏的是百度的。 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通常以交换值来表示。 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是基因定位最基本的方法。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来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是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1次杂交和1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常染色体(autosome):生物多对染色体中,除性染色体外的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在生物多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 常染色质(euchromatin):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 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性别影响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又称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nce):与限性遗传不同,它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连锁强度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表现连续变异的遗传性状。(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discrete characters):表现不连续变异的遗传性状。(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基因座(locus):一个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遗传率(又叫遗传力,heritability):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广义遗传率h2B(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 狭义遗传率h2N(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现实(选择)遗传率(Reality(select) heritability):通过选择结果也可以估算群体的遗传率,这个遗传率叫做现实遗传率,用hR表示。 选择反响(Select response)the degree of respond to mating the selected parent 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ce):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指的是要留种的个体表型均值与畜群表型平均数之差。 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杂种第二代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的现象。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同一位点的基因可能有两种以上的形式,遗传学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座) 互补群(Complementation group):能与其它的互补群发生互补反应、同一个野生型基因产生的一系列(所有的)突变基因。除野生型外其它位点统称为一个互补群。整倍体(euploid):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 非常整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在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单倍体(haploid):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或细胞。 多倍体(polyploid):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统称为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叫做同源多倍体。所有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 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染色体组不同的多倍体叫做异源多倍体,其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 双二倍体(amphidiploid):异源四倍体中,由于两个种的染色体各具有两套,因而又叫做双二倍体。 单体(monosomic);在亚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2n少一条的个体或细胞叫做单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II+I。 单倍体(haploid);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或细胞。 单价体(univalent);本应联会而未联会的染色体。 二价体(bivalent);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 三价体(trivalent);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的三个染色体配成一组的多价体,称为三价体或三价染色体 缺体(nullisomic);对染色体的两条全部丢失了的个体或细胞成为缺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II。 四体(tetrasomic);在正常2n基础上,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两个成员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四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II+IV。 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两对染色体各缺少一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双单体。 三体(trisomic);在正常2n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称为三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II+III。 双三体(double trisomic):在正常2n基础上,有两对染色体各自都增加一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双三体。 超倍体(hyperploid);染色体数多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超倍体。 亚倍体(hypoploid);染色体数少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亚倍体。 缺失(deficiency);缺失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丢失了。 重复(duplication);重复是指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 易位(translocation);异位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移接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inversion);倒位指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倒转。 缺失圈(deficiency loop);中间缺失杂合体在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能观察到二价体上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缺失圈或缺失环 重复圈(duplication loop);重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如果重复区段较长,重复区段会被排挤出来,成为二价体的一个突出的环或瘤——重复圈或重复环。 感受态(competence);细胞处于能够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称感受态,处于感受态的细胞称作感受态细胞。 原养型(prototroph);能在矿物培养基上合成自身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的细菌。 辅养型(auxotroph);一个细菌失去了合成一种至数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从而导致其不能再矿物培养基上生长。 接合(conjugation);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性导(sexduction);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质粒(plasmid);质粒是指存在于细胞中能独立进行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F细胞(F cells);F因子为致育因子,含有F因子的细胞即为F细胞。 F+细胞(F+cell);含有自主状态的F因子的细胞。 高频率重组(hfr)细胞(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胞叫做高频重组细胞,即hfr细胞。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选择效应和突变作用。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指某一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的百分率。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某一特定基因占该基因座基因总数的百分率。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孟德尔把在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显性作用()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加性(additive allelic effect) 在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中,各基因独自产生的效应。 干扰(interference,I)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次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正干扰(positive 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对它临近位置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有抑制或减弱的作用为正干扰。 负干扰(negative interference)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对它临近位置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有促进或增强的作用为正干扰。 连锁遗传(linkage inheritance)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连锁(linkage)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遗传学 名词解释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5、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6、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3、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2、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3、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4、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5、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2、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3、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4、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5、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6、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permanent hybr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