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

中国梦梦不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读后感

自古而今,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与苦难,可中国人民的复兴之梦从未泯灭过。在不知经过多少仁人志士,民主党派的救国运动之后,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它站在人民这一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把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那么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民的中国梦不远了?中国梦要如何实现?这本书

给出了详尽的答案,它引经据典,用大量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最终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和超越。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那么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我们人民的梦不远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推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国梦之历史源起,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丰厚资源。

中国人的追梦源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梦是对列强侵华、落后挨打的抗争。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始终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无法实现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

正是因为我们党的不屑奋斗才有了我们中国人民的今天,也正是因为现在有党给我们引路,做我们人民坚强的后盾,我们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真的不远了。

如何实现中国梦?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是光喊口号的,他们有计划,有方针,有政策,有行动。首先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国梦。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西周《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

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礼记·礼运》上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概念,先实行小康的思路是正确的。小康社会是完全地集成了法家管子的治理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让每一个主体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讲是越来越好;每一个主体的自由度、权利、人权状况才会越来越得到改善。

从治理理念来说,“小康社会”并不是儒家学说的延续,相反却是法家治理思想的体现,法家重“法”(商鞅)、重“术”(申不害)、重“势”(慎到),其衡量标准和最终目的就是统一和富强。之所以说小康社会是法家的传承而不是儒家的承继,是因为其根本价值理念同法家是一致的:首先实现经济和生活的富足;遵守法令和纪律,法不阿贵(表现在当代中国便是90年代的“依法治国”);尊重个体价值,鼓励个体独立;积极入世,奋力进取,以实现“争于气力”的国家统一和富强为责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战略

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协力推进“四个全面”,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过了非同寻常的历程。先是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随后,又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先后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又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清晰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夙愿,使之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小康梦”到“中国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再次证明,跟着党走,才能让我们中国人民离我们的复兴梦越走越近。

我们中国共产党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做空想家。坚持学的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道路,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一步一步的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给我们指引方向,可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党员人民真抓实干,辛勤劳动。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中国梦,梦不远……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加深刻,让我脚下的路更加清晰。中国梦是企业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研究,学习,践行,推广党的方针政策。要立足岗位,敢于承担,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身素质过硬才能搞好管理。敢于创新,为公司的企业形象,文化,管理,凝聚力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企业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