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简介

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简介
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简介

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简介

1986年7月,云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石林至安宁公路开工建设,于1990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也掀起了云南交通建设的第一轮高潮。交通部出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大干3年,基本完成6条干线公路改造任务”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省财政每年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达5亿元,拉开了打通昆明通往景洪、曲靖、水富、罗村口、河口等通边、出省、入海重要通道的建设大幕。

1994年9月,云南第一条高速公路——昆明至嵩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6年10月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安全舒适和方便快捷,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交通的认识,推动了云南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云南高速公路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迈入高速时代。

这一时期,省交通厅确立了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发展思路,拓宽了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发行公路债券、银行贷款、引进外资、股份制建设、经营权转让等建设模式齐头并进,推动了云南公路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八五”期间,全省新增公路11700公里,

其中二级以上公路增加了722公里。完成公路建设投资70.7亿元,是“七五”期间的5.5倍。

“九五”期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云南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昆明南过境高架公路、曲陆、玉元、昆玉、楚大、大保、昆石、玉江、鸡石、通建等十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全省完成公路建设投资达362.38亿元,是“八五”期间的5倍,一年完成的投资任务就超过了“八五”期的总和,突破了百亿大关。

“十五”期间,云南再次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道主干线建设的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2002年11月,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以“三纵”、“三横”、“九大通道”为主的云南高等级公路网建设目标。厅党组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市场化、集约化、生态化、社会化”的交通发展新思路,在公路建设领域推行了第三方监理制、会计委派制和党内三项派驻制等十项改革措施,有效规范了交通建设领域项目管理工作,推动了全省交通建设的健康发展。

这一时期的公路建设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公路开工项目越来越多,二是把绿化、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公路建设,三是向地形地貌更为复杂的地区推进,建设难度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

越高。

随着元磨、曲胜、安楚、思小、水麻、昭待、昆安、保龙、罗富、砚平、平锁、高海、昆明东绕城等十三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建设,云南交通基础设施掀起了又一轮建设高潮。

在这一轮高潮中,高速公路接连开工,甚至几条高速公路同一天开工。2007年底至2008年初数月之内,就有十多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云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首次突破2000公里大关,达到2508公里,完成年度投资先后突破200亿、300亿大关。2003年至2008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达1542亿元。

至此,云南打通“四出境、七出省”通道的任务基本完成。中越公路通道、中老泰公路通道、中缅公路通道和南亚公路通道,国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通向邻近省区的7条出省通道,除滇藏线外基本实现了高等级化。云南公路初步实现了出省、通边、入海的目标,从昆明出发,可东出黔桂粤,西达缅印孟,南连老柬泰,北上川渝藏,以前要几天才能走完成的旅程,现在一天内均能出境出省。

进入“十一五”,前期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省高速公路新开工项目不足,重点公路项目的投资有所回落。但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时调整思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带来的机

遇,采取有力措施,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全力推动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掀起公路建设新高潮,为抵御金融危机、拉动云南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并使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在石锁、锁蒙、磨思、西南绕、保腾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又适时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武昆、大丽、西北绕、丽江机场高速公路按照计划实现开工,并积极抓紧进行龙瑞、普宣、曲宣、昆嵩、昆明东南绕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云南在建及拟建的高速公路里程达1488公里。

截止到2009年底,我省已有30余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2523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十一五”完成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要从预定的1200亿目标争取提高到1600亿,比“十五”期翻一番多。通过对“七入省”、“四出境”通道的建设和改造,将进一步实现云南出省、通边、入海通道的高速化,进一步构建和形成云南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在全面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同时,国省干道和西部开发通道改造建设也同步推进,213、214、108、320等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通道以及从昆明通往各州(市)所在地都已建成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实现了高等级化。目前正在抓紧52条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的建设,2011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它们与高速公路主干线连接,初步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结构合

理、全省覆盖的公路网络。

2010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将迎来“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这既是完成“十一五”高速公路规划目标的“关门年”,又是推动“十二五”开好局的“基础年”。云南将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计划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力争突破400亿,其中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要突破120亿,新建成磨思、昆明绕城西南段高速公路103公里,使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15公里。同时,高速公路要做到在建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在扎实推进大丽、石锁、锁蒙、武昆、保腾、磨思、西南绕和西北绕、丽江机场高速公路等九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普宣、龙瑞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抓紧抓好昆明至嵩明、宣威至曲靖、麻柳湾至昭通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

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高速公路年末里程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云南省高速公路线路年末里程现状 (1) 第二节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指标分析 (3) 一、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现状统计 (3) 三、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占全国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比重统计 (3) 四、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云南省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同全国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云南省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指标分析 (7) 一、云南省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云南省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占全国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云南省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云南省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等级公路年末总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9)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云南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云南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大理巍山彝族为例 班级:地理科学11—2班 姓名:杨胜菊 学号:2011022230 日期:2013/12/1

摘要: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都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每个民族只能在大自然这个天然舞台上从事文化创造活动,因而决定了民族文化属性具有两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生活在云南大理巍山这片热土上的彝族有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彝族人民为了更好的适应大自然,形成了独特色的服饰、建筑、饮食、宗教等文化景观以及一条独具特色经济发展路线,这使得彝族生活中贯穿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线。 关键词:民族文化自然地理环境彝族服饰建筑饮食农作物 一、大理巍山自然地理概况 大理巍山县地形略似一只平卧的古瓷花瓶,南北两端狭窄而中部宽广;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巍山的山脉属云岭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北段地区,和大理点苍山遥遥相望。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差悬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巍山水系属红河和澜沧江两大水系,以境内西部山脉为分水岭,山脉以西的漾濞江流域属澜沧江水系,山脉以东的西河流域属红河水系。由于巍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促使生息在这里的人民用不同的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生活在中部地区以回族为主体的人民,创造了以耕作为基

础的民族文化。生活在高原及高寒山区,二半山(中山地区)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以半耕半牧及以畜牧为基础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而这些五彩纷呈的风俗习惯的形成又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绝大多数居住于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养育了绝大多数彝族人民,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彝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地理环境决定彝族人民对种植农作物种类的选择 1、居住在半山区的彝族由于气候凉爽、坡度较缓,农业生产以玉米和旱稻为主,并饲养黄牛和山羊,其经济发展居于中间水平。 2、居住在高山区的彝族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坡度较陡,农业生产以玉米、马铃薯、青稞、荞子为主,并兼营畜牧业,盛产山货药材,经济发展水平比半山地区都更为落后。 三、巍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区经济的影响 由于巍山彝族地区地形大多呈高山峡谷,陡坡不平的缘故,耕地被山川河流分割为零星块状。农民为了缩短住宅与耕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节省往来于二者之间的劳力,随耕地而搬迁,造成居住依耕地分散而分散。进一步加剧了闭塞,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的状况,导致商品经济观念缺乏。资源要素难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的配置。加之巍山彝族地区的耕地大部分分布于30―70度陡坡上,属“望天地”,不存在灌溉条件。并因海拔高,气温低,只能种植一些荞麦、土豆等耐寒的低产作物,其收成好坏全凭天意。除此而外,有些地区缺水、缺电、缺路,自然灾害频繁。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巍山彝区经济基础脆弱,经济发展

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

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 为补齐高速公路建设短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工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加密滇中、沿边拉通、滇西循环、互联互通”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络,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我省“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中长期高速公路网规划为基础,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按照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云南实际,调整完善高速公路布局,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高速公路运输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调动地方积极性。坚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充分尊重州(市)意愿,发挥地方积极性,积极推动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扩大有效投入,项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坚持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项目“肥瘦搭配”,整合优势资源,吸引信用好、实力强、有担当的企业参与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科学运用投融资模式,有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主要目标 2020年-2025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78个,里程6024公里,总投资10241亿元。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项目8个,里程888公里,投资1510亿元;地方高速公路项目70个,里程5136公里,投资8731亿元。 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1.5万公里;到2028年,“互联互通”工程实施完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2万公里,实现127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承载力、集散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摘要

一大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

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下)

2、从文化角度来看(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1)虎崇拜与彝族服饰彝族以虎为图腾,他们将虎的形象放到了服饰上.如武定、牟定、南华等县的虎头鞋、帽、肚兜。彝族并非凡是虎都视为图腾,而是以黑虎为图腾,于是服饰的颜色也以黑为贵。(2)鸡崇拜与彝族服饰红河、武定、禄劝以及昆明近郊的撒梅人戴鸡冠帽(3)、狗崇拜与民族服饰苗族和瑶族服饰苗族、瑶族关于狗的传说最多服饰无论男女均在领边、袖口、裤沿上和胸襟两侧绣上色彩鲜明的花纹图样,上衣则特意煎成前短后长;妇女将发结成角状,再覆以花帕,腰带故意在臀部掉下一截以似狗尾。德昂筒裙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血。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个别地区的德昂妇女还以藤篾制的“腰箍”缠腰为饰,多者缠到二三十圈,颇为别致。德昂族男女都爱戴头帕,并以绒球为饰。二、民族建筑1、竹楼干栏式建筑,日本学者称为:高床式2、木楞房称为:井干式 3、土掌房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容易建造、容易维修 4、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建筑 5、白族的“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第五节云南少数民族的姓氏与命名方式人名是民族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具体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民族的人名总是与该民族的社会性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姓氏特色:1 、大多数的民族无姓氏,如藏族就以其房名作为姓氏的代称。 2 、有的民族的姓氏是后来“钦赐”的,如纳西族据说原来没有姓,丽江贵族“钦赐以木姓”,从此,官姓木,民姓和。 3 、有的民族直接采用汉姓,如回族等民族就是直接采用汉姓,但仍以马、金姓居多。二、名字连名制:1 、正推顺连法:父名在前,子名在后,以父名最末的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冠在子名之前,子名的最末一个或两个字(或音节)又冠于孙名之前,如此世代相连,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2 、逆推反连法:即子名在前,父名在后。3 、冠姓连名法。其连法与正推顺连法相同,只是要冠上一个姓。第六节云南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学一、云南民族艺术1 、原始社会的艺术:岩画、文身2、商朝至西汉时期的艺术:青铜器文化艺术3、东汉至隋朝的艺术:碑刻和书法艺术孟孝琚碑: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 米,宽96 厘米,碑文共15 行,每行残存21 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 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 年)、永元八年(公元96 年)、永寿二年(公元156

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 云南省交通厅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臵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公路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同时,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兴起,公路已能够提供长距离、快速、安全、舒适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云南省山川、河流密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工程建设困难,使交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云南省铁路运输受其技术经济特性制约,导致通达性有限;内河运输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在这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承担着云南省大部分运输量,其不仅承担着“面上”基础性运输,在运输大通道中也承担着较多的中长途运输。因此,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多年来,云南省公路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一定进展。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7万公里,2005年7月安楚高速通车后,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4.5万公里,51%乡镇已通油路,84%建制村已通公路。但云南省公路网还明显存在干线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高等级公路规模不足,农村公路通达性差、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世纪初是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云南省公路交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汽车社会快速到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公路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也给云南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云南省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加强云南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联系,需要公路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

云南省历次党代会简介 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 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时间:1956年6月25日至30日,地点:昆明代表:实际出席代表771名 中共云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时间:1971年5月31日至6月3日 地点:昆明,代表:1235名 中共云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时间:1979年8月25日至29日 地点:昆明代表:1356名 中共云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时间:1985年7月6日至12日 地点:昆明代表:694名 中共云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间:1990年7月31日至8月7日 地点:昆明代表:590名中共云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 时间:1995年8月22日至26日地点:昆明代表:623名 中共云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时间:2001年12月12日至16日 地点:昆明代表:676名 中共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时间:2006年11月12日至16日 地点:昆明代表:691名 2011年6月27日至28日,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举行。全委会提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6 月27日至28日,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举行。全委会提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全委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省委书记白恩培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大会。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开幕式上就《决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委会公报,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全委会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桥头堡建设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扎扎实实推动桥头堡建设。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全局意识、开放合作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做到一切工作往前赶,一股劲头搞建设,尽最大努力把政策的潜能挖掘出来,把群众的智慧聚集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一步一步推进,一项一项落实。 全委会指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新时期云南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机遇来之不易,千载难逢。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坚持把立足云南、服务全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作为总目标;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和财政增长作为核心任务;必须坚持把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作为根本方法;必须坚持把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推进作为重要要求,确保桥头堡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委会强调,今年第四季度,我省将召开第九次党代会,这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开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起草好党代会报告,认真做好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 全委会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切实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狠抓落实上来,继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第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继续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二,认真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坚持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更大的力气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第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肩负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第四,努力完成好州市党委换届工作。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重要和省委对换届工作的要求上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第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继续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示范引领作表率,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全部资料汇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

中共历次党代会总结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7.23-7.31;上海→嘉兴南湖):①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选出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代表12人,50多名党员) 2、中共二大(1922.7.16-7.23;上海):制定党的革命纲领①最低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指引中国革命的伟大旗帜。(代表12人,195名党员) 3、中共三大(1923.6.12-6.20;广州):讨论了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①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②共产党员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③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代表30多人,420名党员) 4、中共四大(1925.1.11-1.22;上海):着重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促进革命高潮到来的问题。(代表20人,994名党员) 5、中共五大(1927.4.27-5.9);武汉: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代表80多人,57900多名党员) 6、中共六大(1928.6.18-7.11;莫斯科)中心任务是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革命形势,确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代表84人,候补34人,4万多名党员) 7、中共七大(1945.4.23-6.11;延安):①中心任务: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测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547人,候补208人,120万名党员) 8、中共八大(1956.9.15-27;北京):①中心任务: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②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1026人,候补107人,1073万名党员) 9、中共九大(1969.4.1-4.24;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无积极作用。 10、中共十大(1973.8.24-8.28;北京):(代表1249人,2800万名党员) 11、中共十一大(1977.812-8.18;北京):在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1510人,3500万名党员) 12、中共十二大(1982.9.1-9.11;北京):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1545人,候补145人,3965万名党员) 13、中共十三大(1987.10.25-11.1;北京):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 ③具体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步骤。④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4600万名党员) 14、中共十四大(199210.12-10.18;北京):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即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5100万名党员) 15、中共十五大(1997.9.12;北京):①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②展望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目标。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④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⑤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代表2048人,5800万名党员) 16、中共十六大(2002.11.8-814;北京):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代表2134人,6600万名党员) 17、中共十七大(200710.15-10.21;北京):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7336.3万名党员)

云南民族文化特征论

云南民族文化特征论 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030911014 张颖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一个统一体。中国56个民族,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云南民族文化,因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从历史来看,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的久远可以追溯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始于春秋的古滇文化、魏晋的爨文化、宋元时的南诏大理文化和元明清以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2000多年文明史的纵向脉络,使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雄浑而厚重。 从人文地理来看,云南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民俗特点,构成了云南特有的民族人文景观。

下面,结合《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书本上的知识和上课所学的内容,粗浅的谈谈我所认识的云南民族文化特点。 一、云南民族文化特征的乡土性 自古云南地处闭塞,交通不便,即便有“蜀身毒道”、“茶马古道”这样联系外界的通道,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滇道之难,又远远超过蜀道。因此造成了云南民族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放程度低,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参差不齐。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人类社会发展经过的几种历史形态都有存在。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自然资源又较为丰富,很容易形成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这样,其文化形态都较少发生重大变革,决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但也正因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乡土性,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独有的魅力。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山山水水各见人间千秋的人文景观,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族歌舞资源。云南人已经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云南映象》就是把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云南高速公路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4) 1.1编制依据 (4) 1.2编制说明 (4) 第2章工程概况 (5) 2.1项目概述 (5) 2.2工程简介 (5) 2.3设计标准 (5) 2.4主要工程量 (5) 2.5施工条件 (6) 第3章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8) 3.1 工程特点 (8) 3.2 工程重点、难点 (8) 3.3 施工技术对策 (9) 第4章管理和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0) 4.1项目组织机构 (10) 4.2岗位设置及职责 (10) 第5章总体实施思路 (16) 5.1 施工总体部署 (16) 5.2 施工顺序安排 (16) 第6章总体平面布置 (18) 6.1 场地布置原则及规划 (18) 6.2 项目经理部、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布置 (18) 6.3 工地试验室 (18) 6.4 拌合站 (19) 6.5 预制场 (20) 6.6 钢筋加工场 (20) 6.7 施工便道 (21) 6.8 临时用电 (21)

6.9 弃土场布置 (21) 6.10 炸药库 (22) 6.11 施工用水 (22) 6.12 临时通讯 (22) 6.13 施工总平面图 (22) 第7章工区划分及施工顺序 0 7.1 桥梁工区划分及施工顺序 0 7.2隧道工区划分及施工顺序 0 第8章主要资源配置 (1) 8.1 项目管理人员投入 (1) 8.2 主要施工队伍、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8.3 材料计划 (6) 8.4 周转材投入 (7) 第9章主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8) 9.1桥梁施工 (8) 9.2 隧道施工 (13) 第10章重点、难点工程施工措施 (84) 10.1洞口坍方处理预案 (84) 10.2防止隧道坍塌 (84) 10.3隧道穿越断层带及软岩大变形段结构措施 (84) 10.4隧道防排水预案 (85) 10.5隧道溶洞处治预案 (85) 10.6隧道瓦斯防治预案 (86) 10.7隧道岩爆处治预案 (88) 第11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90) 11.1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与目标 (90) 11.2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90) 11.3 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 (91) 11.4 资金使用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共历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 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一大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西双版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人第二、三自然段的括号内。 A.只要……就……B.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 (2)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 2.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1)油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