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I.(1)给定条件下的下列四种物质:

a.10g氖气

b.含有40mol电子的NH3

c.标准状况下8.96LCO2

d.标准状况下112g液态水

则上述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标准状况下,0.51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则该气体摩尔质量为______。

(3)将100mL H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含0.2molNaOH溶液时恰好中和完全,向另一份中加入含0.05molBaCl2溶液时恰好沉淀完全,则原溶液中c(Cl

-)=____ mol/L。

II.现有以下物质:①铝;②二氧化硅;③液氯;④NaOH溶液;⑤液态HCl;⑥NaHCO3晶体;⑦蔗糖;⑧熔融Na2O;⑨Na2O2固体;⑩CO2。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写):

(1)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非电解质有__________。

(3)写出向⑨与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①与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写出⑤的水溶液与⑥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②与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d>b>a>c 17g/mol 2 ①④⑧⑤⑥⑧⑨②⑦⑩ 2Na2O2 + 2CO2=2Na2CO3 + O2 2Al + 2H2O + 2OH- = 2AlO2- + 3H2 H+ + HCO3- = H2O + CO2 SiO2 + 2OH- = SiO32- + H2O

【解析】

【分析】

I.利用n=m

M

=

A

N

N=

m

V

V计算。

II.①铝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二氧化硅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液氯不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NaOH溶液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液态HCl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⑥NaHCO3晶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蔗糖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⑧熔融Na2O能导电,为电解质;

⑨Na2O2固体不能导电,为电解质;

⑩CO2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详解】

I(1)a .10g 氖气的物质的量=1020=0.5mol ,Ne 为单原子分子,即分子数为0.5mol ; b .NH 3中含有10个电子,则含有40mol 电子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4mol ; c .标准状况下8.96LCO 2的物质的量=8.9622.4

=0.4mol ; d .标准状况下112g 液态水的物质的量=

11218

=6.22mol ; 综上所述,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为d>b>a>c ; (2)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 ,物质的量为0.672L ÷22.4L/mol=0.03mol ,则M=m n =0.510.03

=17g/mol ; (3)0.05molBaCl 2与硫酸根离子生成0.05mol 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0.1mol 硫酸;0.05mol 硫酸消耗0.1mol 的NaOH ,剩余的0.1molNaOH 为盐酸消耗,则原溶液中含0.2mol 盐酸,c(Cl -)=0.2÷0.1=2mol/L ;

II(1)分析可知,能导电的为①④⑧;

(2)属于电解质的为⑤⑥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为②⑦⑩;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 2O 2+CO 2=2Na 2CO 3+O 2;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H 2O+2OH -=2AlO 2-+3H 2↑;

(5)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 ++HCO 3-=H 2O+CO 2↑;

(6)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 2+2OH -=SiO 32-+H 2O 。

2.O 2和O 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分子式完成下列各题:

(1)等质量的O 2和O 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2)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 2和O 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质量比为___。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g 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g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用含N A 的式子表示)。

(4)常温下,将20g 质量分数为14%的KNO 3溶液跟30g 质量分数为24%的KNO 3溶液混

合,得到密度为1.15g·

cm -3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 -1。 【答案】1:1 3:2 1:1 2:3 A

22.4bc aN L 2.28 【解析】

【详解】

(1)等质量的O 2和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3∶2,原子个数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3:2;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O 2和O 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1,则原子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2∶3,故答案为:1:1;2:3;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则cg O 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V m =×22.4 L·mol -1=L ,故答案为:A

22.4bc aN L ; (4)混合后溶液中的KNO 3的物质的量为n(KNO 3)=

≈0.099 mol ,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V[KNO 3(aq)]=≈43.5 cm 3=4.35×10-2L ,混合后溶液中K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KNO 3)=≈2.28mol·L -1,故答案为:2.28。

3.已知:2KMnO 4K 2MnO 4+MnO 2+O 2↑,将0.1moKMnO 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O 2;向反应后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Cl 2,此时Mn 元素全部以Mn 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注:KMnO 4和K 2MnO 4以及MnO 2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并生成Mn 2+)。

(1)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反应中若产生0.3mol 的气体则有________mol 的电子转移。

(2)a+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a+b 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MnCl 2 0.6 0.25 0.2

【解析】

【分析】

(1)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根据Cl 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

(2)KMnO 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 氧气,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继续加热,收集到气体bmol 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整个过程中,Mn 元素得到电子数等于O 元素、Cl 元素失去的电子,则有:0.1×(7-2)=4a+2b ,整理得a+b=0.25-a ,当高氯酸钾没有分解时,(a+b)达最大值,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最多,生成氯气最少,根据方程式计算氧气最大值,进而确定(a+b)的最小值。

【详解】

(1)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MnCl 2是还原产物;产生0.3mol 的氯气时,转移电子为n(e -)=0.3mol×2×[0-(-1)]=0.6mol ;

(2)KMnO 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 氧气,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继续加热,收集到bmol 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整个过程中,Mn 元素获得电子等于O 元素、Cl 元素失去的电子,则有:0.1×(7-2)=4a+2b ,整理可得a+b=0.25-a ,当高氯酸钾没有分解时,(a+b)达最大值,此时a=0,则(a+b)的最大值=0.25;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时,生成氧气最多,生成氯气最少,由2KMnO 4

K 2MnO 4+MnO 2+O 2↑,可知生成氧气最大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2

=0.05mol ,则a+b≥0.25-0.05=0.2,故(a+b)的最小值为0.2。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充分利用整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关系及与物质的性质与作用

的关系是解答的基础,学会将关系式进行变形,并用用极值方法分析判断。

4.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Ⅰ)现实验室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

(1)如图是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 mol·L-1。

(2)某同学用该浓盐酸配制100mL 1mol·L-1的稀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计算可知,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盐酸 ____ mL。

②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

③若配制过程遇下列情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会:(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A.量取的浓盐酸置于烧杯中较长时间后配制______。

B.转移溶液前,洗净的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_____。

(Ⅱ)实验室使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并用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该反应放热)。已知: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氯气和氢氧化钙在温度较高时会生成副产物氯酸钙。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哪位同学的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副反应的发生?_____。

(2)上述装置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两部分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至右的流向)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字母)_____。

(3)利用(2)中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若用12 mol·L-1的浓盐酸200 mL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最终生成的次氯酸钙的物质的量总小于0.3 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Ⅲ)已知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将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气一氯水体系,该体系中Cl2、HClO和ClO-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欲使氯水的杀菌效果最好,应控制的pH 范围是__,当pH=7.5时,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___。

【答案】11.6 8.6 胶头滴管、100 mL 容量瓶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甲 F B E 浓盐酸逐渐变稀,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且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盐酸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氯气,故生成的Ca (ClO )2少于0.3mol 2~6 HClO 、ClO -、Cl -

【解析】

【分析】

(Ⅰ)(1)根据1000c=M

ρω计算浓度;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Ⅱ)(1)要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就要控制反应的温度。

【详解】

(Ⅰ)(1)根据1000c=M

ρω计算盐酸的浓度,有1000 1.1636.5%c=/11.6/36.5

mol L mol L ??=; (2) ①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量取的盐酸的体积0.1L 1/V=

0.00868.6L 11.6/mol L L m mol L ?==; ②量取盐酸的时候需要量筒;稀释浓盐酸,需要玻璃棒、烧杯;转移时,需要100mL 容量瓶,玻璃棒、烧杯;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则还需要的仪器有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A 、浓盐酸易挥发,置于烧杯后,较长时间配制,盐酸挥发,溶质减少,溶液的浓度偏低;

B 、容量瓶中存在蒸馏水,由于定容前,需要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因此之前存在的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

C 、俯视刻度线,定容时,水会少加,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Ⅱ)(1) 氯气和氢氧化钙在温度较高时会生成副产物氯酸钙,所以必须要控制反应温度,甲装置有冰水浴,可以较好地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2)F 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来控制反应的速率,B 装置有冰水浴可以较少副反应的发生,E 装置可以做到尾气吸收,答案为F B E ;

(3)MnO2只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虽然反应的进行,浓盐酸浓度降低,不与MnO2反应,所以生成氯气的值小于理论值,答案为浓盐酸逐渐变稀,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且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盐酸不能全部反应生成氯气,故生成的Ca(ClO)2少于0.3mol;

(Ⅲ)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所以HClO的浓度越大,杀菌效果最好,根据图像pH最好为2~6之间;当pH=7.5时,根据图像,氯水中没有Cl2,韩律的微粒有HClO、ClO-以及与水反应生成的Cl-。

【点睛】

(Ⅲ)第二小问是易错点,很容易忽略Cl-;不要忘记,Cl 2+H2O HCl+HClO,有Cl-生成。

5.(1)1mol H2SO4中含有_____个硫原子,_____mol O。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刷电路板处理时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平下列方程式:

_____I-+_____IO3-+ _____H+—_____I2+_____H2O

_____NH4ClO4——_____N2↑+_____O2↑+_____HCl+_____H2O

(5)用单线桥法或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并填空:

Cu+4 HNO3(浓)= Cu(NO3)2+ 2 NO2↑+ 2H2O__________________

HNO3的作用是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答案】N A 4 HCl=H++Cl- NaHSO4 = Na+ + H++SO42- 2Na2O2+2CO2=2Na2CO3+O2

4Fe(OH)2+O2+2H2O=4Fe(OH)3 2Fe3++Cu=2Fe2++Cu2+ 5 1 6 3 3 4 2 5 46

氧化性和酸性 Cu(NO3)2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结构进行计算;

(2)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

(4)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及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配平;

(5)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产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产物为还原产物。

【详解】

(1)一个H2SO4分子中含有1个S原子,4个O原子,则1mol H2SO4中含有N A个硫原子,4mol O;

(2)HCl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则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NaHSO4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 Na+ + H++SO42-;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碘离子变为0价,碘酸根离子变为0价,则最小公倍数为5,则离子方程式为5 I-+IO3-+ 6H+=3I2+3H2O;

高氯酸铵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的化合价升高,Cl的化合价降低,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则4NH4ClO4=2N2↑+5O2↑+4HCl+6H2O;

(5)反应中Cu作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生成的产物为氧化产物;硝酸作氧化剂、酸,部分N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由+5变为+4,生成的产物为还原产物;双线桥

法表示为;单线桥法为

【点睛】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反应。

6.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质量(g)摩尔质量(g·mol-1)

蔗糖25.00342

硫酸钾0.87174

阿司匹林0.17180

高锰酸钾0.316158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配制上述1L上述“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药匙、烧杯、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需要高锰酸钾___________mol。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4)“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A 胶头滴管 1000mL容量瓶 0.004 BD 0.024

【解析】

【分析】

(1)电解质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常见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乙醇、葡萄糖等)、氨气等;

(2)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分析;根据500mL“鲜花保鲜剂”中需要高锰酸钾质量分析需要高锰酸钾物质的量;

(3)根据c=n

V

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溶质减少,浓度

偏小,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4)求出K+的物质的量、根据溶液的体积,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来计算。

【详解】

(1)A.蔗糖含有蔗糖分子,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硫酸钾,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是盐,能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银,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