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2 课时 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2 课时 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2 课时 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第2 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第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第2 课时教案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四百万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第2 课时教案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

(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

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

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

(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

(4)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第2 课时教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1)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

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

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1课时总第6课时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白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 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白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白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 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 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白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白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 书:一万) (2)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

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直线、射线和角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 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图形联系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题:图形分类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包含有各种图形的画面,师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去走一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认识的图形,师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呈现在图片的下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进行图形分类 1、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出示教材第20页第一次分类活动。 师:图形世界里的成员很多,笑笑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仔细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正方形、球、圆柱、长方体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不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师进一步讲解: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平面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平面图形分类。 提问: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图形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一类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分一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分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同一类,圆属于另一类。

师质疑:结合我们学过有关线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穿哪个方向、正方形归为一类。 根据对线的认识,学生回答:因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小结并板书:根据围成图形的线的不同,我们将平面图形分成两大类: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区分三角形和四边形。 提问:在由曲线围成的这四个图形中,你还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更细致分类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三角形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 师小结:像平行线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统一称之为四边形。 (二)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1、出示三角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操作后,交流汇报:拉不动三角形。 师小结:把三角形任意拉动,不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出示四边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四边形,然后拉一拉,再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操作后,指名汇报: 生1:四边形边扁了。 生2:四边形变小了。 …… 师小结: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淘气的分类,在小组讨论交流淘气为什么这样分? (2)进行全班交流。 ①根据围成图形的线中是否含有曲线,分成两类。 ②将每类图形再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题意。 (2)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课题一:方向与位置(一)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18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室内定向小游戏 游戏说明:教师课前设计好任务书两份,说明宝物(彩色图卡代表)所藏地点。例如:宝物一:第二列第三排;宝物二:第四排第五列;宝物三……。教师事先请参赛的两个组的同学回避,然后将图卡交给任务书上所列位置的同学藏好。 1、夺宝奇兵──室内定向小游戏。 教师宣布游戏任务和规则:请两个参赛小组按照各自任务书的提示,按顺序寻找到任务书上所列的宝物,速度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 2、请两个参赛组谈谈感受。 老师注意引导他们从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谈一谈。 3、讨论:假如只告诉排数或者列数,找起来容易吗?为什么?这样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到几个条件?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师结合主题图介绍公园定向运动。 2、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在小组内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和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汇报,交流答疑; 4、教师小结。 三、学习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1、思考并讨论“一号点在什么地方”。 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描述方法,并有意识归成两类:方向和距离。 2、思考并讨论“哪种方法更准确”。 全班汇报,阐述观点及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擦去不准确的描述,引导更为准确的描述方法。 3、小结:(1)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2)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方位与四个正方位所形成的角度更加准确地描述方向,并且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 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2、小组试一试解决。练习: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单元导语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到图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从例题到练习,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等不同活动的组合为师生有序开展数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例1呈现了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的一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学例1时让学生依次从前面、上面、左面认真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摸摸看到的面;说说看到面的形状;闭眼想一想刚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动手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与伙伴儿交流。通过看、说、想、画帮助学生建立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表象。“做一做”是例1的延续。教材给出了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与例1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去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2呈现了用正方体拼搭的3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发现从上面观察看到的3个几何体的图形相同,从左面看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图形不相同。从而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做一做”是用5个正方体拼搭的3个物体。通过观察比较,说明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2~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课堂上小组合作用正方体搭出几何组合体,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的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能根据物体的个数和不同的形状,找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抽象的立体知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引伸”“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计划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4-3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教材移下来的,是学生对面积单位的一个初步认识和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学会他们之间的换算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公顷,可以说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体现我国地大物博的资料)。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米,感受1公顷、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绳。 教学方法与学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修订版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位:淄川区实验小学 备课人:韩晓晓 联系电话: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五、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确定物体位置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出示学习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什么是“定向运动”。 2.你认为确定1号检查点的关键在哪里? 3.对于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么描述?你认为确定位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动手在平面图上标出例2各建筑物的位置,说一说有哪些步骤? 5.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2、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P17~18 (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 (3)根据教材介绍,你了解到什么知识?有什么困惑?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出示情境图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 人教版) 第(二)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 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 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 教材内容观察物体1总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1、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 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 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案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1)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方格 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教学侧记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

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追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上课讲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单元备课教材简析 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四下)、乘法运算律(第二单元)、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五单元起义的克隆牛——小数加碱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4.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1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4、练习,完成(3)和(4) 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课后小记: 这节课师生都是“有备而来”,课堂上学习气氛很好。估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这课上,我先是借标准容器来认识1升,再是以学生带的各种容器来巩固认识,努力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形成比较丰富的1升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我着重让学生以已知容量为参照物,去进一步估计一些大小比较接近的容器的容量,并鼓励学生展开一定的想象,把一些差不多大的容器联系到一起,去认识它们的容量。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借有限的物品认识足够多的物品;这种学习方法的获得对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第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观察物体(二)1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 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 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 状。 自学质疑: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 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 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 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 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 察物体?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 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 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 书题目:观察物体) 小组交流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 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

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 展示点拨: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二)P13——P16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体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连一连、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解决问题 6、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 7、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能在“搭一搭”的具体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四、单元教学安排 观察物体(二)……………………………………………………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3——P14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 2、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 1 课时总第6课时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

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 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 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二 ) 单元导语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到图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从例题到练习,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等不同活动的组合为师生有序开展数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例1呈现了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的一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学例1时让学生依次从前面、上面、左面认真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摸摸看到的面;说说看到面的形状;闭眼想一想刚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动手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并与伙伴儿交流。通过看、说、想、画帮助学生建立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表象。“做一做”是例1的延续。教材给出了用4个正方体搭成的与例1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去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2呈现了用正方体拼搭的3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发现从上面观察看到的3个几何体的图形相同,从左面看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图形不相同。从而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做一做”是用5个正方体拼搭的3个物体。通过观察比较,说明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2~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课堂上小组合作用正方体搭出几何组合体,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的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能根据物体的个数和不同的形状,找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抽象的立体知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渗透“引伸”“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