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的氨茶碱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中氨茶碱

2、掌握药动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氨茶碱,多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为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茶碱是主要的药效成分,而乙二胺则能够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由于其治疗窗相对较窄(10-20微克/毫升),大约有75%的患者在血药浓度超过25微克/毫升的时候出现中毒反应。因此,加强患者的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控非常必要。

茶碱是一种弱酸,所以可以用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其从血清里面中提取分离,同时血清蛋白变成沉淀。随后,茶碱可以用碱液从有机溶剂中提取分离。茶碱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74nm,然而,空白血清在该波长处也有显著的吸收,所以使用双波长(274nm和29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兔血中的茶碱浓度。

【实验步骤】

1、参比溶液的标准曲线

取茶碱5.0g至10容量瓶中,用10ml NaOH溶液(0.1mol/L)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成500ug/ml的储备液。分别取5.0,10.0,15.0,20.0,25.0和30.0ul的储备液加至装有500ul空白血清样品的试管中。最终的生物标准校正浓度范

围为5.0-30.0ug/ml。标准样品通过下述的方法进行测定。绘制以△A(A274-A298)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

2、血清中茶碱浓度的测定

取200ul的盐酸(0.1mol/L)和5ml的氯仿-异丙醇(95:5)加入500ul的血清样品中。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液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然后,取氯仿层(3.0ml)转移进入另一试管中,再加入3.0ml的氢氧化钠(0.1mol/L)混匀。混合液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约2.5ml)分别在274nm和298nm处测定其吸光度A。空白液为2.0ml的蒸馏水和4.0ml的氢氧化钠(0.1mol/L)混匀制成。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使用茶碱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3、动物实验

1)注射给药:氨茶碱(用两倍体积的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以15mg/kg的剂量通过耳缘静脉在2min之内缓慢注射入家兔体内。

2)血液取样时间: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10,20,30,45,60,90,120,150,180,和240min)。3)血液取样方法:切割家兔耳缘静脉取血(2-3ml),放置20分钟后,离心机(5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分析用血清样本。

【数据处理】

1、通过计算与家兔血液中的茶碱浓度有关的△A来绘制

标准曲线

2、计算血清样品中茶碱浓度

3、计算药动学参数

绘制药物的药时曲线和用梯形分块法计算AUC。

绘制对数曲线并选择符合数据的隔室模型。

计算消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

【思考题】

1、如何判断与数据相匹配的隔室模型?

2、血清样品和血浆样品有什么不同?

3、AUC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Supplement:参数计算全用3p97处理,到时那个软件会自动生成9份数据,分别为1,2,3三室的三种不同算法算出的结果,大家只要选择以1/c为权重的那三份进行比较,选择AIC最小即最佳隔室模型来作为你们实验的结果即可。软件生成的曲线图截取非常麻烦,并且那个图不美观,所以蔡老师说直接用EXCEL来作图即可。

个人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自己仔细阅读英语原版!!O(∩_∩)O~

以上是从网上下的个人修改了一下下不知道那个蔡老师是不是我们的蔡老师可能翻译的不好大家看看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大家自己动动手咯O(∩_∩)O哈哈~↖(^ω^)↗

第四篇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临床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A)、分布(Distribution,D)、代谢(Metabolism,M)和排泄(Excretion,E)的动态变化规律。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作用规律。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ADME)和药物在体内作用规律的共同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人体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本指导原则重点探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相关问题,也提及部分药效动力学的相关内容。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无论是研究设计还是方法学,都遵循与成年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致的科学原则,但由于儿科人群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各有其特殊性,与成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又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需要从伦理和科学性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因此,本指导原则在系统地阐述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研究设计和方法学为重点,就如何安全、有效并且符合医学伦理地在儿科人群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说明。其重点阐明儿科人群研究的特殊性,为计划在儿科人群中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注册申请人和科研机构提供指导性建议,鼓励和推动针对

我国儿科人群的药物研发。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小分子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如生物制品可以参照其中的适用内容。本原则鼓励注册申请人针对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技术问题与药品注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二、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特点 (一)总体考虑 在儿科人群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不同年龄阶段儿科人群相应剂量的药物后,了解其体内过程,重点明确全身暴露的水平,从而尽可能地依据现有的研究数据,推导出拟用于该目标人群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之前,会有一定的成人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因此,在设计儿科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时,应充分借鉴成人研究数据,保证在儿科人群开展的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当药物在儿科人群中拟用于已在成人经过充分研究并获得批准的适应症,其疾病进程在儿科患者与成人相似,且药物全身暴露水平与预期治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时,可通过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与成人数据的相似性来外推在儿科人群的预期有效性。因此,在儿科人群进行的PK和安全性研究可为推荐儿科人群拟用剂量提供依据。通过以上外推难以确认儿科人群体内的药物浓度-效应关系与成人的相似性时,尽管儿科患者疾病过程与成人基本一致,仍应该进行儿科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相关研究。

氨茶碱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氨茶碱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 【商品名】1.片剂:氨茶碱片,Aminophylin。茶碱乙烯双胺,Diaphylin,Metaphylamin 2.注射剂:氨茶碱针剂。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易结块;微有氨奥,味苦;在空气中吸收CO2,并分解成茶碱;水溶液显碱性反应。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氨茶碱片为白色或微黄色片;氨茶碱注射液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机制】本品具有解痉平喘、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和抗变态反应炎症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迄今为止,本品确切的治疗哮喘受体激动剂的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增强膈肌收缩力、抑制前列腺素(PG)作用等。β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其平喘作用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①磷酸二酯酶(PDE)抑制作用;②拮抗腺苷受体;③通过抑制钙离子的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④刺激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⑤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⑥低浓度时具有的抗变态反应炎症作用;⑦其它作用如增强 【体内过程】氨茶碱的水溶性是茶碱的20倍,本品口服和注射给药都能迅速吸收。口服用药的生物利用度为96%。60-1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吸收后药物分布到体内各部分,并可透过胎盘。本品在体内释放出有效成分茶碱,茶碱的蛋白结合率约为60%。本品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灭活,在细胞色素P450和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经N—去甲基化和C—去氧化反应,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3—甲基黄嘌呤、1—甲基尿酸和1、3——二甲基尿酸,其转化率分别为36%、17%和40%。约7%以原形由肾脏排出。84分钟,儿童平均为200分钟。影响茶碱清除率的因素很多(表20—2和表20—3)。±3—甲基黄嘌呤仍具有茶碱的药理活性,但其作用强度仅为茶碱原形的1/2~1/5。本品的半衰期正常成人平均为:312 【临床应用】1.平喘本品的片剂适用于轻度-重度慢性持续性哮喘的治疗和慢性间隙发作型哮喘轻度发作的治疗;本品的注射剂适用于各型哮喘中度~重度急性发作的治疗。本品也可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的治疗。2.强心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3.利尿可用于心源性和肾性水肿。4.兴奋呼吸可用于膈肌疲劳、陈-施呼吸和早产儿呼吸困难的治疗。5.用于脏器移植后排异反应的治疗。 【制剂】1.氨茶碱片:0.1g/片。2.茶碱肠溶片:0.1g/片,0.05g/片。3.氨茶碱针剂:0.25g/10ml(供静脉注射用),0.5g/2ml,0.25g/2ml(供肌注用)。4.复方长效氨茶碱片双层片。白色层内含氨茶碱0.1g、氯苯那敏2mg、苯巴比妥15mg、氢氧化铝30mg,在胃液中崩解;棕色层内含氨茶碱0.1g、茶碱0.1g,在肠液中溶解。 【用法和剂量】口服:成人一般剂量为每次0.15-0.2g,每日3-4次;幼儿和少年每次3-5mg /kg,每日3次。肌肉注射:成人每次0.5g,深部肌注。静脉注射:如果24小时内未用过茶碱,首次应给予负荷剂量5.6mg/kg氨茶碱,以25%-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附件6 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是获知受试物在毒性试验中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全身暴露程度和持续时间,预测受试物在人体暴露时的潜在风险(注释1)。毒代动力学是非临床毒性试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研究重点是解释毒性试验结果和预测人体安全性,而不是简单描述受试物的基本动力学参数特征。 毒代动力学研究在安全性评价中的主要价值体现在: (一)阐述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和/或其代谢物的全身暴露及其与毒性反应的剂量和时间关系;评价受试物和/或其代谢物在不同动物种属、性别、年龄、机体状态(如妊娠状态)的毒性反应;评价非临床毒性研究的动物种属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二)提高动物毒性试验结果对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预测价值。依据暴露量来评价受试物蓄积引起的靶部位毒性(如肝脏或肾脏毒性),有助于为后续安全性评价提供量化的安全性信息。 (三)综合药效及其暴露量和毒性及其暴露信息来指导人体试验设计,如起始剂量、安全范围评价等,并根据暴露程度来指导临床安全监测。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可参考本指导原则(注释2)。

二、基本原则 毒代动力学研究需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注释3)。 毒代动力学试验通常伴随毒性试验进行,常被称为伴随毒代动力学试验。开展研究时可在所有动物或有代表性的亚组或卫星组动物中进行,以获得相应的毒代动力学数据(注释4)。 三、基本内容 (一)暴露量评估 毒代动力学试验的基本目的是评估受试物和/或其代谢物的全身暴露量,常通过适当数量的动物和剂量组来开展研究。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所用动物数量应保证能获得足够的毒代动力学数据。由于毒性试验中通常采用两种性别动物,暴露测定也应包括两种性别的动物。选择单性别动物时应说明理由(注释5)。 暴露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注释6):血浆蛋白质结合、组织摄取、受体性质和代谢特征的种属差异、代谢物的药理活性、免疫原性和毒理学作用。在血浆药物浓度相对较低时,特殊的组织或器官也可能会有较高水平的受试物和/或其代谢物。对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化合物,用游离(未结合)浓度来表示暴露更为合适。 暴露评估中需关注血浆或体液中代谢物浓度的情况有:1)受试物为“前体化合物”且其转化生成的代谢物为主要活性成分;2)受试物可被代谢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物,且代谢物可导致明显的组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H】G C L 1-2 指导原则编号: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2) (一)常用分析方法 (2) (二)方法学确证 (2) 1、特异性 (3) 2、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3) 3、定量下限 (4) 4、精密度与准确度 (4) 5、样品稳定性 (5) 6、提取回收率 (5) 7、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析 (5) 8、方法学质控 (6) (三)分析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6) 1、方法建立与确认的数据 (7) 2、样品分析的数据 (7) 3、其他相关信息 (7) 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7) (一)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 1、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8) 2、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11) 3、进食对口服药物制剂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3) 4、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4) 5、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14) (二)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三)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1、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2、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6) 3、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4、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17) 四、结语 (18) 五、参考文献 (19) 六、著者 (20)

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药物上述处置过程的研究,是全面认识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依据。 在药物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食对口服药物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药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 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反映了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新药研发实践中,可结合新药临床试验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以期阐明临床实践所关注的该药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鉴于不同类型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特征各不相同,故应根据所研究品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阶段所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合理设计试验方案,采用科学可行的试验技术,实施相关研究,并作出综合性

氨茶碱注射液_兽用氨茶碱注射液说明书

畜牧堂兽药说明书,更多药品请登录畜牧堂网站查询 氨茶碱注射液_兽用氨茶碱注射液说明书 本品为氨茶碱的灭菌水溶液。含无水茶碱(C7H8N402)应为氨茶碱标示量的74.0%~84.0%。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取本品适量,照氨茶碱项下的鉴别(195页)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pH值不得过9.6(附录40页)。 颜色取本品,用水稀释成12.5%氨茶碱溶液后,与黄色或黄绿色4号标准比色液(附录60页,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5页)。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0.Ol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氨茶碱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17页),在27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7H8N402的吸收系数(E)为650计算,即得。 【作用与用途】同氨茶碱。 【用法与用量】肌内、静脉注射—次量马、牛1~2g 羊、猪0.25~0.5g 犬0.05—0.1g 【规格】(1)2ml:0.25g (2)2ml:0.5g (3)5ml:1.25g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氨茶碱注射液说明书兽用 【兽药名称】 通用名:氨茶碱注射液 商品名: 英文名:Aminophylline Injection 汉语拼音:Anchajian Zhusheye 【主要成分】氨茶碱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本品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磷酸二脂酶,使cAMP的水解速度变慢,升高组织中cAMP/cGMP比值,抑制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促进儿茶酚胺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发挥平喘功效。另外,本品还有较弱的强心和利尿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与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等合用时,可降低本品在肝脏的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性反应。②酸性药物可加快其排泄,碱性药物可延缓其排泄。③与儿茶酚胺类及其他拟肾上腺素类药合用,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适应证】用于缓解气喘症状,也常用于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的患畜。 【用法与用量】肌内、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1~2g 羊、猪0.25~0.5g 犬0.05~0.1g 【不良反应】可引起中枢系统兴奋和胃肠道刺激。 【注意事项】(1)静注或静脉滴注如用量过大、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都可强烈兴奋心脏和中枢神经,故需稀释后注射并注意掌握速度和剂量。 (2)注射液碱性较强,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应作深部肌内注射。 (3)肝功能低下,心衰患畜慎用。 【休药期】牛、羊、猪28日,弃奶期7日(暂定)。 【规格】(1)2ml∶0.25g (2)2ml∶0.5g (3)5ml∶1.25g 【包装】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畜牧堂兽药说明书,更多药品请登录畜牧堂网站查询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360docs.net/doc/6d9130881.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基本机制,概述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1.简介 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飞速发展,为了正确评价各种生物制品在人体内的疗效及安全性,必须研究生物因子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理活性强、疗效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这类药物蛋白质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由共同的氨基酸组成,微量的需要被测定的生物因子及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质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有其特征,吸收方面来看,一般而言,小分子肽的吸收是由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完成的,脂溶性多肽可通过膜脂扩散,高度亲脂性的药物则能通过淋巴系统被吸收;水溶性分子则可通过水合孔和/或细胞间隙扩散,通过内吞或胞饮过程摄取入细胞,还有一些细胞转运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可通过非耗能途径穿过真核细胞的质膜,这些多肽已被成功地用于在细胞内转运比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许多倍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大多数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水溶性的特点,若无主动的转运或消除机制,它们大多保留在细胞间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多肽酶使其失活。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体内蛋白结合、种属特异性、内源性物质等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选择正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多肽上标记同位素,从而鉴别目标蛋白质和内源性多肽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H3、C14、S32、I125等,I125其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的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Lodogen法将I125连接于大分子上,其标记的样品比放射性高,制备容易半衰期短,成为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技术药物标记物。姚文兵等运用同位素示踪法I125标记来研究聚已二醇修饰干扰素а2b的药代动力学,赵宁等用碘标法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都证明了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基因工程产品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不可比的优越性。关于标记位点的选择,理论上任何部位均可被标记,但需考虑是否存在标记氨基酸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物技术药物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标记位点的选择就不必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氨茶碱知识

氨茶碱毒副作用、治疗及配伍禁忌一.常见的毒副反应 ●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湿疹,荨麻疹或伴气喘,也有多形红斑样药疹。高度过敏者,常在推注过程中突发躁动不安、意识丧失、口唇紫绀,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药物过量中毒此多见于儿童用药过量或误服,超过最大治疗量(6mg/Kg/次),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并有无意识动作、口渴、脱水及低热;后期可出现呕血、谵妄、痉挛、昏迷、高热和虚脱,亦有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可因延髓抑制而死亡。造成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与个体用药差异大有关。氨茶碱清除速度,女性慢于男性,老年人慢于青壮年人,肥胖、肝病、心衰、慢阻肺、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均影响氨茶碱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按常规剂量长期应用时,亦可引起中毒。此外,配伍不当也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延缓茶碱代谢的药物有红霉素、螺旋霉素、H2一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有降低茶碱清除率、延长半衰期的作用,这些药物与氨茶碱并用,易发生中毒。 注射速度过快也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静注治疗剂量发生中毒的确切原因尚不明,多认为与注射速度有关,故有“速度性休克”之称。 二.氨茶碱毒副反应的防治 ●严格控制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以缓解喘息症状。 ●正确掌握常用剂量和注射速度,氨茶碱的血浆半衰期平均为5~6小时,静脉注射,血浆浓度迅速升高,15~30分钟内产生最大效应。 口服0.1~0.2克/次,3次/日;静推0.25~0.5克/次,用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缓慢注射;极量,0.5克/次,2克/日。静注时间不小于15分钟,静注后尚需观察15~30分钟。 ●用药量必须个体化用药前充分考虑年龄、性别、病理生理及影响茶碱血浆浓度的药物因素。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小儿、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严重缺氧的卧床患者应减量使用。若静注用药时间较长,应定时检查心电图。 ●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大致是10~20mg/ml,越过20mg/ml即可产生毒性反应。 ●注意交叉过敏反应凡对其他茶碱药物过敏者,应列为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以防通过胎盘和乳汁引起胎儿和婴儿中毒。 ●下列情况之一者慎用:酒精中毒、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疾病、高血压、甲亢、严重低氧血症、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癫痫病等。 ●与下列药物合用时,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应调整用量,以防中毒。如克林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依诺沙星、H2—受体拮抗剂、别嘌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利福平、

100种临床常用注射剂的用途

100种临床常用注射剂的用途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26、过氧化氢溶液:消毒防腐药。 27、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用以满足成人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的生理需要。 28、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又叫喘定):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以缓解喘息症状。也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 29、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局部浸润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阻滞。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6卷第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16No.72006年4月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纳米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加以概述。 1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纳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药品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没有本质区别,其方法分为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1.1血药浓度法 血药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研究纳米药物中有效成分明确者,也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如张阳德等[1]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的研究。刘炜等[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浓度的方法。 1.2 生物效应法 纳米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用常 规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其药代参数。80年代产生 了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的理论和方法。 1.2.1药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纳米中药及其复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薛焰等[3]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药动学,比较了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1.2.2微生物指标法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草药的浓度,然后按照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陈鹏,毛天球等[4]以抑菌效应为指标,测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药动学参数。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7-1028-04 ?综述?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阳德1,赵志坚1,张浩伟2,张彦琼3 (1.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2.美国加州医疗中心, 加利弗尼亚州文图拉CA93003;3.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研究已取得飞跃的发展。该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Newdevelopmentofpharmacokineticofnano-drug ZHANGYang-de1,ZHAOZhi-jian1,ZHANGHao-wei2,ZHANGYan-qiong3 (1.NationalHepatobiliary&EntericSurgeryResearchCenter,MinistryofHealth,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2.MedicalCenterofCalifornia,CaliforniaCA93003,USA;3.Biomedicaland EngineeringInstitut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nano-drug-loadedcarrierhasmadefastprogressaspotentialdrugdeliverysystems.Fromthepointofpharmacokinetic,thispaperreviewsthepresentstateoftheabsorpation,distributionandinvertionofnano-drugs. Keywords:nano-drug;pharmacokinetic

氨茶碱详细说明书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氨茶碱 英文通用名称:Aminophylline 其他名称:阿咪康、安释定、茶碱乙烯双胺、喘安(氨茶碱)、乐宁(氨茶碱)、双燕(氨茶碱)、天峰(氨茶碱)、同悦(氨茶碱)、万邦信诺康(氨茶碱)、星尤善、益灵(氨茶碱)、浙南、Aminodur、Aminofilina、Aminophyllinum、Euphyl lin CR、Pecram、Phyllocontin、Theophylline and Ethylenediamine。【临床应用】 CFDA说明书适应症 1.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以缓解喘息症状。 2.用于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 临床指南 2010年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安徽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 混合气体中毒卫生应急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6)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4) 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支气管哮喘 突发群体性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卫生应急救援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7) 危险化学品爆炸伤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共识(2016) 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14) 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读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 查看更多指南↓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支气管哮喘、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 1.口服给药一次100-200mg,一日300-600mg;极量为一次500mg,一日1000mg。 2.静脉注射一次125-250mg,一日500-1000mg,每125-250mg以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ml,注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极量为一次500mg,一日1000mg。

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 【H】G P T 5-1 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1) 二、基本原则 (2) 三、试验设计 (2) (一)总体要求 (2) (二)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方法 (3) (三)研究项目 (4)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9) 五、结果与评价 (9) 六、常见问题与处理思路 (10) 七、参考文献 (13) 八、附录(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15) 九、著者 (21)

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临床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药物研究开发机构进行化学药品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而不是新药申报的条框要求。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项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思路进行了分析。

2019专本专临床药代动力学B和答案

专业:药学(专升本,专)适用年级:2017级科目:药物代动力学满分:100分 总页数:4页出题日期:2019-5-8 一、概念解释(每概念2分,共10概念,共20分) 1. 血脑屏障 2. 肝药酶抑制剂 3. 肝肠循环 4. 零级动力学消除 5. 生物利用度 6. 血浆半衰期 7. 稳态血药浓度 8. 易化扩散 9. 体过程 10. 药物的排泄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4-6分,共10分) 1、Caco-2细胞作为体外吸收模型的优点?(4分) 2、举例说明药代动力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分) 三、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膜孔滤过 D.主动转运 E.胞饮2.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 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C.需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有饱和限速现象 3.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B.需特异性载体 C.不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有饱和限速现象 4.某弱酸药物的pka=3.4,在pH=7.4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 A.90% B.99% C.99.9% D.99.99% E.10% 5.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A.解离型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B. 解离型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C.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D.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E.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6.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B.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C.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D.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E.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大,难吸收 7. 下列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