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1 浙

教版选修1

一、大肠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由于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无荚膜,多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有荚膜,多产生内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更为敏感。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型肠道杆菌。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任何大肠杆菌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它的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二、培养基配置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化合物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但不一定需要外界补充,有的微生物可以自身合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以下为本实验中培养基配置步骤:

1、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1g 琼脂。

2、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琼脂,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4、灭菌:在两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棉塞。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内,1kg压力灭菌15min。

5、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三、灭菌和消毒

1、无菌技术:①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方法:①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②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③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3、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③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4、比较消毒和灭菌:比较项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消毒较为温和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灭菌强烈全部微生物能

5、注意事项: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②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加热结束切断热源后,要使温度自然降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

液体暴沸;③在用任何器皿转接时,瓶塞和封口膜只能夹在手上,不许放在台面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④培养基一定不能沾在三角瓶口、试管管口和培养皿壁上,否则容易污染;⑤接种时要胆大心细,动作快捷,这是减少污染的关键;⑥接种后,培养皿必须倒放(盖在下方)在恒温培养箱中,如正放则水蒸气在盖上凝成水滴,滴到接种后的培养基表面,水流扩散会使菌落扩散,就很难形成单菌落了。

四、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其操作步骤是: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

倒置于恒温箱培养。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 ~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

五、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辨认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细菌的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而湿润的,有黏稠性,多数透明或半透明,但也有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干燥、有褶皱的;放线菌由于有纤细的菌丝并可产生孢子,所以菌落表面是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长孢子后就成粉末状,由于菌丝和孢子有多种色素,所以在菌落培养基底部和菌落表面都有不

同的颜色,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动;酵母菌落类似于细菌菌落,

表面光滑而湿润,有黏稠性但大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如果

菌落无法辨认,只有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细菌一般为

杆状、球状和弧状,直径都在1um左右;放线菌菌丝是没有横隔

的分枝丝状体,气生菌丝顶端分裂成串状孢子,孢子丝有直线

形、螺旋状、弯曲式或轮生等;酵母有卵圆型或丝状,但卵圆形

细胞大于细菌,直径约5~7um。w、w、w、g、k、x、x、c、o、m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学案和习题1

商丘市一高2010-2011学年下学期 高三生物 选修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编制:秦伟 审定: 备课组长: 使用时间: 总第 期 1 1.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 ) A .噬菌体、细菌 B .变形虫、草履虫 C .蓝藻、酵母菌 D .放线菌、圆褐固氮菌 2.酒厂用酵母菌酿酒时,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降低温度 B .隔绝空气 C .加缓冲液 D .加新鲜培养基 3.将葡萄汁制成果酒和果醋后 ( ) A .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 B .能量增加,有机物种类不变 C .能量不变,有机物种类变化 D .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不变 4.细胞结构是原核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不需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 )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乳酸菌 D .变形虫 5.在醋酸菌利用葡萄酒生产葡萄醋的过程中,因为培养环境的改变,醋酸菌也可能出现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来源是 ( )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等位基因分离 6.(多选)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可能的原因是 ( ) A .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 B .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 C .发酵罐消毒不彻底 D .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7.(多选)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过程有 ( ) A .发酵装置的消毒 B .接种菌种 C .通人氧气量和酸碱度的控制 D .发酵过程高温加热 8.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 .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C .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9.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 ____________,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 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真菌. (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 (2)酵母菌常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在基因工程中,也常用酵母菌作为转入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______倍 体.在自然环境中,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 ___成分. (4)酵母菌体内遗传物质主要在 上,而醋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在________上. 11.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______,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产生的______,在醋酸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与(4)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 1.1答案 1—8 DBACB ABCD ABC B 9、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 将混合菌置于缺氧,酸性环境下,利用酵母菌兼性厌氧的特点,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一环境受到抑制 10、真菌 出芽 酵母菌繁殖快 遗传物质相对少 单 分解者 细胞核 拟核 11、(1)醋酸发酵 (2)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3)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泵入空气(氧) (4)酵母菌 CO 2 ( 含氧量少的)空气、CO 2 (5)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 C 6H 12O 6+2O 2―→2CH 3COOH +2CO 2+2H 2O , 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6)不能。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7)18 ~25 ℃ 30 ~35 ℃ 作 业 班级: 学号 : 姓名: 高三生物 酶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油脂: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 、H 、O (C 、H 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 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固醇:组成元素:C 、H 、O ;小分子物质 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功能: 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 个氨基,n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I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 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见下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①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完整word版)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5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word导学案

专题5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凝胶色谱法 1、凝胶色谱法也称做,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球体,这些小球体大多数是由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3、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凝胶时速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作用是。 2、缓冲溶液通常由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的。 3、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的,为了 ,必须保持体外的pH与体内的。 (三)电泳 1、电泳是指。 2、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 。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分子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是和,在凝胶中加入SDS,电泳速率完全取决于 ,因此,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二、实验操作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和。(一)样品处理 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采集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离心(500r/min),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将下层暗红色的 倒入烧杯,再加入(质量分数为),缓慢搅拌 min,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和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2000r/min)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 ,第4层是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 (二)粗分离:透析 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的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④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⑤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元素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 Ca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 Mg 参与构成叶绿素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作用: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2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 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 动物细胞:乳糖 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 动物细胞:糖原 功能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结构成分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纤维素:不能提供能量,是植物体组成细胞壁的主要元素。 糖类: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 元素组成:主要:C H O 有的还有:N P 包括:油脂(C H O)、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种类及生理作用 种类生理作用 油脂组成细胞的必要成分,良好的储能物质;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胆固醇人体所必需的,但过多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油脂: 分子结构:甘油、脂肪酸 油脂的种类: 油:植物体内,液态,不饱和 油脂 脂:动物体内,固态,饱和 固醇:组成元素:C、H、O;小分子物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 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8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全册)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 的制作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果醋。 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预习案】 任务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进行,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时,能进行,反应式为。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左右,且为有氧条件; 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缺氧酸性条件。(原因:)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 任务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乙醛变为,反应简式为。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任务三、实验设计 流程图 葡萄发酵发酵 任务四、操作提示 (一)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______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_______,然后再除去_______。 (二)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_______,并_______。 2.发酵瓶要清洗_________,用体积分数________的酒精消毒。 3.装入葡萄汁后,_________充气口。 (三)控制好发酵条件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的空间。 2.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__d左 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3.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d 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_______。 任务五、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检验。在________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 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的浓度为3mol/L的 _______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滴。 【探究案】 探究点一 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探究点二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探究点三 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基因工程: 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让它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3)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例如: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间切割DNA,如下图所示。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③结果:能将DNA分子切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 备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缝合磷酸二酯键)形成的D 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因此,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 (3)“分子运输车”——载体——质粒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

高三生物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培养基和____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以及____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_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_____条件。 2. 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如下: ①对实验操作的_____、操作者的____和___进行__________。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器具进行____。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①消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不耐高温的液体用______;人们也常使用(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煤酚皂溶液等)消毒、____消毒。 ②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避免___________。 ⑤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____,温度为_____,并维持_____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___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①基本操作步骤:___→____→____→调pH→____→_______。 ②相关问题:a.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

浙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B.水C.DNA D.糖原 2.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的能源物质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蛋白质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糖类 3.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A.葡萄糖B.半乳糖C.核糖D.脱氧核糖 4.某一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共含有50个氨基酸,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的个数以及肽键数分别为 A.2个,48个B.50个,50个 C.2个,52个D.1个,48个 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不.包括 A.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B.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C.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参与细胞内一些复杂有机物的合成 6.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A T C G 四种碱基 C.只在细胞核中存在D.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 7.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最终变成紫色 B.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与使用方法与婓林试剂完全相同 C.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的切片染色后时,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8.血红蛋白中不含的化学元素是 A.C B.N C.Mg D.Fe 9.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①核糖核酸②糖元③胰岛素④淀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A.n个 B.m个 C.(m+n)个 D.(m-n)个 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12.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数字是() 1、氨基酸 2、C、H、O、N等化学元素 3、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4、多肽 5、肽链 6、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123456 B、214365 C、214356 D、213456 13. 生物体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RNA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精品教学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 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自主学习: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 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为:。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 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 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 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 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 ⑴环境条件:充足。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 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果酒果醋 四、发酵装置的设计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 1、设计思路 ⑴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氧,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对气体的需求。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期选修一月考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共50分,其中1至30题1分,31至40题2分) 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C.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D.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 次是( )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3.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 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4.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6.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过程,错误的是( )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7.在果醋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A.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并晾干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8.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C,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C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制作的原理 (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 (2)果酒制作条件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PH呈; (3)红色葡萄酒呈现颜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色。 (4)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醋发酵菌种是,新陈代谢类型。 (2)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变成醋酸,其反应式。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4.酒精的检验 (1)检验试剂:。 (2)反应条件及现象:在条件下,反应呈现。 5.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 果酒果醋 P4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作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0C?制作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0C?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与能量ATP》说课稿 推荐

?本课时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浙科版必修1第3章第1节,细胞与能量 ?学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新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 指导意见教学目标 细胞与能量

?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课标: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意见:(1)基本要求: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举例说出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变;形成生 命活动是有机整体的观点。 (2)发展要求: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及重点确定 ?本节内容与其它章节的联系?本节内容三部分内容间的关系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吸能和 放能反应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ATP为何可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它是如何起这种媒介作用的? 本课题 ATP的结构特点ATP——ADP循环 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难点确定结构特点(重点)直接能源物质(难点) 生物产生ATP 的途径ATP —ADP 循环 (重点/难点) 无前备经验,能力要求不高 无前备经验,能力要求高抽象无前备经验,能力要求高抽象无前备经验,能力要求不高 化学组成无前备经验,能力要求不高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讨实验情境,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阐明ATP的生理功能。 (2)通过阅读和交流,写出ATP结构简式,说明各种符号的含义,简述ATP的结构特点。 (3)通过阅读和讨论过程模型,运用模型说明ATP—ADP循环的过程,举例说出能量的转化形式,举例说出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含义。认同生命活动是整体性的、相互联系的观点。 (4)通过阅读和倾听,指出不同生物产生ATP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