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惰性

如何改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惰性

1.家校联合,培养积极的学习动力。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还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艺术地评价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结果要能够给予正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2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习惯培养是重要的内容。但部分教师往往关注坐姿、写字等外在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忽视了与数学思维发展相关的习惯养成,如观察的习惯,表达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从小开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改进思维惰性是极为有利的。

3.注重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克服思维惰性有效武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六年级学习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金牛机械厂生产200个机器零件,6天生产了其中的3/4,完成这批零件共需多少天?学生经过思考分别获得以下几种做法:200÷(200×3/4÷6),1÷(3/4÷6),6÷3/4。每一种解法分析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但解法的简捷程度却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所带来的美感。

类似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等品质的培养。4.个别辅导,消除知识断层。

学生思维惰性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而真正的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新知的思维难度过大,而是与此相关的已有知识出现了断层。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知识断层的部位,提炼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通过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思维惰性的学生弥补知识基础的欠缺,尽快跟上班级的正常学习进度。

5.沟通情感,融洽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

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能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提问,参与学习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思维惰性是一个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观察、多思考,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思维状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励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品质不断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