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性质练习题

氧气性质练习题
氧气性质练习题

氧气性质练习题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3、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4、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它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

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5.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铁制品锈蚀

C.食品腐烂D.电灯发光.放热

E、铁丝燃烧

F、火药爆炸

6.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

B.集气瓶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O2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N2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D.木炭燃烧后,立即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变浑浊

8、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9、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既是

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氢气+ 氧气----- 水

B、乙炔+ 氧气-------- 二氧化碳+水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E、氢氧化亚铁+氧气+水------- 氢氧化铁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C.氧气具有可燃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

1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在常温下,硫与氧气不发生反

C.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3、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铁丝在纯氧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能燃烧

C、石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带有余烬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也能复燃

14、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

B、液氧用于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时气体燃料的助燃剂

D、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15、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

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 各是什么物质,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 B C D 。

16、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

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7.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

“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

(b)在空气中____(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

18、(12分)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基本反应类型:

⑴某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反应。

⑵一种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

⑶一种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反应。

19、若同时用红磷和木炭,按下图装置进行空气成分的测定,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对实验中的燃料有什么要求?

20.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探究如下:收集满两瓶气体,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它具有的性质是

(1)__ _

(2)__ _

材料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1、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前提,它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材料可分为: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木材、皮革等 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3、材料设计的方式:一、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二、从原材料出发。 4、材料的固有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材料的派生特性: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材料的经济性。 第三章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1、产品造型设计的三大感觉要素:形态感色彩感材质感 2、材料感觉特性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材料质感又称材料感觉特性,指人的感觉器官(触觉和视觉)对材料作出的综合印象,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分类:、一、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二、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利用人为质感设计可以做到同材异质感、异材同质感,从而使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变化无穷。) 3、质感设计的三大运用原则:合理、艺术性、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4、质感设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1)、提高适用性—良好的触觉质感设计,可以提高整体设计的适用性。 2)、增加装饰性-——良好的视觉质感设计可以提高工业产品整体设计的装饰性,还能补充形态和色彩所难以替代的形式美。 3)、获得多样性和经济性———良好的人为质感设计可以替代自然质感或弥补自然质感的某些不足,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自然材料,达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和经济性。 4)、表现真实性和价值性——良好的整体设计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第五章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1、金属材料的性能

氧气的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氧气的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以液态形式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要点诠释】 1.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等于氧气不溶于水,只是溶解较少而已。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大,利用这一性质可推出收集氧气的方法之一是向上排空气法。 要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 反应物 条 件 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 木炭和氧气点 燃 持续红热,放出 热量 剧烈燃烧,发出白 光,放出热量 生成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的淡蓝 色火焰,放出热 量 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 红磷和氧 气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 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热量 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丝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 火后迅速变凉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要点诠释】 1.氧气支持燃烧,但其本身无可燃性;物质燃烧一般要发光放热。 2.根据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如硫),还有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铁),可得到如下结论:(1)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3.做硫、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如果迅速伸入到瓶底,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氧气受热膨胀,大量氧气逸出到瓶外,可燃物将不能持续燃烧。 4.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必须用细铁丝,铁丝表面要用砂纸打磨光亮;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下端要系根火柴;必须待火柴快要烧尽时,才可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火柴一着火就立即伸入瓶内,火柴燃烧会耗尽瓶内的氧气,而观察不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同时,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可燃物不能接触集气瓶壁,否则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5.有几个概念不要搞混淆。 (1)发光和火焰都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现象,但二者是不同的。①光是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如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复习题集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结晶 简答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晶格常数和原子排列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3.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 简答题 7、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何异同? 答:相同——塑性变形方式都以滑移或孪晶进行;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 不同点——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因位向不同,受到的外力不一致,分切应力相差大,各晶粒不能同时开始变形,接近45℃软位向先滑移,且变形要受到周围临近晶粒制约相互要协调;晶粒之间的晶界也影响晶粒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逐次逐批发生,由少数开始,最后到全部,从不均匀到均匀。 8.已知金属Pb、Fe、Cu的熔点分别为327℃、1534℃,1083℃、,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范围?在室温下的变形属于冷加工还是热加工? 9.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 (2)晶界处滑移阻力最大; (3)实际测得的晶体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比理论计算的数值小的多; (4)Zn、α-Fe和Cu的塑性不同。 作业: 1.解释下列名词:滑移、加工硬化 2.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它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 3.何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4.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 第四章二元合金 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组织、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晶内偏析。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2)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 (3)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答:相组成物:指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它有确定的成分与结构,但没有形态的概念。例:α和β 组织组成物:指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清晰轮廓,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区别开的组成部分。例:α、β、αⅡ、βⅡ、α+β。 (4)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 3.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有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用于压力加工的合金选用何种成分的合金为好? 答:铸造性能:取决于结晶的成分间隔与温度间隔,间隔越大,铸造性能越差。 压力加工性能好的合金通常是固溶体,应强度较低,塑性好,变形均匀不易开裂。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策略 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3、学习过程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 四、教学过程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题库(简答题)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题库 简答题 1.材料的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体积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1.什么是材料的弹性? 答:材料的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或可恢复变形。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主要有哪些? 答: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主要有: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以及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等。 3.什么是材料的吸水性,影响材料吸水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达饱和的能力。 影响材料的吸水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本身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状况,尤其是孔隙状况。一般来说,材料的亲水性越强,孔隙率越大,连通的毛细孔隙越多,其极水率越大。 4.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各指什么? 答:若润湿角θ≤90°,说明材料与水之间的作用力要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故材料可被水浸润,称该种材料是亲水的。反之,当润湿角。>90°,说明材料与水之间的作用力要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则材料不可被水浸润,称该种材料是憎水的。 5.影响材料强度测量值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材料强度测量值的因素有:试件的形状和大小;加荷速度;温度;含水状态;表面状况。 6.石灰主要有哪些用途? 答:石灰的用途主要有: ①粉刷墙壁和配制石灰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②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③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7.什么是过火石灰?什么是欠火石灰?它们各有何危害? 答:当人窑石灰石块度较大,锻烧温度较高时,石灰石块的中心部位达到分解温度时,其表面已超过分解温度,得到的石灰称其为过石灰。若缎烧温度较低,大块石灰石的中心部位不能完全分解,此时称其为欠火石灰。 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其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影响工程质量。欠火石灰则降低了石灰的质量,也影响了石灰石的产灰量。 8.什么是石灰的陈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为什么要敷盖一层水? 答:为了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中造成的危害,石灰膏(乳)应在储灰坑中存放半个月以上,然后方可使用。这一过程叫作“陈伏”。 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敷盖一层水,以隔绝空气,防止石灰浆表面碳化。 9.什么是石灰的熟化?石灰熟化的特点如何? 答:石灰的熟化是指生石灰(CaO)加水之后水化为熟石灰[Ca(OH)2]的过程。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水平培养来说:从看图理解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能够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理解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能够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分析归纳水平,但是初三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水平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理解作为依托,能够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建筑材料期末试题

第一章 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吸水性用 吸水率 表示,吸湿性用 含水率 表示。 2、材料耐水性的强弱可以用 软化系数 表示。材料耐水性愈好,该值愈 大 。 3、同种材料的孔隙率愈 小 ,材料的强度愈高;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闭孔孔隙率大的,材料的绝热性愈好。 4、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则其密度 不变 ,松散密度 减小 ,强度 减小 ,吸水率 增大 ,抗渗性 降低 ,抗冻性 降低 。 5、材料作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侧得的强度值偏低,而小试件相反,其原因是和 大试件中间部位受摩擦阻力的影响小,且降低材料强度的缺陷出现的机率大,所以试件的强度要偏低而小试件相反。 6、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 相对密实 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7、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 水 作用下,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二、单选题 1、材料的抗渗性指材料抵抗( C )渗透的性质 A. 水 ; B. 潮气; C. 压力水; D. 饱和水 2、有一块砖重2625g ,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 D )。 A . 131.25g ; B . 129.76g ; C. 130.34g ; D. 125g 3、材料的耐水性指材料( D ) 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A. 长期在湿气作用下 ; B. 在压力水作用下; C. 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 D. 在水作用下 4、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 0ρ,堆积密度0ρ',则存在下列关系( A )。 A. ρ>0ρ>0ρ' ; B. ρ>0ρ'>0ρ; C. 0ρ>ρ>0ρ'; D. 0ρ>0ρ'>ρ 。 5、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 D )提高。 A. 耐久性 ; B. 强度及导热系数 C. 密度 ; D. 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 6、通常材料的软化系数为( B )时。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A . > 0.95; B. > 0.85; C. > 0.75 ;D. 0.65 7、含水率为5 %的砂220kg ,则其干燥后的重量是( B )kg 。 A. 209; B. 209.52 ; C. 210; D. 210.52 8、材质相同的A ,B 两种材料,已知表观密度ρ0A >ρ0B ,则A 材料的保温性能比B 材料( B )。 A. 好; B. 差 ; C. 差不多; D. 一样 9、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吸水率( A )。 ; A. 增大 ; B. 减小; C. 不变化 D. 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 10、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 A )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 、>90° B 、≤90° C 、0°

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密度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氧气的用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4.燃烧现象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碳在空气燃烧中红热,产生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加少量的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燃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加少量的水的目的—--冷却吸收五氧化二磷 (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注: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二、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 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开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剩余容积的1/5。 4注意事项: ①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集气瓶集气瓶底部加少量的水的目的——冷却吸收五氧化二磷 ○3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 木炭、硫燃烧生成物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气体,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4导管内事先注满水。否则燃烧冷却后,倒吸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使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5.瓶中液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三、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 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 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氧气的性质知识点

目标一: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改变条件 氧气(无色) → 液氧(淡蓝色) → 固态氧(淡蓝色) 目标二:化学性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 如何检验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现象:在空气中:(1)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剧烈燃烧,明亮蓝紫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瓶底水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现象:在空气中:保持红热 在氧气中:(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4、铁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演示] 实验2-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 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1.防止热的溅落物使集气瓶炸裂。) 2.火柴起什么作用?(2.引燃。)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4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形?( 4.预热即将燃烧的铁丝,使燃烧顺利。)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 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材料科学基础 期末考试 历届考试试题 复习资料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命题教师: 罗宏 适用班级:200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高分子材料专业 考试(考查) 年 月 日 共 页 注意事项: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1.晶体的排列是长程有序的,其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 2. 螺型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 3.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4.异类原子占据空位称为置换原子,不会引起晶格畸变。(×) 5.电子化合物以金属键为主故有明显的金属特性。(√) 6.冷拉后的钢条的硬度会增加。(√) 7.匀晶系是指二组元在液态、固态能完全互溶的系统。(√) 8.根据菲克定律,扩散驱动力是浓度梯度,因此扩散总是向浓度低的方向进行。(×)

9. 细晶强化本质是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的塞积越严重,材料的强度也就越高。(√) 10.面心立方的金属的致密度为0.74。(√) 二、单一选择题:(10分,每空1分) 1. 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有(C)个原子。 (A)3 (B)2 (C)4 (D)1 2. 固溶体的不平衡凝固可能造成(A) (A)晶内偏析(B)晶间偏析 (C)集中缩孔(D)缩松 3.属于<110>晶向族的晶向是(A ) (A)[011] (B)[100] (C)[010] (D)[001] 4.以下哪个工艺是凝固理论的具体应用。( D ) (A)渗氮(B)渗碳(C)硅晶片掺杂(D)提拉单晶硅 5. 影响铸锭性能主要晶粒区是(C) (A)表面细晶粒区(B)中心等轴晶(C)柱状晶粒区(D)三个区影响相同 6.属于包晶反应的是(A )(L 表示液相,A、B表示固相) (A)L+ B →A (B)L+B→C+B (C)L→A+B (D)A+B→L 7.对于冷变形小的金属,再结晶核心形成的形核方式一般是(A) (A)凸出形核亚(B)晶直接形核长大形核 (B)亚晶合并形核(D)其他方式 8. 用圆形钢饼加工齿轮,下述哪种方法更为理想?(C) (A)由钢板切出圆饼(B)由合适的圆钢棒切下圆饼 (C)由较细的钢棒热镦成饼(D)铸造成形的圆饼 第1页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5 页第1 页

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 ) 6.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力大,所以这些晶面间难以发生滑移。 ( ) 7. 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 8.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变形金属加热。 ( ) 9. 过共析钢为消除网状渗碳体应进行正火处理。 ( ) 10. 可锻铸铁能够进行锻造。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在图1中分别画出纯铁的)011(、)111(晶面和]011[、]111[晶向。并指出在室 温下对纯铁进行拉伸试验时,滑移将沿以上的哪个晶面及晶向进行? 图1 2.为什么钳工锯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4.低碳钢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五、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牌号与典型应用零件及热处理工艺连接起来。(每小题2 分,共10分) 材料牌号应用零件热处理工艺 HT250 弹簧调质+氮化 Cr12MoV 飞机起落架固溶+时效 7A04(LC9)机车曲轴自然时效(退火) 65Mn 冷冲模淬火+中温回火 38CrMoAl 机床床身淬火+低温回火 六、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 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 ,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①求该钢的含碳量;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用途。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了解氧化剂。 2、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 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学法的指导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0*1) 二、名词解释(5*2) 疲劳: 蠕变: 热脆: 冷脆: 本质粗晶粒钢: 本质细晶粒钢: 临界冷却速度: 奥氏体化: 回火稳定性: 热硬性: 三、简答题(6*5) 1、画出铁的冷却曲线,分析平台的原因。 2、画出碳含量对钢平衡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曲线,并分析 强度变化的原因。 3、简述钢热处理的特点和目的。 特点: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冷却的工艺。 目的: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组织,改变力学性能,但是不 改变工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4、简述淬火内应力产生的原因,指出回火和退火在消除内 应力上的区别。 原因:⑴、由于工件冷却时表面和心部冷却速度不同,收缩不均匀,导致热应力的产生。 ⑵、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相变时尺寸增加不均匀,产 生相变应力。 区别:⑴、回火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 ⑵、去应力退火消除铸件、锻件、切削加工件的 内应力。 5、简述M与M回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力学)性能上 的区别。 形成条件: M:过冷奥氏体以大于等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后获得。 M回:淬火钢(或M)低温回火后获得。 组织形态:没有区别,均为片状或板条状。 力学性能:M与M回的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基 本一致,没有明显区别。 6、简述S与S回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力学)性能上 的区别。 形成条件: S:过冷奥氏体在600℃-650℃等温保温后形成。 S回:淬火钢高温回火后形成。

组织形态: S:F和Fe3C的两相机械混合物,细小的片状F与细小的 片状Fe3C层间分布。 S回:F和Fe3C的两相机械混合物,细小的粒状渗碳体 弥散分布在多边形颗粒状的铁素体基体上。 力学性能: 强度、硬度、塑性基本一致; 冲击韧性,S回比S高近一倍。 4、确定下列钢件退火的方法和目的 ①、冷轧后的15钢 ②、锻造过热的60钢 ①、方法:再结晶退火 目的:消除冷变形硬化 ②、方法:完全退火 目的:1、细化晶粒 2、消除内应力 4、简述下列钢件正火的目的及正火后的组织并比较与退火 在应用上的区别。 ①、20钢齿轮 ②、T12钢锉刀 ①、目的:1、细化晶粒 2、提高硬度 3、消除内应力 组织:P+F ②、目的: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

氧气的性质教案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 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 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填写下表: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 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251592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名词解释: 相干散射(汤姆逊散射):入射线光子与原子内受核束缚较紧的电子(如内层电子)发生弹性碰撞作用,仅其运动方向改变而没有能量改变的散射。又称弹性散射; 不相干散射(康普顿散射):入射线光子与原子内受核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或晶体中自由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作用,在光子运动方向改变的同时有能量损失的散射。又称非弹性散射; 荧光辐射:物质微粒受电磁辐射激发(光致激发)后辐射跃迁发射的光子(二次光子)称为荧光或磷光,吸收一次光子与发射二次光子之间延误时间很短(10-8~10-4s)称荧光,延误时间较长(10-4~10s)则为磷光;(有待确定) 俄歇效应:如原子的退激发不以发射X射线的方式进行则将以发射俄歇电子的德方式进行,此过程称俄歇过程或俄歇效应; 吸收限:当入射X射线光子能量达到某一阈值可击出物质原子内层电子时,产生光电效应。与此能量阈值相应的波长称为物质的吸收限。 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为了表示晶向和晶面的空间取向(方位),采用统一的标识,称为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晶带:晶体中平行于同一晶向的所有晶面的总体 干涉面:晶面间距为d HKL/n、干涉指数为nh、 nk、 nl的假想晶面称为干涉面 X射线散射: X射线衍射: X射线反射: 结构因子:晶胞沿(HKL)面反射方向的散射波即衍射波F HKL是晶胞所含各原子相应方向上散射波的合成波,表征了晶胞的衍射强度;多重因子:通常将同一晶面族中等同晶面组数P称为衍射强度的多重性因数。 罗仑兹因子: 系统消光:因︱F︱2=0而使衍射线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讨论下列各组概念中二者之间的关系: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光,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发射光谱的谱线与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外围电子的结构有关。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被吸收后的光谱,吸收光谱则决定于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分子中的双键有关。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可以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放在X射线源和试样之间。这时滤光片对Kβ射线强烈吸收,而对Kα吸收却少。 3.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 答: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有明显的波粒二象性。 4.如何选用滤波片的材料?如何选用X射线管的材料? 答: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滤波片是根据靶元素确定的。经验规律:当靶固定后应满足当Z 靶<40时,则Z片=Z靶–1;当Z靶≥40时,则Z片=Z靶–2; 若试样的K系吸收限为λK,应选择靶的Kα波长稍大于并尽量靠近λK,这样不产生荧光,并且吸收又最小。经验公式:Z靶≤Z试样+1。 5.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答: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的原则是为避免或减少产生荧光辐射,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6(尤其是2)的材料作靶材的X射线管。 选择滤波片的原则是X射线分析中,在X射线管与样品之间一个滤波片,以滤掉Kβ线。滤波片的材料依靶的材料而定,一般采用比靶材的原子序数小1或2的材料。 以分析以铁为主的样品,应该选用Co或Fe靶的X射线管,同时选用Fe和Mn为滤波片。 6.试画出下列晶向及晶面(均属立方晶系):[111],[121],[21],(00),[110],(123),(21)。 答:(晶面),[晶向],图见书16页 7.下面是某立方晶系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100),(200),(11),(121),(111),(10),(220),(130),(030),(21),(110)。 答:,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是:(100)、(110)、(111)、(200)、(- 210)、(121)、 (220)、(2- 21)、(030)、(130)、( - 311)、(12 - 3)。 8.证明()、()、()晶面属于[111]晶带。 答:已知一个晶面 (hkl) 和它所属的晶带[uvw],根据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平面的关系,从很容易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hu+kv+lw=0通常把这个关系式称为晶带定律。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 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试题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试题 《建筑材料》期末考试试题开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计分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 _______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材料的容重是指材料在_______________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一2、称取堆积密度为1400kgm3的干砂200g装入广口瓶中再把瓶子注满水这时称重为500g。已知空瓶加满水时的重量为377g则该砂的表观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空隙率为 ________________。3、当大理岩含有_______________时则呈显美丽的色彩和纹理。大理石适用于作建筑物 _______________部装饰。4、增大烧结普通砖的孔隙率会使砖的容重_______________吸水性_______________导热性_______________抗冻性_______________强度 _______________。5、在混凝土中砂子和石子起 ________________作用水泥浆在硬化前起 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硬化后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6、各种掺活性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它们抗软水及硫酸盐介质的侵蚀能力均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7、将钢材于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屈服强度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8、防水砂浆通常是在水泥砂桨中掺入________________而成其中水泥砂______________水灰

材料期末考试题库(选择判断)

1. 矫顽力 A Hysteresis loop B coercivityc C remanence 2. “断裂强度”是下面哪个英文单词。() A. Fracture Strength; B. Yield Strength; C. tensile strength 3. 磁化强度 A a magnetic flux density B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C magnetization 4. 磁化率 A permeability B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 magnetic moments 5. “塑性变形”是下面哪个英文单词。() A Elastic deformation; B Permanent deformation C plastical deformation 6. “屈服强度”是下面哪个英文单词。() A. Fracture Strength; B. Yield Strength; C. tensile strength 7. 载流子迁移率 A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 electron mobility C charge carrier density 8. “Fracture toughness)”的意义是() A. 断裂; B. 强度; C.断裂韧性 9. paramagnetism, diamagnetism, Ferromagnetism A 抗磁性, 顺磁性, 铁磁性 B 顺磁性, 铁磁性, 反铁磁性 C 铁磁性, 抗磁性,, 亚铁磁体 D 抗磁性, 亚铁磁体, 顺磁性, 10. dielectric property A 介电性 B 介电常数 C 介电损耗 11. “Brittle fracture”和“Ductile Fracture ”的含义分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