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李文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意义:

《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近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有生。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4、光线适宜: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5、动静相宜: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6、气象护理: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素问。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说明生活起居中对天时地理和四时之令,只能调之、和之,顺天而行之。因此,要根据四进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

?此外,要随四进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以上的气象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情志护理

何为七情?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

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

情志护理的定义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

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可安置与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新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志。

(4)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3、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

第三节中医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1)、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

(2)、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三餐安排合理,做到饭、菜的色香味形俱全,美味可口。忌肥甘厚味,嗜食偏好。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 ............................... 一般护理常规....................................... 高热............................................... 神昏............................................... 中风............................................... 中暑............................................... 6急性出血.......................................... 痛证............................................... 暴泻............................................... 脱证............................................. 中药中毒...........................................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风温............................................... 感冒............................................... 内伤发热........................................... 咳嗽… 哮喘… 悬饮… 肺痈… 肺胀… 胃脘痛呕吐… 便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 肺胀 一定义:肺胀就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 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 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

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 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 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6、肺肾气虚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 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

中医护理常规

一、胃疡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出血性质、量、颜色、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内科疾病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③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①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②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①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②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①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②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③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④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三)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1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 流风。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 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 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 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 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 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 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 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

(1) 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 应宽松大、质软。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 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 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 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 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 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 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 1、湿热郁蒸 (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2、寒湿阻滞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 神昏……………………………………………………… 中风……………………………………………………… 中暑……………………………………………………… 6急性出血…………………………………………………痛证……………………………………………………… 暴泻……………………………………………………… 脱证…………………………………………………… 中药中毒…………………………………………………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风温……………………………………………………… 感冒……………………………………………………… 内伤发热…………………………………………………咳嗽………………………………………………………

哮喘………………………………………………………悬饮………………………………………………………肺痈………………………………………………………肺胀………………………………………………………胃脘痛……………………………………………………呕吐………………………………………………………便秘………………………………………………………泄泻………………………………………………………黄疸………………………………………………………积聚………………………………………………………水臌………………………………………………………水肿………………………………………………………肾衰………………………………………………………淋证………………………………………………………癃闭………………………………………………………消渴………………………………………………………心悸………………………………………………………胸痹………………………………………………………

护理常规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卧位与安全:根据病情酌性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并使用腕带。 三、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和神志、瞳孔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四、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给药,保证治疗。 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六、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含维生素高的易消化食物。 七、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储留者,行诱导排尿无效可行导尿术,需保留尿管,按保留尿管护理,大便干燥便秘给予灌肠。 八、心理护理:勤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九、根据病人情况,落实相关沟通、告知、陪护措施,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 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危重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 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 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1.2 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1.3 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4 饮食护理 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勿过饱,忌食肥腻、黏滑及烟酒刺激之品。 1.5 临证(症)施护 1.5.1 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1.5.2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1.5.3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5.4 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肺胀 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以胸中胀满,痰诞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1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1.2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辩证:寒饮束肺证、痰湿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2.护理要求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2.1.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2.1.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2.2.2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2.3出现面赤谚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2.4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妇产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妇产科护理常规 1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1.1病室环境 1.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安排病室 1.2.1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1.3入院介绍 1.3.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1.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记录 1.4.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1.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4次。 1.4.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4.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4.8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化验检查。 1.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7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7.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1.7.2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7.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1.7.4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1.8给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9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0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1.12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中医科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 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标准和保管患者医疗保险诊疗手册或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入院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三测单、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理,如修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回家。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位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 . 务人员了解患者下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血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pdf

《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中风病的护理常规 3、痿症病的护理常规 4、头痛病的护理常规 5、痫证病的护理常规 6、颤证病的护理常规 7、面瘫病的护理常规 8、眩晕病的护理常规 9、神昏护理常规 10、褥疮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安全。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床。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 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 3、即刻测量入院时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询问有无过敏史,记录在三测单 上,并通知医师。 4、一般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1次,若体温37.5℃(含37.5℃)以上者,改为 每日4次,体温39℃(含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病危、病重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及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并记录在三测单上。 5、专业护士根据首诊记录,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 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凡做各种辅助检查,一般病人由护工护送,病危、病重病人由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到相关 科室检查。 10、重危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 头交接班。 11、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 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2、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 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3、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4、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 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1、风寒束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厚而黏,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4、痰热壅肺:咳嗽气促, 甚者胸胁满痛, 痰黄黏稠质厚, 咯吐不爽,或面赤身热,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5、肺阴亏虚:干咳无痰,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喉痒声哑,口燥咽干,或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分型】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肺阴亏虚证。 【一般护理、生活起居】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 痰多者取侧卧位, 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 痰不易咯出, 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服药调护】 1、风寒束肺:选用杏苏散 (杏仁、紫苏叶、桔梗、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等。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并盖被, 以加强发散之力,驱邪外出。 2、风热犯肺: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薄荷、甘草等。汤药宜急煎温服。 3、痰湿蕴肺:选用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汤药温服。 4、痰热壅肺:选用清金化痰汤(橘红、茯苓、瓜蒌仁、知母、桑白皮、贝母、麦冬、桔梗、甘草等。汤药可凉服, 也可频服鲜竹沥加强化痰。 5、肺阴亏虚:选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甘草等。汤药温服。 【饮食调护】 1、风寒束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可用萝卜杏仁饮,以白萝卜 1个切片,甜杏仁(去皮尖 10g 捣碎,冰糖 30g ,共用蒸熟热服, 连用 7天, 加强化痰, 减轻咽部刺激避免诱发咳嗽。 2、风热犯肺 ;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可少量多吃梨、橘子等含水量较高且甜度较低的水果。干咳少痰者,可用生梨 1个,去皮核,加川贝 10g ,冰糖适量蒸服。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精)

便血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便血 西医病名:消化道出血 定义:胃、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二、临床表现 (1肠络脉受损,血随大便而下。 (2在大便前后下雪,大便呈柏油样。 三、护理评估 1、出血的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 2、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情况。 3、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 四、一般护理 1、血量多着,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注意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脉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五、病情观察

1、观察便血的色、量、质,以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并准确记录,必要时可保留标本送检。 2、如出现柏油样大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晕、心慌、汗出,四肢厥冷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六、临证施护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中药汤剂和中药针剂治疗。 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肠痛可给予地榆散或槐角丸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作用。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可给予归脾汤,益气摄血作用。 3、脾胃虚寒:变色紫黯,甚则色黑可给予黄土汤,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作用。还可给予生脉针 10— 30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40ml 经脉注射,每日 2~3次,亦可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500ml 经脉滴注,每日一次, 使用于气衰血脱症。 七、饮食护理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烟酒等物。 八、给药护理 1、药物宜温偏凉服。 2、服药期间,饮食不宜过凉,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 九、情志护理 安慰患者, 消除恐惧, 焦虑等不良情绪, 尤其是肝郁者, 当节情志, 戒怒防躁, 避免情志刺激。 十、健康指导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度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 2.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2)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3)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保暖。 3.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4.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5.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 6.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