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年度机构编制统计分析报告

XXX年度机构编制统计分析报告

一、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
截至X年X月X日,全县机构总数为X个。其中行政机构X个,事业机构X个。
全县共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X名。其中行政编制X名(含行政待分配编制X名),事业编制X名(含全额待分配编制X名)。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总数为X人。其中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在编在职X人;街道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在编在职X人;物价机关行政编制在编在职X人;政法专项编制在编在职X人;机关工勤编制在编在职X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在编在职X人。
二、与X年数据对比情况
与去年相比,机构减少X个,其中事业全额拨款机构减少X个,事业差额拨款机构减少X个
三、编制统计综合分析
(一)、机构个数、行政事业编制数、领导职数保持“零增长”
全县机构总数为X个,与去年相比减少X个机构;共有行政事业编制X名,在编在职人员X人,与去年相比减少了X%;空编X名,占总编制数的X%。其中年龄X岁以下人员X人,占总人数的X%,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X人,占总人数的X%,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X人,占总人数的X%。
X年紧紧围绕X省、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各项要求,实现了“新增职能不新设机构,新设机构不新增编制,新增编制不新进人员”的目标,保证了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和创新编制管理
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增加。在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管理机构编制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严肃机构编制及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关于XX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等,建立了一整套从机构设立制定、编制下达,到实施、反馈、监督检查等体系。
2、实施编制管理实名制。实名制就是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设置机构,以机构确定岗位编制类型,以编制确定所需人员,做到人与事的匹配,防止超编、挤占、挪用、混用编制,超职数提拔,进行编制管理实名制的基础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系统。
3、加强机构机构编制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凡是超编制、超职数、混用、挤占、挪用编制的,不得办理招聘、提拔、调配等手续。
4、注重协作,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与

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相互约束的“三位一体”的长效约束监管机制。组织配备干部,须依据编制部门的领导职数情况,不得超配高配;人事调配,须持《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有关调动手续和工资套改审批手续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办理列编注册手续,财政部门依据核定的编制数及列编注册人数编制预算单位年度经费、核拨单位当月经费。对调出的及时予以注销。所有单位工资基金发放都须经人事、财政、编办三家审批,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
5、继续贯彻执行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目标。全省《加强编制管理实现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县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强化编制管理,有效控制机构编制的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县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均严格按照省定标准执行。确需增编的部门,我们在省定限额内,横向进行调整。
(三)、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置标准陈旧。目前,不少事业单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成立的,有些单位自成立以来,其机构及编制一直没有变化,有些单位虽然后来作过调整,但也未能根据工作的要求完全到位。对照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一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的标准相对滞后,机构编制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需要的科室未及时设立,职能弱化的科室未予调整合并,工作量大的单位编制未能及时增加,而一部分职能弱化的单位则出现编制空余现象。
2、职能交叉重复。事业单位职能交叉。随着主管部门之间职能的部分调整,有些主管部门赋予了相关下属事业单位新增的职能,而有些职能划出的主管部门未能对其相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作出及时调整或调整不到位,造成了事业单位之间职能交叉重复。
3、人员流动不畅。除了负责人工作调动外,事业单位的普通人员缺乏正常流动的机制,不少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树挪死、人挪活,缺少了源头活水,事业单位内部也就缺少了朝气和锐气。同时也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1、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质量。根据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能和履行的职责,进一步地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强化行政性事业单位管理职能。分层次、分部门,建立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目标责任制,按管理权限进行考核,对政府和主管部门交给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任务和公益类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考核,实行目标管理。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激发事业单位工作活力。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

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理顺和完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及各类职数的核定,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规律的合同用人、公平竞争、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制度,对特殊(重要)岗位或重点培养对象,在行业内定期交流,增强事业单位工作活力。
3、完善人才引入制度,建设事业单位人才高地。事业单位是高层次人才及需求聚集的地方,建议设立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培养基金,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规律的合同用人、公平竞争、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使事业单位专业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