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

化学讲义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注意: 每个能层的能级种数为n;轨道总数为n2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

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

的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

能级交错: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 s<(n-2)f<(n-1)d<n p

【能级组:n s (n-2)f (n-1)d n p;一个能级组中的各能级能量相近但不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

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激发态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状态的原子 基态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形成吸收光谱

激发态原子也可释放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变成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形成发射光谱

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焰火、激光、灯光、霓虹灯光、焰色反应等许多可见光都与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

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p 3的轨道式为

或 ,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p 3、d 5、p 6、d 10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 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

19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简化的电子排布式: 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19K :[Ar]4s 1 12Mg:[Ne]3S 2 (2)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轨道表示式

(3)价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

①主族元素:只需表示出最外层的电子(如Na :3s 1;Cl :3s 23p 5) ②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要写出3d 和4s 两个能级的电子排布(如Fe :3d 64s 2)。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 除ds 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 ↑ ↓ ↓ ↓ ↑ ↑ ↑

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元素价电子等于主族序数,过渡元素价电子等于纵行数(从而确定族序数)

例: 4s 24p 5 第四周期VIIA 族 3d 54s 2 第四周期VIIB 族

三.元素周期律:电离能、电负性

1、电离能(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

① 同一周期元素中,碱金属(或第ⅠA 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或0族)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反常:ⅡA 和ⅤA 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后面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元素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③ 同一原子的

电离能逐级增大,即I 1<I 2<I 3<,且隔层的电离能数值相差巨

大。

2、电负性( 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以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① 同周期元素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 电负性的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的尺度,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 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 (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③ 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如>1.7)时易形成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相

差不大时

易形成共价键。

3、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 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质相似,如右

图。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共价键的本质是: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

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

共价键具有两大特征: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只能和几个自

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和方向性。

2、键参数:

(1)键能(单位:kJ/mol ):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核间距,一般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 相同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键长的一半称为该原子的共价半径 ) (3)键角:在原子数超过两个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 多原子分子的键角是一定的,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 ?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常见的键角:H 2O(105°)、NH

3(107°)、CH 4(109°28′)、P

4(60°)、CO 2(180°)

、苯(120°)】

3、共价键的类型:

(1)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共价键的极性强弱比较:根据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的差别大小,两原子电负性

相差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例如:H —F 键的极性大于H —Cl 键的极性)

键能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性质

孤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

存在配位键的化合物常见:H 30+ NH 4+ H 2SO 4 Al 2Cl 6 BNH 3F 3(H 3N→BF 3)

认识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含配位键的不一定是配合物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某些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如:[Cu(H 2O)4]SO 4、[Cu(NH 3)4]SO 4、Ag(NH 3)2OH 、Fe(SCN)3等。(许多过渡金属离子

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过渡金属的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的配合物多) ① 配合物组成:

常见含配位键的内界离子: [Cu(H 2O)4]2+

[Cu(NH 3)4]2+ [Ag(NH 3)2]+

[Fe(SCN)6]3— [Fe(SCN)6]4— [Co(NH 3)3(H 2O)]3+ [Co(NH 3)4Cl 2]+ [HgI 4

]2—

② 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体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的配体离子通常不电离。

③ 配位键的表示(箭头):

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

学键特征,许多性质是相似的,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的判断方法:微粒所含原子个数相同;微粒所含价电子总数相同 (2)等电子原理的应用:这一类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分子结构以及部分物理性质相似。利用等电子原理可判断一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主体构

NH 3

Cu NH 3

NH 3

H 3N 2+

四氨合铜离子

2+

气态氯化铝分子

Al

Al

Cl Cl Cl Cl

Cl

Cl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

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学业要求素养对接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 规律。 3.认识简单的晶胞。 微观探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模型认知:晶胞的判断与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自范性: ①定义: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形成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③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自主思考】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二、晶胞 1.概念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结构 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1)平行六面体(立方体形)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①晶胞的顶角原子是8个晶胞共用; ②晶胞棱上的原子是4个晶胞共用; ③晶胞面上的原子是2个晶胞共用。 如金属铜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均摊到的原子数为8×1 8 +6× 1 2 =4。 (2)几种晶胞中原子数目的确定。 结合下图,钠、锌、碘、金刚石晶胞中含有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8、8。 【自主思考】 2.晶胞是否全是平行六面体? 提示不一定,如有的晶胞呈六棱柱形。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提示不表示,只表示每个晶胞中各类原子的最简整数比。 [自我检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3-2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解析:A项,冰为分子晶体,融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A项错误;B项,原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取决于共价键的强弱,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故B项正确;C项,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共价键的强弱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大小,所以C项错误,D项也错误。故选B。 答案:B 2.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相似,对其进行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 B.常温、常压下,SiCl4是气体 C.SiCl4的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D.SiCl4的熔点高于CCl4 解析:由于SiCl4具有分子结构,所以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在这两种分子中都只有范德华力,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SiCl4的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比CCl4高。CCl4的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SiCl4与它结构相似,因此也是正四面体结构,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3.(双选题)下列性质符合分子晶体特点的是() A.熔点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 D.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为0.97 g/cm3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晶体的性质。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是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分子晶体具有低熔点、易升华、硬度小等性质。A项熔点高,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D项能导电,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该项所述是金属钠的性质。故选BC。 答案:BC 4.(双选题)下列关于原子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B.原子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 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D.原子晶体中必须有共价键,可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故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独的“分子”;由原子晶体的定义可知,原子晶体中只有共价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注意: 每个能层的能级种数为n;轨道总数为n2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 能级交错: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 s<(n-2)f<(n-1)d<n p 【能级组:n s (n-2)f (n-1)d n p;一个能级组中的各能级能量相近但不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激发态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状态的原子 基态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形成吸收光谱

激发态原子也可释放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变成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形成发射光谱 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焰火、激光、灯光、霓虹灯光、焰色反应等许多可见光都与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p3、d5、p6、d10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 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 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 19K:1s22s22p63s23p64s1 ①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19K:[Ar]4s1 12Mg:[Ne]3S2 (2)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轨道表示式 (3)价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 ①主族元素:只需表示出最外层的电子(如Na:3s1;Cl:3s23p5) ②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要写出3d和4s两个能级的电子排布(如Fe:3d64s2)。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除ds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 ↑↓↑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J 尺电子的厢子轨迺旦球够对《= 代h 电子的障子 物逍呈班恰彤 屮桥:级上1个 ?P 能级上玉个 善能彼上的嫌子轨済数目^加能级上 庚亍 斗你纵卜"个 同龍层上掠干啟迢沱樓的隔低: MS 呻 /*<■ rtl ② 形狀轿I 的的專亍抽道能复的咼低’ |賢、2s- Js- @11 一鹿以内形获抽何HiH 申廣方向 不剛的廉子執追的能JRI9零.如 2归?2丹* 2p.tt.aU 的能華相等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 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5£> ■(JS). Ccr) _* * _、 '_ -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 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 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 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 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 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 旋方向相反(用“fj”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 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 Hund )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 的状态。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 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 布式,例如 K : 1s22s22p63s23p64s1。 选修三知识点 枕ifi 形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2n2。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数Z,找出与之相近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R,先确定其周期数。再根究ZO—均摊法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中学中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 (1/8)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 (H 20)m ),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 6H 12O 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 、乙酸CH 3COOH 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3224324422()()23()Ag NH OH CH OH CHOH CHO Ag NH CH OH CHOH COONH H O +????→+++水浴加热↓↑; 和新制Cu(OH)2反应: 22422422()()()2Cu OH CH OH CHOH CHO Cu O CH OH CHOH COOH H O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126222666;0C H O O CO H O H +??→+酶△<;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 、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 、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122211261266126 C H O H O C H O C H O +??→+酶(蔗糖)(葡萄糖)(果糖)12221126126 2C H O H O C H O +??→酶(麦芽糖)(葡萄糖)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6105n 6105m 1222116126C H O C H O C H O C H O ??→??→??→酶酶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也可在酸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doc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内容】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P13?1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初步学会二者的对应转换; 过程与方法:探究、推理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原子结构,再根据原子结构判 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而掌握两者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及应用发展,感受科学家的首创精 神,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构成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辅以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教学设计】

【投屏】2oCa、26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LoCa、26Fe都位于第四周期。思考: Ca在元素周期表第几主族?依据什么确 族的划分 区的划分定?那么Fe是不是在第IIA族呢?为什么?下 面研究族的划分及相关规律。 【探究2】族的划分 【设疑】仔细观察周期表上碱金属元素、卤族 元素及稀有气体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分组概括 写出它们的价电子通式。主族及零族元素的族 序数是依据什么确定的?那么对中间的过渡元 素呢? 以Mn、Fe、Cu为例来具体探究。 【投影】Mn、Fe、Cu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格, 请 分组判断Mn、Fe> Cu所在族的价电子总数。 【板书】2、族一一按价电子数划分 【设疑】 %1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特 点?价电子排布有什么不同?(完成学案上的 表格) %1元素周期表有—个纵列,可以分—个主族, 个 副族,除此外还有,划分族的依据是 ③过渡元素的族序数是怎样确定的? 【讲解】Fe为什么不是排在第IIA族呢?弄清 楚周期、族的相关规律,我们就能很容易给元 素在周期表中“定位”,浅绿色区域是金属元 素所在的位置,深绿色区域是非金属元素所在 的位置。由于颜色的区别分成了两大区域。请 大家看课本P14页彩图位置,有5块不同颜色 的区域,为什么叫s、p…区,不叫1、2、3、 4、5区,这与外围电子层的排布有什么关系 呢? 【探究3】区的划分 【设疑】 ①阅读课本P14科学探究3,对照元素周期表, 请仿照ds区、f区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 格,并找出划分区的依据 【板书】3、区一一按外围电子排布划分 【设疑】 %1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都是金属?为什么 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 区内? %1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乂称为过渡元素是因 分析推理 探究2、族的划分 学生演板,师生评价 归纳通式、寻找规律 思考交流 填写表格 师生评价 归纳通式找规律 汇报结论2 师生评价 看周期表 思考交流 讨论探究 探究3、区的划分 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生生交流 教师点评 设置悬念 引发思考 学会“特殊 到一般”的 归纳法感 受成功的 喜悦! 类比“主 族”迁移 “副族” 点明差异 关注特征 培养观察 表述能力 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 解开悬念 合作学 习、再训 分析、推 培养协作 探究精神 训练语言 表达能力 深化拓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3垃圾资源化PPT课件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3垃圾资源化PPT课件 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2爱护水资源PPT课件 3.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2爱护水资源PPT课件 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2爱护水资源PPT课件 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1改善大气质量PPT课 件3.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1改善大气质量PPT课 件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4.1改善大气质量PPT课 件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4塑料、纤维和橡胶 PPT课件4.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4塑料、纤维和橡胶 PPT课件3.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4塑料、纤维和橡胶 PPT课件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4塑料、纤维和橡胶 PPT课件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3玻璃、陶瓷和水泥 PPT课件4.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3玻璃、陶瓷和水泥 PPT课件3.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3玻璃、陶瓷和水泥 PPT课件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3玻璃、陶瓷和水泥 PPT课件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PPT课件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PPT课件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1合金PPT课件 2.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3.1合金PPT课件 1.ra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2.2正确使用药物PPT课 件3.rar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化学讲义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注意: 每个能层的能级种数为n ; 轨道总数为n 2 ;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 能级交错: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 s <(n -2)f <(n -1)d <n p 【能级组:n s (n -2)f (n -1)d n p ;一个能级组中的各能级能量相近但不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 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激发态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状态的原子 基态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形成吸收光谱 激发态原子也可释放能量使核外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变成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形成发射光谱 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焰火、激光、灯光、霓虹灯光、焰色反应等许多可见光都与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比如,p 3的轨道式为 或 ,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p 3、d 5、p 6、d 10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18Ar 3s 23p 6、 29Cu 3d 104s 1、 30Zn 3d 104s 2、 36Kr 4s 24p 6。 ↑↓ ↑ ↓ ↓ ↓ ↑ ↑ ↑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

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 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 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mol—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