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思考题)

第七章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动机:近东贸易危机阻碍了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诱发

对贵金属的渴求。条件:科学技术的支持:天文学,航海技术发展)

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随着商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代的新兴国家开始奉行这一政策和观点。民族国家因商业的原因而兴起。新兴

的民族国家和商业资本旨在获取货币的本性,使它们迅速结盟,这个联盟清楚地反映在当时西欧各

国所实施的政策和信奉的学说上,这些政策和学说被称为重商主义。它的实施导致商业战争和商业

文明的出现。

柯尔培尔:重视主义的代表人物。17世纪中后期,在他当任法国财政大臣时期,执行了一套严格的重商主义政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革命的临界点?

商业发展到13—14世纪,显现出与以前不同的特点:①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世界形成几大贸易区,其中欧洲贸易区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商业变革的内在需求。②竞争制度的安排。外部环境成熟,各城市采取鼓励商业的政策,在吸收罗马法的基础上,各地形成了商法、城市法和海商法。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法律不仅在不同地区得到认可,而且使提供保护的城市贵族认识到为商人提供城市和贸易区外的保护能得到更大的潜在利益,竞争制度的供求机制发挥作用。③商业技巧的创新。钱币业独立,成为金融业的先驱,“记账和划账”的结算制度成型,出现汇票,便于转让和流通,保险业也初现端倪,各种条件齐备。

2.简述16—17世纪主要商业组织的创新形式。

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意大利早先发明的商业技巧推而广之,如合伙制的推广;二是出现了商业组织的真正创新,如特权公司。

①合伙制的推广。16世纪和17世纪是合伙制盛行的时期。合伙制是意大利商人为了保护和增加商业资本,方便与确保长途间的联系,以及分摊贸易风险而发明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它扩大了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利润,并且减少了风险。商人的合伙制是17世纪荷兰商品市场的主要特征。合伙制对当时的贸易扩张来讲,提供了比单个业主制更强的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合伙制有一次性合伙,也有长期合伙。分享所有权的合伙制为以后所有权变成可购买、转让、继承和分利的权利形式打下了基础。

②特权公司。新兴国家为了获取直接的利益,采取了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

③特许公司。特许公司是在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换取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特许公司由政府授予一定的对外贸易垄断权,享有其他一些优惠待遇。

④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德意志的一些采矿业中。地理大发现后,国家将一个地区的贸易特权赋予一家公司,需要大型的交易公司来执行,这种大型的贸易公司不得不采用股份的方法集资,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著名股份公司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合伙制、股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其他行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提供了范例。

3.比较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的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制定严酷的法令,禁止货币输往国外。

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往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证出超。为了保证出超,实行关税保护和鼓励本国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原因:①商业革命,特别是价格革命爆发。美洲大量廉价金银流入欧洲。开始重视工业生产。②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衰落,要求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的呼声加强。③各国对商品经济的规律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八章农业革命

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地重复着。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

整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德国哈登堡改革:在斯泰因失败后,普鲁士新首相哈登堡在1810年继续改革。1811年颁布《调整法令》,用赎买的方式来解除封建关系。1816年到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接触封建义务,成为份地所有者,但这些人还是少数,直到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道路基本取得胜利—农奴制基本消失。

《宅地法》:为了争取民心几百南方奴隶主,林肯于1860年颁布《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愿意宣布做美国公民的外国人,缴纳登记费10美元,就可以获得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该土地归其所有。《宅地法》终于实现国有土地无偿分配原则,农民在没有被剥夺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终于确立。

思考题:

1.试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以及在其进程中关键改革法令的作用。

英国式道路特点:掠夺教会财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和资本合并。

圈地运动中,第一时期《莫顿法令》和《威斯敏斯特法令》为贵族地主占领公有地开创先例。第二时期,议会颁布新法令,申请圈地者在得到本地区土地所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后,就能向国王提出申请,大大加大了圈地的规模。

普鲁士道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斯泰因的《十月敕令》,最后受阻。普鲁士新首相哈登堡在1810年继续改革。1811年颁布《调整法令》,用赎买的方式来解除封建关系。1816年到1848年普鲁士有35万农民通过赎买接触封建义务,成为份地所有者,但这些人还是少数,直到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道路基本取得胜利—农奴制基本消失。美国式道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风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宅地法》:为了争取民心几百南方奴隶主,林肯于1860年颁布《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愿意宣布做美国公民的外国人,缴纳登记费10美元,就可以获得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该土地归其所有。《宅地法》终于实现国有土地无偿分配原则,农民在没有被剥夺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终于确立。

第九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包买商:几个世纪以来,家庭手工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和邻居们的需求,资金缺乏和交易信息不畅是阻碍他们扩大产量和销量的主要困难。16世纪市场规模的扩大,“包买商”或中间商的出现,帮助家庭手工业者克服困难,但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失去独立性的代价。最初,商人只是到农村去收购城市行会不能满足需求的商品。后来,市场的需求超出农民依赖自己的原料生产的产品量,于是商人就为商品生产者提供原料,组织家庭手工业者为他们生产商品。这些中间商就控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并纵向将其专业化。这就是分料到户制。包买商浸透到包括羊毛业、五金、印刷等多种行业。

思考题:

1. 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为什么要进一步地从分料到户制发展为集中的工场手工业?

①在一些行业,筹集固定资本不是一般手艺人力所不能及的,而且由于原料的集中性和特殊性,决定这些行业采取集中作业方式,比如矿山开采、冶金行业等

②毛纺织、印刷业、玻璃制造业等由分散到集中的工场手工业最终走向普及。

③必然性:集中生产的潜在收益与效率显著;利于管理和监督的优势明显

第十章金融制度的建立

金匠:由于对贷款的广泛需求,仅仅依靠自身资金积累进行放贷就显得捉襟见肘,而且放款人并不满足于收取放债的高利,于是出现早期的“商业银行家”。他们将自己的资金或者放债人的资金用于发展商业或转贷他人。商业银行现象在英国特别突出,商业银行家被称为“掮客”,而掮客在英国大多由金匠充当。最早他们经营金饰珠宝的同时,也从事存贷款业务,还从事商品和船只投机。到18世纪20年代,他们放弃金匠业务,从事存贷款业务,发展为专业商业银行。

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思考题:

1.简述近代金融工具的发展。

银行业的发展促进金融工具的发展。

①14世纪“汇票”开始广泛使用。它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承诺,为异地异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的结算方式。

②自16世纪70年代起,背书汇票(即在汇票背面签字将其转让给第三者的汇票)在安特卫普十分流行。16世纪后期,意大利已经常使用背书的形式转让汇票。到16世纪中期,英国汇票向可转让方向发展的做法开始普遍。③另一种对支付体系的建立做出贡献的金融工具是支票。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人已经常使用支票,但在17世纪之前,支票在欧洲其他国家还不常见。17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最初的支票。但在其他国家,银行业的复兴并不能推动人们广泛采用转让方式。其关键原因是当时的商业银行总是面临破产的危险,银行的信用得不到保证。票据可以转让是考验信用的一个波折的过程。

2.说明南海泡沫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法、英政府用市场价值低的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

股票投机现象严重,“皮包公司”不断出现,最终股市泡沫破裂,1720年巴黎股票市场崩溃,8月英国政府颁布“禁止泡沫公司条例”,控制投机活动。10月,伦敦股票指数跌去一半。硬币从流通中消失,在伦敦每月需支付5%的利息才能借到硬币,爱尔兰甚至回到无物交换阶段。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受害最深的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到18世纪30年代,伦敦股票市场已恢复正常,价格回升到泡沫事件之前的水平,南海股票的价格在1730年也超过了它的面值。

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它使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生巨大变化。它同时对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竞争有序化:制度创新虽然打破旧制度,但是新制度还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表现为市场行为的掠夺性和投机欺诈性。无序竞争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混乱,当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之后,对竞争的有序化提出要求。竞争的有序化主要是限制过度竞争,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混乱建立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竞争有序化是市场向成熟阶段迈进的关键问题。英国在竞争有序化、稳定市场秩序方面的成就:①制定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②建立了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③制定了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法。④制定了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⑤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议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工厂法背景、内容、影响:工业革命要求英国实现竞争有序化。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剥削,引起激烈的劳资冲突。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政府通过工厂法。工厂法于1802年通颁布,对劳动时间、劳动保护以及童工的使用和教育做出一些限制和规定。

思考题:

1.英国工业革命前夕、进程中在致力于新制度创新中主要有哪些表现?评价。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一切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都衰落了,制度创新成为主流。

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的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

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公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

地理大发现导致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和需求大爆炸,使整个大不列颠—从商人到手工业者,再到农民都为对外贸易和商品生产而运转起来,尤其是与外贸有关的手工工场业获得长足发展,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成为工场手工业新的组织形式。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银行、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产生。

在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贸易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各种经济活动,拥有商业资本的商人享有对许多领域进行投资的选择权,商人成为关键人物,相应产生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重商主义使英国社会生活出现商业化的趋势,打破自然经济的沉寂。

制度创新虽然打破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一些新的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出现,使这种无约束状态更加混乱。这种混乱表现为市场行为的掠夺性和投机欺诈性,无序竞争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混乱,这样就对竞争有序化提出要求。

第十二章美国的工业化

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一国适当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用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工业化体系,以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替代是指一国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市

场竞争,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让外国竞争者较广泛地进入本国市场,并努力把自己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出口工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思考题:

1.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市场制度的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对外开放最见成效的是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

①美国是世界上外来移民最多的国家。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的移民涌入美国。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张和自身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移民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又提供了巨大而且不断扩张的市场。其次,每次移民浪潮都带动资本的流入、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的扩张。

②美国的资本市场的发育几乎与世界资本市场的发育同步。19世纪初,国际资本市场对贷款国和贷款国的经济影响并不显著。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告一段落,出现大量剩余资金,而美国处于工业革命新时期,迫切需要贷款。美国成为当时资本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资本的主要流向是公共工程的投资,满足了日益增加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需求。

③技术市场对于后进国家有重要意义。在当时技术保护和专利保护在国际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引进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是最经济的一种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和欧洲工业化国家出现第二次技术革新和发明的高潮。美国利用自己的发明和借鉴外国经验,实现经济腾飞,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美国技术市场的开放性,也为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2、试说明美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对其经济增长的意义。

美国独立后,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以令人炫目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像美国那样迅猛地扩大国内市场:①领土面积的扩大,潜在市场扩大,交通运输业革命使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交通通讯业的革命,加强国内的联系,沟通国家间的联系,降低开拓市场的成本;②南北的统一,统一的政治体制的实行,使南方由英国的外围变为北方投资家和当地富豪开发潜力资源和推销产品的新边疆,从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黑人变为自由劳动力,使劳动力要素得以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③商业组织的创新,“一价制”和“商品保证制”的采用。商业信用得到发展,逐步由银行和金融公司提供。商标制推广。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流通费用,促进销售,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④地区专业分工的发展,促进市场交流和市场的发展。

国内市场以迅猛的速度扩展,逐渐形成国内开放的相互连结的市场体系。

第十三章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

思考题:

1.简述德国关税同盟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①德意志四分五裂,关卡林立,经济分割危害经济的发展。普鲁士的比洛在哈登堡首相的支持下,对关税进行改革,废除国内关税,进口原料免税,对进口工业品平均征税10%,货物通过普鲁士边境征收很低的税,国产税只向少数货物征收。比洛关税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在国内实现自由贸易,促进各邦团结,推销普鲁士商品。它迈出了关税同盟的第一步。

②各邦分别组织不同地区的关税同盟,有由巴登发起的于1828年成立的南部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部关税同盟,以及以萨克森为首与普鲁士对抗的中部关税同盟。南部同盟与北部同盟接近,1829年缔结条约。1834年全国性的关税同盟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但北部的汉诺威、汉堡、不莱梅,南部同盟的巴登等并没有加入。到1867年,关税同盟的吸引力使其他邦纷纷放弃成见,加入关税同盟。关税同盟采取一项温和的保护工业的政策,订立了盟约。

意义:关税同盟实行效果良好,各邦商业繁荣,走私绝迹,制造工业在保护下得到发展。瑞士、比利时、阿尔萨斯的企业在德意志扩大了的国内市场找到了机会,纷纷转移到关税同盟地区。关税同盟后来取得国际地位,有权与他国缔约。关税同盟使德意志在政治还未统一之前,实现了经济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关税同盟融合在帝国之内,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第十四章欧美国家的城市化

思考题:

1.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①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⑴城市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化的费用;⑵城市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②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反作用:⑴城市化的费用挤占发展生产的支出;⑵城市发展导致人口过度集中,造成就业压力和城市病的产生,社会问题严重。

2.英国是如何治理早期城市病的?

政府机构协调,加强城市管理机构的协作,指派皇家委员会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19世纪70年代率先建立自来水厂,整治城市排水系统;

制度约束,通过立法改善卫生状况,成立全国和地方性的公共卫生委员会,指派卫生官员,监督法规的执行;

公共宣传,掀起个人卫生保健运动高潮,开设公共浴池;

增加财政的投入,新生儿接种牛痘,城市中医院数目增加很快。

第十五章东方的起飞尝试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的第一次起飞尝试。19世纪50年代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由中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封建图存运动,它企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就使中国强大起来。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它没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明治维新:1853年,佩里叩关,日本面临半殖民地的危机。1868年幕府封建统治被推翻,建立起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明治政府为摆脱财政危机、振兴本国经济和增强国家实力而实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废除封建特权、地制改革和租税改革、殖产兴业尽快完成工业化是它的重要内容。

思考题:

1、思考近代中国工业化失败的原因。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效仿西方,试图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但几次努力都失败了。①中国的经济社会体制中存在排斥工业化的因素。例如,“体”和“用”一直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对“体”的强调总是压抑“用”的发展;政府以发动工业化为己任,始终视民营工业为异己力量,而官办工厂永远解决不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市场一直未获得真正的发育和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是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②恶劣的国际环境。列强不愿意中国真正实现富强,它们希望中国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日本侵略战争造成社会动荡,打掉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三次尝试。

2、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①废除封建特权。封建割据和封建特权的废除,使日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为此后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了保证。

②地制改革和租税改革。地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政府从中拨款给模范工厂和资助私人企业,为大工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启动资本。

③推行殖产政策,用国家的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日本的工业化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在国内市场狭窄、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扶植和直接帮助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支持是日本工业化的重要特点。

④贸易立国原则。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危机使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国外市场才是出路,因此,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原则。贸易立国的原则得到富国强兵的支持。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日本的每一次经济繁荣都与侵略战争密切相关。

日本1901—1914年经济增长率高达6.3%,高于同期的美、英、法、德等国,并于20世纪前20年实现了工业化。它的成功为二战后韩国、台湾及东盟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十六章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

金本位: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不断扩大的国家资本流动的需要,19世纪发明了一种新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它最早在英国实行,后来通过国际扩散,成为早期国际货币制度,英国是金本位制的主要维持者。它的实施是世界市场扩大需求,自由贸易发展,工业生产扩大的结果;是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需求,资本流动加大的结果;是英国积极推动,发挥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作用的结果;是更除金银复本位制不稳定引发过多负面作用,货币关系紊乱、动荡,阻碍国际贸易的需要。它具有平衡国际贸易收支的作用,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环境。它的实施加强了英国在近代时期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巩固了英国的信用。但它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汇率过于僵硬: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减弱;将外部平衡置于内部平衡之上,致使内部经济减损;该机制对中心国家有利,对非中心国家不利。一战标志着它的终结。

思考题:

1.分析帝国殖民体系和国际分工的关系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这些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国家的殖民活动的中心内容、方式和宗旨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比,有重要的转变。早期强盗式的殖民掠夺逐渐转变为经济剥削,把殖民地作为自己的商品出口市场和原料产地,对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已经成为资本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出口市场,在国际分工中把持、垄断上游分工。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工业被无情的摧毁。无论是轻工业还是其他产业,都面临殖民主义的剥削。

这时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的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为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而后者成为其附庸。这种垂直分工在19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扩大和加深。因为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

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供应应经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地区,原材料供应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广。虽然也存在先进国家间的水平分工,但仍然以发达国家与他们殖民地的贸易为主。

2.简述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主张及其在19世纪英国的推广情况,并与现代自由贸易新特征进行比较。

自由贸易理论:①斯密基于“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学说:以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为原则,倡导国际上国家间的自由竞争,并指出:自由竞争的好处在于以国际分工为手段,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李嘉图基于“比较成本、自然禀赋”的自由贸易学说:一国应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即在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这一优势源于它拥有的自然禀赋。基于以上述内容,其结论是英国应生产工业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工业原料,并让人知道,各贸易国都会在这一贸易体制下和国际分工中得到好处。前提: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关系新发展,倡导建立自由贸易体制,实施金本位。

实践:英国的自由贸易的过程:与保护贸易抗衡的过程: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和保守土地贵族的利益的对立和斗争

①1768年《艾登条约》。这样条约以免除英法之间的部分贸易关税为内容,标志着自由贸易以实际行动登上历史舞台。尽管它的实施因“英法战争”的爆发而结束。但由此开创了英国倡导的世界自由贸易的过程。

②1815年《谷物法》与“反谷物法同盟”。《谷物法》的颁布成为当时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与保守土地贵族较量的焦点。伦敦的请愿书对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提倡自由贸易的运动在英国发展起来,对英国的贸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③1823—1824年哈斯基森改革海关税制,这是英国自由贸易进程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内容:降低原料、制成品、消费品的关税;解除禁止纺织品进口的禁令,初步验证了自由贸易理论的正确性。

④自19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取得决定性胜利。⑴罗伯特。皮尔改革:1842年降低了海关税则上的750个税目的进口税;1845年取消了520种关税;废除原料进口税。⑵1864年废除《谷物法》。背景:所得税取代关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⑶格莱斯顿的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化预算。继续对各种关税实施减废,使英国成为自由贸易的国家。

⑤英国殖民贸易政策的变化,从贸易垄断走向“特惠制”。主要表现在:英国商品在殖民地享有特惠待遇,殖民地商品进入英国市场享有关税优惠,1860年,早期的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特惠制”逐渐瓦解,英国的殖民地贸易政策也趋于自由贸易原则。

国际贸易新特征:①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进入19世纪世界贸易增长迅速,19世纪前70年世界贸易增长了十几倍。②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工业品比重上升,纺织品增长最快,粮食成为国际贸易大宗商品。③贸易方式有了进步,定期集市的作用下降,出现展览会交易和在商品交易所交易,逐渐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交易中心。④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政府特许的海外贸易垄断公司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垄断地位丧失,出现许多专门经营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的贸易公司。⑤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减少,各国开始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制度约束增加。⑥在保险业方面的统一性也取得进展。共同海损的国际规则的拟定和伦敦保险协会制定《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简称ICC),国际保险市场的统一性取得重大进展。

第十七章垄断与垄断资本

横向并购:指在同一地区或统一市场上,处于同一行业、同一生产阶段、生产同质商品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指并购双方有紧密的供方和需方的关系,纵向并购发生在处在连续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又分为向前和向后并购。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在日益高涨的反对卡特尔化的浪潮中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正式名称为《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该法案规定:“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限制生意的形式的联合”是非法的。控股公司取代托拉斯。《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促进了合法并购的到来。

思考题:

1.简述垄断产生的历史背景。

垄断产生的理论分析:⑴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①获得利润的途径: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竞争则是迫使资本家攫取利润的外在压力,因而要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有机构成和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积累。②获取资本的途径:由自身剩余价值转化的资本的积聚和资本家吞并资本家的过程中实现的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垄断。③规模庞大的垄断组织的出现表明自由竞争让位于垄断是不可避免的。

⑵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独家或几家厂商控制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或基本资源;自然垄断:少数企业对市场的技术垄断;行为垄断:少数厂商在价格和产量等方面的合谋行为导致的行为垄断;法定垄断:专利制度等政府政策导致的垄断行为。

实践:①规模生产的出现:工业革命显示出巨大成就—世界经济发展,市场机制简单有效的发挥了积极作用;19世纪50、60年代,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明显,铁路建设带动冶金、采煤、机械等重工业、新兴的化学工

业、石油产业的出现;重工业的企业规模扩大,资本额达到千万美元—1亿美元,远远超出纺织业的规模。②以铁路运输业为首的企业联营的开始;③为了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从联营到行业联盟组成卡特尔,用合作控制竞争;④187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大批弱小企业和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破产。危机促成对巨型公司的追求,形成对市场的垄断,造成以美孚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垄断组织出现。这场危机作为分水岭,标志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和垄断时代的到来。

2.比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横向并购:指在同一地区或统一市场上,处于同一行业、同一生产阶段、生产同质商品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指并购双方有紧密的供方和需方的关系,纵向并购发生在处在连续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又分为向前和向后并购。

1873年经济危机造成长时间的萧条,为维持价格,厂商组成同业公会。但是同业公会的协议缺乏强制约束力,成员暗中破坏,使之失效,制造业的许多公司为加强同业公会对成员公司的控制,组建托拉斯。托拉斯限制竞争,导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出台,由于它的规定较为模糊,控股公司取代托拉斯,但促成合法并购的到来。大量的横向并购产生一些巨型公司,原来的竞争市场或者寡头市场变为垄断市场,加强了它们对行业的产量和市场的控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横向并购进入高峰。

在横向并购结束后,大企业由于规模经济或垄断获得的利润受到市场的限制,市场调节失灵,促使新的一轮调整开始,大多数企业选择向前或向后的纵向收购。纵向收购没有像横向收购那样令人反感,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破坏性竞争,调整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它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时造成了较横向并购时更多的企业消失。

3.现代企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①铁路、通讯领域最早出现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制度的创新。

②凸显集中管理的绩效。经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企业面临管理上的挑战。一是组织与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确保企业运作高效稳定。二是策划与选择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筹措和分配资源来实现这种战略。经理的作用加大: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了组织的创新,迎来了“经理式资本主义时代”。

第十八章大危机和新政

大危机:1929—1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它源于美国,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迅速在资本主义世界扩散。它以证券市场崩溃为开始,表现为价格下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罗斯福为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

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危机在美国爆发后,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利率传导:以利率升降为传导,证券市场、实体经济(企业利润与收益)遭到重创。

价格传导:以农产品、工业产品、初级产品之间价格下降为诱因,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将危机传向世界。汇率传导:以各国竞相实现本国货币贬值为主要手段,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规模缩小。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上台后实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措施,包括金融政策、工业政策、农业政策、财政政策,试图挽救美国经济。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思考题:

1.三个传导机制是如何扩散大危机的?

利率传导:以利率升降为传导,证券市场、实体经济(企业利润与收益)遭到重创。

价格传导:以农产品、工业产品、初级产品之间价格下降为诱因,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将危机传向世界。汇率传导:以各国竞相实现本国货币贬值为主要手段,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规模缩小(奥地利、德国金融风暴中英法对抗;英镑疲软,脱离金本位并贬值30%;英国的贸易伙伴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美国受其影响,美元先遇升值造成国内经济紧缩,后选择放弃金本位,实现美元贬值)。

2.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理论,并评价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学派认为,造成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信奉自由放任的时代,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萨伊定律使人们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使出现也是短暂和局部的,市场机制会利用价格体系进行自动调整,因此自由放任的原则受到每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尊奉。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表现出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配置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利用传统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会陷入“凯恩斯陷阱”。凯恩斯学派对此开出的药方是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代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经济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包括金融政策、工业政策、农业政策、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针对金融体系出现的问题):

①清理银行(先关闭银行,清算债务,重新放许可)

②向金融界发放巨额贷款(《紧急银行法》)

③放弃金本位,实现美元贬值,减轻债务。(《黄金准备法令》)

④改革银行制度,颁布《1933年银行法》(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建立银行存款保险机制)

⑤通过《证券交易法令》,加强监管

⑥通过《1935年银行法》

结束了美国自由经营银行的时代。

工业政策:《全国产业复兴法》的颁布与部分条款的废除。

背景:认识到适当的产业协调与规划的重要性。

内容:建立协调机构---产业委员会:要求适当保护工人利益;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开竞争法规,即在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金额、雇佣员工等方面制定规则,可见,它具有极强的卡特尔化特征。

结果:遭到批评、废除了部分法令。

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农业信贷法》。

目的:减少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低廉

主要内容:政府与有关农场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此外,政府对部分农场主给与低息贷款等。

意义:农地减少,农产品价格回升,使一些负债的农场主不仅偿还了私人银行的债务,也使农村金融形势好转。财政政策:

背景: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政策支出成为重要手段。

内容:政府购买—包括农产品,劳务,转移支付—通过《紧急救济法令》。

结果:政府的救济,社会福利和保险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开始。(没有凯恩斯论证)。评价:一方面,从“新政”政策的颁布及实施角度看,新政并不全面,甚至有些因违背宪法而淘汰:“新政”以治理危机为目标,但危机的后遗症深刻,直到10年后的1939,美国经济仍未复苏,随即迎来了二战。另一方面,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开启美国“混合经济“的时代。

第十九章国际商战

关税战:英国在放弃自由贸易的同时,规定凡英联邦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的商品仍可享受自由进口或低关税,组成帝国特惠制。事实上,树立了英国和英帝国的广大范围的关税壁垒,将其他国家排斥在外,等于向其他国家宣布了以关税为武器的商战。

货币战:经济危机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为保护自己国家在贸易中的竞争力,削弱对手使用的手段:英镑贬值30%,美元贬值20%,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元贬值超过20%,法国的法郎坚持到最后才贬值,德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暂时没有实现货币贬值。

集团对抗:各国的关税战、货币战、倾销战在外汇管制和双边协定刺激下,很快演变为集团对抗的形式。英联邦集团、黄金集团、美元集团、日元集团、德国集团等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失去了使它们结合为一体的内聚力。英联邦集团采取帝国特惠制,增加内部贸易,以英镑为主要外汇储备,提高英国在英帝国国家贸易中所占的份额。1934年美国联合菲律宾、利比里亚成立美元集团。日本组建的日元集团包括日本及其殖民地。德国加强自己在东南欧和拉美的经济影响力,以法国为首的黄金集团企图继续维持金本位,希望通过通货紧缩来维持贸易平衡和保存黄金储备。集团区域内的贸易增加,使资本运动也集中于某些优惠地区,妨碍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黄金集团:黄金集团紧随英镑的贬值而形成。法国凭借其雄厚的黄金储备、巨大的贸易和预算盈余,成为黄金集团的首领。它们企图继续维持金本位,希望通过通货紧缩来维持贸易平衡和保存黄金储备。

帝国特惠制:1932年根据渥太华协定,英联邦国家一致同意扩大相互间进口优惠。英联邦内部削减关税,提高对英帝国以外国家的关税。这就是帝国特惠制。

思考题:

1.自由贸易体系为什么具有脆弱性?

①世界贸易的实际状况与自由贸易理论相矛盾。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但是实际中,不完全竟争是常态,每个国家不能获得均等比较利益。

②自由贸易体系中以上游国家为中心的分工秩序呈现非公平性。造成初级产品生产国与工业国矛盾加剧,造成上游国家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引发贸易摩擦。

③自由贸易体系单靠核心国,利益驱使本身具有脆弱性。依国际分工定位的高梯次国利益转换为由,自由贸易体制受到挑战。

④自由贸易对上游国家的好处往往会使该国创新程度相对减弱,发展速度相对减慢,最终丧失所处于的高梯次国家的地位。

2.简述美国的贸易保护传统,分析《霍利—穆斯特关税法案》对自由贸易体制的冲击。

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是在汉密尔顿的大力鼓吹和实际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逐步完善的。凯利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美国在贸易保护中可以获取最大利益。

①法规的制订与关税的提高。1789年《关税法集》(关税8%)

1816年第一个保护性关税(税率20%)

1828年羊毛进口税(关税50%)

1861年《莫里尔法》(平均税率30%)

1890年《麦金莱法》(平均税率50%)

1897年《丁雷税则》(平均税率57%)

②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以此扶植许多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经济具有直接贡献;从高关税具有的直接保护国内产业的意义看,效果并不明显,如,棉纺织业并没有因为高关税而发展起来,没有实现进口替代,而许多依靠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行业,如电气机械、石油精炼等。

⑵《霍利—穆斯特关税法案》对自由贸易体制的冲击: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是美国史上最高的,使美国的关税率达到美国历史的顶点,引发了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欧洲国家的关税率较大危机前大大提高,1931年底1932年初,美国又先后颁布新法令再次提高部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引发世界性的关税混战,这彻底地动摇了自由贸易体制。

3、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商战,并说明其恶劣影响。

当大危机袭来的时候,各国为自己的生存和民族利益,竞相采用关税战、倾销、货币战等手段争夺有限的世界市场,最终导致多边支付体系的崩溃和集团对抗,国际协调失败,愈演愈烈的商战成为世界大战的序曲。

帝国特惠制出台,英镑集团的形成,宣布以关税为武器的商战开始。各国实行口进口配额制和倾销,刺激国际商战。自由贸易的基础消弱,英国经济地位下降,双边支付体系盛行,多边支付体系崩溃。各国竞相实现货币贬值,提高关税,出现货币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集团对抗出现,阻碍资本自由流通,加剧经济危机。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涉及稳定货币、处理关税休战问题、兴建国际公共工程和战争债务的国际协调失败,商战逐渐升级,国际关系复杂混乱,波动频繁,到最后所有手段都用尽,仍无法解决矛盾,不得不付诸战争。

第二十章世界大战和战时经济

战时经济:在1914—1945年的30年间,连续爆发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所导致的列强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国家干预的大规模试验,社会主义苏联的战时经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1941年德国突然入侵苏联,苏联经济被迫转入战争轨道。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战时经济过渡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准备不足,到1943年战时经济体制才建立。战争期间,苏联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国家沿用计划调拨资源的方法支持战争经济,将工业转入军工生产,苏联的战时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前方所需用的大量物资,也保证了后方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全国人民在配给制下做出巨大牺牲,战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思考题:

1.试述国家干预的思想在英美战时经济中的体现。

⑴一战时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建立国家垄断组织。如1915年英国的军火生产供应委员会;②实行国有化:英国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管制企业;③采取计划和财政手段控制经济。实行限价和全面配给制。

⑵二战时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政府垄断与市场调节相结合;②国家财政用于军事支出大大增加。,增加军事订货,同时各国政府利用投资和国有化方式,极力扩大国有经济,建立军事国有企业;③为应付战争产生的通货膨胀,英国还采纳凯恩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联系的主张。控制价格、原料和食品、日用品配给等。

第二十一章恢复与改革

马歇尔计划:杜鲁门政府国务卿马歇尔宣称如果欧洲国家提出一个统一一致的援助计划,美国政府将作出同情的反应,给予额外的、大量的、无偿的援助,避免经济、社会和政治解体。为稳固资本主义体系,遏制苏联在西欧的影响,开始关心西欧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避免西欧转向苏联,于是“马歇尔计划”出台。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44个国家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该体系包括:①建立稳定汇率机制;②建立基金组织,维护危机时的相对稳定;③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

关贸总协定: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它的两项指导原则为国际贸易的多边性和非歧视性,谴责贸易数量限制的原则。它的职能为主持减税谈判,在成员国之间就贸易商品,通过多边谈判,定出减让税利,然后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扩大到关贸总协定的所有成员国。思考题:

1.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复兴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起到输血的作用,大大加速欧洲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基本完成了经济恢复。1948年西德被纳入马歇尔计划,整顿西德的金融体系,进行税制改革,激励私人经营。这样,西欧的经济恢复将被通盘考虑。

2.比较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建立过程,说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两国有何不同。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采取弗莱堡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理论,阿尔马克继承和发展早期新自由主义,主张建立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艾哈德领导了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建,在进行货币改革和税收改革之后,西德经济面临全面转轨,有人提出用“计划”手段调节经济,而克服战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矛盾,艾哈德用“市场+制度”使德国经济走上“社会市场经济之路”,实现自由与秩序、竞争和法规的结合,赋予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也完善了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战后美国主导了旨在消除战争威胁的经济改革,进行土地改革,消除大地主制,解散财阀,实施民主化,实施劳动立法,但是政府指导经济的传统并没有中断。日本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改为以经济手段为主,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是日本经济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特点。政府采取“倾斜生产方式”的产业政策和行政指导,同时加上中间组织的作用。它促进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导致政府寻租行为,权钱交易复辟,阻碍公开合法程序的落实。

3.试比较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凯恩斯计划:发表于1943年。出发点:从经常发生赤字的英国立场出发,注重为国内充分就业提供国际保障;主要内容:建立国际清算联盟,采取“透支制”;创建国际通用货币;会员国在同盟中设立往来账户用来购买他国商品;应由债权国一方负责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同盟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使债权国干预债务国各项政策。

怀特方案:1941年草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出发点:从债权国角度出发,希望对贸易限制、贸易差别待遇、过分自由的使用国际信贷等采取措施。主要内容:建立国际货币基金,采取“存款制”;设立单独货币;采取固定汇率制,会员国为应付国际逆差时可以向激进购买外币;会员国必须取消外汇管制;基金的管理由会员国投票决定,根据各国的份额确定在基金中的投票权;基金办事机构设在份额最大的国家。

4.简述《关贸总协定》的内容和宗旨。

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它的两项指导原则为国际贸易的多边性和非歧视性,谴责贸易数量限制的原则。它的职能为主持减税谈判,在成员国之间就贸易商品,通过多边谈判,定出减让税利,然后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扩大到关贸总协定的所有成员国。

5.评价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是重建国际贸易体系,经过关税和贸易谈判,签订了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44个国家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该体系包括:①建立稳定汇率机制;②建立基金组织,维护危机时的相对稳定;③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

1.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力学三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伏尔泰——启蒙思想 D.爱因斯坦——杠杆定律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4.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下 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 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 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7.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是中国为顺应世界哪一潮流 做出的努力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 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 矛盾的焦点是()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AD 3:[多选题]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融合 C:冲撞 D:排斥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美洲 B:西亚 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

参考答案:BCD 6:[单选题] A:乡镇 B:部落 C:农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C 10:[判断题]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参考答案:错误

18春西南大学0559《世界经济史》作业答案

1、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 1.优先发展服务业 2.优先发展商业 3.优先发展重工业 4.优先发展农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1.电气技术 2.生化科技 3.生物技术 4.机器大生产 3、下列属于地理大发现影响的是 1. B. 商业革命 2.文艺复兴 3.七年战争 4.宗教改革 4、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1.敲击石器 2.磨制石器 3.打制石器 4.青铜器 5、种姓制度盛行于以下哪个古代国家 1.古代印度 2.古代中国 3.古代希腊 4.古代罗马 6、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地区是: 1.北美地区 2.东南亚地区 3.中东地区 4.西欧地区 7、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始人是

1.孔多塞 2.斯宾塞 3.达尔文 4.斯宾格勒 8、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 1.托拉斯帝国主义 2.殖民帝国主义 3.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4.高利贷帝国主义 9、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广泛推行的政策是 1. E. 重农政策 2.工业政策 3.重商政策 4.农奴政策 10、斯托雷平改革的基本思想是 1.推翻沙皇制 2.推动工业 3.发展手工业 4.摧毁村社 11、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 1. C. 劳动力输出 2.商品输出 3.资本输出 4.技术输出 12、近代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直接取决于 1. F. 文化影响 2.工业发展水平 3.政治制度 4.军事力量 13、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实现机械化的行业是 1.棉纺织业 2.服装业

3.造船业 4.炼钢业 14、以下哪一项为工业化推动的结果 1.城市化发展 2.经济危机出现 3.农业衰落 4.奴隶制度瓦解 15、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从哪里开始 1. A. 田园 2.城市 3.农耕世界 4.南部世界 16、以下哪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三十年战争 2.新航路开辟 3.文艺复兴 4.宗教改革 17、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 1. D. 工厂的兴起 2.货币地租 3.手工作坊的出现 4.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18、资本主义萌芽最初产生在 1.采矿业 2.建筑业 3.航运业 4.纺织业 19、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城市的兴起 2.商业的繁荣 3.机器的发明应用及工厂制的产生 4.政治民主化

2016《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中国近近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1、国民革命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开始的事件是:(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2、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D ) A、古城会议 B、“八七”会议 C、宁都会议 D、古田会议 3、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其成员是:(D) A、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彭德怀 C、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D、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4、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C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 B、《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C、《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D、《抗日反蒋宣言》 5、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C ) A、洛川会议 B、两河口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巴西会议 6、“一二九”运动中成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的抗日救国组织是:(A ) A、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B、青年学生救国联合会 C、青年救国团 D 、社会主义青年团 7、1936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B ) A、中国民权保障问题 B、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C、中华全国总工会 D、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1、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是:(C ) A、要不要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 B、要不要共产党军队参加抗战 C、要不要放手发动群众参加抗战 D、要不要民主党派参加抗战 2、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是:(D ) A、项英 B、叶挺 C、彭德怀 D、朱德 3、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是:(A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C百团大战 4、1940年8月,向日本侵略军发起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C ) A、邓小平 B、粟裕 C、彭德怀 D、王震 5、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被任命的政治委员是:(C ) A、陈毅 B、陈赓 C、刘少奇 D、项英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C ) A、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集团 B、地方实力派 C、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国民党汉奸卖国贼 7、1942年,中国政府组成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对日作战的地点是:(B ) A、印度 B、缅甸 C、越南 D、朝鲜 8、抗日战争时期,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精兵简政”建议的是:(A ) A、李鼎铭 B、沈钧儒 C、陈嘉赓 D、郭沫若 9、1941年3月,在重庆成立的民主党派是:(B ) A、统一建国同志会 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国家社会党 10、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C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 A、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矛盾 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2、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文件是:(B ) A、《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B、《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C、《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的焦点是:(A ) A、军队和政权问题 B、政治和经济问题 C、怎样建设中国的问题 D、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战役是:(D ) A、邯郸战役 B、津浦战役 C、苏中战役 D、上党战役

2017年-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天津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 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 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 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D动物的减少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敲击石器 D 青铜器 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 采集 B 狩猎 C 捕鱼 D 种植 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 南富北穷 B 南穷北富 C 东富西穷 D 东穷西富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 锄头的发明 B 犁的发明 C 镰刀的发明 D 水车的发明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A 乡镇 B 部落 C 农村D城市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 美洲 B 西亚 C 中南美洲D东亚和南亚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判断题: 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普遍奴隶制: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2、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3、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是整个中世纪西欧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是在封建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封建庄园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自成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这种经济社会组织大致同当时西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到12、13 世纪,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衰落。 4、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5、日本模工厂: 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性,日本政府在国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工厂”。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工厂失败。 6、亚细亚生产方式: 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 7、欧洲拓殖运动: 是英国中世纪的一种恢复动乱发展经济的手段工程.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并对封建化的土地形成沉重的压力.消费与贸易的需要,使一切希望保持自己收益的封建主阶级和希望通过劳动去改善自己命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经济史问答题

1、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 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他们他们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奴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 2、城邦奴隶制:指的是在奴隶制形成阶段,城市中的居民和城外的居民是有贵贱之别的, 以后这种区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城邦。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形成国家。 3、封建地主制经济: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主要实行实物地租的租佃制,并由个体 农民分散经营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土地租给农民,实行小农经营,主要收取实物地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地主,供其享用。地主对农民保持有宗法性的关系,具有超经济的强制力量。农民户籍被固定,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负有徭役、丁赋等义务。 4、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 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5、抑商政策: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我国历朝历代 的抑商政策包含四个方面: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 1、简述中国领主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形成与发展:西周时代建立了典型的分封制,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农奴对领主形成依附关系,这就是农奴制。 受封的诸侯在领地上建立采邑,形成所谓的井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 (2)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3)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4)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其他责任。 (5)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衰落:相对于奴隶制经济来说,领主制经济有其优越性,因为农奴经济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调动了农奴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农奴的劳动生产率极低,使公田经营日益困难。 第二,由于农业生产国提高和人口日益增加,领主制遭到破坏。 第三,领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和不断的争夺土地的战争,开支巨大,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扩大,而为了维持这种巨大的开支,就必须对现有的土地剥削制度进行改革。到了春秋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领主制经济开始衰落,并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外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

1、以下哪位建筑师不属于“维也纳分离派”(C)。 A.奥尔布里希 B.麦金托什 C.瓦格纳 D.霍夫曼 2、“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是由谁提出的(B)。 A.格罗皮乌斯 B.路易斯·沙利文 C.勒·柯布西耶 D.路易斯·康 3、最先提出“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并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开辟了道路的建筑师是(B)。 A.路易斯·康 B.路易斯·沙利文 C.小沙里宁 D.勒·柯布西耶 4、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它的设计者是(D)。 A.孟莎 B.列杜 C.布雷 D.帕克斯顿 5、提出“田园城市”规划理论的人是(C)。 A.欧思曼 B.欧文 C.霍华德 D. 戛涅 6、爱因斯坦天文台是(C)的建筑。 A.未来派 B.风格派 C.表现派 D.构成派 7、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是由(C)设计的。 A.莫里斯 B.凡·德·费尔德 C.高迪 D.贝伦斯 8、“装饰就是罪恶”的口号是由(D)提出的。 A.瓦格纳 B.霍夫曼 C.贝尔拉格 D.路斯 9、芝加哥学派得力支柱沙利文的代表作品是(D)。 A.卡匹托大厦 B.马葵特大厦 C.蒙纳诺克大厦 D.芝加哥百货公司 10、美国现代监护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培养出一大批著名建筑师,其创始人是(D)。 A.詹尼 B.伯纳姆 C.赖特 D.沙利文 11、对下述赖特设计的建筑按年代的先后排序(C)。 ①流水别墅;②古根海姆博物馆;③罗比住宅;④西塔里埃森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2、建筑探新运动的先驱人物贝伦斯是哪个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D) A.工艺美术运动 B.维也纳学派 C.国际构成主义派 D.德意志制造联盟 13、下列关于勒·柯布西耶设计风格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现代派风格到粗野派风格 B.由现代派风格到抽象派风格 C.由现代派风格到浪漫派风格 D.由浪漫派风格到粗野派风格 14、右图所示的建筑是(A)。 A.风格派的乌德勒支住宅 B.分离派的斯坦纳住宅 C.现代派的图根德哈特住宅 D.有机派的罗伯茨住宅 15、“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句 话出自哪位建筑师(C)。 A.赖特 B.格罗皮乌斯 C.密斯·凡·德·罗 D.勒·柯布西耶 16、“少就是多”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口号,最先由谁提出 的(D)。 A.勒·柯布西耶 B.格罗皮乌斯 C.尼迈耶 D.密斯·凡·德·罗 17、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体现了现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典型手法是(A)。 A.灵活多变的空间划分和不断变化的空间导向 B.不相交的墙面和通透的玻璃 C.室内外空间连通和地面标高的变化 D.简单的几何形状和丰富的空间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试题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 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 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 11.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 欧洲货币单位 B. 稳定汇率机制 C.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 联合浮动 12. 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 汇率目标区 B. 浮动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 2.通货紧缩 3.欧洲联盟 4.布雷顿森林体系 5.外贸依存度 6.圈地运动 7.OPEC 8.综合商社 9.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1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 二、简述下列各题(任选4题,每题15分,计60分) 1.世界经济中心的历史演变。 2.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 3.产业革命的意义。 4.明治维新的意义。 5.当代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论述题(任选1题,每题20分,计20分) 1.评东亚模式。 2.论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北财经大学 世界经济专业《世界经济(含世界经济史)》试题 2000年世界经济专业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分,计20分) 1.滞胀:“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供给管理政策来对付滞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无管多少流派的经济学,还没有哪一派能深刻认识滞胀,也没有哪一种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通货紧缩:指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

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实行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BCD )。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正确理解是(ACD)。 A、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C、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D、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还有一定的主权 4、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要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终未如愿。原因有(ABCD)。 A、中国长期是一个统一大国 B、中国人民一直顽强持久反抗 C、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无法协调 D、任何一个列强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AB )。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主要地位 6、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BCD)。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7、近代中国的新兴阶级是(B、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破产失业农民B、手工业者D、城市贫民)。 9、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有(A、买办B、商人C、地主D、官僚)。 10、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B、经济技术落后D、社会制度腐败)。 12、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AB)。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3、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在于(AC )。 A、帝国主义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C、封建势力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14、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尤其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 15、在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理解是(ACD)。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C、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D、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侵略的手段主要有(ACD)。 A、发动战争,屠杀人民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D、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晚清时期,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其中鸦片战争期间有(BC)等。 B、关天培 C、陈化成 3、俄国主要通过(ABCD),侵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订伊犁条约》 4、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 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达标试题(附答案)1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1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目的:提高国际地位。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2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含答案解析)

易混易错点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错因归纳: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盛行的时代和含义不能正确区分。 释疑解惑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真题突破 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答案】B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精选100例

1、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 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2、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B、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武器,向封建神学作斗争 C、这种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D、古典文化经过教会近千年的压制又复兴了 3、成功塑造了哈姆雷特、安东尼奥等文学形象,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拉伯雷 4.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 A.英吉利 B.法兰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5.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 6.14---16世纪时发现了“人”的世纪。这主要归功于 A.地理大发现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生物进化论 7、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8、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密切了欧洲到其它地区的交通往来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9、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10.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结为一体的事件是 A、尼德兰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C.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D.反封建的民主意识觉醒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思想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亟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13、我国与俄国签定第一个边界条约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是 A、美国内战爆发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D、德意志完成统一 1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A、国王不能维持常备军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D、以法律权利限制君主特权 15、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A、国家获得独立 B、制定1787年宪法 C、取得法国、荷兰的援助 D、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16、法国以7月14日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17.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②都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③爆发的根源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有利于美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主要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