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聚合力瞄准靶心下实功

攥指成拳聚合力瞄准靶心下实功

DEVELOPING

指成拳聚合力瞄准靶心下实功

■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

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当前,距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剩17个月,脱贫攻坚越往后,困难越多、难度越大。甘肃省还有110多万贫困人

口,而且大多数在深度贫困地区,都是最难的“硬骨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攻克“坚中之坚”、破除“难中之难”,

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只有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力度,甩开膀子、擔起袖子,盯住关键处、瞄准薄

弱点,众志成城、聚力攻坚,方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在脱贫目标上,要始终咬定“两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

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目前我省还有67万老弱病残、57万享受

低保困难群众,数量之多、难度之大,任务十分艰巨。在脱贫标准上,就是要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要把握和处理好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好雪中送炭的绝对贫困

问题,一定要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要紧盯任务抓落实。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

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目前,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有的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

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有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上学困难。有的贫困人

口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有的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

得不到及时治疗。有的贫困户仍住危房,有的住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在具体工作落实上,一定要按照扶贫工作

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要求,做深做细各项工作,下足绣花功夫,把“细节中的魔鬼”列出清单,一

个一个清零,减少出问题的概率,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要拾遗补缺查漏洞。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这“3+1”方面,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

项,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义务教育,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重点做好民族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做到拧干水分、有

力真实,确保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坚持好基本的兜底措施,宣传落实好国家政策,让贫困人口有地方

看病,小病、常见病、慢性病能看得起。危房改造,要把握好建设周期,把每一户贫困户的住房情况摸清楚,逐户建

立台账,精准下达危房改造资金,加快实施改造,确保所有四类重点对象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饮水方面,对已

经解决饮水的,要确保水源稳定、真正达标;对没有解决供水的,包括今年3.3万户、13万人的窖水净化问题,要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尽快解决好群众饮水问题。

要冲刺清零补短板。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今年是打

贏脱贫攻坚决定性战役的一年,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做到“三抓”,一要把工作

抓紧,二要把工作抓细,三要把工作抓实。在具体工作中,要边攻坚克难、边打扫战场,把边边角角、枝枝节节的问

题都清理干净。重点抓好三个“清零”,一是对标对表清零,二是整改问题清零,三是工作任务清零。

在决战之时要尽锐出战,各项工作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都要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都要向脱

贫攻坚聚合,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2019.07|发展01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武当太乙阴阳保健功 原著:郭浩然 本文节选自《武当宝典》,据作者自述,此仅为“太乙阴阳术”中有关性保健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是尽可能不使性生活对身体及武功进境造成影响及损害。 1 基础保健功 第一项阴手增精 学者正身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徐徐弯腰双手尽可能垂向地面,愈低愈好。接着双手分别抓住两脚踝内侧,然后随起身站直双手也缓缓抚过两腿内侧。继续向上,两手经由两大腿根部左内右外抚于两睾丸及阴茎上(稍加大摩擦力)。双手不停继续向上到肚脐眼处,双手左内右外抚于脐眼上。此为一遍,重复20遍即可。第20遍结束时,双手抚于脐眼上先向左向下转圈揉36遍,在反向揉24遍。 第二项合掌增精 仍自然站立唯双脚并齐双手于胸前合掌十指交插,目视前方。接着双手一齐向左平移,同时臀部向右平移,头颈不动。接着再反方向平移,双手向右臀部向左。做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臀部向左右平移时要一腿站直一腿稍曲,使两个大腿内侧互相摩擦,左右各做20遍即可。 以上两个动作的目的在于增强练武者的元精,还要通过内功的修练使元精转化为元气,此即炼精化气的功能。 2 内功 具体练法:双手掌根稍用力顶紧身体保持不动状态,闭目内视掌心,要意念掌心相接处逐渐加热渐渐通红如火,而双手为红火所灼烤而发生抖动(可有意使双掌轻抖),抖动主要是前后抖,由轻微而渐剧烈到将要带动身体时,意念要使之渐渐放慢再渐渐停止,一般来说由开始轻抖到逐渐加快约抖81次,进入加快到剧烈抖动也为81次,由有意减慢到停止仍为81次。抖动停止后双掌徐徐上升到与口平齐时停止,十指由交叉而伸直然后由两拇指处开一道缝约一寸宽,此时张口将掌心之热气吸入口中咽下,送入小腹内,小腹隆起。如送入小腹感觉困难,可借助双手的下按动作,以两拇指轻轻按于壬脉两侧徐徐下行,到与肚脐平齐时停止,两手轻抚于小腹两侧。 接着开始进行腹部鼓荡,此时不须管呼吸一任自然,腹部进行收缩运动,先用力收腹要意念肚皮贴到后腰上,然后自然放松为一遍,共进行81遍。腹部鼓荡结束后仍如前进行揉腹,向左向下36遍,再向右向下24遍即可。 以上功法每天早晚(睡前)最少各做一遍,要大小便后空腹进行。 3 性保健功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剪纸校本课程方案

中至镇中心小学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方案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4、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兴趣小组活动”侧重于学生模仿操作,少创作性作品,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其次,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学生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得到比较完满

太乙五行拳拳谱

太乙五行拳拳谱 预备势: 无极势,设面南背北方向,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肘微曲(肘肋相距约一拳宽),两手掌指自然分开呈八字掌,中指贴对裤缝,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上体沉肩、平胸、直背,头部下颏内收,虚灵顶劲;眼平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①两腿尖外展如“八”字形,宽与肩同,继之两脚跟外转,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向内扣如“八”字形,两脚呈开步站立,膝部微屈;上体与双臂仍成上势不变。 ②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胸平,两臂屈肘呈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与胸同宽;眼平视前方。 ③紧接着,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起约三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的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两臂仍为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④紧接着,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为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⑤紧接着,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

体随胯转向正东的同时,两臂仍呈圆弧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由八字掌变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内扣,中指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 ⑥紧接着,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的同时,两肩后沉,两臂自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视前方。 ⑦⑧动作与⑤⑥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⑨紧接着,胯向左旋,两腿成半马步,上体随胯转向西南的同时,两臂仍呈上动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按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眼平视西南。 ⑩动作与⑨相同,惟左右相反,眼平视正南. 一、白猿出洞双峰拜日 ①承上式,胯稍向左旋,左脚向后,向右脚内侧作括弧式收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左丁步的同时,两臂不动,两掌由扣指掌变八字掌,在胯旁以腕为轴向后旋转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对胯;上体随胯右旋,遂仍转向东南;眼平视正南。 ②紧接着,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在体侧屈膝上提,脚尖朝下,脚面绷平,成独立步的同时,两手从胯旁向前向上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右内左外),掌心朝里,沉肩垂肘,上体随之偏转向南;眼平视正南。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由简至繁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配合呼吸来做动作,可以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呼吸,先将拳架,形态,这些基本的动作练好之后 再配合呼吸练习太极,一定要先从简单的开始练习,打好基础。 2、缓慢轻柔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 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速度和呼吸的配合,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太极拳呼吸开始入手,越练越慢才行。 3、腹式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要用“腹式呼吸”,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是 顺腹式呼吸。与此相反,就是逆腹式呼吸。 两者各有利弊。传统太极拳多数流派是主张采用逆腹式呼吸的,但逆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它要求练拳者胸腹横膈膜有较强的升降能力。我们可以先练顺式,再练逆式。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4、阴吸阳呼 上面我们说到的太极拳的呼吸,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的呼吸也要从简单的阴阳结合来看,我们的练习非常讲究呼吸的节奏。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一阴一阳为一个动作变化周期,跟人的呼吸变化周期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的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周期。对于练 习太极的人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个好做到一致。 在一个拳势动作周期中,能量积蓄阶段,属阴,为吸气;能量释 放阶段,属阳,为呼气。 拳势呼吸就是要求呼吸状态与练拳姿势变化相互结合,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出发,练拳的速度节奏应该按照人体自然呼吸的快慢来进 行调整,这是“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阴吸阳呼,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怎样练习陈氏太极拳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 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 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 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剪纸课程开发纲要

国学剪纸课程开发纲要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多年以来,我校领导在如何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创建学校特色,达成共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我校教科研的重点。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亮丽学校特色的工程来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特色。 2009年我校确立了《小学剪纸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民俗中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人们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从学校的课程资源来看,我校有几位教师经过培训,具有剪纸教学的能力。因此,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一松 学习太极的人都会练太极套路,然而大多却不懂得松八段九节。所谓八段,是指脚、小腿、大腿、脊背、大臂、小臂、手、头;所谓九节,是指踝、膝、胯、腰、颈椎、肩、肘、腕、指趾关节。 松开八段九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 ①初学阶段 呼吸自然,周身顺随。 ②端引 什么是端引呢?以出手为例,一般的练法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掌指,即由根到梢把手推出去。这样练肌肉是紧张的,关节是闭合的,端引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用手指尖把胳膊引导出去,出腿时用脚趾尖把腿引导出去,以头引导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 ③专项放松 比较有影响的太极拳都有专门的放松训练,比如陈式太极拳就传有放松操。而笔者所练太极拳,负IJ通过定势松八段九节。每个定势松开之后再换下一个定势。 这样练就非常艰苦了,运动量要增加三至四倍,还要注意松而不懈。如何区别松与懈呢?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懈,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精神萎靡不振。 松而不懈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紧,只强调松而不言紧,就达不到松的目的。松紧是一对矛盾,是太极之两端,没有紧,松就不存在。松的结果,弹力自生,才能在揉手中用松弹劲把人轻松地发出丈外。 二慢 对于慢,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做到形体动作的慢。放松慢练,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有利于调整身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仔细检查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 慢并不是单纯的故意追求缓慢,而是要求既能慢,又能快,开始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前人说:“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又说“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逐渐增大,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轻缓有了功夫以后,即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三圆 圆包括形体动作的圆活与气势的圆活。 ①形体动作的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 圆满灵活运用到揉手推手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 不丢不顶,处处圆转饱满,轻灵活泼。 太极大家对圆活是十分强调的,如“周身节节串”,“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等等。 ②气势的圆活 至圆才能至活,圆是活的基础,所以说“圆则活,方则滞”。要踏进圆活的境地,则 必须掌握“气势”和“十方支撑”。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 所谓十方,是指人体前后、左右为东西南北四正方,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 四斜方四隅方,合起来为八方,八方在平面图中可表达,加上头顶与脚下一条竖线即上、 下两方,共为十方,这就是古人所讲“十方虚空、十方界”。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 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 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 事太极拳练习。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武当拳十八式

武当拳十八式 简介 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上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以养身、修身、防身为目的,以静功、动功相结合的一种“内功外拳”内外双修的技艺。它在古代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影响下,形成了刚柔相济、内外合一、整体圆融、直观体悟、顺其自然、阴阳辨证、崇下尚退、后发先至、积功累德、化恶扬善的独特文化。以“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阴阳为本,自然为韵,性命双修,整体圆融”为主要特点。它从强身、健体、袪病、延年、逐步发展到防身、应敌,最后上升到修心、养性、怡情、悟道,形成一套完整的“兼内外之功熔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理论的和技术体系。具有自娱、修性、保身的鲜明特色,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武当武术发祥地的武当山,复经数百年流传发展,武当拳功经过人民群众长期的习练和探索;在流传、演变和延伸的过程中,不断涉取众家攻防实用精华,逐渐扩展了形式和内容,繁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拳种和门派,又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其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微妙无穷,成为养生功法,养防兼备功法,以及拳械等多层次的系统体系。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有武林高手。元末明初,高真道人张三丰穷其毕生精力,潜心精研武当武术,进一步阐化和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拳派之一。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创始者、奠基者,也是集大成者、发扬光大者。 为了弘扬武当武术,再展武当武术雄风,根据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领导同志关于要编写一套便于推广的、简化的武当拳套路,以便在群众中普及的指示精神,在十堰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成立了以胡仲军副市长为主任的编委会,由中国武术七段,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杨群力为主编,编辑了这套《武当拳十八式》。 整编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武当拳的“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传统文化思想(见《武当拳之研究》)。技术动作则依据《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逍遥掌》、《武当绵掌》、《武当太极》、《武当自然门》、《武当智捶》、《武当纯阳拳》、《赵堡太极》、《武当五形养生功》等门派套路,力图使《武当拳十八式》在理论上、技术表现上符合武当武术的技术性、健身性和艺术性。 其一,据阴阳是万物变化的契机与本质,由阴阳对应观念,在动静、刚柔、虚实、开合、起伏、显藏、进退等等诸多对应因素的不同动作组合及其对应与转化的种种变化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技击原理和方法,从而体现出内家拳战术的要旨。 其二,讲究形神一致,内外俱修,十分强调心、意、气、身的统一,重视意念与动作的结合,“先以心使身”而后“身从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在客体上呈现为动静结合,在主体上反映形神合一,意、气、劲、形协调完整,求得人体心理意识上阴阳平衡,血气调和,使身体内部平衡和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有序,与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四时气候、地理等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口令及动作分解 1、起势;并脚直立、左脚开立、两臂平举、屈漆按掌 2、右揽雀尾:丁步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捧臂、丁步抱球 转体上步、弓步捧臂、转体伸掌、坐步下捋 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屈肘、扣脚旋掌 丁步按掌3左单鞭: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3、提手:扣脚摆掌、回身带掌、虚步举掌 4、白鹤亮翅;转身抱球、转腰带掌、虚步分掌 5、搂膝拗步:转体落掌、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摆脚转体、收脚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6、撇身锤;转身分掌、收脚挂拳、上步翻拳、弓步撇拳 7、捋挤式;扣脚变掌、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 弓步前挤、(左与右相同方向相反)扣脚变掌、 转体抹掌、收脚捋掌、上步搭手、弓步前挤 8、进步搬拦锤;后坐分掌、收脚按掌、上步搬拳、转身拦掌 上步拦掌、弓步打锤 10、如封似闭:穿手翻掌、后坐收掌、翻掌下落、跟步按推 11、开合手;转体开掌、提脚合掌 12、右单鞭;开步转掌、弓步分掌 13、肘底锤:扣脚摆掌、收脚抱球、摆步分掌、跟步摆掌

虚步握拳 14、转身推掌:撤步举掌、转体屈肘、上步搂掌、跟步推掌 转身举掌、上步屈肘、跟步推掌 15、玉女穿梭:撤步伸掌、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 上步旋掌、弓步架推、后坐落掌、弓步抹掌 收脚捋掌、上步捧臂、跟步摆掌、后坐旋掌 弓步架推 16、左右蹬脚:后坐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掌、蹬脚分掌 落脚摆掌、转体分掌、收脚合手、蹬脚分掌17、掩手肱锤:落脚掩掌、开步合掌、马步分掌、转体合肘 弓步冲拳 18、野马分鬃:转腰下捋、转腰捧臂、转腰横掌、转腰旋掌 提膝托掌、弓步穿掌、转身摁掌、提膝托掌 弓步穿掌 19、云手:扣脚摆掌、转体反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转体云掌、开步翻掌、转体云掌、收脚翻掌 20、独立打虎:撤步穿掌、转体扣脚、提膝握拳 21、右分脚:落脚抱掌、分脚分掌、 22、双峰灌耳:屈膝沉肘、上步落拳、弓步双贯 23、左分脚:转体分掌、收脚抱掌、分脚分掌

练习太极拳的六个基本功

练习太极拳的六个基本功 对于没有任何学拳基础的人来说。练习太极拳就要从零开始学起,不是说练习太极拳不需要基础,而是练习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练习,只有学好了基础才能提高你的太极拳。 一、无极桩 首先将双脚分开要与肩同宽,将你的双膝微微弯曲,身体的重心放在两条腿上;将双手就到胸前微微弯曲手臂,手指呈自然装展开,手指指尖相对,手掌掌心向里呈现抱球状,两眼注视双手。姿势高低可根据体质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通过练习下部力量增加稳实,周身内劲饱满,丹田之气充足。 二、开合桩 在无极桩姿势的基础上,两手臂作稍向外棚开和稍向内收合的练习。开时为吸气(小腹鼓起);合时为呼气(小腹内收)。初练时呼吸应力求自然畅通,不要勉强憋气。当练久之后,可以加大呼吸程度,扩大充气量。如吸到极点不能再吸时,改为呼气。同样,呼到极点将气全部吐出不能再呼时,改为吸气。每次可练3-5分钟,日久可渐增。 三、升降桩 预备时,身体自然正直,两脚开立,头正悬顶,下颏微收,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这时体松心静、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动作时,两手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两肘微下垂,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眼看两手方向。 这时为吸气(小腹内收,意由丹田提气上升,贴于脊背)。用意不用力,自然稳重,此为“升”式。当两手臂升至肩高时,转为下落,两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微微下塌,舒指展掌,眼看前下方。 这时为呼气(小腹鼓起),气沉丹田,此为“降”式。这样两手臂随两腿的屈伸,做前平举和下按的反复练习即为“升降”练习。姿势的高低可根据体质情况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

初练时呼吸应力求自然畅通,不要勉强憋气,久练后可以逐渐加大呼吸量。如两手升至肩高,吸到极点不能再吸时,改为呼气。同样两手下按,呼气到极点不能再呼时,改为吸气。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初练时,可做3-5次,久练后,练习的次数可逐渐增加。 四、虚步桩 首先身体立正真好,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并将右腿微微弯曲,左腿向前迈出半步用脚跟点地将脚尖翘起,然后将左膝微微弯曲的同时将双手举向前放,将左手上举同鼻子高度,右手放于左边肋骨的下方,双手手指微微弯曲,自然分开,掌心斜相对,指尖均朝前上方,眼看左掌方向,如同左琵琶式。

武术篇 太乙五行拳

武术篇太乙五行拳 简介 武当太乙五行拳是近年最先发现的一套正宗武当拳术,原名“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此拳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其特点是: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以练架式为主,结合站桩,缠绕等基本功锻炼。“抓筋拿脉”说的就是此拳。 来源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罗-溥寰(汉名金子弢),居紫霄宫七月余,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沈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邀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余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健身术,胜似黄山不老松”。 健身功效 武当太乙五行拳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 从武当太乙五行拳架势和理论上分析。 武当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太极拳基本功

学太极拳要练好基本功,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有几种,都有怎样的具体要求。太极拳要求劲力“ 运之于掌、通之于指”“ 形于手指” ,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这首先要有正确的手法作为基础。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拳、掌、勾三种。太极拳虽然叫做“太极拳”,但是实际上用拳的时候少,用掌的时候多,主要是掌法变化多,而太极拳中用到勾手的地方很少。 拳:手法是四指靠拢向掌心卷屈,拇指与中指或食指相扣用意时松扣,用力时紧扣。握拳应注意勿过紧或过松,过紧则易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不便实用;当拳伸出时拳与前臂要成直线不可向外(或向内)扭曲,但一般人最易犯向外扭曲的毛病。向外或(向内)则使腕部紧张,必然妨碍气血畅通。此外,与对方交手时也易受伤。因此应注意这个缺点。 掌:手法是五指自然分开并微屈,虎口成圆形,掌心微含。力求自然状态,食指或小指虚领即可。如立掌时食指领,内缠外缠时以小指领劲,此掌法为半阴半阳或者半掌半拳取“中和”之意。伸掌法:五指微曲,不可伸直,指尖要留有空隙,不可靠拢,每当手掌伸出时,腕部不可过分弯屈紧张,伸出收回都不用力,因为紧张或用力都会妨碍气血畅通。 勾法:有两种,一种以拇指、食指相捏,其余指相合;另一种拇指、食指相捏,其余四指松松拢住。钩指的作用,在“单鞭”式中为“蛇尾”之象形。陈家沟太极拳宗师陈鑫为此式谱以歌诀“单鞭一式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消息贵在脊骨中”。在实际用法,以钩手为“点穴撅”之所用。 关于太极拳的手法,一般只有上述三种,但这三种手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是经常变换的,每当变换时应注意缓慢,不可太快和用力,在不用时腕部必须松活轻灵,尤其腕关节不可紧张,否则影响气血畅通。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五种:即弓蹬步、骑马步、丁虚步、半扑步、八字步。现将各种步法要点分述如下:

手工制作----剪纸校本课程纲要(精)

手工制作----剪纸校本课程纲要 宁安市三陵学校田丰然 主讲教师:三陵学校田丰然 教材类型:技术技能类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适用对象:中学七—九年级学生 开发依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每个教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体育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作为新课程的要实现的重要任务。 作为美术课的延伸与辅助的校本手工制作剪纸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剪纸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开发背景 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修身养性道家太极拳

修心养性可以练习太极拳 大家都说太极拳到达一定水平可以修心养性。 我开端不太以为然。修不修、养不养这与我关系不大。原本我这个人就比拟有涵养,工作干得也顺心,我的目的就是把身体锻炼好就行。随着打拳的纯熟、功理功法的逐步开窍,特别是教我练拳的戴克荣教师的精心指点,我慢慢明白了一些道理。 太极拳的创编是按宇宙运转规律和人体循环规律为人们在后天修身养性进步层次,使之在练功过程中真正到达阴阳相济谐和均衡,使天地人合一,既健身又健心的好功法。进入拳场,我首先留意坚持好的心态,松静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与天接,会阴与地接,意念到我是宇宙之子,隔于天地之中,扫除各种邪念,以意行气,心静身正,真假开合,呼吸自然,一招一式用心领会。 长此练习,不只拳艺有了进步,身体很舒适,而且心境特别好,并且能把这种心境带到社会中,带到家庭中自然处置好了平常不留意的问题。有这样一件事,我学拳有了一些进步,常和拳友讨论一些问题,这就惹起了一拳友的妒忌,招了白眼,还搬弄出了一些是非,我心里很不舒适也很生气。我也开端不理她了。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练拳心境的开阔,修养性也加强了。我开端觉得都在一同练拳没有必要闹意气、搞矛盾,阴阳相济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一段矛盾,就是有一段不均衡,不均衡是不合拳理的,更不合太极拳理的。我既打太极拳,不光是练外行动作,更要练心养性,我去计较她,就是我心里不均衡,拿出大度来,不要去计较她,让大家都晓得都均衡、都舒心,都有一个好意态去练拳,都能尽快进入太极佳境,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我便主动和她接触,相互获得了体谅,消弭了矛盾,越练心情就越好。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常常拌拌嘴嘴,争持一番,怄几天气,这是常事,我们也不例外。我丈夫有个缺点,就是酒后回家喜欢说个没完没了,而且专拣你不喜欢、专拣你生气的话说,过去我遇到这种状况就特别的生气就和他对着争持,有时几天不说话伤了和气,又伤了感情。 学拳以后随着心境开朗,修养性的加强,我的计较心少了,宽容度大了,他酒后再吵再闹我也不和他理论争持了,反而照顾他,第二天他主动找我说:“我昨天喝酒又乱说了什么吧?惹你生气没有?”尔后他就很少在酒后乱说乱吵了。这或许就是太极拳的特性之一以柔克刚吧!我感遭到,只需坚持练好拳打好拳,认真领会拳理,按要领习练,自然就会健了身、壮了体、也修了心、养了性、太极拳真是深奥莫测。 三、练太极拳就要做太极人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1、重视拳架的锻炼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所以强调拳先打低架,也就是拳走低架,裆走下弧。因为拳架里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方面的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推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中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难以得到锻炼,所以,每天安照要求尽可能地多打几遍拳。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2、单式训练 实质上是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必须进行单式练习。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认为最实用,最善于施用的招法。这样会很苦、很累,但功力会提高很快。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3、练推手 双方切磋,练推手其实就是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的练习,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

的功夫。 在太极推手中,“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练推手要从吃亏入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劲。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4、器械训练 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功力的补充。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5、内功的训练 (即:意、气、力的训练) 意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前面有各种阻力,叫做有敌情观念,也叫有功防意识。(也是我师傅常讲的一人玩二人)。 气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要重视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力 丹田力其实就是腰力,丹田的旋转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丹田运动时人体的调整有特殊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锻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面各种外功,内功的锻炼之中,万不可轻视。 提高功力,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劲,都要做到外力和内劲的结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

剪纸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剪纸艺术教学材料:自编纲要 授课教师:薛志红课程类型:选修课 授课对象:2--5年级授课时间:每周一节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