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

浅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
浅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在全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非智力因素是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非智力因素包含的内容、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还在探讨、争论着,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无庸置疑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非智力因素作深入研究,以培养创新人才。

一、非智力因素的提出与涵义

(一)非智力因素的提出

1、国外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W.P.) 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一概念,但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不过,在亚历山大的启迪下,美国另一位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D.Wechsler) 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提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气质和人格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还应该包括先天的、认知的和情感的成份”。一般来讲,心理学界将韦克斯勒的这篇文章,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并作科学研究的标志。这时,非智力因素方为世人所公认。

2、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我国对非智力因素在智慧行为中的作用在古代就有一定的认识。我国古代有这样的一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识就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去做。其中,会不会是智力因素,去不去是非智力因素。但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却比较晚。最早是由吴福元教授在1981年广州心理学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同年,李志在《陕西教育》(1981年第 12期)上也撰文《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海师大燕国材在《智力与学习》(1981年 2月版)一书中也提出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自他在《光明日报》(1983年 2月 11日)上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各方学者纷纷撰文,各抒己见,掀起了一场关于非智力因素的讨论和深入研究。

(二)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M.L.Terman将非智力因素概括为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进取心,谨慎以及好胜心等四种个性品质;W.P.Alexander则强调兴趣、克服困难的坚持性以及获得成功的愿望;而D.Wechsler则提出了内驱力、情绪稳定性和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在智慧行为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智力和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方面,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做了如下概括: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智力水平中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制约作用。

李洪玉等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包括注意、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上述具体操作起着动力和调节作用。沈德立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有两个层次: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即除智力或能力

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等;二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因素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范畴。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

二、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一)非智力因素的构成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五个方面。

(二)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具体可以从它的构成要素分别表现出来。

1、动机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动机主要有激发行为、行为定向、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1)激发行为是指动机使有机体进入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日常经验和实验都表明,有动机才有行动。

(2)行为定向是指动机使有机体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

(3)维持行为是指动机使有机体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到选择的活动得以完成

2、情绪、情感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这都是说明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成才有巨大的作用。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对认识起正反面的动力作用: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思维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特别是理智感和美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良好心境能使人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我国有句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育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动情”。

3、兴趣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达尔文说:“热衷于一切我认为有趣的事物,并且以了解任何问题与事件为极大的满足。”兴趣是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之一。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意思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包括创造性思维在内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兴趣对于学好知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创造性思维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4、意志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意志是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活动,它对学习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在于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如促使进行积极的思维;后者在于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意志的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例如,学生有了上课要注意听讲的决心,这种决心就一方面促使人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又抑制他的不相干的其它活动。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5、性格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占个性的核心地位,有好坏之分,故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性格

是比较稳定的,但也有可变的倾向,它不是偶然的、一时的举动,而是经常的、一贯的表现。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说的是性格的稳定性特征,但也不是绝对的,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比起其他方面来就缓慢得多了。它贯穿在人的全部社会行为之中,调节着人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学业成功的重要心理保障。

三、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总结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以及当前我国在教育中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现状

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有两者密切的结合,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非智力因素对思维活动的支持表现为对思维活动的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弥补作用。

从我国教育现状看,存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倾向。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追求的精神。

(二)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事业有成,智力因素的作用约占20%,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却占80%左右。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恒动力,热情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翅膀,坚强的意志则是保证。

1、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掌握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2、培育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

3、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5、使学生具有刚毅的性格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有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而非智力因素则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有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因素。良好

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而非智力因素则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引起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很重要,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第一节课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开端,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各种原因,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很担心英语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对第一节英语课费一番心思。第一节课并不见得非要让学生接触教材新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负担,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比如,先用英语向同学们打招呼,接着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然后教学生们学唱英文歌;拿起教室里学生身边的物品用英语解释或询问学生对一些英文字母缩写知识的了解。做这些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英语的气氛,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2.师生情感的培养

古人云:“人情者,礼仪之田也。”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信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情感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产生共鸣——学习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时,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对老师的热爱和依赖感,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当然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用爱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还没有放弃他们,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趋于稳定阶段,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现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比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保持他们学英语的热情,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他们的缺点可以公开批评。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谨慎,要对他们仔细观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一些获得成功表现的机会,多给予表扬,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

3.学习方法的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英语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让他们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们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努力,持之以恒,没有学不会的。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办法有很多。

3.1可以是教师亲身的体验,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比如背单词的窍门,帮助学生过单词关。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英语道路上的拦路虎,没有一定单词量的积累,学好英语只能是一句空话。

3.2让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找到一些有关英语的学习方法,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时候,学生查找到资料会令教师意想不到,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

4.学习习惯的养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也同样如此。比如,对学生讲,课前预习是个好习惯,学生光知道要预习不行,或认识到其重要性也不行,一定要认真地去课前预习。预习一两次、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力求养成习惯,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养成了很多的好习惯。习惯会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总之,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要研究怎么教,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优化英语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们仍要加倍的努力、付出。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层次构成的。”“心理素质是第二层次,它是在先天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作用、环境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可一分为二:即认识----智力因素和意向----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空洞的说教,应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渗透。

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它包括知识技能、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素质。从数学素质的结构的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小学数学教学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及智能的发展,即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数学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数学素质的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十分不利。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二者都是素质的子集;而素质本身是由各种素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可见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又是交叉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促退的内在制约关系。

因此,从数学素质的构成及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只有很好地促成了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交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因为这样,既可以促进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任务的落实,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重视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下面主要就兴趣、意志、习惯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

2.意志是攻关的利剑。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操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

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3.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推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差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盂等人,对两千多名儿童追踪研究了50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优才。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也经常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他发愤努力,通过补习上中学后,记分册上数学全是满分。

每个数学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当然,学生的数学素质到底应如何测评,高低优劣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其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字:大学英语;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智力与能力发展中起动力作用,它是引起智力发展的内驱力,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发展中,还起着习惯作用和补偿作用。因此,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其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开发, 往往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反之,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可见,智力因素在个体的成长成才中固然重要,而非智力因素的特殊作用亦不能忽视。

1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与研究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50年提出来的,目前人们比较认可的并在使用的是认为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学习心理研究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故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2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2.1 激励作用

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正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activating function ),能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或觉醒状态,进而发展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对学生有很强的激劢作用。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

2.2 弥补作用和习惯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智力因素的欠缺,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智力平平却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水平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成为教育史上成功教育的典范,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弥补功能的体现。

所谓习惯作用即定向与巩固作用,它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于学习活动,

使之集中在记忆、想象、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学习内容方面。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往往是学习积极性低、自控力差、精力不集中所造成。习惯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形成勤奋、刻苦、努力的惯性;相反,娇气、任性、懒散,情绪不稳定,则不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巩固。

2.3 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跟需要、动机、注意和记忆有密切关系,是兴奋情绪、活跃思维、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英语有兴趣,他就会在心理上对英语表现出肯定的情绪,在学习时就感到愉快,充满乐趣,从而在行动上表现为更加地投入和积极,学习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对所学知识就容易入耳、入脑,思维也会活跃、开阔;反之,如果某人对学习英语在心理上存在某种障碍,表现为对英语的拒绝,那么,他就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从而失去对英语的兴趣,甚至对英语产生恐惧,那就很难学得下去。

3 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

3.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希望获得赞许的动机,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求的起点要适当降低,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其次,利用学生都有不比别人差,希望胜过别人的心理,举行经常性的英语竞赛,组织成立“英语”兴趣小组,提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通过组织“互助”小组,促进后进生的发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习的需要,这比被动地学习要好得多,这样使学生感到学好英语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树立了学好争先的日标,就能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适时适度的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新鲜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灵活多变的语言交际情景,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十分有益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特有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循循善诱中,将英语知识点一个个的传递给学生们。比如,对一篇文章的讲解前,先给学生介绍Background Information,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有个大体上的了解,进而再进入课文的讲解将化解学生对此的陌生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使其对文章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用Tell Story的形式,简要介绍一部分课文的内容,留下“悬念”,诱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3 锻炼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具有持久效应的非智力因素,是刚强持久的毅力。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朝着预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它包括知识技能、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素质。从数学素质的结构的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今天在全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心理学家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从我国教育现状看,存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倾向。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追求的精神。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而非智力因素则完全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讲解“生活中的立体图行”时,可以把课本,讲台,日光灯等作为教具,讲解“平行线”时,可将窗的铁栏作为教具,讲解生活中的“轴对称”时,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如能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能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数学有兴趣,他就会在心理上对数学表现出肯定的情绪,在学习时就感到愉快,充满乐趣,从而在行动上表现为更加地投入和积极,学习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对所学知识就容易入耳、入脑,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2、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所谓习惯作用即定向与巩固作用,它将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于学习活动,使之集中在记忆、想象、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学习内容方面,比如,对学生讲,课前预习是个好习惯,学生光知道要预习不行,或认识到其重要性也不行,一定要认真地去课前预习。预习一两次、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推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3、意志是攻关的利剑

意志是具有持久效应的非智力因素,是刚强持久的毅力。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

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操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例如,学生有了上课要注意听讲的决心,这种决心就一方面促使人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又抑制他的不相干的其它活动。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差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盂等人,对两千多名儿童追踪研究了50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优才。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也经常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他发愤努力,通过补习上中学后,记分册上数学全是满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3、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4、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

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抽出时间,前来我校参加本次家长会议。 在今天的家长会议上,我主要想和大家谈一下,如何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处在中下游水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心中十分着急,怀疑自己的孩子智商不高,智力有问题,特地领了孩子去测智商。测试结果表明自己的孩子智商并不低,属于中上水平。另据父母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象棋下的不错,记忆力也很强,看过的书、电影、电视记得很牢。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智力好,但成绩差。 这个孩子为什么智力好而成绩差呢?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要搞好学习,光凭智力因素还不够,还需要非智力因素。只有两者都好了,学习成绩才能上去。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例子分析来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搞好学习,光靠智力因素不行,光靠非智力因素也不行,必须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一个相当广泛

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角度来看,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高尔基说的好:人的天赋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非智力因素如热烈的情绪,坚强得意志和独立的性格等都是促使人们的天赋燃烧起来的催化剂。如牛顿、达尔文、居里、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他们幼年时的智力并没有超常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不大好,但由于他们都有非凡的非智力因素,如勤奋、踏实、惜时如金、知难而进、永不满足、孜孜不倦等,终于使他们的智力获得了非凡的发展,从而成为非凡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等。 另据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子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力,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得意志等心理品质。据有人对我国115名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发现他们中间智力超群者并不多,家庭物质文化条件也并不优越。但是,大多数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意志坚强,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秘决之一。而动机、兴趣、习惯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智力活动中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能对智力因素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学生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1、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用数学。”数学的用处如此广阔,它是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如第七册教材中题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万千米。地球赤道大约多少千米?”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用原有动机与迁移来培养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枯燥,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但这些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将这个动机迁移到学习数学上来,这是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陈XX同学是留级生,但他被选为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就热情地做他练跳的义务裁判,并对他说:“陈XX,你的双摇跳得不错,而班里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我都不及你,能否说说为什么跳得这样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练跳绳,并天天坚持。”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如果你能把这种意志用到学习数学上来,那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赶上好的同学。”他会意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坚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正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瑞士教育家波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那他一定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就是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所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要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

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二、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那么,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各位家长: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各位最关心的是学习。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是家长经常挂在心上的大事。特别是每次大的考试结束以后,家长不仅关心分数更关心名次。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家长心里象喝了蜜糖水甜滋滋的;孩子名落孙山,家长总觉得脸上无光,恨铁不成钢。其实,做家长的,谁不希望子女成材呢?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家长对子女的企盼,更何况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成为人才为国家作贡献。我曾经碰到一些家长,他们为孩子成绩的不理想而苦恼,他们讲:子女学习上需要什么几乎全都满足。要收录机,买,要参考书,买,要电脑,花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也买。一句话,学习上需要什么,全部满足。生活上也是如此,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都要满足子女的需要。作为家长,似乎该做的都做了,子女成绩为什么还上不去呢?一些孩子成绩上不去,脾气还怪怪的,不能批评,一批评要么顶嘴,要么哭闹,真叫当家长的无可奈何。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们虽然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在家庭里家长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着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各位家长,孩子聪明不聪明不是他们学习成绩高低的决定因素,重要的还要看这个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于智商的高低,(智力因互——聪明才智——会干),80%归诸于非智力因素。(举例:软糖试验)因此,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帮助孩子摘取成功的基石,是帮助孩子攀登成功高峰的阶梯。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二、当今初中学生的的心理特点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三、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健康心理的方法及途径。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我们认为,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的强弱;二是学习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学习个性。不可否认,人的智商有高低,一般智商高的学习成绩好些,智商低的相对差些,但智商不是决定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关系重大。(举例说明)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在心理学上,将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称之为智力因素,将学习动机、兴趣、热情、毅力与个性中的性格称为非智力因素。我们还可以形象地把智力因素称之为“会学习”,把非智力因素称之为“肯学习”,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 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 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 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 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 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 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 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三)巩固作用 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 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浅谈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摘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开始逐渐地发现,个人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 需要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 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的培养,尤其是生源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的内涵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现状 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策略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 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在我国,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也于1983年2 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了心理学界 和教育学界的强大反响,同时也受到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也开始逐渐地发现,个人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 要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 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尤其是生源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 要培养职校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了解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 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有: 1.家庭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格特点、价值观、人生观、教 育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五 加二等于零”等带有总结性的观点,都充分说明了家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交际交往因素。一些职校生出于家庭的经济原因和自己中考“失败者”的身份,从农村来到城市或从乡镇来到县城的同学则出于对城乡生活落差的异常重视,不 愿意或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容易悲虑、紧张和自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学校教育因素。一些教师教学、教育、管理的不当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作家三毛的脸上画圈,直接让其不但厌倦了数学,更是从此远离了学校辍学家中。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解了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些因素,就可以有 的放矢,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培养策略。 1.动机的培养策略。要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思想抱负来 指引学生前行,帮助职校生规划出职业生涯的一些憧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兴趣的培养策略。对职校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段:第一,应用趣味性教学,引起兴趣。第二,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兴趣。鼓励是人生成长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打击可以让人意志消沉,鼓励则可以让信心倍增, 学什么做什么都有动力、有欲望、有兴趣。第三,采用其他的一些具体做法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榜样力量鼓舞学习兴趣,利用好奇心诱发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起学习兴趣等。多年的 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认为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 发学习兴趣。 3.情感的培养策略。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 意志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因此,从世界到我国的教育都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口号。本文立足课堂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势而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求是求知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它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可见,教师转变单纯把考试分数高和循规蹈矩的学生视为“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

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动辄训斥,使他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书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就要做到师生平等。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师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西中的用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中情感的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变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议的自由”。 以学生为本,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世界上不存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统一的模式少有变更,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模式,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做,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素质教育呼吁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7774954.html,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作者:禤小云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9-0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都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能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就越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感,就对他所教学科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综合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各种教法的基本构成因素(如听、说、读、写等)一般都是相同的。依照现代教学论,将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基本因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组合,产生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刻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显

方案-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引言 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优秀,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之外,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等。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发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 事业的大力 ,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成为当今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主要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出发探讨此问题。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2.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能使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有很多种,比如有内部学习动机,即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而产生的动机,比如家长的表扬,教师的奖励等。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针对一定的问题,进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然后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 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够达到目的。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才会激励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解《 》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需要做的统计 出发,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对应于分数的统计、对于某一 现象看法的统计等。通过与日常生活相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设置适当的目标。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一个目标,预测一下自己期末时能考多少分。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当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鼓励。第三,合理运用奖赏。有效的奖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表扬,或者是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但是在奖励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主,进行适当奖励,而不能促成一种追求物质的不良风气。第四,在课堂上形成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数学成绩的提高是以大量做题为基础的,而大量的题目会让学生产生厌学 ,教师可适当采取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可以举办趣味数学竞赛,看哪些同学能够取得好成绩。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些题目,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好又快。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民主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放轻松,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2.2适当进行挫折教育,磨炼学生意志。 意志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难度加大,许多学生在高中开始对数学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尤其是一些女生,刚升入高中,前几次数学没有考好,就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归根到底是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太差,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适当进行挫折教育。首先是言语上的教育。数学课本上有许多伟大的数学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

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秋长中心小学黄惠琼 素质教育认为教学任务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学生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殊不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协同作用的,两者之间紧密、互相促进。因此,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下面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的教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并主动去钻研、探索和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往往表现为精神饱满,情绪激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思激趣,语言要幽默、形象、口语化,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逐渐感到枯燥乏味时,我把乘法口诀与课本的游戏连起来讲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并仔细讲解:一只青蛙两只眼睛就是2×1=2……两只青蛙四只眼睛,就是2×2=4……再加上通过老师的形体语言的表演,学生的兴趣陡增,并很快地掌握了乘法口诀。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捕捉和保护学

生的好奇心,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当新知或新事物出现时,学生往往凭着一颗好奇之心,想去发现,想去求知,获取他们需要揭开的奥秘时,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这种非智力因素,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二年级“表内乘法”时,我先让学生出几道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让学生说出有几个相同加数,我立刻说出答案,不管学生怎么出题都难不到老师,学生觉得很奇怪,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戒备以及防范心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或以灰色的心理看待老师,敌视老师和同学,以愉快、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遇到的难题也会倾吐给老师,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掘、利用事物营造出一种浓郁热烈的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学习的学习压力,使其思维积极活跃,使其智力水平大大提高。教师还应尽量淡化师生界限,以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在给学生上课时,尽量放下老师的架子,要以平和的心态、温和的态度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投身于学习,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其相关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

浅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认为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才会有喜人的收获。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顽强的意志、优良的品格、勤奋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毅力。 人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动机、兴趣、信念、性格等。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这两种因素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时,非智力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就指的是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之巨大了。 对小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有重要的定性功能。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就有理想,并具有奋斗精神,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精神造就了这些伟人和科学家。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性格、进取的精神,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未必所有具备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成为伟人,但

任何一个伟人,科学家的成长都离不开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实生活中,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一个人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很大的贡献。比如方仲永小时候很聪明,但由于缺乏意志和正确的引导,只顾眼前利益,贪图安逸,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成年后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反之,大发明家爱迪生,智力水平一般,因为从小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最后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顶级科学家。 我们的教学目的,无疑是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但是不能从它本身――智力方面来培养,而应由非智能向智能转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智力是内因,非智力是外因,内因只有通过外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今,看一个人的智力,核心是看他是否具有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具有上述能力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智力。学校要培养出智力和能力的佼佼者,就必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智慧行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达到高智力彼岸的桥梁,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良药。那么如何培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