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有什么?精神分裂症是一族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那么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有什么?北京精神病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

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病机理有:

考前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2011050985.html

(一)高级神经活动症理生理学假说: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精神分裂症症状是产生于大脑皮质慢性催眠状态的基础上的,不同部位、范围、程度的抑制过程可导致不同的精神症状,

当抑制过程波及皮质下情感反射弧时,则出现情感淡漠和迟钝。并用大脑皮质的病理隋性兴

奋灶与负诱导来妄想的坚信不疑和缺乏批判力。

什么是继发性失眠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20110510110.html

(二)免疫学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某种异常抗原所产生免疫反应。Heath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抗体引起脑的特殊部位损害所致,但Heath的发现尚未被其他

研究所证实。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与脑液内不抗体,异常淋巴细胞受免疫球蛋白含量

异常,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异常的免疫反应的结果。但目前尚不能肯定这些变化的特异性。

治疗失眠的关键是什么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2011050987.html

(三)心理学发病机理: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力必多”(Libido)退缩到依附于自我的地步,使外界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产生移情。M.klein认为精神分裂症的

病源在幼儿期,在此期内往往把自我与母亲的化身裂成“完全好的与完全坏的”两个部分,

如不能顺利渡过此期,以后有可能罹患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学假说认为:除素质一应激作

用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存在有特异的缺陷。相当一部分患者属于“过度警

觉”(Overarousal),特别是较为退缩的慢性病例中这种表现更多。Kraepelin和Bleuler

都认为精神分裂症状大都可追溯到注意与感知能力减弱。

怎样的睡觉姿势才是最好的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2011050994.htm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6d8125672.html,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新)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变态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也称心理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有: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许多病状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最早被发现很多时候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生活较前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经心,学习成绩下降,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逐渐对人冷淡,疏远亲人,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偶然可发现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或有时有点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此时常易被误会为“思想问题”或性格改变。有部分患者会诉说:时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有表现为怕脏,反复洗手,无故心慌

恐惧,心烦意乱等,也常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部分患者可因躯体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诱发,突然出现失眠、兴奋、言语与行为明显异常,少数会出现短暂意识不清并有片断性幻觉妄想或呆着不动成为木僵状态等。 二、充分 期此期为精神分裂症明显显露特征性病状时期,其表现如下: 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 2.情感障碍。病者在安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3.意志行为障碍: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如要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才行。病者无论对学习或工作都无责任心,抱无所谓的态度,对近期或远期的打算也不考虑,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坐、卧床或无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痊愈。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C T、M R I、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现

代医学检测手段,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3、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多巴胺(D A)假说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 A功能亢进 所致。 5-羟色胺(5-H T)假说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 T水平明显低于一 般人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 一。 4、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前性格表现为内向、孤 僻、敏感多疑。很多病人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类型 一、临床特征 (一)前驱阶段: 1.性格改变 2.类神经症症状 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二)发展阶段 1.特征性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 3.躯体症状 二、临床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 (二)青春型 (三)单纯型 (四)紧张型 (五)未分化型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 M 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二、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关键性的作用

第八章 习题集(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 3.熟悉妄想性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概念、掌握其临床特点。 4.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病因学假说。 5.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识别精神分裂症,并能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型特点。 2.掌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主要的流行病学特点。 4.熟悉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 5.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病因学假说。 第二节妄想性障碍 1.掌握妄想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 2.熟悉妄想性障碍的概念。

3.了解妄想性障碍的治疗。 第三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熟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6.听幻觉最常见于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

型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指导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 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地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而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除了良好的医疗护理,应着重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指导。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疾病的各个阶段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能力,认识到配合服药的必要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一、健康指导的方法 1. 个体教育一对一个进行教育,解答患者的提问。 2. 集体教育每周两次进行集体上课,传授与疾病相关知识。 3. 小组交流每组4 - 8人,邀请已治愈且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的病友,现身说法,相互交流,介绍经验。 4. 多媒体宣教:在病区内开辟精神分裂症健康指导专栏,并出黑板报、电子屏和电视视频等,给患者以健康宣教资料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二、健康指导的实施 (一)入院初期健康指导 主要是入院介绍。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情尚未控制,否认有病,对住院抵触情绪很大,对病态信念坚信不移,存在幻觉、妄想,对幻听言听计从,表现出紧张、呆楞、烦躁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与

患者接触时,从语言和行为上都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尽管患者叙述某些情况属于病态,也要表示相信,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医院有安全感及对护士有信任感,对幻觉、妄想比较复杂的患者,应根据妄想、幻听的类型实行相应护理,对于紧张的患者要用启发、开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其认识和正确对待疾病。待患者情绪稳定时,护士应耐心地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治医生和护士、闭锁病房的规章制度、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等,增进了患者对科室环境的了解,减少了陌生感。(二)疾病治疗中的指导 (1)药物指导:抗精神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如氯氮平、碳酸锂等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副作用、心率紊乱、粒细胞减少症、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心、呕吐、皮疹等。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患者讲解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坚持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指导患者如感觉身体异常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疾病知识教育:待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妄想幻觉消失处于缓解期,患者自感病情已好,不安心住院治疗,此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并告之患者,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的紊乱,同其他疾病一样有其发病的基础,经过积极的治疗是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及继续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安心住院治疗。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当患者症状控制、自知力开始恢复时,护士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正确把握现实,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一些重度患者出现行为反应和心理需求时,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疏导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 极参加病区的各项集体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等,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临床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五、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地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的行为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而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病态行为,自觉地接受医院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患者恢复自知力,重归社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实施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负责护士做人院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入院时焦虑、烦躁不安、紧张等情况,待病情基本稳定后,责任护士开始按计划实施,采用口头问答方式,了解患者掌握精神分裂症知识情况,根据患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并反复给予评估、教育,由护士长检查护士实施情况。 二、实施方式 ①口头讲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 行反复讲解。 ②书面宣教:在病区内开辟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专栏,并出黑 板报,给患者以健康宣教资料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三、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入院介绍: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情尚未控制,否认有病,对住院抵触情绪很大,对病态信念坚信不移,存在幻觉、妄想,对幻听言听计从,表现出紧张、呆楞、烦躁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从语言和行为上都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尽管患者叙述某些情况属于病态,也要表示相信,以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在医院有安全感及对护士有信任感,对幻觉、妄想比较复杂的患者,应根据妄想、幻听的类型实行相应护理,对于紧张的患者要用启发、开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其认识和正确对待疾病。待患者情绪稳定时,护士应耐心地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治医生和护士、闭锁病房的规章制度、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等,增进了患者对科室环境的了解,减少了陌生感。 (2)疾病知识教育:待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妄想幻觉消失处于缓解期,患者自感病情已好,不安心住院治疗,此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并告之患者,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的紊乱,同其他疾病一样有其发病的基础,经过积极的治疗是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及继续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安心住院治疗。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当患者症状控制、自知力开始恢复时,护士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正确把握现实,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一些重度患者出现行为反应和心理需求时,护士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一类特选)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 1、早发现、早治疗是治好精神病的重要的第一步。 2、不要乱投医问药,应及早到专科医院诊治。 3、遵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因停药复发的几率较高。 4、发病期间严加看管,防止自伤自杀,防止伤人毁物。 5、精神症状缓解后,要尽量鼓励病人参加各项康复活动,恢复社会功能。 6、要关心体贴病人,尊重其人格。 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处方 1、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一类精神病。 2、经抗躁狂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会好转或痊愈,愈后较好。 3、发病期间病人表现兴奋躁动或情绪低落、厌世等。所以应加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此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但间歇期较好,可参加正常工作。 5、定期复诊,如有病情复发先兆请随时去医院就诊。 抑郁性神经症健康教育处方 1、情绪低落是一种病,害处多,危害大,应及早治疗。 2、按时服药,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及早向医生报告,对有自杀史的病人,家属要提高警惕。 4、生活要安排的充实、协调,如读书、看报、运动及娱乐等。 5、遇到不顺心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早向亲朋好友或医生倾诉,寻求外界的支持与帮助。 6、某些药物如部分抗高血压药可引起或加重抑郁,因此患者若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或服药时必须告知医生。 癔症健康教育处方 1、适当的暗示病人,其问题不重、没关系。 2、在发作时,周围人尽量少些关注。 3、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用药。 4、应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5、减少外界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刺激、影响。 6、适当运动。 恐怖症健康教育处方 1、患者要认识到这种恐惧是没有必要的、是不合理的。 2、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要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3、面对现实,尽量不要回避所害怕的对象或环境。 4、循序渐进地有意让自己暴露在恐惧的对象和环境中。 5、要正视并能忍受恐惧的体验。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缩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青春型分裂症B.偏执型分裂症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型人格障碍 E.妄想阵发 18.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哪项不对 A.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病程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C.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交大医学院精神医学小课教材(第三章) 第三章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的正确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其中鉴别诊断是精神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神病患者来就诊时,首先要分析其精神活动是不是精神病的范畴,明确以后,在通过对症状特点和躯体检查的分析,确定是器质性还是非器质性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症状之后,再分析其主导症状是什么,是精神病性症状?是神经症症状?是人格障碍?然后再对最可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疾病逐一鉴别,得出诊断。 DSM-III中确立的诊断等级水平如下: I 器质性精神病 II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 III 神经症 IV 人格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CCMD-3的分类原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器质性精神障碍: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病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故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该类疾病。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症状主要有: 急性脑病综合征:是一组以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尤以急性的意识障碍等为主要特征。伴有感觉过敏、错觉、幻觉等感知障碍及定向障碍,意识障碍具有明显的昼轻夜重。 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以缓慢出现的全面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 遗忘综合征(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程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他认知功能和技能相对完好,伴有虚构、错构及时间定向力障碍,无意识障碍。 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还有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类似的表现,如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情绪、行为问题、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 另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有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一些特殊检查也表现出

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指导

精神分裂症得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就是整体护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地得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得健康行为或问题,使患者得行为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得教育活动。而精神分裂症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得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与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得家庭与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得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除了良好得医疗护理,应着重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指导。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得心理特点,疾病得各个阶段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能力,认识到配合服药得必要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得行为,达到最佳得健康状态。 一、健康指导得方法 1、个体教育一对一个进行教育,解答患者得提问。 2、集体教育每周两次进行集体上课,传授与疾病相关知识。 3、小组交流每组4 - 8人,邀请已治愈且能参加正常工作与学习得病友,现身说法,相互交流,介绍经验。 4、多媒体宣教:在病区内开辟精神分裂症健康指导专栏,并出黑板报、电子屏与电视视频等,给患者以健康宣教资料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二、健康指导得实施 (一)入院初期健康指导 主要就是入院介绍。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情尚未控制,否认有病,对住院抵触情绪很大,对病态信念坚信不移,存在幻觉、妄想,对幻听言听计从,表现出紧张、呆楞、烦躁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从语言与行为上都应态度与蔼,语言亲切,关心体贴患者,满

足患者得合理要求,尽管患者叙述某些情况属于病态,也要表示相信,以利于建立良好得护患关系,让患者在医院有安全感及对护士有信任感,对幻觉、妄想比较复杂得患者,应根据妄想、幻听得类型实行相应护理,对于紧张得患者要用启发、开导、转移注意力得方法,帮助其认识与正确对待疾病。待患者情绪稳定时,护士应耐心地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主治医生与护士、闭锁病房得规章制度、各项化验检查得目得等,增进了患者对科室环境得了解,减少了陌生感。(二)疾病治疗中得指导 (1)药物指导:抗精神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如氯氮平、碳酸锂等都有不同得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副作用、心率紊乱、粒细胞减少症、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心、呕吐、皮疹等。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得病情,给患者讲解所服药物得名称、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与坚持遵医嘱服药得重要性等,指导患者如感觉身体异常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疾病知识教育:待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妄想幻觉消失处于缓解期,患者自感病情已好,不安心住院治疗,此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得基本知识,并告之患者,精神疾病就是大脑功能得紊乱,同其她疾病一样有其发病得基础,经过积极得治疗就是能获得满意疗效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及继续治疗得意义,使患者安心住院治疗。 (3)做好患者得心理疏导工作:当患者症状控制、自知力开始恢复时,护士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她们正确把握现实,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一些重度患者出现行为反应与心理需求时,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上得安慰与支持,疏导患者得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平与得心态,积极参加病区得各项集体活动,如瞧电视、下棋等,通过一系列得心理疏导,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所患得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 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 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早年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育与成年期精神健康非常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认知改变和精神病性症状,不仅仅涉及到个体注意、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推理过程,还包括社会认知领域的异常,如归因、意图、情感等[7]。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代表个体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及个体行为的基础。因此社会认知的损害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可能是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伤害性错误归因所致。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因素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早年的忽视或者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伤害,使体内

精神分裂症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遗传因素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 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 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 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和描述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状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域差异,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尽相同。美国1986年以前,以初次去各精神病院患者计算,估计年发病率为0.11‰ ~ 0.70‰。英国Nottingham城市1983 ~ 1984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16‰,另两个城市为0.11‰和0.14‰。德国Mannheim的发病率较高,为0.54‰。七十年代中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0.09‰~ 0.35‰,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山东崂山(0.09‰),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27‰)和四川(0.35‰)。大庆地区基层防治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 ~ 1990年间发病率为0.17‰~ 0.26‰,平均发病率为0.2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率为0.07‰~ 0.14‰,患病率大约为1.4‰ ~ 4.6‰。就年龄而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15 ~ 45岁,发病年龄跨度为30年;就性别而言,两性间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5年左右。 根据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差异也比较大,其范围在1‰ ~ 11‰之间。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的危险性约为7‰ ~ 13‰,不论城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的报告数据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 ~ 1.5%,NIMH则报告为0.9% ~ 1.9%,但美国某些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1982年和1993年我国两次全国协作调查以及各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各类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居首位。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9],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4.75‰,终身患病率为5.69‰,城市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患病比例为1.6:1。1993年,应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中7个地区进行第二次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31‰,终身患病率为6.55‰,总患病率城市为8.18‰,农村为5.18‰。较前次调查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城乡患病率相比较,城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1982年7.11‰,1993年8.18‰)明显高于农村(1982年4.26‰,1993年5.18‰),两次调查结果一致。1991年在北京地区16个区县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在超过15岁的人口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7.2‰,其中城市为8.04‰,农村为6.21‰,城乡差异显著[81]。山东省(1990 ~ 1994年)对社区47万人口中精神分裂症5年发病的动态观察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