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免疫调节--2016-2018各地高考真题

14-免疫调节--2016-2018各地高考真题
14-免疫调节--2016-2018各地高考真题

序言

面对高考,琳琅满目的教辅,题海无边而且错误百出,唯有真题是师生的正确导航。2018年7月,有同行提出将真题分类做ppt。

承蒙各位志同道合同行的鼎力支持,2018—2016全国各地真题精校对、分章汇编及做ppt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老师本着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态度,多次校对、认真作图,修改了很多错误的真题图片和错误文本。

现将参与人员公布如下:大丰中学吴长胜、二中宋晨光、歙县中学胜、平潭流水中学曾英、滢、厉庄高中万晓涛、响水教师发展中心袁前、省泰兴中学殷俊才、靖江斜桥中学建栋、广南县第一中学蒙庚阳、第五中学史晓瑾、东台安丰中学王忙根、凡洁、文亮彧骏、市临淄中学文德、七中真、颍上一中彪、汉川一中骆龙、晋中和顺一中贾若冰、黄冈市第一中学徐清、诺课中学高榛、省上犹县第三中学肖宁、柞水中学立锋、南江中学罗利平、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吕红萍、一高合理、祁阳一中罗微、涉县一中郜宇、永城市高级中学玉婉、邻水中学小民、省建德市寿昌中学琴玉、二中罗小滨、市阜南实验中学乔可可、省市丰县中学永武、省市运河中学子明、清河中学燕军、普宁华美实验学校应勇、省市地质中学聪、卢龙一中晓菊、揭东第一中学黄晓双、一中朱男、株洲四中罗雪非、桦甸第四中学宋冬梅、九里中学王瑞民、金沙中学钱益锋、潍坊临朐中学涛、马建新、大二附中鑫、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志涛、鱼台一中翟文灿、穆穆、进贤一中周英、中学蓝泽桂、大学附属中学黄建华、綦江中学纯福、兴化市第一中学徐宜提供试卷:市林亭口高级中学田惠文、林祖宝、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牛延琴、省市第八高级中学先明、镇一中于婷婷、溧水高级中学卫顺

这些工作都是一线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抽空做的整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行使用时发现错误请及时告知、指正。(QQ群号:826304328)

(2018年卷9,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2018年11月选考24,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

B. 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

C. 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 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答案】A

(2018年4月卷,第16题,2分)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B

(2017年卷2,6分)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

..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C

(2017年4月卷,第9题,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

..的是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D

(2017年4月卷,第22题,2分)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B

(2017年11月卷,第27题,2分)【加试题】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答案】B

(2016卷.16题,2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的异常细胞

【答案】B

(2016高考卷,第1题,2分)SARS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属于

A.媒介物传播B.空气传播C.病媒传播D.接触传播

【答案】D

(2016高考卷,第17题,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表1

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①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

②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③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④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C.③D.④

【答案】B

(2016高考卷,第18题,2分)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①外毒素②减毒外毒素③外毒素α亚单位④外毒素β亚单位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答案】C

(2016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2016年4月卷,第4题,2分)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答案】A

(2016年10月卷,第24题,2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答案】A

(2018年卷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 、DB7(一种癌细胞)和MEF (一

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

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 表中DB7和iPSC 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

有 。

③ 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

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

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 或B 填入④处,从C ~F 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 可以用于 。

【答案】(17分)

(1)分裂/增殖 免疫

(2)实验一:① 高于

② 可以与抗iPSC 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 抗iPSC 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 上的抗原

结合/iPSC 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 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① F ② D ③ C ④ 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细胞

血清

(2017年卷,第31题,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

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

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16分)

(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3)体温调节

(4)特异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2016年全国I卷,第31题,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